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集锦学生版
苏教版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1]
苏教版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蓓蕾读书工程《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答案)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
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三国演义》又叫《三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人教版八上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分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分章练习(含答案)第一章:黄巾起义1. 问题: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哪个朝代?答案:东汉末年。
2. 问题:是谁领导了黄巾起义?答案:张角。
3. 问题:曹操、刘备、孙权最初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答案:曹操是洛阳县令,刘备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孙权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第二章:董卓专权4. 问题:谁评估了董卓的势力?答案:曹操。
5. 问题:谁献计焚烧洛阳?答案:王允。
6. 问题:董卓死后,谁掌控了长安?答案:李傕、郭汜。
第三章:群雄逐鹿7. 问题:谁被称为“小霸王”?答案:孙策。
8. 问题:谁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答案:诸葛亮。
9. 问题: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哪个江山的基石?答案:三国鼎立。
第四章:曹操统一北方10. 问题:谁成为了北方霸主?答案:曹操。
11. 问题:曹操在哪个战役中击败了袁绍?答案:官渡之战。
12. 问题:曹操的儿子是谁?答案:曹丕。
第五章:三家分立13. 问题:谁成为了蜀汉的皇帝?答案:刘备。
14. 问题:谁成为了东吴的皇帝?答案:孙权。
15. 问题:谁成为了魏国的皇帝?答案:曹丕。
第六章:三国鼎立16. 问题:哪个战役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答案:夷陵之战。
17. 问题:谁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答案:陆逊。
18. 问题:谁在五丈原之战中击败了诸葛亮?答案:司马懿。
第七章:司马懿篡权19. 问题:谁成为了晋朝的开国皇帝?答案:司马炎。
20. 问题: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答案:罗贯中。
21. 问题:《三国演义》是哪一类小说?答案:历史演义。
三国演义少儿版好词好句好段
三国演义少儿版好词好句好段稿子一: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国演义》少儿版里那些超棒的好词好句好段哟!
先来说说“桃园三结义”那一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话说得多义气啊!让人一下就感受到刘关人的深厚情谊。
还有诸葛亮出场的时候,那叫一个威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哇,光读这描写,就能想象出他有多帅气潇洒啦。
“既生瑜,何生亮”,这一句把周瑜对诸葛亮又嫉妒又无奈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这句话,多有气势呀,感觉他的野心都要从文字里蹦出来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每次读到这,就好像看到了历史的长河在眼前流淌,无数英雄的故事在其中沉浮。
怎么样,这些好词好句好段是不是特别精彩?咱们继续在《三国演义》里发现更多的宝藏吧!
稿子二:
“三顾茅庐”那可是经典,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从“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这句话里就能完全体会到。
“单刀赴会”中,关羽的英勇无畏,“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听听,多霸气!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把打仗前的紧张局势和关键要素都说清楚啦。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吕布和他的赤兔马夸到了天上。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的这句话虽然自私,可也让人看到了他的果断和狠辣。
《三国演义》里的好词好句好段真的太多啦,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大家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呀?。
小学生《三国演义》知识集锦(题库)
小学生《三国演义》知识集锦(题库) 小学生《三国演义》知识集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东汉末年,XXX、XXX与XXX桃园结义。
2.XXX曾经想以献宝为借口,想乘机除掉XXX。
3.XXX误杀了XXX后,仰天大叹:“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4.XXX仅仅用了一小会儿时间,便杀掉了XXX,令XXX 等人大为惊叹。
5.XXX用了辕门射箭一计使XXX与XXX两家和解了。
6.XXX的一生是结束在了XXX的刀下。
7.是XXX向XXX推荐了XXX。
8.在苦肉计中,是由XXX与XXX联合完成了这一计。
9.“XXX先生”XXX死于落凤坡(地名)。
10.XXX先生是XXX。
11.赤壁之战中,XXX献策诈降XXX。
12.XXX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铜雀台。
13.三国时期,从未得到过XXX的是XXX、XXX、XXX、XXX、XXX、XXX。
14.XXX借完东风后由XXX接应,而避过XXX派人追杀。
15.七步成诗的是XXX。
16.长坡一战中,被XXX将XXX称为“万人敌”的是XXX。
17.书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XXX”,把奸诈的人骂作“XXX”,把量窄的人谓之为“XXX”,把性烈的人叫做“XXX”,把忠厚的人称作“XXX”,把昏庸的人说是“汉献帝”。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XXX使用的武器是A(双股宝剑),XXX使用的是C (丈八点钢矛),XXX使用的兵器是B(青龙偃月刀)。
2.“三顾茅庐”出自故事A(XXX拜见XXX)中。
3.“赤壁之战”中,是由B(黄盖向XXX诈降)。
4.“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B(XXX)说的。
5.一次,当XXX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C (XXX)。
6.XXX在XXX被活捉后,便被A(XXX)杀了。
7.空城计这一计用在了B(街亭)里。
8.“草船借箭”中,是因为C(XXX)想陷害XXX而设的圈套。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及答案(1)
《三国演义》阅读题及答案填空。
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_3、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 ______________ 鲁肃 ;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4、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_。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 ___________ ,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o6、《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o7“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o8“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
9、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____________ o10、《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_____________ 和赤壁之战_____ o11、《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12、《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o13、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单:千里走单骑三:三顾茅庐五:过五关斩六将六:六出祁山七:七擒孟获八:诸葛亮排八阵图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三国演义》阅读检测试卷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三国演义》阅读检测试卷《三国演义》阅读检测试卷一、填空题(20分)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者。
这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另外三部名著分是、、。
2.“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3.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4.“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国、国和国,各自的首领分别XXX、XXX和XXX。
5.东汉末年,、与桃园三结义。
6.在苦肉计中,是由与联合完成了这一计。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XXX定计火攻XXX”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8.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中,把自己比作鱼,把比作水。
