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服务配置)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网络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模拟软件和协议分析工具。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为 Packet Tracer,协议分析工具为 Wireshark。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多个子网,每个子网通过路由器与其他子网或外网进行通信。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为每个网络设备分配了合适的 IP 地址,并进行了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

在配置过程中,注意了 IP 地址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避免了地址冲突和网络故障。

(三)交换机配置对核心交换机进行了 VLAN 的划分和配置,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实现了网络的逻辑隔离和流量控制。

同时,还配置了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和 STP 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路由器配置对路由器进行了路由协议的配置,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如RIP、OSPF 等)。

通过配置路由协议,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转发。

(五)网络服务配置在服务器上配置了 DNS 服务、DHCP 服务和 Web 服务等。

通过DNS 服务,实现了域名到 IP 地址的解析;通过 DHCP 服务,为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等网络参数;通过 Web 服务,提供了网页浏览功能。

(六)网络性能测试使用 Ping 命令和 Tracert 命令对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进行了测试,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网络数据包进行了捕获和分析,评估了网络的性能和协议的执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通过 Ping 命令对不同子网的设备进行了连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设备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没有出现丢包和延迟过高的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服务搭建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具备以太网卡。

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网线、跳线等连接线缆。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

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

命令行工具,如 CMD 终端。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计算机节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连接。

2、使用网线将各个设备按照设计的拓扑结构进行物理连接。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1、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分配合理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2、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网络设置界面或命令行工具进行 IP 地址的配置。

(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1、登录交换机和路由器,设置设备名称、管理密码等基本信息。

2、配置交换机的 VLAN 划分,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隔离。

3、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四)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1、在一台计算机上搭建 Web 服务器,安装 IIS 或 Apache 等服务软件,并配置网站内容。

2、从其他计算机上访问搭建的 Web 服务器,测试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

(五)网络安全设置1、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防止非法入侵。

2、启用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对特定的 IP 地址或端口进行访问控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物理连接正常,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正常。

(二)IP 地址配置结果通过查看计算机的网络设置和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IP 地址的验证,确认各节点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配置正确,网络内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

(三)网络设备配置结果交换机的 VLAN 划分成功,不同 VLAN 之间的计算机无法直接通信,实现了网段隔离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网络命令、工具使用和效劳器配置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写出几个你所熟悉的网络测试命令●简要说明效劳器远程登录的开启和登录账户的建立步骤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选择Telnet效劳器、客户端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2.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添加用户→组→RemoteDesktop user右键→添加到组,添加新建立的用户。

3.计算机右键→属性→远程设置→选择〞仅允许运行使用网络级别身份验证的远程桌面的计算机连接〞→确定。

4.开场→远程桌面连接→输入远程主机IP地址→连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确定。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10分〕得分:问题1:无法成功远程桌面连接。

解决过程:检查自己的 telnet 配置,检查无误;检查目标计算机的配置,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被禁用。

配置目标计算机:将目标计算机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启动类型更改为手动,并启用该效劳。

问题2:无法启动ftp站点。

解决过程:错误提示“可能有其他进程占用了设置的端口〞,但使用netstat命令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重新设置端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终使用netsh winsock reset重置了网络设置,重启后问题解决。

open 连接到制定 IP。

quit 退出 telnet。

容二:〔20分〕得分:说明利用Telnet进展应用层协议〔HTTP或SMTP或POP3〕实验过程。

1.翻开 DOS 命令界面2.输入 telnet .mircosoft. 803.ctrl+] 进入命令模式4.键入 set localecho 并回车5.键入 GET /HTTP/1.16.Host: .mircosoft. 并回车 2 次容三:〔20分〕得分:简要说明FTP Server的配置过程和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实验过程截图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 Windows 功能→选择Internet信息效劳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FTP 服务安装与配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FTP 服务安装与配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FTP 服务安装与配置一、实验内容使用IIS功能新建FTP站点,并对站点进行账户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同时使用另外一台机器对其进行访问二、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 Server中的IIS配置FTP服务器,同时掌握WireShake抓包工具三、实验环境3.1 实验环境服务端IP:172.23.202.3服务端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端工具:IIS管理工具客户端:172.30.154.88客户端系统:MacOS Mojave 10.14.6客户端工具:terminal终端、WireShake抓包工具、Finder3.2 网络拓扑图3.2 IIS配置FTP服务器流程四、实验原理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用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一套标准协议。

它工作在应用层,使用TCP运输层传输协议,即客户和服务器建立连接需要进行三次握手的过程,同时释放连接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四次挥手的过程。

FTP服务系统是典型的C/S工作模式,在网络上的两个站点进行文件传输时,要求服务器主机运行FTP服务程序,同时客户主机也应在其计算机上运行相应的FTP客户程序或者通过命令行来直接调用FTP来来进行服务。

