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习题 答案 整理

合集下载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第1至8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第1至8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t +Δt )时间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Δr |= Δs = Δr(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v |= v ,|v |= v (B) |v |≠v ,|v |≠ v(C) |v |= v ,|v |≠ v (D) |v |≠v ,|v |= v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2d d d d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 t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 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 t =a ;(2)d r /d t =v ;(3)d s /d t =v ;(4)d v /d t |=a 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分析与解t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t 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 -5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v 0 收绳,绳不伸长且湖水静止,小船的速率为v ,则小船作( )(A) 匀加速运动,θcos 0v v = (B) 匀减速运动,θcos 0v v =(C) 变加速运动,θcos 0v v = (D) 变减速运动,θcos 0v v =(E) 匀速直线运动,0v v =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2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lt x -==v ,式中t l 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l h l cos /0220v v v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讨论 有人会将绳子速率v 0按x 、y 两个方向分解,则小船速度θcos 0v v =,这样做对吗?1 -6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 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所通过的路程;(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x 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x d d 和22d d t x 两式计算. 解 (1) 质点在4.0 s 位移的大小m 32Δ04-=-=x x x(2) 由 0d d =tx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s 2=p t (t =0不合题意)则m 0.8Δ021=-=x x x m 40Δ242-=-=x x x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的路程为m 48ΔΔ21=+=x x s(3) t =4.0 s 时1s0.4s m 48d d -=⋅-==t t x v 2s0.422m.s 36d d -=-==t t x a1 -7一质点沿x轴方向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设t=0 时,x=0.试根据已知的v-t图,画出a-t图以及x -t图.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 -t 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 、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 -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 -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 -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 -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的运动方程x =x (t ),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 ,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 -t 图.解 将曲线分为AB 、BC 、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2s m 20-⋅=--=AB A B AB t t a v v (匀加速直线运动) 0=BC a (匀速直线运动)2s m 10-⋅-=--=CD C D CD t t a v v (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 -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2021t t x x ++=v 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的x -t 图.在2~4s时间, 质点是作1s m 20-⋅=v 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 =20的一段直线[图(c)].1 -8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4) 2 s 质点所走过的路程s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 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最后用⎰=s s d 积分求s.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2412x y -=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 *(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 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由轨道方程可得x x y d 21d -=,代入d s ,则2s路程为 m 91.5d 4d 402=+==⎰⎰x x s s Q P1 -9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3010t t x +-=22015t t y -=式中x ,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t tx x 6010d d +-==v t ty y 4015d d -==v 当t =0 时, v o x =-10 m·s-1 , v o y =15 m·s-1 ,则初速度大小为120200s m 0.18-⋅=+=y x v v v设v o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 23tan 00-==x yαv v 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2s m 60d d -⋅==ta x x v , 2s m 40d d -⋅-==t a y y v 则加速度的大小为222s m 1.72-⋅=+=y x a a a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 32tan -==x y a a β β=-33°41′(或326°19′) 1 -10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 m·s-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 m·s-1时,有一螺丝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脱,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 m .计算:(1)螺丝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要的时间;(2)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分析 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 1 =y 1(t )和y 2 =y 2(t ),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20121at t y +=v 20221gt t h y -+=v 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 1 =y 2 ,即20202121gt t h at t -+=+v v s 705.02=+=ag h t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m 716.021202=+-=-=gt t y h d v 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 ′=g +a ,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210t a g h +-= s 705.02=+=ag h t (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上升的高度为2021at t h +='v 则 m 716.0='-=h h d1 -11一质点P 沿半径R=3.0 m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运动一周所需时间为20.0s,设t=0 时,质点位于O点.按(a)图中所示Oxy坐标系,求(1) 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2)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x0 +x′和y=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坐标系中,即得Oxy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t Tθπ2=,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 t T R x π2sin=', t TR y π2cos -=' 坐标变换后,在O x y 坐标系中有 t T R x x π2sin='=, R t TR y y y +-=+'=π2cos 0 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 j i r ⎪⎭⎫ ⎝⎛+-+=R t T R t T R π2cos π2sinj i )]π1.0(cos 1[3)π1.0(sin 3t t -+=(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j i r )s m π3.0(π2sin π2π2cos π2d d 1-⋅=+==t TT R t T T R t v i j i r a )s m π03.0(π2cos )π2(π2sin )π2(d d 222222-⋅-=+-==t TT R t T T R t 1 -12 地面上垂直竖立一高20.0 m 的旗杆,已知正午时分太阳在旗杆的正上方,求在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速度的大小.在何时刻杆影伸展至20.0 m ?