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网络管理必学知识点总结

网络管理必学知识点总结

网络管理必学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本知识1. 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网络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OSI七层模型对于网络管理人员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特点,能够帮助管理员更好地进行网络规划和故障排查。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网络管理员需要深入了解TCP/IP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

3. 子网划分和路由原理了解子网划分和路由原理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管理员更好地规划网络,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4.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管理员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安全隐患。

5. 网络设备知识网络管理员需要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能够更好地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二、网络性能优化1. 网络监控网络监控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环节,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各种网络监控工具和方法,能够实时监控网络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故障。

2. 带宽优化带宽优化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网络管理员需要了解各种带宽优化技术,包括QoS、流量控制、带宽分配等,能够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性能。

3. 传输优化传输优化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网络管理员需要了解各种传输优化技术,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加速、数据加密等,能够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4. 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网络性能评估工具和方法,能够对网络进行定期的性能评估,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网络安全管理1. 防火墙配置和管理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各种防火墙配置和管理技术,能够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2. 安全日志分析安全日志分析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安全日志分析工具和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拓扑结构的不同,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不同类型。

2. OSI七层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互连的标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族,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等协议,用于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解释。

二、网络设备1.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可以传输数据包并决定其下一跳的路径,是构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转发数据的设备,可以提高局域网内的传输效率和减少冲突。

3. 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的设备,可以过滤数据包并监控网络流量。

4. 网桥网桥是用于连接两个局域网并传输数据的设备,可以转发数据包并学习和过滤数据。

5.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传输到电话线上,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6. 网络无线设备网络无线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等,用于提供无线网络连接。

三、网络协议1. IP协议IP(互联网协议)是用于规定互联网数据包交换的标准,具有地址分配、路由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2. TCP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满足IP协议可靠性要求的协议,提供了数据包分段、重组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3. UDP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数据报协议,用于不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语音通话和视频传输等。

4. HTTP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超文本文档的协议,是万维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5. FTP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可以进行上传、下载和删除文件等操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发展历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数据通信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和调制4.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三、物理层1.物理层的功能和特点2.传输媒介和编码技术3.数据传输率和基带调制4.信道复用和调制解调器四、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2.帧的概念和帧的组成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4.MAC地址和以太网五、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和特点2.网络层的路由和转发3.数据报和虚电路4.IPv4和IPv6的基本概念六、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和特点2.传输层的协议和服务3.TCP和UDP的特点和区别4.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七、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2.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3.DNS、HTTP和FTP的工作原理4.电子邮件和远程登录的基本概念八、网络安全和管理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九、无线和移动网络1.无线和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2.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3.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4. 移动IP和移动Ad Hoc网络以上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的一个总结,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各层协议和技术、网络安全和管理以及无线和移动网络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近几十年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连接了各种设备,也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对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参考。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

在这一层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串行传输是一种逐位地将数据进行传输的方式,而并行传输则是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串行传输相对简单,但传输速度较慢,而并行传输则可以大幅度提升传输速度。

2. 编码方式常见的编码方式有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通过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可以消除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 介质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种。

有线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而无线介质则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通过帧来划分数据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确保数据在物理层的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以下是数据链路层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帧的结构帧由帧起始标志、帧头、数据和错误检测码等组成。

帧起始标志和帧尾标记了帧的开始和结束,帧头包含了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2. MAC地址MAC地址是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设备的网络接口。

每个以太网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以方便数据链路层将数据传递到正确的目标设备。

3. 链路控制链路控制通过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用于调节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传输速率,而差错控制则通过校验和和确认应答等机制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三、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传输的路径。

以下是网络层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IP协议IP协议是一种分组交换的协议,它通过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包来实现传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知识点总结。

1.体系结构的分类:a.标准体系结构:例如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和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体系结构。

b. 专有体系结构:由具体厂商设计和实现的网络体系结构,例如Cisco的三层体系结构(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2.OSI参考模型:a.OSI模型是一种理论上的体系结构,用于描述和规范计算机网络中的协议。

b.OSI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物理接口和电气特性。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织成帧,并提供差错检测和纠正。

-网络层:负责路径选择和分组传输。

-传输层:负责可靠的端到端传输。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加密和解密。

-应用层: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

3.TCP/IP体系结构:a.TCP/IP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网络体系结构。

b.TCP/IP体系结构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负责处理与物理网络的接口。

-网际层:负责建立和管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跳转。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应用层: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

