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多
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支柱产业。
农业经济
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温饱问题,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古代中国人采用了一系列农业技术,如耕地制度、农田水利、精耕
细作等,使得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中国古代农业还存
在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农田私有制等。
这些特点对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基础是手工业经济。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
手工业是农业之外的重要经济部门。
手工业包括了织造、铁器制作、陶瓷制造等各种行业。
通过手工业的发展,人们生产了各种各样的
产品,满足了社会需求。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农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也为城市提供了各种商品和
服务。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由农业经济和手工业
经济构成。
农业经济是当时社会的支柱产业,而手工业经济为社会
提供了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诗说史】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此诗揭露了封建政府通过赋税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的现实。
江南的农民负担繁重的租税,生活痛苦,田地也多被兼并。
有些农民,被迫放弃耕种稻谷,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不过盘剥之苦。
自耕农作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和赋税剥削往往导致其破产。
【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神农”的传说1.地位:(1)地位:农业占据经济的①地位,②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依据:“神农”的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2.影响: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和生活;促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清单一①主导②农业或农耕清单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原始农业:基本的种植经营方式是①,西汉时期的南方仍采取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②技术。
3.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有所改进,便于中耕的③和便于收获的④出现;东汉时,⑤耕作方式出现,牛耕和铁铧犁在⑥地区推广。
4.特点:传统农业以⑦为主,某些时期庄园是基本生产单位。
清单二①刀耕火种②牛耕③曲柄锄④大镰⑤一牛挽犁⑥淮河⑦小农户个体经营清单三泰半之赋1.名目繁多,赋税沉重:董仲舒说,曾有征收①“”的时代。
2.作用: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证;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清单三①泰半之赋清单四沉重的力役1.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①劳动。
2.类型:营造大型②。
3.影响:(1)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2)过度征发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3)往往导致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敝。
清单四①无偿②土木工程清单五贫者无立锥之地1.两个基本阶级及关系:地主和农民;地主占有土地,通过①的方式剥削农民。
2.土地兼并及影响(1)②,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 公田不治。
牛耕)
——《汉书·食货志》
井田制的瓦解
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因;
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
(2)形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相地而衰征, 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把劳役地租改成了收取实物地租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
出现的时间:距今一万年;农作物:南稻北粟 材料一: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白虎通》
神农氏塑像
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古代中国两大农业区分类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2.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隋唐五代 北方已经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出现高
时期
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立井水车(北方)
高转筒车(长江流域)
宋代
出现水转翻车
明清时期 出现风力水车
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5、农业经验总结:
汉代《氾胜之书》→魏晋《齐民要术》→宋元 《农桑辑要》→明清《农政全书》
6、:农业气象知识的认知
(2020.7·浙江高考·2)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 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 著名的工程。观察右图(局 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 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2016·海南高考·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 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汇编(PPT 121张)
名师指津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 关系:
总之, 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 的基本特点。
深化点拨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
最高水平;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 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 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是中国古代社会 稳定的重要因素。
( A.农民生活艰辛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B.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民的地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
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农副产品的买卖关系,“新 丝”“新谷”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医得眼前 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的悲惨境遇,故A、C、D都可
要点一 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 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 战 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 精
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工具 (1)创制农具:传说神农氏创制耒耜。 (2)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3)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 青铜农具 ,但很少使用。
(4)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 铁农具 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 具耧车。 ③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 珠江流域 。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课件:2-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一、1.刀耕火种 二、1.田租 三、1.自耕农 四、1.大禹治水 转翻车 风力水车 铁犁牛耕 2.徭役 平均 郑国渠 渠堰使 3.水 2.个体经营
户税
2.田制
2.都江堰
必修二
