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新课程改革概述 (6)(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7)(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要求 (8)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0)(一)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 (11)(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四、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 (13)(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4)(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5)(三)课程实施的建议与策略 (16)五、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实施效果评估 (17)(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8)(二)评估方法与步骤 (20)(三)评估结果与分析 (21)六、结论与建议 (21)(一)主要研究发现 (22)(二)对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23)(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24)一、内容描述教学理念更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倡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选择: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探究性的实验内容。
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评价方式转变: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通过实验报告、实践操作、科学探究过程的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科学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实验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前,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先行猜想和推测,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在实验中,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搜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最终进行实验总结和归纳。
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表达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灵活选择和设计实验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素养,选择适当的实验内容和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使得实验过程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促使他们的认知升级。
实验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有小组实验、个人实验、课堂展示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和方法,给予一定的个性化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
三、整合多种资源,拓展实验场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单一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
教师可以尝试整合多种资源,拓展实验场景,让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
可以通过图书、课外读物、实地考察等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实验材料和知识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和意义。
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
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科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以探究学习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案例一:用水果电池点亮LED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水果电池点亮LED灯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产生电能,从而点亮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果可以点亮灯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果,如柠檬、苹果等,将水果切成片,然后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观察灯泡是否会点亮。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发现只有酸性水果才能点亮灯泡,从而引出酸性物质能够产生电能的结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实验技能,又能够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原理。
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案例二:探究水的沸点另一个适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案例是探究水的沸点。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沸点,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温度。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水的沸点是否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他们可以分别用不同的容器、不同的加热设备,如烧杯、烧瓶、电热杯等,对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水开始冒泡的温度。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条件下水的沸点存在差异,进一步思考其原因。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水的沸点受到容器形状和加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解析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解析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观察和探索,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本文将从实验的选择、教学步骤、实施技巧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解析,旨在给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参考。
一、实验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至关重要。
在选择实验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验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符。
实验应围绕着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验的难度要适中。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选择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成功率。
最后,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可获取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教师要选择那些易于获取的材料和器材或者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步骤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导入、实验中的操作指导、实验后的总结归纳和交流讨论。
在实验前的预习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故事情境或观察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实验的思考。
在实验中的操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解释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后的总结归纳和交流讨论是帮助学生深化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共同探索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实施技巧在实施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时,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要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教师应提前做好实验场地的安全检查,并告知学生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和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其次,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步骤,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
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小学科学课程里有哪些探究性实验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里有哪些探究性实验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一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现学生主动探究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进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1.实验导入。
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2.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
多媒体展现的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内容,而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悬念导入。
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
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
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有效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是发现的基石、智慧的开端。
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
这样的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基础上的自主探究与自主构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性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一系列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二、课题目标1. 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中,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提高教师的项目式教学设计能力和指导能力。
三、课题内容1. 项目一:植物生长的奥秘(1)活动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2)活动内容:种植植物、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分析植物生长规律。
