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公开课课件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书愤》 优秀课件
解题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书愤”,抒发胸中愤懑之情。
以读入诗境
任务一: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感情基调。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书愤
陆游
诵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读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 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他们的悲愤是英雄们共同 的悲愤,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时代的悲剧
时代之“愤”
从陆游的悲愤,到时代的悲愤,这喷薄而出的悲愤背后力量 源泉是什么呢?
是深深的——“爱”
哪怕始终不得重用,被排挤,被打压,但是他们 永远都在坚持,坚守力主北伐,坚持收复失地,坚持报 效国家,那份滚烫的赤子心从未改变。
结语
遭遇战乱,一心为国,满腔赤诚,却壮志难酬,这是 陆游一生的写照。陆游的那颗赤子心,感动了你我。诸葛 亮是陆游的偶像同样,包括陆游、屈原在内的这些人,他 们又成为了我们的偶像,成为我们爱国精神的动力。正是 有薪火相传的爱国传统,中华民族才能够绵延五千年经久 不衰。何其有幸,我们生逢盛世,长于盛世,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看我仓中好儿郎:立鸿鹄志,以笔抒志,以行 践志,感恩盛世,报效祖国。
时代之“愤”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小重山》
--辛弃疾《破阵子》
--文天祥《过零丁洋》
时代之“愤”
思考:“愤”的根源是什么?
“愤”的根源在于南宋偏安一隅,“主和派”把持朝政。 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书愤-公开课-最终版-PPT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 认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诗 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 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
5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他重情义,尤其是和唐婉的爱情悲 剧,令人叹息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 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33
美读欣赏,聆听 名家的声音,感 受诗人情怀
34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歌还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对比
二、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 对比
三、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 且偷安对比
35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背景及作者,想一想, 陆游此诗和杜甫的《蜀相》,说说他 们在歌颂诸葛亮的歌颂功绩、抒发个 人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8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书愤》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出师一表”——诗人借诸葛亮“出师”伟业 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 悲愤融合在一起,才锤炼出尾联这么警句。
第19页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于敌手, 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 自己终生追求与国家命运完全融合为一 体,所以,陆诗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第20页
“书愤”含义是书写心中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第5页
具体赏析
第6页
思索并回答
1、首联两句中“世事艰”该怎样了解? 2、首联颔联两联侧重于描写什么?作者在 其中思想情感有何改变? 3、颈联和尾联采取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 什么?
第7页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洁。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报国之志详细化,集中回想描写宋 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战斗情景。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 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国土。
辉煌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前形 成鲜明对比。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老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遗恨,离开人世。临终时仍念 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第3页
陆游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诗人之一。他能诗能词也能散文, 才华横溢。陆诗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 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例子。
第4页
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 人61岁。
因主战而受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悲愤?
《书愤》精美课件(37页)
《书愤》精美课件(37页)一、课件概述1. 作者介绍:介绍《书愤》的作者陆游,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创作背景。
2. 诗的背景:分析《书愤》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此诗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书愤》的内容,揭示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思想内涵:探讨《书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等。
5.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书愤》在诗歌形式、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6. 课后练习:提供一些与《书愤》相关的问题和思考,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陆游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爱国诗。
他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诗的背景《书愤》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陆游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自己却报国无门,无法为国家出力,心中充满愤懑。
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书愤》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四、诗歌内容解析《书愤》全诗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在年轻时并未意识到世事的艰难,如今回首往事,才发现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国家命运令人担忧。
2.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描绘了陆游当年抗击金兵的战斗场景,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表现出诗人英勇无畏的气概。
3.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曾以“塞上长城”自许,但如今已年过半百,镜中映出的是满头白发,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4.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陆游
少年时,意气风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中年时,壮志凌云,”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晚年时,难酬壮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终时,仍念恢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
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 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满溢纸端,他写的最多的是中原; 思绪翻飞,他愁的最多的是家国; 时光流转,他留给我们最重的两个字是 — — 爱国 .
8情细录
求和偏安、奸臣当道、政治黑暗。
忧情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北宋一南宋
背 景
偏安一隅,主和派把持朝政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怎样写的?
任务四:
诗人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 己的“悲愤”之情的?
温故知新 鉴赏情感的表现手法:
考点链接
抒情为主的诗歌。
可 能 出 现 的 考 点 :(1)鉴赏诗人多重情感题
(2)考查诗歌情感类表现手法
应 对 策 略: (1)知人论世,看注释,析情感 (2)手法再现:修辞手法,抒情类表现手法,
用典,虚实,对比……
写了什么?
