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实验报告五
GIS实验报告五

GIS实验报告五GIS实验报告五一、实验目的:1.了解GIS数据输入和处理方法。
2.熟悉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
4.通过实验加深对GIS应用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数据采集与输入:对于采集与输入Oracle数据库中的中国高速公路kml数据文件,将数据加以拆分,只保留名称、路线、路宽、所属省份五个字段,分别输入为文件数据库、面要素类和点要素类,并设置相关属性;3.地理数据的查询与分析:通过ArcGIS工具进行地理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如查询属于一些省份的高速公路数量、查询具有一些路宽的高速公路、分析各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数量等;4.空间数据的绘制与符号化:利用ArcGIS软件对高速公路数据进行空间数据绘制与符号化操作,如绘制高速公路的线要素类、使用相关符号表示路宽等。
三、实验步骤:1.数据采集与输入:(1)打开ArcGIS软件,选择新建文件数据库,命名为“Highway.gdb”;(2)右键点击新建的文件数据库,选择新建要素类,类型选择线要素类,名称为“Highway_line”;(3)在数据库中新建点要素类,名称为“Highway_point”;(4)在数据库中新建表,名称为“Highway_table”;(5)将中国高速公路kml数据文件导入到ArcGIS软件中,选择要保留的字段为名称、路线、路宽、所属省份,并将其导入到数据库中的表中;(6)将表中的数据导入到线要素类和点要素类中;(1)在ArcGIS软件中打开属性表,对所属省份字段进行删除操作;(2)使用要素统计工具,统计各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数量,并将结果保存为Excel文件;3.地理数据的查询与分析:(1)利用选择工具,选择属于一些省份的高速公路线要素类;(2)使用属性查询工具,查询具有一些路宽的高速公路线要素类;(3)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分析各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数量;4.空间数据的绘制与符号化:(1)选择要素渲染工具,设置高速公路路宽属性的符号化方式;(2)通过要素绘制工具,绘制高速公路的线要素类。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将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功能,了解地理数据的组成和类型。
2.学习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地图扫描、GPS定位等。
4.学习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查询、空间关系分析等。
5.完成一个简单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例如根据地图数据绘制出一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图。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实验环境准备:安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了解其基本功能和操作方式。
4.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查询和分析功能,绘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并进行空间关系分析。
5.实验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得到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使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现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进行遥感监测、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具,在地理学、规划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GI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总结

GI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总结gis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等级:2022实验一在实验1中,我觉得自己无法熟练地应用MapInfo的功能以及菜单栏和工具栏中的图标。
因此,当我开始实验时,我遇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我不太了解MapInfo软件的相关操作功能,比如图标加载数据,如何使打开的图表变大变小,实验后如何浏览实验结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步骤不能省略。
例如,在使用控制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的小实验中,应该注意打开几个层的界面看起来非常复杂。
通过图层控制,可以在缩放范围内显示图层,在图层控制对话框中应选中哪些框,哪些框不应选中,因此效果会有所不同。
只有掌握MapInfo的基本操作和步骤之间的联系,才能完成实验。
最后,我耐心地阅读书籍,练习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MapInfo软件的基本操作,如何制作地图图层,以及如何使用模板创建专题地图。
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我也觉得制作专题地图和地图制作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兴趣,这让我对地图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二实验二,因为我们对MapInfo软件的操作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开始做实验2时,与实验相关的操作步骤,我们在JPG图像屏幕跟踪和后期图像加载与配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少且熟练。
从实验2开始arcview软件时由于刚接触这个软件所以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制作速度显然比较慢碰到的问题也还有的,面对许多功能按钮不熟悉时只能查找资料和问同学,但最终还是把实验二给做了,以下是我总结的注意点。
1.做屏幕跟踪这个实验时,在mapinfo中打开图像文件时,注意选择文件类型是栅格图像,然后点击一下所要打开的福州市行政图,这样呈现出所要的画面。
2.编辑控制点的时候,至少选择三个点且三个点不要都在一条直线上,那样配准不成功。
3.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注意选中的是面状的绘图工具,选择线状的话跟踪完后不会出现实验所需的效果。
4用鼠标绘制行政区域时,注意拐点处的点,这样会更准确。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解,
掌握GIS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地理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GIS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2. 创建地理数据,包括点、线、面数据;
3. 对地理数据进行编辑、查询、分析和可视化操作;
4. 制作地图输出,并进行布局设计。
三、实验步骤
1. 打开GIS软件,创建新项目;
2. 导入地理数据,包括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
3. 对数据进行编辑,添加属性信息;
4. 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5. 设计地图输出,包括添加比例尺、图例、文字标注等;
6. 输出地图文件或打印地图。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创建了一个包含多种地理数据的GIS项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编辑和分析,最终设计制作出了一幅具有美观布局
和丰富信息的地图输出。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GIS的应用和功能,提高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五、实验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处理工具,已经在各个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对地理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展示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