分析 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 设太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 =h tg ωt ,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132s m 1094.1cos d d --⋅⨯===tωωh t s v 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 ,则 s 606034πarctan 1⨯⨯===ωh s ωt即为下午3∶00 时.1 -13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2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t 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 =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 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 由分析知,应有⎰⎰=t t a 0d d 0v v v 得 03314v v +-=t t (1)由 ⎰⎰=t xx t x 0d d 0v 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s-1代入(1) (2)得v 0=-1 m·s-1,x 0=0.75 m .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75.0121242+-=t t x 1 -14 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 =A -B v ,式中A 、B 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t a d )(d =v v 后再两边积分.解 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v v B A ta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 t B A d d =-vv (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t t B A 0d d d 0v v v vv得石子速度 )1(Bt e BA --=v 由此可知当,t →∞时,B A →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1(d d Bt e BA t y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e BA y t Bt y d )1(d 00⎰⎰--= 得石子运动方程)1(2-+=-Bt e B A t B A y 1 -15 一质点具有恒定加速度a =6i +4j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在t =0时,其速度为零,位置矢量r 0 =10 m i .求:(1) 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矢量;(2) 质点在Oxy 平面上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轨迹的示意图.分析 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 x 和a y 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 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20021t a t x x x x ++=v 和20021t a t y y y y ++=v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 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 0 =0时v 0 =0,积分可得⎰⎰⎰+==t t t t 000)d 46(d d j i a v vj i t t 46+=v 又由td d r =v 及初始条件t =0 时,r 0=(10 m)i ,积分可得 ⎰⎰⎰+==tt rr t t t t 00)d 46(d d 0j i r v j i r 222)310(t t ++=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 2 y =2t 2 消去参数t ,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32tan d d ===αx y k ,α=33°41′.轨迹如图所示.1 -16 一质点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以恒定的速率运动,质点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OA 和OB 所对的圆心角为Δθ.(1) 试证位置A 和B 之间的平均加速度为)Δ(/)Δcos 1(22θR θa v -=;(2) 当Δθ分别等于90°、30°、10°和1°时,平均加速度各为多少? 并对结果加以讨论.分析 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t d d v =a 和tΔΔv =a .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的大小分别为Ra n 2v =,t a ΔΔv = ,式中|Δv |可由图(B)中的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的角度Δθ 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 →0 时的极限值.解 (1) 由图(b)可看到Δv =v 2 -v 1 ,故θΔcos 2Δ212221v v v v -+=v)Δcos 1(2θ-=v而vv θR s t ΔΔΔ==所以 θR θt a Δ)cos Δ1(2ΔΔ2v -==v (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R a 219003.0v ≈,Ra 229886.0v ≈ R a 239987.0v ≈,Ra 24000.1v ≈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R2v . 1 -17 质点在Oxy 平面运动,其运动方程为r =2.0t i +(19.0 -2.0t 2)j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 1=1.0s 到t 2 =2.0s 时间的平均速度;(3) t 1 =1.0s时的速度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4) t =1.0s 时质点所在处轨道的曲率半径ρ.分析 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位置的变化率,即tΔΔr =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d d r =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 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 t te a d d v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 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a n 2v =求ρ. 解 (1) 由参数方程x =2.0t , y =19.0-2.0t 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 2(2) 在t 1 =1.00s 到t 2 =2.0s时间的平均速度j i r r 0.60.2ΔΔ1212-=--==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i j i j i t ty t x t y x 0.40.2d d d d )(-=+=+=v v v j j i a 222220.4d d d d )(-⋅-=+=s m ty t x t 则t 1 =1.00s时的速度v (t )|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t t y x t t t tt e e e a 222s 1s m 58.3)(d d d d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m 47.4-⋅=+=y x v v v 则m 17.112==na ρv 1 -18 飞机以100 m·s-1 的速度沿水平直线飞行,在离地面高为100 m 时,驾驶员要把物品空投到前方某一地面目标处,问:(1) 此时目标在飞机正下方位置的前面多远? (2) 投放物品时,驾驶员看目标的视线和水平线成何角度?(3) 物品投出2.0s后,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各为多少?分析 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 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 ,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 x 、v y 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 y =1/2 gt 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 =100 m·s -1,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 =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 m 4522==gy x v(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 o 5.12arctan==x y θ (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vv v gt αx yarctan arctan == 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2s m 88.1arctan sin sin -⋅=⎪⎭⎫ ⎝⎛==v gt g αg a t 2s m 62.9arctan cos cos -⋅=⎪⎭⎫ ⎝⎛==v gt g αg a n 1 -19 如图(a)所示,一小型迫击炮架设在一斜坡的底端O 处,已知斜坡倾角为α,炮身与斜坡的夹角为β,炮弹的出口速度为v 0,忽略空气阻力.求:(1)炮弹落地点P 与点O 的距离OP ;(2) 欲使炮弹能垂直击中坡面.证明α和β必须满足αβtan 21tan =并与v 0 无关. 分析 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的坐标系,将运动分解的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 0cos β和v 0sin β,其加速度分别为g sin α和gcos 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 .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 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的矢量式计算,即20g 21t t +=v r ,做出炮弹落地时的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OP (即图中的r 矢量).(1)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αgt βt x sin 21cos 20-=v (1) αgt βt y cos 21sin 20-=v (2) 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cos(cos sin 2)sin sin cos (cos cos sin 2220220βααg ββαβααg βx OP +=-==v v 解2 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βgt αt βαsin 212πsin 2πsin 20=⎪⎭⎫ ⎝⎛+=⎪⎭⎫ ⎝⎛--v r 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 x =0,则0sin cos 0=-=αgt βx v v (3)由(2)(3)两式消去t 后得αβsin 21tan = 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 0 的大小无关.