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理解性默写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2、将以.攻宋()3、起.于齐()4、夫子何命..焉为()5、愿.借子杀之()6、请.献十金()7、吾义固..不杀人()8、不可谓知类..()9、胡不已.乎()10、胡不见.我于王()11、解带为.城()12、九设攻城之机变..()13、子墨子九距.之()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5、公输盘诎.()16、吾知所以..距子矣()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8、虽杀臣,不能绝.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3、吾义固不杀人。

( )4、胡不见我于王?(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8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三、课文赏析。

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 )1、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反驳的。

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 )《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2、七里之郭.()3、池.非不深也()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5、兵革..非不坚利也()6、委.而去.之()()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故天将降大任..()12、必先苦.其心()13、行拂.乱其所为()14、曾益..其所不能()15、人恒.过()16、衡.于虑()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出.则无敌国外患()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8分)
 ①公输盘诎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20分)
 ......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②形貌昳()丽③孀()妻④始龀()
 ⑤谤()讥⑥穷匮()⑦溯()洄⑧好述()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
 附答案:第五单元
 1.B2.A3、D4、C5、C6.①诎,通“屈”,理屈②畔,通“叛”,背叛③衡,通“横”,梗塞,不顺④辩,通......
 第六单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文言文是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重点以及难点,那么九年级的同学在复习阶段应该多做文言文练习题。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一、愚公移山(九)阅读《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完成第37~40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37.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4分)(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寻卒去( )38.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答:39.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二)1、执泥绘像(《贤奕编·警喻》)歙(1)俗多贾(2),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3)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

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4),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5),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

”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注释】(1)[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

(2)[贾(ɡǔ)]指经商或商人。

(3)[秦陇]秦州、陇州。

(4)[皙]皮肤白。

(5)[皤(pó)]白。

(6)[綦(qí)]鞋上的装饰。

(7)[亟(qì)]多次。

(8)[颠末]始末。

(9)[惬(qiè)然]高兴的样子。

(10)[阿]惊讶声。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焉()以()肖()乃()是()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①子于是乎礼而父焉()②一日父归,其子疑之()子曰:学而时习之()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2王者何贵;I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者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王者何贵?(2)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2、翻译句子。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3、请把管仲的“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用四字短语来概括:4、《曹刿论战》中哪一句话与“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相吻合?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午”皆为人名。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九下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测试(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九下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测试(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把握“三叠”式结构,体会其别致精美。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2)理解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说艺术。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故事复述邹忌从与徐公比美的日常小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他以自身经历,讽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终大治。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3)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1)朝:①朝.服衣冠2014____________②于是入朝.见威王F____________③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2)谓:①谓.其妻曰F____________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____________③予谓.菊(《爱莲说》) ____________④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3)甚:①君美甚.F____________②王之蔽甚.矣F______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F____________②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__③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5)下:①乃下.令F____________②受下.赏F____________(6)上:①受上.赏F ____________②上.书谏寡人者F____________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某某楼记》)____________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____________纳F:___________谏:____________(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____________2014(3)而形貌昳丽..昳丽:__________(4)窥.镜窥:____________(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__(6)徐公何能及.君也及F:___________(7)旦日..,客从外来旦日:__________(8)明日..徐公来明日:__________(9)又弗如远.甚远:____________(10)私.我也/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11)于是入朝见.威王见F:___________(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F:___________(13)皆.以美于徐公皆:____________(1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F:_________方F:___________(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__________左右:__________(1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____________(17)王之蔽.甚矣蔽:____________(18)王曰:“善.。

人教版九年级的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_(附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的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_(附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7、吾义固不杀人(讲道义)(从来)13、子墨子九距之(通“拒”)....2、将以攻宋(用来)8、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 御” )....3、起于齐(出发)9、胡不已乎(停止)15、公输盘诎(通“屈” )...4、夫子何命焉为(什么见教)10、胡不见我于王(引见)16 吾知所以距子矣(.....5、愿借子杀之(希望)11、解带为城(作为)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6、请献十金(请允许)12、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18、虽杀臣,不能绝也(尽)....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3、吾义固不杀人。

