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最新-英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精品
英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一、全纳教育理念教育公平是一种美好的教育境界,也是一种完满的教育价值追寻,它是社会公平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通往社会公平的奠基之石。
所有生命体生存于世本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任何妨碍这一权利落脚的阻挠都应义无反顾地排斥和拒绝。
全纳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且明晰的视野以供我们更加深刻理解教育公平这一重要议题。
全纳教育是把全体孩子视作学校的一份子,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个体的理想理念。
英国是践行全纳教育理念较早的发达国家之一,并且它也贯彻得比较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早在1976年的教育法中的一条就指出要让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在普通学校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1993年教育法明确指出每所学校务必制定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策,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不少教育法案推动了这一理念的发展进程。
在当代英国的有些郡和地区,其人口结构较为复杂,在面对不同种族与民族以及随之附带的不少区别的情境下,英国当局坚守全纳教育这一理念,构建优良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保证难民、移民、少数民族等的子女、国内随迁儿童、残疾儿童等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地公平录取。
其实在英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支持全纳教育的,该理念在英国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同时英国众多的教育学者与专家从本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纳学校的科学研讨,这使全纳教育能够朝着事先预想的目标迈进。
当然英国政府也是相当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另外,优异的评估、安置体系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实个体本应平等地享受当下的一切,无论是法律权力,还是政治权力,抑或是其他权力及所应承担的义务等等都应平等享有。
并不仅仅是因为在宪法中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更重要的是它完全符合人类的良知与价值取向。
而在我国,教育不公平随处可见,如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过程不均等等等。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英国学习,应全面贯彻全纳教育理念。
我国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实上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重视教育公平与全纳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摘要:当代英国学校德育发展有五大特点:即注重德育目标的导向性、德育内容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并存、德育模式的情感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德育方法的创新性。
上述特点对我国学校德育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学校道德;特点;启示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传统的国家,其学校德育的发展一直是以缓慢渐进的方式进行着。
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社会的出现,特别是青少年在道德方面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使得英国学校主要通过宗教教育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故自20世纪中期始,英国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推动了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重视道德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英国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关于道德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目标,在英国的教育法令中难以找到“道德教育目标”之类的规定。
但是,民间团体的建议、政府部门的一些相关文件则对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相当强的导向和指导作用。
如1985年在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向议会提交了题为《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中、在1998年发布的《科瑞克报告》中,都对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为此国家也对学校课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校道德教育旨在谋求促进正直、体谅他人的行为以及学生对行为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就公民科教学,明确提出旨在“发展学生的德性和自主性,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公平社会中有责任心和关爱心的公民”。
除此,道德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还体现在英国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之中。
概括而言,当代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容大致包括:注重宗教知识和传统的教育;注重培养具有理性的和自治的人的教育;注重个人品行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有责任心和关爱之心的公民教育。
正是在上述目标的指导下,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世俗化和人性化的态势。
二、注重德育内容的宗教性与世俗性英国有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
英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英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英国没有把思想政治叫做专门的思想政治课,没有比较明确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大多是以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等方式出现就英国而言,其在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是在全世界都领先的,依靠其800多年的教育底蕴和积累,英国的教育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其中低龄教育便是英国教育体系里的核心之一。
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中,仍有部分突出特点如下:1.启发式精英教育,注重兴趣培养英国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更加注重“精英”教育与培养学生们的规矩、行为、准则和礼仪,看重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更具有启发式的教学。
在英国的私立中小学中,不光会有一些文化课程,学生的体育与课外活动也被安排的十分精彩。
社团活动多达80多种,如芭蕾、探险、马术、击剑、棒球、橄榄球等。
2.引导式模式培养,鼓励个人发展英国老师擅长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去探究问题的本质。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特色的个性发展以外,还将教师的引领看得十分重要,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拓宽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美国教育则更看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加鼓励学生的个人发展,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老师在低龄教育中的重要性。
3.系统化培养体系,重视学生价值在英国,大部分私立学校是以寄宿为主的。
学生在课业结束后,会统一安排回到宿舍或者进行晚自习,并且老师会一直陪同;课外时间里,学校也会统一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体育比赛、艺术节、郊游等等让孩子们参加;在晚上,宿舍舍监也会确保学生安全就寝。
英国寄宿学校入学后,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会形成“大带小”的对子,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老师、生活等等方面,而低年级学生也可以在对子期间找高年级学生问各种问题,相互促进发展。
