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课后练习答案(部分)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秋水6张中丞传后叙7婴宁8蒹葭9湘夫人10春江花月夜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2秋兴八首13长恨歌14无题15苦恼16饮酒17赤壁赋18哭小弟19断魂枪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辅助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然而,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由于题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很多学生常常遇到寻找课后练习题答案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答案,供学生参考。
【第一章】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是……2. 文中提到的“XXXXX”一词是指什么?答案:根据文中的上下文信息,可以推断出“XXXXX”一词指的是……3. 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XXXXX”是为了引出什么观点?答案: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XXXXX”是为了引出他对于……的观点。
4. 文章提到的“XXXXX”事例是为了支持什么观点?答案:文章提到的“XXXXX”事例是为了支持作者对于……的观点。
5. 文章最后一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整体的结构和语气,可以推断出文章最后一段的目的是……【第二章】作文写作1. 根据题目要求,你认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答案: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思考文章的主题:……2. 你认为应该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答案:在展开这个主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3. 文章中的例子是否足够支持你的观点?答案:在给出你的答案之前,需要对题目给出的例子进行分析,判断它们是否足够支持你的观点。
如果是,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不是,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这个例子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4. 在文章的结尾,你是否需要提出建议或者总结观点?答案:在文章的结尾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总结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完整和有力。
通过对大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答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主要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
致使学生在作答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 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并传播语言文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1)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字、词、句、篇章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方法;(2) 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交际技能;(3) 培养文化素养,包括对语言文字背后文化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理解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文本,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语文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其目自立于文明,而于知识未可以不免矣,且目自礼法齐全者,未可以不免于戾也。
国之先事也,不可以不察也;臣之言也,不可以不察也。
古之既有将相帅,不可以不察也;今之或有将相帅,不可以不察也。
处理之谓也,不可以不察也。
虽察之言也,不可以不说也。
问题: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对“不可以不察也”一句的理解。
答案: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可以理解“不可以不察也”一句是强调了察觉、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的察觉和观察,才能够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处理。
在文言文中,提到了“其目自立于文明,而于知识未可以不免矣”以及“国之先事也,不可以不察也”的句子,都是在强调察觉、观察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学语⽂”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学语⽂”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单元通古今之变《⼤同》(精读)1.阅读《墨⼦·尚同》,跟《⼤同》作⽐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同思想的⽐较》之类的⽂章。
或选读《⽼⼦》、《庄⼦》、《韩⾮⼦》等先秦诸⼦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的“同”是“同⼀”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者的内涵不⼀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公⽆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君主为服从的标准,⼈类⼜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经上》云:“同,异⽽俱于之⼀也。
……同,重体,合类。
”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
儒家要求⼈们⾃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庄⼦》、《韩⾮⼦》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字,与⼤同作⽐较。
⽬的在于通过⽐较,分析先秦诸⼦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同》篇的艺术感染⼒除来⾃儒家⽤世的情感之外,还来⾃于⽂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法。
答:(1) 注意找出⽂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归”、“公”。
再如“礼”、“纪”、“⾥”、“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章的⽂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势。
(3) ⽂章的开头安排⼀个孔⼦与⼦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使得⽂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情并茂的效果。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篇一】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老人喜欢在公园里散步。
(喜欢散步的人)(2)动词转名词:他的写作水平比较高。
(高水平的写作)(3)名词转动词: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
