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浅议《礼记·中庸》及其现实意义

浅议《礼记·中庸》及其现实意义

惟精惟 一,允执厥 中’者 ,舜之所 以授 禹也 ”①,三皇五帝的治国治 问题不要 急忙解决,有时稍事拖延,待知识结构和感性资料丰满之时 ,
人 之 法 足 可 见 中庸 的 萌 芽 ,所 以 朱 熹认 为 “ 圣 之 书 ”相 对 于 《 前 中庸 》, 会 使 效 果 更 好 : 不仅 获 得 了鲜 活 的资 料 ,还 探 究 了获 取 和 理 解 知 识 的 没 有 一 部 能够 “ 于 此 哉 ” 加 。中庸 思 想 以提 纲 挈 领 之 质 ,一语 道 破 天 机 , 方 法 。 一
在学习过程 中的诸多 问题也要求助于中庸,正如子程子所说:“ 不
修炼德行、 政治教化、 学习、 做人等的关系、 处理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 偏 之 谓 中 , 不 易 之 谓 庸 。 中 者 , 天 下 之 正道 。 庸者 , 天 下之 定理 。 ”
与 其他 领 域 等 的密 切 联 系 ,把 握 其 精 神 实 质 ,阐 述 在 现 实 社 会 中 的 意 在学习或研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棘手 的难题 ,这些 阻碍大部分时候是 义和 运 用 中庸 之 道 的 具 体 方法 。
德 ,应天地万物之变 ,并强调任何场合下的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兼 续 得 长 久 一 些 。②
容 两端 ,融 会 贯 通 。 这 种 自然 之 理 和 处 事 方 式 在 历 史 上 和 现 代 社 会 中 四 、 中庸 之 于学 习
具有重大 的方法论意义 。由此 ,从中庸这一道统精神入手,分析其与

由 于 知 识 积 累 不 到 位 , 暂 时没 有 很 深 厚 的底 子 。有 的人 遇 到 了 问题 马 上 不 由 分 说 地 刨 根 问 底 , 这种 急 于 “ 得 甚 解 ” 的行 为 却 恰 恰 反 映 了 求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它主要阐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即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读完《中庸》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中庸之道强调在对待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避免走向极端。

这种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意味着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这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之道强调和谐共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中庸之道,既要尊重他人,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中庸之道还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和学问上的进步,不断挑战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中庸》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中庸思想的哲学和现实意义

中庸思想的哲学和现实意义

中庸思想的哲学和现实意义一、中庸思想的产生背景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

他面对“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动乱,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伦理学说,企图通过施行仁爱、达到化解各种矛盾的目的,以重建政治社会秩序,是非常困难的。

因而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思想,以齐百家之语,集古圣之大成。

“中庸”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即中正、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和洽。

与“中庸”相关的概念有中和、中道等,都表达了中庸的思维模式。

二、中庸的哲学意义“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理解为中正、合适、标准,是先秦古籍中的通义。

关于“中庸”的含义,孔子解释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无过,也无不及。

朱熹引用程颢“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之观点,并作了一番解释。

作为标准的“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少哲学家在用“中”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叩其两端”,通过这个手段,达到用中道的目的。

“中庸”思想是主张维持质的稳定性,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折衷主义。

中庸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当然,古代推崇的“中庸”思想,归根到底是要把人们的行动与言行束缚在等级制度和道德模式中,要求既无过也无不及。

礼”以“制中”为用,所以又称“礼之用,和为贵”。

因此,所谓“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归根到底就是要时时处处按照“礼”办事。

可见,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把人们的视听言动束缚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之内,既无过又无不及。

中庸哲学的现代意义

中庸哲学的现代意义

中庸哲学的现代意义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处世之道。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认为中庸哲学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首先,中庸强调“中道”,即避免极端。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无论是政治、宗教、经济还是社会问题,都存在着极端的观点和立场。