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英国在推进德育过程中,将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作为最终目标,他们充分发挥情感体验在道德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注重个人品德的实践性和修养性,重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启示之一:强化道德认识教育,构建健全的品德结构,使学生具有积极的、稳定的道德认知倾向。
道德认识是指个人在特定道德情景下,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体验、思考而逐渐形成的关于道德现象或行为的概念、原则和规范等的理性认识,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心理基础。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类所以有道德,就是因为人们从那些已获得的知识中获得了伦理上的推断力量”。
由此可见,道德认识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是德育的起点,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此,一方面,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另一方面,在德育手段上,要坚持继承与改革相结合,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崭新的社会环境中。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把培养其现代道德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帮助他们形成现代道德观念,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负责。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启示之二:倡导注重个人品德的实践性和修养性,提升道德境界,促进道德实践。
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学校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如何总结各国学校道德教育比拟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们通过比照拟德育理论系统的学习、研究。
其目的就在于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德育;特点;启示一、西方国家德育的特点西方的道德教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贯穿于学习、生活、活动、交往环境的“大德育〞理念和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渗透性,其中不少是符合现代德育教育开展规律的的做法,值得我们区分析、研判、借鉴、吸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隐性德育教育。
隐形德育是与显性德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显性德育通常指学校所开设的各类道德教育课,例如品德课、思想史等具有公开、明确、外显性的课程。
而隐性德育那么是指不明确、非公开、隐含的课程,其形式也非常多样化,例如校风、校园环境、学术气氛、社区活动等都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西方德育教育中,是较为注重隐性德育的,表达在学术活动上,其学生的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地点不局限在校内,主持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学生、政府官员、企业家、教授、社会知名人士等。
学术活动的内容涵盖社会,个人、团体,社会热点、国际政策、世界形势等等。
这些学术活动反映并影响着学生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和养成。
同时,西方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作用,重视学校历史对学生的影响。
校风、校史、校徽等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对于构筑群体认同意识,增强凝聚力,这是最具有渗透力的德育。
例如牛津大学以其导师制、学院制和师生讨论、学生俱乐部、体育活动等构成了传统校园精神与习俗,培养了大批富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精神、自我负责精神与人格全面开展的学者、科学家。
英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欧洲国家,拥有着优秀的教育体系。
从小学到大学,从课堂到实习,从学科到社会伦理,都把这个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教育最
先进的国家之一。
英国教育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智慧。
首先,英国认为有一种可以让学子们
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发挥到最大的天赋课程,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创造出解决之道。
其次,英国的教育注重加强孩子的思
维能力,给他们提供通过探索、挖掘、发现等方式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和思
考方式的机会。
这样,他们就会能够一览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己已有
的认知来探索未知的领域或事物。
此外,英国的教育也重视孩子们的社会道德培养,比如重视学生相互之
间的尊重与包容,去引导他们通过尊重和关注他人而得到自己的发展。
此外,英国也重视孩子们与社会的联系,举办各种街头讨论、电影观赏会、书籍讨
论等活动,使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新的思想与文化,给他们更加真实的社会体验,从而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英国的教育智慧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而这种启发也将为我
们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一位英国教育家所说:“知识不属于任何一
个时代,它是永远流传的永恒之宝。
”英国的教育智慧正是这种永恒不变的
精神,它将会指引我们迈向精彩绝伦的未来。
英国德育教育启示
一、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一)重视情感因素,把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点。
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偏重道德知识灌输,忽视道德情感培养的弊端。
要扭转这一状况,使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切实富有成效,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给予关注,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设计,还是德育过程的实施环节上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作为基本点,把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重视文化传统,使之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资源。
我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之精华运用于当代的学校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宝贵资源,是政府、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应该重视研究的课题。
(三)加强创新意识,开拓并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实施学校道德教育。
使道德教育的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相结合,是当代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英国今天的学校中,既注重通过开设与道德教育内容直接相关的宗教教育、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以及公民教育课程,进行有关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又强调将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教育之中,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方法上,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探讨,倡导运用多种方法、形式进行道德教育。
我国要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也需要在方法、途径方面下功夫,开拓思路,积极借鉴,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方法、途径,才能开创德育发展的新局面。
二、英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一)课堂教学宜“中西合璧”中国课堂结构严谨,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大部分时间教师在讲,基本概念原理讲得很透彻,习题训练到位,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基本解题技能较强。