(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一员)(4)副词转形容词:他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形象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 名词与代词:她没告诉我这个消息。
(消息)这件事对他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这件事)3. 词语搭配:大胆创新、淘汰落后、迎接挑战、不断进步、提出建议、形成风气、争先恐后、盲目跟风4. 句子填空:(1)历史又一次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摇篮”。
(民族)(3)好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育)(4)这座小区因为环境优美而备受追捧。
(被)(5)孩子们纷纷为老师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
(送上)二、解答题1. 请简述《鹿鼎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69年。
该作以嘉庆朝盛衰为背景,通过描述韦小宝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讽刺和揭露。
2. “望断南飞雁,思君万里绵”是唐代杜甫的诗句,请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句诗描绘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景。
南飞的雁代表着离开家乡的人,游子对雁的眺望表明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故土。
而“思君万里绵”则表达出游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3. 请问一下,“气质”一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不同上下文中,“气质”一词的意思可能有所变化。
一方面,它可以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特质、性格和个性,比如某人有一种文雅的气质。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风度,比如某人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篇二】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苹果很好吃。
(好吃的苹果)(2)动词转名词:她喝了一杯咖啡。
(喝咖啡的人)(3)名词转动词:他成了公司的总经理。
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简介《新编大学语文》是国内优秀的大学教材之一。
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的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为学生在自学或者复习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帮助。
知识点概述《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语音等方面;2.文学基础知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样式、文学作品欣赏等方面;3.文化和社会知识,包括历史、哲学、政治、文化等方面。
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应用语言和文学的知识。
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练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书中的课后练习题设计严谨,难度适当,涵盖面广,既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基础题型,也包括论述题、分析题、应用题等高级题型。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答案解析本书中的课后练习题都附有答案,学生做完练习题之后,可以参考答案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核对,在核对答案的同时,也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在答案解析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解题思路:对题目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知识扩展:在答案解析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拓展知识点的讲解,这些知识点往往是与题目相关联,但是在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3.科普讲解:在答案解析中,也会加入一些与文化、社会、科学相关的科普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了解世界;4.评析讲解:在答案解析中,还会加入一些评析的讲解,分析出题者出题的侧重点和出题者想要考查的知识点。
通过阅读答案解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问答能力。
总结《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的课后练习题含答案,是一份非常好的辅助学习材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食品071班注:由于字数原因。
具体分析及古文诗歌翻译请参见老师教案一.大同练习题1.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答案: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答案:D2.填空题《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4.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篇一: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__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借助阅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间受到__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答:当然不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也是其__风格特征所在。
其效果是,因为多有细节的观察和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却使人感到__很有趣味,有嚼头。
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回味起来觉得趣味无穷。
《秦腔》__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答: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豪放、粗烈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个狗主义》1.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答:一是从欧洲现代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与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三是从中国当代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2.作者提出“个狗主义”,从论说和写作的角度看效果怎样?答:提出“个狗主义”,表面是一个修辞手段,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大学语文》部分篇目课后思考及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篇目课后思考及练习参考答案《论语》课后思考与练习:1、意图在于将曾皙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皙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2、《韩诗外传》在构思上受到“侍坐”章的影响,但没有本章自然、平实和蕴藉;其句式更为华丽,感情更加张扬、外露,并带有战国文章的雄辩色彩。
