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重点.doc
土地管理与评价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土地:指地球衣而陆地和水而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杲。
土地资源:指土地作为口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牛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地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坏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屮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川,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一、土地的功能:土地的负载、养育、仓储、提供景观、储蓄和增殖的功能二、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是口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用养结介)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四、土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地籍管理2、土地权属管理3、土地利用管理4、土地市场管理五、土地管理常用的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技术方法★:人口猛增和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一、政府对土地实施宏观管理的必要性:1、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对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稀缺资源2、公有制土地的存在3、土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4、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二、政府在土地管理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 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2、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捉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 消除十•地利用的外部性4、 协调各十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十•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三、土地管理的目标:(一) 按管理层次的不同:宏观、中观、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doc
1、土地资产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服务。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产和财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意义2、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土地征用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据法律法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
3、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
设计、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4、土地产权存在土地之上的排它性的完全权利,包括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土地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5、寻租活动寻租是指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即通过权利等追逐既有生产利润的活动。
寻租活动木身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只会引起财富的转移,重新配置并且浪费社会经济资源。
6、农村集体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移7、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
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8、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9、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的耕地的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无条件开垦或开累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信耕地。
10> 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11、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12、土地管理原理人木原理(行为原理、动力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相对封闭原理)、动态原理(动态相关原理、弹性原理)、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原理、规律效应原理)13、土地产权基本特征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1)2)3) 4lhm2 缴纳 105000〜15000()元 lhm2 缴纳 75000~ 105000 元 lhm2 缴纳 45000〜75000 元 出让方式 出让、转让、出租、抵押 协议,招标,挂牌,拍卖 出售,赠与,交换?14、 土地权属管理主要内容I )依法确认土地权属 2)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3)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15、 土地利用内容利用方式 利用程度 利用效果 16、 土地利用管理内容1)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2)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3)保护协调土地生态环境 17、 土地利用动态检测内容1)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监测2) 土地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测3)土地生产力监测 18、 我们国家土地基木国情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19、 现阶段土地管理主要内容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控制土地供给闸门 加强调查评价,科学规划 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深化改革,建立新体制新机制健全法制20、 征收新菜地补偿基金1) 城市人口 100万以上的城市2) 50-100 万人口3) 小于50万21、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转让,取得出让转让 22、 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23、 国土资源部下设名称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 24、 土地价格分类(管理目的)基准地价标定地价2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直接控制指标新增建设用地量耕地保有量基木农田保有量26、 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27、 城市土地市场结构体系城市十•地市场类型结构 城市十•地市场层次结构 城市十•地市场组织结构 28、 土地市场供养调控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
土地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参考(本科课程由两位老师进行教学,因此复习资料也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准备)前部分一、填空题1、土地的资源特性有: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面积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和任务不同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温、水3要素,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二是非地带性或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规律。
5、土地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水源中,不属于地表水类型的是 BA.河流B.海洋C.冰川D.沼泽2、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中,“3S”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3S技术包括:CA. GSS\RS\GISB. GPS\SS\GISC.GPS\RS\GISD. GPS\RS\GSS3、我国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哪五大类型 BA.平原、丘陵、山谷、高原和盆地B.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C. 平原、丘陵、山地、河谷和盆地D.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森林4、我国目前每年人均粮食拥有量约为 DA.250公斤B.550公斤C.500公斤D.380公斤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和阶段是 AA.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B.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检查验收、内业工作C.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准备工作D. 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内业工作、检查验收.三、解释题1、土地: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现有或可预见的物质和技术投入为条件,根据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含生理需要、现状消费、最佳理想三层次;由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投入、生活水平、时间尺度等因素决定。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的基本概念(书P3~5,只作了解)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1、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2、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两者关系:(1)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2)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产生财富;(3)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二、土地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不变,相对位置改变);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肥力与承载力可持续)。
第二节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书P10, 论述题)一、概念1、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土地管理学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管理学》试题(A)卷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价是()的资本化。
