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论文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特点及应用论文

二次函数特点及应用论文

二次函数特点及应用论文二次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函数,由于其特殊的数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介绍二次函数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常见应用领域。

二次函数的基本特点二次函数是一种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的函数:y = ax²+ bx + c其中,a、b、c 为常数,且a 不等于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其重要的特点如下:1. 顶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有一个特殊的点,称为顶点。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或最低点(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

顶点的横坐标为-b/2a,纵坐标为f(-b/2a) = a(-b/2a)²+ b(-b/2a) + c。

2. 对称轴对称轴是垂直于抛物线的一条直线,它将抛物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对称轴的方程为x = -b/2a。

3. 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是指函数图像与x 轴相交的点。

零点的个数和位置取决于二次函数的系数所确定的方程的根的数目和位置。

4. 函数值域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域是由其顶点的纵坐标和开口方向来决定的。

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函数值域是y 大于等于顶点的纵坐标。

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函数值域是y 小于等于顶点的纵坐标。

二次函数的常见应用二次函数在各种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经济学和工程学等。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应用领域:1. 品牌销售二次函数可被应用于拟合销售量与时间的变化趋势。

如此可以预测销售量的未来趋势并相应地安排市场策略。

2. 物理学二次函数可被应用于模拟物理系统的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和弹性碰撞等。

3. 经济学二次函数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对复杂商品的需求,和成本分析等方面。

4. 工程学二次函数在工程学领域中还可用于求解物体运动的轨迹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结论二次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函数,其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实际问题的本质和求解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论文摘要: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学好二次函数对于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及数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高中后,二次函数相对于初中来说难度明显加大,内容的覆盖程度也逐渐扩大。

如何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高中生学习二次函数的效率,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相对于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难度加大了,因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

二次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积极探寻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函数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扎实地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打好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基础。

一、从概念着手,让学生扎实掌握二次函数基础知识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是通过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的,与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存在极大的差别。

引入二次函数课程时,应当充分转变学生的思维,将函数的定义通过集合之间的关系来解释清楚,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什么是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及相关的表示,在清晰理解函数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在函数的概念与表示中,学生要充分理解集合、映射的概念,以及函数是映射的一种特殊形式。

弄清楚定义后,对于函数的形式及转化,要充分应用函数的定义来解答。

例如,f(x)=2x2+3x这种一元二次函数,对求相关值f(1)及其形式进行变化,如求f(2x)。

在第一个求相关值的情况下,只需要把握映射的原则,从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只需将x=1代入方程就可以了。

而第二种情况,切不可将f(2x)理解为x=2x,此时自变量已经变化为2x,即求在变量为2x的函数。

因此,一个是求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因变量的值,而另一个是求关于变量的函数公式,两种情况的求解要特别注意对于函数概念的清晰把握。

二、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掌握数学知识高中二元一次函数的难度也在于其抽象程度,不少函数的特性由于函数的抽象性而不能直观看出,加大了学生对于函数学习的难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淡学好“二次函数”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淡学好“二次函数”的策略

浅淡学好“二次函数”的策略摘要:本文就指导学生学好“二次函数”的教材实践中,进行长期探索与归纳,并总结出了几点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勤思考.巧归纳.善总结.快提高.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一章,在整个初中数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不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同时还为高中阶段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供基础.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学好“二次函数”并不容易,还很吃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好“二次函数”? 一、指导学生“勤思考”。

本章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利用由“特殊”→“一般”规律来认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例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像并观察其有何变化规律?①y=x ² ②y=x ²+2 ③y= (x-3)² ④y=(x-3)²+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图像上可以很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从它们的图像上可 知其形状大小一致 都是抛物线,只是位置改变了,其变化规律为:2其方法:就是用x=x-h ∵y=ax²的对称轴是y 轴即直线 x=0 ∴当x=0时 有 x=x-h=0即y=a(x-h)²的对称轴是直线 x=h 顶点是(h,k) 例2:求二次函数 y=2(x-3)²+2的对称轴及顶点 解 :由 x-3=0 ∴对称轴为直线 x=3 当x=3时 y=2 即顶点为(3 .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勤思考后会更容易理解,再不用死记硬背公式。

二、指导学生“巧归纳”。

在数学课堂上“巧归纳”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书本上求抛物线 y=ax ²+bx+c 的对称轴与顶点给出两种方法y=a(x-h)²+k即y=ax ²+bx+cy=a(x+ ab 2 )²+a b ac 442但何时用配方法好?何时用公式法好呢?学生较难掌握 例 1.求二次函数y=2x ²+4x+3的对称轴及顶点分析 : ∵a=2 b=4 且a b =24=2 (2是偶数,用配方法较简便)解: y=2x²+4x+3=2(x²+2x+1-1)+3 =2(x+1)²+1由 x+1=0 ∴对称轴是直线 x= -1 顶点为 (-1,1)若用公式法呢?哪种较简便例2 求y= -21x²+38x 的对称轴及顶点分析 ∵a= -21 b=38 且a b = -34它们是分数, 在配方时 , 分数运算较繁, 特别此题 c=0∴代入公式中4ac=0 ,运算较快.解 ∵对称轴x= -ab 2= - ⎪⎭⎫ ⎝⎛-⨯-21238 =38y=a b ac 442-=⎪⎭⎫⎝⎛-⨯⎪⎭⎫ ⎝⎛-2143802= 2964--=932 ∴顶点为(38,932) 从上例题帮助学生“巧归纳”出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及定点的方法: 1. 一般来说,当a 、b 是整数,特别ab是偶数时,采用配方法来求y=ax ²+bx+c 的对称轴及顶点较快。

以二次函数为例管窥函数性质及意义论文

以二次函数为例管窥函数性质及意义论文

以二次函数为例管窥函数的性质及意义函数作为高中数学学习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对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许多领域有着指导意义。

虽然我们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思想,但在高中阶段我们还要集中学习映射和集合等函数概念,从映射和集合的角度来剖析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本文通过剖析二次函数来分析函数的性质和概念,诸如: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区间阈值等问题。

一、掌握映射的角度来理解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顾名思义即指未知数的最高次幂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我们通常表达为:y=ax2+bx+c(a≠0)。