而中庸哲学提醒我们要保持平衡,不偏不倚地看待问题,寻找事物的中间道路。

这种中庸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极端主义的陷阱,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中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庸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关系,提倡“仁爱”和“和谐”。

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被现代科技和社交媒体所冲击和破坏,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

中庸哲学提醒我们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培养互助、互信、互爱的精神,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第三,中庸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

中庸哲学认为,个人的修养和道德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欲望的满足,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

中庸哲学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第四,中庸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中庸哲学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限制和束缚,迷失了自我。

中庸哲学提醒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后,中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庸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气候变化、生物灭绝等问题。

中庸哲学提醒我们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中庸哲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强调平衡、关系、修养、自我实现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为指南。

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儒家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中庸”、“和谐”、“适度”等理念。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首先,儒家中庸之道倡导“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追求平衡。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很容易陷入极端思维和行为中。

比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自我实现与他人关怀的平衡等等。

儒家中庸之道提醒人们要避免过度追求某一方面,要在各种矛盾之间寻求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其次,儒家中庸之道注重“和谐”与“和平”。

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增多。

儒家中庸之道强调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要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利,要追求和谐共处。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再次,儒家中庸之道提倡“适度”之道,即适可而止,不过度。

在当代社会,消费主义泛滥,人们往往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儒家中庸之道告诫人们要适度消费,要珍惜资源,要保护环境。

只有在适度的生活方式中,人们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

此外,儒家中庸之道还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很容易迷失自我,忽略道德和品德修养。

儒家中庸之道提醒人们要注重修身养性,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避免极端,追求平衡;要追求和谐与和平;要适度而行,不过度追求;要修身养性,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只有在这样的指导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发展。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儒家中庸之道,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庸第51课总结

中庸第51课总结

中庸第51课总结一、引言《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庸》第51课中,介绍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则,对于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庸第51课进行总结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二、中庸的核心思想中庸这个词由中和庸调组成,中和指的是追求平衡和调和,庸调指的是适度和平稳。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内在的和谐。

中庸的关键思想是“道”,道是宇宙之理,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儒家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相一致,通过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美德,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三、中庸第51课的内涵中庸第51课是《中庸》一书中的一章,讲述了中庸的核心原则。

1. 中和中和是中庸的核心原则之一。

中和指的是平衡、调和和适度。

儒家认为,只有在追求中和的状态下,人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要追求和谐的相处方式,避免过分的争斗和冲突。

2. 无为而治中庸第51课中,还提到了“无为而治”的概念。

无为而治指的是不做过分干预和操控,将事物自然地发展和运行。

儒家强调,人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应该过度干预和破坏。

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 致虚极,守静笃《中庸》中提到了“致虚极,守静笃”的原则。

致虚极指的是要追求无欲无求的状态,守静笃指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儒家认为,只有在追求虚无和保持内心的宁静状态下,人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四、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中庸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庸思想强调了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中庸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启示。

其次,中庸思想强调了自然和谐的价值。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的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中庸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庸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庸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摘要: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之道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无数先贤们的研究探讨后,我们更应该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中和诚天理和平包容和谐作为儒家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之道已经随着儒学的发展深深深入到了中国每一个元素当中,成为构成社会与文化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环境的成员,都无法摆脱中庸之道的影响,它会影响你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你的人生抉择。

因此,无论是对于社会成员,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中庸之道,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抉择。

了解并充分利用中庸之道,对当下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想真正了解一部传世之作,我们必须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

中庸的思想起源很早,人们认为中庸之道最早起源于《尚书》,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这样一句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在《尚书·洪范》的记载中,箕子提出的:“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也同样是“中”的反应,我们通常将此作为中庸思想的源头。

具体到“中庸”一词,它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

子曰:“中庸之位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作为能够让圣人都推崇备至到如此地步的儒家典籍,它同样受到了历朝历代儒学家的追捧和研究,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庸之道得以在研究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对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众多的朝代中,宋代文学工作者的研究对中庸的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