英国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先组织各种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再讲解,讲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过程,没有大段的说教,师生课堂互动很好。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文档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及其启示随着国际科技文化的交流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 道德教育作为塑造灵魂的一门科学 , 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差别 , 各国的道德教育在途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 , 研究英国德育途径的特点 , 对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 加强和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认知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 , 英国教育家 A.彼得森就在《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 , 学校课程必须增加道德教育的时间 , 以改变整个学校课程的不平衡。
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席大卫 ?柏斯卡也着重强调 : “教育不能与道德相脱离 ,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 , 英国教育部专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 , 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
目前 , 已经有不少英国学校开设了“个性和社会教育”等一系列的道德课程。
英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大提倡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说教、灌输及一些标准答案的提供, 而主张以“中立”方式呈现内含道德价值观念的教材, 指导学生自我反省, 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判断正确及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 同时对社会的道德问题有所反映。
英国学校道德课程所涉及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10 个相关方面 : 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 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 ; 婚姻、爱情和家庭 ; 名人、英雄的道德情操和优良品质 ; 各行各业的职业和职业道德; 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参与社会地方事务和福利事业; 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等。
可以说, 凡是在社会生活中能碰到的基本道德问题差不多都涉及了。
同时, 为督促各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 英国教育标准局还建立了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评估督导制, 于1993 年起在中学实施 ,1994 年又发展到大学进行评估。
英国学校德育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学校德育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一、英国学校的德育教育基本内容“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在英国,依据学生的需要、社会反馈和对道德的阐述来确定德育内容,包括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有关个人与他人关系;有关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有关商品社会中消费问题;有关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有关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有关各行各业及职业道德;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等。
(一)公共秩序的道德教育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明素养较高。
在英国,对于公共秩序的强调从小孩教起。
通过父母、学校老师等角色的言传身教,把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规范、个人自律性行为等内容灌输给小孩。
培养他们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作风。
在公共场合必须注意个人举止,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别人隐私等都成了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尤其是学校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校园文化、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管理以及学校与家长、社区等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职业道德的教育由于英国是一个宗教影响深远的国家,20 世纪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使得英国民众更需要宗教的安慰,因此官方仍然把宗教教育作为今天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他们看来,可以通过宗教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英国,宗教课的教材是根据英国教会的协议编写的,介绍有关宗教的一般常识。
正是由于宗教文化影响的根,英国人往往把“做好份内事看作是对上帝的最大荣光”。
他们强调职业道德规范、职业操守问题,强化服务的高质量和高要求。
制定行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强化服务的优质,尤其是对于“职业微笑”的培训。
通过职业培训,提高社会职业服务水平。
(三)学校课堂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个性英国学者认为:教育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努力把其潜能挖掘。
因此,英国的学校德育教育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摘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英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有突出的特点: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促进人人发展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特点;启示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英国政府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经济发展,以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成就了今天的英国基础教育,其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管理策略和教育绩效给我们正在发展中的基础教育以诸多启示,尤其是它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对于改善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1.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
为了弥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始终保持着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
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英国中小学,任课教师从每学期开始,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征得校长或专业组长的同意后实施。
但教师很少按部就班按教材上课,而是根据自己对课程要求的理解,灵活地选择授课材料,设计课堂教学。
报刊、杂志和因特网、广播电视等都是教师们选择材料的来源。
3.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英国的教育,很难找到专门的德育课程,德育实施的主渠道就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因此,为了体现这一思想,一方面在英国中小学的教材编写上充分体现科学与价值的原则,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英国教育对我们的的启示
英国教育对我们的的启示作者:佚名英国是个教育大国,英国教育素以历史久、标准严、质量高著称于世,我在英国三个月时间中零距离接触和了解了英国教育,感觉中英两国教育有诸多相同之处,不过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文化不同,两国教育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和改革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课程开发和管理英国自1988颁布教育改革法以来,实行国家统一课程,这点与我们是相同的。
