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原文、赏析
陆游的《书愤》赏析
陆游的《书愤》赏析陆游的《书愤》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书愤》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字词解释: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白白地自许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
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
作品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千古记载传颂桃园结义,一奶同胞为之羞愧不如!创作背景: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书愤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 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 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 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诗人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 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熔炼在一起,才锤炼出尾联这样的警句。
书
愤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写 作 背 景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 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 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 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陆游一生 “寄意恢复”,但此志始终未能如愿,因 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 艺术概括。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 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 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 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 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 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赏析:
1、表明南宋人民有能力保护自己国土的诗句是: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61岁时所作。诗人一生“寄意恢复”, 但始终未能实现。首联中的“世事艰”反映了怎样 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诗人始终未能实现自己 的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中的“空自许”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抒发了他蹉跎岁月、壮志未酬的感慨。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2014年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再后来,便是感慨于陆游与唐婉wǎn的 “沈园惊梦”。每每读《钗chāi头凤》,总有 怅chàng然袭来。才子佳人,历来让人欣羡,只 可惜世事弄人,情深缘浅,唯有“断云幽梦事 茫茫”。数度易主的沈园,人事风景全改变了 昔日风貌,唯有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魂 牵梦绕却阴错阳差,牵手只能在梦中。
陆游的一生, 想洒脱,未能洒 脱;想忘情,未 能忘情;想报国, 无奈坐看国破。 然而,悲苦终不 掩其光芒——如 放翁般,寸心至 死如丹、痴情至 死未已,岂不快 哉?
陆游名句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剑门道中遇微雨》) 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文章》) ⑩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铁马秋风炼诗魂 “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 则慕为国殇shāng ,至老不衰。”陆游的爱 国情,似是刻进骨子里的,即便“镜中衰 鬓”,即便“僵卧孤村”,也不曾忘却分毫。 爱国情绪饱和在他的整个生命里,一牵惹起 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心血便为之沸腾, 也不分梦与现实,“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 马冰河入梦来”,这种心情,再无人得以复 刻。
陆游名句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⑤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放亘古男儿翁
张馨xīn云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 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罢梁启超 在《读陆放翁集》组诗中对陆游的评价,不觉 精神为之一振。热血、赤诚、坦然,向来是我 所欣赏的品格。印象中,真正的男儿与伤春悲 秋总是格格不入的,硬朗坚强才是其秉bǐng性 所在。
近代著名诗歌
近代著名诗歌《读陆放翁集》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晚清民国,风雨飘摇,颇似当年南宋。
仁人志士一心报国,古今心情相通。
一心变法,渴望救国的梁启超推崇有着同样报国志向的陆游也就不足为奇了。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王国维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是王国维代表作之一,表达的是浓浓的相思之愁。
当年,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与原本就体弱多病的夫人久别重逢。
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
这首词,或许就是那时而作。
《扬州慢·秋碧传真》张伯驹秋碧传真,戏鸿留影,黛螺写出温柔。
喜珊瑚网得,算筑屋难酬。
早惊见人间尤物,洛阳重遇,遮面还羞。
等天涯迟暮,琵琶湓浦江头。
盛元法曲,记当时诗酒狂游。
想落魄江湖,三生薄幸,一段风流。
我亦五陵年少,如今是梦醒青楼。
奈腰缠输尽,空思骑鹤扬州。
张伯驹,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是有名的大收藏家,他最重要的藏品之一就是杜牧《张好好诗》的墨迹。
而张公子这篇词就题在卷后,也是书坛的一段风雅掌故,好一个活脱脱的杜牧再世。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的作品,遭受的过度解读实在是太多了,似乎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忧国忧民的匕首投枪。
其实他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开心烦恼,喜怒哀乐。
这首诗其实很简单,写的就是得知将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朱安成亲的抑郁。
解读太多,反而失真。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苏曼殊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著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民国旧体诗,绕不开苏曼殊。
他是郁达夫的老师,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这两首绝句是他最早的作品,其时他因反清,被迫中断学业,由日本回国,但诗中情怀高蹈,充满了奋发昂扬的激情。
经典读陆放翁集原文翻译及赏析梁启超简介
>读陆放翁集朝代:清代作者:梁启超原文: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写翻译写赏析分享评分:678910 很差相关翻译写翻译相关赏析写赏析读陆放翁集评析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
在这种柔 ...作者介绍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view_3454.html古诗大全古诗文网 KKD6BM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
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
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
1967年,菲利普构建为出发点的产物非但对人们的工作无益,反而使人迷失。
营销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去解构。
解构主义领袖人物雅克一个问题不可以一次性、终极性地解决,而只能是分步走,分时间、分空间、分不同的角度来解决。
对营销的重建与深度认知,须先从各方面多视野地去看待营销,尽力地去勾勒出它的一个暂时性的全貌;然后再对这个全貌的每一侧面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吸收。
书愤
拓展延伸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万里封候: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 功异域,“以取封候”之事。
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 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 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 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 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 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 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 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知人论世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 国文学史上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 征伐恢复事”。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老 马行》)
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为 志向。
许国丹心 至死不渝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 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 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 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时年62岁,已经罢官六 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闲居。写作了此诗。
精忠报国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_1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导读: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设计理念: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