FTP在服务器主机和客户主机之间需要建立两次连接,一个是控制连接,端口号为21,用于传出控制信息;另外一个是数据连接,端口号为20(或其他),用于数据的传送。

采用分开传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FTP的效率。

所以在建立连接时需要建立两次TCP连接。

并且每当一个文件传输结束时,数据连接将关闭,传输下一个文件时再打开,而控制连接则持续保持连接状态。

FTP协议的连接模式分为被动模式(PASV)以及主动模式(PORT)。

被动模式为服务器处于运行的状态,同时开启FTP服务系统,处于监听状态。

客户端通过FTP客户程序对其进行发起连接以及文件传输等功能。

而主动模式则与其相反,客户端处于监听状态,由服务器发起连接。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网络服务配置)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网络服务配置)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实验报告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络服务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方法;2. 掌握DNS的配置,理解DNS工作原理;3. 掌握DHCP服务器和客户的配置,理解动态地址分配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1•构建网络环境,要求1-2台服务器,1-2台客户机,例如:1台DNS服务器,1台Web FTP服务器,1台客户机;2.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IIS的Web服务器的配置,实现远程客户机对该服务器的访问;3.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IIS的FTP服务器的配置,实现远程客户机对FTP服务器的访问;4.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的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客户机的相关DNS设置,以实现能够利用域名来访问IIS中配置的站点;5. 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的DHCP服务器配置,以及待分配地址的客户机设置,实现单个网络IP地址的动态分配;三、设计与实现过程1 Web服务器1打开控制面板里的”nternet 服务管理器”2.在”默认WEB站点”中新建一个站点Web处点创建口导凶leb站点说明Web站直说明I用于帮肋首理员识别站点。

輸入leb 站点的说明.说明Q〕:〈上一步迦|下一步® >|职消I ewRex3•在之前创建的文件夹中添加一个HTML文件。

文件容如下图所示・ test4•通过IE 浏览器打开我们建立的站点网页1-5.创建虚拟站点(XDead )圧也目录MeThg垃曲百拿別名曲T 財陋均自臺T-茴矩昭訪恣陌,用耒底虧I 石环同干麻借比Yeb 恭罚目詩冇趣同匪5声° 砖臣与定汞-Bhr 卩和,列・别若©;仏汕<■上1出址11 fl 古|星 q 取旳 I目录与WEB 站点文件夹一致4牛对蛊 [詢字节 I 旦我的輕-ID1 ^11-6通过我们建立的虚拟目录打开我们已开始建立的HTML页面2 FTP服务器1•同WEB站点建立一样,打开控制面板里的”nternet服务管理器图略2•创建一个FTP站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配置网络打印机,配置WINS服务器,配置DNS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配置网络打印机,配置WINS服务器,配置DNS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年级:开课学期:指导教师:实验一1.实验名称配置网络打印机二.实验目的1. 了解打印机的共享方式。

2. 掌握局域网内普通打印机的共享与使用。

3. 掌握小型局域网的架设方法。

4. 掌握网络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

三.实验任务1. 实现局域网内普通打印机的共享。

2. 安装和使用网络打印机。

四.实验环境及工具1. 局域网内打印机若干。

2. 普通打印机一台。

3. HP LaserJet 1505或其他同类网络打印机一台。

五.实验记录(1)实验任务1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set up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respect the sovereignty of networks, build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system adhere to the correct view, building human fates. (6) to grasp the full strictness requirement, and strict adherence to the party's political discipline and rules, loyal, clean, play, strengthen the wind against corruption, adhere to the "Tigers" and "fly". (7) the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人局域网内普通打印机共享实验步骤 1. 安装共享打印机将普通打印机连接在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的计算机上,然后在该计算机上执行本地打印机安装操作。

(1)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打印机和传真”文件夹,双击“添加打印机”图标,可以添加新打印机。

网络服务配置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2(免费)

网络服务配置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2(免费)

一、实验目的掌握常用服务器的配置管理方法二、实验内容1、IIS安装2、Web服务器配置管理3、ftp服务器配置管理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硬件环境:配备网卡的计算机,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互联。

2.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

四、实验过程1、开始——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IIS)——详细信息。

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安装。

2、Web<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 //EN""/TR/xhmtl/DTD/xhtmll-stict.dtd"> <html xmls="/1999/xhtml"><head><title>网络配置</title></head><body></body><h1 color=blue>微电子0901 7号邰亚男 </h1><img src="../picture/10.jpg" /></html>3、Ftp(1)打开默认FTP站点属性窗口:选择“默认FTP站点——右键——属性". (2)设置FTP站点:IP地址+端口号(IP地址:192.168.1.12;TCP端口:21)。

(3)设置消息:在“欢迎”框中输入登录成功后的欢迎信息;(4)设置主目录:在“本地路径”中按“浏览”按钮选择目标目录。

(5)实验结果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难度不是很大,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ftp访问需要密码等。