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还加深了对空
间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流程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
能更加灵活和熟练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
六、参考文献
暂无
七、附录
实验数据文件及地图输出截图
以上为本次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GIS 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 GIS 在地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为 ArcGIS 106,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道路数据等。
三、实验内容1、数据导入与预处理首先,将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导入 ArcGIS 中。
在导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格式的兼容性,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坐标系的定义、数据的裁剪和拼接等。
通过这些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奠定基础。
2、空间数据编辑在 ArcGIS 中,使用编辑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如,对道路数据进行线段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对土地利用数据中的错误分类进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空间分析运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1)缓冲区分析: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创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用于评估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
(2)叠加分析:将土地利用数据与地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
(3)网络分析:通过构建道路网络模型,计算最短路径、服务范围等,为交通规划和资源配送提供决策支持。
4、地图制作与输出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专题地图。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地图符号、颜色和标注,以清晰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
同时,添加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等地图要素,增强地图的可读性。
最后,将制作好的地图以多种格式输出,如图片格式(JPEG、PNG 等)和 PDF 格式,以便于分享和使用。
四、实验结果1、数据预处理后,各类数据的坐标系统一,数据完整性得到保障,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空间数据编辑使得道路和土地利用数据更加准确和合理,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有关gis的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

有关gis的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是关于GIS的,主要是在地图软件上进行矢量和栅格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加工,得到新的数据信息。
在实验中,我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了GIS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导入、图层的设置和样式、属性表的编辑、查询、统计和符号化等等。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个人非常欣赏GIS软件为我们省去了手工制作地图等大量工作,为地理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传播提供便利。
通过GIS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更为高效、精确的数据处理,加快更新周期,保证地图数据详实、准确,并方便各类用户获取各种形式的地图数据。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并总结了其中的核心思想:GIS作为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其核心是对地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它涉及到数据收集、传输以及处理、分析、展示等多个方面。
因此,GIS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发展、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
除此之外,我在实验中也强调了突出重点,避免走进一些非本质的细节。
比如说,我们需要在一些不必要的属性的时候,即要排除掉这些信息所造成的干扰,更要着重考虑与我们研究主题相关的要素。
而比如属性数据的筛选、符号化等重要步骤,则为我们获得合理性分析、图形化展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此外,思辨是学会GIS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
如果仅仅局限于钦定的操作步骤,那么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提出问题时显得不知所措的困境。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思考,要反复尝试不同手段,达到更好的结果分析,并无限提高自己的操作效率。
最后,我还想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在报告中不能出现过多的错别字和语病,不仅显得粗糙,而且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感受。
因此,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知识的体验与情感的表达有机结合,以有意义的方式将我的体验和见解呈现给读者。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GIS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将理论知识转换为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加深了我对GIS技术本身的深入理解。
arcgis表面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表面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一、实验目的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根据6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
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6月的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对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⑶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求三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转化为整形数据,进行符号化,分为三类⑷采用样条差值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spline,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求三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转化为整形数据,进行符号化,分为三类⑸采用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kriging,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求三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转化为整形数据,进行符号化,分为三类结果为三次插值求平均,分为4类制作降水量分布图,添加图名,图框,指北针,图例,比例尺五、实验总结1、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可以运用到哪些领域?栅格数据结构简单、直观、非常利于计算机操作和处理,是GIS常用的空间基础数据格式,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也是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的核心内容。