我们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描述二次函数:由集合定义域a到集合值域b上的映射,书写为f:a→b,也就是让集合b中的每位元素y=ax2+bx+c(a≠0)一一对应集合a中的元素x,记作:f(x)= ax2+bx+c(a≠0),该式中的ax2+bx+c为对应法则,亦即定义域中的x在值域y中的象。

高一数学课上我们通过这样阐述来衔接初高中函数知识,很容易引导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继续以二次函数为例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展开探究奠定基础:1.已知f(x)= 2x2+3x+4,求f(x+1)由以上概念学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f(x+1)即是自变量为x+1的函数值。

所以有:f(x+1)=2(x+1)2+3(x+1)+42.进一步探索,反过来研究:设若f(x+1)=x2-2x+3,怎样求f(x)这个问题实际是探讨对应法则,我们可以用可逆思维理解在某对应法则f下,定义域范围内元素x+1的象为x2-4x+1。

于是我们可以悟出两种解答方式:①把反应对应关系的表达式配成x+1的多项式,然后对号入座。

f (x+1)=x2-2x+3=(x+1)2-4(x+1)+6,将x 替换x+1得出f(x)=x2-4x+6。

②设置代换:设x+1=a,那么x=a-1 所以,f(a-1)=(a-1)2-2(a-1)+3=a2-4a+6 因此,f(x)= x2-4x+6二、用直观的图像来研究和表达函数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探讨函数单调性时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参照定义对二次函数y=ax2+bx+c在区间(-∞,-b2a ]及[-b2a ,+∞)上的单调性结论展开严格论证,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比较直观的函数图象关系,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认识,再辅助科学的练习,大家就不难掌握图解二次函数单调性的技巧。

二次函数论文

二次函数论文

目录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2)2.3 提出问题 (2)3 数形结合的概述 (2)4 数形结合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运用 (3)4.1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3)4.2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与相关知识中的综合运用 (4)4.2.1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4)4.2.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4)4.2.3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特殊三角函数式 (6)4.2.4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含绝对值的二次函数问题 (8)4.2.5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9)4.2.6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问题 (11)4.2.7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问题 (13)4.3运用数形结合求解问题误区的探讨 (14)5结论 (16)5.1主要发现 (16)5.2启示和意义 (16)5.3局限性 (16)5.4努力方向 (17)6参考文献 (18)1引言数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航行,无时无刻不受到数形结合思想的恩惠和影响.进入21世纪,我国数学课程中关于数学学习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而是通过数学学习在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数与形的结合,能化繁为简,对于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作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次函数是初高中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二次函数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对二次函数了解更加的深刻透彻.本论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高中二次函数做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主要有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一元二不等式的解、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特殊三角函数式、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含绝对值的二次函数问题、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问题、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问题和运用数形结合求解问题误区的探讨这几个方面论述.2文献综述2.1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相关文献,众多数学教育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探讨了数形结合在教学、解题及函数中的应用.王丰霞在文献[1]中浅谈了构造数形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张冰、杨光在文献[2-3]中浅谈了数形结合的概念及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兴趣.孙雪梅、王雨来、朴林玉等在文献[4-6]中浅谈了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周建涛,姚爱梅在文献[7-8]中讲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有效应用.李德军在文献[9]中讲了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曹学才、杨渭清、李一淳等人分别在文献[10-18]中谈论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在许多知识中都有应用.张武在文献[19]中对“数形结合”解题误区的认识与思考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在所查阅到的国内外参考文献[1-19]中,教育者们对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只针对二次函数中的某一问题作了相应的介绍,并未给出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数形结合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综合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今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教学、解题及其在高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3提出问题数学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而且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二次函数也是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思想方法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综合应用,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二次函数教学及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综合中渗透这种思想方法呢?本论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3数形结合的概述数学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数,一个方面是形,但是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他们是数学的两大基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2】【3】在数学思想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渗透到形成和应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数----形对应: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主要通过初中、高一、高二、高三阶段的学习逐步领悟和掌握的.(2)数-----形转化:它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而得到运用的.在新授课时这类例子已相当普遍(例如解法、图解法等).(3)数----形分工:这里指的是把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作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策略,是数学规律性与灵活性的融合.从内容上看,数形结合的渠道主要有:(1)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算法(主要是与解三角形有关的计算);(2)解析几何中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区域(区间)与不等式的对应;在数学中,数形结合的具体方法有:解析法、三角法、图解法等;(3)函数与它的图象以及有相关的几何变换:(4)三角函数的概念:负数的几何意义.4 数形结合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运用4.1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它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直观特征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捷的得以解决.而函数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占了很主要部分,学好二次函数对于学好数学也就至关重要了.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利用二次函数理加深解函数概念.初中讲述了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正比列函数、反比例函数,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学习了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述函数,这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了解地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来加以更深刻的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B (定义域)到集合C (值域)上的映射f :B C →使得集合C 中的元素()y a x k h =-+(a≠0)与集合B 的元素x 对应,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研究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性质.在高中学习单调性时,必须要对二次函数2()y a x k h =-+(a≠0)在区间(-∞,k ]及[k,+∞)上的单调性的结论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使它建立在严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逐步自觉的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研究其他函数的最值.(3)利用二次函数三个二次关系的知识训练数学思维.作为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做代表来研究函数,二次函数可以与三角函数、等差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建立起联系,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9】4.2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与相关知识中的综合运用4.2.1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二次函数2c y ax bx =++(a>0)与x 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1)当0∆>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不等式20ax bx c ++>解集是{x | x < 1x 或 x > 2x },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x |12x x x << }.(2)当0∆=时,二次函数2c y ax bx =++与x 轴有1个交点,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是{x | x ≠ - 2b a},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是空集∅.(3)当0∆<时, 二次函数2c y ax bx =++与x 轴没有交点,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是R ,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对于二次项系数是负数( 即a<0 ),可以把二次项系数化成正数,然后在按照上面的形式三种形式比较.例1任意实数x , 不等式(2m - 1)x 2+(m +1)x+m -4>0 都成立,求 m 的范围.分析:右图说明x 为任意实数时 2ax x 0?b c ++>都成立,解这个问题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其原因是单纯从代数角度及不等式本身考虑时很抽象,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果结合图象考虑,可以发现:(1)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2)抛物线的开口上.解:由题意得不等式组:()2m 1 4(2m 1)m 40210m ⎧+---<⎨->⎩() 解得 m >5 时,x 为任意实数,原不等式都成立 评析:通过图象可以知道开口向上,并且它与x 轴没有交点,由此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判别式解决此题.4.2.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 (a ≠0)的根与判别式△=b 2-4ac 有关系,它的解按照0∆>,0∆=,0∆<分为三种情况,二次函数y= ax 2+bx+c (a ≠0)与x 轴的交点也有三图1种情况,下面讨论一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1)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x 1 ,0),(x 2 ,0),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x ,2x 。

