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经典诵读指导纲要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
时代发展呼唤经典诵读,这也必将成为对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的“关怀教育”办学思想有比较深广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德育的层面上。
我们倡导的“五项关怀”,即“关怀自己,学会自立;关怀他人,学会体贴;关怀知识,学会学习;关怀自然,学会和谐;关怀社会,学会负责。
”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关怀教育”办学思想殊途同归。
多年来,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尤其是多年来形成的“书香”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二)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并通过诵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经典文学作品选取、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综合评价方法。
正文内容:一、经典文学作品选取1.1 选取原则:根据学生年龄、阅读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适合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
1.2 作品类型:涵盖古代经典、现代经典以及外国经典等不同类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1.3 作品分析:对每个选取的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题、情节结构、角色塑造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二、诵读技巧培养2.1 声音控制:通过音调、音量、节奏等手段,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2.2 语音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语言,增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2.3 舞台表现:通过演技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增强表演力。
三、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3.1 阅读速度:通过课堂阅读练习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3.2 文本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隐喻、象征等元素,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3.3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扫读、精读等,使其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4.1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4.2 观点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不同角色的观点和立场,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4.3评价和判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引导其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并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综合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诵读及相关课堂讨论和演绎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2024
引言概述:古诗文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当下教育中,将古诗文经典融入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为题,从五个大点阐述该课程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
正文内容:1.背景和意义1.1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历史渊源1.2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3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2.纲要目标2.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经典的喜欢和理解2.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2.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3.1选取经典诗文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2分层次、分模块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3.3诗词鉴赏、背诵、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3.4注重诗词知识与文化背景的融合3.5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诵读体验4.教学方法与手段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2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与表达技巧4.3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4.4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4.5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5.评价与考核5.1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诵读能力5.2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5.3结合学科教学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5.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总结:《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旨在通过诵读古诗文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了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与考核等五个大点。
在实施该课程时,教师应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并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指导纲要
43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44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5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46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
郭熙
47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48西江月 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
苏轼
49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50满江红(怒发冲冠)
李贺
68芦花(夹岸复连沙)
雍裕之
69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70忆梅(定定住天涯)
李商隐
71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72惊雪(怪得北风急)
陆畅
73云(片片飞来静又闲)
郑准
74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
崔道融
75村行(暧暧村烟暮)
成彦雄
76哥舒歌(北斗七星高)
西鄙人
77答人(偶来松树下)
太上隐者
北朝民歌
3蝉(垂緌饮清露)
虞世南
4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5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
骆宾王
6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7中秋夜(圆魄上寒空)
李峤
8九日(九日重阳节)
王勃
9山中(长江悲已滞)
王勃
10渡汉江(岭外音书断)
宋之问
1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12回乡偶书二首(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
孟浩然
8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9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
10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1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王维
12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颂读》校本课程纲要第一部分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读书时尚,全面构建儿童的阅读体系和精神世界,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内容是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经典、阅读优秀文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的读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祖国母语美丽学生的人生。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籍的整体。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美文材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经典读本与人生的关系。
2.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3.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4.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3-4年级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推荐篇目(3-4年级)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朝露:清晨的露水。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徒:白白地。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年老。
2重别周尚书(北周)庾(yǔ)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3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碧砌:青石台阶4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歌颂、赞美。
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5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重云:层云。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氤(yīn)氲(yūn):水气弥漫流动。
6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寂寂:落寞。
竟何待:要等什么。
空自:独自。
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违:分离。
当路:当权者。
假:提携。
扉:门扇。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新安江,千岛湖。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近:亲近。