《世说新语》课后思考与练习:2、重人不重事。
不是单纯地写事记人,而是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戏剧化、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片段,加以适当地渲染。
语言以简洁隽永见长,着墨不多,重在神似。
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动作和语言,寥寥几笔,不求巨细无遗,只求传神写照,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气质。
遗貌取神,意味深长,形成一种简澹、疏落而有意境、有余韵的美学风格。
4、《世说》玄虚空灵,《语林》政治功利色彩浓;《世说》言约旨远,《语林》摹写具体,有较强的故事性。
《李商隐无题》课后思考与练习:2、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苏轼临江仙》课后思考与练习:1、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句,颇可见出作者的幽默与安适。
2、黄州时期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富于理趣的句子也颇多,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
《纳兰性德金缕曲》课后思考与练习:1、顾贞观的酬答之词赞扬了纳兰的高洁人品和对友谊的珍重,并表述了自己对友情的态度。
从思想内容看,与纳兰性德的思想完全相合,表示其愿意生死相托,来生再结为知己。
在写法上,也同纳兰此篇有相类处,用典恰切自然。
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课后练习答案部分
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课后练习答案部分《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课后练习答案(部分)第1课在母语中生存1.你怎样理解文中第1段“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这句话的意思?答: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爱尔兰为诗人提供了文学沃土,孕育出诗歌巨匠。
2.文中第4段写到看管公寓的美国老太太对张爱玲的认识:“好像有(精神)病。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
答:(1)表现张爱玲去国赴美后没有听众的悲哀。
(2)说明作家从母语中离去的可怕,为树立“在母语中生存”的思想依据。
3.作者对于“母语写作”的基本认识是怎样的?答:(1)一个作者作品的质地到底是民族文化的赐予(或: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2)作者最大的幸福是获得一种真正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共鸣;(3)一个作者,只有为同胞写作,用母语写作,才会有生命力,才会生存得坚实。
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百年来许多中国作家的梦想。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此奖项,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赢得此项殊荣。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作家与诺奖”的认识。
答:略。
5.请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生活感受,谈谈你对“在母语中生存”的理解。
答:略。
第2课孔孟语录第3课老庄选言第4课晋公子重耳之亡1.简述课文节选部分重耳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重耳因骊姬之乱流亡十九年,经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开始时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公子哥,在卫国、曹国受辱之后,到郑国已经日渐成熟,终于在楚国时成长为一代君主,在秦国的帮助下得反晋国,成为真正的国君。
启示:(1)磨难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财富,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2)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
否则,全部依赖别人,会一事无成。
2.分析“晋侯赏从亡者……遂隐而死。
”一段中介之推的性格特点。
答: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功成不为自己邀功请赏,清高。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1、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2、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
答:语感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是王蒙的一篇演讲词。
答:是4、一般来讲,作家的理论思考能力都很好。
答:否5、王蒙第一部作品是()。
答:《青春万岁》6、()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答:电脑写作7、()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答:汪曾祺8、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答:《青春万岁》9、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
()答:是10、王蒙提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语言。
()答: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黑格尔提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答:语言2、《人论》是()的作品。
答:卡西尔3、“幸福”一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源于()国家的影响。
答:苏联4、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答:是5、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答:否6、王蒙总结了语言的三种功能,其中不包括()。
答:区别功能7、()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答:闻一多8、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答:是10、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
()答:否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作品。
答:李商隐2、“言不尽意”最早是()意识到的问题。
答:老子3、《日喻说》是()的文章。
答:苏轼4、语言的“狗屎化效应”指语言说得多了,语言往往就失去意义了。
答:是5、语言会激发思想,但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答:是6、《侠客行》中,只有不识字的小孩认出了蝌蚪文,这体现了语言的()。
答:对思想的束缚7、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答:老子8、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答:女人不能骂人9、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
()答:否10、“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氓》第十题本篇与《谷风》同为弃妇诗,但人物形象有显著区别,试做分析。
答:“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被休退回娘家,听天由命,没有愤怒也无反抗。
