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2008年9月15日,是全球“历史改变的一天”,雷曼兄弟破产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而此前,发酵了一年的“次贷危机”阴云正笼罩在大西洋两岸:华尔街股市开盘暴跌,道琼斯指数创下年内第二大跌幅;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整个欧洲央行紧急宣布向银行业注入近千亿欧元资金。

2007年8月9日,作为“世界改变的一天”的真正意义,是在一年多以后美国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后才被人们真正开

始理解的。在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人们或许以为,次贷危机不过是一场严重的行业性危机。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提供商新世纪金融集团正式提交破产申请;2017年6月,始建于1923年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因次贷产品出现严重亏损,为贝尔斯登最终倒下埋下伏笔。

据英国《金融时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央行数据的分析,使用量化宽松政策的美联储(Fed)、欧洲央行(ECB)、日本央行(BOJ)、英国央行(BOE)、瑞士央行(SNB)和瑞典央行等六家央行现持有逾1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超过危机前水平的4倍。其中,逾9万亿美元是政

府债券占到相关国家政府所欠46万亿美元总债务的五分之一。

按美元计算,欧洲央行的总资产负债表规模不久前超过了美联储(美国GDP为18万?|美元,欧元区GDP为21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现在持有4.9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近2万亿美元为欧元区政府债券。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刚刚超过美联储的4.47万亿美元,达到历史空前4.53万亿美元,其中85%为日本政府证券。金融海啸十年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过几次,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改善市场状况而大举买入债券。

金融海啸开始逐步显现威力:次贷危机、股市危机、银行危机、汇率危机、经济危机、债务危机、监管危机、治理危机、工厂倒闭、石油危机、大宗商品危机……一连串系统全球性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并最终升级为金融货币成为人类“大萧条”以来最为惨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超级国家经济体欧元区,一蹶不振至今已有十年。

危机意识不容忽视

十年间,全球各国已携手编织了防范金融危机的多层次货币安全网,抗风险能力大为提升。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银行业已基本恢复健康。据彭博社统计,美国最大的十家银行二季度盈利高达300亿美元,只比2007年二季度的历史最

高纪录少几亿美元。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每年都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在2017年6月底进行的最新测试中,占美国银行总资产75%的34家大银行全部达标,即在假设的极端不利经济环境下,这些银行也拥有充足资本来抵御金融海啸风险。

来自全球各国监管者的巨额罚单也令金融机构行为模式有所改变,抑制了其开发高风险业务的冲动。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次贷危机之后金融机构支付的罚金总额已高达1501亿美元,并仍在持续上升中。

在全球监管层面,各国和全球的金融防火墙也不断完善。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全面强化了金融监管,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也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同制定和落实的全球金融监管新标准。此外,20国集团峰会等全球政策协调和对话机制也为金融稳定提供了额外保障。

“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重演类似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也不认为我们会遇到。”美联储主席耶伦不久前如此说道。在遭遇新危机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次有所不同”。但其实金融危机周而复始地发生,每一次本质上都大同小异。这是哈佛大学教授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思?罗格夫在其著作《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中得出的

结论。

十年至今,眼下似乎并没有显著的金融危机风险源显露。但正如在2007年时人们无法预料次贷危机会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新的风险点总可能不期而遇。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今后的金融危机可能是其他形式。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认为,银行业监管已经得到强化,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仍付诸阙如。

此外,更值得担心的是,在收紧金融监管十年之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多次承诺,将推动放松金融监管。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华尔街的热烈响应,也意味着在管制和自由化之间,历史的钟摆重新开始摆向后者。

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反复发生金融危机的现代资本主义时期,是“大萧条”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实行强力金融管制的短暂时期。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说明,伴随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危机意识始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认为:“躲过大萧条,却陷入大萎靡”,这是十年后,全人类面临的新危机,而得益于全球政策制定者的联合行动,世界经济成功避免陷入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

条”的经济困局,但全球经济复苏长期疲软无力却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常态。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十年已过。虽然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治风险加剧等挑战,但全球经济终于迎来了走出“大萎靡”的曙光,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更加平衡、动能也更为强劲。

无论是施蒂格利茨所说的“大萎靡”、IMF总裁拉加德所说的“新平庸”,还是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所说的“长期停滞”,描述的都是同一种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现象,即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乏力。

数据显示,以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元区(占全球货币市场61%份额)、超级国家经济体欧元(占全球市场33%)为例,自2009年6月全球走出衰退期以来,美国经济扩张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第三长的经济扩张“摇摆”周期。但复苏仍不温不火,在长达8年的扩张期内,美国经济规模只增长了约18%;而在1991年到2001年的扩张周期内,美国经济增幅高达42.6%。全球经济同样萎靡不振。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十年来全球经济复苏呈现两大阶段:首先是2007年至2010年呈现“V”型,在2009年触底后,全球经济一度实现强力反弹;但2010年至今则呈现出“L”型疲软走势,复苏力度在2011年和2012年逐级降低,2016年更是创下2009年以来的低谷、最低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