宋代是儒学发展的“第二期”,《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合成为四书,理学大家朱熹为之作注,成《四书章句集注》,在宋以后,四书更是被用作开科取士、选拔政府官吏的教科书。

在宋代众多的文学工作者中,不仅出现了司马光、苏轼等一大批研究者,甚至更是出现了将儒家文化推向更高层次的的程朱等人,伴随他们出现的改进版的儒家文化—程朱理学。

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中庸是一种道德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以下是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 在家庭中,中庸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适当的平衡,避免与家庭成员的冲突或分歧,让家庭和谐稳定。

2. 在职场中,中庸可以指导人们如何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不以工作为重心而放弃生活,也不以生活为重心而放弃工作。

3. 在人际关系中,中庸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关系,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或冲突。

4. 在个人修养中,中庸可以引导人们修身养性,控制欲望,不为环境所动,保持内心平静。

5. 在社会生活中,中庸可以指导人们在生活中秉持中正公平的原则,与他人和谐相处。

6. 在领导管理中,中庸可以教导领导者行事稳健,不偏不倚,以中庸之道为准则,以平衡之道为思路,不走极端。

7. 在决策管理中,中庸可以教导人们思考问题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合理权衡,避免过于偏执或极端。

8. 在文化传承中,中庸可以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其为指导,保持文化传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9. 在教育培养中,中庸可以帮助教育者指导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道德,使其具备中庸之道的品德。

10. 在个人成长中,中庸可以引导个人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保持心态平衡,从而达到生命的平衡、和谐、完美。

中庸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庸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庸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1、中庸思想强调整体性思维方式及把事物当做互相约制互相作用的整体来认识
2、在处事态度上中庸虽然承认事物的变化但力图把事物变化纳入一定范围内尽可能维持现状
3、价值观念上中庸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个体价值和利益服从社会整体价值和利益
4、中庸中重视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强调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中遵循天地归寻而实现中正平衡有序适度和谐一部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方法抵制对情感欲望的放纵和对事物的认识和偏执三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始终是否有中庸之德是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五、孔子的天命观
1、一体(体会)认(认识)天命
(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天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标准)
(2)孔子说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距
这是孔子的人生写照也就是一个人通过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人格和心灵得到培养的过程这是一个要经常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并遵循渐进的过程(学习的重要性)
2、敬畏天命
(1)敬天事鬼神
未能事人焉能是鬼孔子强调对天要有敬畏之心但是最重要的是解决现实问题
(2)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德高望重的人) 畏圣人之言
孔子强调大人圣人均是体现了天命之辈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要谦虚要谨言慎行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3、持守天命
孟子说尽其心善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存其心养其性所以是天也(如家强调持守天命的原则就是把天性中的善和德发扬光大)。

中庸的现实意义

中庸的现实意义

中庸的现实意义1、中庸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当今的中国社会,法制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例如那场“大义灭亲”和“亲亲相隐”的辩论,这反映了人们在道德仁义与法律中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而法律是无情的,服务于社会及人民,同时也规范了社会的发展,亦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中庸提倡“道生自律,中正和谐”,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来解决法治的缺陷。

但是道德教育真的有用吗?笔者认为:对于过失型的犯罪,道德或许可以让人重返社会,但是对于恐怖主义以及邪教来说,内仁外礼的道德已经完全不适用了,等待他们的,是法律无情的制裁。

以中国的经济市场为例,许多不法商家用欺诈的手段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了高额的利益,短时间内是如此,可长久来看,道德缺失的不法商家会失去诚信,无法在市场立足。

政府重视法制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对待不法商家,采取的是打了又抓,抓了再打的策略,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中庸提倡“中正”,我们无法摧毁利益链对不法商家的诱惑,但却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誉监察系统,对违法的商家课以重税,并且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商家的信誉尽失,无法在社会立足。

