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跳伞表演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主要适用于北京师范大学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与运算”中,第一节“数的认识”。
本节课旨在通过数的认识,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基本的大小关系问题。
3.学生在跳伞表演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培养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数的大小关系。
2.比较大小的方法。
3.跳伞表演活动。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体验法:通过跳伞表演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
(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关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数的大小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比较大小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跳伞表演活动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跳伞的流程和常识。
2.学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跳伞表演。
3.学生根据表演中的数字大小关系,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六、课堂练习1.学生口算两组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解决简单的大小数学问题。
七、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
2.作业练习。
八、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比较大小的案例。
记录下来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本课通过跳伞表演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五课时,主要内容是根据物体的高度和跳伞员下降的速度,计算跳伞员落地所需的时间。
本节课通过跳伞表演这个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简单的计算能力,但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并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根据物体高度和跳伞员下降速度,计算跳伞员落地所需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掌握计算跳伞员落地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跳伞员模型、高度计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下降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跳伞员从高空跳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跳伞员下降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跳伞员下降的速度是多少?如何计算跳伞员落地所需的时间?”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实际的跳伞表演情境,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跳伞员落地所需的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跳伞员落地所需的时间,并交流解题思路。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案(精选4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减8的减法基础上创设了跳伞表演这一情景来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2.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是蚂蚁队和*降落伞是蜗牛队在比赛;蚂蚁有11只、蜗牛有7只在比赛;大树上有一些小动物在观看跳伞表演……(师板书:蚂蚁和蜗牛的数目)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蚂蚁和蜗牛一共有多少只?)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6.谁多?(生:蚂蚁多)多几只?(多4只)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1-7=4【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1.11-7=4的4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先摆了11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4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1.5 跳伞表演1-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1.5 跳伞表演1-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其数学原理;2.掌握跳伞表演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如高度、速度、加速度等;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跳伞表演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跳伞表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对跳伞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讲授知识介绍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重力、空气阻力、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跳伞表演中的数学计算。
在跳伞塔上,老师示范如何计算出跳伞的高度、速度、加速度等数值,让学生亲身体验跳伞的感觉,并通过实践计算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创新拓展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拓展活动,如搭建跳伞塔、设计跳伞器材等,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板书设计:跳伞表演中的数学知识重力、空气阻力、速度、加速度等高度计算公式:H= 1/2gt²,速度计算公式:V=gt ,加速度计算公式:a=g四、课后作业:1.完成跳伞表演中的数学计算习题。
2.拍摄跳伞表演的视频,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表演的加速度、速度和高度变化过程。
3.设计一台自己的跳伞器材,并写出其计算公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跳伞表演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但是由于跳伞表演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册,主要讲述了利用数轴和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轴表示物体的位置,并利用加减法计算跳伞员距离地面的高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但对数轴的认识和利用数轴解决问题还较为陌生。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及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学会在数轴上表示物体位置,并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轴的概念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时,对跳伞员高度变化的判断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跳伞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数轴的规律;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轴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轴教具、跳伞员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数轴纸,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的位置变化。
提问:“跳伞员在空中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呢?”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讲解数轴的构成、表示方法等。
2.引导学生观察跳伞员的位置变化,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准备一张数轴纸,用彩笔表示跳伞员的位置。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1到5;2.掌握简单数学加法;3.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跳伞表演的原理;2.掌握数字1到5;3.掌握简单数学加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自由组合数字1到5和简单数学加法;2.学生如何进行跳伞表演。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做拉伸运动,以调整运动状态;2.教师出示数字1到5的卡片,让学生依次报出数字、英文名称、数量、拉平手势等,以热身数字观察和认识。
2.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跳伞表演场景背景图,让学生了解跳伞表演基本原理;2.教师出示数字1到5的卡片,让学生依次报出数字和数量,练习加法,组成一个小的数字算式;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跳伞表演场景背景图,用小数字算式计算出跳伞英雄身后落下的数字,在黑板上写下运算结果。
3. 操作体验(30分钟)1.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字和小数字算式,完成一个小跳伞表演;2.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跳伞表演和数字加法知识,体验数字世界和数学之美;3.学生互相观察、交流,共同创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和分享,展示他们的跳伞表演和数字算式;2.学生对其他组的展示和分享进行观察、提问、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共同促进进步;3.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思辨。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跳伞表演和数字加法方面应用灵活,积极参与操作体验和分享反思;2.学生实现了数字世界和数学之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3.教师通过观察跳伞表演和数字算式,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自信心的提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动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来计算。