9.《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XXX”、“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
(人名)10.在《三国演义》中,XXX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XXX的较量中却屡屡失算,故临死时长叹:“既生瑜,!”2、挑选题(挑选参考谜底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1.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A.XXXB.XXX.XXXD.XXX2.XXX在哪场战役中大败XXX?()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讨伐XXXD.合肥之战3.曾经和XXX,XXX兄弟两人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A.XXXB.XXX.XXXD.XXX4.XXX在离开XXX时唯一带走的XXX的赠物是什么?()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5.XXX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XXX第七次被XXX捉住时,他对XXX说什么话?()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D.快杀了我吧6.“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
”描写的是谁?()A.XXXB.XXX.伊籍D.XXX7.被尊为“中国武圣”的豪杰是()A.XXXB.XXXC.XXXD.XXX8.XXX三人进场时()最有钱。
苏教版六年级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题库(包含答案)之欧阳理创编
《三国演义》阅读题一、填空. 1.曹操次子是(曹丕),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因(感寒疾)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刘理)和(郭嘉)。
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徐晃)和(管辂)。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许攸)和(孙峻)。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曹性) 所射。
曹豹是吕布的(岳父)。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长生),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马忠)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谷利)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杜预)有“《左传》癖”,(邓艾)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贾诩)的计策。
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公孙瓒)。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袁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桓范),官居(大司农),为(司马懿)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三马食一槽)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珪),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
13.诸葛亮死在(五丈原),葬在(定军山),享年(五十四)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蒋琬),后说(费祎)。
后诸葛武侯在(定军山)给魏将(钟会)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玄孙。
其祖父为(刘雄),父亲为(刘弘)。
刘备早年师从于(卢植)。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誓死不降魏,官封(北地)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仲颖),因(贿赂十常恃)而做西凉刺史。
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李肃)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于禁)和(毛玠)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诸葛赡),与武侯之孙(诸葛尚),皆为(邓艾)所斩。
《三国演义》_小学生
《三国演义》
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
有一次周瑜故意想刁难诸葛亮,就让他十天之内做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表示三天之内就能完成任务。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而且船员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后边,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二十条船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时候船上的军士边擂鼓边呐喊。
鲁肃很吃惊就让诸葛亮停下来。
诸葛亮表示没事。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不要出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得曹军水寨受箭。
这时候天渐渐亮了起来,船两边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周瑜派五百个军士来搬箭,这时候周瑜长叹一口气表示诸葛亮的机智、神机妙算比不上诸葛亮。
四崤五年级:张雅静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一点通+练习+标签作文(学生版)
《三国演义》复习标签谋略、情义、团结、反抗、国家统一名著概况《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侯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企图称王称霸。
《三国演义》以没落的汉室宗亲刘备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为两条主线的展开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大汉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作者概述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
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青少版)阅读练习
三国演义青少版阅读练习(一)两人正饮酒时,又见一个大汉到了店门口,此人身长九尺,胡须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曰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玄德便邀请他坐下,问他姓名。
原来他叫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
只因杀死了当地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便一直在外逃亡,至今已五六年了,听说这里正在招兵,特地跑来应征。
玄德也将自己的志向告诉了他,关羽见大家志同道合,心中大喜。
张飞此时也说:“不如我们结为兄弟,齐心合力,共图大事。
”刘、关二人也都应声叫好。
三人一同来到张飞后院的桃园内,备酒祭天,焚香结拜,并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说完,拜玄德为长兄,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
此时园内桃花开得正盛。
结拜过后,三人一面招兵买马,一面置备铠甲,打造兵器。
刘备打造的是双股剑,云长的是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是一条丈八点钢矛。
他们聚集了五百多个乡勇,一起投靠刘焉。
当时,五万黄巾军已进逼幽州。
玄德兄弟三人,统领五百人迎敌出战。
两军对垒,张飞挺丈八点钢矛出战,手起矛落,直剌敌军副将邓茂。
云长则挥舞着大刀,斩杀了敌军主将。
黄巾军惊恐不已,纷纷倒戈而逃。
刘、关、张三人初战告捷,大胜而回。
1.这段话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中的《》节。
原文的作者是____ 朝的_________。
这篇小说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的《》。
2.小说中刻画人物经常写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这段话中有关于人物的外貌描写,清用“___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3.本段话主要表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人,他们的共同心愿是“”(用选文中的话来回答),他们三人的武器分别是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
《三国演义》阅读集锦学生版
(一)刘备差人犒军,见①终日饮酒,使者回报玄德。
玄德大惊,忙来问②。
②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①饮。
”刘备曰:“吾弟自来饮酒失事,何故反送酒与他?”②笑曰:“公与①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①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
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
”A.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其中人物①是,人物②是。