这样使得法律与道德平行,用利益来制约利益,完全体现了中庸思想“无过不及”的特点。

2、中庸在新时期中国外交上的体现当今的中国,在外交上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利的局面,被国人所耻笑。

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的外交是一种智慧,更是中庸之道的完美体现。

中国在冷战时期就处于美苏两大国之间,夹缝中生存,战战兢兢。

而中国却智慧地利用了大国之间的竞争,成功地在“两弹一星”上实现了突破,重新树立起了大国的威望。

当今的国际形势极为复杂,中国虽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工业基础,但是各种各样的国际势力对于中国的强大始终抱有着戒备的心理,时刻防备着中国。

而我国的领导者充分运用了中庸的智慧,主张和平,反对以武力解决问题。

浅议中庸思想的内在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浅议中庸思想的内在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己培 养 成为具 有 理想 人格 , 到至善 、 达 至 、 诚 、 至 至 道 、 德 、 圣 、 内外 之 道 的理 想 人 物 , 创 至 至 合 共
“ 中和 天地位 焉万 物育 焉 ” “ 平 和合 ” 致 的 太 境界 。 从 历史 的发 展来 看 , 中庸 ”应 是从 前 人 有关 “
怒哀 乐 之未 发 , 谓之 ‘ ’ 发而 皆 中节 , 中 ; 谓之 ‘ ’ 和 。
四书五经 , 开篇便 是 《 中庸 》 。朱 子 在 《 中庸 章 句・ 》 序 中说 到 ,中 庸 》历 选 前 圣 之 书 , 以提 挈 《 “ 所
纲维 , 开示 蕴奥 , 未有 若 是之 明且 尽者 也 。” 我认 为 中庸 并非 人们 所普遍 理 解 的 中立 、 庸 。 的主 旨 平 它
“ ” 礼 的行 为 ,庸 ” “ 在这 里做 “ ” 。 中庸 ” 用 讲 “ 的含 义
就是 使 自己的行 为适 宜 、符 合 实用 ,也 就 是符 合
“ ” 在《 记 ・ 礼 。 礼 仲尼 燕居 》 :子 日 : 而不 中礼 , 中 “ 敬 谓之 野 , 而不 中礼 , 之 给 , 恭 谓 勇而不 中礼 , 之 道 谓
中也 者 , 天下之 大本 也 ; 和也 者 , 下之 达道 也 。 天 致
中和 , 天地 位焉 , 物序 焉 。 在 这里 “ ” 已常常 万 ” 中 就
用作 指 人 的 内心 世 界 , 礼 记 ・ 记 》 如《 乐 所谓 “ 动 情 于 中 , 形 于声 ” 在 《 故 , 中庸 》 以用 “ 本 指 含 而 所 中”
因国泰民富而“ 之 , 乐” 闻经济之健康发展而“ 喜” 之 。在 国际上说 , 日本 内阁参拜 靖 国神社 、 知 闻美

《中庸》读书心得

《中庸》读书心得

《中庸》读书心得《中庸》读书心得《中庸》读书心得1《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

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

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

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

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

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

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__。

《中庸》读书心得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为人处事应该多替他人考虑,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应该多做__,而不能一味指责他人的不是。

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__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职场中人与人相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全都是尔虞我诈、欺上瞒下,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真诚相处的。

同事之间产生了矛盾,不要针锋相对、一味地去挑对方的`毛病,那样只会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无利于职场和睦。

首先应该检讨自我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过错,是否对对方产生了伤害,站在他的立场上审视自己。

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难,对人对己都是有益的。

《中庸》读书心得3余潜心研究《易经》和《道德经》之后,再读《中庸》,忽然感到有种居高临下之感,感叹老祖宗的伟大,深深为儒家这一核心思想所折服。

《中庸》及其现实意义

《中庸》及其现实意义

《中庸》及其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中庸》是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一部集中国几千年文明智慧经验和道德风范的经典精华范本之一。