讨论 如将炮弹的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1 -20 一直立的雨伞,开后其边缘圆周的半径为R ,离地面的高度为h ,(1) 当伞绕伞柄以匀角速ω旋转时,求证水滴沿边缘飞出后落在地面上半径为g ωh R r /212+=的圆周上;(2) 读者能否由此定性构想一种草坪上或农田灌溉用的旋转式洒水器的方案?分析 选定伞边缘O 处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的有很多小孔的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的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的分布还要给予精心的考虑.解 (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的运动方程为t ωR t x ==v (1)h gt y ==221 (2) 由式(1)(2)可得 gh ωR x 2222= 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的半径为22221ωgh R R x r +=+= (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的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 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的水柱射程为gR 2sin 0v =为使喷头周围的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的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 -21 一足球运动员在正对球门前25.0 m 处以20.0 m·s-1 的初速率罚任意球,已知球门高为3.44 m .若要在垂直于球门的竖直平面将足球直接踢进球门,问他应在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的围踢出足球? (足球可视为质点)分析 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的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的围,故只需将x 、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 取图示坐标系Oxy ,由运动方程θt x cos v =, 221sin gt θt y -=v 消去t 得轨迹方程 222)tan 1(2tan x θg θx y +-=v 以x =25.0 m,v =20.0 m·s-1 及3.44 m≥y ≥0 代入后,可解得71.11°≥θ1 ≥69.92°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的围?在初速一定的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的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 <18.89°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的限制,θ 角也并非能取71.11°与18.89°之间的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27.92°<θ <69.92°时,踢出的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的角度围只能是解中的结果.1 -22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规律2021bt t s -=v 运动,v 0 、b 都是常量.(1) 求t 时刻质点的总加速度;(2) t 为何值时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3) 当加速度达到b 时,质点已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分析 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 (t ),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 n =v 2 /R .这样,总加速度为a =a te t+a n e n .至于质点在t 时间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 =s t -s 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 (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bt ts -==0d d v v 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b t s a t -==22d d , Rbt R a n 202)(-==v v 故加速度的大小为R )(402222bt b a a a a t tn -+=+=v 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Rb bt a a θt n 20)(arctan arctan v (2) 要使|a |=b ,由b bt b R R=-+4022)(1v 可得 bt 0v = (3) 从t =0 开始到t =v 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b s s s t 2200v =-=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bRR s n π4π220v == 1 -23 一半径为0.50 m 的飞轮在启动时的短时间,其角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t =2.0s 时测得轮缘一点的速度值为4.0 m·s-1.求:(1) 该轮在t′=0.5s的角速度,轮缘一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该点在2.0s所转过的角度.分析 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 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 ,ω=ω(t )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 因ωR =v ,由题意ω∝t 2得比例系数 322s rad 2-⋅===Rtt ωk v 所以 22)(t t ωω== 则t ′=0.5s 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12s rad 5.02-⋅='=t ω2s rad 0.24d d -⋅='==t tωα 2s m 0.1-⋅==R αa t总加速度n t t n R ωR αe e a a a 2+=+= ()()2222s m 01.1-⋅=+=R ωR αa 在2.0s该点所转过的角度 rad 33.532d 2d 203202200====-⎰⎰t t t t ωθθ 1 -24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342t θ+=,式中θ 的单位为rad,t 的单位为s.(1) 求在t =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 值为多少?(3) 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θ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 2s m 30.2-=⋅==ωr a t n 2s 2s m 80.4d d -=⋅==t ωr a t t(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 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 得 3213=t 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ad 15.3423=+=t θ(3) 要使t n a a =,则有()()422212243t r rt = t =0.55s1 -25 一无风的下雨天,一列火车以v 1=20.0 m·s-1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的旅客看见玻璃窗外的雨滴和垂线成75°角下降.求雨滴下落的速度v2 .(设下降的雨滴作匀速运动)分析 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 1 为S′相对S 的速度,v 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 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 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 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 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22v v v +=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 1o 12s m 36.575tan -⋅==v v 1 -26 如图(a)所示,一汽车在雨中沿直线行驶,其速率为v 1 ,下落雨滴的速度方向偏于竖直方向之前θ 角,速率为v 2′,若车后有一长方形物体,问车速v 1为多大时,此物体正好不会被雨水淋湿?分析 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 2′的方向)应满足h l αarctan ≥.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122v v v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 1.解 由122v v v -='[图(b)],有θθαcos sin arctan221v v v -= 而要使hlαarctan ≥,则 hl θθ≥-cos sin 221v v v ⎪⎭⎫ ⎝⎛+≥θh θl sin cos 21v v1 -27 一人能在静水中以1.10 m·s-1 的速度划船前进.今欲横渡一宽为1.00 ×103 m、水流速度为0.55 m·s-1 的大河.(1) 他若要从出发点横渡该河而到达正对岸的一点,那么应如何确定划行方向? 到达正对岸需多少时间? (2)如果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过河,应如何确定划行方向? 船到达对岸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分析 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的速度v 决定的.由于水流速度u 的存在, v 与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v ′之间有v =u +v ′(如图所示).若要使船到达正对岸,则必须使v 沿正对岸方向;在划速一定的条件下,若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则必须使v 有极大值.解 (1) 由v =u +v ′可知v '=u αarcsin,则船到达正对岸所需时间为 s 1005.1cos 3⨯='==αd d t v v (2) 由于αcos v v '=,在划速v ′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当α=0 时, v 最大(即v =v ′),此时,船过河时间t ′=d /v ′,船到达距正对岸为l 的下游处,且有m 100.52⨯='='=v d u t u l 1 -28 一质点相对观察者O 运动, 在任意时刻t , 其位置为x =vt , y =gt 2 /2,质点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若另一观察者O′以速率v 沿x 轴正向相对于O 运动.试问质点相对O′的轨迹和加速度如何?分析 该问题涉及到运动的相对性.如何将已知质点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转换到相对于观察者O′的运动中去,其实质就是进行坐标变换,将系O。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1第一章答案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1第一章答案