2. 项目二:动物行为的探究(1)活动目标: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特征,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
(2)活动内容:观察动物行为、记录动物行为、分析动物行为。
3. 项目三:地球与宇宙的奥秘(1)活动目标: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观察地球与宇宙现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观察地球与宇宙现象、记录地球与宇宙知识、分析地球与宇宙奥秘。
4. 项目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活动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活动内容:调查环境污染现状、提出环保措施、宣传环保知识。
四、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项目式学习、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2. 教学资源开发:收集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
3. 项目实施:根据课题内容,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然观察与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一、引言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供有效参考。
二、科学探究方法1. 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首先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故意引入一些现象或问题,让学生自发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想法和假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设计实验方案,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4. 提出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提出关于问题的结论,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讨论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分享科学探究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拓展科学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三、科学探究实践案例1. 植物生长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植物生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植物生长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关于植物生长的结论。
2. 物体运动实验物体运动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物体运动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物体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分享学习成果。
3. 环境保护实践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环境保护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水的沸点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水的沸点实验是一个常见的实验探究案例。
通过观察水是否沸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沸点受到气压的影响,并了解到不同海拔的地区水的沸点存在差异。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生物实验案例。
通过种植不同种子并提供不同的条件,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并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这个实验案例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种子生长过程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验案例。
通过将光线通过不同介质中,并观察光线的走向和折射现象,学生可以了解到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
这个实验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基本特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常见实验案例之一。
通过简单的电路搭建,学生可以了解到电流的流动和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电流的路径和电路的组成。
这个实验案例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物体的浮沉实验物体的浮沉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力学实验案例。
通过放入不同物体到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学生可以了解到浮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密度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浮力原理和物体浮沉的规律。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验现象或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实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在设计实验任务时,教师应该尽量挑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规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注重实验环境和教材资料的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注重实验环境和教材资料的创新。
可以通过布置实验课前讨论、实验课中实践、实验课后总结,营造积极向上的实验氛围,增加学生的实验体验。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资料和信息资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在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有针对性地设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获得实验经验和科学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5.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是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说明实验结果与已有知识和理论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探究性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检验证明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但是,为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考虑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科学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实验内容。
在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创造良好的氛围:布置实验场地,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严谨、安全和乐趣。
2. 营造悬念:在实验开始前,可以打一个小小的“预热”,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期待。
例如,让学生猜测实验的结果或者是为什么这么做等,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 游戏化设计: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借鉴游戏化设计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关卡,挑战学生的能力和智慧,激励学生对本领域的深入学习。
二、加强实验过程的互动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实验内容,还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加强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实验过程中加强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班级合作:可以把同学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实验,相互协作,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加强班级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2. 学生参与: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会科学的奥秘。
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
三、关注实验后的总结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实验过程中,而是应该加强实验后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在实验后的总结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总结实验经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感想,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过程和提高实验技能。
2. 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实验原理、步骤、结果等等,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
3. 发现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检验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验原理,是否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让学生懂得如何自我纠错,加强学生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
科学实验教学要贯彻“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学生应该是实验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易实施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实验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和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默契。
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组织实施
一
时 提 供 给 孩 子 们 的 材 料 . 须 经 过 仔 细 选 择 . 之 适 应 下 列 情 必 使 况 : 要 简 单 , 为每 个 孩 子 开 辟 一 条有 趣 的 探 究 之 路 , 要 丰 既 能 又 富 . 孩 子 们 有 可 能 通 过 多 种 多样 的学 习路 子 去 探 究 ” 让
存 小 学 科 学 教 学 中组 织 实 施 “ 究 性 实 验 ” 可 引 导 学 生 在 探 . 自由探 究 的 空 问 里 了 解 了 更 多 的 知 识 .学 到 了更 多 的知 识 , 使
让 学 生 像 科 学 家 那 样 去 分 析 问 题 , 找 原 冈 , 复 实 验 , 至 得 寻 反 直 出 “ 蒸 发 要 吸 热 ” 个 结 论 蒸 发 是 常见 的现 象 , 水 变 成 水 水 这 但 蒸气 的过 程 中要 吸 热 是 看 不 见 的 . 只有 通 过他 们 的 探 究 实践 .
组 实 验 讨 论 、 体 汇 报 获 得 ‘ 息 ’ 小 组 实 验 验 证 结 论 ” 样 一 集 信 、 这
个 探 究 模 式
学 生 发 现 温 度 不 仅 没 有 上 升 反 而 下 降 了 . 到非 常 惊 奇 . 南 感 不
自主 地 纷 纷 议 论 起 来 . 于要 了 解 缘 由 教 师 便 可 不 失 时 机 地 急
发展创新能力 . .
