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5.4第5篇)

合集下载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从古典到新古典主义(圣才出品)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从古典到新古典主义(圣才出品)
Y = MV P
总需求 Y 和物价水平 P 之间就呈现反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如图 8-2 中的需求曲线 AD 所示。
4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S 曲线和 AD 曲线的交点是经济达到的均衡点,相应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就是说, 物价的完全弹性保证充分就业的供给水平 Yf 自动创造了相应的总需求。同时,经济的均衡点 E 所确定的物价水平 P0 ,也正是经济实现总体均衡时的物价水平 Pf 。
劳动市场均衡意味着经济社会充分就业,或者说货币工资 W 具有完全弹性,使劳动的供给
( ) 自动等于劳动的需求。社会总产出也就由均衡时的劳动供求量确定,Yf = F K, Lf 代表了充
1 / 20
圣才电子书

分就业的产量水平。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物价水平与名义工资
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分析劳动供求和产出决定问题时,假定物价水平 P 不变,从而名义工
资W 的变化就相当于实际工资的变化。由现金余额方程式 M = kPY 可知,物价水平 P 是由
货币数量 M 、总产出 Y 和现金余额比例 k 共同决定的。总产出是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Yf 。
( ) 物价水平 P 就完全取决于货币数量 M ,即 Pf = M / kYf 。劳动市场均衡同时也确定了实际
足够的需求来吸收社会所生产的产品,因而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总需求,而在于总供
给。总供给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要经济社会能够不断地提供产品,人民生活水平
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如果经济社会当前
投入 L 单位的劳动和 K 单位的资本,经济社会的生产可以用总量生产函数加以表达: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信息论【圣才出品】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信息论【圣才出品】

第15章信息论一、名词解释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答:道德风险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换句话说,道德风险是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代理人(agent)答:代理人指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这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代理人的种类很多,如销售代理商、企业代理商、专利代理人、广告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税务代理人等。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被看成是所有者的代理人。

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交易和契约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在公司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潜在的利益矛盾。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股份公司里,如果股权极其分散,对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就更弱了。

管理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而不是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之处在于,由于代理人的某些信息或某些行动是不可观察的,或者虽然可观察但不可确证,委托人难以通过一个直接的强制性契约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只能通过一个间接的激励方案,使代理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使委托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实现。

3.委托人(principal)答:委托人指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人的种类很多,如商品销售事务的委托人、专利事务的委托人、广告事务的委托人、保险事务的委托人、税务的委托人等。

西方经济(第三版)微观经济黎诣远第-2024鲜版

西方经济(第三版)微观经济黎诣远第-2024鲜版

03
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共同资源等,不同类
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需要不同的政府干预措施。
19
外部性及其治理措施
外部性的定义
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 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这种 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 来。
外部性的分类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如教 育、环保等,后者如污染、交通 拥堵等。
通过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行为 经济学揭示了传统经济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现 象时的局限性。
2024/3/28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调查等方法,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经济决策 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行为经济学对政策制定的 影响
为政府制定更加符合现实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9
实验经济学在微观领域应用
2024/3/28
15
资本市场均衡与利息决定
资本市场均衡
指资本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此时 的市场利率被称为均衡利率。在均衡状态 下,愿意提供资本的数量等于企业需要资 本的数量。
VS
利息决定
利息水平受到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资本需求大于供给时,利息水平上升; 反之,当资本供给大于需求时,利息水平 下降。此外,通货膨胀、政府政策等因素 也会对利息水平产生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经济指标评估 等方法,对反垄断法的实施效 果进行科学评价。
反垄断法面临的挑战与完 善建议
针对新兴行业、跨国企业等新 的挑战,提出完善反垄断法律 制度的建议。
2024/3/28
27
06
现代微观经济学新发展动 态
2024/3/28
28
行为经济学崛起及影响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 论的挑战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12-13章)【圣才出品】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12-13章)【圣才出品】