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以读为主,积淀语感。
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一、《示儿》一诗引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一)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
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
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
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
高中语文《书愤》-新人教版必修3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 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斗笳鼓,猛然呐喊。 • 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
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 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 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而梦想是你 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 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 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 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 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 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 切勿轻书生, 上马能击贼。 ——《太息》
• 平生万里心, 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读陆放翁集梁启超古诗带拼音版
读陆放翁集梁启超古诗带拼音版
古诗带拼音版
dú lù fàng wēng jí
读陆放翁集
liáng qǐ chāo
梁启超
shī jiè qiān nián mí mí fēng ,bīng hún xiāo j ìn guó hún kōng 。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jí zhōng shí jiǔ cóng jun1 lè,gèn gǔ nán ér y ī fàng wēng 。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古诗解释
①陆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②靡靡:柔弱不振。
③什九:十分之九。
④亘古:从古代到现在。
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
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
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
出的表现。
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
「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
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
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读陆放翁集》梁启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陆放翁集》梁启超原文注释翻译
赏析
诗的前两句“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以强烈的对比开篇,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风气,以及国家尚武精神的消亡。
“靡靡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诗坛的萎靡之态,而“兵魂销尽国魂空”则深刻地表达了国家缺乏尚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现状。
作者通过这两句诗,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同时也为下文对陆游的赞美埋下了伏笔。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所在。
作者高度评价了陆游诗歌中所体现的从军之乐和爱国之情。
“集中十九从军乐”表明陆游的诗歌中大部分都表达了对从军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情感在当时的诗坛上是十分罕见的。
而“亘古男儿一放翁”则将陆游视为千古难遇的奇男子,强调了他的男子汉气概和爱国精神。
作者通过对陆游的赞美,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后两句“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作者认为陆游胸怀十万兵,却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百无聊赖以诗鸣”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最后两句“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爱国之情的赞美。
作者感慨于陆游的爱国之情,认为他
的千行泪是为国家的命运而流。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人的敬佩之情。
陆游的爱国七律诗汇总1篇
陆游的爱国七律诗汇总1篇陆游的爱国七律诗 1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人队伍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人队伍。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__,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__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__,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bu)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人队伍收复中原的时候。
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爱国诗词:陆游《金错刀行》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七⾔歌⾏。
歌⾏体诗往往转韵,此诗在⽤韵上是四句⼀转,与诗⼈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
下⾯是⽆忧考分享的爱国诗词:陆游《⾦错⼑⾏》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错⼑⾏》 宋代:陆游 黄⾦错⼑⽩⽟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功未⽴,提⼑独⽴顾⼋荒。
京华结交尽奇⼠,意⽓相期共⽣死。
千年史册耻⽆名,⼀⽚丹⼼报天⼦。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晓雪⽟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 【译⽂】 ⽤黄⾦、⽩⽟装饰的宝⼑,到了夜间它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丈夫五⼗岁了还没有在沙场⽴功,⼿提战⼑迎风独⽴傲视天下。
我在京城⾥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彼此意⽓相投,相约为国战⽃,同⽣共死。
羞耻于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但⼀颗丹⼼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
近来,我来到汉⽔边从军,远处的终南⼭顶⼭⽯嶙峋、⽩雪耀眼。
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家,最后也⼀定能报仇灭秦。
难道我堂堂中华⼤国,竟会没有⼀个能⼈,把⾦虏赶出边关? 【赏析】 这⾸诗在描绘具体形象时着墨不多,却起到了重要的点染作⽤。
“黄⾦错⼑⽩⽟装”⼀句,描绘宝⼑外观之美。
黄⾦装饰的⼑⾝,⽩⽟镶嵌的⼑柄,⾦⽟相映,华美⽆⽐。
“夜穿窗扉出光芒”⼀句,描绘宝⼑内质之佳。
它在⿊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
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的描绘和赞美,⾃然引出下⾯的提⼑⼈形象。
⽽从内在意蕴上说,⼜对提⼑⼈的⾝份和志趣起着⼀种映衬作⽤,实质暗⽰了宝⼑⽆⽤武之地,英雄⽆报国之门。
“丈夫五⼗功未⽴,提⼑独⽴顾⼋荒。
”这⾥有三层意思:“提⼑独⽴”写提⼑⼈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荒”写提⼑⼈的神态,既有英雄⽆⽤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雄的豪迈⽓概;“丈夫五⼗功未⽴”则慷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的胸怀⼤志。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晓雪⽟嶙峋。
”写终南⼭顶⼭⽯嶙峋、⽩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光相辉映,却为爱国志⼠之“⼀⽚丹⼼”⼤⼤增⾊,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临安春雨初霁》诗歌赏析课件
春 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
雨 ②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liú]对杭州的
初 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
霁 ③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初读诗歌——品诗韵
临安春雨初霁
bó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zhāo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矢志抗金,忧国忧民
沐一场人间春色,听一曲雨落情长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 2、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比较阅读,探究《临安春雨初霁》与《破阵子》这两 首诗陆游看似达观实则激愤的情感。
临
解读题目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安 宋室南迁,定”。
hánɡ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以意逆志——赏诗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总结主旨
《临安春雨初霁》使用了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 表现出心中无限的愁绪。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诗人 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 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 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感伤。
情景默写
1.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
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 种形状。
书愤-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书愤》中的“