GIS导论实验报告(完整版)

实验一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一、实验内容了解ArcView、MapInfo等GIS软件的界面、功能及菜单操作等内容。
二、实验目的通过GIS软件(如:MapInfo、ArcView、ArcGIS等)的实例演示与操作,初步掌握主要菜单、工具栏、按钮等的使用;加深对课堂学习的GIS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的理解。
三、实验指导(一)了解主流GIS软件平台基础1.熟悉并标注ArcView的工作界面、菜单及命令功能。
2.熟悉并标注MapInfo的工作界面、菜单及命令功能。
(二)地理数据可视化操作1.所需数据:GIS_data\Data12.使用软件:MapInfo GIS3.主要内容如下:①打开中国省区图。
打开MapInfo软件,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File)”|“打开表(Open Table)”命令,弹出如下图所示的“打开”对话框,在其中选择所要的数据PROVINCE.TAB文件。
单击“打开”按钮,即可显示如下图所示的中国省区图。
②浏览人口数据。
在打开中国省区图的前提下,选择“窗口(Window)”|“新建浏览窗口New Browser Window”命令,在“表格浏览器”中就显示了中国人口统计表格,如下图所示。
单击表格中每一行前的空格,在左边的中国省区图即可显示对应的省区的阴影,如下图。
③显示人口密度的分布。
在打开中国省区图的前提下,选择“地图(Map)”|“创建专题地图(Create Thematic Map)”命令,在随后弹出的“创建专题地图—步骤1/3”对话框中选择模板类型,单击饼图按钮,出现模板名为“缺省饼图”,选中此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如下图。
在弹出的“创建专题地图—步骤2/3”对话框中,选择字段为Total_pop_1990进入到饼图/直方图数据处理栏中,如下图。
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创建专题地图—步骤3/3”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后,MapInfo将给出默认的创建好的专题地图的图例。
GIS实验报告范文

GIS实验报告范文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技术和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GIS软件的学习和实践,掌握GIS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
1.熟悉GIS软件的界面及功能;
3.实现GIS数据的空间和属性查询。
三、实验内容
1.软件安装与启动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GIS软件并启动它,在实验开始之前,请确保电脑已经正确安装了GIS软件。
2.数据导入与显示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地理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份包含地点信息的CSV文件进行实验。
打开GIS软件后,点击“导入数据”按钮,选择对应的CSV文件,然后点击“导入”。
GIS软件将会自动读取CSV文件并将文件中的地理点显示在地图上。
4.空间查询
5.属性查询
除了空间查询之外,GIS软件还可以进行属性查询。
在“查询数据”
界面中,选择要查询的属性和相应的操作符,然后输入要查询的数值。
点
击“查询”按钮,GIS软件将会返回满足条件的地理点信息。
四、实验心得
通过空间和属性查询,我学会了如何对地理数据进行相应的查询和筛选,以便更好地获取我们所需的数据。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增强了我的GIS软件操作能力,并且对GIS的应
用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研究GIS技术,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
GIS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书-实验五 空间叠置分析

测绘工程学院GIS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书实验名称:实验五空间叠置分析专业班级:海洋101姓名:綦跃彬学号:141003122实验地点: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05-13实验成绩: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空间叠置分析是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加深对多层面叠置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ArcMap 中多层面空间叠置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多层面空间叠置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实验数据:栅格文件:文件Slope1,Landuse矢量文件:文件point.dbf,point.shp,point.shx文件river.dbf,river.shp,river.shx,polygon.dbf文件polygon..shp,polygon.shx,文件polygon1.dbf,polygon1.shp,polygon1.shx文件polygon2.dbf,polygon2.shp,polygon2.shx文件overlay.dbf,overlay.shp,overlay.shx文件roads.dbf,roads.shp,roads.shx文件roads1.dbf,roads1.shp,roads1.shx。
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一)了解栅格数据1.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数据源”选项,可以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Spatial Analyst”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新建ArcMap地图文档:加载离散栅格数据:Landuse,在TOC中右键点击Landuse ,“打开属性表”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在Arcmap中左下角运用工具“Drawing”> “New Rectangle”>“New Polygon”,绘制如下图所示图形:在上一步基础上,选择“drawing”>”Convert Graphics To Features”,操作如下图所示:执行下述步骤:“Arctoolbox”>“Extraction”>“Extract By Mask”,设置如下点击确定之后,用鼠标将自己绘制的多边形移动到一边,显示如下图: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通过栅格重分类操作可以将连续栅格数据转换为离散栅格数据。
南阳师范学院大三上学期GIS实习报告

南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院系: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实验课程名称:指导老师及职称:开学时间至学年学期实验名称目标实验一:ArcGIS软件初步认识实验二:ArcGIS的各项操作实验三:ArcMAP数据输入与编辑实验四:南阳市地图的简单处理实验五:DEM分析与地形特征提取实验六:模型分析——选址分析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实验名称:ArcGIS软件初步认识实验编号:01指导教师:蒋国富实验地点:机房实验时间: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对ArcGIS软件初步了解实验设备:电脑,ArcGIS9.3实验步骤:一Arcgis9系统构成1、Arc/info workstation2、arcgis desktop:GIS应用程序的组成3、ArcGis Engine,嵌入式的开发组件4、Server ArcGis5、Moble GIS,arcpad二、桌面版ARC/INFO(Desktop ARC/INFO)1)ArcCatalogArcCatalog用来管理、访问和探究(Explore)存在的地理数据,不管数据存储的格式和地址(位于本地磁盘或者网络的其他位置)。
它类似于Windows Explorer,但是为地理数据所设计的;使用ArcCatalog,可以改变数据的结构,如创建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装入现存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中,增加、删除属性表中的字段等。
2)ArcMap是一个桌面程序用来完成所有基于地图的任务,包括地图制图、图编辑和分析等。