习题11.1选择题(1)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A)dtdr (B)dtr d (C)dtr d || (D)22)()(dtdy dt dx +答案:(D)。

(2)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A)等于零(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A)t R t R ππ2,2(B)tRπ2,0(C)0,0(D)0,2tRπ答案:(B)。

(4)质点作曲线运动,r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τ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①a t = d /d v ,②v =t r d /d ,③v =t S d /d ,④τa t =d /d v.(A)只有①、④是对的.(B)只有②、④是对的.(C)只有②是对的.(D)只有③是对的.答案:(D)。

(5)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瞬时速率为υ,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速率为v ,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A)vv v,v == (B)v v v,v =≠ (C)vv v,v ≠≠ (D)vv v,v ≠= 答案:(D)。

1.2填空题(1)一质点,以1-⋅s m π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经过的路程是。

答案:10m;5πm。

(2)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 ·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答案:23m·s -1.(3)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R=1m 的圆周运动,其角加速度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是α=12t 2-6t (SI),则质点的角速度ω=__________________;切向加速度τa =_________________.答案:4t 3-3t 2(rad/s),12t 2-6t (m/s 2)(4)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题1.2(4)图所示.则该质点在第___秒瞬时速度为零;在第秒至第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题1.2(4)图答案:3,36;(5)一质点其速率表示式为v s =+12,则在任一位置处其切向加速度a τ为。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课后答案与翻译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课后答案与翻译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含翻译)Part one : Keys of clozeUnit 1Cloze P. 311、academic2、priorities3、conducted4、principles5、begin6、priority7、compromised8、addition9、filing 10、speaking 11、formula 12、participation/participating 13、based 14、least 15、way 16、pressureUnit 2Cloze P.591、doubt2、efficient3、where4、advantage5、afford6、claim7、fluently8、qualified9、extent 10、ridiculous 11、perfect 12、as13、because 14、individualUnit 3Cloze P.881、recent2、surprise3、sad/solemn4、keeping5、disturbing6、inquiries7、admitted8、occurred9、surgery 10、options 11、tightly 12、soaking13、scent 14、gatheringsUnit 7Cloze P. 2291、dealing2、significant3、attention4、scold5、impatient6、settle7、blame8、defend9、hurting 10、encountered 11、miserable 12、sincerely13、assistance 14、enthusiasmUnit 8Cloze P.2611、Gender2、compete3、boasting4、masculine5、Feminine6、concerned7、influence8、reflects9、Commands 10、bossy 11、status 12、earning 13、Gossip 14、emphasizePart two : 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Unit 1P.23-27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2)1、compromise2、self-induced3、steered4、frame5、demonstrated6、employ7、promote8、impressed9、contribution 10、deliberately 11、financial 12、economic3)1、makes a point of2、refresh my memory3、lead to4、at hand5、working out6、under pressure7、Last but not least 8、took…down 9、In addition to10、were involved in 11、in other words 12、pointed out13、pay off4)1、scored2、scheduled3、assigned4、motivate5、crucial6、promote7、performed8、debate9、scanned 10、devised 11、advocated 12、clarify13、priorities 14、compromised 15、context 16、undertook academic excellence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1)1、principal/major2、top3、major4、top5、principal6、major7、schedule8、advocate/have advocated9、top 10、approach 11、blame 12、major/principal 13、advocate 14、schedule 15、blame 16、approaching 17、pressure 18、pace 19、pressured 20、paceUnit 2P.54-58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2)1、obtain2、confident3、communicate4、advantage5、relevant6、helpful7、extreme8、enjoyable9、means 10、process 11、particularly 12、characters 13、astonished 14、apparently1、fond of2、is…related to3、find out4、To a certain extent5、vice versa6、no doubt7、rid…of8、cleared up9、or else 10、at all costs 11、sure enough 12、let alone13、In his hurry 14、It’s no use 15、in my view 16、was worth 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1)c d b b b d2)1、highly/very2、quite/very3、quite/very/increasingly4、quite/simply/very3)1、logician2、magician3、mathematician4、journalist5、industrialist6、environmentalist7、laborer8、murderer9、conqueror 10、survivorUnit 3P.82-87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2)1、awkward2、relief3、occur4、options5、disturbing6、released7、pausing8、scattered9、swallowed 10、wipe 11、treat 12、recall3)1、became well acquainted with2、took us by surprise3、gather our thoughts4、turned out5、fight back6、hang up on7、ran away 8、take care of 9、hemmed and hawed 10、turned into 11、keep…from 12、soaking up 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1)a e c eb d d b2)1、focus2、fears3、focus4、attack5、fears6、attacks7、visits visited8、touched9、chat 10、touch 11、match 12、chats13、match 14、fear1、guilty2、adaptable3、handy4、imaginable5、predictable6、panicky7、faulty8、picky9、reliable 10、portableUnit 7P.221-225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2)1、delivered2、released3、permission4、rented5、miserable6、exploded7、pressed8、motion9、enthusiasm 10、blessed 11、trembled 12、attached13、inquired 14、deserve3)1、go wrong2、broke down3、on my way to4、by himself5、in time6、deal with7、breezed through8、had gone by9、To my surprise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1)1、miserable2、respond3、career4、required5、wearily6、assisted7、gift8、stubborn9、serious 10、merry 11、departs 12、scolded13、significant2)1、safety2、miserably3、cheerfully4、carelessly5、absolutely6、desperately7、blame8、wealthy9、boring/dull 10、succeeded3)1、slapped2、present3、lit4、burden5、slap6、presented7、ordered8、light9、combat 10、motioned 11、strain 12、order13、strained 14、burden 15、motion 16、volunteered17、combat 18、volunteerUnit 8P.255-257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2)1、hooked2、cultural3、block4、barely5、whipped6、fairly7、tolerate8、wane9、balance 10、female 11、relatives 12、follower13、identify3)1、found our way2、take my turn3、get the floor4、hungered for5、hang on to6、far too7、give up 8、gave away 9、face to face10、poured our heart out 11、open up 12、get the upper hand13、was flooded with 14、whipped…into line/shape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1)e c b a d e b e2)c b e d aPart three : translation(unit 12378)新世纪综合教程1课文翻译Unit 1优等生的秘诀1 一位研究教育的老师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做过重点研究,发现最聪明的学生不见得总能得高分。

【理想】大学物理化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课后习题及答案

【理想】大学物理化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课后习题及答案

【关键字】理想热力学第一定律课后习题一、是非题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 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CO2的热力学能和焓也不变。

( )2. dU = nCV,mdT这个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均适用。

( )3. 一个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只有进行可逆过程才有熵变。

( )4. 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 )5. 稳定态单质的fH(800 K) = 0。

( )2、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后的括号内:1. 理想气体定温自由膨胀过程为:()。

(A)Q > 0;(B)U < 0;(C)W < 0;(D)H = 0。

2. 对封闭系统来说,当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没有确定的值的是:( )。

( A ) Q;( B ) Q+W;(C ) W( Q = 0 );( D ) Q( W = 0 )。

3. pV = 常数( = Cp,m/CV,m)适用的条件是:( )(A)绝热过程;( B)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D)绝热可逆过程。

4. 在隔离系统内:( )。

( A ) 热力学能守恒,焓守恒;( B ) 热力学能不一定守恒,焓守恒;(C ) 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 D) 热力学能、焓均不一定守恒。

5. 从同一始态出发,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 A )可以到达同一终态;( B )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C )可以到达同一终态,但给环境留下不同影响。

6.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 )。

( A )焓总是不变;(B )热力学能总是增加;( C )焓总是增加;(D )热力学能总是减少。

7. 已知反应H2(g) +O2(g) ==== H2O(g)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rH(T),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19新人教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1LearningaboutLanguage课后习题带答案

2019新人教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1LearningaboutLanguage课后习题带答案