8渡浙江问舟中人(唐)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浙江:指钱塘江。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试行〕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诗文是古老文化的精华.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弘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学生的灵魂,还能逐渐完善学生的人格.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它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和人文精萃,是中国文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应该传播的瑰宝.我们各学校将以本纲要为指导计划,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学生成长要求,切实培养学生善积累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纲要:二、诵读目标通过诵读、熟背国学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2、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理解国学经典,以国学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5、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三、诵读内容特以《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必备古诗1--75首〕与《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主.四、诵读时间1.每周利用地方课程组织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程参与并做到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吟诵,注重学生诵读的验收和评比.2.利用每周的大阅读时间展示诵读成果.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时间,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阅读经典.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五、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六、监测方式〔一〕对教师的评价:1、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计划,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如"每日一星"、"诵读能手"、"每月一赛"等〕有落实,效果好.2、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活动,每学期一节公开课.〔二〕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1.每月评价:每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月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月最后一周利用诵读课时间开展诵读展示,评选班级"诵读能手"、"每月一星".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七、附: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与学期安排.。
浙江省中小学经典诵读篇目知识分享
浙江省中小学经典诵
读篇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的通知
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8.20•【字号】浙教语[2013]77号•【施行日期】2013.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的通知(浙教语〔2013〕77号)各市、县(市、区)语委、教育局,有关高校:为落实《浙江省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省语委、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于2013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品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有助于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指导纲要》,进一步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促进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各级语委、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积淀国学底蕴,营造书香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纲要。
一、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口号1、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2、品读经典,助力人生。
3、品味书香文化,将诵读进行到底。
四、经典诵读篇目一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20首,《三字经》。
二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30首,背诵《三字经》。
三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40首,背诵《弟子规》,自选现代美文5篇四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50首,背诵《弟子规》,自选现代美文10篇五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1——60首,背诵《千字文》,自选现代美文15篇六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1——75首,背诵《论语》、《千字文》,自选美文20篇。
五、经典诵读活动措施(一)诵读时间1、利用每周的一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将本阶段所诵读的古、今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2、每日晨读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每班可以选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采用小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
3、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多用,不增加学生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措施1、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2024年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模版(三篇)
2024年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模版一、指导思想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作为古代文明之精华,构成了我国文化及民族精神的根本源泉。
此文化瑰宝应世代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通过朗读国学经典,我们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强化文化熏陶,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逐步完善其人格,培养具有中华气韵的新时代学子。
二、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设定1. 总体目标:组织学生诵读并熟练记忆经典文献,以此使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度熏陶,学会做人、做事、与人相处、学习,实现“知行合一”,展现一中学子的精神风貌。
2. 具体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语文能力。
通过扩大识字量和词汇积累,使学生深刻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历史与常识,激发学习热情,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利用儿童在特定年龄阶段的记忆力黄金期,让学生牢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章。
通过适时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使其终身受益。
(3)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其自我修养,并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性情,开启智慧,为孩子们的一生提供精神滋养。
三、诵读内容规划本学期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为主要诵读材料。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假期阅读《论语》《名贤集》《幼学琼林》等经典著作。
四、活动安排及实施措施活动将在七八年级中进行,诵读顺序为《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计划在四个学期内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
利用语文晨读时间、课前两分钟以及每周一升旗后学生回班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由语文教师随机进行讲解。
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将全程参与,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逐步使国学经典诵读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部分。
具体措施包括:1. 将每日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逐步完成《读本》的内容,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读写练习,将背诵转化为书面表达,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行修养。
浙江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篇分解
浙江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课外部分)1.《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2.《玉楼春》(宋)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花落能几醉。
3.《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4.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5.《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8.《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9.《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0.《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024年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方案
2024年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方案一、方案目标在2024年,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方案的目标是:1. 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5.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方案内容2024年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方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经典作品:1. 诗词经典诵读(____字)(1) 《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如《关雎》、《静女》等;(2) 《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3) 《宋词精选》中的经典词章,如《青玉案·元夕》、《声声慢·寻寻觅觅》等;(4) 具有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现代诗词作品,如《七里香》、《菩提老祖》等。
2. 文言文经典诵读(____字)(1) 古代经典的故事、传记和典籍,如《三字经》、《百家姓》等;(2) 《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文段,如《孟子·告子》、《刘向·梦蝶》等;(3) 具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如《饮中八仙歌》、《孟子·离娄下》等。
3. 现代经典诵读(____字)(1) 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优秀中文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具有深远影响和艺术价值的中文戏剧,如《雷雨》、《红色娘子军》等;(3) 具有社会关注和启发思考的中文报告文学,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4) 具有现代性和先进性的中文科普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大国崛起》等。