A.地租B. 土地所有权C. 土地权利和收益D. 土地资产2.土地评价可分为()A.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力评价C, 土地经济评价 D.以上都对3.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A,初始地籍调查 B.变更地籍调查C.农村地籍调查D,地籍测量4.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D.省国土资源厅5.“GIS”的全称是()A.土地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不对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A.有权无偿收回权B.有优先购买权C.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D.无权干涉7.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o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C.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D.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8.下面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错误的是()A.居住用地70年;B.工业用地50年C.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用地40年D.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9.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严格管理,不对的是()。
A.城市蔬菜基地B.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C.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D.望天田10.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不具有()特性A.社会性B.经济性C.开放性D.层次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1.土地12.土地使用权13.土地集约利用14.土地征用15.出让16.土地登记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7.简述土地的特性有哪些?18.简述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
19.简述各类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20.简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1、土地的概念(名词解释)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具体特点(1)土地总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5)水土资源不平衡。
3、土地的两重性(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又体现生产关系;(3)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4、土地的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5)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第二章1、管理的概念通常将某一社会组织、团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或过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行为称之为管理。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3、土地管理的特性(1)土地管理的自然性;(2)土地管理的经济性;(3)土地管理的社会性。
4、土地管理的原则(1)坚持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2)实行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4)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5)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5、土地管理的任务(1)贯彻执行土地法律,维护土地所有制;(2)加强法制建设,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4)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5)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第四章1、管理学主要理论(选填)(1)X-Y理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组织或单位主体的人,员工和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2)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土地管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一、土地的涵义(拓展)物化劳动:某种新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便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质形式,亦即凝结在物中,并同物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为物化劳动。
活劳动是新的能动的劳动,而后者是已有活劳动凝结在物体或某一种产品中的静止形式。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用劳动的一对范畴。
前者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加进生产过程的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
后者又称过去劳动或对象化劳动,指保存在一个产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劳动的静止形式。
进一步解读土地含义(2)认识的动态性p2农业社会:土地——土壤(地球陆地表层的可更新资源)工业社会:(非农用地比重迅猛增加)土地——地球表面的陆地现今时代:提高陆地利用集约度+开发内陆水域海洋开发随着控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含义不断扩大土地含义——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域(含海洋)第三章(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中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中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p34(3)寻租活动p36•在一般行业中,供给弹性充足,没有进入障碍,哪里有超额利润,大家都去干,供给一增加,价格就跌了下来,超额利润也就随之消失了。
•因为土地是有限的,现有土地已经掌握在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手中,不可能随便进入,这个超额利润就保持在那里。
•谁能够得到许可证,谁就可以获得租金;人们就会去贿赂具有发放许可证自由裁量权的官员,以便取得租金。
这种活动叫做"寻租活动"。
•腐败的蔓延,并不是源于市场取向改革,而是源于行政权力对于市场交易活动的干预,即所谓"权力搅买卖"。
第二节管理目标、任务、原则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p43①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让政策制定者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破裂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制造业不景气和增长减速甚至衰退的风险日益显现。
土管期末复习题(完整版).doc
一、名词解释土地质量:指通过土地评价确定的不同等级土地的数据及分布。
土地: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括人类活动的成果.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用途:一般是指土地权利人依照规定对其权利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或功能。
地役权:指为使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土地管理的经济手段: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包括地租低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
地价概念:是出让或都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基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基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 满足土地登记需要。
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完整版)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土地的功能:负载的功能、养育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值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两重性:社会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土地关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性质: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
6、土地的经济供给是以土地的自然供给为基础的,在土地资源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7、人口猛增和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8、土地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9、土地管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调控土地利用的规律,以达到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10、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11、一般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在市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效运行,甚至不起作用,即市场失灵。
原因:公有土地资源和公共产品的存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行为。
1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管理土地的原则。
14、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管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而的陆地和水而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白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
功能:・负载的功能:生物、非生物•养育的功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储蒂和增值的功能基本特性:土地是白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迸的固定性土地利用永续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2•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口然耍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両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牛•产和牛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冇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测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扌占六个方面的内容:・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Z间的关系•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冃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口益增长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坏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基本内容: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5•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另一层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6•从土地管理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二)实现土地、人口、坏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三)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1. 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2. 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 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4. 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5. 消除贫闲第二章1、 土地管理原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人本管理原理系统管理原理动态管理原理效益管理原理2、 土地管理原理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