不过整体来说,实验还是很顺利的,在实验室没有截图,回到宿舍和同学合力又做一遍。

如今,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影响非常巨大,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这门课程,才能跟上社会的脚步。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具备以太网卡。

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网线若干。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网络配置工具(如 ipconfig 命令)。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利用网线将计算机与交换机连接,构建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检查物理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网络设备的指示灯显示正常。

2、 IP 地址配置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手动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使用 ipconfig 命令查看配置是否成功,验证网络连接的有效性。

3、网络连通性测试使用 ping 命令测试不同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记录测试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连接问题并进行排查。

4、数据捕获与协议分析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并运行 Wireshark 工具。

启动捕获网络数据包,进行网络通信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停止捕获后,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查看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信息。

5、网络服务配置与测试配置一台计算机作为 Web 服务器,安装 Web 服务软件(如 IIS 或Apache)。

在其他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访问该 Web 服务器,验证 Web 服务的可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与 IP 地址配置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正常。

手动配置的 IP 地址能够正确生效,通过 ipconfig 命令显示的网络参数与设定值一致。

2、网络连通性测试在进行 ping 测试时,大部分计算机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少数出现丢包现象。

经过检查,发现是网线接触不良导致,更换网线后问题解决。

3、数据捕获与协议分析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包,包括 TCP、UDP、HTTP 等常见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报告(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活动。

2. 目标(1)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1. 实践内容(1)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基本概念;(2)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与调试;(3)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包括Windows Server和Linux系统的配置与维护;(4)网络安全与防护: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的应用。

2. 实践方式(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项目实践: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 实践时间本次实践课程共计16周,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

