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一章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总结封建社会基本特点:1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要领导地位/实行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其特性:1、它巩固维系了社会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2、随着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表现:政治,中央集权强化,官僚机构膨胀,营私舞弊削弱清政府统治能力.经济,人口增长土地兼并流民不断增加.思想,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社会一片死寂.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不劳而获, 不堪以击.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与世隔绝.)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外国列强是如何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控制中国内政。
操纵中国外交。
享有领事权裁判。
把持中国海关。
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话资本输出.)外国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近代工商业。
迫使举债外借以还赔款。
设立银行,成为对华输出资本。
控制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
农业经济造成破坏。
) 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情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略论,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封建剥削制度保持.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明主化的障碍.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各国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为什么说第一次鸦战是中近史的开端。
(签订不平等条约,主权遭到破坏,经济发生变化,社会性质变化)简述中国名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中资阶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雄厚,中下层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少, 与资本势力联系少,矛盾大。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单选题】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3、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4、1842年,中英两国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5、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7、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了上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8、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9、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10、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11、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12、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13、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14、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1844年《望厦条约》。
15、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16、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18、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9、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
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20、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
2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5、中国社会的变化 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演变
(1)国家领土和独立主权进一步沦丧失 自1863年起,英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 总税务司,长达45年之久。 (2)加速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借师助剿:洋枪队
(四)甲午战争
大约在150多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 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 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 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 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 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 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 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1、根本原因
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其工业品的 销售市场和保持对华鸦片贸易
工业品销售受挫 主要原因
2、直接原因:修约
修约内容 :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和 中法《黄埔条约》中都有规定,十二年后, 西方国家和清朝应对贸易、通航、外国公使 进驻北京等事进行条约的改约。 经过:1854年英法两国公使来到中国, 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其基本要求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 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长驻北京、进出口 货物免交子口税。
英中印三角贸易
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鸦片贩子坐收暴利 英国资产阶级拓展了印度市场 英国政府获取丰厚的税收 英国的纺织业和航海业得到发展
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摧残了人的身心健康 破坏了社会经济 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鸦片的罪恶
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 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 英国国库。
(四)甲午战争
1、历史背景 国际背景:帝国主义阶段 日本国内:明治维新 中国国内:妥协退让
代表人物之一:明治天皇
1852—1913年 进行明治维新 日本军国主义崛起 发动甲午战争 发动日俄战争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部分)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
然占统治地位。
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从乾隆后期开始,官场上: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yù)爵,贿赂成风。
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这种情况促使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
1、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美国走私贩的鸦片一般一十多万千克,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因果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
近代史第一章_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
关税主权丧失
始自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按国家主权原 则,各国均有权自定税率,以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但 《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却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 主权。而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 “值百抽五”,即5%左右,这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税 率最低的国家。并且,海关的行政权一直由外国人控制, 直至1949年。
(注:“公行”制度:规定外商只许与请政府指定商行进行贸易)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京条约》签订。
《天津条约》、《北
1858年6月,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 约》。 (1)公使常住北京; (2)增开营口、烟台、台湾、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3)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4)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5)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860年10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11月,中俄 《北京条约》签订。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5)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三元里抗英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 元里103乡人民举行抗英斗 争。他们用“刀斧犁锄”原 始武器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的英军围困在牛栏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 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争。
三元古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挥部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中法战争
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的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 法院,从此公审会廨在上海组成,以后又扩大到厦门等地。会审公廨管 理各国租界内各等案件,凡牵涉有约国洋人必须到案的洋华诉讼、无约 国洋人与华人的互相诉讼及被外国人雇佣和延请的中国人的诉讼,外国 领事均有权参加会审。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完 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下图表现的是会审时的一幅场景。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 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 我们这一代的人要正确的看待历史, 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要做的是使 国家强大起来,只有强大了才可以与别的 国家抗衡 。不能因为历史而抵制那些侵略 过中国的国家,国耻不能忘,爱我们的国家,多 做利国利民的事.学习那些国家强大的方法,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民族繁荣富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政治 消极意义 文化 经济
辩证看待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
积极意 义
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武装斗争
+