4.网络组件:a.网络接口卡(NIC):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设备。

b.集线器:用于将多个设备连接到局域网上的设备。

c.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d.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e.网关:在不同协议或网络体系结构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换和传输。

f.防火墙: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

g.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的计算机。

5.网络协议:a.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b.常用的网络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IP(互联网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2. OSI七层网络模型3. IP地址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5. ARP/RARP协议6. 路由选择协议7. TCP/IP协议8. UDP协议9. DNS协议10. NAT协议11. DHCP协议12. HTTP协议13. 一个举例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着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1物理层Physical Layer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可靠的物理媒体;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物理层记住两个重要的设备名称,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和集线器;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称这种数据块为帧frame,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管理;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有关数据链路层的重要知识点:1>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2> 基本数据单位为帧;3> 主要的协议:以太网协议;4> 两个重要设备名称:网桥和交换机;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如果您想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网络层,那就是“路径选择、路由及逻辑寻址”;网络层中涉及众多的协议,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协议,也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协议;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具体的协议我们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进行总结,有关网络层的重点为:1>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2> 基本数据单位为IP数据报;3> 包含的主要协议: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互联协议;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4> 重要的设备:路由器;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在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口;有关网络层的重点:1>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以及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2> 包含的主要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3> 重要设备:网关;5会话层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6表示层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7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重点:1> 数据传输基本单位为报文;2> 包含的主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1网络地址IP地址由网络号包括子网号和主机号组成,网络地址的主机号为全0,网络地址代表着整个网络;2广播地址广播地址通常称为直接广播地址,是为了区分受限广播地址;广播地址与网络地址的主机号正好相反,广播地址中,主机号为全1;当向某个网络的广播地址发送消息时,该网络内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该广播消息;3组播地址D类地址就是组播地址;先回忆下A,B,C,D类地址吧:注:只有A,B,C有网络号和主机号之分,D类地址和E类地址没有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注:一般的广播地址直接广播地址能够通过某些路由器当然不是所有的路由器,而受限的广播地址不能通过路由器;6回环地址7A、B、C类私有地址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也叫专用地址,它们不会在全球使用,只具有本地意义;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原先的IPv4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即网络号占位太多,而主机号位太少,所以其能提供的主机地址也越来越稀缺,目前除了使用NAT在企业内部利用保留地址自行分配以外,通常都对一个高类别的IP地址进行再划分,以形成多个子网,提供给不同规模的用户群使用;这里主要是为了在网络分段情况下有效地利用IP地址,通过对主机号的高位部分取作为子网号,从通常的网络位界限中扩展或压缩子网掩码,用来创建某类地址的更多子网;但创建更多的子网时,在每个子网上的可用主机地址数目会比原先减少;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标志两个IP地址是否同属于一个子网的,也是32位二进制地址,其每一个为1代表该位是网络位,为0代表主机位;它和IP地址一样也是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的;如果两个IP地址在子网掩码的按位与的计算下所得结果相同,即表明它们共属于同一子网中;在计算子网掩码时,我们要注意IP地址中的保留地址,即“ 0”地址和广播地址,它们是指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全为“ 0”或“ 1”时的IP地址,它们代表着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一般是不能被计算在内的;子网掩码的计算:下面总结一下有关子网掩码和网络划分常见的面试考题:1利用子网数来计算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1 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2 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为N;该二进制为五位数,N = 53 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1即得出该IP 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2利用主机数来计算1 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2 如果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注意去掉保留的两个IP地址,则取得该主机的二进制位数,为N,这里肯定 N<8;如果大于254,则 