该书由子思原著,司马哲编著。

所谓的中庸,就是永远恪守中正之道。

在第五章《修身》里,通过扫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个过程,给了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十分扎实的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最后达到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境界,修身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和品行修养,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要清正廉洁,行中庸道,做中庸人,办中庸事,如书中举的例子东汉的羊祜和东晋的一代廉吏吴隐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同时,在人生的历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两者的辩证关系,物质上的富有而精神空虚或者是精神富有而物质十分的贫乏等,都不是一个真正完全完美正确的中庸之人。

在第七章《明道》里,着重陈述了“真正的聪明其实是一种智慧”这样的理论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住而不要自作聪明,如果这样,那就一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老是炫耀自己的聪明和耍小聪明,更不能够卖弄小聪明。

书中陈述的东汉末年的杨修和三国里的祢衡就是因为耍小聪明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例子,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对待聪明智慧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使用聪明智慧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保持聪明的清醒的头脑,千万不可以趾高气扬和不可一世而引来麻烦甚至是灾祸。

在第八章《正心》里,通过树立“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和持之以恒是人生的美好品德这样的观点,从而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人而无志,不知其可。

立志要立达志立长志,而不能够一曝十寒而常常丧志和常常立志,立志要立中庸之志,要行正道,志在高远,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坚忍不拔、拳拳服膺,要有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铁棒磨针、金石可镂的精神,树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强意志与决心,不畏艰难险阻和崎岖坎坷,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成功与理想的彼岸和光辉的顶点。

中庸哲学的核心思想

中庸哲学的核心思想

中庸哲学的核心思想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是儒家学派的核心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

一、中庸的基本概念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被孔子用来描述一种人的境界和行为准则。

中庸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各种对立的因素之间,保持中立和平衡的状态。

它强调的是人的行为应当符合道德规范,避免过分偏向任何一方,保持适度和谐的状态。

二、中庸的核心思想1. 天人合一中庸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当与天地相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应当追求整体利益。

只有当人与天地合一,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2. 诚实守信中庸强调人的诚实和守信是行为的基本准则。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也是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条件。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

3. 克己奉公中庸强调个人应当克己奉公,不追求个人私利,而是以公共利益为重。

个人的欲望应当适度克制,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而应当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克己奉公,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中庸的现实意义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个人修养中庸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自我约束,提倡人们克己奉公、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和个人利益所驱使,忽视了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中庸的思想提醒人们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2. 社会和谐中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克己奉公。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

中庸的思想提醒人们应当重视社会和谐,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3. 生态平衡中庸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提倡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论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

论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摘要:中庸之道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思想的人生观,但不仅是儒家,也不仅在中国,中庸还得到世界上其他思想派别、其他文明的一致推崇,这在世界思想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庸之道,就是指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的理想境界。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思想,本文将对《中庸》的原文和引申含义稍作解析。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现代意义;天人合一一、从《中庸》原文解析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君子在古代是指地位和道德高尚的人。

那么“中庸之道”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呢?先看“中”的含义,有三种解释: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标准;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庸”也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指不变化,不改变;二是使用的意思;三是指平常、普通。

根据这些不同含义的理解,结合儒家学说的思想,用现代语言解释“中庸”一词,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轻重适度、深浅适宜、方法得当、恰到好处。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顺从着自己的本性去做人处事,就称之为道。

这里的“道”就是指方向、办法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道理。

中庸之道,就是顺从本性,来修正自己,使一切事物都能符合正道。

为了达到这一点,需要宽阔的胸怀、崇高的境界、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方向来分析一下如何理解原文里的中庸之道:(一)中庸之道强调一个“中和”的态度。

在一个人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的,不偏不倚没有起伏的,称之为“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不能避免的,所以它们一定会表现出来。

