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案例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未及时发现排气管道被堵塞, 防水层下部湿气无法及时排出, 导致保温层内部水气膨胀,防水层被拉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屋面排汽管道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7-2002)中第 4.3.20 条的规定 执行:排气屋面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气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
2)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在终凝前,表面因失水较快(模板拼缝不严密)
,再加上当时天
气炎热楼板表面浇水养护部到位, 造成楼板表面混凝土急剧收缩, 而此时的楼板混凝土抗拉
强度很弱因而产生表面裂缝。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虽然现场
也有书面的交底,但执行中也打了折扣,存在管理责任。
不规则裂缝,具体位置为:四层 5-7/B-C 轴、 7-9/B-G 轴、 9-13/C-E 轴、五层 7-9/M-N 轴;标
高 6.01m 处 7-9/E-J 轴,局部为贯通裂缝,经用测缝仪检测后发现,裂缝宽度大部分在
1~
3mm 范围内。施工时间为 物的使用年限。
( 2)事故原因
2002 年 7 月份,对于这些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建筑
..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
虽然不同的质量事故原因不同, 但
典型的质量事故在某些因素上又可能有共性, 通过典型案例介绍, 建造师可以了解质量管理
中的重点。
1、某单位科研楼屋面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 1)案例介绍
某单位科研楼工程,框架结构,地上 2 层,建筑面积 10266 ㎡, 2008 年 7 月 20 日开 工, 2010 年 5 月 20 日竣工。本工程屋面采用卷材防水,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预制砖。在连 续潮湿高温的天气下,防水卷材和屋面砖发生了鼓起和变形。
待灌注液凝固后,拆除底座,并用封缝胶修好混凝土表面。
( 4)实施结果
经过对此事故细致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并结构专家组的一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处
理方案,并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实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验收关,保证每
道工序的质量标准,整改后经蓄水试验顶板裂缝处无渗漏,保证了结构的安全使用。
( 5)案例分析
该工程在施工中设置的分格面积不标准,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应按照 《屋面工程 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7-2002)中第 4.3.14 条的规定执行: 块体材料保护层应留设分格缝, 分格面积不宜大于 100 ㎡,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 20mm 。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
预留宽度为 30mm 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施工作业的技术、质量、安全
( 3)处理方法
根据裂缝的有害程度专门进行了专家论证,现场进行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1)未贯通裂缝处理方法。 在专家论证会议上一致认为, 只要对封闭裂缝进行有效的处
理就不会对结构的安全度产生影响, 否则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年限。 因此未贯通裂缝采用环氧
树脂胶泥修补的处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①基层处理
将混凝土表面裂缝用錾子剔凿成一个 10mm 宽、 10mm 深的 V 形槽(目的是使封缝胶
3)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部位的屋面砖留置分格缝, 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并在缝内嵌沥青砂, 即给屋面砖留
4)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的屋面砖与女儿墙相交部位留置伸缩缝,
并在缝内镶嵌沥青砂。
5)各道工序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 4)实施效果
24h 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验。
针对该工程屋面砖大面积起鼓问题,经细致研究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编制维修 方案, 严格依照方案进行施工, 对屋面砖留置分格缝, 女儿墙根部与屋面砖相交处设置伸缩 缝,缝内镶嵌沥青砂,压光;整改后经 24h 蓄水试验屋面未出现渗漏。经过一个冬季、雨季 后,屋面砖未出现起鼓。
支撑刚度不足、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楼板开裂,违反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4-2002)中有关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表 模,同时施工荷载也较大。
3.3-1 的规定。实际上现场只是根据施工经验拆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表 3.3-1
构建类型
构建宽度( m) 大道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纷纷率(
%)

>8
≥ 100
因受高温气候影响, 混凝土表面失水较快, 浇水养护不到位, 最终使混凝土楼板产生裂
缝,违反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中第 7.4.7 条第二款的规
定:对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蘸取胶泥,涂刮在裂缝表面。
2)贯通裂缝处理方法。 贯通裂缝采用自动压入灌浆器灌入改性树脂, 的处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对裂缝进行修补
①基层处理 用空气压缩机、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层、浮渣及散层仔细清除,特别是对抹过水 泥浆的裂缝,使用磨光机将水泥浆打磨掉,使裂缝处保持干净。
②布嘴
;..