专题1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易错易混提示 1.西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 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由私田主人 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 修 二
必修二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专题1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专 题 概 览
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 概况、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 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手工业 发展高度发达的基本史实,商业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等。
必修二 专题1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表现为:农业占主导地位;个 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业的发展以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为基础;由于 受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明代中后期产生的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这 样的经济结构一方面创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农业文明; 另一方面也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使中国工业文明 时代迟迟不能到来且举步维艰。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1)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特点: 提示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极性。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影响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3.陶瓷业 . (1பைடு நூலகம்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陶业 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即使在瓷器制作技术成熟之后, 即使在瓷器制作技术成熟之后,某些釉陶制品并没有 在经济生活中消失, 就曾风行一时。 在经济生活中消失,如“ 唐三彩”就曾风行一时。 (2)制瓷业 制瓷业 ①早期的瓷器是一种 釉陶,即原始青瓷。从商代中期 即原始青瓷。 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②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 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和四川大邑 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 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 釉下彩绘 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首创 ,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冶金业 . (1)青铜冶炼 青铜冶炼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只是一些小件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 工具或生活用品, 工具或生活用品,并不是主要的 生产工具 。
②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 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 模相当大。 模相当大。 的象征, ③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 礼制 的象征,代表着权力 西周: 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生产力(劳动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唐朝:曲辕犁的使用,解放了农业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扩大耕地面积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桔槔(汲水工具中原);芍陂(楚淮水流域);都江堰(秦成都平原);郑国渠(秦关中平原)。
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隋炀帝开通(北→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春秋时,吴王夫差就已开凿)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唐朝:派专人管理水利,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多用于南方)。
3、农作物的种植和引进⑴农作物的种植:南北朝:品种增多。
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
南方开始种茶。
唐朝: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陆羽着《茶经》。
明清:棉花(明朝由江南推广到江北)、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新品种的引进:两汉: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等移植内地唐代:天竺的郁金香、菩堤树;中亚的名马;波斯的胡椒、枣;东罗马的医术和杂技传入中国。
北宋: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
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4、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孝文帝创均田制,隋唐沿用,评价均田制:保证了农民获得部分土地,但没有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
5、古代重要经济政策春秋齐相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相地而衰征”,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南北朝;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推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史经济发展大的可分为三个阶段:
“市”的发
朝代
展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明码标价
严格 限制
汉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阶段 六朝 草市形成,草市尉
唐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突破 宋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限制
阶段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
必修二 ·农耕时代的商业
哪个城市的人生活更方便?
北宋汴京比唐长安的优势:
一、主要经营形态
二、主要生产部门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形态 产品 特点 用途
地位
流通 方式
家庭 见金 手工 榜 业
自给自 足
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在 自然经济时代占相当大的
剩余部 分出售
比重
私营 手工 业
有较大 具有商品生产性质,明中 的主动 期已经居于重要地位,在
宋元
都市繁华 全面繁华 海路为主
鼎 明清 商帮 工商业市镇 盛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政策
重视鼓励 重农抑商
唐中期后 有所松动 抑商锁国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政策
[课堂小结] 从发展繁荣阶段、市场管理、城市经济功能、 区域性商帮、政府商业政策等方面归纳古代 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见金榜)
不断发展 早期严格控制,宋以后逐渐减少 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历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曲折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 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1、耕作方式的进步(工具)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课件 (共51张PPT)
A
夏商 春秋 秦汉 魏晋
西周 战国
南北朝
隋唐
C
时间
两宋 元朝 明朝 中叶
上图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曲线图。请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图中的一种手工业类型,并予以说明。
2020/7/10
13