“谷风”中女主人公被抛弃后留在丈夫家中做苦力,愤怒和反抗,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陌上桑》八、罗敷是从那些方面夸夫的?答:①位列②坐骑③佩剑④履历⑤风度⑥众评《饮酒其五》八、前人谓“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你以为如何?答:说法正确。
因为“车马”是官场和名利的代表。
作者的“心远”指的是远离官场和名利。
因为心远所以地自偏,因为心离官场和名利远了,所以清静无为,因为我不求别人,别人也无求于我,我只是自食其力,自然生活,所以“地自偏”。
古语曰:“贫民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送别诗以忧伤为主格调。
此诗一反传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所出的时代和个人际遇都是此诗格调的成因,何者为主?根据是什么?答:1、时代:初唐,兴旺;人民意气风发;2、个人:才高位卑,忧患海内。
对前途有信心。
《过故人庄》三、此联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出句描绘了村庄的什么特点?对句对画面有何作用?联系李白《送友人》的“青山横北郭”加以比较说明。
答:1、横就是斜的,说明李白是学孟浩然的;2、都是异曲同工。
《山居秋暝》三、“明月”句反映出作者身为画家的素养,试从色彩、线条和构图三个层次描述此中的画意。
答:1、色彩:松、月,青白色,淡雅;2、线条:松、月;3、构图:天、地。
四、“清泉”句反映出作者身为音乐家的素养,“泉”而说“清”,有多重铺垫,试予说明。
、答:①新雨②晚秋③松月④泉声如乐七、王维另有《山中》诗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同样写山中,与本诗有何区别?答:(《山居秋暝》为前诗)1、前诗律诗;本诗绝句。
2、前诗青白、淡雅;本诗红绿、艳丽。
3、前诗新雨;本诗无雨。
4、前诗有人;本诗无人。
总结:两首诗都写山中之美,但所见所感不同,其美也就不同。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完整版)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6学分)是自学考试英语,法律,行政管理,日语,饭店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公共课.该课程涉及到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共65篇课文,其中论说文14篇,记叙文13篇,诗词曲赋30篇,小说8篇.江苏省1998年下半年报名参加该课程考试的考生有2.4万多人.由于古代作品多,名篇佳制多,时间跨度大,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可命题点多,不少同志感到要学好这门课很吃力.根据大家的要求,我给大家编写了该练习题,以供大家在平时学习时多加实践.该套练习题尽量避开了短期内全国自学考试试卷的有关内容,题量相当于四套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国.A,颛臾B,鲁C,齐D,宋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B,反对骈俪文风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孟子B,庄子C,孔子D,刘向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A,1927年B,清代C,汉代D,元代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A,南霁云B,于嵩C,贺兰进明D,许远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A,李广B,沙子龙C,水生嫂D,王恺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A,柳州B,永州C,苏州D,徐州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苏洵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A,《春秋》B,《论语》C,《尚书》D,《左传》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A,冰心B,朱自清C,巴金D,茅盾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 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B,王昌龄C,李白D,杜甫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B,陆游C,辛弃疾D,苏轼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8,《东篱乐府》是( )A,诗集B,词集C,曲集D,文集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A,李白B,李商隐C,杜甫D,王维20,孙犁的作品多以( )农村为背景.A,河南B,河北C,湖南D,山西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家之理.A,儒B,佛C,道D,法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国作家. A,英B,法C,美D,俄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A,缪公B,孝公C,惠王D,昭王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欧阳修B,王安石C,白居易D,苏轼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A,幽居养静B,熟习辞令C,改变气质D,增长才干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A,羁旅思乡之苦B,伤春惜时C,亡国之痛D,情场失意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传体D,本末体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A,李伶B,严嵩C,顾秉谦D,杨继盛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茅盾B,鲁迅C,郭沫若D,成仿吾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 A,吕尚B,伊尹C,宗悫D,曹操31,杜甫的《登高》是( )诗A,七律B,七绝C,五律D,五绝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二,多项选择题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A,叶阳子B,钟离子C,北宫婴儿子D,齐使者E,於陵子仲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A,脱节断气B,面面俱到C,前后重复D,浮光掠影E,意思杂乱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A,夏社B,创造社C,左联D,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E,中国民权保障同盟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A,《郑伯克段于鄢》B,《李将军列传》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E,《报刘一丈书》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A,胸有成竹B,庖丁解牛C,轮扁斫轮D,心手相应E,车过腹痛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A,杨继盛B,严嵩C,阮大铖D,魏忠贤E,顾秉谦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A,鲁迅B,茅盾C,朱自清D,冰心E,瞿秋白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A,《山居秋暝》B,《从军行》C,《送孟浩然之广陵》D,《登高》E,《无题》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E,张养浩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A,"越调" B,"天净沙" C,"正宫" D,"端正好" E,"朝天子"12,散曲的特点是(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D,讲求文采,对仗E,以问答方式行文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A,袭人B,蒋玉函C,柳湘莲D,贾环E,金钏儿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