四、成果与总结1. 成果(1)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3)学生熟悉了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和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4)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2. 总结(1)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本次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2)教学方法合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实践环境优越:实验室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4)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毛绪纹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实验配置说明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实验步骤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步骤1:准备工作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步骤2:建立PPPoE连接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 :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PPPoE 拨号成功;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 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选择事件列表中 ISP1 到 ISP2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第四个数据包; 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观察 PPP 的封装,将鼠标焦点置于协议某字段内,按住鼠标左键并上下或左右拖动鼠标可以观察到该字段完整的取值;思考题:1.ADSL 接入采用 PPPoE 的优点有哪些答:PPPoE具有较高的;实用方便,实际组网方式也很简单,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复杂程度;2.PPPoE 中,PPP 帧和 Ethernet 帧的封装关系是什么答:PPPOE的封装层次:IP->PPP->PPPOE->Ethernet.实验2-2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实验步骤1任务一:观察单播以太网帧的封装步骤1:准备工作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步骤2:捕获数据包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 PC0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 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执行按钮,捕获数据包;当 PC2 发送的响应包返回 PC0 后通信结束,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执行按钮,停止数据包的捕获;步骤3: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选择事件列表中第二个数据包即 PC0 到 Switch0 的数据包,单击其右端 Info 项中的色块;注意弹出窗口顶端的窗口信息:PDUInformation at Device:Switch0,即当前查看的是交换机 Switch0 上的 PDU 信息;在弹出窗口中选择 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观察其中 Ethernet以太网对应的封装格式;步骤4:观察交换机是否会修改以太网帧各字段取值选择事件列表中第三个数据包即 Switch0 到 PC2 的数据包,单击其右端 Info 项中的色块;注意弹出窗口顶端的窗口信息: PDUInformation at Device:PC2,即当前查看的是 PC2 接收到的 PDU 信息;在弹出窗口中选择 Inboud PDU Details 选项卡; 仔细观察其中 Ehternet 各字段取值,与步骤 2 中观察的各字段取值进行对比,哪些字段取值发生了变化重点观察 DEST MAC 和 SRC MAC;2任务二:观察广播以太网帧的封装步骤1:捕获数据包步骤2: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选择事件列表中第二个数据包即 PC0 到 Switch0 的数据包,单击其右端 Info 项中的色块;在弹出窗口中选择 Inboud PDU Details选项卡; 观察其 Ethernet 的封装,重点观察其 DEST MAC 字段的取值并进行记录;结合背景知识中 MAC 地址的类型,思考 DEST MAC 字段取值的含义;思考题1.任务一中,观察到的以太网帧封装格式中前导码字段的取值是什么阐述其在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作用;答:任务一中,前导码字段取值为作用: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其特征是每个码元中间有一次电压的跳变,用于接收方提取同步信号,实现与发送方的时钟同步;2.任务一中,Switch0 在转发数据帧时是否修改其源 MAC 地址和目标 MAC 地址答:switch0转发给pc2地数据帧中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并未进行修改;3.交换机接收数据帧后,依据什么判断该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或依据什么判断向哪个目标结点转发答: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依据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的取值判断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依据目标MAC地址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实验2-3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实验实验配置说明该实验用到4个拓扑图;其中拓扑图1和拓扑图2是以集线器为中心的共享式以太网;拓扑图3和拓扑图4是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交换式以太网;其中拓扑图1和拓扑图2主要用于观察集线器的运行及理解冲突域的概念;拓扑图3和拓扑图4主要用于观察交换机的运行及理解交换机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的特性;在对应的实验步骤中,我们需要将拓扑图1和拓扑图2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起来,将拓扑图3和拓扑图4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起来,从而观察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进行以太网扩展时对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影响,从而理解两类设备在扩展以太网时的作用和局限性;实验目的了解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如何转发数据;理解冲突域和广播域的概念;理解集线器和交换机在扩大网络规模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实验步骤1任务一:观察集线器和交换机的运行步骤1:准备工作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在 