使中国近代化发 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 展的可能性,政治动 荡也阻碍了经济文化 的发展,割地赔款、 丧失主权,使政治等 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 义世界的附庸。
Back
大力宣扬殖民 主义奴化思想,麻 醉了中国人的精神, 摧毁中国人的民族 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也阻碍了中国 文化的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 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 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 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 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意识形态的改变, 因为过去的中 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 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 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 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 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 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
民族危机激发 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中国自古 以来的“天下 兴亡, 匹夫有责”的优良 传统,得到了发扬 和升华。
Back
三元里人民的 抗英斗争,是 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第一 次大规模的反 侵略武装斗争, 显示了中国人 民不甘屈服和 敢于斗争的英 雄气概。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总结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仁政,三纲五常)4.社会: 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晚清的危机:①政治: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②经济: 大肆实行土地兼并。
③文化: 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暗。
④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社会: 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经济: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替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政治: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3.殖民: 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5.1884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打醒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四,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1840,一鸦,与英国《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望厦条约》与法国《黄埔条约》与俄国《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6,二鸦,与英法美俄1858《天津条约》与英法1860《北京条约》与俄国《瑷军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1884,中法战争,《中法新约》189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900,八国联军,《辛丑条约》通过条约,侵占中国领土,1849,葡萄牙占澳门《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口岸通过条约,勒索赔款,一鸦,英国2100万屠杀中国人民,1894,旅顺大屠杀,2万人1900,(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二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最早在二鸦,大规模进行是在《马关条约》后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英国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第一家(四)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中国丛报》《北华捷报》《万国公报》3.大事宣扬“种族优略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3.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近代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主要内容
1.安福变法:清朝末年,内外交困,安福变法是光绪帝试图改革的一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一次变法,旨在改革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但被保守派所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辛亥革命:辛亥年间,孙中山领导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4. 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外部压力,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与法治。
5. 民主革命的失败:中国近代史前期,一系列的民主革命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反动势力的反对和内部矛盾的加剧。
6. 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控制,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达到了顶峰。
- 1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 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 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 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显示 了中国人民不敢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了中国人民不敢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三 元
1841
5 ,
,英
里 人 民 的 战 斗 旗 帜
人民的 显示 的 国气
抗。 中国的人民 。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直隶提督史荣椿 直隶提督史荣椿 •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 冯子材 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总兵葛云飞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江南提督陈化成 江南提督陈化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永升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直隶提督聂士成 直隶提督聂士成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资本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四种手段: 四种手段: 四种手段
•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发动侵略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中法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庚子国变” 庚子国变” 庚子国变
传教士的 间谍活动 具有殖民色彩的 医院、 医院、学校和其 他文化设施
教会学校 分布地点
教会医院 分布地点
教会刊物 分布地点
在香山传教的外国传教士
身着中式服装的外国传教士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的李提摩太
热衷于间谍活动的德国传教士郭实腊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语词破碎处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 •台湾人民的反侵台、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的反侵台、 台湾人民的反侵台 •义和团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的反抗斗争
中国近代史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重点整理第一章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对外贸易有哪些限制(闭关锁国的内容)?(1)“闭关”。
第一,延续“朝贡贸易”;第二,设置海关。
海关制度取代市舶司制度,制定新商税制度及税则;第三,“一口通商”。
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
(2)间接贸易。
第一,设立洋行。
广东巡抚布告设立“洋行”,专门经营、管理外贸;第二,设立公行。
“公行”亦称“官行”,广州十三行的行会组织。
(3)“防夷”章程:“管束”外商。
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为之,特别建造的“夷馆”里,外商不得任意外出闲逛;不许民众出入夷馆。
2.闭关锁国的历史后果(1)积极:闭关锁国是封建自然经济自身防卫的反映,在西方资本主义强势竞争的局势下有一定民族自卫的意义。
消极:但它切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限制了贸易的发展,不利于生产力的提升和进步;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接触和吸收西方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严重束缚了国人的眼界和思想。
3.律劳卑事件律劳卑事件指的是律劳卑刚刚来到澳门便不遵守《大清律例》和贸易规则,而且还擅进广州。
中方对此提出了严正交涉,律劳卑却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
律劳卑直接投书总督府,最终两广总督令封船,停中英贸易。
由于中英贸易中断,律劳卑遂以这个事件为由,在1834年9月8日发表声明,表示了“为保护英国贸易,如有关系不美,责任在于中方”,他又声称清廷“现今业将弄起交战之故”。
律劳卑在1834年9月6日律劳卑派军舰强驶珠江,卢坤整顿防务,调兵守备。
这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首次与西方列强发生的军事冲突。
律劳卑事件最终以中方重开贸易告终。
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系统总结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教材。
下面是我整理的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1.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和专制制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第二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的历史变革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中国被迫开放的大门。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满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思潮1.新文化运动: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提倡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呼吁变革封建文化。
2.运动的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和政治领袖。
第四章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潮流1.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主和科学,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城乡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巩固民众革命力量的探索与坚持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联俄联共的政权。
2.在土地革命和江西苏区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革命道路。