,
。”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
失地的雄心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2.《书愤》中,“
, ”两句写诗人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
先斑的感慨。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书愤》中“
,
”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
陆游出身名门,高祖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建炎三年(1129年),陆游出 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
金兵南侵时,陆游年仅四岁。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陆 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自幼聪慧过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 ,进京(临安,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 主考官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xūn]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 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 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年华空老 无人领军
根源: 朝廷主和 小人当道 不思进取
【诗歌主旨】
这首诗借 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
,
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自己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
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激昂中透着悲怆。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拓展延伸】——相同的际遇 共同的情结
” (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
” (愤无人领军)。
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教案终版书愤课件——陆游ppt.ppt
早岁那知世事艰, 《书 愤》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年事已高、 镜中衰鬓已先斑。 壮志未酬 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敬仰诸葛、 千载谁堪伯仲间。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整理
解题
整理
小结
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 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 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 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 悲怆。
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整理
❖ 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 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而梦想是你 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 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 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 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 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 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他的诗他的歌诗突歌出突的出特的点特是点“是多“豪多丽豪语, 言丽征语伐,恢言复征事伐”恢,复气事势”雄,浑气,势感雄情奔 放,浑笔,意感明情快奔.放,笔意明快;他的 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 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整理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整理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 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 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 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27.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其一)》
译文:千年以来,诗坛上充斥着空虚柔弱的不良之风,致使刚健无畏、为国献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都消亡了。
解析:梁启超不仅是一个革新派,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十分推崇陆游的诗词,所写的《读陆放翁集》高度赞扬了陆游的诗词和他的爱国精神。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原是为了下句“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铺垫的,但却十分明确地突现了他对诗风的深刻认识。
梁启超认为诗风和兵魂、国魂(“魂”就是一种精神)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
写诗作词应当表现炽烈的爱国热情,应当起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
进一步推敲,他推崇陆游,主要是因为陆游爱国;他重视诗风,是因为诗歌可以表达爱国之情。
为此可以说,此诗的内涵,二字即可概括:爱国。
此诗句可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即无论写诗写文,都应有新颖、健康、充实的内容;应有昂扬向上、激励人心的格调。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原文译文赏析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原文|译文|赏析《读陆放翁集》是清代爱国主义志士梁启超的作品,这首诗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古诗吧。
《读陆放翁集》原文清代: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译文及注释①陆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②靡靡:柔弱不振。
③什九:十分之九。
④亘古:从古代到现在。
赏析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
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
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
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
「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
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
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
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
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书愤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 着豪壮的感情。
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 散关”(1174)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 侧,散关巍峨下临贼。” 《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1175)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 暮,扬鞭临散关。”(1191)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 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 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 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意象组合
《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 又一秋。”(1172)
诵 读 总 结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 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 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 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 “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 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课堂探究 晚年的诗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满腔激愤的爱国诗人。
检查预习:
1、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浙江绍兴) 南宋 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剑南诗稿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律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 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出自近现代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原文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创作背景: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赏析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
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
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
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
「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
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
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
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
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