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_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第3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沈括评杜甫《古柏行》杜甫的《古柏行》开头有这样几句:孔明庙前有古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采气接巫峡长,月出淡通雪山白。
对“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两句,宋代科学家沈括评论说:四十围乃是径七尺,而高却有二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你觉得沈括的评论对不对?答案沈括的评论不对。
一是认定“围”是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从而推算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而高却有二千尺,于是武断地指责“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不对。
杜诗中的“围”是表示两臂合抱的圆周长。
“四十围”乃一百二十尺,即直径四十尺,其长“二千尺”是合适的。
二是杜诗“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中的“四十”、“二千”并非实指,而是数字的夸张,用来抒发诗人崇拜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感情,而沈括着眼于数字的真实性,也是不妥当的。
(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才子赵树理汪曾祺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
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
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
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
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
他能弹三弦,不常弹。
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
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
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
他写稿大概不起草。
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
考虑成熟,一口呵成。
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
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河北省衡水市魁星庄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魁星庄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站着读与跪着读陈四益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
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
但是,也并不尽然。
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
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
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
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
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害至死,都是现成的例子。
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
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
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然而,也有例外,虽是凤毛麟角,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
单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笔。
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
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敬之辞。
不过,也有例外。
手头有一部《杜工部集》,是粤东翰墨园光绪年间刊印的五家评本。
印工虽也精致,但并不是什么古本、善本。
所谓“五家”,是指王弇州、王遵岩、王阮亭、宋牧仲、邵子湘。
各家评语,分别以紫、蓝、朱、黄、绿几种颜色套印。
它的好处,在于评点诸家有站着读的勇气,没有只磕头不说话的陋腐气,不时会有“不成句”、“亦无意味”、“不见佳”、“亦不好”、“不足诵也”之类的评语跃出。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册高二语文新教材备课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解析版)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证法辩解分辨滥用职权B.摒弃撕开赋予明目张胆C.禀性依附汲汲名实一致D.邪恶撕拼丛生一往无前【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
D项,“撕拼”中的“撕”应为“厮”,“厮拼”意思是“厮杀拼打”。
故选D。
2.下列对《怜悯是人的天性》原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自然状态中的人类没有善恶之分,除非从生理意义上以能否帮助自我保存的性质作为区分标准,为后文否定霍布斯的观点做铺垫。
B.霍布斯的“人天生是恶的……疯狂地把自己看作是整个宇宙的唯一所有主”的观点错误的原因之一在于忽视了欲望是社会的产物,这不是野蛮人对自我保存的关心中所具有的。
C.文章运用了大量事实论据来证明怜悯心是人的天性,关怀、友谊也是对特定对象的持久怜悯心的产物。
D.卢梭认为哲学使人与世隔绝,智慧和理性使人变得冷酷无情。
因此要回归自然情感,远离理性。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因此要回归自然情感,远离理性”理解错误,卢梭认为哲学家缺乏怜悯心,智慧和理性使人产生自爱心,更多地关心自己,而非他人。
卢梭在于证明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而非要远离理性和智慧。
故选D。
二、课内鉴赏3.根据文章《怜悯是人的天性》的内容,辨析“自爱心”和“怜悯心”。
【答案】自爱心是使人关心自己的生存的一种情感。
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着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竭力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和生命。
怜悯心是使人本能地不加害别人,并在同类遭受灾害和痛苦时,会感到天然的憎恶的一种情感。
这种怜悯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
卢梭认为,人们心中的这两种情感相互协调,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或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自爱心是自然状态下,人人生而平等,野蛮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锻炼出勇敢机敏的品性,为了保护他的生命,他的智力逐渐提高,初步显示了他自由主动的资质,当他反馈自身意识到的自由时,意志力或选择利便在心灵的灵性下暗中生根,人也因此天生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表现为依靠智力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和由此滋生的自爱心,自爱心不关心他人,只为了自身利益。
林清玄《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阅读题及答案

林清玄《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阅读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林清玄《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阅读题及答案林清玄《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阅读题及答案林清玄,1953年出生,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散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