Section B Learning about Language课后篇素养升华基础训练Ⅰ.单句语法填空1.In (conclude),parents have to change some of their belief about how children should be raised.2.The key to success as a romantic (novel) is absolute belief in your story.3.First of all,volunteering can help us to learn more about society and gain (value) experience.4.She doesn’t want to make a big emotional (commit) to Steve at the moment.5.Over many years (flow) water wore deep grooves into the rock.6.She (apparent) took pains to convince him that she had adopted the right system.7.Viewing childhood development as a (science) investigation throws light on how children learn.8.The scientist referred to the (discover) as the most exciting new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Ⅱ.完成句子1.Apart from fair (磨损),the car is in excellent condition.2.The article not only presents a system (流程图) in process,but also lists a software flow chart.3.He was obviously walking (努力地),trying to be as still as possible.4.After repeated experiments,they (得出结论) in the end.5.I realized this a long time ago and nobody is going to (改变我的主意).6.Don’t (在乎) others’ disbelief.Hold on to your own belief,and you’ll succeed eventually.7.You (显示出潜力) as a musician but your lack of practice is keeping you back.8.Our university building is now(在建设中) on a hillside in the north of Fukuoka city.Ⅲ.语法专练(用适当的关系词填空)1.I prefer to work in black and white, allows me to show different specific worlds more clearly.2.The number of smokers, is reported,has dropped by 17 percent in just one year.3.My eldest son, work takes him all over the world,is in New York at the moment.4.Nowadays,it is common to see people staring at their mobile phones instead of reading a real book,about many experts are worried.5.China Today attracts a worldwide readership, shows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about China.6.As the smallest child of his family,Alex is always longing for the time he should be able to be independent.7.The boss of the company is trying to create an easy atmosphere, his employees enjoy their work.8.The police must give the suspect the reasons they are arresting him and tell him his rights under the law.9.We will put off the picnic in the park until next week, the weather may be better.10.The children,all of had played the whole day long,were worn out.能力提升Ⅳ.阅读理解Amelia Earhart was born on July 24,1897,in Atchison,Kansas.She was the elder of Edwin Stanton and Amy Otis Earhart’s two daughters.Childhood was not happy for the two bright sisters.Their father was an alcoholic(酒鬼) and lost jobs often.The family traveled a great deal.The girls often recited poetry while doing their chores but also loved sports,including basketball and tennis.Their parents encouraged them to try new things.During the war Amelia worked as a military nurse in Canada and later she became a social worker and taught English to immigrant children.Besides work,Amelia had one hobby.She enjoyed watching airplane stunt(特技) shows,which were popular in the 1920s.Then one day she took a 10-minute plane ride and knew what her vocation would be.After 10 hours of instruction and several crashes,Amelia was ready to fly.She made her first solo flight in 1921.The flight went well.Till 1928,flying was only her hobby.This changed when Amelia received a call from Captain Hilton H Railey.He asked her to join pilots Wilmer Stultz and Louis Gordon on a fligh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England.Though Amelia was just a passenger,she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cross the Atlantic.Afterthis,Amelia got great publicity.In May 1932,she crossed the Atlantic alone and set a new transatlantic crossing record of 13 hours and 30 minutes.She received a medal from American President Herbert Hoover for this.Several years later,she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fly from California to Hawaii,which was a difficult route.Amelia’s last flight began in June 1937.She and navigator Fred Noonan set out to fly around the world.They were in a twin-engine plane.The two of them took off from Miami in America to South America.Then they crossed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to Dakar in Africa.From there to Thailand to Australia.However,after they left Lae in New Guinea for Howland Island,the American coast guard lost contact with the plane.Despite an extensive search,the American Navy never found a trace of either the plane or the aviators.Their disappearance is still a mystery.【语篇解读】本文介绍了著名的女性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自考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课后习题及答案

自考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课后习题及答案

自考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课后习题及答案自考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第一章Java语言概述课后习题一、Java语言概述1.Java语言有哪些特点?2.什么叫做类?什么叫做对象?3.简述Java的运行机制。

4.简述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

5.当初Sun公司发展Java的原因是:来源:(a)要发展航空仿真软件(b)要发展人工智能软件(c)要发展消费性电子产品6.Java是从哪种语言改进并重新设计?(a)Ade来源:(b)C++(c)Pascal7.Java因为什么快速发展而走红?(a)个人计算机与网络(b)游戏软件(c)系统软件8.Java程序的种类有:(a)内嵌于Web文件中,由浏览器来观看的__________(b)可独立运行的__________考试大论坛(c)服务器端的_________9.Java是面向对象语言,对象是客观事物的,对象与之是一一对应的,它是很具体的概念。

10. 判断:用Javac编译Java源文件后得到代码叫字节码。

()参考答案1.答:面向对象、简单、平台无关性、安全性、内存管理、分布式应用、多线程、动态、解释运行,高效能2.答: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具体的客观实体称为对象,对象就是数据加方法。

对象在程序中是通过一种抽象数据类型来描述的,这种抽象数据类型称为类。

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一组相似对象的抽象,或者说类是对象的模板。

来源:考试大3.答:Java程序的运行必须经过编写、编译、运行三个步骤。

编写是指在Java开发环境中进行程序代码的输入过程,最终形成后缀名为.java源文件。

编译是指使用Java编译器对源文件进行错误排查的过程,编译后将生成后缀名为.class的字节码文件。

运行是指使用Java解释器将字节码文件翻译成机器代码,在cpu上运行并显示结果的过程。

这一过程如图所示。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4.Java应用程序的运行经过编写、编译、运行三个步骤。

新标准大学英语一答案

新标准大学英语一答案

新标准大学英语一答案新标准大学英语一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该课程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对于课后习题的答案不够清晰或者无法找到的情况。