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

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三、课文赏析。

1、写出 2 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墨守成规、班门弄斧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 _“ _非攻 _” ___思想 , 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吾义固不杀人”,进行反驳的。

3、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墨子 :正直 ,有正义感、聪明睿智 ,有勇有谋 ,镇定自若、有雄辩之才(公输班 :阴险狡诈 ,故作聪敏;楚王 :阴险狡诈 ,随波逐流的昏庸君王)《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施行)(仁政)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2、七里之郭(外城)11、故天将降大任(重大使命)...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12、必先苦其心(使苦)..4、城非不高也 / 三里之城(城墙)(内城)13、行拂乱其所为(违背)...5、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甲胄)14、曾益其所不能(增加)....6、委而去之(放弃)(离开)15、人恒过(经常)...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16、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8、寡助之至(极点)1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通“弼”辅佐)...9、亲戚畔之(通“叛”)18、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内容预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形象分析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新课标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复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复习题

文言文综合复习篇——基础篇第一篇: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 ---- 战国策词语解说不辱使命易安陵..其许寡人大王加惠...安陵君其许寡人固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易因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非假如也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布衣.....长跪谢之以头抢地耳..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仓鹰休祲...天下缟素寡人谕矣...色挠徒以有先生也...句子翻译固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君为长辈,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重点问题谈谈以下几句话的话中有话?1、且秦灭韩亡魏。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与臣而将四矣。

秦王是如何一个人?唐雎是如何一个人?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本文最后一段描绘秦王的神情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文末说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折服了吗?为何?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1、起于鲁8、文轩..2、公输盘不说.9、短褐.3、再拜10、虽杀臣,不可以...绝也4、不堪称知类11、子墨子守圉有...余5、然胡不已乎12、公输盘诎....6、胡不见我于王13、吾知因此距子...矣之14、在宋城上而待7、子墨子九距.楚寇.二、翻译以下句子答案1、夫子何命焉为?2、宋何罪之有?3、知而不争4、此为何若人?5、九设攻城之机变6、虽杀臣,不可以绝也三、回答以下问题1、墨子听闻“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进而起程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2、墨子以自己的言行阻挡了战争的发生,从中你获取如何的启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委而去之..环而攻之.兵革非不坚利也..池非不深.是时节不如地利也.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威天下.多助之至.得道者多助...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语音。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3、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4、一词多义。

为:a、今为(为了)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5、重点词语解释。

二、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人教版语文九下文言文专项精练(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下文言文专项精练(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下文言文专项精练(附答案)文言文专项考点复习【中考考点】1.词语解释:一般两个课内,两个课外。

包括实词、虚词(之、乎、者、也、而、乃、其、且、若、以、于、则等)活用词、通假字等。

题型可以是解词或选择题。

2.翻译句子:包括“直接翻译、描绘情景或谈对句意的理解”三类题型。

3.比较赏析题:一般考察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的异同。

文言文常见写作方法①写景抒情文:用典、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描、象征、烘托、对比、虚实相生,托物寓意等。

②写人叙事文:用典、悬念,照应,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首尾呼应、烘托、对比、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正侧面相结合、比喻、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渲染等。

4.简答题:人物形象把握,内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情感倾向,谈感悟认识等。

【分值】8--12分。

【题型】课内与课外同题材或同话题文章片段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阅读各自独立考察。

【候选重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专项训练】一、《公输》(二)文言文比较阅读。

(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注释:①处:闲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知识点一古诗名句(一)记忆性默写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2.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3.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4.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1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1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17.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18.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巩固试题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巩固试题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巩固试题精选(二)《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2)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此处的“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贤者”这个词意义相同。

7.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贤者: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8.出自该文的成语是_舍生取义___,现在的意思是: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

9.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D )A.故患有所不避(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已的修养)天性,天良10.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习题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习题人教版

