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及训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典诗词鉴赏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典诗词鉴赏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典诗词
鉴赏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学生提供课外古典诗词的鉴赏指导。

以下是一些鉴赏技巧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1. 注意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追求意境表达和意蕴,重视诗歌篇章结构和押韵。

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应注意把握诗词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美感。

2. 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古代诗词常常与历史、文化、哲学等紧密联系。

了解诗词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3. 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比喻:古代诗词常采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生应仔细分析诗词中使用的意象和比喻,理解其蕴含的含义。

4. 研究背诵优秀古诗词作品:背诵和朗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可以增强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他们喜欢和感兴趣的作品,先背诵再进行鉴赏。

5. 多角度思考古代诗词的主题:古代诗词常有多重主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诗词的主题,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

希望以上的鉴赏技巧和方法对七年级学生在课外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通过理解鉴赏古代诗词,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第一篇范文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初中阶段是学生古诗学习的黄金时期,通过古诗赏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赏析的训练方法、技巧及实践。

一、了解古诗背景,感受诗人情感古诗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诗人在特定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的情感。

二、品味古诗语言,领略文学魅力古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形容词、动词、名词等,通过品味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差异,使学生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三、分析古诗结构,把握创作规律古诗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节奏、对仗等基本结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自由地创作古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解析名篇佳作,让学生了解古诗创作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课外活动是古诗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山大川,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同时,还可以开展古诗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注重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创造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古诗进行个性化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独特的画面。

六、总结与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在古诗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总结与反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

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

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

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

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初一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及训练

初一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及训练

初一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及训练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语言特色。

3)分析这种语言特色给诗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答题示例:登高(唐代)XXXXXXXXX,XXX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有何效果?答: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平实自然(步骤一)。

诗句简短,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修辞和繁琐的词藻,朴素自然,符合诗人淡泊名利的性格(步骤二)。

这种风格让诗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更能表达出诗人的真实感受(步骤三)。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

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指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找出诗歌的主旨。

答题示例:登高XXXXXX,XXX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分析此诗的情感和主旨。

答:此诗表达了作者在登高时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感慨(步骤一)。

作者在登高时,感到天高风急,XXX,表现出一种孤独、凄凉、萧瑟的情感。

诗歌的主旨是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易,人生的苦难和坎坷,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步骤二)。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自己的孤独感,作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易,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坐在竹林中,拨弄着琴,长啸着。

周围是茂密的竹林,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

但是,XXX从云层中露出了脸,照亮了这片幽静的场景。

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人在竹林中的孤独、沉思和自由。

整个画面清新、恬静、悠远,让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安宁。

二、春夜洛城闻笛XXX笔下,洛阳城春夜的夜色静谧而幽美。

突然间,一曲玉笛声飘散在春风中,回荡在整个城市中。

这样的美景和声音让诗人不禁想起了故园,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炼字往往具有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本题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

C项有误。

诗人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故答案为:(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C【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初中的学生们如同刚刚学会游泳的孩童,亟待掌握其中的航行技巧。

古诗词鉴赏,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理解,更是对历史、文化、情感的深入探究。

以下是初中生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应掌握的一些基本技巧。

一、了解背景,入古诗词之境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学生们在鉴赏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社会环境,以及创作该诗时的具体情境。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是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诗中的哀愁和期盼便源于此。

明白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诗词的情境之中。

二、品味字句,赏诗词之美古诗词的韵味在于其精练的字句。

学生们需要细品每一个字词的选择,每一句的排列组合。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个“依”字和一个“入”字,不仅描绘出日落的缓慢性,也表现出黄河奔腾的壮阔。

通过这样的字词品味,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三、把握意象,感诗词之情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自然意象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和霜地上反映出诗人远在他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意象的把握,学生能够深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四、体会韵律,听诗词之音古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的音乐美。

学生们需要理解平水韵的规则,感受诗词的平仄、对仗和押韵。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音韵的和谐,旋律的跌宕起伏,都是诗人情感的体现。

通过韵律的体会,学生能够聆听古诗词的内在旋律。

五、深刻理解,悟诗词之道古诗词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学生们在鉴赏时,要透过字面意思,深刻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逆境,也心系国家的伟大情操。

通过这样的深入理解,学生能够悟出诗词中的大道理。

六、发挥想象,绘诗词之画古诗词中充满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学生们需要运用想象力,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心中的画卷。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技巧第一篇范文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的沉淀与磨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进了无数人的生活。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古诗,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更能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赏析古诗呢?以下几点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了解背景,感同身受每首古诗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要赏析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古诗的魅力,在于其优美的词句、鲜明的意象。

赏析古诗,要关注词句的选择、排列,以及意象的营造。

通过分析词句,挖掘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而把握诗歌的意象。

三、探寻情感,入情入境情感是古诗的灵魂。

赏析古诗,要探寻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

可以从诗中的景、物、人、事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

四、品味语言,领略风格古诗的语言优美、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古诗,要品味诗中的字、词、句,领略诗人的独特风格。

例如,有的诗人以豪放见长,有的诗人以婉约著称,有的诗人擅长抒发山水之情,有的诗人精通历史典故。

五、感悟哲理,升华思想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赏析古诗,要从中感悟人生、历史、自然的真谛,升华自己的思想。

例如,一些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爱情的珍视,一些古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六、学会比较,拓展视野赏析古诗,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同类相邀,异类相参。

