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_《活着》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的评论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的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e44d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4.png)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的评论
《活着》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的生命历程,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命运,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和赞誉。
首先,作品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
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命运转折,展现了中国农村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小说中所呈现的家庭、宗族、社会等关系,以及人与命运的抗争,都引发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小说的叙事方式独特而生动。
余华通过精细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在的矛盾。
他善于用一些具象的细节和场景,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使得小说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此外,小说还采用了不同的叙述手法,如流水账式的叙述、梦境式的叙述等,这些手法为小说增加了新的魅力和趣味。
最后,小说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
福贵作为主人公,承受了生命的磨难和命运的不公,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信仰。
小说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既有痛苦的悲剧,也有微笑的喜剧。
这些情感细节使得小说更具有感染力和感人性,让读者在阅读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美
好。
总之,《活着》是一部充满深刻思想、独特叙事和细腻情感的文学佳作。
小说所揭示的人生真相和生命价值,引人深思和探究。
在阅读中,读者可以与主人公一起感受生命的重量和生存的困境,也可以从小说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该作品受到国内外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
文学评论 《活着》
![文学评论 《活着》](https://img.taocdn.com/s3/m/432ed17033d4b14e8424684d.png)
文学评论《活着》浅谈《活着》的叙事艺术《活着》是在常规的价值判断中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经历了一生的苦难终于将苦难磨平,我们也在其中领悟人如何承受这巨大的苦难,领悟苦难的丰富与宽广,领悟绝望的不存在,领悟人活着的本意就在于活着。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
虽然比较拗口,但是是一句话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悲伤,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就是这样的恍悟与沉重。
故事讲述一位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心痛一次,就像努力过后期盼着美好的到来,但真正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有美好的存在。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还有作家文笔的功力,在这我从叙事的角度来淡淡对于《活着》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意象是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
作家余华善用意象,且其意象很少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单纯描写和象征,而往往都是前后关联,自成一个隐喻系统,成为主题的点睛意象。
“牛”作为《活着》中的一个意象,是不能被置换的。
因为牛在这部小说中与人具有同等的生存价值,它是小说主题抒写的点睛意象。
福贵在年老之后,只有那条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它本是一条不能再耕作的老牛,被主人卖给了屠宰场,福贵是从屠刀下将它救回的。
这可以看作是福贵对生命的尊重,但小说并不仅仅想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悲悯,它还有更深的含义。
小说中“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
余华《活着》书评(6篇)
![余华《活着》书评(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c123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4.png)
余华《活着》书评(6篇)余华《活着》书评篇1在读《活着》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度觉得主人公实在是太悲惨了,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但读完后,我才明白,活着,可能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对生命的尊重,当你失去了一切,你会发现,你还有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你的生命是别人无法夺走的。
一边阅读,一边为福贵的悲惨身世流泪。
同时我也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活着比福贵要简单得多,福贵的痛我们无法切身体会,活着很简单,如果你要追求“怎么活”,那么活着也许也会变得奢侈。
“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
”这才是《活着》让我真正感动之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就如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因此,忍受苦难造就了活着。
”《活着》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对世界灾祸乐观的态度。
他让我真正知道——活着本身就是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的艰难。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活着》书评篇2我感受到活着更深刻的意义。
人靠记忆来慰藉,靠倾诉来释然,靠平静来概括,靠回回首彻悟。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场。
富贵年少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费心劳累。
生在地主家庭的富贵衣食无忧,读私塾不需要走、有长根背着,享受穷人无法享受的尊宠。
在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中,富贵不知道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抛弃娇妻,留恋柳巷。
在酒醉__逸当中自甘堕落,毫无廉耻,顾忌,由青楼女子背着自己串街走巷,成为县城当中的笑话。
在这里他不知道这种快感、逍遥都是昙花一现,也无法体会到烟花易冷的凄凉。
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富贵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这一掉进去就从来没有出来过。
__和赌相伴而生,相对烟花柳巷的柔情,__挥洒如金的紧张和刺激更加人你沉沦。
余华《活着》书评