使用ArcMap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浏览、符号化、查询、分析和输出等。
ArcMap主要用于图形的编辑处理和符号化显示等。
3)ArcScene主要进行一些三维显示和三维场景分析的模块4)ArcGlobe:全球3D GIS5)ArcReader实验小结:对ArcGIS软件完成了初步认识,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了新的认识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实验名称:ArcGIS的各项操作实验编号:02指导教师:蒋国富实验地点:机房实验时间: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熟悉ArcGIS的各项操作实验设备:电脑,ArcGIS9.3实验步骤:1、实习数据的准备将ArcGIS自带的..ArcGIS/ArcTutor目录拷贝实习目录,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假定实习目录为“D:/practice”。
GIS实验报告范文

GIS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掌握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分析、管理和展示等基本操作,了解GIS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1.数据获取: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并导入到GIS软件中。
2.数据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
三、实验步骤1.数据获取:选择一组关于城市规划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
2. 数据导入:将数据集导入到GIS软件中,如ArcGIS、QGIS等。
3.数据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如对建筑物和绿地的叠加分析,计算绿地覆盖率等。
四、实验结果1.数据获取:成功获取了关于城市规划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
2. 数据导入:将数据集成功导入到ArcGIS软件中。
3. 数据分析:利用ArcGIS进行了建筑物和绿地的叠加分析,计算得出绿地覆盖率为30%。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GIS实验,我深刻认识到GIS在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GIS软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获取、管理、分析地理信息数据,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通过本次实验,我也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该软件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展示。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GIS技术,提升自己在地理信息领域的能力和水平,为实际工作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能够将GIS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gis应用实验报告

GIS应用实验报告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和空间数据的技术。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索GIS的应用,并学习如何利用GIS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空间可视化。
2.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 1. 学习如何导入地理数据到GIS 软件中; 2. 掌握地理数据的符号化和渲染技巧; 3. 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4. 学习如何制作地图和空间可视化。
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安装一个GIS软件。
这里我们选择使用QGIS,一个功能强大且免费的开源GIS软件。
在安装完成后,我们可以打开软件并开始实验。
步骤2:导入地理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导入一些地理数据到GIS软件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可视化。
可以从官方的地理数据库或者其他来源下载一些地理数据集,如道路网络、土地利用数据等。
将这些数据导入到GIS软件中,并确保数据被正确地显示在地图上。
步骤3:符号化和渲染地理数据符号化是将地理数据表示为图形符号或颜色的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属性值对地理要素进行符号化,并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图标来表示不同的属性。
通过符号化,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地理要素的分布和特征。
步骤4: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使用GIS软件,我们可以进行各种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特定的地理区域,并查询该区域内的特定属性值。
我们还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以获得更深入的地理信息。
步骤5:制作地图和空间可视化制作地图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样式和要素,将地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调整地图的比例尺、添加图例和注释等,以使地图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4.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完成实验步骤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地理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地图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融合了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些实验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本次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具体要求包括:1、熟练掌握 GIS 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常用工具。
2、学会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和分析。
3、能够运用 GIS 技术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采集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采集地理数据,包括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网络数据获取等。
例如,在进行校园地图绘制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获取了校园内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的坐标信息。
(二)数据编辑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或不完整,需要进行编辑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几何纠正、属性赋值、拓扑构建等。
例如,对于测量得到的校园地图数据,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边界进行平滑处理,给道路赋予名称和宽度等属性。
(三)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 GIS 的核心功能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掌握了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
以城市规划为例,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污染源周边需要保护的区域,通过叠加分析可以判断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四)地图制图与可视化将处理和分析好的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地图符号的设计、地图布局的安排以及地图的输出格式选择。
