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优质课课件(简洁实用,思路清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段:
由山以上五六里( 由,从。 )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名作动。) 既其出( 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
□翻译: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 • • • • •

• • •
“力‛与‚物‛是两个客观条件, ‚志‛作为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 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 亦可‚无悔‛、‚无讥‛。
4.本段与第2段的照应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其下平旷……而记游者甚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就要熄灭了 十分之一。 更加 至;动作名; 那些到达的人 形作动; 走到尽头
代词;游洞者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
大概 当 形作名; 代“洞” 左右洞壁
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
足够用来
形作动;照明
我们 (便)有人 责怪那些想要 出来的人。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不能够 尽,夫:那。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尽,走到尽头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补叙经过、 详 写心情

第二部分 议论
详 略

借仆碑抒发感慨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 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 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 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朗 读 正 音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1、褒禅山 (zú ,死后) 2、而卒葬之 3、庐冢 (zhǒng,坟墓) 4、有碑仆道 (pū,倒) (huā/huá /huá )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yǎo,深远幽暗) 6、有穴窈然 (jiù,责怪) 7、则或咎 8、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 9、何可胜道也哉 (shēng ,完全,尽) 10、箫君圭君玉 (guī,人名) 11、余弟安国平父 (fǔ,对男子的美称)
北。名;名作动,命名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断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句
归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
平坦空旷 名作动; 向上走 名→状, 从旁边
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幽深,深远) 拥;持;执持。这里指拿着火把 动作名;见 到的景象。 大概 那些
• 4.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 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2.‚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 应?
‚其文漫灭‛
3.‚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 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
归纳每段主要内容:
• 1 介绍褒禅山的概况。 • 2 记游洞经过,写出洞的心情,突 出“悔”字。 • 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阐明“志”、 “力”、“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 4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 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5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取之也。
重点字词
• 谬: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 名:描述、说出,这里用作动词。 • 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 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 因”。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 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 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fǔ);我的 弟弟安国,字平父(fǔ);安上,字纯 父(fǔ)。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 安石记。
★第三段:
古人之观于天地( 之,取独。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奇伟,奇异雄伟;非常,不平凡。 ) 常在于险远 ( 险远,艰险遥远的地方,形作名。 ) 其孰能讥之乎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孰,谁。 )
□翻译: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 4.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 慎取”的态度。 •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2.本段写了怎样的游山心得?若 想成功,需要哪三个条件?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三个条件:‚志‛、‚力‛、‚物‛
想一想:
3.“志”、“力”、“物”三者之 间的辨证关系。
第四段;余于仆碑,又以
因此、由此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
夫:那些。 失传 名作动。说出、描述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miù 弄错、 (那些古书)流传的文字 使……错 尽 说三道四;说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原因
我对于那倒在 地上的石碑,又 因此叹惜那古代 书籍的失传,后 代人弄错了它流 传的文字,而没 有人能够说明白 的事情,哪能说 得完呢! 这就是今天治 学的人不可不深 入地思考、谨慎 地选取的原因了。
指示代词褒禅山
名作动;筑舍定居 死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梵语音译,对佛或佛教徒 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因为这 名词作动词, 个缘故 命名,起名 名→状, 往东 倒 碑文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
……者……也, 庐,屋舍,冢,坟墓。生前坐 判断句 禅,死后埋葬的地方。 副词,表判断, 有“为、是”之 南面 意。 相当于“在” 文字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 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得:心得。
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 (结果却没有到达)
重点字词
• 非常:古:指不平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 • 至于:古: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 • 今义:①达到某种程度;②行文中另提起一事。 • 之:助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也:句中语气词。 • 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
名作动; 命名
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huā本义: huá开花: ~而不实。 花。通 “花”,花 春~秋实 朵
大概
错误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起名。 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为,是。阳:山南水
东行5里 慧空禅院 前洞
后洞
返回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1段紧扣题目,说明褒禅山命名 的由来。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 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的行踪。
第一自然段的行文顺序
简 介 褒 禅 山 山名由来 院名由来
洞名由来
仆碑考究

2.为什么说“华(huá )山”是 “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 小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 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 “华”分开,“华”才读 “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 “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 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 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 埋下伏笔,提供论据,议论是记 叙的深化、概括。
研习第四段:
1.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 观点?
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 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 的态度。
• 1.介绍褒禅山的概况。 • 2.简介前后洞,记游洞经过,写出洞的心情,突 出“悔”字。 • 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阐明“志”、“力”、 “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略述前 洞后洞 记游华山 概况
窈、寒、深
后洞 记游者少
洞的经过
详记游后 洞的经过
→难 → 奇 怠 → 悔

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议论作 铺垫。
3.第2段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
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 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 比; 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 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本段记叙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 文风。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 独树一帜。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 集》。 “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常识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思考题: 1 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简介前洞和后洞 第二层:记叙自己游后洞的经过 2 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几点意思?为什么?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
平旷
前洞 记游者甚众 对 比
中途而止 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却没有外力来帮助他。 松懈 因而 焉: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 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不跟随(他人)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 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 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
奏记、游记、杂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 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 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 为辅。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 甫,号半山。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 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排除万难, 推行新法。曾发下誓言:‚我执政一 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归纳 归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对于这件事
观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
心得、收获
夫:发语词。引出议论 夷:平坦
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 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
□翻译: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wenku.baidu.com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 有悔。
想一想:
1.这一段的议论层次
• 1 介绍褒禅山的概况。
• 2.简介前后洞,记游洞经过,写出洞的心情,突 出“悔”字。
• 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阐明“志”、 “力”、“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写作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实际上是一篇用游记的形式 包裹起来的极富思想的论文。本文前 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 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 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 应,结构谨严。
文章脉络:
褒禅山命 名的由来
游 褒 禅 山 记
记叙
议论的基础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
记叙的深化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借仆碑抒发感慨
学 者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1.介绍褒禅山概况 山 → 略 碑 → 详 前洞和后洞概况

略 详
第一部分 记游
前洞 → 略
后洞 → 详

略 详

2.记华山洞经过 华山洞的心得
经过 →

游后洞经过 议志 → 详 议力 议物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