![余华《活着》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10f22e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5.png)
余华《活着》书评余华《活着》书评(6篇)对于余华的《活着》,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个字眼都显得那么浑厚,真挚。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余华《活着》书评(6篇),以供大家参考!余华《活着》书评篇1在读《活着》这本书的进程中,我一度觉得主人公实在是太凄惨了,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但读完后,我才明白,活着,可能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对生命的尊重,当你失去了一切,你会发觉,你还有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还在连续,你的生命是别人没法夺走的。
一边浏览,一边为福贵的凄惨身世流泪。
同时我也摸索,对于我们来说,活着比福贵要简单很多,福贵的痛我们没法切身体会,活着很简单,如果你要寻求“怎么活”,那么活着也许也会变得奢侈。
“生命是有威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当努力地连续活着。
”这才是《活着》让我真正感动之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就如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气力,它的气力不是来自于喊叫,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无能,因此,忍受苦难造就了活着。
”《活着》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的承当能力,写出了苦难对世界灾祸乐观的态度。
他让我真正知道——活着本身就是艰巨,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的艰巨。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活着》书评篇2我感遭到活着更深入的意义。
人靠记忆来安慰,靠倾诉来释然,靠安静来概括,靠回回首彻悟。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场。
富贵年少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费心劳累。
生在地主家庭的富贵衣食无忧,读私塾不需要走、有长根背着,享受穷人没法享受的尊宠。
在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中,富贵不知道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抛弃娇妻,流连柳巷。
在酒醉__逸当中自甘腐化,毫无廉耻,顾忌,由青楼女子背着自己串街走巷,成为县城当中的见笑。
在这里他不知道这种快感、逍遥都是昙花一现,也没法体会到烟花易冷的凄凉。
《活着》文学批评范文
![《活着》文学批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017fa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8.png)
《活着》文学批评范文文章一:《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现代小说。
小说以一位农民的命运为主线,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农村家庭的生活,强烈地反映了中国贫下中农的苦难和沉重的历史负担。
在文学批评方面,《活着》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首先,小说的创作手法具有艺术高度和文学价值。
作者运用了富有激情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以及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刻画出主人公福贵的悲惨遭遇和顽强的生命意志。
小说描写了福贵的身世、家庭、青年、成家立业、风雨飘摇、救活灵魂等丰富的生命历程,全方位地呈现了农民阶层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遭遇。
小说的语言简洁、质朴,但却能够深入到读者的心灵深处,触动人的感受和思考。
其次,小说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
小说中传统文化元素如尊老爱幼、崇孝尊亲、孝道精神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关注和呈现。
小说讲述了福贵与时代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的联系,信仰、道德、家族等多个层面,使小说的文化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最后,小说的思想价值和启示丰富多彩,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启迪。
小说倡导人生的重要价值观和生命哲学,如乐观向上、坚强勇敢、不屈不挠、保持希望等。
福贵在小说中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苦的道路,但最终仍然能够摆脱生命的束缚,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能够为人们指明生命的方向,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勇气。
总之,《活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审美价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章二:余华的《活着》是一部经典的现代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小说讲述了农民福贵的一生,从家族荣辱到生死存亡,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沧桑的变迁和农民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文学批评方面,《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评价。
首先,《活着》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情感价值。
活着文学评论(三篇)
![活着文学评论(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0f64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2.png)
活着文学评论(三篇)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永远的追问,一个属于行而上的问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着文学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活着文学评论【一】《活着》是在常规的价值判断中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经历了一生的苦难终于将苦难磨平,我们也在其中领悟人如何承受这巨大的苦难,领悟苦难的丰富与宽广,领悟绝望的不存在,领悟人活着的本意就在于活着。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
虽然比较拗口,但是是一句话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悲伤,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就是这样的恍悟与沉重。
故事讲述一位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心痛一次,就像努力过后期盼着美好的到来,但真正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有美好的存在。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还有作家文笔的功力,在这我从叙事的角度来淡淡对于《活着》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意象是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