通过合理的可视化,可以使地理信息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一)数据质量问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测量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导致部分数据不准确。
通过仔细检查和核对原始数据,并运用软件中的数据清理工具,对错误数据进行了修正和删除。
(二)软件操作不熟练对于初次接触的 GIS 软件,操作界面和功能不熟悉,影响了实验进度。
地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GIS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的基本技能,提高在实际项目中应用GIS技术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系统。
GIS的基本原理包括:1. 数据采集:通过遥感、GPS、地面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校正、投影、拓扑等。
3. 数据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属性分析等,提取有用信息。
4. 数据输出: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 数据采集:使用GPS设备采集实验区域的地形数据。
2. 数据处理:利用GI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3. 数据分析: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
4. 数据输出: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输出。
四、实验步骤1. 数据采集:- 准备GPS设备,包括接收器、数据线等。
- 选择实验区域,并确定采集路线。
- 按照设定的路线,使用GPS设备采集地形数据。
2. 数据处理:- 打开GIS软件,导入采集到的GPS数据。
- 对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坐标校正、海拔校正等。
- 对数据进行投影转换,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
- 进行拓扑处理,包括消除重复点、连接线等。
3. 数据分析:- 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 对分析结果进行属性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或优化建议。
4. 数据输出:- 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输出。
- 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如PDF、JPEG等。
- 打印或保存输出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通过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地理空间数据,实现了以下目标:1. 加深了对GIS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掌握了GIS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的基本技能。
实验五 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实验五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一、实验目的:理解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操作,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1、实验背景:A.市区择房随着商品房的发展,由于房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而且综合考虑小孩成长的缘故,所以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房屋的地段、环境,上学是否便捷,是否靠近名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所以综合考虑上述的因素,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要求:所寻求的市区是噪声要小,距离商业中心要近,要和各大名牌高中离的近以便小孩容易上学,离名胜古迹较近环境优雅。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一个定量的限定如下:●离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大,噪音产生主要源于此;(ST为道路类型中的主要市区交通要道)●距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以商业中心的大小来确定影响区域,具体是以其属性字段YUZHI;●距名牌高中在750米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距名胜古迹500米之内。
最后分别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的取值为1,不满足的取值为0,即如果满足距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内,取值为1,反之为0;其他亦是如此,最后将其累加得到分级。
即满足三个条件的累加得到3,满足2个条件的得到2,最后将全部分成4级。
B.学校选址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新学校选址要求:●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最后必须给出适合新建学校的适宜地区图,并对其简要进行分析。
GIS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 GIS 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数据实验所使用的数据包括:1、某城市的道路矢量数据,包含道路的名称、类型、长度等信息。
2、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一些点状设施的位置数据,如学校、医院、超市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缓冲区分析1、选择需要创建缓冲区的要素,如道路。
2、设置缓冲区的距离,例如,对于主干道设置 500 米的缓冲区,对于次干道设置 300 米的缓冲区。
3、生成缓冲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缓冲区覆盖的区域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二)叠加分析1、将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进行叠加,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叠加。
2、分析叠加后的结果,确定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重叠区域和相互关系。
3、通过叠加分析,找出同时具备多种功能的区域。
(三)网络分析1、构建城市道路网络模型,确定节点和边的属性。
2、进行最短路径分析,例如,计算从学校到超市的最短路径。
3、进行资源分配分析,比如确定某个医院能够覆盖的服务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缓冲区分析结果通过缓冲区分析,我们得到了道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对于主干道的缓冲区,覆盖了较大的面积,包括了一些周边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而次干道的缓冲区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到道路附近的一些居民小区和小型商业店铺。
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叠加分析结果在叠加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某些区域,商业区和住宅区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可能意味着这些地方既具备商业服务设施,又有居民居住。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纯商业区和纯住宅区,这为城市功能分区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网络分析结果在最短路径分析中,我们成功计算出了从学校到超市的最优路径。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 GIS 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提高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为 ArcGIS 106,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实验数据来源于网络和实地采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采集1、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了某地区的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道路数据。