(2分)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二)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2分)②“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4分)③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分)(三)至夜深,乙辞曰:“不胜酒力矣。
”甲命撤席,诸将辞出。
甲曰:“久不与乙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乙入帐共寝。
甲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乙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甲时,鼻息如雷。
乙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乙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
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A.上面选段中人物甲是。
请再写出《三国演义》中与其有关一个故事:。
(2分)B.选文中人物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四)A自缚跪于帐前。
B变色曰:“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一、阅读短文,完成练。
___招兵买马,会合___、___、___等十七路兵马,攻打___。
___、___和___追随___一同前往。
___大将___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___,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___说:“可惜我的大将___、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___了。
”话音刚落,___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___的脑袋!”___认为___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___笑话。
”___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___,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___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___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___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改写:___招集了___、___、___等十七路兵马,一起攻打___。
___、___和___跟随___一同出征。
___的大将___打败了___,又在阵前杀了两位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束手无策,___说:“可惜我的大将___、文丑不在,否则就不怕___了。
”___大声喊道:“小将愿意去砍下___的脑袋!”___认为___只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有几百位大将,为什么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让___笑话。
”___大声说:“如果我杀不了___,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___听了十分欣赏,倒了一杯热酒递给___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___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1.这一段主要人物是___。
在《三国演义》中,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勇敢。
2.后人常借用与他相关的一个事件,形容失利的局面或比喻陷入绝境,这个事件是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演义学生版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三国演义学生版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大全》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学习的深入,三国演义学生版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备受瞩目。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蕴含着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有许多优美的好词好句,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三国演义学生版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大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1. “英雄气短,大风起兮,赤云猎猎。
”这句话出自小说开篇,描绘了风云变幻的时代氛围,英雄人物的崛起和战国纷争的激烈局面。
这里“英雄气短”一词,表现了那个时代英雄辈出,但又短暂的特点,给人以壮志凌云、志存高远的英雄气概。
2. “人皆有悲欢离合,月光不曾改,只因夜太长。
”这句话体现了小说中对人生离别和情感的思考。
无论是哪个时代,人们都会经历悲欢离合,而月光则一直如一,只因夜太长。
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告诉我们要坚韧、不改初衷,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变化。
3.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被曹操用来回答诸葛亮提出的八卦推演的问题。
这句话揭示了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处世哲学,意味着待人处事要以对方的方式来对待他,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4.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句话是对当时的历史人物的一种评价。
它告诉我们想要成就大事业不仅要有超越常人的才智,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这是三国演义中一种对人的品质的崇高赞美。
5. “人情冷暖自知,世事沧桑谁料。
”这句话反映了小说中人生百态和世事变迁的主题。
人生的冷暖自知,无人能自知自明,所以对待人生要学会宽容与坚韧,面对世事更要保持一颗谦逊和豁达的心。
6. “浩气凌霄,无人不服;英雄论豪,谁敢与争!”这句话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豪迈和威风。
他们的气概、英姿和威武形象都无人能及,这也是对于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真实写照。
总结回顾通过这些《三国演义学生版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大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内涵。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
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来上的酒杯递給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1.这一段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在《三国演义》中,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常借用与他相关的一个事件,形容失利的局面或比喻陷入绝境,这个事件是:_______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单的五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羽战胜而归,故事本可到此为止,可作者又写“杯中的酒还没凉”的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回顾整篇故事,点评一下这段选文中的关羽。
再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试着对关羽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国演义 新课标小学生版四库
2011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05 序言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文摘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彩图本)/新课标小学生版四库》讲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中。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 禅亡于晋秦始七年,魏、王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 《三国演义(彩图本)/新课标 小学生版四库》适合少儿阅读。
现在我们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的学习和经典的学习并不矛盾,因为经典带给我们的是 “软能力”,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经典的学习必须要从少年开始。
古人也曾有言“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 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可见,越早接触经 典、学习经典,越能让孩子在心智未明之时就汲取中国最优秀文化的精髓。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 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 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本篇比较详细地描写了黄巾起义的背景以及经过,客观上揭露了东汉末年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然而作 者深受历史循环论和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分裂和统一的不断循环,还认为君主犯错会遭到上天的警 告和批评,所以文中有大段关于灾异的描写,大多是不可信的。