作家余华善用意象,且其意象很少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单纯描写和象征,而往往都是前后关联,自成一个隐喻系统,成为主题的点睛意象。
“牛”作为《活着》中的一个意象,是不能被置换的。
因为牛在这部小说中与人具有同等的生存价值,它是小说主题抒写的点睛意象。
福贵在年老之后,只有那条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它本是一条不能再耕作的老牛,被主人卖给了屠宰场,福贵是从屠刀下将它救回的。
《活着》文学鉴赏
![《活着》文学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824862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f.png)
《活着》文学鉴赏1. 《活着》这本书啊,就像一杯苦茶,刚入口的时候有些涩,甚至让人皱眉,但慢慢回味,却能体会到那苦尽甘来的滋味。
余华讲的这个故事,好比是一段人生的长跑,小福贵一路跑得跌跌撞撞,满是坎坷,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2. 这故事里的“活着”,不只是简单的生存,而是一种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
你看福贵,他就像田野里的一株小草,风吹雨打,甚至有时候被践踏得贴在地面上,但只要有一丝阳光和雨露,他依然能重新站起来,努力活着。
3. 福贵的生活就好像一场没有剧本的戏剧,起起落落,命运好像总爱和他开玩笑。
就像他曾经是一个富家少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一下子被命运扔进了贫穷的泥潭。
仿佛是一只漂亮的风筝,突然断了线,从天空直落下来。
4. 余华的笔下,生活的苦难像是一股股大浪,一波接着一波地拍打在福贵的身上。
可他就像海边的一块顽石,哪怕被浪花无情地冲刷,磨去了棱角,却依然坚守在那里,不肯被彻底吞没。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是让人感慨。
5. 福贵的家庭成员一个个离去,就像树上的叶子一片片地掉落。
春天的风曾让树叶茂密繁盛,可到了秋天,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片片落叶飘零。
福贵面对这些离别,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默默接受,就像一棵树,哪怕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也仍然扎根于大地。
6. 余华在这本书里,用很平静的语言讲述了很残酷的故事。
这种平静啊,就像夜晚的一潭湖水,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但湖底却藏着深不可测的痛苦。
福贵的故事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但同时又能感受到他内心那股不屈的力量。
7. 你看,福贵他不是一个英雄,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命运的洪流里挣扎着活下去的人。
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蜡烛,在黑暗中默默燃烧自己,光亮虽小,却足以照亮一片小小的角落。
8. 《活着》里的福贵也让我想起了那些在生活中默默承受压力的人们,他们或许没有大声诉说自己的痛苦,但在心里,他们就像福贵一样,一直在和生活的种种磨难对抗,始终没有放弃。
余华《活着》书评5篇
![余华《活着》书评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58a71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d.png)
余华《活着》书评5篇余华《活着》书评篇1合上书籍,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
其他什么都没有。
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
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的幸福和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叫福贵的老黄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福贵的一生经历的苦难,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人们生活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
也许现在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书中人物貌似离我们很远,但一个个人物又是那么的真实。
因为现实远比小说残酷!那段残酷的岁月,大家只为了活着。
福贵是地主家少爷,曾是个不学无术纨绔子弟。
输光了家产,他爹也被他气死了。
又被征兵,亲眼所见上千人一夜冻死。
士兵临死前的哀鸣犹如蚂蚁不断的啃食着福贵的心。
他命大,活了下来。
辗转返家,发现大女儿得了急病成了聋哑人。
生活是残酷的,贫穷的生活更是炼狱。
接二连三,福贵的儿子为了献血救县长的夫人。
医生把他的血给抽光了,女儿生孩子时也死了,女婿施工时被砸成的面糊,外孙吃豆子撑死了。
福贵后来想,也行吧!大家都走了,我最后一个走就不用再担心你们了···读这本《活着》犹如经历了一遍那个年代,走了一遍福贵的人生。
与我而言是震撼的!福贵一生苦难无数,却从未放弃生之希望。
美好生活之希望!我们是幸运的,生存在这个和平年代。
但更不应虚度光阴!活着,就要有意义。
好好活!余华《活着》书评篇2《活着》是一个让人读完后痛哭流涕的故事。
它给人留下的除了悲情,还有深深的无奈,以及在绝望之中若有若无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贵,名字很是喜庆。
他原是一个富家公子,却因吃喝嫖赌输光了家产,最后成了佃农。
青年时一次上街,被国军压走当杂役;中年时,女儿凤霞因病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因为抽血过度而悲惨离世,他目睹了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软骨病,最后病死在家里;女儿凤霞在生产时因难产失血过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凤霞的儿子苦根成了他最后的希望,却因为吃豆子撑死了。
2023年余华《活着》书评(6篇)
![2023年余华《活着》书评(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1e2f1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2.png)
余华《活着》书评(6篇)余华《活着》书评篇1在读《活着》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度觉得主人公实在是太悲惨了,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但读完后,我才明白,活着,可能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对生命的尊重,当你失去了一切,你会发现,你还有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你的生命是别人无法夺走的。
一边阅读,一边为福贵的悲惨身世流泪。
同时我也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活着比福贵要简单得多,福贵的痛我们无法切身体会,活着很简单,如果你要追求“怎么活”,那么活着也许也会变得奢侈。
“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
”这才是《活着》让我真正感动之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就如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因此,忍受苦难造就了活着。
”《活着》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对世界灾祸乐观的态度。
他让我真正知道——活着本身就是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的艰难。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活着》书评篇2我感受到活着更深刻的意义。
人靠记忆来慰藉,靠倾诉来释然,靠平静来概括,靠回回首彻悟。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场。