Realtime实时模式下,当拓扑图中集线器及交换机各端口均呈绿色后,鼠标双击右下角处事件列表中 Fire 项下的暗红色椭圆图标,至 Last Status 均为 Successful 状态;若单击后Last Status 不是 Successful,则重新双击该事件对应的暗红色椭圆图标;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步骤2:观察集线器对单播包的处理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ICMP事件;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添加一个PC0向PC2发送的数据包;单击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仔细观察数据包发送过程中,集线器向哪些 PC 转发该单播包,以及各 PC 接收到数据包后如何处理该数据包;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后续实验进行对比分析;步骤3.观察交换机对单播包的处理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 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添加一个 PC6 向 PC8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仔细观察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交换机向哪些 PC 转发该单播包,以及各 PC 接收到数据包后如何处理该数据包;记录观察结果并与步骤 2 进行对比分析;步骤4.观察集线器对广播包的处理单击下方;单击 Capture/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数据包到达集线器,再次单击 Capture/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集线器向与源站点 PC0 在同一广播域的所有站点转发数据包;步骤5.观察交换机对广播包的处理单击下方2任务二:分别观察以集线器和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以太网中,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理解冲突域的概念;步骤1.观察以集线器为中心的以太网中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在拓扑图 1 中添加 PC0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再次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 添加 PC1 向 PC3 发送的数据包; 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数据包到达各个结点的情况,集线器及主机对数据包的处理; 注注::设备上出现信封图标表示数据包到达该设备,信封上闪烁“ √” 表示通信成功完成,信封上闪烁“ Χ” 表示设备丢弃数据包,信封上出现闪烁的火苗表示数据冲突;步骤2.观察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以太网中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在拓扑图 3 中添加 PC6 向 PC8 发送的数据包;再次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 添加 PC7 向 PC9 发送的数据包; 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数据包到达各个结点的情况,交换机及主机对数据包的处理;3任务三:观察集线器和交换机在扩展以太网覆盖范围的同时,对冲突域和广播域范围的影响步骤1.观察集线器扩展以太网时对冲突域范围的影响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单击左下方 Connections连接图标,选中 Copper Cross-Over交叉线,在拓扑图 1 中单击集线器 1,在弹出菜单中选中 port4;拖动鼠标,单击集线器 2,在弹出菜单中选中port2; 至此,我们得到一个由两台集线器互连起来的以太网;进入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0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再次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添加 PC4 向 PC5 发送的数据包; 依次单击 Capture/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直至此次通信结束;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并思考每一步骤数据包是被如何处理的;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延迟的存在,在 PC4 发送的数据到达集线器 1 冲突之前,PC0 发送的数据包已经到达 PC2,而在 PC2 发送应答包时,与到达集线器 1 的数据冲突;间隔一定时间后;PC2 重新发送数据包,最终数据到达 PC0;PC4 与 PC5 的情况类似;步骤2.观察集线器扩展以太网时对广播域范围的影响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参照任务一中的步骤4的操作方法,在PC0向其所在广播域内所有结点发送广播包;依次单击Capture/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观察广播包的发送范围;步骤3.观察交换机扩展以太网时对冲突域及广播域的影响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参照步骤1和步骤 2,观察交换机扩展以太网时对冲突域和广播域范围的影响;思考题①集线器在接收到发送给某结点的单播包时是如何转发数据的交换机又是如何处理单播包的答:集线器是把数据发往全部端口,交换机把数据发往相应端口;② 在以集线器/交换机为中心的以太网中,当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时,是否会发生冲突为什么答:集线器会发生冲突,交换机不会发生冲突;③ 使用集线器扩大以太网规模时,有没有可能会使以太网的性能下降答:不会;④使用交换机扩大以太网规模时,有没有可能会使以太网的性能下降为什么答:有可能;使用交换机解决了冲突域的问题,但是交换机并不隔离广播域,使用交换机扩大网络规模的同时也扩大了广播域;这将使以太网中广播包的数量增加,当广播包的数据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网络性能下降;实验四:交换机工作原理实验配置说明该拓扑图用于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观察和理解;在数据包的发送过程中,观察交换机地址转发表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根据地址转发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数据包的过程,从而理解交换机通过逆向自学习建立地址转发表及其对数据包的转发规则;实验目的①理解交换机通过逆向自学习算法建立地址转发表的过程;②理解交换机转发数据帧的规则;③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实验步骤1.