N>8,这就是说主机地址将占据不止8位;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10;3还有一种题型,要你根据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进行子网地址的规划和计算子网掩码;这也可按上述原则进行计算;比如一个子网有10台主机,那么对于这个子网需要的IP地址是:10+1+1+1=13注意:加的第一个1是指这个网络连接时所需的网关地址,接着的两个1分别是指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地址解析协议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报文时不会检测该报文的真实性就会将其记入本机ARP缓存;由此攻击者就可以向某一主机发送伪ARP应答报文,使其发送的信息无法到达预期的主机或到达错误的主机,这就构成了一个ARP欺骗;ARP命令可用于查询本机ARP缓存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或删除静态对应关系等;ARP工作流程举例:3主机B确定ARP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则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添加到本地ARP缓存中;4主机B将包含其MAC地址的ARP回复消息直接发送回主机A;5当主机A收到从主机B发来的ARP回复消息时,会用主机B的IP和MAC地址映射更新ARP缓存;本机缓存是有生存期的,生存期结束后,将再次重复上面的过程;主机B的MAC地址一旦确定,主机A就能向主机B发送IP通信了;逆地址解析协议,即RARP,功能和ARP协议相对,其将局域网中某个主机的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比如局域网中有一台主机只知道物理地址而不知道IP地址,那么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出征求自身IP地址的广播请求,然后由RARP服务器负责回答;RARP协议工作流程:1给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2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3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4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5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RIP协议:底层是贝尔曼福特算法,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底层是迪杰斯特拉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否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有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端到端的通讯;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TCP报文首部格式: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注:seq:"sequance"序列号;ack:"acknowledge"确认号;SYN:"synchronize"请求同步标志;;ACK:"acknowledge"确认标志";FIN:"Finally"结束标志;TCP连接建立过程:首先Client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Server段接受连接后回复ACK报文,并为这次连接分配资源;Client端接收到ACK报文后也向Server段发生ACK 报文,并分配资源,这样TCP连接就建立了;TCP连接断开过程: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连接请求,也就是发送FIN报文;Server端接到FIN报文后,意思是说"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不必急着关闭Socket,可以继续发送数据;所以你先发送ACK,"告诉Client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当Server 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告诉Client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连接了";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后进入TIME_WAIT 状态,如果Server端没有收到ACK则可以重传;“,Server端收到ACK后,"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Client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我Client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Ok,TCP连接就这样关闭了为什么要三次挥手在只有两次“握手”的情形下,假设Client想跟Server建立连接,但是却因为中途连接请求的数据报丢失了,故Client端不得不重新发送一遍;这个时候Server端仅收到一个连接请求,因此可以正常的建立连接;但是,有时候Client端重新发送请求不是因为数据报丢失了,而是有可能数据传输过程因为网络并发量很大在某结点被阻塞了,这种情形下Server端将先后收到2次请求,并持续等待两个Client请求向他发送数据...问题就在这里,Cient端实际上只有一次请求,而Server端却有2个响应,极端的情况可能由于Client端多次重新发送请求数据而导致Server端最后建立了N多个响应在等待,因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三次握手”很有必要为什么要四次挥手试想一下,假如现在你是客户端你想断开跟Server的所有连接该怎么做第一步,你自己先停止向Server端发送数据,并等待Server的回复;但事情还没有完,虽然你自身不往Server发送数据了,但是因为你们之前已经建立好平等的连接了,所以此时他也有主动权向你发送数据;故Server端还得终止主动向你发送数据,并等待你的确认;其实,说白了就是保证双方的一个合约的完整执行使用TCP的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和SMTP相对,用于接收邮件、HTTP协议等;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现丢包现象,实际应用中要求程序员编程验证;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2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值;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1源端口号;2目标端口号;3数据报长度;4校验值;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NFS、BOOTP;TCP与UDP的区别: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DNS是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URL转换为IP地址;域名是由圆点分开一串单词或缩写组成的,每一个域名都对应一个惟一的IP地址,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DNS命名用于Internet等TCP/IP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 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HTTP协议包括哪些请求GET:请求读取由URL所标志的信息;POST:给服务器添加信息如注释;PUT:在给定的URL下存储一个文档;DELETE:删除给定的URL所标志的资源;HTTP中,POST与GET的区别1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Post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2Get是把参数数据队列加到提交表单的Action属性所指向的URL中,值和表单内各个字段一一对应,在URL中可以看到;3Get传送的数据量小,不能大于2KB;Post传送的数据量较大,一般被默认为不受限制;4根据HTTP规范,GET用于信息获取,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I. 所谓安全的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换句话说,GET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就是说,它仅仅是获取资源信息,就像数据库查询一样,不会修改,增加数据,不会影响资源的状态;II.幂等的意味着对同一URL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在浏览器中输入后执行的全部过程2在客户端的传输层,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添加源和目的端口,如服务器使用80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由系统随机选择一个端口如5000,与服务器进行交换,服务器把相应的请求返回给客户端的5000端口;然后使用IP层的IP地址查找目的端;3客户端的网络层不用关系应用层或者传输层的东西,主要做的是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如何到达服务器,期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这些都是由路由器来完成的工作,不作过多的描述,无非就是通过查找路由表决定通过那个路径到达服务器;4客户端的链路层,包通过链路层发送到路由器,通过邻居协议查找给定IP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发送ARP请求查找目的地址,如果得到回应后就可以使用ARP的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包现在就可以传输了,然后发送IP数据包到达服务器的地址;。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协议。

