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试题经典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运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
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
把长木板看作杠杆,此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当动力臂不变,阻力大小不变,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阻力臂在减小,可得动力随之减小,答案选A。
2.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使用机械时
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B.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C.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D.可以省力、省距离,也可以省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2)机械效率是表示有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即效率越高,有用功所占的比例就越大;(3)功率和效率是无必然联系的;
(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详解】
A.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做功越快功率一定越大,故A正确;
B.机械效率是表示有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故做功多,而不知道是额外功还是有用功,所以无法判断机械效率,故B错误;
C.由于功率和效率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功越快,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故C错误;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D错误.
故选A.
3.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有用功一定是150J B.总功一定是250J
C.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D.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额=G轮h,据此求动滑轮重;
不计摩擦和绳重,根据F=1
n
(G物+G轮)求拉力大小.
【详解】
对左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
由η=W
W
有
总
,得:W总=
W
η
有=
150
60%
J
=250J,因此,W额=W总-W有=250J-150J=100J;因为不
计绳重和摩擦,W额=G轮h,所以动滑轮重:G轮=W
h
额=
100
1
J
m
=100N,拉力F的大小:
F=1
3
(G物+G轮)=
1
3
(150N+100N)=
250
3
N;对右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由η=W
W
有
总
,得:W总
=W
η
有=
150
60%
J
=250J,所以W额=W总-W有=250J-150J=100J;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G轮
h,因此动滑轮重:G轮=W
h
额=
100
1
J
m
=100N,拉力F的大小:F=
1
2
(G物+G轮)=
1
2
(150N+100N)=125N;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有用功都是150J,总功都是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故A、B、C都正确;但拉力不同,故D错.
故选D.
4.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
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
5.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N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0.5m。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N,重物上升速度为0.01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甲方式F1由150N逐渐变大
C.乙方式的有用功是180J
D.乙方式F2的功率为3.6W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杠杆的特点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甲乙两种方式的省力情况;
(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甲方式F1的变化;
(3)根据W有用=Gh可求乙方式的有用功;
(4)根据公式P=Fv求出乙方式F2的功率。
【详解】
A、甲图,F1为动力,已知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杠杆自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1=150N;由图乙可知,n=3,不计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