A,《离婚》B,《茶馆》C,《龙须沟》D,《三姊妹》E,《四世同堂》1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A,借代B,拟人C,比喻D,夸张E,顶针16,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E,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17,下列人物属于虚构的有( )A,河伯B,共叔段C,海若D,郭橐驼E,南霁云18,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A,娱乐B,装饰C,长才D,权衡轻重E,审察事理19,冰心的《往事》中出现的人物除作者外,还有( )A,涵B,波C,杰D,涛E,楫20,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B,陶渊明C,谢灵运D,王昌龄E,岑参2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A,夸张B,比喻C,拟人D,对偶E,互文22,郭沫若《炉中煤》中的"重见天光",其象征意义是( )A,诗人的新生B,历史的新生C,祖国的新生D,感情的新生E,学术的新生23,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24,屠格涅夫作品中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品有( ) A,《前夜》B,《父与子》C,《警察和赞美诗》D,《贵族之家》E,《猎人笔记》25,下列作品采用象征手法的有( )A,《往事》B,《鹰之歌》C,《前赤壁赋》D,《炉中煤》E,《苦恼》2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A,比喻B,比拟C,夸张D,对偶E,用典27,下列作品中采用了抑扬兼施手法的有( )A,《往事》B,《五代史伶官传序》C,《寡人之于国也》D,《石崇与王恺争豪》E,《种树郭橐驼传》28,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A,鲁迅B,闻一多C,郭沫若D,茅盾E,老舍三,填空题1,梁启超《论毅力》引用了孔子的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引用了成语___________.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为官戒"的是___________.3,冰心的《往事》中反复说"海太单调了","我的话太乏味了",这里使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4,词是配合___________歌唱的新诗体.5,白居易《杜陵臾》:昨日里胥方到门,___________.6,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8,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概括力最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9,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___________.10,张养浩有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的"山"指________,"河"指________ .11,苏轼《江城子》词中化景物为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12,辛弃疾《破阵子》的写景特色是___________.13,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14,《秋思》中有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16,《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17,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18,议论文是以议论,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19,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两个方面.20,赋是_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四,解释加点的字: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3,中不索交诸侯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5,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8,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0,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11,万姓胪欢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13,尔有母遗,我独无1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1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18,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19,字而幼孩,遂而鸡豚2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2,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2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2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25,上下相孚26,回波电笑27,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28,土也罔极,二三其德29,首身离兮心不惩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枉用相存31,直挂云帆济沧海3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3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34,帝心恻隐知人弊35,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37,五十弦翻塞外声38,请赓一绝,以剖寸心3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4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42,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43,擅造潭府44,该当何罪45,县官急索催,租税从何出五,翻译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语句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9,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六,简答题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二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6,李大钊在《"今"》中所举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对表达作者观点有何助益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七,简析题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回答:A,文中的"城"指哪里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请问答: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7,阅读《国殇》第一段: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回答: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请回答: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请回答: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B,"闲愁最苦"是何意C,"斜阳正在"指什么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回答: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回答: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C,概括本文的主旨.