下面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完整版知识点总结:1.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是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的缩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解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个特定的功能,并通过接口与相邻的层次进行通信。

-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TCP/IP参考模型:- TCP/IP模型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缩写,是互联网最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提供与硬件设备(如网卡)之间的接口,互联网层负责寻址和路由,传输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层则负责应用程序的通信。

3.物理层:-物理层是最底层的层次,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信号发送到物理介质上,以及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比特流。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物理接口标准、传输速率、传输模式和物理连接标准等。

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比特流划分为帧,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理寻址、帧同步、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5.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在计算机网络中寻址和路由,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确定数据包的路径和转发,实现逻辑寻址和分组交换等。

6.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面向连接的传输和无连接的传输,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7.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组成。

它涉及到了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层次、路由算法、寻址和编址、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设备组成。

主要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

主机是指连接到网络的最终设备,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路由器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网桥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2.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指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规则。

常见的传输协议有TCP/IP协议和UDP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它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UDP协议是一种简单的、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提供了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吞吐量。

3.网络层次:网络层次是指互联网中的分层架构。

常见的网络层次模型有OSI模型和TCP/IP模型。

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4.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指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算法。

常见的路由算法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预先设置好的路由路径,不会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路径。

动态路由是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整路径,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和BGP协议等。

5.寻址和编址:寻址和编址是指网络中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编号的过程。

IP地址是网络中主机的唯一标识,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它基于32位地址空间,但由于地址需求过大,逐渐被IPv6取代。

6.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中的信息不受非法获取、损坏或篡改的技术和措施。

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加密和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模型:了解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分类: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可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等。

3.数据传输方式: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二、物理层1.通信信道的种类和特点: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调制解调和编码:了解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和编码方式。

3.数字传输系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数据链路层1.帧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帧的结构和各字段的含义。

2.随机访问协议:了解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SMA)、CSMA/CD和CSMA/CA等协议。

3.点对点协议: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等协议。

四、网络层1.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IPv4和IPv6),以及IP地址的表示和分配。

2.路由的概念和算法:了解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路由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

3.网络地址转换(NAT):了解NAT的作用和实现原理。

五、传输层1.传输协议的特点和分类:了解传输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算法。

3.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了解UDP的无连接特性和可靠性较差的特点,以及适用于实时传输的应用场景。

六、应用层1.常见应用层协议:了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2.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了解应用层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交互流程。

3.网络编程:了解使用套接字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七、网络安全1.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DDoS)和中间人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网络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网络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网络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系统。

它们通过数据链路互相连接,并能够共享资源和服务。

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网线、无线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二、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1. OSI七层模型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性的网络结构,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和功能。

2. TCP/IP协议族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是Internet标准协议族,包括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网络层的IP协议,以及应用层的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协议族。

3. 网络地址和子网划分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中的设备需要有唯一的网络地址,常见的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

网络地址可以通过子网划分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和优化。

4. 路由概念路由是指网络中用来决定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选择。

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能够根据目的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三、网络设备和技术1. 网络设备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转发。

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和转发。

防火墙:用于安全控制和过滤网络流量。

网卡: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无线路由器:提供无线网络连接接入点。

2.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是一种将物理上分散的设备通过逻辑手段组合在一起的局域网。

VLAN可以通过交换机的端口划分来实现。

3.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进行加密通信的私人网络。

网络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

网络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

网络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1. 网络基础概念1.1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计算机,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比如数据、文件、打印机等。

网络的目的是可以让用户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1.2 网络的分类网络可以按照规模、传输媒介、拓扑结构、所属机构等分类。

按规模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按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等;按所属机构可分为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等。

2. OSI七层模型2.1 OSI模型介绍OSI模型是一种用来理解、描述和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

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共分为七层。

每一层对网络通信的某一个方面负责,各层之间通过接口定义交互协议进行通信。

2.2 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①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定义包括电气、机械和功能接口的规范。

常见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

②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负责物理地址的识别、流控、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常见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③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寻址和路由选择等。

常见设备有路由器。

④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负责数据分段和重组、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常见协议有TCP和UDP。

⑤ 会话层(Session layer):控制用户会话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管理用户对话和数据传输的时间。