2 20 ) 200
自由 探 究 的过 程 实 际 上 就 是 让 学 生 “ 入 ” 学 发 现 的过 卷 科 程 . 何 让 学 生 自 由探 究 呢 ? 关 键 取 决 于 教 师 是 否 把 学 习 的 主 如 动 权 “ 给 ” 生 如 教 学 《 的 压 力 和 浮 力 》 交 学 水 一课 时 , 师 给学 教 生 准 备 了两 组 有 结 构 的材 料 :一 组 是 若 干上 浮 和 下沉 的材 料 . 能感 到在 水 中上 浮 的物 体 受 到 了水 的浮 力 作 用 。 进 而研 究 “ 在 水 中下 沉 的物 体 是 否 也 受 到 了水 的浮 力 作 用 ” . 师 提供 “ 时 教 弹 簧 秤 、 皮 筋 ” 材 料 . 种 依 次 发 给 学 生 材 料 让 学 生 自由探 究 橡 等 这 的 方式 , 形 之 中发 挥 了 教 师 的 “ 导 作 用 ”. 无 指 . 兰本 达 教 授 在 《 小 学 科 学 教 育 “ 究 ” — 研 讨教 学 法 》 指 出 : 教 师 在 开 始 上 课 探 — 中 “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科学课堂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促进他们的学科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
一、案例一:植物的生长条件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在组内自主讨论,提出了土壤、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接着,学生们利用小盆栽,在不同的环境中培育植物。
他们实验了在光照较强的和光照较弱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浇水量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阳光、水分和土壤确实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这个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案例二:能量传递与食物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能量传递与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首先呈现一个食物链的图示,让学生分组探究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
学生们在小组中研究食物链,观察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观察并记录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理解能量是如何在食物链中传递的。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和能量传递的原理。
他们还发现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环节受到影响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的平衡。
三、案例三:物体的浮力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体的浮力。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能否在水中浮起?为什么?然后,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
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提出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可能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然后,他们设计了几个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方法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实践探究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探究方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问题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例如,当教师教授物质的三态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冰会融化?”,或者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冰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如,在学习水的沸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水的加热实验,并观察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沸腾。
第三步,结果总结: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他们可以记录实验现象,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例如,学生可以总结出水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
第四步,问题解答:学生可以将实验结果和总结的规律用来解答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回答:“为什么在高海拔的山区,煮饭的时间会变长?”通过这样的问题解答,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实践探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自己亲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不仅能够理解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实践探究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和交流想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之间的认识和友谊。
同时,在实验结果的总结和问题解答环节,学生也需要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模式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模式研究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模式,并分析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探究学习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实验现象来积极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究学习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问题导向:在探究学习模式下,教师通常会以一个问题或情境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和交流: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
教师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
探究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探究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感受实验现象,这种体验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探究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这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实践和反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教学案例思维如蓝图一般,是行动的导航。
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某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是一堂关于“种子发芽”的课程。
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目标设定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明确了学习目标:通过观察种子发芽过程,学会运用观察、记录、提问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准备了各种类型的种子,包括大豆、花生、玉米等,并准备了播种花盆、浇水壶等实验用具。
此外,教师还准备了相关资料和图片,为学生呈现背景知识。
四、开启课堂教师首先以一个问题开场:“种子如何发芽?”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观察实验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类型的种子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观察实验的任务。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将种子在花盆中进行播种,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发芽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系、茎叶等部分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六、问题探究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提出问题。
“为什么不同的种子发芽的时间不同?”“为什么有的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能发芽?”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激发并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七、小组合作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究问题,并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指导,促进彼此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八、资源共享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展示在课堂上,供全班学生观看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会引入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种子发芽的原理,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并扩展他们的科学思维。
九、形成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发言和总结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结题报告(1)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课题组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探索、研究并构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
在研讨的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教学的参与者与引导者;同时,还有效地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实验教学一、问题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分析、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并且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和实施。
在我国, 党和国家为有效地应对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在新的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教师传授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所代替,教师也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看完录 《 科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的。 可见 实验 对他任教的这 门课 也会产生 浓厚的兴趣 。 视频一 汶川地震前后照片的对比。
教 学在新 课程教 育教学 中有着举 足轻 重
是什 么 的地位 。加强实验 教学 , 对优化科 学课 堂 资 ,应多深入 到学生 中去和他 们聊天 , 讲 球 表面的地形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能力。 创设 问题情境 , 建构自主探 索. 培养 往往 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 重要 , 因为解决 问
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 “ 科学学 习要 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 既 是科 学学 习的 目标 .又是科 学学 习 的方 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 学 生学 习科 学的主要途径 。 科学课 程应 向学 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 新的可能 性 。 从 新
、
激 发 兴趣 。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性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 有
其次 , 创设 问题情境 , 让 学生想问。 一