任务二:
细读,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作用 2、 (个人层面的对比) 岁月空老、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3 、(国家层面的对比) 为南宋没有将领领兵而痛心, 批判主和派的苟且偷安。
《书愤》PPT课件优质课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春,此 时陆游已62岁,被罢官在山阴闲居了6年。直到作此诗时, 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诵读诗歌
诗歌大意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曾记得25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着楼船 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 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 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思考:作者“书”了哪些“愤“?如何抒
发的?请结合诗句和诗人的生平具体分析。
所愤之一: “世事艰”,为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 事业屡遭打击而“愤”。
书愤 陆游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书愤》公开课PPT课件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知人论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拓展升华
陆游的精神
导 一、爱国精神。
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赏析诗歌
早岁那知世事艰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世事”是指什么事?“世事艰”
如何理解? 4、本句有没有书“愤”?
赏析诗歌
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中原是指整个国家吗?
入2、诗人为什么要“北望中原”?
3、“气如山”中的“气”是哪一种气, 是对金人占领国土的怒气还是对收复故 土的豪气?
2、“楼船”是怎样的船,写出了什么?
传递了什么情感?
3、诗人为什么要写“瓜洲渡”这个地方?
4、怎样理解本句中的意象“夜雪”?
5、本句写了什么内容?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诗歌
铁马秋风大散关
1、“铁马”是什么马?
2、诗人为什么要写“大散关”这个
地方?
赏析诗歌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
导读 入情
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写了什么?
遥想当年
豪气如山
愤:世事艰
赏析诗歌 颔联:
导读 入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赏析诗歌
楼船夜雪瓜洲渡
1、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戎车?既驾你,有四牡没业业。有见过类似句式的诗句?
公开课书愤ppt课件
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 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包 括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年华空老 无人领军
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 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 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艺术特色
用典:“出师一表”
诗中对诸葛亮积极进取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 朝廷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目的在 于非今。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 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 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 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 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 国。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所愤之二:“空自许”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 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 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徒劳的,白白的。
• “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
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 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 同时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所愤之三:鬓先斑
(借古讽今)
对比: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昔日“气如山”——今日“空自许”: 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 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 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 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
《书愤》公开课课件(共22张PPT)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用什么手法表达情感?
“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称自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己是”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感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 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 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 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
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 所要发扬的精神;
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 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
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 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
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 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
地。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 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024年度部编版选必中精品公开课课件陆游《书愤》
诗人们常常通过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这些景色往往成为 激发爱国情感的象征。
24
不同文化背景下差异性体现
2024/3/24
表达方式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诗人们在表达爱国情怀时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中国诗歌往往含蓄 内敛,注重意境的营造,而西方诗歌则更加直接奔放,注重情感的宣泄。
典故运用
诗人巧妙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政治 立场和爱国情怀,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塑造
3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战争场景等意象,营造 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 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024/3/24
20
对后世影响及传承意义
2024/3/24
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陆游的《书愤》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后世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 艺术借鉴。
代表作之一
《书愤》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 的悲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24/3/24
反映时代背景
《书愤》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 家危难之际,陆游通过此诗表达了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愤》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 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
13
与其他诗人作品比较
与杜甫比较
陆游和杜甫都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但陆游的诗风 更加奔放、激昂,而杜甫的诗风则更加沉郁、深刻。
与李白比较
李白和陆游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李白的诗风豪放、飘 逸,而陆游的诗风则更加朴实、自然。在创作主题上,李白多描写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而陆游则更 注重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书愤》 课件 ( 30张 )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悲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 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写作背景介绍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 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 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 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 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 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 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 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 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导入 背诵《示儿》,谈诗歌的思想感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元:此字为通假字,通“原”,意为:原来。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但:只是。
九州同:全国统一. 王师:国家的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人 。
体会情感: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 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解题 •书: •写
愤: 愤懑,悲愤
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 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诗起句和 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 《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 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 这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 《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 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 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 《放翁词》。
论 世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 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 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 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 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 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 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满腔激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 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 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 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可是参战的两位将领: 张浚次年被罢官,王炎随之也被调离前方战场,北征 又一次成了泡影。
白描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朝纲不振
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 酬之情。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敬仰诸葛、渴望 千载谁堪伯仲间。 建功立业之愿。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 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 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
壮志。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首联的“世事艰” 该如何理解?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 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 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 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 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感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 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 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 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 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 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本诗的诗眼是?
愤
1、请问:此诗抒写了哪些愤懑之情? 请结合诗句来谈一谈。 2、你又是如何感知到这些愤懑情感的 呢?(即为: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现 手法来表达的呢?)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用典、对比。 “书” :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之情,报国无门之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名传千古,令后人敬仰, 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
之情,并以此自勉。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 《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 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主 旨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 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 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 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 烈愤慨。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 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 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追感往事》
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
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书
愤
——陆游
解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题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 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三百多首, 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 地的爱国热情。主要作品有《游 山西村》、《书愤》、《临安春 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 《钗头凤》 、《示儿》 等。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 《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 遇。
《 钗 头 凤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示 儿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知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 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 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 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 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 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 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 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 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悲愤之情不言自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用什么手法表达情感?
“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称 自己是”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 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 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
愤
——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
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
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
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