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

⑥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翻译、加密、解密、压缩和解压缩等数据格式转换,确保信息能够被接收方正确解释。

⑦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服务,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1.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了解七层模型可以帮助理解网络的架构和数据传输过程。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Internet协议(IP)。

TCP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而IP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掌握TCP/IP协议可以帮助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机制。

3.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唯一标识一个设备的地址。

它由32位二进制表示,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将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了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对于进行网络规划和配置非常重要。

4.路由和路由器:路由是指决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路径的过程。

路由器是负责实现路由功能的网络设备。

了解路由和如何配置路由器可以帮助优化网络性能和解决网络故障。

5.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HTTP、FTP、SMTP、POP3、SSH等。

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可以帮助理解网络中不同服务的原理和功能。

6.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上的数据不受未经授权访问、损坏、修改或泄露的威胁的一种措施。

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

7.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物理和逻辑连接的结构。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和树状拓扑等。

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帮助选择适合的网络设计和配置。

8.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的硬件设备。

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卡、集线器和防火墙等。

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用途有助于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网络基础知识总结篇1:网络基础知识总结网络基础知识总结1)什么是链接?链接是指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

它包括用于一个设备能够与另一个设备通信的电缆类型和协议。

2)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是什么?有 7 个 OSI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什么是骨干网?骨干网络是集中的基础设施,旨在将不同的路由和数据分发到各种网络。

它还处理带宽管理和各种通道。

4)什么是 LAN?LAN 是局域网的缩写。

它是指计算机与位于小物理位置的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5)什么是节点?节点是指连接发生的点。

它可以是作为网络一部分的计算机或设备。

为了形成网络连接,需要两个或更多个节点。

6)什么是路由器?路由器可以连接两个或更多网段。

这些是在其路由表中存储信息的智能网络设备,例如路径,跳数等。

有了这个信息,他们就可以确定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路由器在 OSI 网络层运行。

7)什么是点对点链接?它是指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直接连接。

除了将电缆连接到两台计算机的 NIC卡之外,点对点连接不需要任何其他网络设备。

8)什么是匿名 FTP?匿名 FTP 是授予用户访问公共服务器中的文件的一种方式。

允许访问这些服务器中的数据的用户不需要识别自己,而是以匿名访客身份登录。

9)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与 IP 地址组合,以识别两个部分:扩展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像 IP 地址一样,子网掩码由 32 位组成。

10)UTP 电缆允许的最大长度是多少?UTP 电缆的单段具有 90 到 100 米的允许长度。

这种限制可以通过使用中继器和开关来克服11)什么是数据封装?数据封装是在通过网络传输信息之前将信息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源和目标地址与奇偶校验一起附加到标题中。

12)描述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布局。

它显示了设备和电缆的物理布局,以及它们如何连接到彼此。

13)100Base-FX 网络的最大段长度是多少?使用 100Base-FX 的网段的最大允许长度为 412 米。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要点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要点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要点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常用的一种标准框架,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过程。

该模型把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一种特定的功能,通过明确的接口和协议与相邻层次进行通信。

下面将介绍每个层次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应用要点。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其主要功能是将比特流转化为物理信号,并在物理链路上传输。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传输速率、传输介质、信号编码和调制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递数据帧。

其中包括了分帧、物理寻址、差错检测等功能。

它还负责解决在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所遇到的问题。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WLAN)。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的网络。

其主要功能是为数据报文选取合适的路由和转发,实现跨网络的递送。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IP协议、路由选择和网络地址转换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组发送和接收数据,确保数据能够完整无误地到达目标。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管理和维护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会话连接。

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以及管理会话中的同步和流量控制。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会话管理和会话同步等。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处理数据的格式和编码问题,以确保通信双方能够正确解释和解码数据。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等。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⒈网络基础⑴ OSI参考模型⑵ TCP/IP协议栈⑶数据链路层⑷网络层⑸传输层⑹应用层⒉网络设备⑴网络接口卡(NIC)⑵网络交换机⑶路由器⑷防火墙⑸网络负载均衡器⒊ IP协议⑴ IPv4地址及子网划分⑵ IPv6地址及子网划分⑶ ARP协议⑷ ICMP协议⑸ DHCP协议⒋传输层协议⑴ TCP协议⑵ UDP协议⑶端口号⑷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⑸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⒌网络安全⑴访问控制列表(ACL)⑵ VPN技术⑶防火墙规则⑷传输层安全协议(TLS/SSL)⑸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⒍网络性能优化⑴带宽与吞吐量⑵延迟与时延⑶网络拓扑优化⑷ QoS(Quality of Service)⑸网络监控与诊断工具⒎无线网络⑴ IEEE 80⑴1标准⑵ Wi-Fi安全性⑶ WLAN控制器⑷无线网络规划方法⑸蓝牙技术⒏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族)⑴ HTTP协议⑵ DNS协议⑶ FTP协议⑷ SMTP协议⑸ POP3协议⒐云计算与网络虚拟化⑴ IaaS、PaaS和SaaS⑵虚拟局域网(VLAN)⑶虚拟化技术(如VMware、KVM)⑷软件定义网络(SDN)⑸容器化技术(如Docker)⒑附件:参考书籍、教程和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通信协议构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网络层级之间的通信原则和协议。