但是英国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不少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
这些选修课程大多与生活或者以后的升学相关。
有些必修课可以是合成的,比如公民课,就体现在宗教课和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上。
近来英国很重视设计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参观的学校就为学生提供了工程(制图)、设计、手工(木工和裁剪等)、烹饪等实用课程。
原来深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小有名气,不过如果仅停留在劳动和技能教育的培养上感觉层次太低,建议学校整合资源,把通用技术科组和艺术科组适当交叉,开设艺术与设计课程,供学生选修。
目前深中校本课程还很少,以前学校曾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尝试开设系列选修课程,学校可以精选其中有价值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是学校的重要特色之一。
下表是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式,以资参考:(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英国的教学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点拨、启发、答疑、指导等作用,尤其是在中学高年级阶段。
我听了几次预科(A-LEVEL)课程,老师基本上对教材(参考书)内容不做过多解释,而是布置、检查作业或论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精神。
我还听了一节英语课(8年级,相当于我们小六到初一年级),老师让学生写关于莎士比亚作品如何吸引观众的论文,当时我十分惊讶,那么小年纪的学生却去写这样大的题目,可见英国的教育平时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的。
英国学校德育综述
英国学校德育综述
近几十年来,英国学校德育有相当大的进步,它们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日益重视人们的道德教育。
英国学校德育的理念和内容也比过去更为成熟和全面。
本文将从学校的每日德育活动、德育课程、家庭教育和社会活动几个方面来综述英国学校德育的发展状况。
一是每日德育活动。
英国学校每天都有德育活动,包括宗教课程、志愿者活动、校园礼仪、道德实践等。
有些学校还会举办定期的课外沟通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德育课程。
英国学校从基础阶段就开设了德育课程,尤其是从小学开始,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德育课本,教育学生有礼貌、关心他人、友爱、尊重等人生道德准则。
三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影响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们努力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做仁义之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真正融入学校的德育体系。
最后是社会活动。
英国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学校和社会机构经常制定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环保、艺术等活动,形成良性的社会循环,实现学校德育的成效。
从上面可以看出,英国学校德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理念、内容到活动、实践,都在取得新的成绩,为未来的道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英国学校能够持续发挥德育作用,不断完善德育体系,让更多孩
子得到人文素质的培养,实现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可以总结出英国学校德育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全面、统一的德育理念;二是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这两个特点是英国学校德育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柱。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及特点】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及特点】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挥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英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确保年龄在五至十六岁的子女接受全日制教育。
英国的教育门类齐全,教育体制严谨完备,教育质量享誉全球。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了它的教育体系。
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在英国国家课程体系指导下,发展普通课程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课程的实施,旨在通过内涵丰富的品德教育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才能的国家公民。
一、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体系概述英国青少年在校期间需要分阶段地接受国家课程,而英国中小学校特别是国立学校也必须对五到十六岁的学生教授国家课程。
英国国家课程是学校用于保证教与学的平衡和有效组合的一种教学规划,旨在明确主要的教育思想及课程所要求教授的知识、技能、理解程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而自由组织教学活动。
许多学校倾向于运用QCA(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即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制定的工作计划来组织课程,这有利于学校将国家课程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由于国家课程组织的年限跨度比较大,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又划分出四个关键阶段,即四个基础阶段。
在各个关键期后,学生将接受不同的测验和评价以考察其发展情况。
具体阶段是:5~6岁即入学第一学年为第一关键期,一年后教师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评价;7~8岁为第二关键期,三年后学校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进行国家考试和教师评价;11~12岁为第三关键期,两年后进行英语、数学和科学国家考试,同时教师对其他基础科目进行评价;14~15岁为第四关键期,一些学生参加GCSEs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一年后大多数学生参加GCSEs或者其他国家资格认证考试。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及其启示
随着 国际科 技 文化 的交 流 发展 和社 会 竞争 的不断 加
剧 ,道 德 教 育 作 为 塑 造 灵 魂 的 一 门科 学 , 日益 引 起 了世 界
相 比 而 言 ,尽 管 我 国 的 道 德 教 育 也 主 要 采 取 课 堂 教 育
的模式 ,但效果却 不明显 ,其 主要 原 因在于过 于注重大一
统 模 式 ,忽 视 了受 教 育 者 的 个 性 特 质 ;过 于 强 调 硬 性 的 灌 输 ,忽 视 了 受 教 育 者 的 主 体 参 与 ;过 于 重 视 课 堂 的 直 接 教
各 国的重视 。由于历史背景 和社会制度 的差别 ,各 国的道 德教 育在途径上存 在很大 的差 异 。因此 ,研 究英 国德育 途 径的特点 ,对于 我们更好 地发挥 自身优 势 ,加强和促进 学
方 式 呈 现 内含 道 德 价 值 观 念 的 教 材 ,指 导 学 生 自我 反育 应该 采取 的办 法 ,而且也
达不 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
二 、 通 过 宗 教 传 统 传 播 德 育 观 念
英 国是一个有着悠 久基督教传 统的 国家 ,其宗 教教育 是道德 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也 是最有特 色的部分。从英
鼓励 他们去探索 和判断正确及 符合社会要 求的道德观念 ,
同 时 对 社 会 的道 德 问 题 有 所 反 映 。英 国 学 校 道 德 课 程 所 涉
教教 育。l 8 年 的教育改革法 同样也规定 :为所有在校注 98
册 的 学 生 进 行 宗 教 教 育 是 每 个 学 校 必 须 完 成 的 任 务 。 同 时 , 在 “ 国统 一 课 程 ”也 规 定 :宗 教 教 育 是 法 律 确 定 下 全
质 ;各 行 各 业 的 职 业 和 职 业 道 德 ;各 国 的 文 化 传 统 和 历 史
英国高校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特点及其启示
征 求社会 对 学校德 育 意见 的基础 上编 写 的 。在教 学 过程 中 ,不提倡 明显倾 向性 的说教 以及 提供 一 些标 准答 案 ,而是 把教 育 目的或 意 向渗透 到各 种 具 体 的生 活环 境或 情境 、 事件 中 , 通过 激发 学生 的 愉 悦 、 奋 、 严 、 痛 、 怒 等情 感 , 其 在 不 知 激 庄 悲 愤 使 不觉 之 中受到感 染 和熏 陶 , 促使 其 自主思 考 、 并 自 我教育 , 进而达 到教育者 的预期 目的 。 ( ) 二 塑造校 园文化 , 营造德育 氛围