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请回答:A,概括本段意思.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请回答:A,本段的含义是什么B,本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八,作文1,说"众志成诚"2,小议"挫折"3,说"勤俭"4,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上作文均要求写成议论文,字数600—1000字.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C 5,A 6,A 7,C 8,D 9,B 10,B 11,B 12,C 13,C 14,D 15,B16,B 17,C 18,C 19,B 20,B 21,C 22,C 23,C 24,B 25,B 26,A 27,B 28,C 29,A30,C 31,A 32,B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3,BCD 4,ABCE 5,ABCD 6,AD 7,AB 8,BCD 9,BC10,ABC 11,AC 12,BC 13,BDE 14,BC 15,BC 16,ABC 17,ACD 18,DE 19,ACE 20,ABC 21,AB 22,AC 23,ADE24,ABD 25,ABD 26,ACD 27,ABD 28,AC三,填空题1,功亏一篑2,顺天致性3,欲扬先抑4,燕乐5,手持尺牒榜乡村6,和戎诏下十五年7,玉盘珍羞直万钱8,黄沙百战穿金甲9,天涯芳草无归路10,华山黄河11,明月夜,短松冈12,以情造景13,通体对仗14,断肠人在天涯15,狐裘不暖锦衾薄16,雕栏玉砌应犹在17,欲辩已忘言18,述说19,社会环境20,汉四,解释加点的字1,相与,都2,安定3,谋求,希望4,担任,居5,通"赈",救济6,制止7,并列8,主动寻找放手写9,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10,驳斥,抨击11,陈述,传告12,两属13,赠送14,大约,左右15,横渡16,相识17,责备18,议论,考虑19,通"尔",你的;喂养20,从前,过去21,完整的22,客居他乡的人23,探访24,栽种25,融洽,信任26,闪现27,指武术,技艺28,无,没有29,悔改30,拾取问候31,表示毫不犹豫32,确实真正33,纵横的样子凝聚34,困苦35,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36,经得起忍受37,演奏38,续表白39,太虚,指天空40,本来原本41,繁茂分披的样子42,明亮而华丽43,到44,判决,判处45,催逼五,翻译加横线的句子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现在今不合制度您将会受不了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困苦而且疲劳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动笔作画,一气呵成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在天空中乘风遨游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六,简答题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9,"特立","不与培为类" "始得"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11,色是"清,静,悲凉"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天下归心"14,宗悫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22,(1)说明九斤老太保守,落后,是一个看不惯任何新生事物的年老无知的农村妇女;(2)从本质上说,它是农民在双重压迫和剥削下生活的贫困化和心情不断恶化的体现,是农民的抗议,它从侧面说明辛亥革命不彻底,农村需要一场真正的革命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课后练习答案(部分)第1课在母语中生存1.你怎样理解文中第1段“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这句话的意思?答: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爱尔兰为诗人提供了文学沃土,孕育出诗歌巨匠。
2.文中第4段写到看管公寓的美国老太太对张爱玲的认识:“好像有(精神)病。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
答:(1)表现张爱玲去国赴美后没有听众的悲哀。
(2)说明作家从母语中离去的可怕,为树立“在母语中生存”的思想依据。
3.作者对于“母语写作”的基本认识是怎样的?答:(1)一个作者作品的质地到底是民族文化的赐予(或: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2)作者最大的幸福是获得一种真正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共鸣;(3)一个作者,只有为同胞写作,用母语写作,才会有生命力,才会生存得坚实。
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百年来许多中国作家的梦想。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此奖项,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赢得此项殊荣。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作家与诺奖”的认识。
答:略。
5.请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生活感受,谈谈你对“在母语中生存”的理解。
答:略。
第2课孔孟语录第3课老庄选言第4课晋公子重耳之亡1.简述课文节选部分重耳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重耳因骊姬之乱流亡十九年,经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开始时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公子哥,在卫国、曹国受辱之后,到郑国已经日渐成熟,终于在楚国时成长为一代君主,在秦国的帮助下得反晋国,成为真正的国君。
启示:(1)磨难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财富,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2)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
否则,全部依赖别人,会一事无成。
2.分析“晋侯赏从亡者……遂隐而死。
”一段中介之推的性格特点。
答: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功成不为自己邀功请赏,清高。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晋文公重耳当上国君,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不愿与贪天之功的人同流合污)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不慕功名,淡泊名利)总结:在介之推身上,有古代知识分子狷介、耿直的特点,他们为国家鞠躬尽瘁,却不慕名利,清高自赏。
3.谈谈你所了解的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
答:(1)寒食:不生火做饭,吃寒食,插柳为介之推招魂。
(2)清明:祭祀祖先,踏春游春。
第5课垓下之围1.本篇课文中刻画项羽的性格的点睛之笔有哪些?项羽同其他人物之间是怎样的互动的,对塑造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其到了怎样的效果?答:(1)动作有:项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则“皆泣,莫能仰视”为一组,这一组主要刻画项羽的儿女柔情与部下对他的同情和敬仰。
项羽“大呼驰下”,汉军则“皆披靡”;项羽“瞋目而叱之”,赤泉侯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为一组;这两组主要刻画项羽的骁勇善战和敌人面对项羽时的懦弱胆怯。