因此,我们整理了新标准大学英语一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Unit 1。

Part I。

1. C2. A3. C4. B5. A。

Part II。

1. How do you do?2. What do you do?3. How are you?4. What do you do?5. How do you do?Part III。

1. B2. D3. C4. A5. A。

Part IV。

1. where2. who3. what4. whose5. which。

Unit 2。

Part I。

1. B2. A3. C4. D5. B。

Part II。

1. C2. A3. B4. C5. B。

Part III。

1. B2. A3. D4. C5. A。

Part IV。

1. to visit2. visiting3. to see4. to have5. seeing。

Unit 3。

Part I。

1. D2. A3. C4. B5. B。

Part II。

1. C2. A3. B4. C5. A。

Part III。

1. D2. C3. A4. B5. D。

Part IV。

1. was built2. is located3. was destroyed4. has been visited5. will be finished。

以上就是新标准大学英语一的部分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更多需要了解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文库,我们会不定期更新相关资料。

祝大家学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学习生物,做练习是必不可少少的,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课后习题都做完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一: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提示: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

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2.提示: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二)实验提示: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三)练习基础题1.C。

2.A。

3.C。

拓展题1.提示:把细胞膜与窗纱进行类比,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具有容许一些物质出入,阻挡其他物质出入的作用。

这样类比也有不妥当的地方。

例如,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的结构,功能较单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得多。

细胞膜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窗纱是没有生命的,它只是被动地在起作用。

2.提示:“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

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1)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1)
25(x2 − 6x + 9) + 25 y2 = 625 −150x + 9x2
16x2 + 25 y2 = (20)2 ,点集为椭圆: ( x )2 + ( y )2 = 1 54
(4)
z −1 = z +1
(x −1)2 + y2 (x +1)2 + y2
≤1
x2 − 2x +1+ y2 ≤ x2 + 2x +1+ y2

将①式与②式相除,易见 c 3 = 1,即 c = 1,由此得证。
8.试利用 Re z = x ≤ x2 + y2 = z 证明 z1 + z2 ≥ z1 + z2 , z1 − z2 ≥ z1 − z2
证 将第一个不等式两边平方,则不等式右边的式子为
z1 + z 2 2 = ( z1 + z 2 )( z1 + z 2 )∗ = z1 z1∗ + z 2 z 2∗ + z1 z 2∗ + z1∗ z 2
= 2sinα 2
iπ −α
e2
= 2sin α 2
⎡π ⎢⎣cos
−α 2
+
i
sin
⎛ ⎜⎝
π
−α 2
⎞⎤ ⎟⎠⎥⎦
(6) (
3 + i)−3 = (
( 3 − i)3
=
−1i
=
1
e
−i
π 2
=
− 1 i sin π
3 + i)3( 3 − i)3 8 8
82
(7)
2i −1 +
i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附打印版)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附打印版)

统编版语⽂1-6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附打印版)这份教材参考答案是根据统编版语⽂上册教材整理,在这⾥⽼师分享给⼤家,家长抓紧替孩⼦收藏,学习必备!01部编版⼀年级上册102部编版⼆年级上册三上第⼀课《⼤青树下的⼩学》⼀、朗读课⽂,在⽂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拟、⽐照、⽐喻等等修辞⼿法的有关词句,使⽤修饰限定⽅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这样的词句,学⽣读后感到写得⽣动有趣、具体形象,有⽿⽬⼀新的感觉。

)1、早晨,从⼭坡上,从坪坝⾥,从⼀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路上,⾛来了许多⼩学⽣,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不同民族的⼩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兴兴地朝着⼀个共同⼀个地⽅──学校⾛去。

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由远及近汇集⽽来的壮观景象了。

句⼦中⽤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读就在脑海⾥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读起来朗朗上⼝,形成⼀定的语势,给我们有⾝临其境、⽿⽬⼀新的感觉。

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家穿戴不同、语⾔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家虽然来⾃不同的家庭,来⾃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在祖国的⼤家庭⾥,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活。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

3、同学们向在校园⾥欢唱的⼩鸟打招呼,向敬爱的⽼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课⽂作了提⽰“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

这句话中连续⽤了三个“向……”,形成“进⾏各种活动”的画⾯。

写出了学校的⽣活的美好,孩⼦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只猴⼦。

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1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

2 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答:如果反应物严格按照化学反应式一步直接转化生成产物,该反应是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1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高出值。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该反应的反应分子数。

一切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决定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经验数值,决定了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敏感程度。

3若将反应速率写成tc rd d AA -=-,有什么条件? 答:化学反应的进行不引起物系体积的变化,即恒容。

4 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答:在间歇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是动力学方程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和投料量无关。

5 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 →C (2)A+2B →C (3)2A+2B →CA+C →D B+C →D A+C →D C+D →E 解(1)D4C A 3D D 4C A 3C 22BA 1C C22B A 1B D4C A 3C 22B A 1A 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2)E6D C 5D 4C B 3D E 6D C 5D 4C B 3C 22BA 1C D4C B 3C 22B A 1B C22B A 1A 22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3)D4C A 3D D 4C A 3C 22B2A 1C C22B 2A 1B D 4C A 3C 22B 2A 1A 22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6 气相基元反应A+2B →2P 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c =2.65×104m 6kmol -2s -1。

新概念三第1课:习题答案及解析

新概念三第1课:习题答案及解析

【导语】新概念系列教材的经典早已不⾔⽽喻。

其中新概念⼆以其⽂章的短⼩精悍,语句的幽默诙谐,语法的全⾯⽽系统,历来被公认为是最适合⼤多数中学朋友课外学习的资料之⼀。

®⽆忧考⽹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忧考⽹! 【篇⼀】Special difficulties 难点 Exercises A1. at/for2. to3. to4. in5. on Exercises B 1. He is the man we have heard about so much. 2. The shelf you put those books on has collapsed.(vi.倒塌, 崩溃, ⽡解) 3.Whom did you receive a letter from 特殊疑问句中whom 不能省略(本句)。