第 1 卷第 1 6 0期
2 1 年 1 月 0 0 0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FJA G UT A H R NV R IYO E HN L G O R ALO I N S E C E SU IE ST FT C O O Y
Vo.6, 11 No.0 1 Oc. 201 t , 0
第 1 O期
黄 海 孟祥 芬 王 志 贤 : 国 高 校德 育工 作 实 施途 径 、 点 及 其 启 示 英 特
7 9
至今 仍 在使 用 ,这些 建 筑物 的墙 上 或楼 前 大都 立 公 民教 育等 方 面 的一系 列课 程 ,全 面促 进 受 教育 有历 史 记 载 和纪念 性 的文字 标牌 ,使 人 感 受 到厚 者 的健康 成 长 。英 国高 校也 非 常强 调德 育 的多样 重 的历 史 积淀 和文 化 底 蕴 。在学 校 具有 代 表性 的 化 。在德 育 教学 上 , 把知 识学 习 、 德判 断 能力 培 道
英 国高校德育工作实施途径 、 点及其启示 特
黄 海 , 祥 芬 , 志 贤 孟 王
(. 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数理学院, 江苏 常州 2 3 0 ; 10 1 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江苏 常州 2 30 ) 10 1
英国的德育
LOGO
第三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
LOGO
(二)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重视情感因素,把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作为学校德 育的一个基本点。 • 重视文化传统,使之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 道德教育资源。 • 加强创新意识,开拓并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实施 学校道德教育。 •
小组成员: 王向丽 袁梅 张春玉 杜蓉 洪燕 李艳冰 卢雪霞 常芳源 马英萍 赵恩姝
LOGO
情感性
• I thank my sons John and Fraser for the love and joy they bring to our lives。 。 • 我感谢我的两个儿 子约翰和弗拉塞尔, 子约翰和弗拉塞尔,感 谢他们的爱和他们给我 们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们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LOGO
英国的“绅士” 英国的“绅士”教育
• 英国的绅士文化 • 英国的“绅士”教育
LOGO “如果说我的教养中有什么终身不 渝的信念,一个可以支配所有想法的 终极信念,那就是表现出自己耀眼的 一面。要想成为绅士,或是表现绅士 的独特风格,那就要以优雅、品位、 机智、口才、自信和细致来博得别人 的注意,还要聪明、热情、富有,但 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要将人们推上舞台 中心。”
LOGO
LOGO
是宗教性还是综合性
• 过去,中小学以宗教 课程为主渠道来渗透道德 教育。可是进入七八十年 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英国 青少年已开始不信奉宗教, 这样宗教课的德育功能也 就日渐萎缩。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宗教化、宗教与世俗化并进、世俗化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宗教性、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突出特征。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方法的优势,努力构建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标签]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就存在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产生的,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形成了不同的思想,统治阶级有统治阶级的思想,被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的思想。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统治阶级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利对全体人民实施政治灌输造成的。
这种灌输也就是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在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
在资本主义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传播维护其统治需要的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
但无论是哪种性质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必需和必要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从人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大学成立之后开始的。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的基督教会学校和神学院,12世纪末成立的牛津大学开启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也从此开始。
英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从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统治阶级思想的共性虽然不曾改变,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统治阶级需要的变化,每个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体现出不同的内容与侧重。
国外高校德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高校德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一、德育的内涵德育从字面上讲即道德教育。
要澄清什么是德育,首先需要考虑什么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学校教育中,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公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拥有在今后社会工作中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
道德包含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三个层面的要求。
道德理想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学校希望学生去追求达到的,道德规则是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是在某些情境条件下可以变通的行为规范。
二、国外高校德育现状美国高校德育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
高校公民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国政治制度、宪法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学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
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美国高校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和环境熏陶等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课程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程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美国的大学都在通识教育中设置公民和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也进行公民和道德教育。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公民和道德教育的内容。
如在行政管理学院设置行政伦理学。
另一种是以公民和道德教育为目标的专业课。
其次,通过课外活动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
课外活动包括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美国高校的校园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校方发起的活动,如很多大学利用入学教育计划让学生了解校纪校规、介绍校规等。
另一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
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主要有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英国德育教育
英国德育教育点滴体会3月11日至3月26日,我们一行8人肩负学校重托,作为第二批成员,远赴我校国际友好校之一——英国德汉斯学校学习交流。
