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会计准则第28号
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准则包括三个内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内容。
一、会计政策变更(一)会计政策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1)会计原则: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
即会计事项的确认条件。
(2)计量基础: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3)会计处理方法: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规定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政策的特征(具有两大特征)(1)会计政策的强制性:会计政策所包含的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均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规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企业必须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的层次性: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三个层次。
其中,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核算的具体原则,计量基础是为将会计原则体现在会计核算中而采用的基础,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会计原则和计量基础的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三者之间是一个具有逻辑性、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这个整体,会计政策才能得以应用和落实。
3、应当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见P26—27共12项)(略)(二)会计政策变更1、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2、会计政策变更的范围(1)法律、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指按照法律法规等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的新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指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时,企业应改变原有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且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可靠、更相关。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与前期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属于对本期财务报表的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类型:(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实义务,需调整原来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或有事项)(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涉及损益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终转入留存收益不涉及损益的:调整相关项目所得税相关处理: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中的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的步骤:(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2)编制调整分录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3)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金额(4)附注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累计影响数的计算步骤:(1)根据新会计准则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2)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4)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5)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前期差错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涉及损益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终转入留存收益涉及所得税的调整。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政府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章考情分析近年考试中,本章内容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内容也可能与其他章节相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需要重点掌握。
【相关知识】追溯调账的原则1.会计政策变更(绝非错误)资产负债表项目科目正常写利润表项目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绝对不允许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资产负债表项目科目正常写利润表项目科目要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项目同“前期重大会计差错”知识点一、会计政策概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知识点二、会计政策变更一、满足下述两种情形之一,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法定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
(自愿变更)【手写板】二、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对其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将自用的办公楼改为出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是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少量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法改为五五摊销法)知识点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年限、百分比、特殊金额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知识点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含义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特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虽然不影响资产负债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
举例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共8点)a.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表格式巧计最新准则下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区别
第22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过失更正〔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况:①国家发布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的,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执行;②国家没有发布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工程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拟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几步构成: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累积影响数=〔新政策-旧政策〕×〔1-T〕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1)新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2)计算2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税前差异〕;(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4)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税后差异=税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5)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2.账务处理在编制调整分录时,“累积影响数〞直接记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注意:政策变更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所得税影响额〞那么肯定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因为该工程的金额实质上就是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
“税前差异〞那么要根据不同政策变更确定用什么账户。
“资产类〞3.调整报表相关工程调整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工程的年初数〔根据编制的调整分录调整即可〕调整变更当年利润表中的上年数〔只需调整变更年度上一年的影响数〕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相关工程的金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报表附注说明。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及其具体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及其具体内容一、资产负债表的日后调整事项1. 会计估计的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许多项目需要进行会计估计,包括坏账准备、存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这些估计值在日后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2. 重大业务变动:如果公司发生重大业务变动,如并购、重组、资产出售等,资产负债表需要相应调整以反映这些变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3. 法律法规变化: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公司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需要相应调整资产负债表以符合新的要求。
4. 会计准则变更:会计准则的变更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公司需要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表以符合新的会计准则。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的具体内容1. 资产类项目调整:a.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其账面价值。