富贵年少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费心劳累。
生在地主家庭的富贵衣食无忧,读私塾不需要走、有长根背着,享受穷人无法享受的尊宠。
在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中,富贵不知道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抛弃娇妻,留恋柳巷。
在酒醉__逸当中自甘堕落,毫无廉耻,顾忌,由青楼女子背着自己串街走巷,成为县城当中的笑话。
在这里他不知道这种快感、逍遥都是昙花一现,也无法体会到烟花易冷的凄凉。
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富贵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这一掉进去就从来没有出来过。
__和赌相伴而生,相对烟花柳巷的柔情,__挥洒如金的紧张和刺激更加人你沉沦。
《活着》文学评论800字
![《活着》文学评论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208d4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4.png)
《活着》文学评论余华的《活着》不仅是一部揭示时代与命运纠缠的作品,更是一部深入人心、触动灵魂的文学经典。
这部小说以福贵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人在极端困境中所展现的生存勇气与对生活的执着。
在主题深度上,《活着》挖掘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福贵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从家庭团聚到孤独终老的种种变迁。
生活的无常与人性的坚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余华通过对福贵命运的描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寻。
叙事技巧上,余华采用了简洁、平实的语言,使得整部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符合故事背景,更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深沉。
同时,余华巧妙地运用时间跳跃的手法,将福贵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丰富、立体。
人物塑造方面,《活着》成功地塑造了福贵这一形象。
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却要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
然而,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一直坚持活下去。
这种坚韧与毅力,使得福贵成为了对“活着”这一主题的最佳诠释。
社会背景是《活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余华巧妙地将福贵的一生与中国的历史变迁相结合,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从抗日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这些历史事件都在福贵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也反映了余华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语言风格上,《活着》体现了余华独特的文风。
他的语言平实却有力,简洁却富有内涵。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活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更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活着》无疑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
福贵的命运充满了不幸与痛苦,但他依然坚定地活下去。
这种悲剧色彩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强烈的震撼力,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最后,我想说的是,《活着》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人生哲理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变数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活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活着》文学短评800字
![《活着》文学短评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5d649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b.png)
《活着》文学短评800字《活着》描绘了人与命运的深刻纽带,展现了最动人的友情。
他们相互感激又仇恨,无法割舍,也无从抱怨。
这部作品还揭示了人如何承受巨大苦难,如同千钧一发,让一根细发承载重压而不折。
它讲述了眼泪的丰富与宽广,断言绝望的不存在,并强调人活着是为了本身,而非其他外在事物。
主人公曾沉迷嫖赌,输尽家产,但亲人未弃,令他悔悟。
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
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
他的人生了无遗憾!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的评论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的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489012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a.png)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的评论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该小说讲述了一位农民从富有到贫穷再到失去家人和财产的生活经历,描绘了一个家族在历经政治运动、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多重考验中的生存和挣扎。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震撼人心的情节、真实感人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反映出了中国农民在20世纪历史背景下的困境和遭遇,以及人性在苦难面前的坚韧与顽强。
小说对于人生的探讨和对于生命的珍视,是深深打动读者的主题。
福贵这个角色在生活中历经了痛苦、困顿和亲人的离去,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应该活下去,虽然他已经失去了家人和财产,但他仍然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
福贵的坚韧和顽强,让读者不禁感叹他的勇气和拼搏精神。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真实,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作者余华通过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探讨,表达了对于人类命运和生存的思考和关注。
作者对于人性的刻画也非常深刻,揭示出了在艰苦环境中人们的本性和内心。
整个小说的情节处理和叙事手法也非常出色,让人惊叹不已。
此外,小说中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等等。
小说中的这些历史和社会背景,让人们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和理解。
总之,《活着》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真实、语言优美的中国文学经典之作。
它通过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探讨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描绘,展现了中国文学的深邃和厚重。