期间一周在里德汉斯学校,另外4天分别在牛津、剑桥、伦敦等参观学习,体验生活。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觉得里德汉斯学校的“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很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们课堂上重视互动,善于通过“任务”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此行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有了更新,深刻地感觉到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根据我校实际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搞教研。
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是带着对英国德育教育的疑问踏上行程的。
在西方,人们更强调自由和个性,学生在校时间短,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自信、负责、诚实、有爱心的高素质的人的呢?随着在里德汉斯学习交流的深入,结合在英国的生活感受,心中的迷团终于有了答案。
原来,英国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不叫德育教育,而称作“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社会化过程”教育。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要求孩子们从内心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理解伦理道德。
有了这个基本理念,细心观察英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成功因素。
一、德育教育的社会环境优越学校的德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不只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在学校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
在英国,排队等候是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风景。
主动问侯,相互道谢不厌其烦,轻声细语、与人方便已习惯成自然。
我们初到英国感觉不适应,后来受环境的感染,大家互相提醒,也自然融入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每天都会对很多细节发出感慨。
比如,他们讲秩序,排队等候,但有时也灵活。
有两次我排队付款就意外地被让到了前边。
原因是我买的东西少而对方购物多,让我先付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摘要:当代英国学校德育发展有五大特点:即注重德育目标的导向性、德育内容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并存、德育模式的情感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德育方法的创新性。
上述特点对我国学校德育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学校道德;特点;启示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传统的国家,其学校德育的发展一直是以缓慢渐进的方式进行着。
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社会的出现,特别是青少年在道德方面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使得英国学校主要通过宗教教育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故自20世纪中期始,英国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推动了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重视道德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英国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关于道德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目标,在英国的教育法令中难以找到“道德教育目标”之类的规定。
但是,民间团体的建议、政府部门的一些相关文件则对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相当强的导向和指导作用。
如1985年在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向议会提交了题为《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中、在1998年发布的《科瑞克报告》中,都对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为此国家也对学校课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校道德教育旨在谋求促进正直、体谅他人的行为以及学生对行为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就公民科教学,明确提出旨在“发展学生的德性和自主性,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公平社会中有责任心和关爱心的公民”。
除此,道德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还体现在英国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之中。
概括而言,当代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容大致包括:注重宗教知识和传统的教育;注重培养具有理性的和自治的人的教育;注重个人品行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有责任心和关爱之心的公民教育。
正是在上述目标的指导下,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世俗化和人性化的态势。
二、注重德育内容的宗教性与世俗性英国有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地冲击了宗教教育,“让道德教育来解决道德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国现代学校的宗教教育在内容上已开始注重与时代精神、现代生活相结合。
如它着眼于志愿者活动和慈善活动,为发展年轻一代积极的公民意识提供机会;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生活在不同信念、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帮助学生考虑现代社会背景下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他们对宗教、道德和社会问题做出合理而明智的判断,为他们在多元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道德世俗化”的呼吁,英国学校从20世纪中期开始,通过开展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以及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目前,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课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1)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2)个人和他人的关系;(3)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4)商品社会的消费问题;(5)婚姻、爱情和家庭;(6)名人、英雄的道德情操和优良品质;(7)各行各业的职业和职业道德;(8)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9)参与社会、地方事务和福利事业;(10)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等,可以说,凡是在社会生活中能碰到的基本道德问题差不多都涉及到了。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观念是:理解和宽容、平等与关爱、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与守信。
其道德教育重在使学生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环境乃至“上帝”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和群体有益的人。
不难看出,随着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世俗化的进展,学校开展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国家课程教学、学生的校外活动等对促进学生的个人品质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宗教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领域中依然保留着它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说,当代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
三、突出道德教育模式的情感性英国著名道德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体谅道德教育模式(The Consideration Model)。
该模式将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位,主张学校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麦克菲尔认为,道德教育过多地运用高度理性化的教育方法,仅仅关注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不予重视,必然会降低道德教育的成效。