二、主要生产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三)陶瓷业的成就
2020/7/10
16
(一)纺织业
时代
表现
收。2020(/7/10摘编自王毓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明代经济卷》) 7
4. 评价:
进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步 生产规模的巨大性
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局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限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2020/7/10
经营管理严格,追求产品精美,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民工匠约达22000人以上,其中北京内府约有15000人左右。由
于工作的地址在皇城内,门禁严密,工匠出入的自由受到限制,
许多合理的权力,都被剥夺。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材料三 劳明代动的者户缺部少是积仅极次性于工部和内特府殊各监行局业。的户垄部断经性管的
官手工业主要的是盐的生产销售和金属物料的征收、稽核及验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 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020/7/10
1
•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阶段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 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 开始时,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 夏商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
中国古代历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经济繁荣农业:1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2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3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4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5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1丝制品技术高超;2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1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2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南方战乱较少2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3自然条件的变化。
表现:1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提高粮食产量;2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3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4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5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2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 3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的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2南宋都城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有早市、夜市,还有各种小贩、货郎; 商业 3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港口设立市舶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业发展。
农业: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五种高产农作物; 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初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2苏州是明代丝织业重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代拥有三万多台 手工业 织机;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生产的瓷器,畅销海内外。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三、水利事业的进步 1.水利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2.水利工程: (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 建设。 (2)战国:李冰主持兴修 都江堰 (四川成都)、郑国主持兴修郑国渠(关 中地区),以上两个水利工程均为秦国修建。 (3)汉朝: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 的干旱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3.(2015·浙江10月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
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解析:C 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曲柄锄出现 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 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 确;翻车是灌溉工具,而非耕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D项错误。
4.(2019·浙江1月学考)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 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舂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 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 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 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重视水利建设,精耕细作,形成 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基本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地位: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6.政策: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924人民版PPT课件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 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试说明】 手工业的发展
•复考习情备分考析 •1、1、一全个国重看点,:近以5年中21国考古,代其手中工手工业业发成展就成14就考和、特经征营 为方重式点4,考主,综要合集3中考于;题冶型铁看业,、选纺择织题业18、考制、主瓷观业3等考, •并解(业2适官、,全私当考四国手联题川卷工系形220式0业古11,40代的年考采农发考明用业展瓷清新、状器手材商,况工料山业业。,东发多发2展以展0特选1,2点择考同、题查时2的家0要形1庭4式注棉考考意纺棉查理织纺。业织。
越
邢
窑
窑
青
白
瓷
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釉
下
青
彩
釉
绘
褐
瓷
彩
水
诗
盂
文
壶
龙泉窑青瓷茶具
元代青花瓷瓶
明宣德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明代斗彩瓷器
蔓草纹瓶
缠枝莲纹罐
清
康
熙
珐
琅
清
彩
乾
瓷
隆
粉
彩
瓷
瓶
2、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瓷路”
后17了94。年由现英在国国人发外明用的动。 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 长的期专既以用白来瓷又是,英是轻国目,皇前图家唯和一案贵世新族界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 上公子认值的我高档们瓷一种桌,兼青有花使瓷的钱。
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 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 之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2011·广东增城三模)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并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牛耕是重要的生产手段,牛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故选“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D2.(2011·广东增城四模)2010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水文物已超过万件,其中有总数估计万件以上瓷器。