二次函数常见考点论文初中数学论文

二次函数常见考点论文初中数学论文

二次函数常见考点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摘要:在考试中,二次函数考查方式不会是这样简单的题目,但是无论多难的二次函数的题目都不会脱离本文几项基础的考点。

在考试时学生看到的题目也许会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起来出题,也許会与各种图形组合起来出题。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只要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那么所有题目将不在话下。

在初中数学的课程安排中,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这一模块的知识比较多并且题型较多。

二次函数要求其最高次必须是二次,表达式一般用y=ax2+bx+c来表示且a不等于0,若a 等于0则变成一次函数。

近些年来,中考中经常出现以二次函数、矩形、三角形以及圆等相关知识进行结合来出题,这样能够全面地考查初中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但综合类题目由于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使得题目普遍难度较高,学生在解答这一类题时极易失分。

所以,为了了解二次函数题目的特点,将对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考点进行分析讨论。

一、初中生数学二次函数的学习现状初中生正处于皮亚杰思维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刚出现接近于成人发展的逻辑思维,如果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二次函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而且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次函数的概念由于比较抽象,对于初中生来说还不能够完全地理解,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还不会利用图像帮助解题,而且由于二次函数经常与其他知识点混杂在一起,导致题型难度大,学生做起来也就更加不容易了。

二、初中生在学习二次函数中产生问题的原因(一)学生对表达式不敏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不能迅速反应整理成两个因式相乘的形式。

先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如y=x2-3x+2我们可以将它变形为y=(x-1)(x-2)的形式,但是除了这些较简单的题目,遇到难题时学生就不会用因式分解法做题。

(二)理解题目的能力较差在做数学题时会有一段说明题目的语言,很多初中生由于阅读理解的能力差,往往没有理解题目便开始做题。

[论文]二次函数特点及应用

[论文]二次函数特点及应用

二次函数特点及应用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

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①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②顶点式[抛物线的顶点 P(h,k) ]:y=a(x-h)^2+k③交点式[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 A(x1,0) 和 B(x2,0) 的抛物线]:y=a(x-x1)(x-x2)以上3种形式可进行如下转化:①一般式和顶点式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其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即h=-b/2a=(x1+x2)/2k=(4ac-b^2)/4a②一般式和交点式的关系x1,x2=[-b±√(b^2-4ac)]/2a(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抛物线的性质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b/2a ,(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二次函数最值论文

二次函数最值论文

二次函数最值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初等数学中的中学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通过函数的图像乃函数关系的直观表达式,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扩散知识分析的能力,发散解题的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归纳总结出我们常见的主要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关键词:二次函数;最大值;最小值;导数最值是高中数学最常见的求解问题,求法也不尽相同,数学中的最值问题遍及数学的各个分支和日常生产实践中。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一个重点,但由于函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求解函数的最值又是中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中学生较为熟悉的而常用的是一些初等的方法,把高次转化为低次,把多元转化为一元,再运用均值不等式,如添“1” 法“Aa+x+Bb-x”,配方,函数的单调性等来处理。

函数中的数量关系赋予某种几何意义时可以采用建立解析几何模型来灵活巧妙地处理问题转化为求两点间的距离、两点连线的直线斜率、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截距、二次曲线等最值问题,而此篇论文着重讨论了比较简单的几何意义模型建立。

二次函数求最值1.配方法配方法主要适合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x+b2a)2+4ac-b24a(a≠0),当a>0时,y有最小值,即当x=-b2a时,ymin=4ac-b24a;当a<0时,y有最大值,即当x=-b2a时,ymax=4ac-b24a。

例1[1] 设f(x)=x2-2tx+t在区间-1,1上最小值为g(t),求g(t)的最大值。

解对f(x)关于x配方得f(x)=(x-t)2+t-t2由已知-1≤t≤1时,当t≥1时 g(t)=f(1)=1-t当-1<t</t因此,当t≥1时,g(t)的最大值为g(1)=0当-1<t< p=""></t<>当t≤-1时,g(t)的最大值为g(-1)=-2综上所述,当t取12时,g(t)取最大值14。

对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对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对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的分析【摘要】二次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苏教版为例进行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实践的分析。

注重对初中”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深入讲解,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

教学实践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注重二次函数和其他教学内容的区分。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初中数学老师要在分析和研究苏教版二次函数的的知识特点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在初中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该教材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实现了科学合理的结合。

老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实例的列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整体知识的设计就更加具有逻辑性以及整体性本教材最为重要的特色就是把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进行联系以及整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学习,对教学活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数学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合理的结合,具体有极强的逻辑性。

教材还把数学的内容和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促进不同学科的共同发展,这就促进了初中知识的整体发展。

二、以苏教版为例对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的分析(一)注重对初中”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深入讲解学习二次函数的关键就是对其概念有充分的认知,并把二次函数与日程生活进行结合,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

老师在进行实际应用题和公式计算知识的讲解时,要在知识点中不断渗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如在圆的面积公式中: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为s,要求学生写出圆面积的表达式:s=πr2。

初中数学教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论文摘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吃透原理,通过各种策略和方法有效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知识的认知,提升他们对于二次函数的运用技巧,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厘清概念,区分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要想弄懂二次函数,学好二次函数,首先必须,厘清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区分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引入生活当中的问题。

例如:圆桌桌面的半径为R,其面积为S,请写出圆桌桌面面积的表达式。

其实这个式子学生们并不陌生,他们顺手就可以写出来:S=лR2。

在这个式子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就可以生发开来,引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y=ax2+bx+c(c≠0),并概括之处,形如上面的式子就是二次函数。