项羽“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马童则“面之”为一组,这一组主要刻画项羽对背叛者的蔑视和背叛者的自我羞惭。
项羽“自刎而死”,王翳则“取其头”,余骑则“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为一组,这一组主要刻画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与汉军的贪婪和丑陋。
(2)语言有: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刻画项羽的英雄末路的无比眷念而又万分悲凉心境。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刻画项羽的好胜和自负。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刻画项羽的自尊自爱,知耻重义。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刻画项羽的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对敌人的蔑视。
2.项羽认为导致自己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天亡我”;司马迁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认识?答: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项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幻想重新恢复战国时代诸雄并存的局面,由自己作为天下霸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项羽“放逐义帝而自立”的行为恰好给了对手汉王刘邦以道义借口,于是汉王刘邦下令三军缟素,以为义帝发丧为由,召集天下诸侯共讨项羽,并最终成功统一天下,建立了汉王朝。
另外,项羽的残暴、刚愎自用、不容贤才、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喜好炫耀、不守成约等个性和品德的缺陷也加速了他失败的进程。
3.司马迁在描述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时,以及在对项羽进行总体评价时,他对项羽的态度一致吗?为什么?答:作者的态度有一定的差别。
在记述项羽的悲剧结局时作者的态度更多地表现为赞叹与同情;在对项羽作总体评价时,作者的态度更多地表现为责难与惋惜,这是由于《史记》兼具的文学与史学的双重身份造成的。
在记述项羽的悲剧结局时,《史记》突出描写了项羽身上那些最为华彩的个性和品格,以使之更符合经典性悲剧英雄的审美需要,体现出更强的文学性。
在对项羽进行整体评价时,司马迁则是从历史理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古今之变”的内在规律,则不可能回避项羽的取败之道,而从史学的角度对项羽提出责难与批评。
第6课原毁1.以本文为例,说明韩愈议论文的写作特色。
答:(1)巧用对比、排比、反问。
以古之君子,今之君子各为一段,然后按待己、待人的态度、后果、具体行为遥相对比与排比;而在每一段内,古、今君子“责己””与“待人”,又各自形成对比与排比。
(2)结构严谨。
先概括,再依次分析,证明,最后做出结论,真是步步递进;更有甚者,如“毁”字,许多语、句有一条明线相呼照应,以至最后点明;而且有一条暗线,落下伏笔(如“怠”与“忌”是“毁”的同义异语,或因果互证),揣摩全文一如苏绢之细密无间,锦绣哗然。
(3)语言上不只辞必己出,质朴刚健,而且用了很多典型语言来刻画典型人物,深刻、亲切而又生动,艺术地把抽象思维跟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论说文跟记叙文结合起来了。
2.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答: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不应者表现不一样。
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3.韩愈认为产生毁谤的根源在于怠与忌。
你有不同看法吗,生活中的诽谤难道仅仅因为怠惰或忌妒,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答:举例,如出于政治目的等。
4.千年之前,韩愈写此文是为针砭时弊,那现在,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毁人扬己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答:略第7课唐诗二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诗中诗人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答:愁苦烦忧——振奋——愁苦(又带有乐观)。
诗的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尽管这也还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2.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答:“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但是李白作为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他对自己的才华永远充满自信,同时他所具有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使他在屡次面对人生在屡次面对人生理想遭遇挫折时的态度始终是坚守理想,在其诗歌当中也总是抱有乐观的态度。
在这首诗中,尽管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尽管这也还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与《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3.这篇作品表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风格?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体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
诗的开端破空而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抑郁之深、心绪之乱。
继而又以破空之句直抒郁结,其痛苦抑郁之气喷涌而出。
第三句突然转折,才言“饯别”。
接下来四句称美李杜文章的特色,写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和对理想的追求。
接着又跌落到现实中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力图摆脱苦闷,又难以排遣的郁结。
最后以“散发弄扁舟”的狂放出世之语绾结全篇,表现了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蔑视与抗争。
这首诗风格豪放,形式活泼,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一腔抑郁愁绪喷薄而出,有一泻千里之势。
诗人的情感曲折变化,却又气势奔放,抒写抑郁忧愁并不低沉哀婉,仍豪迈狂放。
诗中变化跳荡的情感和意向,鲜明突出的主观色彩,夸张写意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
登高1.联系全诗,谈谈你对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这首诗的诗眼是“悲”。
是诗人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
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2.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答: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3.联系本诗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一、语言极为精炼。
如颈联十四字,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秋,时之惨;作客,羁旅;常作客,久旅;百年,暮齿;多病,衰疾;台,高迥处;独登台,无亲朋。
可见杜甫晚年诗作的语言却已到了“难易一字”的地步。
二、声律已达圆通。
本诗通篇运用对偶,一二两句句中对,读来口吻流走,全无滞留。
足见杜甫对诗歌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