如果表现出来的时候,符合常理,没有超过或者不够的地方,就是“和”。

“中”是所有事物的根本,“和”是所有人都应该遵从的大道。

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深受人们的崇拜和追求。

它源自于《中庸》一书,这是一本由孔子的弟子撰写的经典著作,其中阐述了追求平衡、和谐和适度的思想。

中庸之道强调遵循天道自然和人伦道义,通过调和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中庸之道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准则上,还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职业发展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运用实例和理论分析,探讨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应用。

首先,将对中庸之道的概念进行解读,并强调其核心思想与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

接下来,将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探讨中庸之道的意义,解释为何中庸之道是人们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同时,还将讨论中庸之道在软实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职场管理以及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最后,将通过总结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应运用中庸之道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还将探讨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如何在一个多元化和快节奏的社会中实践中庸之道的思想和原则。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应用其中的原则和思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中庸之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通过平衡、调和和适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爱他人,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成功。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探讨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入手,为读者提供对本文内容的整体认知和期望。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中庸之道的概念和中庸之道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 2.1 中庸之道的概念该部分将对中庸之道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

首先,《中庸》作为一部经典文献,对中庸之道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节将引用相关文本,解释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中庸中儒家中道思想的现实应用与局限

中庸中儒家中道思想的现实应用与局限

中庸中儒家中道思想的现实应用与局限儒家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中庸”。

中庸强调个体的合理平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中庸思想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中庸中儒家中道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其局限性。

一、中庸思想的现实应用1. 个体的平衡发展中庸思想强调个体内在的平衡与调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职业压力、家庭纷争等各种挑战,这些都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一定的冲击。

通过内在的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变化,保持心态稳定。

采用中庸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平衡工作与生活,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2. 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庸思想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

中庸主张以中和为原则,不偏不倚地处理不同观点的冲突。

这种包容性的态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实践中,中庸思想的应用能够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社会问题,减少冲突,并通过和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社会进步。

3. 政治决策的平衡中庸思想在政治决策中具有重要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政治体系往往存在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

中庸思想提倡公平和公正,主张以儒家的中道为准则进行决策。

这可以避免一方过于偏向,维护社会各方的权益,促进政治的稳定。

例如,在政府制定政策时,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平衡各方利益,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中庸思想的局限性1. 缺乏灵活性中庸思想过于强调平衡与稳定,可能导致缺乏灵活性。

在现实生活中,环境和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如果过于坚守平衡的原则,可能无法及时适应新的情况。

因此,适度的变革和调整对于适应变化的现实世界至关重要。

2. 偏向于保守主义中庸思想的实践可能偏向于保守主义。

在推崇中和的原则下,人们可能倾向于保持现状,避免冲突和变革。

然而,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变革,仅仅追求平衡可能导致停滞不前。

在一些需要改革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进取的态度,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庸思想详解

中庸思想详解

中庸思想详解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道”、“中和”,即在各种事物的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中道”,即不偏不倚、不极端、不偏执,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下面将从中庸思想的起源、内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中庸思想的起源。

中庸思想最早是由孔子的弟子孟子提出的,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了“中庸”、“中和”等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孟子认为,中庸是一种处世的准则,是一种处事的方法,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孟子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道”,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道”,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2. “中和”,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和”,即在各种事物的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3. “不偏不倚”,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不偏不倚”,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4. “不极端”,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不极端”,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在当今现实生活里的重要作用

中庸思想在当今现实生活里的重要作用

浅说中庸思想在当今现实生活里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明晰地说明中庸思想以及其重要作用,我们先看一组实际例子。

党支部讨论张三同志能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第一种,反对方和赞成方的发言。

反对:张三,他凭什么入党,他入国民党去吧,他根本就不是人,还能入党?赞成:张三,这人太好了,现在的党员也不如他好啊,早就该入党了!第二种,反对方和赞成方的发言。

反对:首先,张三同志,和我关系也是比较不错的。

我声明一点,我的发言绝对保证没有私人恩怨。

张三,几年来,在我们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学习自己抓的也很紧,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性格上还不够成熟,在处理某些原则性问题上,有时候表现的不够坚定。