这样就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生活紧密相连,使原本非常神秘的二次函数不再神秘,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兴趣。

在学生完整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数学教师还要将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做出明确的界定,让学生充分明白x和y之间的关系不单是方程式,它还表达了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变量关系,也就是说用一个未知数可以表达另一个未知数。

在上面两个式子中,R和x是自变量,S和y就是R和x的函数,S和R之间是函数关系,y和x之间也是函数关系。

通过这样的引导以及函数关系式的互相比较,学生就能够清楚明白方程式与函数的本质区别。

二、弄懂图像,理解图像和函数的关系。

二次函数图象也是学习二次函数的重点、难点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二次函数图象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加深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函数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二次函数坐标影像,在遇到任何二次函数时,都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二次函数图像,并且能够准确描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以及对称轴等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掌握二次函数的本质特征。

浅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概要: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并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函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一、多样化提高学习效率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获得多种解题的方法.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分层式的教学,充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程序,并且应向学生介绍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二次函数的范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二次函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学会从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建立起二次函数的知识体系,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让学生不断积累分析判断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长远发展. 教师还应丰富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黑板和口头讲解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无法将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具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功能,丰富二次函数教学资源,提高初中数学效率,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初中二次函数的具体内容来设计制作PPT,然后在数学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知识点,并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和相应的图像共同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 如教师可以给出y = c + bx + ax2这个二次函数式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将y = bx + ax2的函数图像画出来,然后比较这个图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比较复杂的函数内容应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引起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二、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知识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和初中数学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和其他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若分辨不清很有可能出现理解的误区. 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如让学生明白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了解函数是表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教师再利用归纳法对其区分,让学生明白函数可以通过未知数次数、常数项等要素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同时应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数形结合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二次函数知识,通过结合图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充分理解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 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遇到二次函数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并标出二次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形状和位置. 如函数y = c + bx + ax2,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式子画出相应的图像,并明确函数图像的顶点位置、开口方向、对称轴等信息,让学生能够结合图形巧妙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应结合函数图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判断,形成清晰明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与判断对于概念来说,是任何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而对于二次函数也不例外,而要保证学生在二次函数的学习效果,首先则需要教会他们对于概念进行理解,然后通过概念完成函数的判断,例如在二次函数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列举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即y = ax2 + bx + c,a不等于0,然后在通过各类已知条件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同时实现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共通转化,即像在根数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当a、b、c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条件时,二次函数在x轴上有一个根;又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条件,二次函数在x轴上存在两个根;如果要让二次函数没有根,则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而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根的数目转变为与x轴的交点数目,同时适当将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式关联,然后进行分类讨论. 即可以通过三种情况展开讨论:1. 没有交点,即y的取值不等于0即可,最后可以转化为ax2 + bx + c ≠ 0;2. 有一个交点,即二元一次方程ax2 + bx + c = 0有一个解或者两个相同的解,那么c 必须满足条件c = -;3. 有两个交点,即二元一次方程ax2 + bx + c = 0有两个解,由此分析可知,只要同时不满足1,2的条件即可:ax2 + bx + c ≠ 0,同时c ≠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单纯介绍和解释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成标准二次函数图形的绘制,同时根据a的取值正负,展示不同开口方向的二次函数图形,以便达到全面教学介绍的效果.参考文献:[1]王正美.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A版,2014,04(8):45-46.。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论文摘要: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不断地掌握的一种能力。

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科学地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使之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一种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应该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去学习。

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进行自主性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地提高。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本人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思考新课改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小组间积极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创设的情境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讨论中,学生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在学生积极地讨论和探究中不断地提高了,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起来,积极地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他们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该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这几个方面去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会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认识能够变得更加全面,这个学习过程是经过学习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学生对于这样的知识的掌握会事半功倍。

二次函数的应用[论文]

二次函数的应用[论文]

二次函数的应用摘要:二次函数作为最基本的初等函数。

以它为素材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性质,还可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这些纵横联系,使得围绕二次函数可以编制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

关键字:二次函数、概念、性质、图像、应用。

正文: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强调二次函数独特的地方,分析以蕴含了二次函数关系式为背景的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中应用的重要性,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

进入高中以后,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更深入地学习。

一. 函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主要是用映射的观点来阐述函数。

以二次函数为例加深对函数概念的认识。

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f:,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与集合a中的元素x对应,记为()这里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

类型ⅰ:设求: f ( x )分析:这里不能把f ( x + 1 )理解为 x = x + 1时的函数值,应该理解为,在对应法则 f 下,定义域中的元素x + 1 的象是,求定义域中的元素x 的象,其本质是求对应法则。

方法一:把所作表达式表示成x + 1 的多项式。

再用x 代替x + 1 的方法二:变量代换:它的适应性强,对一般函数都可适用令 t = x + 1 ,则 x = t – 1二 .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分析单调性与最值二次函数的图像是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工具,也是二次函数的教学难点所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自觉地利用函数图像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等)。

数学小论文——变幻莫测的二次函数(高一小作)

数学小论文——变幻莫测的二次函数(高一小作)

-b 2a 4ac-b 24a y=a (x+b2a )+4ac-b 24a -b2a变幻莫测的二次函数——浅议a,b,c 对二次函数的影响早在初中时,我们就已经接触了二次函数。

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即一般式y=ax 2+bx+c ,顶点式y=a(x-h)2 +k,以及两根式y=a(x 1+x 2)(x 1-x 2),但我们只是懂得运用它们来求点的坐标,画出图象,却不明白这些a,b,c,h,k 究竟有什么联系,它们的微小改变又会怎样影响图象。

下面我就要对二次函数中的a,b,c 进行探究。

一、 顶点式中的h,k 是什么?二次函数的最基本的解析式是y=ax 2+bx+c ,通过配方法可以配出以及它的顶点坐标( , ) 。

为了方便记 忆,将用h,k 来代替表示坐标点。

所以就有了y=a(x-h)2 +k 。

二、 a,b,c 对于二次函数性质的影响函数的性质有增减性和奇偶性。

1, 单调性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此时b,c 为零)。

这时,图象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此时b,c 为零)。

则与a >0相反。

可以看出,此时二次函数以y 轴为对称轴-b 2a当b≠0时-∞,-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当c≠0时此时c=1,图象关于x=-1对称。