b. 存货减值准备的调整:根据存货的市场价值和预期销售情况,公司可能需要调整存货减值准备,以反映存货价值的变化。
c.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调整:公司需要定期评估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 负债类项目调整:a. 坏账准备的调整:公司需要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回收情况,及时调整坏账准备,以反映应收账款的风险。
b. 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的调整:当公司的借款条件发生变化或借款利率发生调整时,公司需要相应调整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c. 递延收益的调整:递延收益是指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已收到的款项,但尚未实现的收益。
当公司实现这部分收益时,需要相应调整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
3. 股东权益类项目调整:a. 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当公司发生盈利或亏损时,需要相应调整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账面价值。
b. 资本公积金的调整:当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如增资、减资或股本转增等,需要相应调整资本公积金的账面价值。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处理比较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一)账务处理程序1.无论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其处理的本质后果都是要将以前的业务追溯调整成最新口径,所以先想当初的原始分录是怎么作的,再想象应当达到什么标准,而后将其差额修补上即为第一笔分录。
(1)当要调整的事项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少计时:(以前年度的收入少计或费用多计时。
比如:折旧多提)借:累计折旧等相应的科目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的是当初多提的折旧费用)(2)当要调整的事项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多计时(以前年度的收入多计或费用少计时。
比如,无形资产少摊了费用):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的是当初少摊的费用)贷:累计摊销2.调整所得税影响(1)三种业务的所得税处理原则(2)根据上述原则分析后认定所得税费用影响额:A.调减所得税费用:借:应交税费(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B.调增所得税费用: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或应交税费)3.将税后影响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调减税后净利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调增税后净利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调整多提或少提的盈余公积(1)调减盈余公积时: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调增盈余公积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盈余公积需注意的是: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还应将前三个分录合并为一个,即不允许出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情况则无此必要。
(二)报表修正。
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区别
一、会计政策变更:1、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一种方法改另一种方法,我们考试基本上只会考到方法的变更,如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坏账的直接法与备抵法,存货计量的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等等,我们只要记住方法的改变是政策变更做题基本上不会有错。
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
(2)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更为相关。
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会计变更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本质区别:A、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会计政策变更一般在年初发生,因此会计政策变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非调整事项,大家注意了,是非调整事项,但是它又与其他的非调整事项的处理有本质区别。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不进行对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的,而政策变更不但要对报告年度进行调整,也要对以前年度进行追溯调整,视同这项政策从开始到现在变更时一直在用。
当然也存在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因为如若所产生的累计影响数无法计算,那么只能采用未来适用法,如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后进先出法等等就只能采用未来适用法。
B、与调整事项的主要区别:调整事项仅对报告年度进行调整,而且凡是涉及损益类的均需进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并对报告年度报表进行调整,而政策变更进行的是追溯调整,它涉及损益类的均直接进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来核算,大家注意了,直接进入这个科目核算的仅此一种情况:就是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时涉及的损益。
C、对所得税与应交税金的影响:若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核算,那么政策变更对所得税与应交税金都没影响,影响的仅仅只是“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在我们做分录时直接将所计算出的累计影响数计入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账户即可,然后对报表也进行追溯调整。
会计政策资产负责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新的或者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前期财务预期可以考虑或报告批准可以获得的可靠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或错报。
这三项混合起来很容易混淆,所以在这里对于如何区分作简略分析。
无论是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在处理时都要将以前的业务追溯调整成最新口径方便分析,所以先想当初的原始分录是怎么作的,再想象应当如何作,而后将其差额修补上即为第一笔分录。
比如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如果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口径是一致的,应该调整应交税金和所得税费用;如果不一致,会计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则不调整应交税金和所得税费用,但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则应该调整递延税款和所得税费用。
对于会计政策的变更,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政策变更不调整应交税金,因为会计政策变更不是税务政策变更。
对于会计差错,会计差错主要是由于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等产生的,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应税所得口径,就应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想要正确的区分这三项会计处理事项,还要学会区分假定条件,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被假定条件迷惑,比如说:税法不允许扣除所得税,意思是口径不一致;不考虑税收的影响,意思是无须考虑应交税金和递延税款;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且不考虑纳税调整事项影响,
意思是允许调整应交税金;所得税申报也没有包括此业务,意思是允许调整应交税金;当年应税所得计算也未计入,意思是允许调整应交税金等等。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日后事项的区别
一、由于会计差错引起的需要调整损益事项的会计处理1、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事项和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事项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于发现时调整本期的相关项目。
如:某企业于2011年5月发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在本年度漏提拆旧,数额为3000元。
则应于发现时补提折旧,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3000贷:累计折旧3000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上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损益项目。
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
如:某企业2011年发现2010年管理用的设备少提折旧2000元,对于这一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将2010年少提的2000元折旧计入2011年的管理费用,同时调整累计折旧的账面余额。
借:管理费用2000贷:累计折旧20002、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事项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损益的影响数,并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
如:某企业于2011年5月发现2010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费用200000元,计入了2010年度的损益。
发现该项差错后企业应调整增加工程成本200000元,增加2010年度的利润总额200000元,增加2010年净利润134000元(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134000元,调整增加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20100元(假设该企业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调整增加应交税金66000元,该企业应在2011年的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未分配利润、应交税金、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年初数。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doc