第12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一、名词解释1.垄断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③政府的特许;④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如下特征: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一级价格歧视答: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即消费者实际支出总额等于其意愿支出的总额,其生产的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但消费者剩余完全被剥夺,转化为生产者剩余。

一级价格歧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三级价格歧视答: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不同的人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

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12MR MR =,11111MR P e ⎛⎫=- ⎪⎝⎭,22211MR P e ⎛⎫=- ⎪⎝⎭,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12211111p e p e -=-。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12e e =,则12P P =;如果12e e >,则12P P <;如果12e e <,则12P P >。

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高。

4.垄断竞争市场答: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024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经济学黎诣远课件

2024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经济学黎诣远课件

学黎诣远课件contents •微观经济学概述•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目录01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由价格机制进行协调的经济学分支。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决策过程,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以及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

个量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研究经济变量在边际上的变动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研究市场供求达到均衡的条件和均衡状态下的经济效率。

03020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来解决。

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影响到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02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需求函数与需求表描述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曲线在坐标图上表示需求函数,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需求理论与需求曲线描述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供给函数与供给表在坐标图上表示供给函数,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西方经济微观部分第三版黎诣远-2024鲜版

西方经济微观部分第三版黎诣远-2024鲜版

2024/28
8
供给理论
2024/3/28
供给函数
01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价
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曲线
02
在坐标轴上表示供给函数关系的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
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同向关系。
供给弹性
03
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大,意味着价格
05
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不存在 进入或退出障碍。
06
信息完全对称,市场上的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 包括价格、供求状况等。
20
垄断市场
定义: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 卖者,且该卖者拥有控制市场价格和
产量的能力的市场结构。
特点
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即垄断者,没 有竞争者。
10
0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024/3/28
11
消费者偏好与效用
消费者偏好的定义
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主观喜好程 度。
效用函数的性质
衡量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通 常具有连续性、单调性和凸性等性质。
2024/3/28
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消费者的偏好应当满足完备性、反身性和传递性等一致性条件。
1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的概念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所带来的 效用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的表现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呈 现递减趋势。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满足感逐渐 降低。
2024/3/28
13

(NEW)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导 言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章 弹性理论第四章 效用理论第五章 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第七章 生产理论第八章 成本理论第九章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第十章 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及其后果第十一章 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第十三章 博弈理论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十五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第一章 导 言1微观经济学研究哪些问题?答: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微观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为小。

因此,有人把微观经济学称为“小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例如研究消费者、企业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大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例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

这里的价格是指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即物价水平。

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调节着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资源的配置与产品的产量。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价格理论。

(3)对于市场失灵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以及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微观经济学也将进行探讨。

(4)微观经济学对于所有权状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同样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之上的公共选择也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问题涉及实证问题与规范问题这样两类问题,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也就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分。

与此相对应,对于微观经济问题也存在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2)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人类所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问题。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2.5第2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2.5第2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2.5第2篇)Born to 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2篇宏观经济部门习题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1.我国的中央地方共享税分别向国税局、地税局缴纳。

【答案】×【解析】我国税收按照管理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

中央地方共享税统一向国税局缴纳,然后由国税局按比例划分给地方财政,包括现行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

2.我国百货公司销售的商品价格中已经包括增值税。

【答案】√【解析】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百货公司销售的商品,其价格已经包含增值税。

3.M0、M1、M2属于货币存量。

【答案】√ 【解析】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累计的货币数量,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货币存量的变动量。

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货币存量,因此M0、M1、M2通常列入货币存量范畴。

4.我国的M1包括居民活期存款。

【答案】×【解析】我国货币供给量M1?M0?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是指可开支票的企业活期存款,不包括不能开支票的居民活期存款。

5.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答案】× 【解析】摩擦性失业是由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而自愿失业则是劳动者不满工资待遇或现有工作而引起的。