这些瓷器部分出自?()A.北朝河南巩义白河窑B.唐代浙江绍兴越窑C.宋代河北曲阳定窑D.明代江西景德镇民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是青花瓷,青花瓷是元代才出现的,应排除元代以前的A、B、C三项。
故选D项。
【答案】D3.(2011·广东增城二模)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中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例比西欧高几倍或几十倍,原因就在于中国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故选B项。
【答案】B4.(2011·广东增城一模)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 商品经济B. 自然经济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自然经济是宗法制的基础。
故选B项。
【答案】B5.(2011·广东增城一模)“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天子之六工”即可。
【答案】C6.(2011·广东增城一模)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春秋战国时已使用牛耕,由于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加深,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故选D项。
【答案】D7.(2011·浙江元济中学模拟)“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B.地区、行业间社会分工的发展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松江制造业发达,芜湖浆染业领先,充分说明了地区间、行业间社会分工的发展。
【答案】B8.(2011·河北冀州仿真二模)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并说“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而后世则有“(江浙)财赋之地(经济),人物渊薮(人文)”的说法。
这说明()A.中国古代经济政治重心开始南移B.随着人口南迁出现政治重心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D.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优于中原【解析】解题时抓住“楚越之地……亦无千金之家”和“(江浙)财赋之地(经济),人物渊薮(人文)”,说明南方由落后到经济文化发达。
故选C项。
【答案】C9.(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
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解析】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B、D两项的表述题干中没有反映。
都应排除,故选C项。
【答案】C10.(2011·西工大附中模拟)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一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解析】中国古代的生产方式是借助牛力耕田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牛是重要的生产力。
故选B项。
【答案】B11.(2011·湘潭模拟)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
”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解析】由材料中“私铸”、“钛左趾”、“没收”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12.(2011·珠海二模)清军入关后,曾经大规模圈占土地。
下面是顺治八年(1651年)大规模圈地情况表,表中反映的现象()A.促进了农牧文明的交融B.导致大量自由劳动力产生C.造成生产关系的局部倒退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析】解题时抓住“投充为世袭奴隶或农奴的自耕农和贫农”可知C项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1·湖北黄石模拟)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
材料一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建成于东汉永和五年(140)。
当年人们在近山低地周围兴建堤防,积蓄若耶溪来水,形成水库。
水库北面是地形较低的农田,可以引水灌田,再北则是大海,有利于农田排水。
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地形,使鉴湖成为一座“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都溉田九千余顷”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并兼有防洪和向绍兴城及运河供水的综合水利工程。
一直到北宋年间,鉴湖都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繇此也”。
材料三……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在江南一带,为增加土地资源,出现了普遍的围垦水面的做法。
太湖下游塘浦河道被蚕食围垦,破坏了原有的排水通道,水旱灾害急剧增加。
也有地方官为表现自己的政绩,废湖为田的情况。
由于鉴湖水浅,也被地方官陆续围垦,以至到南宋初年,鉴湖的水利功用已丧失殆尽。
鉴湖废毁后,失去了对水资源的调蓄,被围垦成田后的100年比前100年,本区水灾和旱灾分别增加4倍和11倍,围垦所失明显大于所得。
……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在人口加速增长的重压下,围垦湖泊变本加厉地进行。
近40年里,全国总计围垦湖泊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尤其东部平原与江河关系密切的湖泊围垦更加严重。
江汉平原通江湖泊水面缩小了6000平方公里,不足40年前的1/3,太湖水系湖泊面积在近30年里,水面减少650平方公里,相当于l/4个太湖。
围垦的结果是得到了土地,却失去了调蓄洪水的库容。
在1991年江淮大洪水的受灾面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围垦的湖泊面积。
材料四“不知堤内之地,非堤外之田可比,原应让之与水者。
地方官因循积习,不加查禁,名曰爱民,所谓因噎废食者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材料五水利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也是直观的和迅速显现出来的。
但水利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的反作用,长期以来却不为人们所重视。
人们总是把自然环境作为外在的消极的和基本稳定的客体,它只会平静地承受着人们任意的塑造和装扮,而不必担心它是否接受,是否会说“不”,是否会对人们的改造以自己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这种反作用会不会违背人们兴水利的初衷,而变作新的灾害或加剧灾害强度呢?历史事实说明,自然界的这种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或许并不立即显现,而在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才逐渐变得明显。
古人对此已有所察觉。
时至现代,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这种反作用也变得日益强烈,并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鉴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试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各举一例说明水利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2)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指出造成水、旱灾害增多的人为主要表现。
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哲学思考,材料四和材料五有何相同之处?(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发展水利事业的看法。
【答案】⑴蓄水灌溉、防洪、生活供水、保障江河补给。
都江堰及其作用。
三峡工程及作用。
(举其它事例可行,但须指出其作用。
)⑵主要表现:过渡围垦湖泊使洪水灾害增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河流防洪能力衰退。
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过渡开发土地资源。
社会生产力水平日渐提高。
政绩观的缺失,政府乱作为。
战争等社会斗争。
(若从环境意识方面作答亦可。
)⑶兴水利要注意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⑷重视水利事业,水利建设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
政府主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社会和自然和谐。
14.(2011·太原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
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