尽管道德教育的确具有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的职责,但如何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更为重要。
麦克菲尔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发现青少年学生对待成人和同伴行为的反映大多是情感型和动机型的。
体谅模式还非常注重道德感染力和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麦克菲尔认为,品德是感染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
在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是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气氛,以及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要起道德表率作用。
四、凸现道德教育途径的多样性(一)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英国学校普遍开设宗教课、道德课和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
当前英国学校开设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几乎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使学生在生活技能、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与人相处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指导。
(二)通过其他学科和课外活动拓宽道德教育时空。
英国学校非常注重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如通过文学艺术课,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欣赏水平;通过历史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指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守纪律、勇敢、拼搏、协作等品质。
此外,英国学校还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以增加学生的道德实践机会。
(三)注重校园环境的熏陶。
英国学校对校园的设计和其他生活设施、教室的环境的布置以及课桌椅的摆放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学校非常注重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修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强调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施加影响。
(四)通过制度体系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
英国人相信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严格的纪律约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英国教育部明确规定,16岁以下学生若上课缺席,必须有家长或医生证明;学生在校的出勤率应超过90%,否则不予毕业。
牛津大学在1984年出台了《学监备忘录》,它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规定,学生一旦违纪,便会受到学校“纪律法庭”的审理,视情节、后果给予不同的惩处。
(五)通过大众媒体和公共环境进行道德教育。
英国学校除利用电影、电视宣传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主张外,近年来还不断扩大网络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英国伦敦城有博物馆200座之多,各种参观点100多处,这些场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英国的大不列颠精神”,传递着英国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是英国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五、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性英国自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和创新性的探索,相继提出了:(1)文化传递法。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的国家,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人物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事例,引导学生思考、问答、讨论,使其认同并接受某些传统的、优良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2)关心体谅法。
这是一个很有创见的德育方法,即通过教学,鼓励学生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多为他人着想。
其目的在于形成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准则,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价值澄清法。
该方法是由美国拉思斯(Louise Raths)等人创制的,由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和七个步骤组成。
英国教育界将其引进后,把它的步骤简化为五个: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做出选择;珍惜并且愿意公开所作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
价值澄清法强调的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决策力。
(4)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们使用的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刺激其认知结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的层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结合当代英国学校道德教育所呈现出的特点,反观我国各级学校的道德教育现状,可以获得以下启示:(一)重视情感因素,把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点。
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偏重道德知识灌输,忽视道德情感培养的弊端。
要扭转这一状况,使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切实富有成效,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给予关注,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设计,还是德育过程的实施环节上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作为基本点,把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重视文化传统,使之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资源。
我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之精华运用于当代的学校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宝贵资源,是政府、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应该重视研究的课题。
(三)加强创新意识,开拓并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实施学校道德教育。
使道德教育的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相结合,是当代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英国今天的学校中,既注重通过开设与道德教育内容直接相关的宗教教育、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以及公民教育课程,进行有关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又强调将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教育之中,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方法上,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探讨,倡导运用多种方法、形式进行道德教育。
我国要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也需要在方法、途径方面下功夫,开拓思路,积极借鉴,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方法、途径,才能开创德育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冯增俊.当代西方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2]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Advisory Group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the Teaching of Democracy in School(the Crick Report)[R].London: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