2、使用 GPS 设备进行实地采集,获取了一些特定地点的坐标信息。
(二)数据预处理1、对下载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统一为 ArcGIS 支持的格式。
2、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去除重复和错误的数据。
3、对坐标系统进行定义和转换,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能够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分析。
(三)地图绘制与数据可视化1、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加载到 ArcGIS 中,创建了不同的图层,如地形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和道路图层。
2、对每个图层进行符号化设置,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型的数据。
例如,将地形图层用等高线和颜色填充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图层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道路图层用不同宽度和颜色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道路。
(四)空间分析1、缓冲区分析以道路图层为基础,创建了不同宽度的缓冲区,分析道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环境影响。
例如,创建了 500 米和 1000 米的缓冲区,研究道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叠加分析将地形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和道路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和道路建设的适宜性。
例如,找出坡度较缓、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且距离道路较近的区域,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五)数据输出1、将分析结果以地图的形式输出为图片文件,如 JPEG、PNG 等格式。
2、将分析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为 Excel 文件,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结论。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GIS实验报告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它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交通管理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1 地理数据收集与管理GIS通过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获得。
GIS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实现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共享,为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2 空间分析与模拟GIS能够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影响,比较不同区域的优劣势,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GIS还可以进行城市模拟,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情况,为规划者提供参考。
1.3 可视化展示与决策支持GIS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规划者更直观地了解城市的情况。
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城市的地貌、道路网络、绿地分布等信息。
这些可视化的展示方式有助于规划者做出决策,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GIS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1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GIS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评估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GIS还可以帮助规划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交通管理与城市运营GIS在交通管理和城市运营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道路网络、交通流量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交通规划,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GIS还可以对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管理,包括水电供应、垃圾处理等,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
2.3 社会经济发展与决策支持GIS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决策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gis应用实验报告

gis应用实验报告GIS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等。
本实验旨在探索GIS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二、实验背景城市交通规划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道路网络、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多个因素。
GIS可以帮助规划师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
三、实验过程1. 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包括道路网络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这些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处理,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2. 数据预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或不完整的情况,需要进行预处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GIS软件对道路网络数据进行清理和修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空间分析在数据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我们可以计算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等。
这些分析结果将为后续的交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交通模拟在进行交通规划时,我们可以使用GIS软件进行交通模拟。
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通规划方案,我们可以评估其对交通流量、行车时间等指标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5. 结果展示最后,我们可以使用GIS软件将交通规划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将交通规划方案的效果直观地呈现给决策者和公众,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应用GIS技术进行了城市交通规划。
通过空间分析和交通模拟,我们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例如,我们发现某些道路的通行能力较低,需要进行改造扩建;某些地区的交通流量较大,可以考虑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等。