自己思考第三章1 •土地管理的目标设置。
土地管理的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土地管理活动预期达到的目的。
按管理层次的不同分为:•宏观土地管理II 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冃标,它带冇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
它要以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
•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
它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和 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耍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町行的冃标。
•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县级十•地管理目标。
它比较具体,可以分解为县内各部门(农业 部门、林业部门、畜牧业部门、城建部门、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和各土地利用单位的土 地管理分目标。
・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分为:长期目标(10年以上)屮期目标(5年左右)短期目标(1年)•关系:宏观、中观、微观土地管理冃标,或长期、中期、年度土地管理冃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 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休系。
2 •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
(1)按照其职责权限范围的不同分为非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和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① 非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是将土地管理T 作分散到有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到某一主管部 门。
・土地管理机构分散化是将土地管理工作分散到各有关部门;特点: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土地管理工作的政岀多门,条块分割,降低行政管理效率,增 加行政管理成木,贬损公众对行政的信任,降低行政服务质量。
(我国在86年前采用的就 是这种土地管理机构模式)•土地管理机构综合化是将土地管理工作为其他有关行政管理工作综合到某一主管部门;特点:这种机构设置模式,冇利于部门分工的整合,缩短行政办公流程,减少部门职责 冲突,捉高行政服务质量。
(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② 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是指由一个指定部门负责土地事务的管理。
两种悄况: 「土地管理机构分散化L 土地管理机构综合化特点:这种机构设置模式,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化及业务流程一体化。
(86年成立的国家土地管理局)③比较:对行政相对人而言,专门性和分散性土地管理机构的行政效率较综合性土地管理机构要低,综合性土地管理机构相对于专门性和分散性土地管理机构在业务流程缩短方面有其综合性优势。
在行政效果上,无论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还是分散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 均存在多个部门都对同一行政事件有管辖权,可能会存在政岀多门、互有冲突、难以协调等问题。
综合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下,可以较好地避免部门利益冲突,针对同一行政事件, 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采取统一的手段牯施,更好地服务社会。
(2)按照土地管理机构由谁设置,人财物由谁管理等方面的不同分为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和平行性土地管理机构:①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是指卜--•级土地管理机构由上一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下一•级土地管理机构的人、财、物山上一级土地管理机构委派与管理,下一级土地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由上一级土地管理机构在法定权限范围内指定,下一级土地管理机构听命于上一级土地管理机构。
特点:这种机构设置模式,有利于宏观土地政策的层层落实,减少來自横向层面的T扰和影响。
(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②平行性土地管理机构:是指土地管理机构由人民政府设置,土地管理机构的人、财、物由设置它的人民政府管理,土地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由设置它的人民政府在法定权限内确定。
下一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机构少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机构在人、财、物上无直接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土地管理机构完全是设置它的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听命于设置它的人民政府。
特点:这种机构设置模式,有利于地方人民政府微观性十地政策的落实。
(2004年以前我国采用平行与垂直并行的模式)(3)比较:在行政效率上,无论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还是平行性土地管理机构,对行政相对人而言, 所要历经的业务流程并无区别。
但是,平行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登较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更有效率。
在行政效果上,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更冇利于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土地政策的贯彻落实。
3•土地管理的职能运作?(一)土地管理的计划职能1、概念:它是指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定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2、内容:(6个W)3^步骤:①预测:(1)确定预测目标(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4)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5)预测结果的修正②决策:(1)制定方案(2)选择方案(3)评价与执行决策③计划的编制④计划的实施:FI标管理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管理模式(二)土地管理的组织职能1、概念:管理学意义上组织有两层涵义,一是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实体);二是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它是指为达到某一Fl标而协调人群活动的一切工作的总称。
2、内容:(1)建立土地管理机构,根据土地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和整体日标,设置下属职能部门,确定其职位、职责和职权;(2)有效地指挥、激励、I办调各职能部门土地管理人员的行为,使Z为实现整体冃标而协同工作。
(三)土地管理的控制职能1、概念:是将现实工作成果与计划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纠正偏差的过程。
2、基本过程:建立标准衡量绩效偏差分析与纠正3、控制的类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后果控制第四章1・地籍的涵义,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以表册形式表示地籍要素的文件)涵义:地籍管理,乂称地籍工作,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沪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2 •地籍管理的涵义、原则。
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3••地籍调查。
内容:(1)权属调杳: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和地类等的调杳。
(2)地籍测量:是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界址线、英他地籍要素、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以及编制地籍图和宗地图。
分类:(1)初始地籍调查:初始土地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
(2)变更地籍调查:在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吋利用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对变更宗地的调查,是地籍调查的F1常性工作。
4•土地条件调查的涵义。
是指对土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杏,并据此评定十地质量,进行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
5•土地总登记、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的概念。
(1).土地登记:国家依据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用途、而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2)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3)变更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权利人姓名或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6••土地登记的类型。
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土地登记分五类:土地总登记: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总登记Z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变更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权利人姓名或名称、地址和土地川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注销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
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杳封登记。
/ 曰 & 口J f J TT。
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第五章1・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涵义;土地产权的涵义及其基本特性。
•土地所有权的涵义: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口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
它包括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等四方面的内容。
•土地使用权的涵义:是指使卅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rti其使川的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土地产权的涵义:指冇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