6.只有劳动力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案】×【解析】充分就业失业率是任何时期都难以避免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事业、季节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5.1第14章 风险论)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5.1第14章  风险论)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五篇 不确定性决策第14章 风险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风险描述 1.概率由于在存在风险的条件下,决策者不能确定经济行为的最后结果,需要用概率来描述某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在实际生活中,概率的形成主要是取决于经济主体自身的主观判断,他可以根据历史的经验或自己的直觉来判断经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而不必拘泥于以前曾经发生过的某个具体事件。

因此对于同样的经济行为,不同的个体做出的判断可能不同,基于这些判断的经济决策也可能不同。

在对风险的描述中,概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概念,可以利用概率衡量一项决策行为的收益期望值及其风险波动性。

2.期望值期望值衡量的是,结果不确定的事件所有可能性结果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就是经济主体的主观概率。

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期望值反映的是事件的总体趋势,即各种可能性的一个平均结果。

计算期望值的一般公式:如果经济中有n 种可能性结果1X ,2X ,…,n X ,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P ,2P ,…,n P ,则其期望值为:()1122n n E X P X P X P X =++⋯+3.方差方差2σ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平方的平均值,而方差的平方根σ就是标准差,可以衡量不确定事件发生结果的波动程度。

由于方差衡量的是事件结果的波动程度,可以利用它来判断某一决策行为的风险性方差越大,风险越大。

如果期望收入和方差都不同,决策者需要根据自己对风险的偏好进行选择;如果期望收入和方差都不同,则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选择理论。

二、风险偏好1.风险爱好与风险规避对同样程度的风险,不同的决策者会作出不同的抉择。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共51页文档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共51页文档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研究既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学科。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收益。

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的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实证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预测。

规范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二、选择题BCBCD三、判断题√√√X√√四、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投入-产出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市场实现理论。

而市场实现理论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分析不同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这里的不同市场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4)、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由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和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组成。

(5)、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两者的区别:(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2)实证经济学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3)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第五章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第五章习题

------------------------------------------精品文档-------------------------------------第三章一、单选题1.当AP为最大时,MP是() L LA. 大于APB. 小于AP L LC. 等于APD. 都有可能 L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A. 规模报酬有关B.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C. 要素的边际生产有关D.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3.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A.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另一用途的收入B. 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C. 是将其用于其他用途的平均收入D. 保证这种资源在现有用途继续使用而必须支付的费用4.如果商品在短期内供应量既定,则该商品的价格()A. 仅由市场需求曲线决定B. 仅由市场供给曲线决定C. 由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D. 以上任一条都不能决定5.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不变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 左端B. 右端C. 最低点D. 无法确定6.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做出决策的主要有()A. 政府B. 生产者C. 消费者和政府D. 生产者和消费者7.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C曲线()A. 以递增的速率上升B. 以递增的速率下降C. 以递减的速率上升D. 以递减的速率下降8.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最有效地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A. 应增加成本支出B. 不能增加成本支出C. 应减少成本支出D. 不能减少成本支出.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 上述都正确10.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11.长期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B. 最低成本点的轨迹A.C. 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 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点的轨迹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3.直线通过原点,并且从下方与STC相切,在切点处平均总成本()A. 等于SMCB. 达到最小值C. 等于A VC加AFCD. 以上都对1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A. 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B. 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 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D. 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15.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A. AP是递减的B. AP为零LLC. MP为零D. MP为负LL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17.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应该()A. 增加投入B. 保持原投入不变C. 减少投入D. 上述三者均不正确18.经济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19.MP为负时,我们是处于()L A. 对L的I阶段 B. 对L的Ⅲ阶段C. 对L 的Ⅱ阶段D. 上述都不是20.如果以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A. P/PB. -P/P KK LLC. P/PD. -P/P LL KK21.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RTS为()LK A. 1/3 B. 3C. 1D. 622.由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 显性成本B. 隐性成本C. 变动成本D. 固定成本)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23.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24.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要素价格不变时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成本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成本按不同比例减少了25.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26.在生产得均衡点上()A.RTSLK= PK / PLB.MPL/ PK =MPK/ PL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D.上述都正确27.长期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点的轨迹28.短期内MC曲线是由下列哪条曲线的斜率决定的( )A. TFC曲线B. TVC曲线C. TC曲线D. B和C29.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那么厂商应该( )A. 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B. 减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 停止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D. 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30.已知生产要素的组合是10A---30B---20C,产量是200,如果生产要素组合变成10A---31B---20C,产量增加到203,由此可见( )A. 要素A的边际物质产品等于3B. 要素B的边际物质产品等于3C. 要素C的边际物质产品等于3D. 以上均不正确3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32.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A. 上升的B. 下降;C. 垂直的 D 水平的33.假定生产要素A、B、C的边际物质产品分别是12、8、2,他们的价格分别是6、4、1,那么这一生产要素的组合()A. 是最小成本组合B. 不是最小成本组合C.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产品和要素市场而定D.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要素市场而定二、判断题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产出将不断递增,边际产量开始时递增,然后趋于递减。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4.5第4篇)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4.5第4篇)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4篇 市场竞争结构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 1.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需求曲线是平均收益曲线。

