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离工程》教案

合集下载

生化分离工程

生化分离工程

错流过滤 研 磨 错流过滤 超 滤 吸 附 喷 干
憎 水 结晶
电泳
基本定义
生化分离工程的定义:
为提取生物产品时所需的原理、方法、技术及相 关硬件设备的总称,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 养液、酶反应液和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提 取、分离纯化、富集生物产品的过程 (Downstream Processing)。
1)、在设计前,首先要掌握的产物物化性质,主要包括:
(1)、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有机溶剂和盐等; (2)、分子量和分子形状。对于高分子物质非常有意义; (3)、沸点和蒸汽压。对于热稳定的小分子物质非常有意义; (4)、极性大小; (5)、分子电荷及影响因素,包括pH值和盐等; (6)、功能团。功能团为萃取剂和特异性吸附的选择提供依据; (7)、免疫原性。设计亲和色谱; (8)、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毒性试剂等(如青霉素
6)、提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之一。WTO,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标准。
7)、环境污染的治理(慢性铅中毒)
作业:检阅文献,谈谈分离科学的作用
刊原:
1)、纯分离分析期刊:Bioassay(IF = 6.227); Anal. Chem.(IF = 4.650); Separ. Purif Method(IF = 3.600); Electrophoresis(IF = 3.465); Adv. Chromatogr (IF = 3.067); J Chromatogr A(IF = 2.768); LC GC-Mag Sep Sci(IF = 2.393); J Chromatogr B(IF = 1.867)。调研论文数/月、本学科国际发展的速度
1)、凝胶 2)、亲和色谱 3)、离子交换

生化分离工程讲稿

生化分离工程讲稿

金属螯合层析法:
imidazole
固相载体
Ni
C-COOH
elution
His His His
Protein
-O-C-C-C-O-C-C-C-N
OH OH
C-COOH
Metal Chelat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第五节 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
四、染料配体亲和层析
染料配体亲和层析是以仿生染料,主要是含一氯 或二氯三嗪基团的三嗪染料,作为配体的亲和层 析。这些三嗪染料可偶联在含羟基的载体上,因 此可以纯化很多蛋白质和酶。 主要功能团是无色三嗪燃染料配体,原料价廉易 得,性价比高,适合大规模分离生产。
共价层析的分离过程
S-S N 2- 吡啶二硫化物 O S=O S 巯基磺酸盐 吸附 S-
+S
H 巯基吡啶酮 N
+
SO2H S-
S洗脱
SH
+ 2R-SH
SO2H S巯基还原剂
SO2H
+
SH
+ R-S-S-R
第五节 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
大致层析过程:
the end 5.亲和柱的再生 1.平衡
有时是“样品预 处理”
第七章 亲和层析 第五节 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
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
凝集素亲和层析
免疫亲和层析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燃料配体亲和层析 共价层析
第五节 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
一、凝集素亲和层析
将凝集素以共价形式与不溶性载体相连接作为亲 和吸附剂的层析技术。可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或 分析糖类及糖复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细胞膜 碎片等。 区分非常相近的抗原或抗体,只需一步就能从大 量的复杂蛋白质溶液中分离出极少量的目的抗原 或抗体。

《生化分离工程》教案

《生化分离工程》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了解常用固—液分离设备及其特点、机械破碎法所用设备、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和细胞破碎的研究方向。
教学重点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食品伙伴网:/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
2 何谓盐析?其原理是什么?
3名词解释:Ks盐析法β盐析法
4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
教后小结
学生对盐析、等电点理解较透彻。
教案1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5次课
授课题目
1 何谓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有何特点?
2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
3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
为经济可靠。
教后小结
学号基本了解生物分离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状况。
教案1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2次课
授课题目
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
第一节发酵液的预处理
了解膜分离技术发展的历史、开发现状及产业化水平和前景,掌握膜分离的定义、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了解膜材料及其特性。
教学重点
膜分离的定义、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教学难点
膜分离的定义、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辅助。
6膜材料的要求(5min)、种类(5min)