第六章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斗争的历程1.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2.国共内战: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内战,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第七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如土地和工商业。
2.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章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开放: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如土地承包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01-0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一至三章)侵略与反侵略(第一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知识)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侵略)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斗争)早期探索(二、三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资产阶级的探索维新运动)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节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1949至今)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选)(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中国近代史重点自考整理一章至五章
中国近代史自考重点整理2019.5第一章---第五章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晚清的危机政治—官僚机构膨胀经济—土地兼并文化—万马齐喑对外—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政治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在欧美主要国家殖民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开辟自由投资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英国义律)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时间轴以及各种条约政治控制操纵中国外交控制中国内政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领事裁判权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对华资本输出对华倾销商品操纵经济命脉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舆论制造种族优劣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社会阶级的变化:资产阶级:组成:买办(依附于外国势力并为其服务)地主、官僚、商人分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消灭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1.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2.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工人阶级(领导阶级)特点:a. 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b. 工人阶级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c. 他们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农民阶级:主力军)两对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国仇):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阶级矛盾(家恨):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1. 社会制度的腐败。
(最根本的原因)2. 经济技术的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期末近代史纲
综述
1、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年,中国的近代史1949---现在,中国的现代史
2、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历史评价: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中华文明曾传播、辐射、影响到东亚、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也曾不断地从世界各国文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发展自己。
2、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基本生产结构:小农经济,个体家庭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历史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3、近代中国的衰落
(1)统治阶层日趋腐败“少说话,多磕头”
(2)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和珅,其全部财产约值白银8亿两,合当时十七八年的国库收入。
所以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语
(3)政权腐朽,军旅颓废
“两杆枪”“白天风吹到,晚上狗追得到”
(4)阶级矛盾激化,人民反抗不断
从嘉庆元年(1796)至道光二十年(1840)的45年间,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就有十余起(5)盲目地闭关锁国
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
4、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
①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作了思想上准备
②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③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④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逼签不平等条约
②、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台事专条》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
③、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
6、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1868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由原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队,正中立者为蒲安臣。
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A、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
B、1870年天津教案中资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判处20名平民的死刑,流放地方官25人,否则就进行军事恫吓
C、镇压义和团。
D、在《辛丑条约》中规定,中国人不得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
③、扶持、收买代理人(慈禧、袁世凯)
7、经济掠夺
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年《南京条件》:开放5个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10个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件》: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8、文化渗透
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9、西方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四、给中国人民提出了新的任务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两个根本性的变化①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②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1、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
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历史评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外国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有所差别。
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12、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中国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地主阶级的变化:军功地主的兴起、城居地主大量出现、地主兼营工商业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地位:近代农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低下,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把反帝反封建斗争引向胜利。
工人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中国工人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分别产生于19世纪40至50年代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19 世纪60年代的洋务企业和19 世纪70 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特点: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分布集中,便于组织斗争、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组成工农联盟
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于买办、商人、官僚、地主。
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
1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以皇帝和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以军阀官僚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联盟】和人民大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14、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15、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①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军重创洋枪队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②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关天培血洒虎门陈化成吴淞口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冯子材镇南关抗法邓世昌等黄海血战
16、列强瓜分中国图谋没有得逞的原因:
一是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二是列强彼此之间存在着矛盾
17、义和团反帝运动意义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势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敢于同帝国主义者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
18、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社会政治制度腐败的表现
(1)、吏治的腐败和军队的腐败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抵抗
(3)、最高统治者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不了解世界大势
【历史评价】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
因为武器固然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
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19、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②、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