( ) 【答案】√【解析】无论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平均收益曲线。

因为()()P q qTR AR P q P q===,AR 为平均收益曲线,()P q 为市场需求曲线。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便能增盈或减亏。

( ) 【答案】×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具有完全弹性。

企业是市场价格接受者,如果擅自提价,产销量将降为0,并不能增盈或减亏。

3.某完全竞争企业的6L MP =,15K MP =,3w =,5r =,0.4P =,为实现利润最大,企业将减少L 的投入。

( )【答案】×【解析】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知L KMP MP w r<,L L MVP MP P w =⋅<。

两个式子中,只要适当提高L MP 和降低K MP ,让两式中的“<”变成“=”,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以有三个可行的途径:①K 不变,适当减少L 的投入(减少L 的投入使得L MP 增加,同时也降低了K MP ); ②L 不变,适当增加K 的投入(增加K 能够提高L MP ,同时使得K MP 降低); ③适当减少L 的投入和适当增加K 的投入。

4.只要满足MR MC =,企业必定盈利且盈利最大。

( ) 【答案】×【解析】如果满足条件 M R M C =,企业的产销量是最优的——可能盈利最大,也可能亏损最小。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5.2第15章 信息论)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5.2第15章  信息论)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15章 信息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信息问题1.信息性质(1)信息的含义信息论的奠基者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隆戈认为“信息是事物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事物本身”;波普则将信息分为三大类:①反映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信息;②反映人类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隐性信息;③反映人类以各种载体表述的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显性信息。

(2)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与一般经济品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①模糊性;②动态性;③非排他性。

2.信息市场完全信息假定经济主体具有完全信息,而且价格信号就能“综合”反映分散的各种信息,经济主体信息对价格做出反应,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实际上,现实市场并不像完全竞争所假定的那样,都是同质同价、一物一价,而是普遍存在着分散性——同一产品因质量差别而导致的质量分散性,同一产品因地理位置而导致的价格分散性。

因此,经济行为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事物之间的差异”的情况下,才能“消除随机不确定性”。

由于有需求,信息也存在相应的交易市场,并具有相应的价格。

但信息市场是很不完善的,信息市场存在着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3.信息搜寻模型信息搜寻是一种有代价的经济活动。

信息搜寻将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质量或价格分散性的加剧,将增加搜寻的边际收益,导致最优搜寻量的增加。

如图15-1所示,横轴表示搜寻量,用搜寻时间T 表示,纵轴表示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MR 。

习题辅导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黎诣远主编课后习题题解

习题辅导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黎诣远主编课后习题题解

XXXXXXXXXXXXXXXXXXXXX一篇概论一、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答] 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

“这种说法对吗?[答] 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

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1.单一选择答案:1(C)2 (D)3 (D)4 (B)5 (A)2。

判断正误答案: 1(×)2 (×)3 (×)4 (√)5(×)3。

分析题答案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由于资源的稀缺,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使得人类在利用资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进行选择--把稀缺资源用在何种用途上才能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经济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怎样的用途,进行怎样的配置使得稀缺资源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最大的需求?经济学正是研究有关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这是应人类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2)。