任务一:准备工作步骤 1:拓扑训练打开该实验对应的练习文件“2-4 交换机工作原理.pka”;若此时交换机端口指示灯呈橙色,则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在 Realtime实时模式下,当拓扑图中交换机各端口均呈绿色后,鼠标双击右下角处事件列表中 Fire 项下的暗红色椭圆图标,至 Last Status 均为 Successful 状态;若单击后 Last Status 不是 Successful,则重新双击该事件对应的暗红色椭圆图标;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步骤 2:删除交换机地址转发表参照上文给出的删除 Switch1 上地址转发表的操作方法,分别删除 Switch0、Switch1 和 Switch2 上的地址转发表;2.任务二:观察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步骤 1:查看并记录 PC0 和 PC2 的 MAC 地址鼠标左键单击 PC0,在弹出窗口中选择Config 选项卡,选择 FastEthernet0,查看并记录其 MAC 地址图 2-13;同样的方法,查看并记录 PC2 的 MAC 地址;步骤 2:添加 PC0到PC2的数据包进入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单击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 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 PC0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步骤 3:分别查看三台交换机在发送数据前的地址转发表选中拓扑工作区工具条上的 Inspect 工具,鼠标移至拓扑工作区单击 Switch0,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MAC Table 菜单项,弹出窗口中显示 Switch0 当前的地址转发表,如图 2-14 所示注:下图仅为说明地址转发表的含义,并不是该步骤的查询结果,实验者需要自行查看并记录结果;其中,Mac Adddress 是 PC 的 MAC 地址,Port 是该 PC 与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号或者 PC 与通过此端口与该交换机相连的交换机相连,例如,PC4 与 Switch2 相连,Switch2 与 Switch1 相连,Switch1 与 Switch0 的 Fa0/3 相连,PC4 的MAC 地址在 Switch0 的地址转发表中将对应 Fa0/3 口; 该步骤重点观察并记录源端主机 PC0 和目标主机 PC2 的 MAC 地址是否存在于 Switch0 的地址转发表中; 参照上述步骤查看并记录 Switch1 和 Switch2 的地址转发表;步骤 4:查看 Switch0 的学习和转发过程单击 Capture/Forward捕获/前进按钮一次,在 Switch0 的图标上出现信封图标后,查看 Switch0 的地址转发表,与步骤 3 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增加的地址转发表项;查看地址转发表的方法可参照步骤 3; 单击 Capture/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一次,观察并记录 Switch0是如何处理该数据包的转发,通过特定端口转发;洪泛转发,向所有除接收端口外的其它端口转发;丢弃,不转发数据;结合当前状态下 Switch0 的地址转发表,思考为什么 Switch0 如此处理该数据包;步骤 5:观察 Switch1 和 Switch2 的学习和转发过程参照步骤 4 的操作方法,分别针对 Switch1 和 Switch2 完成上述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对比Switch1 和Switch2 在接收到数据包前和接收到数据包后地址转发表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其对数据包的处理方式;结合当前状态下地址转发表,对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单击下方 Delete 按钮,删除所有场景; 参照上述操作步骤,完成 PC1 向 PC0 发送数据、删除 Switch1 的地址转发表后 PC1 向 PC0 发送数据的实验操作;思考题①在实验过程中,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转发表栏内填写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后MAC 地址转发表中增加的项,如无增加或该交换机未收到该数据帧则用横线表示;对数据的处理填写转发、洪泛或丢弃,如交换机未收到该数据帧则用横线表示;② Switch0 收到 PC0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帧后,其地址转发表是否有变化如有给出增加的条目并解释原因;答:地址转换表增加了一条:③ Swtich1 收到 PC0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帧后,是如何处理的说明其如此处理的原因;答:向除接收端口之外的所有其他端口转发,即洪泛转发;④ 在删除 Switch1 上的地址转发表前后,PC1 向 PC0 发送数据时 Swtch2 是如何处理的说明其如此处理的原因;答:向除接收端口之外的所有其他端口转发,即洪泛转发;实验五:生成树协议STP分析实验配置说明在该实验对应的练习文件中包含两个拓扑图,其中拓扑图 1 中关闭了4台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拓扑图2中开启了4台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实验过程中,任务一在拓扑图 1 中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在拓扑图2中完成;拓扑图1和拓扑图2的其它配置完全相同;实验目的①理解链路中的环路问题;②理解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实验步骤1.任务一:观察无生成树协议的以太网环路中广播帧的传播步骤 1:准备工作打开该实验对应的练习文件“2-5 生成树协议STP分析.pka”;若此时拓扑图 1 中交换机端口指示灯呈橙色,则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否则,略过此步骤;;步骤 3:捕获数据包,观察广播包的传播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包;观察拓扑图 1 中广播包的传播动画; 此时,我们会注意到每台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都会通过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出去;因此,交换机不停地接收来自其它交换机转发的数据包, 不停地向其它交换机转发数据包,导致该广播包无休止地在四台交换机形成的环路中传播; 注注::此过程不会停止,完成步骤 3 后单击 Realtime实时模式按钮切换到实时模式,进行步骤 4 的操作;如图所示,PC0 到 PC1 的连通测试失败,反馈结果为 Request timed out,即请求超时;这是因为上述操作步骤中的广播包仍然在网络中不停转发切换到实时模式拓扑图中不再显示数据包传输动画,形成了广播风暴, 耗尽网络资源导致 PC0 发往 PC1 的请求包无法到达 PC1; 单击下方 Delete删除按钮删除所有场景,为下一任务实验做好准备;2.