生化分离工程 教学大纲

生化分离工程   教学大纲

生化分离工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30405Z10课程名称(中/英文):生化分离工程/Bio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严希康等,《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孙彦等,《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生化分离工程是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涉及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在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注重以工程学观点揭示生化分离过程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基本分离方法与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各单元操作过程与方法,也包括生物技术研究中常用的生化分离与纯化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各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技术,为学生研发生物新产品、开发生物生产新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生化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生化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掌握发酵液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含沉淀与离心分离等)、细胞破碎技术、萃取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与离子交换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蛋白质的复性技术、结晶纯化技术等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

单独开设另外的实验课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生化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生化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生化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化分离工程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执笔者: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化分离工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在具备了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生物反应工程等基础课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生物物质的分离、提取、精制的基本原理及工程技术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酵液的预处理、液固分离,沉淀分离,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反胶束萃取、吸附与离子交换、色层分离、膜分离、液膜分离、结晶等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了解生物物质提取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生化分离中重要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主要的新型生化分离技术,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课堂学习及自学、完成作业、撰写小论文、进行课堂讨论。

提高查找文献资料和自学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相关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及示范教学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卷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平时小测等组成。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生化分离技术》(第二版). 于文国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参考书:[1] 《生物分离技术》谭天伟.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 《生物分离工程》孙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 《新编生物工艺学》(上、下册)俞俊棠.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刘国诠.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欧阳平凯、胡永红.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生化分离工程》.严希康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课件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课件

CHAPTER
04
结果分析与讨论
数据记录与整理
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确保实验过程中所有数据都被准确记 录,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压力、流量 、重量等。
数据整理的规范性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 分析和对比。
结果分析
数据对比分析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 偏差产生的原因。
趋势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 可能的结果。
根据选择的分离方法,设计合理 的分离流程。
控制分离过程中的温度、pH值 、浓度等参数,确保分离效果。
监测分离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 目标成分的纯度和收率。
产物检测与鉴定
利用生化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泳等)对分离得到的产物进行检测 与鉴定。
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评估实验的分离效果。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实验方案。
有机溶剂
用于提取和纯化目标产物 的有机溶剂。
实验器具与设备
发酵罐
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的容器。
离心机
用于分离和纯化目标产物的设备。
层析柱
用于进行色谱分离的柱状设备。
CHAPTER
03
实验方法与步骤
样品处理与制备
样品收集
样品纯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新 鲜、无污染。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目标生化成 分的纯度。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随机误差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由于环境、操作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CHAPTER
05
实验结论与总结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评估实验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天津大学 化工分离工程 完整教案

天津大学 化工分离工程 完整教案

天津大学化工分离工程教案(一)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物质分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分离操作原理、设备及工艺流程,为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1)掌握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分离、速率分离等;(2)熟悉常见的分离操作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萃取、蒸馏等;(3)了解分离过程的设备及其操作条件优化;(4)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化工分离过程。

二、教学内容2.1 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1)平衡分离原理:包括溶解度、分配系数、平衡常数等;(2)速率分离原理:包括膜分离、分子筛分离等。

2.2 常见分离操作方法(1)过滤:包括悬浮液、乳液的过滤原理及设备;(2)离心:包括沉降离心、澄清离心、过滤离心等;(3)吸附:包括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吸附床设计等;(4)萃取:包括溶剂选择、萃取效率、萃取塔设计等;(5)蒸馏:包括蒸馏原理、蒸馏塔、塔板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解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化工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离过程。

3.2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分离设备,掌握分离操作技巧。

3.3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化工分离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4.2 期末考试:包括闭卷笔试和课程设计,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化工分离工程》(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5.2 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5.3 实验设备:分离操作实验室及相关设备。

天津大学化工分离工程教案(二)六、第一章绪论6.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化工分离工程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修改版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修改版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一、说明:《生化分离技术》是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本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各种杂质的去除、分离、纯化和精制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各种杂质的去除、分离、纯化和精制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2.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生物活性物质分离过程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本课程将生物分离过程分成不溶物的去除、提取、分离与精制四大部分。