知识点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规定的)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蒙的猜的)知识点2: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的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为公允模式年限、金额、比例的变更(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的变更)知识点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视为一开始就用新政策,并对原政策下的会计处理全部调整调整步骤: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即按新政策计算出来的列报数-按旧政策计算出来的列报数)(不必深究)【一般来说,都是新旧政策确认的损益影响合计的差额】2、进行会计处理(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3、调整相关报表项目及附注说明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影响应交所得税,但会影响递延所得税,涉及所有以前年度损益类科目的全部用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替换知识点4: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未来适用法:变更当期采用新的估计,不改变以前年度的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无法区分时,应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知识点5: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追溯重述法:涉及损益类科目的错误,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对于当期发现当期的差错,直接调整相应科目;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发现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原则处理本知识点针对当期差错做出相关步骤处理,针对日后事项调整参看后续知识点首先将正确的分录写出来,然后通过调整抵消的方式将更正分录作出知识点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报告期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会计政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异同及你的观点
不同点:
①从时间发生要素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发生在资产负债日与报送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前期差错更正式编制前期财务报表时。
②发生后会计处理的方法不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对以往经济业务的处理,对已经编制好的上一期的财务报告重新编制;会计政策碧昂不需要对已经编制好的报表重新编制,只需要对期初留存收益与相关项目进行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发生在资产负债表以后,当其发生后,要对已经编制好的财务报表从小编制,发生在不同期间的,对已经报送上去的上一期的年度财务报表重新论述,对其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③具体会计科目运用不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科目是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直接进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间损益,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差错更正涉及到损益,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相同点:
①在具体会计科目运用时,都涉及到损益类科目:会计政策变更,涉及的科目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前期差错更正涉及的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②无论是会计政策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还是前期差错更正,其处理的本质后果都是要将以前的业务追溯调整成最新口径。
1/ 1。
专题八 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专题八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回顾二、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三、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四、会计政策变更的附注说明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2.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需要调整的净损益及其影响金额,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包括: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开始应用新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
案例——会计政策变更甲公司20×5年、20×6年分别以4 500 000元和1 100 000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A、B两只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假设不考虑购入股票发生的交易费用),市价一直高于购入成本。
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购入股票进行计量。
公司从20×7年起对其以交易为目的购入的股票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
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公司发行股票为4 500万股。
两种方法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如下表所示:两种方法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单位:元成本与市价孰低20×5年年末公允价值20×6年年末公允价值A股票 4 500 000 5 100 000 5 100 000B股票 1 100 000 - 1 300 000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案例分析1.计算改变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如下表所示:改变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单位:元时间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税后差异20×5年末 5 100 000 4 500 000 600 000 150 000 450 00020×6年末 1 300 000 1 100 000 200 000 50 000 150 000合计 6 400 000 5 600 000 800 000 200 000 600 0002.调整分录对20×6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对20×5年及以前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甲公司在列报20×7年财务报表时,应调整20×7年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余额、利润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和本年金额。
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所得税的处理
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所得税的处理(2011-09-04 22:49:36)转载▼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前期差错更正,只是时间限定在上年的财务报表批准报出之前。
一、计算步骤1、编制调整更正分录2、判断事项是否需要调整应交所得税,然后计算出每个事项应该调整增加或减少的应交所得税(此时,应注意,某事项调整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但未必需要调整应交所得税,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从公允价值模式更正为成本模式。
由于税法本身就是以成本模式下的计税基础计量,所以不需要调整应交所得税,但是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需要冲回。
)3、计算出各事项调整的应交所税以后,将各个事项的应交所得税合计,编制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对应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4、对于该事项需要确认或冲回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所涉及的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一定不要计入计算应交所得税的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三部分数据来源,第一部分,即各个事项涉及损益调整作出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合计数;第二部分,计算出的各事项应交所得税的合计数,对应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第三部分,递延所得税用对应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将这三者合计以后,再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再提取盈余公积。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财务报表的本年或期末数,或者期初数和上年数(以前期间的事项))1、日后诉讼结案(注意:一定要针对判决有决定,是上诉或认可判决,上诉需重新确认预计负债,认可判决可冲回预计负债;注意冲掉预计负债时,贷方为其它应付款,不能用银行存款。
)2、日后取得证据,表明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调整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日后进一步确定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注意:存在退货期的销售,如果之前未确认收入,退货期满时刚好在日后期间,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只是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不用调报告年度的报表)4、日后期间发现了差错或舞弊。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难点归纳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难点归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二、前期差错更正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涉税处理(二)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核算 变更日确定递延所得税发生额, 期末按准则规定计算期末按准则规定计算。
递延所得税发生额发生日直接调整递延所 得税可能涉及应交 所得税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重新调整报出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准报出日报出日报出日实际报出日一般情况下资产 此期间发生与日后事项相关事项, 负债表日后期间需要重新调整报表和报出日。
:息收入,如果原未计入投资收益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原则(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1.税前调整2.所得税的处理方法3.留存调整的调整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同时,相应的调整“盈余公积”科目。