建议组织对该同志再作进一步地考验,略微延缓该同志入党转正。

赞成:我对张三同志的入党问题阐明一下自己的观点,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张三同志是我单位引进的第一批专业人才,年龄比较小,工作热情非常高,积极肯干,并能够主动向老党员学习请教,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起来也很认真,很刻苦,能够用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基本上具备了一名党员的条件和资格。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工作经验还少一些。

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弥补。

我同意组织为该同志转正。

不难看出,第一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比较,我们大家最容易接受第二种方式。

无论是反对还是赞同,无论耍滑头,还是说真话,为什么第二种方式就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呢?其实,第二种方式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了中庸思想。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庸思想其实就是客观规律的反应。

因为人是优点和缺点的组合,不会是绝对错误和绝对正确。

所以全面地看问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容易被人接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应用中庸思想去解决问题,绝大多数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那么,什么是中庸?什么是中庸思想呢?《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

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节选——中庸思想的精神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庸》节选——中庸思想的精神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庸》节选——中庸思想的精神价值与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对《中庸》节选中所表现出的中庸思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2.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辨别,对“知”、“仁”“勇”的探究,对“九经”的不同阐释,理清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有自己的见解,应用于写作;3.探讨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尝试将其在人际交往中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辨别,对“知”、“仁”“勇”的探究,对“九经”的不同阐释,理清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有自己的见解,应用于写作。

【教学难点】探讨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尝试将其在人际交往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中庸》节选的字词句,对内容进行了疏通,并且对儒家的中庸思想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中庸思想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讲授(一)“君子”“小人”之别1.儒家对人的分类中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和“小人”在面对中庸思想时有着不同反应,找到相关内容并齐读——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PPT上展示:(“时”:常常;“无忌惮”:无所畏惧(性格)——惯性、常态)现实生活中如何识人: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日久见人心更可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辨别品质高尚的君子和德行低劣的小人,从而近君子,近小人。

2.请同学们定位一下,自己处于这条坐标轴(小人————————————君子)的哪个位置?我们给这个位置下个定义——公民,这是我们为人的底线,那请问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哪些素质呢?(1)学生活动:前后左右四个人讨论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分钟,三个关键词)(2)学生分享关键词,教师归纳、板书。

(二)“知”、“仁”、“勇”三美德1. 成为一位合格公民是我们的底线,但是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目标之一依然是能成为常常保持中庸之道的君子,这样的君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美德呢?找到相关内容并齐读: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的现实意义
最近,学校倡导建立学习型机关,提倡阅读国学经典,我有时间静下心来初读了《中庸》的部分内容。

阅读以后才发现,一直以来,我对中庸思想的理解是有失偏颇,且非常肤浅的。

在我的思想中,“中庸”就是骑墙折中,和稀泥当老好人,抹光墙模棱两可,明哲保身态度暧昧。

我自己又是一个非黑即白、嫉恶如仇的人,所以打心眼里看不起所谓“中庸之道”,在阅读之后才发现,我的看法是多么浅薄,对于“中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道听途说,不求甚解的层面上。

《中庸》是我国儒家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

一直属于《礼记》中的一部分,到宋代,朱熹才把这部分内容从《礼记》中分割出来,这样《中庸》就和《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今天读《中庸》我发现它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有很深的内涵。

一、《中庸》积极变通的态度
“中庸”一词出现在《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意思大致是: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美德,它是最高的境界了,大
家已经长久地缺乏它了。

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后来一度有人和我一样,用“中庸”来泛指妥协、保守,还有认为“中庸”就是贬义,包含着不思上进,是懦弱的表现。

其实,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没有自己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修养人性。

《中庸》中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说“过犹不及“,“中庸”之道要求不偏不倚,“过”和“不及”都偏离了中道,两者都不可取。