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望 . 学生才会 积极地参与。特别是小学 生 。 他 们有强烈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教 师可 以利 用实验教学 内容上 的有利 因素 , 把教学 活 动安排在合乎 实际的学 习环境 中 . 激起 学 生探 求的兴趣 , 自觉地参与到实验 教学实 践活动中。 例如《 谁 先迎来黎 明》 一课学 习 起来比较 枯燥 , 但我在教学 中贯穿一些游 戏, 组织 学生 自西 向东旋转 , 让 孩 子们通
些 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做 法:
一
提问, 鼓 励学 生求新 求异 , 挖掘 其可 贵 之 善 问的能 力。 教师要适 时地教给学生 一些
发现 问题 的方法。引导 学生 处 。这样做学生 自然会喜欢老 师, 进而 喜 提 问的技巧 、 欢这 门学科 , 从而激发学生的 问题意识 。 针 对学 习内容有 意识地 多 问一些 “ 是 什 么 为什 么 ‘ 怎样做 ” , 促进思维 发展 , 提
小学科学探究教育的现状研究
小学科学探究教育的现状研究导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总结结论等科学方法,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探究教育的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普遍存在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足够的科学探究内容的问题。
大部分小学科学教材过于注重科学概念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技能。
2. 实践机会不足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小学科学探究教育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
缺乏实践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使得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相对较浅。
3. 缺乏探究精神的培养小学科学探究教育重视结果和答案,忽视了学生对科学现象背后原理和机理的探究。
学生往往只关注于得出正确答案,而没有对问题背后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4. 教师教育水平不足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不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
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科学实验和探究教学中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小学科学探究教育的改进策略1. 优化教材内容设计调整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突出科学探究的部分,加入更多的实验和探究题目。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创设实践机会和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环境,开设实验室、探究角等,让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堂中积累观察和探究的素材。
3. 培养探究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等,鼓励他们勇于质疑,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因。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案培养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与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案培养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与方法教案标题: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案——培养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与方法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执行和分析简单的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合作与他人进行观察与实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与方法。
三、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显微镜、试管、滴管、量筒、烧杯等;课堂展示物:相关实验示意图、图片、实物等;学生实验用具:实验记录本、铅笔、尺子、细比色图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启发学生思考1. 引入: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在什么情况下水会蒸发得更快?3. 组织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第二步:实验设计1. 提供材料: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并介绍每种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2. 指导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问题需求,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注重要求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次序和测量方法。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并进行数据记录和观察现象。
第三步:数据分析与讨论1. 数据整理: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绘制图表。
2.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寻找规律和关联。
3. 讨论交流:小组间互相展示实验结果,并从中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总结归纳1. 再提问题: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问题,扩展实验设计。
2.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强调观察与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第五步:拓展实践1. 应用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巩固: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和实验设计方法,在小组内设计并进行实验,拓展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评价学生对观察与实验设计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长远的影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其要求学生能动脑动手地“学”科学,改变过去一切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与学的形式,把实验的地位空前提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倡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究性实验”,它是在学生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尤其还不知道各个事物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探究性实验来满足其好奇心,并完成求知的过程。
通过探究性实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科学规律, 增加他们对科学教学过程探索的重视水准。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探究性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科学课程标准;创新思维
从小《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做勤劳可爱的小白兔,而此时的我们,站在讲台上,不但仅要求自己要收获很多种子,更主要还要把这些种子散发到每一个学生,教会他们如何种植。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增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能够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个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所以科学实验教学不但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小学科学新课标下,探究性实验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认可。
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型实验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将倍受广大师生的注重。
1.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1 发现法
当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理解论”认为“儿童的理解来源于活动”,强调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法”,指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才能被他们有效地接纳、吸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亲自把结果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1.2 激发
皮亚杰还认为,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度的不平衡,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按照他的平衡学说冲突是认知结构重新组织和随后发展的基础。
为此科学探索性实验的设计首先要充足“新颖”,正是这种“新颖”的刺激,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但“新颖”还要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太弱的刺激不能引起认知上的不平衡,而太强的刺激超过主体认知结构的范围也不行。
这正如皮亚杰所说:“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也不注意不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思维定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相关联。
”
概括以上两个方面,探索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指导思想应该是“自主、新颖、适度”。
这就要求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协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2.探究性实验的概念和类型
2.1 探究性实验的概念
所谓探究性实验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知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科学情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地去实行科学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获取知识。
2.2 探究性实验的类型
探究性实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是课堂内的探究性实验也能够是课堂外的探究性活动。
具体说来,探究式实验类型能够分为:探究性演示实验、探究性分组实验、探究性边学边实验以及探究性课外活动实验。
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类型。
探究性演示实验常采用定向归纳式探究。
归纳式探究的重要特点是以归纳的方式演示教学材料,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探索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性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实验课题实行实验,从中探索科学概念和规律。
探究式分组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把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
让学生自由陈述科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并在解释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探究性边学边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而学生则对问题实行假设论证,利用教师创设的情景通过实验探索去论证一些现象和规律。
在这种实验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仅仅适时引导但不包办代替。
探究性课外活动实验能够是教师提出课题也能够是学生自己选定课题,学生分成若干课外小组,小组共同分析课题,设计方案直到得出结论。
通过这类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探究性科学实验中教师的主要作用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实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因而教师在探究性科学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