三、方案执行1. 教师指导:学校将安排专门的中文老师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指导和辅导;2. 课外阅读:学生每周需配合诵读经典作品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3. 诵读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校内的诵读比赛,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校际的诵读比赛;4. 综合评分:综合考虑学生的诵读表现、阅读笔记、诵读比赛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并记录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中;5. 家长配合:鼓励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诵读经典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诵读经典,滋养人生”国学类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一部分前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奠基孩子美好人生”,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是炎黄子孙千年不散的根,内容博大精深,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通过诵读、欣赏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校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师资资源和图书资源,开设了“诵读经典,滋养人生”国学类校本课程,利用每周一、二、三下午4:10分——4:30分诵读、欣赏国学经典。
第二部分各年段诵读内容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1)
第4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夏之歌1-4首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夏天的四首古诗。读懂古诗,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5课时:《经典诵读》诗中之夏歌5-8首
第8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1-4首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冬天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9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5-8首
诵读的过程中,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也增加了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第10课时:课程展示:诗歌诵读比赛
资源分析:
以中华民族千古传诵的优秀经典诗歌为主。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分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目标
1、在欣赏、朗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在大量的朗诵中,体验诗词的意义与价值。
3、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6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1-4首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秋天古诗的意境。
第7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5-8首
通过实行经典诵读诗中秋5--8首诗,让学生理解到古诗文语言的精妙,背诵积累古诗
《 经典诵读 》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总课时
10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
一、基本理念
1.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经典诵读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2.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经典诵读应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倡导用普通话诵读诗文,用规字书写诗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背诵和写字方法。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
经典诵读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符合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诵读材料,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安排,逐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经典诵读应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诗文的音韵美与涵美,让学生在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中,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目标和容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语言学习规律,确定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和容。
(一)总体目标和容。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2.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创设自由宽松的诵读环境,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积累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建立健全诵读活动机制,丰富经典诵读资源。
学校应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工程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我省经典诵读活动推荐篇目(见附录),进行校本化实施,建立并丰富经典诵读资源库。
(二)阶段目标和容。
学前教育阶段:
1.乐于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萌发对诵读的兴趣。
2.在诵读中初步感受经典诗文的韵律美。
3.诵读经典诗文30篇左右。
小学1—2年级:
1.乐于诵读经典诗文,感受诵读乐趣。
2.初步养成诵读习惯。
诵读时做到发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在诵读中识字认词。
3.在诵读中感受诗文的优美,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4.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
小学3—4年级:
1.能与他人分享诵读的快乐。
2.诵读力求做到准确流利、字正腔圆、语调自然。
3.在诵读中初步体验诗文蕴含的情感,积累经典词句。
4.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
小学5—6年级:
1.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自我提高的乐趣,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2.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方式,把握诗文的语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3.在诵读中感受诗文的意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力。
4.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初步尝试运用经典诗文语句。
5.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
初中阶段:
1.初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学会自主诵读。
2.恰当运用诵读技巧,表达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3.在诵读中培养语感,领悟作品的涵,获得情感熏和审美体验。
4.学会初步鉴赏经典诗文,能运用经典诗文语句表达独特感受。
5.诵读经典诗文160篇左右。
高中阶段:
1.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主动积累经典诗文,积极参与或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2.在诵读中把握诗文形象,领悟涵,体味语言特点,了解文体风格。
3.学会多种诵读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培养个性化的诵读技巧,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4.诵读经典诗文100篇左右。
三、实施建议和要求
(一)活动建议和要求。
1.有序开展诵读活动。
制定诵读计划与方案,指导学生有序开展诵读活动,督促学生养成每日诵读的习惯。
语文教师是诵读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互相配合,共同推动诵读活动的开展。
学校应将诵读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诵读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充分利用网络、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载体,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2.合理选择诵读篇目。
诵读容要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诵读容以古诗词为主,适当选入部分古文、现代诗文、童谣、民谣等。
诵读篇目以推荐篇目为主,学校自选篇目为辅。
中小学推荐篇目以语文课程标准和现行语文教科书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其他诗文为辅。
3.重视诵读方法指导。
根据不同文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力求做到语调自然、富有表现力。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与语言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的诵读指导方法。
学前教育阶段宜采用情境导读、游戏趣读、配乐跟读、亲子共读等生动活泼的诵读方法,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不得以诵读的名义提前进行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以诵读为主,适量背诵,不断积累。
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对诗文容不求深度理解。
初中阶段应引导学生通过词句解读、形象把握和富有感情的诵读等途径,进入诗文情境,感悟作品的涵和艺术特色。
高中阶段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诵读。
4.加强诵读资源建设。
要精心选择经典诵读书籍,搜集相关音像资料,积累诵读活动的材料,建立诵读资料库,积极参与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建设。
(二)评价建议和要求。
学校要制定科学、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和保护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重视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
1.评价的容。
根据学段要求,参照阶段目标与容,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背诵数量、诵读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的形式。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阶段也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重在自我提升,教师评价重在方法指导,家长评价重在兴趣激发。
3.评价的方法。
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性评价。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具体的评价。
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各年段学生实际,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诵读考级活动。
除教科书规定篇目之外,其他推荐篇目只要求诵读,不能采用默写、听写、填空等考试形式。
附录:
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推荐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