4.进行上述账务处理的同时,还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或本年发生数(即利润表);(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即资产负债表)或上年数(即利润表);(3)上述调整如果涉及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强调】日后调整事项不需要在附注中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三者有什么异同?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三者有什么异同?作业二课后作业: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三者有什么异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通常包括:(1)已证实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减值,或为该项资产已确认的减值损失需要调整;(2)表明应将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予以确认,或已对某项义务确认的负债需要调整;(3)表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重大会计差错;(4)发生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原则: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包括现金流量表)进行调整。
处理步骤:(一)涉及损益的项目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二)不涉及损益的项目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核算(三)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项目调整相关科目(四)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非调整事项处理原则: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日存在状况,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通常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8)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处理:附注中加以披露。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下列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更正、日后调整事项调表调账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更正、日后调整事项调表调账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调整,不涉及调整报表。
会计政策变更
(1)调整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调整变更当年利润表上年数。
会计估计变更
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调整报表项目。
会计差错更正
(1)调整发现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调整发现当年利润表相关项目的“上年金额”栏。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或本年发生数。
这里的会计报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因此调整的项目不包括涉及现金收支的事项。
(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表调账
1、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正常写,利润表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化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化年度的上年数
2、前期重大差错更正: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正常写,利润表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上年数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正常写,利润表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期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前期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前期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55.前期差错更正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咨询:
我公司2007年开始执行新准则,在2007年2月份资产负债表报出之前发现了一笔会计差错,我按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可是我们主管说应该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我应该按差错更正进行处理还是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解答:
判断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会计差错应该如何进行处理,主要是从差错发生的时间及其金额两个方面来判断,您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判断和进行处理。
(1)发生在日后期间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和报告年度以前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按日后事项处理。
发生在日后事项期间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仍按照差错更正的处理原则要用追溯重述法。
(2)日后事项和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
①追溯调账时,没有区别。
资产负债类科目都正常写,损益类科目都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②追溯调表的区别: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调整资产负债表中报告年度的期初数,差错更正需要调整报告年度的期初数。
前期差错更正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上年数;资产负债表日后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年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会计调整事项是会计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会计调整事项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日后调整事项。
这几类调整事项的账务调整处理和报表调整存在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
下面我们分别讲解各自的会计处理,并进行总结对比。
1.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2.前期重大差错更正:
一般来说,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发现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发现当年的上年数。
特殊情况:
①不应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而错误处理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并调整报告年度的报告:对于错误的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②不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而错误处理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追溯调整:对于错误的追溯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期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总结】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与日后调整事项的比较:
(1)分录调整:日后事项的调整分录与前期重要差错相似,第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可能调整应交所得税。
会计政策变更在这两方面不一样。
(2)报表项目调整:日后事项主要是调整报告年度报表的期末数或本年数;而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重要差错主要调整本期报表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1.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老师,这变更年度是指哪一年,比如2016年3月发现2010年时有些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调的是2016年期初,还是2016年3月年初,或是2010年年初?
回复:不是这样的,会计政策变更是说,比如我2016年1月1日执行新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那么变更年度是2016年,变更年度年初数就是指16年1月1日的数据,上年数就是指2015年的数据。
2.前期差错更正:(追溯重述法)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结转至留存收益;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发现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发现当年的上年数。
比如2016年3月发现2010年的差错,需要调整,调的是2016年期初,还是2016年3月年初,或是2010年年初,需不需要调整2015年年末?
回复:是指16年的年初数,您说成16年3月份报表的年初数也可以,反正它指代的都是2016年1月1日的数据。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结转至留存收益;
比如2016年3月发现2010或2015年年账务中有些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调的是2016年期初,还是2016年3月年初,或是2010年年初,或是2015年年末?
回复:既然属于日后调整事项,如果是需要追溯调整到2010年,那么就需要调整2015年报表的年初数,15年报表的年初数变了后,15年的年末数、16年的年初就跟着变了。
如果是发现的15年的差错等需要调整,那么就调整15年报表的本年数、年末数,同时调整16年报表的年初数、上年数。
假设在资产负债表报出之前发现的和资产负债表报出之后发生的,分别如何处理?
回复:如果是在资产负债表报出之前发现,那么就按照调整事项来调整报表,就是老师上个回复的内容。
怎么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怎么区分差错更正和日后事项?到底怎么调整报表呢?看了下面,您就明白了~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是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与会计差错更正类似。
只有会计政策变更有特殊,即涉及前期损益调整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直接调整留存收益。
会计政策变更:
(1)调整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调整变更当年利润表上年数。
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调整报表项目。
会计差错更正:
(1)调整发现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调整发现当年利润表相关项目的“上年金额”栏。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这里的会计报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因此调整的项目不包括涉及现金收支的事项。
(2)调整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