..
嘴子选择裂缝较宽处进行粘合。 嘴子沿裂缝长度方向距离为 30~40cm。裂缝纵横交错
组分, 用专用搅拌器搅拌。并将拌好的料细心装入软管,
组装好压力灌浆器,使压力弹簧处
于待发状态, 将压力灌浆器装到已粘接牢固的底座上 (每装两个空一个底座, 以作排气用) ,
放开压力弹簧使成挤压状态,观察排气孔处,在
5~ 10min 内,浆液不再外渗为止,保证灌
缝质量。 注入过程应随时观察, 如浆液压完, 应及时补充, 有异常情况必须停止施工查明原因。
时,交叉处必须加设嘴子。 裂缝的端部设嘴子。 在楼板面及楼板底均设嘴子, 并且交错进行。
③封闭
用封缝胶粘底座,底座针孔对准裂缝。沿缝表面用封缝胶将表面封闭(胶的适宜温度 ≥5℃)。
④试漏
在封缝胶表面刷一层肥皂水后, 用空气压缩机向底座内打气, 检查是否漏气, 若漏气,
需重新封缝。
⑤灌浆与封闭
依据灌浆料的使用说明书,将灌浆料分别用两个搅拌器搅拌。再严格按比例称量两个
部分排气
管道堵塞,致使防水层下部空间湿气膨胀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防水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3)由于屋面砖的起鼓对屋面防水卷材产生拉力 (屋面砖和防水卷材之间通过水泥砂浆 粘接),造成屋面防水卷材被拉裂,导致屋面渗漏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造成防水卷材的使用 年限大大降低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 3)处理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上述原因分析,采用了以下修复方案: 1)将起鼓部位的屋面砖取下,苏童被堵塞的排气管道。 2)对拉裂的防水层进行修复,并进行 24h 蓄水试验。
养护时间不得少
于 7 天。
现场周转材料不足, 导致支撑系统刚度不足, 过早拆除情况的发生, 没有按施工方案的
要求去做。
;..
与混凝土界面粘接牢固)
用空气压缩机将裂缝附近 80~ 100mm 宽度范围内的浮灰吹净。用工业酒精擦净
V形
槽两侧的浮灰。
用钢丝刷将 V 形槽两侧上不密实的颗粒等清理干净后,用空气压缩机吹净
V 形槽内的
浮灰,使其界面形成凹凸状,与胶粘接牢固。
②封缝
基层必须保证干燥。较宽的缝应先用刮刀填塞环氧胶泥。涂抹时,用毛刷或刮板均匀
等方面的交底。
施工管理人员应尽到其管理责任, 严格施工程序的检查和验收, 不能把不合格质量带入
;..
..
下道工序,严格尽责才能有好的质量效果。
2、某监控中心综合楼模板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 1)案例介绍
某监控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 11831 ㎡,框架结构,地下 1 层,地上 5 层,局部 6 层。 地上标准层高度 4.2m ,非标准层高度 6.3m 。建筑总高 22.2m 。建筑用途办公。工程开工时 间 2001 年 12 月 15 日,竣工时间 2003 年 11 月 15 日。综合楼 B 区局部混凝土楼板出现了
( 2)事故原因
经过现场勘探和屋面构造做法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1)本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的施工采用正置式保温方法,
即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与结
构层之间。 保温材料被密闭在屋面防水层内部, 由于天气潮湿防水层下面的湿气不能得到及
时的排出,气体膨胀从而造成防水卷材起鼓。
2)屋面构造复杂,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检查排气管道是否通畅,
根据上述局部区域出现不规则裂缝的情况,首先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程序和运输过 程等流程进行检查, 没有发现配合比有变化, 搅拌站的计量装置也不存在问题, 运输中也没
有堵车和随意增加外加剂或水的现象,从而排除了进场材料方面的原因。 接着,对施工程序和现场但是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施工管理原因:检查发现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后有漏浆现象,支撑刚度不 足、拆模过早, 还有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楼板超载堆物,新浇筑的混凝土较早承受懂荷载 的作用,综合以上情况导致新浇筑混凝土板产生裂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