教学重难点: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练习:摘苹果(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出示课件:跳伞表演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哪些数字表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
4、研究14减几的算式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图示:用红圈代表红伞,黄圈代表黄伞,一个一个对齐,求出多出的部分。
方法2:一个一个减,从14当中减去6,还剩8。
方法3:把14拆成10和410-6=4 4+4=8方法4:把6拆成4和2之后再连续减。
14-4=10 10-2=86、小结: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策略。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10页的习题)让学生说《左边比右边的多几个或右边的比左边的少几个?列式解答。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1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5节,主要介绍了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减法的意义,通过操作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减法运算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跳伞表演的图片和实物。
2.准备减法运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提问:“你们看到图片中的跳伞员了吗?他们一共跳下来了几个人?离开了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跳伞表演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提问:“跳伞员们一共跳下来了几个人?离开了多少人?他们是怎样离开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用实物或者图片来表示跳伞表演的情境,然后进行减法运算。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减法运算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减法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其中2个小朋友离开了,还剩下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 跳伞表演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课本11页“试一试”第2题)
3.谁摘得多?多几个?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补评: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14-6=8(个)
学生汇报:14-6=8(个)
(2)整理算法。
用○表示红色的跳伞,用△表示黄色的跳伞。
投影出示:
○○○○○○○○○○○○○○
△△△△△△
引导学生明确:红色的跳伞比黄的的跳伞多8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蓝色跳伞比红色跳伞少几个?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三、理解运用,巩固练习
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课本11页“试一试”第一题)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数量,说出谁多,多几。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大家还记不记得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教师出示实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1枝铅笔。问:哪只手拿得多源自多多少支铅笔?列式:2-1=1
2.导入新课。
回答得很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板书:跳伞表演)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欣赏了精彩的跳伞表演,那个小朋友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天空中有很多的跳伞,有红色的跳伞,有蓝色的跳伞。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红色跳伞比黄色跳伞多几个?
2.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
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2.分数的读写:
- 7/10,读作“十分之七”;
- 9/12,读作“十二分之九”;
- 1/100,读作“百分之一”。
3.分数的加法:
- 2/5 + 1/5 = 3/5
- 3/4 + 1/4 = 4/4 = 1
- 5/8 + 3/8 = 8/8 = 1
4.分数的减法:
- 5/6 - 1/6 = 4/6 = 2/3
(3)实验法:设计分数比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实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和视频,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分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比较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数在跳伞表演中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分数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水果、剪刀等)进行分数的比较和分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物教具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分数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5《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48页至49页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数数、画画、表达、交流等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跳伞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认识数字0-9的基本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解决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数数、画画、表达、交流等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法。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进行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跳伞表演情境的PPT,展示减法运算的过程。
2.跳伞卡片: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跳伞卡片,用于游戏环节。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减法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环节。
4.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手中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跳伞员手中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比”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两个数之间的比,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交流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故事情境。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跳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字。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跳伞员是怎么下来的吗?他们有没有比谁下来的速度快?”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跳伞表演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故事中的“比”。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故事中有哪些比?它们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故事中的比,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8)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跳伞表演》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跳伞表演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数数、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的顺序和大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对减法运算有一些困惑,如不知道从哪个数开始减,减法的运算顺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反复练习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减法运算。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跳伞表演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相应数量的卡片,用于学生数数和减法运算练习。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跳伞表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跳伞员和伞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一共有几名跳伞员?他们跳下来时一共带了几把伞?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跳伞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跳伞员跳下来时一共带了几把伞。