⒉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组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⒊ IPv4和IPv6:互联网协议版本4和版本6,分别用于分配和管理全球网络中的IP地址。

IPv4使用32位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

网络层(IP层)知识总结

网络层(IP层)知识总结

网络层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VC):面向的,由网络确保提供可靠的服务。

借鉴与电信网络。

两个计算机通信前先建立。

数据报服务: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承诺。

依据:计算机比机智能,有很强的差错处理能力。

由于传输网络不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服务,因此路由器可以设计的简单,价格低廉。

2.网际协议IP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IP协议配套使用的有:●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组织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CMP和IGMP使用IP协议IP协议使用ARP和RARP协议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3.什么是虚拟互联网络(逻辑互联网络)互连起来的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利用IP协议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在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络的异构性:由于用户需求不同,网络技术发展,导致网络体系中存在不同性能,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

(那么如何使这种存在差别的网络连接到一起,感觉像是一种网络没有障碍的通信——>使用相同的网际协议IP,构成一个虚拟互联的网络。

比如我们通信的过程中,有段网络使用了卫星链路,有的使用了无限局域网,但是IP协议可以使信息在这些网络传输)。

用来连接异构网络的设备:路由器。

4.将网络互连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根据中间设备所在层次不同分为:(1)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转发器(repeater)(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路由器(router)(4)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网关(gateway)转发器和网桥只是把网路扩大(因此,由转发器和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属于一个网路,只能有一个网路号(主机号不同))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有不同的网络号IP地址)5.IP地址和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因为IP使用软件实现的)1.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首部2.在局域网中,只能看见MAC帧。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1、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的系统。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一种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1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涉及物理媒介的传输特性、编码、调制等技术。

2.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在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传输。

2.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网络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4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主要以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为基础。

2.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会话。

2.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表示、加密、解密和压缩等操作。

2.7 应用层应用层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种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3、网络互联网络互联是将不同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

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包括蜂窝网络、局域网、广域网和卫星网络等。

3.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指通过移动通信基站连接网络的方式,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接入。

3.2 局域网局域网是一个物理上相连并且地理上较小的网络,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3.3 广域网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常见的广域网技术包括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帧中继、光纤传输等。

3.4 卫星网络卫星网络借助通信卫星实现信号的传输,广泛应用于偏远地区或无线接入的场景。

4、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交换和通信的规范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4.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常用的协议套件,它包括三个重要的协议:互联网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知识点总结网络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三层,负责在不同网络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通过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路径,使得数据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寻址、路由选择、网络互联、数据包分段和重组等。

本文将对网络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包括网络层的功能、网络层的协议、路由及转发、IP地址、子网划分、网络层的安全性等方面。

一、网络层的功能1. 寻址网络层通过协议为数据包分配唯一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便在网络中进行路由和转发。

IP地址是网络层的一种寻址机制,它可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

2. 路由选择在网络层,路由选择是指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转发。

网络中的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选择合适的下一跳路径,并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路由器。

3. 网络互联网络层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通信,它通过路由器来连接不同的网络,使得数据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

4. 数据包分段和重组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网络的传输要求。

在数据包在不同网络间传输时,可能需要分段和重组以适应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

5. 错误检测和处理网络层通过一些机制来检测数据包的传输错误,在发生错误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输。

二、网络层的协议1. 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

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和传输规则,以及路由选择的算法。

IP协议是基于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交换方式,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2. ICMP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是IP协议的扩展,它提供了对网络层错误和异常条件的处理和报告。