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公式要会推导,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结合课后的习题练习学会熟练运用公式进行一些生物分离过程的计算,加深对生物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学会正确选择各种分离设备的型号,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如发酵工厂设计等专业课,提高自学与更新本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教学重点为不溶物的去除、提取、分离与精制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对象,这些方法在科研与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教学难点为对重要的公式的推导,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运用公式进行生物分离过程的计算。

(三)总学时72学时(四)学分4学分(五)开课学期三年级上学期二、大纲内容和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 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2. 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基本要求掌握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地位,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以及生物分离过程的分类。

生化分离工程绪论 PPT课件

生化分离工程绪论 PPT课件

巴斯德
"鹅颈瓶实验"
这个时期的生化产品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是 无活性的小分子(有机溶剂)。此时开始引入化学 工程中较成熟的近代分离技术,如过滤、蒸馏、精 馏等,生产多以经验为主。
3、第二代生物技术
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青霉素产品的出现是生物 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二代生物技术的代表。 这一时期,随着无菌空气制备技术和大型好氧发酵装 置的开发成功,微生物发酵工业迅速壮大,一大批 (好氧发酵)的产品相继投入了工业化生产,如链霉 素等抗生素、谷氨酸等氨基酸、核酸(核苷酸)、柠 檬酸等有机酸、淀粉酶等酶制剂、微生物多糖和单细 胞蛋白等。
图 青霉素的发现者Flemming(A)和 产黄青霉对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B)
工业规模的深层发酵

产品的多样性对了分离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许多化学工程工作者加入了生物反应过程的 行列中,一门反映生物与化工相交叉的学科—— 生化工程也于40年代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这 期间借鉴和引进吸收了大量的近代化学工业的分 离技术,约有80%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被引入生 物工业。在60年代以前,生物技术产品的下游加 工过程基本是套用化工单元操作或经过简单改造。 这期间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生化分离技术,但都还 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生物分离工程简介
传承和特点: 生物分离工程是在传统化工分离的单元操作上发 展起来的,但由于生物物质在许多方面与传统化 工产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它又具有很多独特的性 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
应用: 现在的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发 酵、食品、轻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及纯化。另外, 环境工程中污水的净化与有效成分的回收,也常 用生物分离技术。
4、第三代生物技术

生化分离工程教案

生化分离工程教案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
食品伙伴网:/
食品商贸网:.foodmate./
食品工业网:.food.hc360./
食品科技网:.tech-food./
食品安全网:.tech-food./
中国绿色食品网:./sites/MainSite/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章 细胞的分离与破碎
第三节 细胞破碎
1 固-液分离设备及其特点(重点)(35min)
2 细胞破碎概述 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0min)
3 常用的细胞破碎法(重点)及其原理(难点)、机械破碎法所用设备(30min)
4 细胞破碎率的测定(5min)
5 细胞破碎研究向(5min)
6小结及思考题(5min)
2.希康著,《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2月
3.彦著,《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4.欧阳平凯,永红著,《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2月
5.谭天伟著,《生物分离技术》,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年8月
6.志强著,《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8月(2)相关专业:
审阅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1次课
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
1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一般步骤
2 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选择准则、发展动向及分离效率的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特点和一般步骤,了解生离效率的评价。
3.彦著,《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生化分离工程》课件