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正是因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而经济系统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和无限性,使得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合理选择的难度大大提高。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选择。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分配。

这是一个重要选择.综上,假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定,则所需多少资源投入等技术问题就决定下来,资源配置就被决定。

如果怎样生产一定,如何投入资源的选择就被决定。

为谁生产一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就被决定。

所以说前两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选择,后一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选择。

所以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内容有哪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围绕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均衡价格理论。

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始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5篇不确定性决策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思考题1.我国唐诗有“梦断美入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的“信息”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有何区别?答:该诗句选自唐代诗人李中所著的《暮春怀古人》一诗,“信息”一词在该诗中指的是“音信”、“消息”的意思。

而在信息论中讨论的信息指的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传递的知识。

因此,该诗中的“信息”,属于信息论中的信息范畴,但是信息论中研究的信息远比该诗中所指的含义宽泛。

2.对策论说明“你有决策,我有对策”,但人们经常批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什么?答:对策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理论。

对策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最优决策是唯一的。

而在对策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的,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决策并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唯一的。

“你有决策,我有对策”,这里的你、我是指市场竞争中彼此平等的经济主体,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你有决策我就有对策,这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经常批评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上下关系。

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下级理应服从上级,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对上级的决策搞什么对策,则是完全错误的。

3.囚徒困境表明,个体理性未必导致集体理性。

你怎么看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答: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它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竞争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囚徒困境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源于这一对策不能满足“经济人”假说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一系列苛刻条件。

亚当·斯密阐明了“经济人”的假说。

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当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达到利他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市场必须是完美的: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可以无代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对称的,未来具有确定性,不存在外部性。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市场的条件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原因在于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是不确定的,不少行为的私人成本并不等于社会成本。

当市场不完全时,经济人追求自利的动机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是经济活动的动力和市场效率的源泉,另一方面又会诱发损人利己的行为,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假冒伪劣等。

当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怀有机会主义的动机时,失信行为的存在就意味着,失灵的市场无法使得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导致利他的结果,个人的最优选择不可能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囚犯的两难困境便是这一博弈的极端例子。

其实,斯密在当时就已经发现道德风险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因此,他强调市场经济是一定要讲道德的经济,并出版了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

斯密所倡导的市场经济道德观与我国古人所推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市场经济应排除那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权利的损人利己行为。

只有市场竞争具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基础,才可能进入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权的市场经济。

4.家电行业的“价格战”此起彼伏,导致两败俱伤,为什么不能根据动态对策论展开合作?答:当存在超额利润时,“价格战”能够降低价格水平,有利于消费者。

但在价格降到平均成本水平时,继续进行“价格战”,就会导致两败俱伤,最终也不利于消费者。

当前我国的家电价格已经处于微利水平,之所以屡战屡伤,屡伤屡战,难以形成合作均衡,根本原因在于,在机会主义利益驱动下,不能达成具有硬约束力的协议。

合作均衡缺乏稳定性,最典型的是卡特尔。

卡特尔组织是指厂商串谋到一起,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的合作或者串谋。

一般卡特尔成功的条件主要有这两个:①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②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

首先,从卡特尔成功的第一个条件看,由于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成本,有不同的市场需求,甚至有不同的目标,因而他们可能想要不同的价格水平。

或者各成员可能受到通过略微降价即夺取比分配给它的更大的市场份额来欺骗其他厂商的诱惑,从而造成卡特尔组织的解体。

只有长期回到竞争价格的威胁才能阻止这种欺骗,如果卡特尔的利润足够大,这种威胁是有效的。

其次,从卡特尔成功的第二个条件看,即使一个卡特尔能够解决组织上的问题,但如果它面临的是一条具有高度弹性的需求曲线,它就只有很小的提价的余地,因而组成卡特尔的利益就是很小的。