图象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经过反复代值发现,图象的单调性与对称轴有关。

即当a>0时,图像在对称轴左侧单调递减,在右侧单调递增。

当a﹤0时,图像在对称轴左侧单调递增,在右侧单调递减。

因为对称轴即为,,所以图象单调性与a,b有关。

2.奇偶性-b 2a当对称轴为y 轴时,函数为偶函数。

当对称轴不是y 轴时,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因为对称轴即为 ,所以图象奇偶性与b 有关。

三、 a,b,c 对于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a 与图象的开口方向有关。

当a >0时,开口方向向上。

当a ﹤0时,开口方向向下。

毕业论文设计——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汇总

毕业论文设计——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汇总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摘 要:介绍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不同问题相联系起来。

而二次函数的应用过程就是数学思想得到充分体现的过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规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都在二次函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所以,研究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二次函数;数形结合;最优化;转化思想Abstract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quadratic function in real life, different problems of mathematics and real life together.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quadratic functions of the mathematics thought process is obtained fully reflected, fully reflected to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combination of number and shape, planning and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and equation thought in quadratic function. Therefore,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dratic function in real life but also in the ability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rigorous training students operation 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oblems.Key words :quadratic function;symbolic-graphic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transformation of ideas二次函数在中学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进行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它贯穿整个中学数学的数与学。

二次函数范文

二次函数范文

二次函数范文二次函数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其方程为y=ax^2+bx+c,其中a、b、c为实数且a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曲线,被称为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特点是曲线的对称性。

对于a不等于零的情况,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即在y轴上的点(x,y)对应的对称点为(-x,y);对于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也是曲线的顶点,是整个图像的对称中心。

为了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逐个分析二次函数的系数a、b、c及其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首先是系数a。

系数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的大小。

如果a大于零,抛物线开口向上,图像向上开放;如果a小于零,抛物线开口向下,图像向下开放。

当a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当a的绝对值越小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其次是系数b。

系数b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

如果b大于零,抛物线向左移动;如果b小于零,抛物线向右移动。

当b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相对于原点的横向位置越远;当b的绝对值越小时,抛物线相对于原点的横向位置越近。

最后是系数c。

系数c决定了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如果c大于零,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的上方;如果c小于零,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的下方。

当c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越远;当c的绝对值越小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越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1.当a大于零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最低点;当a小于零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最高点。

2.当a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当a的绝对值越小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顶点为对称中心。

4.当b大于零时,抛物线向左移动;当b小于零时,抛物线向右移动。

5.当c大于零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的上方;当c小于零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的下方。

二次函数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抛物线的形状可以描述物体的飞行轨迹,经过适当的转化和平移,可以用于解决最优化、最大化、最小化等数学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2)2.3 提出问题 (2)3 数形结合的概述 (2)4 数形结合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运用 (3)4.1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3)4.2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与相关知识中的综合运用 (4)4.2.1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4)4.2.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4)4.2.3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特殊三角函数式 (6)4.2.4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含绝对值的二次函数问题 (8)4.2.5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9)4.2.6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问题 (11)4.2.7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问题 (13)4.3运用数形结合求解问题误区的探讨 (14)5结论 (16)5.1主要发现 (16)5.2启示和意义 (16)5.3局限性 (16)5.4努力方向 (17)6参考文献 (18)1引言数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航行,无时无刻不受到数形结合思想的恩惠和影响.进入21世纪,我国数学课程中关于数学学习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而是通过数学学习在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数与形的结合,能化繁为简,对于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作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次函数是初高中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二次函数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对二次函数了解更加的深刻透彻.本论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高中二次函数做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主要有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一元二不等式的解、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特殊三角函数式、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含绝对值的二次函数问题、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问题、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问题和运用数形结合求解问题误区的探讨这几个方面论述.2文献综述2.1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相关文献,众多数学教育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探讨了数形结合在教学、解题及函数中的应用.王丰霞在文献[1]中浅谈了构造数形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张冰、杨光在文献[2-3]中浅谈了数形结合的概念及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兴趣.孙雪梅、王雨来、朴林玉等在文献[4-6]中浅谈了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周建涛,姚爱梅在文献[7-8]中讲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有效应用.李德军在文献[9]中讲了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曹学才、杨渭清、李一淳等人分别在文献[10-18]中谈论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在许多知识中都有应用.张武在文献[19]中对“数形结合”解题误区的认识与思考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在所查阅到的国内外参考文献[1-19]中,教育者们对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只针对二次函数中的某一问题作了相应的介绍,并未给出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数形结合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综合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今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教学、解题及其在高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3提出问题数学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而且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二次函数也是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思想方法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综合应用,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二次函数教学及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综合中渗透这种思想方法呢?本论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3数形结合的概述数学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数,一个方面是形,但是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他们是数学的两大基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2】【3】在数学思想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渗透到形成和应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数----形对应: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主要通过初中、高一、高二、高三阶段的学习逐步领悟和掌握的.(2)数-----形转化:它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而得到运用的.在新授课时这类例子已相当普遍(例如解法、图解法等).(3)数----形分工:这里指的是把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作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策略,是数学规律性与灵活性的融合.从内容上看,数形结合的渠道主要有:(1)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算法(主要是与解三角形有关的计算);(2)解析几何中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区域(区间)与不等式的对应;在数学中,数形结合的具体方法有:解析法、三角法、图解法等;(3)函数与它的图象以及有相关的几何变换:(4)三角函数的概念:负数的几何意义.4 数形结合在高中二次函数中的运用4.1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它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直观特征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捷的得以解决.而函数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占了很主要部分,学好二次函数对于学好数学也就至关重要了.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利用二次函数理加深解函数概念.初中讲述了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正比列函数、反比例函数,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学习了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述函数,这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了解地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来加以更深刻的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B (定义域)到集合C (值域)上的映射f :B C →使得集合C 中的元素()y a x k h =-+(a≠0)与集合B 的元素x 对应,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研究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性质.在高中学习单调性时,必须要对二次函数2()y a x k h =-+(a≠0)在区间(-∞,k ]及[k,+∞)上的单调性的结论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使它建立在严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逐步自觉的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研究其他函数的最值.(3)利用二次函数三个二次关系的知识训练数学思维.作为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做代表来研究函数,二次函数可以与三角函数、等差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建立起联系,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9】4.2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与相关知识中的综合运用4.2.1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二次函数2c y ax bx =++(a>0)与x 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1)当0∆>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不等式20ax bx c ++>解集是{x | x < 1x 或 x > 2x },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x |12x x x << }.(2)当0∆=时,二次函数2c y ax bx =++与x 轴有1个交点,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是{x | x ≠ - 2b a},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是空集∅.(3)当0∆<时, 二次函数2c y ax bx =++与x 轴没有交点,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是R ,不等式2ax bx c <0++的解集∅.对于二次项系数是负数( 即a<0 ),可以把二次项系数化成正数,然后在按照上面的形式三种形式比较.例1任意实数x , 不等式(2m - 1)x 2+(m +1)x+m -4>0 都成立,求 m 的范围.分析:右图说明x 为任意实数时 2ax x 0?b c ++>都成立,解这个问题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其原因是单纯从代数角度及不等式本身考虑时很抽象,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果结合图象考虑,可以发现:(1)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2)抛物线的开口上.解:由题意得不等式组:()2m 1 4(2m 1)m 40210m ⎧+---<⎨->⎩() 解得 m >5 时,x 为任意实数,原不等式都成立 评析:通过图象可以知道开口向上,并且它与x 轴没有交点,由此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判别式解决此题.4.2.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 (a ≠0)的根与判别式△=b 2-4ac 有关系,它的解按照0∆>,0∆=,0∆<分为三种情况,二次函数y= ax 2+bx+c (a ≠0)与x 轴的交点也有三图1种情况,下面讨论一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1)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x 1 ,0),(x 2 ,0),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x ,2x 。