(1)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2)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201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 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 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 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 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 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
义的理解,也包括对词语运用的目的、意图和效果的理解。
考试中的词语理解题一般不会对词语的“一般意义”进行考查,考查的主要是:指 示代词的指代内容,重要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某些词语的临时性指代意义,某些词 语意义在文中具体的体现,隐喻性或象征性词语的文中寓意,修辞性词语的文中含 意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属于 “重要”或“精彩”的语句呢?所谓精彩语句,主要包括: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 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 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③从内 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
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
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燕园树寻》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燕园树寻》含答案(2021秋·贵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园树寻宗璞①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
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
到得冬天,落叶树木剩了杈桠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
②先从自家院里说起。
院中的三棵古松,是“三松堂”命名的由来,也因“三松堂”而为人所知了。
世界各地来的学者常爱观赏一番,然后在树下留影。
三松中的两株十分高大,超过屋顶,一株是挺直的;一株在高处折弯,作九十度角,像个很大的伞柄。
撒开来的松枝如同两把别致的大伞,遮住了四分之一的院子。
第三株大概种类不同,长不高,在花墙边斜斜地伸出枝干,很像黄山的迎客松。
③院中还有一棵大栾树,枝繁叶茂,恰在我窗前。
从窗中望不到树顶。
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
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
④后院有一株老槐树,比松树还要高大。
老槐树下,如今是一畦月季,还有一圆形木架,爬满了金银花。
老槐树让阳光从枝叶间漏下,形成“花荫凉”,保护它的小邻居。
⑤出得自家院门,树木不可胜数,可说的也很多,只能略拣几棵了。
临湖轩前面的两株白皮松,是很壮观的。
它们有石砌的底座,显得格外尊贵。
树身挺直,树皮呈灰白色。
俄文楼前有一株元宝枫,是涂抹秋色的能手。
燕园中枫树很多,数这一株最大,两人才可以合抱。
它一年一度焕彩蒸霞,使这一带的秋意如醇酒,如一曲辉煌的钢琴协奏曲。
⑥杨柳极为普通,因为太普通了,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特色。
未名湖畔和几个荷塘边遍植杨柳,我乃朝夕得见。
不管湖水是丰满还是低落,是清明还是糊涂,柳枝总在水面低回宛转,依依不舍。
“杨柳岸,晓风残月”,岸上有柳,才显出风和月,若是光光的土地,成何光景?它们常集体作为陪衬,实在是忠于职守,不想出风头的好树。
⑦银杏不是这样易活多见的树,燕园中却不少,真可成为一景。
临湖轩下小湖旁,七棵巨人似的银杏树站成一排,挡住了一面山。
《枣香醉人 洪丽丽》阅读答案_高中语文_中学数学网