ICMP协议用于网络层对数据包的测试、故障诊断和错误报告。

3. ARP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是网络层的一个关键协议,它负责将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映射,以便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网络的建立、连接、传输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被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描述。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规模分: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环形、星型、网状-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专用网、虚拟网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分布式处理- 提高可靠性- 负载均衡二、网络协议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2. 常见的网络协议:-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的简称,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 HTTP协议:用于在万维网上进行信息传输的协议。

- FTP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 SMTP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

三、网络层1. 网络层的作用: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为不同的主机提供可达性和连接服务。

2.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 IP协议:是互联网协议的核心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 ICMP协议:负责在IP网络中传递控制和错误信息。

四、传输层1. 传输层的作用:传输层在网络中的不同主机之间提供了透明的数据传输。

2.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传输大量数据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

五、网络安全1. 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传输、破坏、干扰等行为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层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1.面向链接的,由网络确保提供可靠的服务。

借鉴与电信网络。

两个计算机(VC):虚电路通信前先建立链接。

数据报服务: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承诺。

依据:计算机比电话机智能,有很强的差错处理能力。

由于传输网络不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服务,因此路由器可以设计的简单,价格低廉。

2.网际协议IP使用的有:IP协议配套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网际组织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CMP和IGMP使用IP协议IP协议使用ARP和RARP协议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3.什么是虚拟互联网络(逻辑互联网络)互连起来的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利用IP协议可以使这些性能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各异的网络在.网络的异构性:由于用户需求不同,网络技术发展,导致网络体系中存在不同性能,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

(那么如何使这种存在差别的网络连接到一起,感觉像是一种网络没有障碍的通信——>使用相同的网际协议IP,构成一个虚拟互联的网络。

比如我们通信的过程中,有段网络使用了卫星链路,有的使用了无限局域网,但是IP协议可以使信息在这些网络传输)。

用来连接异构网络的设备:路由器。

4.将网络互连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根据中间设备所在层次不同分为:(1)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转发器(repeater)(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路由器(router)(4)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网关(gateway)转发器和网桥只是把网路扩大(因此,由转发器和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属于一个网路,只能有一个网路号(主机号不同))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有不同的网络号IP地址)5.IP地址和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因为IP使用软件实现的)1.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首部2.在局域网中,只能看见MAC帧。

MAC帧在不同的网络上传送时,其MAC帧首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要发生变化的。

3.在IP层抽象的互联网上只能看到IP数据报。

位48位,局域网的硬件地址是32地址有IP4.6.物理地址与IP地址的匹配<——>ARP与RARP(由物理地址怎样找到对应的IP地址/由IP地址怎样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由于DHCP已经包含RARP现在很少单独使用RARPARP:在主机ARP高速缓冲中存放一个由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表还动态更新(新增和超时删除)。

映射表中存放本局域网各主机和路由器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同一局域网中,ARP解决IP地址到硬件地址映射问题:当主机A向本局域网内某主机B发送IP报,先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冲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 地址。

如果有,根据IP地址找到对应的硬件地址,将硬件地址写入MAC帧中,然后把该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当B刚入网,或A刚开机ARP高速缓冲中是空的,则A自动运行ARP,找出B的硬件地址。

1)ARP进程在本局域网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主要内容是“我的IP地址是,硬件地址是00-00-C0-15-AD-18,我想知道IP地址为主机的硬件地址”。

2)本局域网所有主机都收到此分组,但是只有目的IP会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以普通的单播ARP响应分组响应。

同时,B也会把A的IP地址与硬件地址写入自己的ARP高速缓冲中。

3)A收到后,将B的IP和硬件地址写入ARP高速缓冲中。

不同局域网中,ARP解决IP地址到硬件地址映射问题:A无法直接找到远程主机B的硬件地址。

A首先将A所在局域网的路由器IP解析为硬件地址,将IP数据报传送到路由器。

路由器从转发表中找到下一跳路由,同时用…直至最后。

解析出下一跳路由的硬件地址ARP.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当主机A要与另一个网络主机B通信时,首先A是通过ARP找到路由器R1,这是一次ARP的使用,即在A和R1的局域网中使用,由R1找B或与B相连的路由器R2,是在R1和B或R1和R2的局域网中使用的ARP,这是又一次使用ARP,所以说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7.ARP高速缓冲每一个映射项目都设置了生存时间。

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删除掉。

B的网络适配器(网卡)坏掉等都会造成B的硬件地址变化。

8.既然在网络链路上传递的帧最终是按照硬件地址找到目的主机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硬件地址进行通信,而是使用抽象的IP地址并调用ARP来寻找相应的硬件地址(I P地址的意义)因为全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