小说中主人公福贵的坚韧和顽强,也向人们传递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性的尊重。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范文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77ab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8.png)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活着》《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中国二十世纪苦难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福贵的农民在中国乱世中的坚强生存。
作品通过福贵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悲苦命运和顽强生存的精神。
小说以朴素的叙事方式,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苦难和坚韧。
《活着》的魅力在于其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细腻,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探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他们的遭遇和命运引发读者共鸣,让人们深刻反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的叙述方式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流畅,让读者沉浸感同身受。
《白鹿原》《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中国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苦家庭的传奇故事。
作品通过家族兴衰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荣辱与兴衰。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悲喜人生。
《白鹿原》的魅力在于其宏大的布局和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领略中国乡村社会的多彩风情和家族传承的精彩传奇。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维,他们的情感和命运错综复杂,让人们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荣辱。
小说的笔法犀利而真实,情节曲折跌宕,让读者陶醉无法自拔。
《平凡的世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文学风格,通过对当代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反思,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魅力和魂魄。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涌现,展现中国文学的魅力和生机。
【本段2000字】第二篇示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风格,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选取几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以探讨其在文学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一:《活着》作为余华的代表作品,《活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整理版]文学评论《活着》
![[整理版]文学评论《活着》](https://img.taocdn.com/s3/m/3fab861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b.png)
浅谈《活着》的叙事艺术《活着》是在常规的价值判断中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经历了一生的苦难终于将苦难磨平,我们也在其中领悟人如何承受这巨大的苦难,领悟苦难的丰富与宽广,领悟绝望的不存在,领悟人活着的本意就在于活着。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
虽然比较拗口,但是是一句话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悲伤,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就是这样的恍悟与沉重。
故事讲述一位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心痛一次,就像努力过后期盼着美好的到来,但真正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有美好的存在。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还有作家文笔的功力,在这我从叙事的角度来淡淡对于《活着》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意象是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
作家余华善用意象,且其意象很少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单纯描写和象征,而往往都是前后关联,自成一个隐喻系统,成为主题的点睛意象。
“牛”作为《活着》中的一个意象,是不能被置换的。
因为牛在这部小说中与人具有同等的生存价值,它是小说主题抒写的点睛意象。
福贵在年老之后,只有那条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它本是一条不能再耕作的老牛,被主人卖给了屠宰场,福贵是从屠刀下将它救回的。
这可以看作是福贵对生命的尊重,但小说并不仅仅想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悲悯,它还有更深的含义。
小说中“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
活着文学短评600字
![活着文学短评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e13e7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6.png)
活着文学短评600字《活着》是由余华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艰辛命运,展现了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珍贵。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作福贵的农民,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一生很少离开故乡。
经历了家族的起起伏伏、战乱和政治运动的洗礼,福贵最终独自一人坚守在家乡土地上。
尽管他的一生中常常受尽苦难折磨,但他始终积极向上,从不放弃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以福贵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寻常农民在历史大潮中的微妙变动。
福贵在生活中从来没有什么大事,但是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大时代的投影。
他亲眼见证了农民们在战乱和收获中的辛酸和艰苦。
他经历了家族的破碎、妻子的死亡以及儿女们的离去,但他从未被生活击倒,而是始终坚守着基本的人性善良。
他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尽管身边的一切都在消逝,生命的意义和希望仍然存在。
小说中还突出了人的命运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福贵的命运被时代大环境所限制,但他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小说中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动荡暗示了人类的局限性和力量的无奈。