任务二:观察启用生成树协议的以太网环路中广播帧的传播步骤 1:观察拓扑图 2 中启用生成树协议后的逻辑拓扑图观察拓扑图 2 中各端口指示灯的颜色;端口指示灯为绿色表示该端口可以接收和转发数据帧,端口指示灯颜色为橙色表示该端口不能接收和转发数据帧;在网络正常运行情况下,生成树协议会将以太网环路中一些端口屏蔽,禁止其接收和转发数据帧,形成无环的树形逻辑拓扑即实际转发数据的拓扑图,从而避免广播帧无休止地在环路中传播;拓扑图中指示灯为橙色的端口即为生成树协议屏蔽的端口;根据观察结果,画出拓扑图 2 对应的树形逻辑拓扑图;步骤 2:在拓扑图 2 中添加广播包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在拓扑图 2 中添加广播包;具体操作可参照任务一中的步骤 2;步骤 3:捕获数据包,观察广播包的传播连续单击 Capture/Forward捕获/前进按钮捕获数据包,直至该过程结束不再产生新的数据包;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广播包的转发情况,并记录每台交换机的哪些端口丢弃该广播包,哪些端口转发该广播包;与步骤 1 记录的树形拓扑图进行对比,观察数据包是否沿树形拓扑中的链路转发;步骤 4:在实时模式下,测试网络是否正常测试结果为对比任务一和任务二中连通性测试结果,理解生成树协议的作用; 单击下方 Delete删除按钮删除所有场景,为下一任务实验做好准备;3.任务三:观察链路故障时生成树协议启用冗余链路的情况步骤 1:制造故障链路单击拓扑图 2 中的 Switch3,在其配置窗口中选择Config 选项卡,在 INTERFACE 列表下单击 FastEthernet0/1 端口;在右端FastEthernet0/1 的配置界面中,单击 Port Status 项对应的复选框,取消勾选,即关闭该端口;此时,观察拓扑图 2 中 Switch3 和 Switch2 连接的链路上两个端口指示灯为红色,表示端口关闭,即该链路已经中断;步骤 2:观察生成树协议启用冗余链路当树形逻辑拓扑图中出现链路故障时,生成树协议将自动启用屏蔽端口形成新的树形拓扑,保证网络的连通性;为了加快这一过程,可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原来橙色指示灯变为绿色;注:因为生成树协议需要重新交换数据,重新计算生成树,在 Packet Tracer 中这一过程耗时较长,可能持续数十秒甚至 1、2 分钟时间;重复执行任务二中的步骤 2、步骤 3 和步骤 4,观察数据包转发路径的变化并确认链路故障时网络的连通性;步骤 3:恢复故障端口,并观察生成树的变化参照步骤 1 的操作方法,重新打开FastEthernet0/1;参照步骤 2,观察拓扑图中各端口指示灯颜色的变化,即生成树屏蔽端口的变化;在新的生成树计算完成后,重复执行任务二中的步骤2、步骤3和步骤4,观察数据包转发的路径;思考题①任务一中,为什么 PC0 无法 ping 通 PC1答:因为上述操作步骤中的广播包仍然在网络中不停转发切换到实时模式拓扑图中不再显示数据包传输动画,形成了广播风暴,耗尽网络资源导致 PC0 发往 PC1 的请求包无法到达 PC1;② 结合任务二实验情况,简述生成树协议是如何解决环路问题的;答:生成树协议会将以太网环路中一些端口屏蔽,禁止其接收和转发数据帧,形成无环的树形逻辑拓扑;③ 任务三中,当网络中出现链路故障时,PC0和PC1是否能通信答:不能;实验六:虚拟局域网VLAN工作原理实验配置说明该实验用到的拓扑图已经预先按任务一的需求进行配置了;在实验过程中,任务二也在该拓扑图的基础上完成,即 VLAN 的创建和划分;而任务三必须在任务二的基础上完成,因此实验过程中不能跳过任务二;实验目的①理解虚拟局域网 VLAN 的概念;②了解 VLAN 技术在交换式以太网中的使用;③理解 VLAN 技术在数据链路层隔离广播域的作用;实验步骤步骤 1:准备工作打开该实验对应的练习文件“2-6 虚拟局域网VLAN工作原理.pka”; 若此时交换机端口指示灯呈橙色,则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 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步骤 2:查看交换机上的 VLAN 信息选中拓扑工作区工具条中的 Inspect 工具,鼠标移至拓扑工作区,鼠标左键单击 Switch0,在弹出菜单中选择“Port Status Summary Table”选项卡, 打开端口状态信息窗口;如图 2-21 所示,当前 Switch0上所有端口均属于 VLAN1VLAN1 为交换机默认 VLAN,即未划分 VLAN;用同样的方法查看 Switch1 的 VLAN 信息;步骤 3:观察在未划分 VLAN 的情况下,交换机对广播包的转发方法进入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ARP和ICMP 事件; 单击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 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 PC0向PC2发送的数据包;此时,在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会出现两个事件,第一个是 ICMP 类型,第二个是ARP类型这两个协议将在第 3 章中详述;双击ARP右端的色块,弹出ARP包的详细封装信息,我们会观察到其目标 MAC 地址为2.任务二:创建两个 VLAN,并将端口划分到不同 VLAN 内步骤 1:创建 VLAN 单击拓扑图中 Switch0,在弹出窗口中选择 Config 选项卡,如图 2-22 所示;单击左端配置列表区中的 SWITCH交换机项下的 VLAN Database VLAN 数据库按钮,在右端配置区将显示 VLAN ConfigurationVLAN 配置界面; 如图 2-22 所示,在 VLAN NumberVLAN 编号栏内输入 VLAN 编号“2”;在 VLAN Name 栏内输入 VLAN 名“vlan2” ;单击 Add添加按钮,此时在下方VLAN 列表区中将会增加 VLAN 2 的信息,即表示 VLAN 2 创建成功; 若须删除某个 VLAN,则在 VLAN 列表区中选中要删除的 VLAN,然后单击 Remove移除按钮即可; 参照上述步骤,在 Switch0 上创建 VLAN 3; 单击 Switch1,在其配置窗口中参照上述步骤,创建VLAN 2 和 VLAN 3;步骤 2:设置 Switch0 和 Switch1 之间的中继连接在 Switch0 的配置窗口中选择 Config 选项卡,单击其左端配置列表中的 INTERFACE接口项下的FastEthernet0/1Switch0 用来连接 Switch1 的端口,在右端配置区内,如图2-23 所示,单击左端的下拉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 Trunk 选项;该选项表示将端口设置为 Trunk 模式中继连接模式;参照上述操作步骤,将 Swtich1 的 FastEthernet0/1 设置为 Trunk 模式;步骤 3:将端口划分到不同 VLAN 内在 Switch0 的配置窗口中选择 Config 选项卡,单击其左端配置列表中的 INTERFACE接口项下的 FastEthernet0/2;如图2-24 所示,保持其端口模式为 Access 不变,单击右端 VLAN 项对应的下拉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勾选对应的 VLAN,对于 FastEthernet0/2 端口,勾选 vlan2;将 Switch0 和 Switch1 上连接了主机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内;表步骤 4:修改 PC IP 地址步骤 3 中将 PC 划分到不同的 VLAN 内,因此需要按照表 2-7 重新规划 PC 的 IP 地址; 单击 PC,选择其配置窗口的 Desktop 选项卡,单击 IP Configuration 工具,在配置窗口中 IP Address 和 Subnet Mask 栏内分别对照表 2-7 列出的 PC 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信息,完成 PC 机 IP 地址的配置;若此时交换机端口指示灯呈橙色,则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3.任务三:观察划分 VLAN 后,交换机对广播包的处理。