让学生尝试用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如:8名跳伞员,已经有3名跳下来,还有几名没有跳下来?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减法运算练习,每组发放相应的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跳伞表演-北师大版
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从11个当中去
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用小棒一
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
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跳伞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跳伞表演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
2.让学生掌握计算简单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中的空间关系。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小玩具跳伞人(可以使用纸张剪好的人形)。
2.黑板或白板准备好,用于展示教案。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课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看过跳伞表演吗?你们知道跳伞是怎么进行的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步骤2:复习减法教师可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出声回答。
步骤3:呈现跳伞表演教师向学生展示小玩具跳伞人,解释它是如何从飞机上跳伞的。
可以逐步呈现跳伞的场景,引导学生一起观察。
步骤4:练习观察几何图形教师将小玩具跳伞人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它在不同位置的变化。
例如,向前跳伞、向后跳伞、向左跳伞、向右跳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跳伞人的移动方向,如:“向前跳伞是什么方向?向后呢?向左呢?向右呢?”学生可以一起回答。
步骤5:理解减法运算通过观察跳伞表演,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跳伞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
例如,“向前跳伞时,跳伞人的位置向前移动了几步?”引导学生想一想,然后给出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跳伞人的移动与减法运算联系起来。
步骤6:实例练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并与学生一起计算。
例如,教师可以写下一个减法题目:“5 - 2 = ?”,然后让学生回答。
步骤7: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跳伞表演有关的巩固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跳伞人在一开始的位置是4,他向前跳伞一步,现在在哪里?请写下计算过程。
”学生可以手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步骤8: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减法题目,或者写下一些关于跳伞表演的观察和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跳伞表演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加减法一)《跳伞表演》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等数退位的减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我是神算手。
二、探究新知1. 看图比较谁多?多几个?(复习11-7的计算方法,应多给学生几分钟,把计算方法尽可能多的写一写。
)2.边观察边思考:请你找一找与跳伞有关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红伞14个,蓝伞7个,黄伞6个)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独立思考)3. 指名学生交流各自提出的数学问题,和小组内成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卸载黑板上,必要时教师可以辅助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训练小组合作能力,组长分工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 算式14 - 6 = 8表示什么意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
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练一练(课本第10页“比一比、算一算”和书本的第11页练一练1.2)(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2).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伞:14个红伞比黄伞多几个?黄伞:6个14-7=7(个)蓝伞:7个答:红伞比黄伞多7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理解“从简单情境中体会同一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由此积累有关物体或现象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相对性的经验”。
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或现象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相对性的经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同一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在观察和交流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同一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交流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
3.实际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跳伞运动员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来画一画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跳伞运动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表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跳伞表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学生能准确地使用数词和数量词描述数据。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作图,并从中寻找规律和结论。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跳伞表演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确定数据的范围,识别数据中的数量词和数词,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分析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结论。
•通过跳伞表演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作图和计算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跳伞表演的照片或视频,并给出一些数据,如表演高度、持续时间、距离等,引导学生猜测表演者和伞的数量,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展开2.1 探究数据教师将一张数据表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词和数量词读出数据,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据中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2.2 计算平均值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数据表,并让学生计算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平均值的概念,并从中找出数据的规律。
2.3 作图寻找规律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利用线性图和柱状图作图,让学生将数据转化为图像,并从中寻找规律。
同时可以引入单调性、凸性等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2.4 数据分析通过跳伞表演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根据表演者的身高、体重、跳伞高度等数据,进一步分析和预测表演的可能性和难度。
3. 总结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给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同学分享他们的数据分析思路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三、拓展与应用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科研等领域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跳伞表演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跳伞表演》学习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
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
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
(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
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
(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
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
,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