在现实中,由于上面的原因,卡特尔组织具有不稳定性,卡特尔组织只能在一种短期利益的结合下形成,当这种共同利益不存在时,卡特尔组织就会解散。

如果竞争市场中只存在两个家电供给者A和B(假设两家企业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结构),当双方为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进行竞争时,可能面临以下选择:当A发起价格战时,B是维持原有价格,还是削价竞争;当A欲与B合谋垄断市场时,B是与A共谋还是竞争,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

表5-1 价格博弈如表5-1所示,当A、B都采用正常价格战略时,双方都能够获利10;当双方都采用削价战略时,都会遭受损失,亏损50。

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如果A坚持正常价格战略,而B采取降价战略,B拥有了市场,却遭受损失,因为它的售价低于成本,销售越多,损失越大,而A的损失反而小一些。

反之亦然。

因此,无论对A或B来说,选择正常价格战略都是占优战略。

从上面的价格博弈中可以看到:如果A按照正常价格经营,它可以有10的盈利,如果进行削价竞争,而B不同时削价就会亏损10;另一方面,如果B挑起价格战,A继续按正常价格销售,A会亏损10,如果他也加入价格战,则会损失更多。

对B也是如此。

因此,当A和B都采用正常价格战略即占优战略时,他们就达到了占优均衡,双方的盈利都达到了最大。

考虑在另一种情况下,即A或B力图抬高价格赚取垄断利润时的战略选择。

如表5-2所示。

表5-2如果A选择正常价格作为占优战略,则无论B怎样做,它都会获利。

这时,B就处于一种“两难境地”:是采用高价战略,并希望A也紧跟其后,还是为了安全而采用正常价格。

可以看到:B还是应该以正常价格出售。

B会站在A的立场考虑,无论B采用何种战略,A 都会采用正常价格战略,因为这是A的占优战略。

因此,B假定A采取占优战略,自己就会也按照正常价格销售。

这也表明了博弈论的一条基本准则: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

这时,A和B都采取了正常价格战略,达成了纳什均衡。

A和B共同采用正常价格战略,是一种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选择战略时都没有共谋,他们只是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战略,没有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群体的利益。

但是,他们无法协调一致去寻求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合作均衡,如表5-2所示,只要A、B双方合谋垄断价格,共同利润在合作均衡下就会达到最大。

但是全社会的总效用却比竞争均衡状态下低。

分析得出阻止合谋垄断的因素:除了合谋触犯反垄断法外,每一个企业都有强大的动机去违背协议。

如果A违反协议,它的利润会从100上升到200,在A违反协议后,B注意到自己的利润从100降低到-30,就会又回到竞争策略,向非合作均衡或纳什均衡发展。

5.既然完全竞争理论不符合市场现实,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首先学习传统理论?答:(1)完全竞争模型的四个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较为苛刻的,现实世界中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

①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厂商未必都是价格接受者,它们对价格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尤其是许多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势力;②现实世界中,厂商提供的产品也不是完全同质的,大多数厂商的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现实世界才存在着各色的商品,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要;③现实世界中,要素也不是自由流动的。

要素流动要受到地理因素、运输条件和成本、法律制度等的影响,往往不能自由流动。

比如劳动力资源受到人们居住地的限制,便不能十分顺利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自由流动;④现实世界中,市场上的信息也不是十分充分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很多。

(2)完全竞争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突出了市场的效率问题。

如果基本竞争模型准确代表实际市场,那么它有一个非常强的含义: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即不存在稀缺资源的浪费。

不减少一种产品的生产,就不可能多生产另一种产品;不使另一个人境况恶化,就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改善。

这些结果是在没有政府活动的情况下得到的。

②涉及到竞争分配的公平问题。

竞争市场也决定商品的分配——每个人获得多少现有的商品。

如果一个人具有特殊技能,并且对其劳务需求存在高度竞争,那么这个人就会获得非常高的收入。

另一方面,非熟练劳动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这些工人面对非常低的工资,甚至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也不能达到像样的生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