(2)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唯一的交点(x 1 ,0) ,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x x =.(3)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根据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a ≠0)与 x 轴的交点情况就可以确定方程()0f x =的实根的情况,即通过 ()0f x =与()y f x =的相互转化,利用函数 ()f x = 0的图象可以直观解决问题.例2 a 为何值时,方程 2 a 2 2x + 2a x +1-a 2=0的两根在( - 1,1)之内?分析:显然 a 2≠0,我们可从已知方程联想到相应的二次函数222221y a x ax a =++-的草图,从图象上我们可以看出,要使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在(-1,1)之间必须满足条件:(1)01()02(1)0f f a f ->⎧⎪⎪-≤⎨⎪>⎪⎩ 即222(1)01 02(1)0a a a ⎧->⎪⎪-≤⎨⎪+>⎪⎩从而可解得a 的取值范围为a ≥22 或 a ≤-22 且 a ≠±1. 例3 已知方程7x 2-(k+13)x+k 2-k-2=0的两个实数根满足0<x 1<1<x 2<2,试求k 的范围.分析:如果我们试图对这个题目用判别式和韦达定理求解,无疑是钻进了死胡同!如把它与二次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问题就明朗多了.解:设二次函数()f x =7x 2-(k+13)x+k 2-k-2因a=7>0,如图3所示,要使0<x 1<1<x 2<2必须有(0)0(1)0(2)0f f f >⎧⎪<⎨⎪>⎩ ⇒ 2222028030k k k k k k ⎧-->⎪--<⎨⎪->⎩图2图3解得-2<k<-1或 3<k<4.在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时,我们有些时候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草图,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结合起来,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就很容易解决.4.2.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讨论特殊三角函数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为整个实数域.高中重点研究过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且有同一角的正弦值平方加余弦值平方和为1.所以特殊三角函数式经常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等相结合.即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转化.例4求函数y=sinm-cosm+sinmcosm 的最值.分析:本题可设sinm-cosm=n,再借助关系(sinm-cosm )2 =1-2sinmcosm 将sinmcosm也用n 表示,从而可将原函数转化为关于n 的二次函数问题.解设sinm-cosm=n (n ∈(⎡⎣),则sinmcosm=212n -.于是原函数可化为y=2122n n -++=21(1)12n --+,n ∈(⎡⎣.min 12y =-当n=1时,max y =1 例5已知函数,()f t = 2n ·sint – 2cos 2t + 212n -4n+3,n ∈(-∞,2]的最小值为n 2+1,求函数()f t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t 值.分析:首先要统一变元,由于有正弦一次项,故cos 2t 要化为1-sin 2t,若再设m=sint,则y=2m 2+2mn+212n -4n+1,m ∈[-1,1].问题转化为求闭区间[-1,1]上的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这类问题首先要讨论对称轴与闭区间的相对位置.解:设m=sint,则y=2m 2+2mn+212n -4n+1,m ∈[-1,1].对称轴方程为m=-2n ∵n<2,∴-2n ≥-1(1)0<n<2时,-2n ∈[-1,0]. 当0<n<2时,-2n ∈[-1,0]. t 这时,y min =()2n f -=-4n+1 ∴n=0y max =(1)f ±=3取得最大值时,t=2k π±2π,k ∈Z. (2) -2<n<0时,-2n ∈(0,1]. 这时,y min =()2n f -=-4n+1 ∴n=0y max =(1)f ±=3取得最大值时,t=2k π±2π,k ∈Z. (3)n<-2时,-2n ∈(1,+∞) 当n<-2时,-2n ∈(1,+∞) 这时,函数在[-1,1]上递减,y min = (1)f = 212n -2n+3 ∴n 2+4n-4=0解之,n=-2-22且y max =(1)f -= 212n -6n+3 =21-2-22-6-2-22+32()() =21+162.取最大值时,t=2k π-2π,k ∈Z. 综上所述,得n 的取值 (-∞,-2) [-2,2]图 4t 图 5 t图 6 ty 的最大值 21+162 3 t 的值 2k π-2π,k ∈Z. 2k π±2π,k ∈Z 4.2.4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含绝对值的二次函数问题绝对值是初高中的知识点,单独的绝对值和二次函数是很简单的,如果把绝对值与二次函数组合起来,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的函数,对于这一去绝对值的分段函数,我们要把它按照直线x=a 相对于两个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分类讨论,借助于图象可有效的帮助解题.例6求函数y=x 2+|x-a|+1的值域.解:y=()f x =2211x x a x x a ⎧+-+⎨-++⎩ =2213()(),2413()(0).24x a x a x a x ⎧++-≥⎪⎪⎨⎪-++<⎪⎩(1) 当a ≤-12时,如图7知 y ≥1()2f --34-a (2) 当-12<a<12时,如图8知 ()y f a ≥=a 2+1 (3) 当a>12时,如图9知 1()2y f ≥-34+a 综合所述:当a ≤-12时,值域为[-34-a,+∞) 当-12<a<12时,值域为[a 2+1, +∞) 当a>12时,值域[34+a, +∞) 图7 图8图9单纯的绝对值问题很简单,但是在二次函数中含有绝对值,问题就变得复杂,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4.2.5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数列和函数的结合是当今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同时数列也是一类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特殊函数,任何数列问题都蕴含着函数的本质及意义.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该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为纽带,架起函数与数列间的桥梁,关注他们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的解决数列问题.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不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函数性质,而且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数列问题的视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1(1)2n n n S na d -=+,经过化简得S n =21()22d d n a n +-,此公式可以看做n 的二次函数,并且常数项为0,所以此式可以写成y=21()22d d x a x +-,在做数列问题,特别是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问题时,有时候很难入手,这时我们可以尝试联系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可以使数列问题很轻松的得到解决.