在国家的各种变革之下,人类的一生变得如此微不足道,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
然而,福贵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对于他来说,个体的尊严和精神的追求比任何人为的政治制度都重要。
《活着》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通过福贵的一生,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珍贵。
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深处。
小说深入细致地描绘了福贵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命运的斗争,使读者产生共鸣。
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活着》不仅是一个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对整个时代和人性价值的思考。
在读完《活着》之后,我深深感到生命的尊严和人的尊严是不能被剥夺的。
尽管福贵一生经历了种种苦难和折磨,但是他从未放弃对生活和对人性的热爱。
这本书告诉我,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
《活着》文学批评范文
![《活着》文学批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ab182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4.png)
《活着》文学批评范文范文1:《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本小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具有多元化的批评角度,包括政治批判、社会批判、伦理批判和文学批判等方面。
首先,该小说的政治批判指向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政治制度。
它通过讲述农民的贫困和痛苦,以暗示人民和国家在毛泽东时代遭受压迫的历史。
另一方面,它也批判了中国现代乡村的现实现状,如土地流转、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问题。
其次,小说的社会批判是对“人性”的批判。
主人公福贵的遭遇,表达了人性的悲剧,人性本质上是矛盾的,他们在不断地抉择中不断地陷入矛盾之中。
例如,在选择爱情和责任之间,福贵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决策。
在这个决策中,他们不断地感受到责任和良心的关注与对爱情的渴望之间的纠结。
第三,伦理批判是关于人类在生命中如何应对和接受困境和痛苦的问题。
福贵在小说中的经历表达了人类如何在面对极端生活困境时获得信念和力量。
在面对死亡,痛苦和悲伤时,他坚定地活下来,以保护他所关心的人。
从福贵的经历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个人如何应对绝望和污浊,如何通过忍耐和坚持来应对悲伤和痛苦,如何通过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来理解生命的真谛。
最后,小说的文学批判表达了余华作为一个作家的观点和技巧。
余华用鲜明的色彩和简明的语言,描绘了人文关怀。
他注重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和隐喻的使用,从而创造了深刻和情感丰富的形象。
此外,小说的结构也是独特的,呈现了人们在不同年代下的生活状态,并强调了生命的尊严。
总之,通过对《活着》的文学批评,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小说在社会、政治、伦理和文学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
小说以强而有力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农村和人民的生活,强调人的尊严和正义。
余华以一种简单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关切。
此外,小说还通过人物与情节的联系展现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福贵虽然身处荒芜的乡村,但他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失落,反映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短篇小说文学评论1500字
![短篇小说文学评论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faaf65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短篇小说文学评论1500字《活着》是在常规的价值判断中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经历了一生的苦难终于将苦难磨平,我们也在其中领悟人如何承受这巨大的苦难,领悟苦难的丰富与竞广,领悟绝望的不存在,领悟人活着的本意就在于活着。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
虽然比较拗口,但是是一句话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悲伤,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就是这样的恍悟与沉重。
故事讲述一位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查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心痛一次,就像努力过后期盼着美好的到来,但真正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有美好的存在。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还有作家文笔的功力,在这我从叙事的角度来淡淡对于《活着》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意象是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
作家余华善用意象,且其意象很少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单纯描写和象征,而往往都是前后关联,自成一个隐喻系统,成为主题的点睛意象。
“牛”作为《活着》中的一个意象,是不能被置换的。
因为牛在这部小说中与人具有同等的生存价值,它是小说主题抒写的点睛意象。
福贵在年老之后,只有那条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它本是一条不能再耕作的老牛,被主人卖给了屠宰场,福贵是从屠刀下将它救回的。
这可以看作是福贵对生命的尊重,但小说并不仅仅想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悲悯,它还有更深的含义。
小说中“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
文学评论写作模板
![文学评论写作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37a921d1a37f111f1855bbf.png)
文学评论写作模板:
《活着》文学评论
《活着》讲的就是由一个老头子福贵自述自己从一个地主少爷开始,一开始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就是余华作品的存在主义,当然也有外界对他的文学的评价“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
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他的小说,打破了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
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
这也是余华想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的世界。
《活着》文学评论的读后感
![《活着》文学评论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f912e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a.png)