三国演义》(青少版)阅读练习
三国演义》(青少版)阅读练习1.这段话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节。
原文的作者是元朝的XXX。
这篇小说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XXX的《水浒传》、XXX的《西游记》、XXX的《红楼梦》。
2.小说中刻画人物经常写人物的性格、行为、言语和外貌。
这段话中有关于人物的外貌描写,清用“身长九尺,胡须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画出来。
3.本段话主要表现的人物是XXX、XXX和XXX三人,他们的共同心愿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他们三人的武器分别是XXX用双股剑、XXX用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XXX用丈八点钢矛。
4.我喜欢XXX这个人物,他忠诚、勇猛、仁义,在历史上也是备受尊敬的人物。
我还知道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他守卫荆州时的故事、他与XXX的故事等等。
5.文中这三个人物最终都死于战争,这是历史的残酷,但也是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牺牲。
我对此感到敬佩和悲痛。
6.XXX在XXX手下时,曾经帮助XXX攻打XXX,但后来因为XXX杀害了他的好友XXX,他离开XXX,投靠了XXX。
在XXX的帮助下,他攻打了XXX的部下XXX,最终成为了蜀汉的名将。
1.这段文字所在的回目是《三英战吕布》,说的是XXX 斩XXX的故事,主要是表现XXX的XXX和勇猛,他还为谁杀XXX?没有明确提到。
XXX口中的哪二位名将是XXX和XXX。
2.死在“XXX”手下的武将有XXX、XXX等,他们都是XXX麾下的名将。
写这些人被杀的目的是突出XXX的强大和残忍。
写关于怎么杀XXX是动态描写,写他人反应是静态描写,这是描写技巧和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3.文中的“XXX”叫XXX,他被人们称为“XXX先生”,关于他的故事主要有XXX借东风、XXX放火、XXX过五关斩六将等。
他最擅长用“火”,他的“火攻”故事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
4.XXX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被称为“XXX先生”,XXX说过,“XXX得一可安天下”,另一位是XXX,被称为“XXX”。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七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七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就会联想到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
奸诈的曹操,仁义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的孔明,勇猛的张飞,献帝的昏庸。
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画地淋漓尽致。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
于是他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严惩。
”但是诸葛亮并不惊慌,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学识。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还有一次,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__,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
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位大臣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
”再后来,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在大街上扫地。
而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慢慢弹起琴来。
因为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导致他以为城内有埋伏,便撤军了。
可见诸葛亮能利用敌军的性格特点来作战这一举动是多么的聪明呀!其次,我喜欢的就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
他有勇有谋,武艺惊人。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无不显出关羽的英勇。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
三国演义青少年版读书笔记摘抄
三国演义青少年版读书笔记摘抄一、好词摘抄。
1. 描写人物外貌。
-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刘备的外貌描写,展现出他不凡的仪表和气度)-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的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勇猛粗犷的形象)-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的外貌描写,凸显出他的英武和威严)2. 描写战争场面。
- “矢石如雨,炮声震天。
”(简单四个字就描绘出战场上箭矢和石块密集,火炮轰鸣的激烈场景)- “刀枪林立,旌旗蔽日。
”(形容战场上兵器众多,旗帜飘扬,遮天蔽日,场面宏大)3. 描写谋略智慧。
- “神机妙算”(形容诸葛亮智谋超群,总能准确地预测形势并制定出恰当的策略)- “足智多谋”(概括那些有智慧、善于谋划之人的特点)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语)- 赏析:这句话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有自私多疑的一面。
这句话表现出他极端的自我中心思想,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这也成为曹操形象中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标志。
3.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语)- 赏析:周瑜说出这句话时,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周瑜本身也是才华横溢之人,但诸葛亮的智谋总是略胜一筹。
这句话深刻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也反映出在那个英雄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周瑜在与诸葛亮的多次较量中逐渐陷入绝境,最终发出这样的悲叹,也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智慧。
三、人物形象分析摘抄。
1. 诸葛亮。
-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他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殚精竭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刘备差人犒军,见①终日饮酒,使者回报玄德。
玄德大惊,忙来问②。
②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①饮。
”刘备曰:“吾弟自来饮酒失事,何故反送酒与他?”②笑曰:“公与①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①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
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
”A.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其中人物①是,人物②是。
(2分)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二)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2分)②“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4分)③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分)(三)至夜深,乙辞曰:“不胜酒力矣。
”甲命撤席,诸将辞出。
甲曰:“久不与乙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乙入帐共寝。
甲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乙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甲时,鼻息如雷。
乙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乙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
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A.上面选段中人物甲是。
请再写出《三国演义》中与其有关一个故事:。
(2分)B.选文中人物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四)A自缚跪于帐前。
B变色曰:“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叱左右推出斩之。
将斩。
参军蒋琬入见B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
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B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
”随后,B自作表文,言称自己“不能训章明法,授任无方”,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文段中“败军折将,失地陷城”是指:。
(2分)②文段中的人物“B”指的是:,(1分)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的认识。