定语从句中Which以及指代⼈的做宾语的Whom, 在⾮正式⽤法当中可以省略。

省略时,介词不能前置到关系代词Whom, Which前,只能⽤于⾮固定的动词短语后⾯。

【篇⼆】固定的动词短语 look for:寻找(去掉for后look没有寻找的意思,所以介词for不能前置) ⾮固定的动词短语 look at:注视 live in:居住(去掉in后live仍有居住的意思,所以介词in可以前置) This is the old house in which he lived. = This is the old house he lived in. 4.This is the road we came by 5.Where is the pencil you were playing with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多项选择 【篇三】新概念三课后习题答案: Lesson 1 1d 2b 3c 4c 5d 6b 7d 8d 9c 10b 11b 12a 新概念三课后习题解析: 1. 正确答案:D in common adv.共有 (替换了similar) 2. 正确答案:B A)只是⼀个具体的特定的事列,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要把握中⼼⼤意 B) large cat persuade v.说服, 劝说 3. 答案正确:C 做理解题时要紧扣主题、紧扣中⼼⼤意 ⽂章最后⼀句话总结了⼤意 句型结构题和词汇题是每课的关键 4. 答案正确:C Make的⽤法: make somebody do(在主动语态中不定式的符号to应该省略) be made to do(被动语态中不定式的符号to必须补充完整) -- They made her wait for hours. à She was made to wait for hours. 5. 答案正确: D A)把say改成claim就对了 (-- People claimed to have seen the puma.) D)清楚的道明了动作发⽣的先后关系 6. 正确答案:B 原句中的 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就.(as soon as) 被动:On being observed, it immediately ran away. 主动:On observing her, it immediately ran away. On seeing me, he waved to me. 7. 正确答案:D except可以和名词/名词性从句进⾏搭配(也可是when/if引导的从句形式) unless = if.not = except on the condition that. when = if -- .except when they are cornered. = .except if they are cornered. -- Whenever you come, you are welcome. = If ever you come, you are welcome. 8. 正确答案:D A)must be只是对客观现实的推测,时态不⼀致 -- 对于过去事实推测⼀定要⽤:情态动词+ have +过去分词 9. 正确答案:C on more than = nothing more than = only / within = not more than 10. 正确答案:B in a corner 偷偷摸摸地, 暗中地, 秘密地 in a trap 落于陷阱中 at an angle 不正的, 倾斜的(angle n.⾓, ⾓度, ⾓落, 墙⾓, 棱⾓) under cover 在遮蔽处, 秘密地, 暗中 11. 正确答案:B fishes for pleasure 钓鱼消遣 travel for pleasure 外出游玩 read for pleasure 阅读消遣 12.A on one’s own adv.独⾃地, 独⽴地, 主动地 (= alone) for one’s own benefit 为了某⼈⾃⼰的利益。

1-7章课后习题答案-图文

1-7章课后习题答案-图文

1-7章课后习题答案-图文1.学习指导与思考题1)学习要点1.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掌握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点。

4.掌握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及规定。

5.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6.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不同点。

2)填空题1.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液压传动是以液压油为传动介质,依靠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

3.液压系统工作时外界负荷越大,所需油液的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负载为零,系统压力为零4.活塞或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中油液的体积,流量越大,系统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

流量为零,系统速度为零5.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只表示元件的职能、控制方式及外部接口,不表示元件的结构、参数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安装位置6.液压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比机械传动的大,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的低7.液压传动系统可以实现无级调速,过载保护。

8.液压传动系统单位质量输出功率大,传动均匀平稳。

9.气压传动系统介质费用低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1.液压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某)2.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易于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某)3..液压传动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某)4.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便、容易。

(某)5.液压传动适宜于远距离传动。

(某)6.气压传动能使气缸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和很高的定位精度。

(某)7.液压与气压传动介质成本都很高。

(某)8.液压传动可在高温下运行。

(某)9.气压传动介质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故成本很低(某)4)选择题1.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C)。

A.电动机B.液压泵C.液压缸或液压马达D.液压阀2.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属于(A)。

A.动力部分B.执行部分C.控制部分D.辅助部分3.液压传动的特点有(B)A.易于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B.可在较大速度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C.转向迅速、变速、传动准确;D.体积小重量轻,自润滑,且诊断、维护、保养和排放方便。

大学生物课后习题整理

大学生物课后习题整理

生物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第一章(P57)2.庞大蓝鲸与微小细菌之间的差异远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虽然蓝鲸与细菌从表面上看在外形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生命,具有共同的生命特征,生命特征使得不同生物体在生命本质上获得了统一。

(1)蓝鲸和细菌都由细胞构成,细胞不仅是生命的结构基础,也是生命的机能单位,具有结构和功能的一致性。

(2)它们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许多环节上具有一致性,例如,所有生命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均以ATP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蓝鲸与细菌都能进行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生物体个体的体积不可逆转地增大的过程;而发育是指生物体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

(4)它们都能生殖,生殖是指生物体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以延续种系的生命活动过程。

任何生物,其个体的生命过程都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阶段,也就是说个体的生命总是要死亡的,如果没有生殖,不能繁衍后代,那也就没有生命,生殖保证了物种生命的连续性。

(5)蓝鲸和细菌都有遗传变异,遗传给予生命延续性和保守性,使物种世代相继并能保持稳定;而变异给予生命进化,发展的动力。

(6)它们都有应激性,生物体对周围环境变化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叫应激性。

应激性是一切生命体固有的特性,不管生命的形态原始到什么程度都必然会有应激性,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因此,庞大蓝鲸与微小细菌之间的差异远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大。

4、为什么说20世纪50年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是生命科学划时代的事件?请举例阐述该模型对生命科学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完美地说明了遗传物质的遗传、生化和结构的主要特征,它的提出开创了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的新学科——分子生物学。

其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既是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与生物学学科相结合研究的产物,也是不同学科科学家合作攻克难关的典范,更为重要的是讲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与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方法学突破。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整理(1—5章).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整理(1—5章).