计网实验报告5-DNS、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计网实验报告5-DNS、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DNS、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DNS、DHCP服务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2、安装DNS、DHCP服务器;3、配置与管理DNS、DHCP服务器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VMware Workstation Pro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NS: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指在Internet中使用的分配名字和地址的机制。

域名系统允许用户使用友好的名字而不是难以记忆的数字——IP地址来访问Internet上的主机。

域名解析:就是将用户提出的名字变换成网络地址的方法和过程,从概念上讲,域名解析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缩写,是一个简化主机IP地址分配管理的TCP/IP标准协议。

它能够动态地向网络中每台设备分配独一无二的IP地址,并提供安全、可靠且简单的TCP/IP网络配置,确保不发生地址冲突,帮助维护IP 地址的使用。

要使用DHCP方式动态分配IP地址,整个网络必须至少有一台安装了DHCP服务的服务器。

其他使用DHCP功能的客户端也必须支持自动向DHCP服务器索取IP地址的功能。

当DHCP客户机第一次启动时,它就会自动与DHCP服务器通信,并由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 客户机一个IP地址,直到租约到期(并非每次关机释放),这个地址就会由DHCP服务器收回,并将其提供给其他的DHCP客户机使用。

动态分配IP地址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因为IP地址是动态分配的,而不是固定给某个客户机使用的,所以,只要有空闲的IP地址可用,DHCP客户机就可从DHCP服务器取得IP地址。

当客户机不需要使用此地址时,就由DHCP服务器收回,并提供给其他的DHCP客户机使用。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实践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多台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安装了相关的网络模拟软件和工具。

操作系统: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打开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3、配置设备的端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确保网络的连通性。

(二)网络协议的配置与分析1、配置 TCP/IP 协议,包括 IP 地址分配、子网掩码设置、网关配置等。

2、观察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使用 Wireshark 工具捕获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3、研究 ARP 协议、ICMP 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1、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功能。

2、搭建 Web 服务器,发布网站内容,并从客户端进行访问测试。

3、配置 FTP 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

(四)网络安全的设置与验证1、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网络中的访问权限。

2、配置防火墙规则,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3、进行端口扫描和漏洞检测,评估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网络链路状态稳定。

通过 Ping 命令测试,不同网段的设备之间能够相互连通,证明 IP 地址配置正确,子网掩码设置合理。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的数据包分析,深入了解了 TCP/IP 协议中数据封装、传输和控制的过程。

ARP 协议在获取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时发挥了关键作用,ICMP 协议在网络故障诊断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6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6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6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6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特定的概念、技术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直观认识,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若干台计算机,安装了最新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模拟软件。

每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环境。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首先,我们使用网络模拟软件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中心节点是一台交换机,周边节点是若干台计算机。

通过配置交换机和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如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

(二)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接下来,我们使用网络分析工具捕获了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了数据包的结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关键信息。

这让我们对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然后,我们配置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服务,如 DHCP 服务和 DNS 服务。

在配置 DHCP 服务时,设置了 IP 地址池、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等参数,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 IP 地址等网络配置信息。

在配置 DNS 服务时,创建了域名和 IP 地址的映射关系,以便实现通过域名访问网络资源。

配置完成后,进行了测试,确保这些服务能够正常工作。

(四)网络故障的模拟与排除为了提高我们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我们模拟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如网络线缆断开、IP 地址冲突等。

然后,通过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和排查方法,逐步定位和解决了这些故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构建结果成功构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ping 测试结果显示网络连接正常,数据包传输延迟在合理范围内。

(二)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我们发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遵循了特定的协议规则,如 TCP、UDP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实验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2.掌握DNS的配置,理解DNS工作原理;
3.掌握DHCP服务器和客户的配置,理解动态地址分配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
1.构建网络环境,要求1-2台服务器,1-2台客户机,例如:1台DNS服务器,1台Web、FTP服务器,1台客户机;
2.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IIS的Web服务器的配置,实现远程客户机对该服务器的访问;
3.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IIS的FTP服务器的配置,实现远程客户机对FTP服务器的访问;
4.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的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客户机的相关DNS设置,以实现能够利用域名来访问IIS中配置的站点;
5.完成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的DHCP服务器配置,以及待分配地址的客户机设置,实现单个网络IP地址的动态分配;
三、设计与实现过程
1 Web服务器
1.打开控制面板里的”Internet服务管理器”
2.在”默认WEB站点”中新建一个站点。

3.在之前创建的文件夹中添加一个HTML文件。

文件容如下图所示。

4.通过IE浏览器打开我们建立的站点网页
1-5.创建虚拟站点(XDead)
目录与WEB站点文件夹一致。

1-6 通过我们建立的虚拟目录打开我们已开始建立的HTML页面
2 FTP服务器
1.同WEB站点建立一样,打开控制面板里的”Internet服务管理器”
图略
2.创建一个FTP站点。

3.通过FTP的方式访问建立的站点。

3 DNS的配置
创建区域
创建成功
访问成功
4 DHCP服务新建作用域
新建成功
四、设计技巧及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我学会了WEB 的建立,和访问方式,学会了虚拟目录的建立.通过直接IP地址加上默认端口地址21打开也可以通过虚拟目录的方式打开,两者皆可.掌握DNS的配置,理解DNS工作原理;掌握DHCP服务器和客户的配置,理解动态地址分配的基本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