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修养》题库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答案题库
一、单项选择
1.“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
A.《说文解字》
B.《非草书》
C.《散氏盘》
D.《画赞》
2.汉字以()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
B.形声
C.象形
D.会意
3.汉字的成字方式有()种。
A.三
B.四
C.五
D.六
4.《说文解字》作者是()时期人。
A.东汉
B.西汉
C.西晋
D.东晋
5.“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
A.《说文解字》
B.《艺舟双楫》
C.《书谱》
D.《非草书》
6.“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
A.许慎
B.王羲之
C.蔡邕
D.向
7.圣书文字是()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8.()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纸草文字
9.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
A.金文
B.隶书
C.小篆
D.大篆
10.()是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
B.小篆
C.草书
D.隶书
11.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
A.篆书
B.章草
C.行书
D.隶书
12.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
A.图画
B.刻画符号
C.图样
D.符号
13.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纸草文
14.甲骨文最初于()出土。
A.B.C.D.唐河
15.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个时期。
A.三
B.四
C.五
D.六
16.金文是()的一种类型。
A.小篆
B.甲骨文
C.隶书
D.大篆
17.金文以()为代表。
A.战国青铜器铭文
B.春秋青铜器铭文
C.西周青铜器铭文
D.东周青铜器铭文
18.《大盂鼎》是西周()时期金文的代表。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后期
19.()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A.《大盂鼎》
B.《散氏盘》
C.《毛公鼎》
D.《虢季子白盘》
20.()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A.《大盂鼎》
B.《散氏盘》
C.《毛公鼎》
D.《虢季子白盘》
21.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
A.齐国
B.楚国
C.国
D.国
22.()的特点是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汉隶书
23.隶书萌芽于()时期。
A.战国
B.朝
C.汉代
D.南北朝
24.隶书传为官吏()在狱中所创。
A.程过
B.程邈
C.关彡
D.贸待
25.隶又称()。
A.古隶
B.今隶
C.先隶
D.现隶
26.篆书向隶书的演变在文字历史上叫()。
A.渐变
B.恢变
C.隶变
D.隶恢
27.西汉时,隶书已演变成熟,古隶向()转变。
A.今隶
B.汉隶
C.先隶
D.现隶
28.《迁碑》的风格是()。
A.端严俊逸
B.雄浑古拙
C.典雅肃穆
D.散逸开
29.章草的代表作品,传为西汉史游的()。
A.《急就章》
B.《书断》
C.《力命表》
D.《丧乱帖》
30.行书、楷书早在()时也已萌芽。
A.B.汉C.三国D.西晋
31.史传颍川()创造了行书字体。
A.玉章
B.王羲之
C.德升
D.王献之
32.《石门铭》的风格是()。
A.方圆兼备
B.飞逸浑穆
C.方笔刻厉
D.斜画紧接
33.被称为“六朝集成之碑”的是()。
A.《龙藏寺碑》
B.《龙门二十品》
C.《文公碑》
D.《泰山金刚经》
34.“尚法”的主要标志是()。
A.两晋行书
B.汉代隶书
C.隋朝楷书
D.唐代楷书
35.被历代奉为楷书极则的是()。
A.《孔子庙堂碑》
B.《化度寺碑》
C.《多宝塔碑》
D.《皇甫诞碑》
36.将诸遂良称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的是()。
A.向
B.熙载
C.文征明
D.孟頫
37.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A.《祭侄季明文稿》
B.《争座位帖》
C.《祭伯父稿》
D.《古诗四贴》
38.隋唐五代中,篆书成就最高的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阳冰
D.凝式
39.开宋人尚意书风先河的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阳冰
D.凝式
40.下列不属于凝式作品的是()。
A.《食鱼帖》
B.《韭花帖》
C.《夏热帖》
D.《神仙起居法》
41.()的书法为“宋四家”之首,“尚意”书风的首创者,开一代风气。
A.轼
B.黄庭坚
C.米芾
D.蔡襄
42.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是()。
A.《松风阁诗》
B.《寒食诗帖》
C.《暑热帖》
D.《洞庭春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