(2分)(五)A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
掩讫,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
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语文试题第1 页(共8 页)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A。
不三合,被A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正走间,前面又一枝军马拦路。
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
A更不答话,挺枪便战。
约十余合,A不敢恋战,夺路而走。
……A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赶来,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
A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
A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
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遂令飞马传报各处:“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因此A得脱此难。
这一场杀:A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①上面语段中的A是谁?(1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中的故事情节。
(1分)②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
(2分)(六)“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
小说写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曹操一笑笑出,多亏徐晃、张郃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此时曹军几经打击,已无力再战,但最终关羽放走了曹操。
①根据小说内容,将两个人物姓名填在上文横线上。
(2分)②结合小说相关故事情节,说说关羽为什么会在华容道释放曹操。
(2分)(七)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入,前来救驾。
先主大喜,视之,乃①也。
时①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①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①奋勇冲杀而来。
陆逊闻是①,急令军退。
①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A.《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发生的背景是(写出情节名称);人物①是。
(2分)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八)甲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乙曰:“谁能当之?”甲以手指乙,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甲耳!”乙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乙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甲笑曰:“丈夫亦畏雷乎?”乙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甲遂不疑乙。
A.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文中人物乙是(人物姓名)。
下列事件中,没有发生在乙身上的是。
(只填序号)(2分)①跃马过檀溪②雪恨伐吴,兵败陆逊③弃须割袍④智激孙夫人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乙在这一情节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2分)(九)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①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常常以诗词引出或者概括故事,上面语段中的诗词说的是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3分)②诗词中所说的“云长”即关羽,这个故事表现了关羽的什么特点?请再写出一个能够体现该人物同一性格的相关故事。
(2分)(十)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A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A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A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A 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A.这段文字中,A处人物是,他运用计不战而胜。
而此前这一战役导致了本故事的发生。
B.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中A处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一) A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B心疑,亲自来看。
A乃厉声大喝曰:“我乃 A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B军闻之,尽皆股栗。
B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A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A睁目又喝曰:“A在此!谁敢来决死战?”B见A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A望见B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B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A.这段文字中,A处人物是,B处人物是。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
B.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中A处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二)A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B割之。
B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
B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
”A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B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B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A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
B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A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B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①上文中A处人物是B处人物是②根据你读《三国演义》的体会,简要谈谈你对A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十三)【甲】书略曰:“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
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
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
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一面将累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请二夫人上车。
【乙】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十四)A 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B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A许多恩义,与后来过五关湛江之事,如何不动心?……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A 的意思。
1.上段文字中A、B两出的人物分别指、,这段文字讲述的故事是。
2.请再写出两个有关B“义薄云天”的故事。
“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莫非?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A.上面一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写出情节名称)的节选;人物①是是。
(3分)B.(2分)(十六)却说①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
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
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
①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
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
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矣。
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
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
幸君侯熟思之。
”①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