这一点上“中庸”之道体现出了辩证的思想。

所以“中庸”是一种境界,这个境界的出发点正确,分寸适当,方法适当,以不断自修为手段和载体,以物我和谐为特征和追求,既是对内在修养的一种不断调整与提升,又是对外在行为的一种准确把握和平衡。

所以,现在我理解“中庸”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励志意义。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万物原有的本质,比如人有七情六欲;动物一生下来就会吃;植物努力追求阳光等,这些都是万物的本质,“和”则是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遵循规律,朝着良性发展应该遵从的原则。

同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地做到恰如其分,那么天地间一切都会各得其所,顺其自然了。

二、“中庸”积极学习的态度
在“中庸”的阅读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力量。

知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学习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看待问题的远近。

孔子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步走,这是孔子为我们提供的学习之道,也是如何掌握中庸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从实际出发,从地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正如《中庸》说的:“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学习的过程正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以君子看待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而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少了很多的弹性,人们难免地牢骚而忿懑,其实精心反思,世界向来都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立于潮头,而不会随波逐流。

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心中就会平静淡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不断学习,让自己内心够充实,真正透彻地领悟到中庸做人的哲学,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骄傲,不妄自菲薄,做到胸有成竹。

人活到老,学到老。

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
使为学具有了开阔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中庸”积极处世的态度
书中“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

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一旦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现代人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学会“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并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只有这样不断反省,我们的身上就会少一些戾气、火气、娇气、骄气,而多了一分和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对物欲、权利、成功的追求已经没有了节制。

更多的人急功近利,就连古人奉行的“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苦读、十载冷板凳坐穿”式的成功模式都已经严重落伍。

人们更愿意接受各种“选秀”产生的一夜成名这样快捷方式的成功模式。

这样的土壤,就更容易滋生有人为了更多、更长久地享受权利、成功带来的快乐而不择手段。

于是,拔苗助长者有之,投机钻营者有之,而这样的做法难免一个结局:欲速不达、难以守成。

人往往千学万学乱花迷了双眼,忽略了古人留下的经典处世哲学——君子诚信、宽容、理性和顺致中和,不随波逐
流,不趋炎附势。

人往往执着于为私、为我的观念而浑然不觉。

所以,时时得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强求于别人,凡事先他后我,虚心用心去异中求同。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放弃,因为真正的提高就是放弃,而不是得到。

四、“中庸”和谐的现实意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在世界极为需要。

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

”世界都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这一“中和”思想的可贵,我们当然应该倍加珍视。

“中庸”讲心中的情感没有表现平静而淡然,称之为“中”,情感发而存节称之为“和”。

中国人向来以“和”为贵: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居家讲究“家和万事兴”……“和”的可贵之处就是能为我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生活之中乘春风、沐春雨。

“中和”强调天人和谐,关系协调。

《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也。


今天,我们的民族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我们的学校倡导建设“和谐机关”,大到人与自然的“万物并肩不相害”的和谐相处,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温暖,以至于自我身心的平静安详。

以“和谐”为主题的现代生活理念对于纠正当今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浮躁、愤懑的心态大有裨益。

“和”在自然中是少了杀戮,多一些仁爱;人与人之间少了争端,多了理解和包容;在家庭少了猜忌和争吵,多了信任和理解。

以“和”为主题的机关单位,我理解就应该是每个人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办事公道、积极热情地服务于人,同事之间谦虚礼让,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反求诸己,达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顾全大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思想境界。

我认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宰相蔺相如就是和谐机关干部的楷模,面对廉颇的刁难和猜忌,蔺相如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受不受损害,团队的战斗力会不会受到影响,而不是个人的脸面和利益。

每个人心怀诚信,容人敬人,整个社会的和谐就不只是一个梦想,而是每个人可以享受的美好世界。

只要社会还继续进步,我们就需要和谐,需要达到均衡,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中庸思想。

作为以中庸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正确认识这一传统文化并辩证的看待其现实意义,让中庸之道的精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图书馆魏晓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