这些结果将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预备知识:空间数据及其表达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它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
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
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a) 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b) 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c) 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空间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地理建模过程,它涉及:问题的确定、使用哪些空间分析操作、评价数据、以合适的次序执行一系列的空间分析操作、显示及评价分析结果。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包括:Slope1(栅格数据),Landuse (栅格数据), landuse92,r5yield,emidalat街道图层AIOStreets和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气温.shp,YNBoundary.shp (云南省的边界)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空间分析模块本章的大部分练习都会用到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勾。
然后,在ArcMap 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1)了解栅格数据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
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数据源”选项,可以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2)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在ArcCata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 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和ClipPoly.shp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开始编辑ClipPoly ,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任意形状的多边形。
打开属性表,修改多边形的字段“ID”的值为1,保存修改,停止编辑。
执行命令:<空间分析>-<转换>--<要素到栅格>指定栅格大小:查询要剪切的栅格图层Landuse 的栅格大小,这里指定为25指定输出栅格的名称为路径。
执行命令: <空间分析>-<栅格计算器>构造表达式:[Landuse]*[polyClip4-polyclip4] ,执行栅格图层:Landuse 和用以剪切的栅格polyClip4 之间的相乘运算。
(3)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通过栅格重分类操作可以将连续栅格数据转换为离散栅格数据在 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重分类”。
(4)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找出坡度在25度以下的区域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执行“空间分析”工具栏上的命令:<空间分析>-<栅格计算器> 构造表达式[Slope1]<=25(5)面积制表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
加载Landuse92 栅格图层,打开ArcToolbox。
(6)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图层r5yield (粮食产区分类图)、栅格Organic(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在r5yield 中,根据产量不同分为5个粮食产区打开 ArcToolbox,执行<Spatial Analyst Tools>-<Zonal>下的“区域统计到表”分析工具,按上图所示指定参数,确认后得到如下一个数据表:点击上面数据表中的[选项]按钮,执行“创建图形…”命令根据向导提示,设定参数,生成不同粮食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的统计图表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产量最低区有较低的有机质含量,中产区有机质含量较高,这表明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会带来较高的产量。
最高产量区有机质含量较低可能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7)缓冲区分析(Buffer)添加缓冲区向导到菜单中在 ArcMap中,执行命令:<工具>-<定制>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的“命令”选项页。
在左边栏中,目录列表框中,选择“工具”在右边栏中,命令列表框中,选择“缓冲区向导”拖放“缓冲区向导”图标到菜单<工具>中,或者拖放到一个已存在的工具栏上。
关闭“定制”对话框新建地图文档,加载街道图层AIOStreets和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 (地图单位为:米)执行菜单命令:<选择>-<通过属性选择>构造表达式:[STR_NAME]=’CYPRESS’,从图层AIOStrees中,选择街道名称为CYPRESS的街道执行“工具”菜单中的“缓冲区向导”命令,或点击“缓冲区向导”图标,打开缓冲区向导对话框:(8)空间关系查询Select By Locatio n:根据位置选择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找出与街道“CYPRESS”的50 米缓冲区相交的地块。
(9)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它包括了空间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
空间内插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它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空间外推算法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推求其它区域数据的方法。
数据:气温.shp 中有两个字段Y01 Y02 记录的是16 个气象观测站,2001 年和2002 年的年平均气温,下面要通过空间内插的方法将点上的数据扩展到连续的空间上,得到气温空间分布图。
YNBoundary.shp 是云南省的边界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气温.shp 、YNBoundary,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空间分析>-<内插成栅格>-<样条>执行菜单命令<空间分析>-<选项>,通过设置相关选项和参数,重新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如下的结果(用“距离权重倒数”内插方法)(10)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现在我们要根据2001年和2002 年的年平均气温得到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空间分析>-<像素统计(11)邻域统计(Neighborhood)邻域分析也称为窗口分析,主要应用于栅格数据模型。
地理要素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栅格数据所描述的某项地学要素,其中的(I,J)栅格往往会影响其周围栅格的属性特征。
准确而有效地反映这种事物空间上联系的特点,是计算机地学分析的重要任务。
窗口分析是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分析半径的分析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
支持的几种分析窗口类型:在 ArcMap 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emidalat,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邻域统计”命令,按如下所示指定参数,通过设置图例,使图层:NbrMean of emidalat和emidalat 有如下的效果,将地图适当放大,并在TOC面板中通过交替进行打开和关闭图层NbrMean of emidalat的操作,观察NbrMeanof emidalat和原始栅格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