例7 设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已知a 3=12,12S >0 ,13S 0<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2) 指出1S ,2S · ··n S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解:(1) 依题意 3a = 12 = 1a +2d 且1312111112120213121302S a d S a d ⨯⎧=+>⎪⎪⎨⨯⎪=+<⎪⎩ 联立解得2437d -<<- (2)11(1)2n S na n n d =+-120,d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0,13S <0 ∴n S =()f n 的图象如图10所示,∴抛物线(0,0)点,不妨设另一交点为(n,0)且12<n<13.∴6<2n <6.5而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2n 且n ∈ N . ∴6S 最大.图10例8 在等差数列{a n }中,S 是其前n 项和,公差为d ≠0,m ≠n. (1)若a m =n ,a n =m, a m+n =____; (2)若S m =S n ,S m+n =____.解:(1)由a n = a 1+(n-1)d=nd+( a 1 -d)可知: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则三点(m, a m ),(n, a n )、(m+n, a m+n )共线,根据任意两点斜率相等得a m+n =0.(2)由11(1)2n S na n n d =+-=21()22d dn a n +-可知: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无常数项,令()f x = 21()22d dx a x +- ,则(0)f =0,而S m n S = ,()()f m f n = ,则x=2m n+为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此()(0)0f m n f +==,即S m+n =0.注:此题可以用其它很多方法来解决,但是我们 从中不难看出发现发现利用函数图象更直观简便.例9 知S m 是等差数列{a m }的前m 项和,若S 3=S 5 ,S 8的值.解:因11(1)2m S ma m m d =+-=21()22d dm a m +-,故当d ≠ 0时,不妨设d>0,(m,S m )是分布在抛物线()f x = 21()22d dx a x +-上的一些离散点,如图12所示.由S 3=S 5,可知抛物线关于直线m=4对称,故S 8=(0)f =0,综合上述,可知S 8=0.2n s An Bn =+(其中1,22d dA B a ==-),此公式可以看做是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为0.我们在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是可以尝试着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联系,可以使问题很轻松的得到解决.图11图124.2.6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问题对于一般的对数函数中有关定义域、值域以及单调性问题我们能够比较熟练的解决 , 但是我们在遇到的一些问题中往往对数函数不是单独出现的,它总是和其他函数同时出现,特别是二次函数,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呢?这就是这一小节所要讲的内容,首先强调一点,做任何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 关键的是抓住其基本性质,尽量把问题转化到为熟悉的情况下进行解决.对数函数和二次函数结合起来是最常见的复合函数.我们在考虑这类复合函数问题的时候,要仔细分析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复合后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变化.对数与二次函数复合主要三大点问题.(1)对数和二次函数交汇成复合函数问题的单调性.例10(天津卷)已知函数)(t f y =的图象与函数t m y =(0>m 且1≠m )的图象关于直线t y =对称,记]1)2(2)()[()(-+=f t f t f t g .若)(t g y =在区间]2,21[上是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2[+∞B .)2,1()1,0(C .)1,21[D .]21,0(解析:已知函数)(t f y =的图象与函数t m y =(0>m 且1≠m )的图象关于直线ty =对称,则()log m f t t =,记()()[()(2)1]g t f t f t f =+-=2(log )(log 21)log m m m t t +-.当m>1时,若)(t g y =在区间]2,21[上是增函数,log m y t =为增函数,令log m v t =,v ∈[1log 2m ,log 2m ],要求对称轴log 211log 22m m --≤,矛盾;当0<m<1时,若)(t g y =在区间]2,21[上是增函数,log m y t =为减函数,令log m v t =,v ∈[log 2m ,1log 2m],要求对称轴log 211log 22m m --≥,解得12m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1,0(,选D.(2)对数与二次函数交汇成复合函数问题的条件最值.例11设不等式2(log 21m)2+9(log 21m)+9≤0的解集为t ,求当m ∈t 时函数f (m)=(log 22m )(log 28m )的最大、最小值解 ∵2(21log m)2+9(21log m)+9≤0∴(221log m+3)( 21log m+3)≤0 ∴-3≤21log m ≤-23即21log (21)-3≤21log m ≤21log (21)23-∴(21)23-≤m ≤(21)-3,∴22≤m ≤8即t ={m|m ∈[22,8]}又()f x =(log 2m -1)(log 2m -3)=log 22-m4log 2m +3=(log 2m -2)2-1∵22≤m ≤8,∴23≤log 2m ≤3∴当log 2m =2,即m =4时y mi n =-1;当log 2m =3,即m=8时,y max =0(3)对数和二次函数交汇成复合函数问题的定义域、值域. 例12已知函数2log (1)(0,1)m y x tx m m =++>≠ (1)若定义域为(,)-∞+∞,求t 的取值范围. (2)若值域为(,)-∞+∞,求t 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知,210x t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 所以240t ∆=-< 解得22t -<<(2)设21u x tx =++,则log a y u = 因为函数y 的值域是(,)-∞+∞ 所以240t ∆=-≥ 解得 22t ≥≤-或t评注:这是一个由对数函数log a y u =与二次函数21u x tx =++复合而成的“对数型函数”的问题,由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不难得到.前者是当x 取任意实数时,二次函数v 的值恒为正数,故应有0∆<;而后者是要求在复合函数2log (1)(0,1)m y x tx m m =++>≠的定义域内,二次函数21u x tx =++的值域是(0,)+∞,故应有∆≥0.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问题很复杂,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抓住基本性质,把问题转化到我们熟悉的形式.4.2.7巧用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问题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初等函数,不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非常重要,也是初高中具体数学内容中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初中就学习了这两个函数,但主要是在“看”的层面进行研究与认识.在高中阶段,一次函数与解析几何中直线方程有密切联系,二次函数是理解映射角度下的函数概念、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等概念的重要函数模型.在高考中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不会单独的出现,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合起来.例13设函数()f m =2460,034,0m m m m m ⎧-+≥≥⎨+<⎩ 若互不相等的实数1m ,2m ,3m 满足123()()()f m f m f m ==,求123m m m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1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2()46f m m m =-+,0m ≥和()34,0g m m m =+<的图象,从图可以看出2m ,3m 关于直线m =2对称,所以234m m +=.