第一章思考题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A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

试问:(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 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 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后习题一、少年旅行队1 、“少年旅行队”有什么含义?他们“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有哪些收获?答案供参考:“少年旅行队”首先指的是由少年组成的一支外出旅行的队伍;本文指的是少年旅行队要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旅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许多宝贵的东西;联系全文,我们还能体会到,少年是人生之旅的开端,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理应在生活的海洋、知识的海洋不断探索、遨游,就像一只只小船要在海洋里开始探索之旅。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哲理、理想、知识,更有大山般坚强镇静的品格,大海般开阔的心胸,热情澎湃的气质,流水般轻巧活泼、永远进取的精神。

2、仔细读下面几句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答案供参考: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亲历的大山、大海、河流的赞美和讴歌,同时也饱含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二、跟祖父学诗1、“我”是怎样跟祖父学诗的?“我”在学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1)我是怎样跟祖父学诗的?答案供参考:“我”跟祖父学诗,先是不知道意思跟着念,后来是在祖父讲了意思以后念。

(2)“我”在学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答案供参考:“我”在学诗时的特别感受是觉得诗念起来好听,自己念诗很开心。

2、联系上下文,说说“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答案供参考:意思是作者童年念诗的声音特别大,似乎要掀翻屋顶。

语言幽默诙谐。

三、夏午1、读一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答案供参考:第一句写充满生命的大自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后习题第四课:伟大的出征请你和大家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答:“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打破了由美国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

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这是国力上的“伟大”。

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功是与我国大量科学家、科研人员以及航天员孜孜不倦地研究与奋斗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甘于寂寞的探究,没有杨利伟等宇航员的刻苦训练,也不可能有今天。

这是中国人的“伟大”。

读下面一段话,说说画线的部分能不能改变顺序。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答:画线部分不能改变顺序。

这个排比句按照范围和意义从小到大排列,记者的镜头——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

一个比一个重要,一个比一个更有意义,一个比一个更激动人心。

这是一种逻辑顺序,更是情感高潮的推进,不能改变。

文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你能说说这样精确表述的作用吗?答:文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如强调了时间:“公元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5时”“再过30分钟”“九时整”,强调了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前的广场”。

这样精准的表述,突出了这不是一般的时间和地点,这些时间,这些地点,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将永远载入史册,值得纪念。

第五课:北京欢迎你课文陈述了哪些内容?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大家谈谈感受。

答:课文介绍了中国的体育传统、北京城的特点、友善的北京人以及奥运文化活动计划。

我对文化介绍中的“火炬接力”这一部分最感兴趣。

我们的火炬接力,高度比以往更高,路线比以往更长,遍及的地域更广,影响力更大,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和创意。

我们国家的火炬传递具有独特之处:其一,我们的“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文化和友谊:其二,“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其三,我们的火炬接力还将穿过母亲河长江和黄河,途经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并在56个民族中传递。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火炬传递的过程,但是同样能受到鼓舞,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仔细阅读“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并受到鼓舞”,说说“新的局面”“新的高度”各有什么含义,本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新的局面”“新的高度”从字面上理解,我们的火炬接力,高度比以往更高,路线比以往更长,遍及的地域更广,影响力更大,更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和创意。

除此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深刻的含义:(1)奥运精神将激发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

民众对奥运精神和信仰的不懈追求,将达到新的局面,新的高度。

(2)奥运会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体育事业将走向新的局面,新的高度。

(3)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推动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北京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广泛交流,留下独特的遗产,开创新的局面,提升新的高度。

(4)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创建以及一流的设施、文化、环境、交通、居住、饮食、娱乐、服务等方面,都将创建历届奥运会的新局面,新高度。

本段文字表达了要让奥运精神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的思想感情。

第六课: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反复诵读第2自然地,说说汉字为什么“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答:因为每个汉字都能表达一个意思,各种笔画的奇妙组合都能变成不同的汉字,每个汉字的书写也有无尽的变化,所以说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

我真的是无限情种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

答:第一句,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喜爱与赞美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汉字这一特点的赞美,对汉字“瑰丽雄健”的生命力的赞美。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珍爱、赞美之情。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课后习题第7课:献给老师的花束1、诗中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和赞美之情。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少欢聚,· ·又多少离别,· ·汇聚在您的生命的长河.多少忧愁,. .有多少喜悦,. .交织在您的无怨的岁月。

轻轻地放在您的窗边,. . .默默地放在您的桌上。

. . .答:第一句:“欢聚”说明师生在一起很融合,很快乐,“离别”说明师生分开心情很惆怅,很不舍。

无论“欢聚"还是"离别”,都表达了师生情谊浓厚。

从中体会到老师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生命就在此度过,他的代价也在此体现。

第二句:"忧愁”"喜悦"是说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喜也有忧,老师时刻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担忧,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

从中体会到老师的工作虽辛苦,但却无怨无悔,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

第三句:“轻轻地”“默默地”是说不想惊动了伏案工作的老师,从中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对老师的爱戴。

第八课:1、爷爷为什么要说"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体现了爷爷怎样的感情?答:爷爷希望强强能够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炼,健康成长,所以对他说这句话。

这体现了爷爷对强强的关爱与期盼。

2、画出描写强强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答:“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她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强强下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出。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他哆嗦这下了床。

"这些描写真实、具体地刻画了强强"紧张、焦急、恐惧、不安、企盼"等丰富的心理活动。

第九课:1、"我"对约翰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答:“我”对约翰起初的态度是排斥的,不愿与他交朋友;后来在于约翰的交往中,认识他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伙伴",决定与他交朋友;最后,“我”把约翰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时刻牵挂着他。

发生这"质"的变化的原因,一是与约翰交往让"我"对约翰逐步了解,二是妈妈对“我”与他的交往持一种肯定的态度。

2、读一读文中描写"妈妈"的语言、动作的语句,仔细体会"妈妈"的形象。

答:文中描写妈妈的语言、动作的语句很明显,从中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极有爱心、善良的人。

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不满一尺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人。

我也终于明白,蚂蚁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

答案参考:第一个句子是作者童年时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想法,第二个句子则是作者经历了两次“囚蚁”失败后的感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

课文以第一句为开头,以第二句为结尾,体现了首尾对比与呼应,更能体现自由可贵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完整。

2“我”童年时有什么发现?这“发现”有道理吗?(1)“我”童年有什么发现?答案参考:“我”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这“发现”有道理吗?答案参考:这个发现没有科学的道理,只是这个发现与小作者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

3读完课文,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参考:“我”是一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4课文最后说“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話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

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例如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就有过类似这样的遭遇。

布鲁诺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中受尽了残酷的毒刑,最后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了坚持真理而被迫害致死。

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现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一事的评说,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