要使这些异构的网络能够相互通信需要非常复杂的硬件地址转换工作,这由用户主机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了统一的IP地址,通信就像连在一个网络上,并且ARP工作过程是由软件自动完成的。

9.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机会,使用ICMP(Intetnet ControlMessage Protocol),ICMP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层协议。

ICMP分为两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ICMP询问报文请求报文的应用ping 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ICMP的一个例子,没有通过TCP或UDPICMP差错报告报文时间超时的应用traceroute IP数据报中包含不可交付的UDP10.路由选择协议(核心:路由算法):使用何种方式获得路由表中各项目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进行调整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策略: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简单,开销小,不能适应网络变化,适合简单小网络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自适应、复杂,开销大,能适应网络变化因特网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自适应(动态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11.自治系统(AS):单一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即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的是相同的路由选择策略。

由路由选择协议是在自治系统内使用还是系统外使用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由历史原因称为网关协议其实是路由器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RIP和OSPF(力求最佳路由)外部网关协议(EGP):BGP-4(力求较好路由,不兜圈)12.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协议让一个自治系统内所有路由器(交换信息时只和相邻路由器交换)都和自己相邻的路由器定期交换信息,并不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每一个路由器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器都是最短的。

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最大特点简单缺点:限制网络规模,最大距离为15每次交换完整路由表,随网络扩大,开销增大“坏消息传的慢”跳数:即到目的网络的距离(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距离为1,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跳数为16表示不可达)RIP协议特点(与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什么时候交换)路由器交换信息相邻仅与1).2)交换信息为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包括,我到本自治系统所有网络的距离,到每个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只知道下一跳路由,不知道整个网络拓扑结构)3)按固定时间交换:30秒距离向量算法:首先,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RIP报文(使用了UDP,即RIP报文+UDP首部+IP首部构成IP数据报),报文包括“目的网络N,距离d,下一跳路由是R”然后,接受到的路由器进行分析:1)对地址为X的路由器发来的报文,先将所有报文的下一跳路由改为X,并将所有距离+1。

(对于本网络来说,如果准备按X发来的报文项目通信目的网络,则须经过X,即下一跳路由为X,而与目的网络的距离为X到目的网络的距离+1)。

2)对修改后的报文,与自己原路由表对比:a.原路由表中,没有此目的网络N,直接添加b.原路由表有目的网络N,比较下一跳路由地址,若原来下一跳路由地址也是X,直接更新(网络状态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以此次新信息为准)c.若下一跳地址不是X,则比较距离d,以小的为准d.否则什么也不做3)若3分钟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距离标为16(不可达)4)返回一个RIP报文最多包括25个路由,RIP报文最大长度4(首部)+25*20(一个路由字节) = 504字节20器信息1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最主要特征: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OSPF协议特点(与RIP比较)1)向本自治系统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但是使用洪泛法发送,路由器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而每一个相邻路由器也会把此信息发送给其相邻的路由器(不发给刚刚发来信息的路由器),这样,整个系统都能收到。

(RIP只给相邻发送)2)发送信息:相邻所有路由器链路状态。

包括本路由器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费用,距离,时延,带宽),可以知道整个网络拓扑。

(RIP只发送到所有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3)只有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才以洪泛法再次发送信息。

(RIP定期)OSPF将自治系统划分为更小范围,区域。

OSPF只在自己区域交换信息,而不再是整个自治系统。

减少整个网络上通信量,此时只知道本区域网络拓扑。

OSPF报文直接使用IP数据报(OSPF+IP首部)OSPF五种分组类型1)类型1,问候分组,确定邻站可达性(10秒交换一次)2)类型2,数据库描述分组,向邻站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摘要信息3)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详细信息4)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用洪泛法全网更新链路状态协议核心部分5)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对更新的确认14.外部网关协议——BGP(边界网管协议)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AS不同是BGP.不同的AS为什么不能使用内部网关协议:1)英特网规模太大,使得AS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主干网已超过5万路由前缀,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OSPF方法),用Dijkstra计算花费时间也很长。

不同的AS中,度量的量度也不一样,不能通用。

2)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必须考虑相关策略。

不同的网络性能差距较大,根据最短路径找出的路径,可能并不是最快的(在同一个AS中,网络相差不大,最短路径基本实现最快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