函数2()46,0f m m m m =-+≥顶点坐标为2,此时1342m +=对应的123m =-,所以1203m -<<,故123m m m ++=1104(,4)3m +∈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的结合也是高考的命题之一.4.3运用数形结合求解问题误区的探讨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贯穿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数形结合在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数形结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技巧以及解题速度有重大作用.但是许多的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觉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数学问题时,许多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式、画图不准确、不全面,逻辑性偏面转化不等价等原因,导致出现错误.本节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容易出现的一些常见的误区的分析.误区一.画出的图象不精确性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由于思维定式,画图不准确,造成了视觉的误差.误区二.注意数与形转化不等价.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注意转化的等价性,由“形”观察“数”,由“数”构成“形”,在这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它,不然会造成转化不等价问题.例14 已知方程a ·sin 2x+12cosx+12-a=0,02x ≤≤π有两个相异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误解:原方程化为 a cos 2x-12cosx-12=0,设()f m =am 2-12m-12,(这里cosx=m,m ∈[-1,1].原方程在区间[0,2π]内有两个相异实根,等价于()f m =0在(-1,1)内有且只有一解,即二次函数()y f m =在(-1,1)内和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如图14,(1)(1)0f f -<即a(a-1)<0,所以0<a<1.评析:此题误认为()f m =0在(-1,1)内有且只有一个解等价于(1)(1)0f f-<,事实上(1)(1)0f f-<仅是方程()f m=0在(-1,1)内有唯一解的充分条件,由于审题不周没有考虑图形的特殊情况而造成的不等价转化.正解:方程()f x=0,在(-1,1)有且只有一解等价于(1)0114.(1)0faa f-=⎧⎪⎪>-⎨⎪>⎪⎩或(1)0114.(1)0faa f=⎧⎪⎪<⎨⎪->⎪⎩或(1)(1)f f-<0,解得0<a<1误区三.在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的简洁性、双向性.数与形是相互联系的,在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时注意数与形之间存在着双面性,图形不是万能利器,能否利用图形,取决于图形的简洁、优美.误区四.画图不全面.由于某些数学问题所对应的图形可能不止一种,这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给出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求解.误区五.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注意时效性,有的问题在特定条件下能使用此方法.而条件发生了变化时就不能使用.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是要注意问题的实效性.【19】图145结论5.1 主要发现本论文在文献[1-19]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中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数、三角形)等问题方面的应用,通过实例说明数形结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的综合应用的论述,我利用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解决了上述的综合问题.通过数形结合,把代数关系(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引导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5.2 启示和意义二次函数是高中重要的知识点,它贯穿高中知识的始终,同时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一把利刃.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可以养成多向性思维的好习惯.数形并茂,以数论形,能精确判断,深刻表述;以形助数,使抽象的代数问题融化在图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5.3 局限性由于二次函数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和解题之中,本论文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只研究了二次函数与一部分知识的结合,由于与二次函数涉及的知识太广,还有好多的知识没有研究到.5.4 努力方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收集大量的资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二次函数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弥补本论文的不足之处.6 参考文献[1] 王丰霞. 构造数形结合培养创新思维[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2,(04)[2] 张冰.“数”与“形”[J].科技教育,2011,(3)[3] 杨关.数形结合思想探析[J].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1,(7)[4] 孙雪梅.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11,(2)[5] 王雨来.加强数形结合提高解题能力[J].素质教育,2010,(11):45-46[6] 朴林玉.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3,(1):50-52.[7] 周建涛.浅谈二次函数在高中阶段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05,(12):24-25[8] 姚爱梅.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应用[J].教学研究,2011,(4):50[9] 李德军.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8,(23):58-59[10] 曹学才,项宝杰,王缨.“以形辅数”方法解题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1):36.[11] 杨渭清. 解析几何思想方法在数形结合转化中的作用[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 2003,(04):11-14.[12] 李一淳.函数观点下的数列问题[J]. 中学数学研究,2012,(8):27-28[13] 高凯.数形在代数中的应用举例[J]. 中学生数学,2012,(8):9-10[14] 程亮,刘洋,方爱武.数形结合在不等式中的应用[J] .数学通讯,2005,(2):48.[15] 宋波.例析构造法解三角题[J].中学数学月刊,2008,(11):38.[16] 朱永星.谈二次函数的学习[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11):11-13.[17] 罗先礼,李孔林.以形助数,简解代数题[J].中学数学,2008,(4):45-46.[18] 李纯,汤迪娟.浅谈代数问题中的数形结合[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6-38.[19] 张武.对“数形结合”解题误区的认识与思考[J].太原市教育学院,2004,(3):5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