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水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节水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展节水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土、肥、水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中水是最短缺的农业资源,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破解水资源瓶颈,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结合”理念引领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水农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各地积极探索,增加投入,研发和推广了高效节水农业9大技术模式,带动了节水农业领域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尤其是全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率先在西北地区突破,带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新路子。各地初步形成了分区分作物发展新格局,例如,“三北”旱作区形成了以玉米、马铃薯生产为主的全膜覆盖双垄集雨保墒主推技术格局;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形成了测墒高效节水主推技术格局;西南季节性干旱地区形成了以玉米、马铃薯生产为主的半膜覆盖和集雨补

灌主推技术格局;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形成了以经济作物生产为主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主推技术格局等。节水农业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新进展。尤其是旱作区,节水农业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0年,甘肃省全膜覆盖玉米技术推广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4,生产出的粮食却占了全省的近一半。

在近些年各地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节水农业的工作理念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客观实际的“四结合”的之路。

农田节水与发展优势产业相结合。必须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大宗粮食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紧扣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把节水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节水型农业的突破性发展,才能赋予节水农业更强大的生命力。

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发展节水农业,不管是蓄水、保水、集水、用水,还是滴灌、喷灌、渗灌、微灌,都必须依托一定的工程设施,这是基础保障。但节水农业首先是农业,必须把工程

措施与品种、栽培、管理等农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才能实现增产增效。

推动区域性产业发展与推广主体技术相结合。节水技术多种多样,节水技术模式层出不穷。这几年实践证明,针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点,围绕区域性优势产业,集成探索一两项主体节水技术,解决突出矛盾、突出问题,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推广,有利于节水产业链条的形成,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做大做强。

政府支持与多元化投入相结合。节水农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是弱质产业,旱作区往往是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因此,以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来发展节水农业是必要的。但是,节水设施一般成本较高、投资较大,单纯靠政府投入是难以承受的,必须在政府支持下,发挥农民、企业、部门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节水农业面临挑战和机遇

近几年来,节水农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是初步的。总的看,节水农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前景广阔。

农业用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每年灌溉用水缺口300亿方以上。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大,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据水利部水资源公报,从1997年到2009年,工业用水比例由19.9%增加到23.3%,而同期农业用水比例由69.7%下降到62.4%,减少了200亿立方,下降了7.3个百分点。全国每年农业灌溉可用水量约3600亿立方米,在现有的18亿多亩耕地中,灌溉面积为8.9亿亩,灌溉用水缺口300多亿立方米。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干旱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旱灾频发,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

大。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2006年川渝大旱,2007年东北地区夏伏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和东北地区夏伏旱,2010年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以及今年北方冬麦区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春旱,历史罕见,影响深远,应对大范围、长时间的旱情已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值得重视的是,大部分地区应对干旱缺水的主要措施还是打井,华北、东北西部等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井越打越深,水越出越少,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节水农业的增产潜力越来越显现。与干旱缺水严峻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水漫灌、超量灌溉等现象十分普遍,水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灌溉水利用率和自然降水利用率都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目前,在全国8.9亿亩有效灌溉面积中,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43.4%;在全国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

17.4%。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由旱地变为水浇地,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0亿斤。在旱作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具有260亿立方米的潜力。同时,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立方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000亿斤以上,相当于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目标。

支持节水农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央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工作,近几年出台了更多政策措施推进节水农业发展。面对去年西南大旱,安排3亿元用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今年又安排5亿元用于西南、西北地膜覆盖。各地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青海省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今年投入1.2亿元,发展玉米、马铃薯全膜覆盖,每亩补贴150元,这是亩补贴标准最高的省份。据粗略统计,全国每年全社会投入节水农业的资金高达50亿元以上。可以说,节水农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政策越来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