《枣香醉人洪丽丽》阅读答案_高中语文_中学数学网16【答案】【解析】作用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方面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解析】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世事的感叹,是对时间的感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答案】【解析】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
修辞用排比、类比,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
19【答案】【解析】“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
“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
认为哪一个好均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答案】A、E【解析】A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
E没有心理描写。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钟林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群体的保障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
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从“社会保障”向“社会福利”过渡。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行“居家养老”,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但这些服务多数仍限于生活层面,还不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从业人员缺少培训,服务质量不高。
“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这些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积极措施。
”陈钟林认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
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上面。
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达到对子女的依恋充实孤独老人生活。
2020年领军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穿透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鉴赏评价(含解析)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鉴赏评价【考点穿透】“鉴赏评价”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包含三方面:(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我们要在阅读与思考中需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
应掌握下面的阅读方法:1.读懂作品的“重要语句”。
重要语句是就语句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语句是文中的重要语句呢?第一,是与作品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语句。
有的语句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语句,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第二,是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语句。
有些语句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语句也是重要的语句。
第三,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语句。
有些句子或句子中的一些语句,既与作品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句子或语句,自然重要,如果不理解它指什么,就可以说没有读懂作品。
2.理解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
(1)了解叙述人称的方式与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把握语言的特点与作用:①形象化。
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像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②凝练含蓄。
作品要尽可能用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
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12分,每小题2分)(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是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A.鲁镇所有的人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1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13.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C.从麻木中惊醒D.从迷惘中惊醒14.上面两段话都提到雪花的描写,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11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9分,每小题3分)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
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高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酒香戏外曾瓶高明远在轩辕宫附近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
高明远卖酒有规矩,每天最多卖三十斤,每人最多卖二斤。
每天卖完酒,高明远就去三泸茶园。
高明远去三泸茶园看戏,买票,有讲究。
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离陈三卿越近越好,不怕花钱。
如果没有陈三卿的戏,不管是哪个名角,都花最少的钱,进园即可。
相传、陈三卿刚到三泸茶园演出,因相貌平平,脸上还有麻点,同行和观众并不看好。
她演的是《挑帘打饼》。
陈三卿一出场,步法身段,时如蜻蜓点水,螃蟹行沙;时如电闪风犁,云行雨骤;时如垂柳摇曳,时如海棠婀娜。
看戏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如痴,掌声如雷。
①那天,高明远在观众席。
陈三卿有了名气,常有人请她到家中唱戏。
为了热闹喜庆,名角要向主家献酒。
陈三卿献酒,手中酒壶,必盛高家酒。
城隍庙北边的张记桐油店张老板,母亲七十八岁,生了病,临时决定,提前替母亲办八十大寿,冲冲病痛;也临时邀约,请陈三卿来唱戏喜庆喜庆。
因是临时,一时难以凑上那么多高家酒。
陈三卿也直率,问张老板,我那几杯,应该准备好了吧?张老板直点头。
其实,张老板藏有心眼儿,他就不信,你陈三卿,能把酒城这家那家的酒喝出来?锣鼓敲得昂扬激烈,唢呐吹得高亢喜庆,陈三卿端着酒献老寿星,她执酒壶,捧酒杯,正陪饮,酒刚进嘴,即如彩虹般喷射而出。
陈三卿笑盈盈的脸陡然间结满冰霜,冷冰冰地说,不是高家酒!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手,告辞走人。
张老板还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陈师傅,怎了?陈三卿不停脚,说,你坏了我的规矩。
这事,很快传开了。
高明远心里鼓胀看一句话:以后,陈师傅,你喝高家酒,收成本价。
高明远这话,没机会说。
陈三卿喝酒,用不着她到高家酒坊买。
这天,排轮子买酒的长龙中出现了陈三卿。
尽管换了戏装,一眼,高明远就看到了。
嘴巴,差点惊歪了,但很快镇住神,问,陈师傅,今天什么日子,你亲自来?不管如何掩饰,还是有些磕磕巴巴,语气里,是满当当的惊诧,甜丝丝的欢喜。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杏花村访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杏花村访酒》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杏花村访酒梁衡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别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可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了。
说是村,并名以“杏花”,但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览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值得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
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着“汾酒”和“竹叶青”。
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
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
竹叶青呢?则呈现出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
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
人们这时赏酒并不要靠眼鼻,因为全身已经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
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其味柔和隽远。
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
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混合。
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
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
共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艳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着轻妆。
大约正是因为这纯,它才成为名酒之祖。
观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
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
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是酒。
“酒泉”接着汇入“酒海”。
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1300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
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二至四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
2.掌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题方法。
【知识链接】1.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 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3)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4)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所谓“精彩语句”是指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如意蕴丰厚的哲理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韵味深长的语意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等。
2.考向动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看,文学作品中语句的“含意”具有的共性是文学性强,“文学性”一般是指“形象感”与“鲜活感”,多用来表示“形象”或“场景”。
品味语言,就是看看文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或用得生动,或感情色彩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
该考点可能会就重要语句或精彩语句在结构、作用、内容、表达、特点等方面设置考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能力层级为D.设题形式多为:1.作者为什么要用某词及其好处;;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 技巧点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突破途径1.聚焦动词,选点切入。
“动词”具有两个特点,那就是“形象化”“动作化”。
2.明晰位置,强化意识。
重要词语的位置一般在:文章首段,“首句标其目”;文章末段,卒章显志;文章过渡段,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因此,在阅读时要高度重视“题目”“首段”“末段”及“过渡段”。
3.理清文脉,聚焦过渡。
解读文章时要高度关注过渡语句(段)中的动词或副词。
这样既可理清文脉,也可品评妙处。
4.注意“双关”。
即解读词语或句子时可从“双关”方面入手。
因为一般“精彩”或“重要”的词句,大多具有“虚实”两重含意的特征。
2020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

2020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2020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根河之恋

2020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根河之恋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
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三节 鉴赏评价 含答案

第三节鉴赏评价走进高考【p221】例1(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
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
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
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
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
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
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
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
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这是考查考生鉴赏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比如修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
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就像”一词提示考生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然后赏析比喻的效果即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是优美凝练。
优美凝练的语言增强了散文的可读性和美感,同时也是理解和整体把握散文的关键。
所以,在《考试大纲》里就有了“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重要考点。
该考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鉴赏评价能力。
散文语言考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考查,即理解句意。
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
二是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即鉴赏语言。
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常见的命题形式: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②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意思;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考查的“重要语句”包括: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
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
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
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
③结构复杂的句子。
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
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
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一般是从艺术效果、语言风格、语句(语段)赏析方面设题。
语言鉴赏的角度:答题步骤:技巧+阐释+效果作用。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作者在第⑥段写听梁任公讲演二十余年后,在渡口候船渡河时所见,使他“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这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2.本文语言简练传神,请从文章中任选语句进行分析。
3.作者评价梁任公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你认为梁任公这三个特点哪一个最吸引你,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树梁实秋①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
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
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
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
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谦的神气。
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
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
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