《活着》文学评论的读后感篇一《活着》文学评论的读后感读完《活着》这本让人心情沉重的书,以及相关的文学评论,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福贵的一生,那叫一个惨啊!从富家公子哥沦为贫苦农民,经历了战争、饥荒、亲人的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要是换做我,可能早就崩溃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命运的捉弄,可我觉得,这更像是生活的无常。
评论里有人说,福贵的坚韧让人佩服。
我觉得吧,这哪里是坚韧,简直就是在苦难里拼命挣扎。
他活着,好像就是为了承受苦难,这到底是一种勇气还是无奈呢?我一直在想,活着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经历这些痛苦,然后告诉自己要坚强吗?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他却还能坚持活下去,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本能吧。
但我又在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能做到吗?可能我早就放弃了。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点小挫折就觉得天塌了,和福贵比起来,我们那点事儿算啥呢?这本书和相关评论,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活着,可能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就是活着本身。
也许这听起来有点荒唐,但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活着的意义呢?篇二《活着》文学评论的读后感《活着》这本书,还有那些关于它的文学评论,真的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福贵啊福贵,你这一生咋就这么苦呢?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老天是不是瞎了眼,专挑一个人往死里整?可再仔细琢磨琢磨,生活不就是这样吗?谁能保证一辈子顺风顺水?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吧。
那些文学评论里,有人说福贵是时代的牺牲品。
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可能不全是。
就算没有那个特殊的时代,生活中的苦难也不会少。
只是时代的背景让这些苦难更加凸显,更加让人刻骨铭心。
我一直在纠结,福贵这样活着到底值不值?他经历了那么多失去,却还能坚强地面对每一天。
这让我有点怀疑,我们平时追求的那些东西,什么名利啊、财富啊,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活着本身是不是就是最大的财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明白的,觉得要珍惜当下,好好活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活着》的叙事艺术
《活着》是在常规的价值判断中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经历了一生的苦难终于将苦难磨平,我们也在其中领悟人如何承受这巨大的苦难,领悟苦难的丰富与宽广,领悟绝望的不存在,领悟人活着的本意就在于活着。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
虽然比较拗口,但是是一句话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悲伤,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就是这样的恍悟与沉重。
故事讲述一位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心痛一次,就像努力过后期盼着美好的到来,但真正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有美好的存在。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还有作家文笔的功力,在这我从叙事的角度来淡淡对于《活着》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意象是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
作家余华善用意象,且其意象很少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单纯描写和象征,而往往都是前后关联,自成一个隐喻系统,成为主题的点睛意象。
“牛”作为《活着》中的一个意象,是不能被置换的。
因为牛在这部小说中与人具有同等的生存价值,它是小说主题抒写的点睛意象。
福贵在年老之后,只有那条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它本是一条不能再耕作的老牛,被主人卖给了屠宰场,福贵是从屠刀下将它救回的。
这可以看作是福贵对生命的尊重,但小说并不仅仅想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悲悯,它还有更深的含义。
小说中“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
”“话还得说回来,你(指牛)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这里,福贵把他自己的生命投射到老牛身上,通过老牛追忆亲人缅怀生命,老牛成了晚年的福贵,晚年的福贵成了默默承受孤独终老命运的老牛。
活着的意义在福贵与老牛生命的相互指涉中凸现出来,老牛成为小说的点睛意象,从整体上完成了小说的隐喻功能。
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故事。
《活着》一书可以分为两个叙述视角层。
第一层中的“我”是去民间采集歌谣的采风人,也就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第二层中的“我”即福贵,在这里福贵以主人公和自己故事叙述者的双重身份,感慨万千地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苦难和幸福。
在第一视角层中,作为主人公的采风人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而这种关系也是为了交代故事的由来,使得小说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在第二视角层中,作为故事叙述者的福贵同时也是故事的主人公,面对一次次亲人的离去,福贵的叙述里充满了安详与从容。
这种视角模式的运用很容易就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好像我们就坐在他们的面前,听他们娓娓的道来。
例如“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他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
”读者被引入到当时“我”听故事时的内心感受,同叙述者一起感受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叙事循环是指小说的叙事序列呈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封闭结构。
小说起笔是以“我”在夏日的阳光下听福贵老人讲述他的人生之旅开始的,结尾又以黄昏时老人的故事结束,这本
身是一个回环。
小说在开篇写到:“我听见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结尾又写到:“我听罢老人粗哑而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晚风一样飘扬:‘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民歌也许是福贵的父辈们唱过的,前后对应,形成了结构上的回环美,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使福贵这个个体生命的流动成为一种恒久的,具有某种符号性的典型循环。
“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一类人的生存状态,它充满苦难和温情。
当我们内心的波澜被故事情节激起,当我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幻想被打碎时,我们会明白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活着。
当你读过这部小说后,我想我们的人生经历会因此变得的更加厚重。
在遇到人生惨淡的时侯,我相信我们会有勇气更加从容、坚定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