通过比较,发现诗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古诗赏析,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多思考,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才能在赏析中游刃有余,随心所欲。

总之,赏析古诗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活动。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赏,就能领略到古诗的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希望以上的技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技巧实践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赏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赏析的训练方法、技巧及实践。

一、理解诗文背景,领略作者情感1.1 了解诗人生平要欣赏一首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的生平。

诗人的经历、性格、思想观念都会影响其作品的风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1.2 把握诗文情感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只有抓住了诗文中的情感,才能真正理解诗歌。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意象、关键词语、表达方式等,感受诗人的情感,并与诗人产生共鸣。

二、品味诗文语言,感受意境美2.1 欣赏诗文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的画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的意象,发挥想象,感受诗文所描绘的美景。

2.2 领略诗文意境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的审美空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诗文,感受其意境之美。

三、分析诗文结构,把握表达技巧3.1 理解诗文结构诗文的结构主要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结构的特点,并分析其在诗文中的作用。

3.2 把握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这些技巧,并分析其在诗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四、开展诗文鉴赏活动,提升实践能力4.1 开展诗歌朗诵会通过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

4.2 举办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3 组织诗歌讨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在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训练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古诗赏析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文学素养,还锻炼着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在古诗赏析方面有所建树,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需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赏析的训练方法及技巧。

一、学好古诗赏析的重要性1.提升文学素养: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培养审美能力:通过对古诗的赏析,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语言优美,学习古诗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要学习内容1.古诗基础知识:包括诗的体裁、韵律、节奏等。

2.古诗内容理解:理解诗的主题、意境、情感等。

3.古诗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古诗,如形式、内容、修辞等。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阅读:多读经典古诗,增加对古诗的感性认识。

2.勤于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诗的意义和价值。

3.虚心求教:遇到问题要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探讨。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深入了解古诗背景:学习一首诗时,首先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2.把握诗的韵律和节奏:古诗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通过朗读和默写,感受诗的音乐美。

3.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古诗的灵魂,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中考题型:了解中考古诗赏析的题型和答题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强化训练: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3.总结规律:总结古诗赏析的解题规律,形成自己的答题策略。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古诗学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2.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3.开展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和分析古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方法技巧的运用,相信学生在古诗赏析方面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第一篇范文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古代诗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初中生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理解诗文内容,还要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一、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要鉴赏一首古诗,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年代。

古诗作者大多才情横溢,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而李白的诗作则以豪放、奔放著称,展现了盛唐的繁荣景象。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内涵。

二、把握诗文结构古诗的结构一般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即诗文的开头,通常用以引起读者兴趣;承:在开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叙述或描绘;转:诗文的高潮部分,往往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合:诗文的结尾,起到总结全文或强化主题的作用。

鉴赏古诗时,要把握这四个部分,从而领会诗文的精髓。

三、品味词句古诗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韵味。

鉴赏时要关注词句的选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品味词句,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美。

四、感悟意境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通过诗文表达的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鉴赏时要充分发挥想象,感悟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通过描绘诗人闲适的田园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让人陶醉其中。

五、体会情感古诗中的情感丰富多彩,有喜悦、忧伤、豪迈、哀怨等。

鉴赏时要细心体会,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深感感动。

六、品味风格古诗的风格各异,有豪放、婉约、清新、古朴等。

鉴赏时要了解各种风格的特点,从而领略诗文的风采。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展现了壮阔的历史场景,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技巧第一篇范文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洗礼下,古诗词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教师需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赏析的基本技巧。

一、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时期的心声,因此,要深入理解古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只有准确捕捉到这种感情,才能真正理解诗词。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绪波动,从而深入领会诗词意境。

三、品味诗词中的词句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意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注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变化,从而体会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技巧。

四、分析诗词结构诗词的结构通常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个部分都承担着特定的作用。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把握其起承转合。

五、探讨诗词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意境则是诗词的生命。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诗词中的意象,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进而领略诗词意境之美。

六、体会诗词表现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教师应指导学生识别这些手法,分析其对表达作者情感和意境的作用。

七、感悟诗词哲理古诗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悟人生智慧,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践行。

八、开展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发现不同诗词之间的异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诗词,相互借鉴。

九、注重实践与创新学生应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如仿写、改写、创作等,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技巧第一篇范文《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词背景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诗词欣赏技巧1. 意象把握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首先要把握住诗中的意象。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舒适,让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不愿醒来。

而“处处闻啼鸟”则展现了春天鸟儿的欢快和活跃,充满了生机。

2. 韵律分析这首诗的韵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通过这种韵律的运用,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更具音韵美。

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把握住每个字的音调,使之与诗的韵律相协调。

3. 情感体验在体会诗人的情感时,我们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和背景进行理解。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夜晚,诗人听到的“风雨声”和“花落”的景象,也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美好。

4. 炼字品味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词语。

如“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早晨人们贪睡的习惯;“夜来风雨声”中的“夜来”,则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景象的回忆。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5. 意境感悟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要 try to 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感受那美好的气息。

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感悟生命的美好。

通过对《春晓》这首诗的欣赏,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诗词欣赏的技巧。

包括把握意象、分析韵律、体验情感、品味炼字和感悟意境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感受其中的韵味和美感。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语文诗词欣赏技巧的详细示例。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提高您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1. 学习前的准备•了解自己: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了解自己是制定学习计划的第一步。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古诗词(二)一、古诗词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年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二、小练笔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四、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五、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 ,“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优美段落欣赏【读书与学习】1、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