《生化分离工程》课件

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场,使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离心管内分 层,从而实现分离。
生化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
制药工业
生化分离工程在制药工业中应 用广泛,涉及抗生素、蛋白质 、酶等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生化分离工程 用于提取植物和动物中的营养 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 等。
环保工程
DNA提取与纯化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化学裂解、离心分离和DNA吸附等技术,实现DNA的 提取与纯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DNA提取与纯化是生化分离工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化学 裂解和酶消化是常用的DNA提取方法,通过破坏细胞膜和 核膜,释放出DNA。离心分离用于去除细胞碎片和蛋白质 等杂质。DNA吸附技术如硅胶吸附和磁珠吸附等,能够高 效地去除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的DNA样品。
将原料的pH值调节至适宜 的范围内,以便后续处理 。
加热与冷却
根据需要加热或冷却原料 ,以改变其物理性质或化 学性质。
细胞破碎
机械破碎
通过高速搅拌、研磨或高 压破碎等方法破坏细胞壁 ,释放细胞内的物质。
酶解破碎
利用酶分解细胞壁,实现 细胞内物质的释放。
化学破碎
利用化学试剂溶解或腐蚀 细胞壁,实现细胞内物质 的释放。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
浓缩与干燥
蒸发浓缩
通过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浓缩至一定体积。
冷冻浓缩
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水分结冰,从而实现浓 缩。
干燥
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得到固体产物。
04
生化分离工程设备
离心机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设备,根据其转速和分离原理,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速离心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细胞的分离与破碎
第三节 细胞破碎
1固-液分离设备及其特点(重点)(35min)
2细胞破碎概述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0min)
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重点)及其原理(难点)、机械破碎法所用设备(30min)
4细胞破碎率的测定(5min)
5细胞破碎研究方向(5min)
6小结及思考题(5min)
3滤饼的重量比阻rB
教后小结
学生对絮凝以及凝聚概念有清楚的理解,对发酵液的预处理基本掌握。
教案1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次序
第3次课
授课题目
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
第三节细胞破碎
1固-液分离设备
2细胞破碎概述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机械破碎法所用设备
4细胞破碎率的测定
5细胞破碎研究方向
2.严希康著,《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2月
3.孙彦著,《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4.欧阳平凯,胡永红著,《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2月
5.谭天伟著,《生物分离技术》,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年8月
6.朱志强著,《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8月(2)相关专业网站: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
食品伙伴网:/
食品商贸网:/
食品工业网:/
食品科技网:/
教学难点
凝聚和絮凝的区别、滤饼的重量比阻rB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章细胞的分离与破碎
第一节发酵液的预处理第二节固液分离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15min)和具体方法(重点30min)
2凝聚和絮凝(难点,10min)
3发酵液的过滤特性(5min)
4滤饼的重量比阻rB及其测定(难点,20min)
1 何谓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有何特点?
2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
3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
为经济可靠。
教后小结
学号基本了解生物分离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状况。
教案1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2次课
授课题目
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
第一节发酵液的预处理
3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选择准则、发展动向及分离效率的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特点和一般步骤,了解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下游加工过程的选择准则、发展动向和分离效率的评价。
教学重点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一般步骤
5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5min)
6课堂提问(5min)
教学资源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
食品工业网:/
食品科技网:/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如何预处理发酵液?
2凝聚和絮凝的区别
国家食品安全网:/
中国绿色食品网:/sites/MainSite/
审阅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1次课
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一般步骤
2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生化物质分离的常见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技能,理解生化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技术实用化、产业化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常见的生化产品生产工艺以及生化分离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
教材与参考书(或网络资源)
(1)参考教材:
1.曹学君著,《现代生物分离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年1月
6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动向(10min)
7小结及思考题(5min)
教学资源
1.曹学君著,《现代生物分离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年1月
2.严希康著,《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2月
3.孙彦著,《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讨论、思考题、作业:
*****本科课程备课教案
*—*学年第1学期
(理论课程)
课 程 名 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生物技术
学 生 人 数*
教 师 姓 名
教 师 职 称
***学院
总 学 时
48
讲授
4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
0
上机
0
其它
0
学 分
3
考核方式
闭卷
成绩组成
80%期末+20%平时
课程性质和目的
主要讲述生物活性物质的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路线或改进现有工艺,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教学方法
启发式、直观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1本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阐述(10min)
2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基本定义(5min)和特点(15min)、一般步骤(15min)
3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10min)
4下游加工过程的选择准则(15min)
5分离效率的评价(5min)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具体方法
第二节固液分离
1凝聚和絮凝
2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3滤饼的重量比阻rB
4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
教学目标
掌握发酵液预处理的具体方法、凝聚和絮凝的区别、滤饼的重量比阻rB,了解预处理的目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和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
发酵液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与滤饼的重量比阻rB,发酵液的过滤特性和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了解常用固-液分离设备及其特点、机械破碎法所用设备、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和细胞破碎的研究方向。
教学重点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