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义.固不杀人坚守道义2.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3.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尽4.池.非不深也护城河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凭借6.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7.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8.非梧桐不止.栖息9.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10.弗敢专.也个人专有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12.一鼓作.气振作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4.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15.何苦.而不平愁16.帝感.其诚被……所感动17.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阻挡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5.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6.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7.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8.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5.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结果的连词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4.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鄙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利益或生命6.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7.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8.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9.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10.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11.故君子有.不战古义:要么今义:拥有,具有1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来……的东西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精品资料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一)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豆.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5)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得: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实词(1)故不为苟.得也苟: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3)蹴.尔而与之蹴:______(4)妻妾之奉.奉:______(5)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1)为: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2)之: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3)而: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知识点二特殊句式1.鱼,我所欲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2、将以.攻宋()3、起.于齐()4、夫子何命..焉为()5、愿.借子杀之()6、请.献十金()7、吾义固..不杀人()8、不可谓知类..()9、胡不已.乎()10、胡不见.我于王()11、解带为.城()12、九设攻城之机变..()13、子墨子九距.之()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5、公输盘诎.()16、吾知所以..距子矣()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8、虽杀臣,不能绝.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3、吾义固不杀人。

( )4、胡不见我于王?(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8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三、课文赏析。

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 )1、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反驳的。

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 )《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2、七里之郭.()3、池.非不深也()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5、兵革..非不坚利也()6、委.而去.之()()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故天将降大任..()12、必先苦.其心()13、行拂.乱其所为()14、曾益..其所不能()15、人恒.过()16、衡.于虑()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出.则无敌国外患()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课文赏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有:。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的六个人物故事阐明了的道理。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需要“”和“”。

《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二者不可得兼..()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一箪.食()4、蹴.尔而与之()5、为.宫室之美()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乡.为身死而不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二、翻译下列句子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课文赏析1、本文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作者文证明中心论点,主要采用了的论证方法。

《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齐师伐.我()2、曹刿请见.()3、又何间.焉()4、肉食者鄙.()5、何以.战()6、衣食所安.()7、必以.分人()8、小惠未徧.()9、弗敢加.也()10、必以信.()11、小信未孚.()12、小大之狱.()13、公将驰.之()14、下视其辙.()15、遂逐.齐师()16、既.克,公问其故()17、彼竭我盈.()18、望其旗靡.()二、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课文赏析1、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是:。

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要做哪些战前准备?3、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2、而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徐公何能及.君也()5、旦日..()6、孰.视之()7、臣之妻私.臣()8、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1、谤讥..于市朝..()12、时时而间.进()13、期年..之后()14、皆朝.于齐()1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愚公移山》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河阳.之北()2、年且.九十()3、惩.山北之塞()4、出入之迂.也()5、聚.室而谋曰()6、杂然相许.()7、其妻献.疑曰()8、且焉置.土石()9、荷.担者三夫()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1、寒暑易.节()12、始一反.焉()13、汝之不惠.()14、固.不可彻.()( )15、何苦.而不平()16、河曲智叟亡.以应()17、冀之南,汉之阴.()18、无陇断..焉()()二、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下册默写1、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多助,。

3、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4、劳其筋骨,,,。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

8、,万钟于我何加焉!9、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10、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11、子固非鱼也,。

12、,在河之洲。

,。

1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14、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沚。

1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17、,半夜军行戈相拔。

18、虏骑闻之应胆慑,。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句:“,。

”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22、《生于忧患,死安乐》中苦难所要达到目的:“,。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艰苦磨炼的句子:“,。

,,。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原因的句子:“,。

”25、《鱼我所欲也》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26、《鱼我所欲也》写出舍生原因的句子:“,。

”27、《鱼我所欲也》写出取义原因的句子:“,。

”28、《曹刿论战》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

”29、《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30、《曹刿论战》中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31、《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指的是:“,。

”32、《从军行》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33、《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34、《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35、《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36、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37、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志的诗句:,。

38、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39、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4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思乡的句子:,。

41、《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句子,。

42、《卜算子》中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离别之情的句子,。

?4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44、《别云间》中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别云间》中的千古名句是:(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