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故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与北大红楼
20世纪初,李大钊像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真理,不断锐意革新,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
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期,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即北大红楼。
如今,当我们驻足北大红楼,就会想起他书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对联既是他前最喜爱的,也是他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直人格风范的光辉写照。
一、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1917年11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翌年1月起就任图书馆主任。
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藏书较少,管理也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
他任职后即着手进行整顿,修订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整顿图书馆各项工作;采取“兼容互需”的藏书建设方针,引进大批国内外进步书刊,使馆藏日益丰富;领导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改革,为北大的教学和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1918年9月,北大新校舍红楼建成,10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从马神庙公主府迁入新建成的汉花园红楼第一层,搬迁工作由李大钊亲自负责主持。
李大钊利用红楼内较为宽敞的房间设置了五个阅览室,可以阅览中外杂志、报纸、中西文图书等,形成了北大图书馆新的读者服务体系。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摒弃旧式藏书楼的积习和“守书人”式的办馆方法,延长开馆时间,尝试开架式服务,以利用图书为主,开展了许多积极主动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920年5月,校图书委员会通过了由李大钊主持制订的《北京大学总务处图书部试行条例》,对位于红楼一层的北大图书馆进行机构调整,馆中设四课。
李大钊也提倡以征集、捐献等多种方式收集书刊,并以身作则向图书馆捐赠了许多书刊。
[1]《北京大学日刊》“图书馆书目室启事”中经常刊登李大钊等校内外人士捐赠北大图书馆书刊的布告。
现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约50平方米的里外两间就是图书馆主任室,即李大钊工作的办公室旧址。
当时外间作会议、会客室,里间是李大钊具体办公之处。
李大钊的故事8则全面版
《李大钊的故事》李大钊的故事(一):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李大钊的故事(三):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
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
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冒雨走进了展馆。
展馆分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光辉业绩在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将永留青史。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
正如他所书写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谓“道义”即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唤起中国劳苦大众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自己,让自己当家做主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
“妙手著文章”就是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教育唤醒亿万劳苦大众。
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贡献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缅怀英烈,学习、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奋斗不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物业公司党支部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
正如他所书写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谓“道义”即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号召中国劳苦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解放自己,让自己当家做主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
“妙手著文章”就是通过写文章,以文化形式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唤醒亿万劳苦大众的革命意识,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李大钊同志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为己任,以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有力武器。
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缅怀英烈的同时,应深深牢记我们今天的人民民主社会来之不易,是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奋斗不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我能在党成立85周年再次了解大钊先进事迹,我感到很有意义,因为这不仅是出于好奇和怀念了,因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大钊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是要把党发扬光大的新鲜血液,我们要把大钊的精神代代相传,让大钊精神以及和他一样的英雄烈士们的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杰出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80多年,可是每当我们想起他光辉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形象,就不禁肃然起敬,深受感动和鼓舞。
2013年1月22日,我有幸来到位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根功绩柱。
功绩柱高3.8米,呈6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
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在李大钊纪念广场东西两侧的浮雕墙上,镶嵌着高1.2米,宽5米,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8块大型浮雕。
这八块浮雕的内容分别是:童年岁月;含愤东渡;五峰情深;红楼星火;五四旗手;开天辟地;国共合作;赤旗世界。
8块浮雕栩栩如生,展现了李大钊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战斗画卷。
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
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
瞻仰大厅内,安放着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像,坐像高3.6米,神态沉静、深思。
面容和蔼可亲。
坐像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馆中展出的不同时期的文物、图片、资料有近500件,这一切都是纪念的索引,寻求真理的佐证,联接民族复兴的历史。
李大钊将他38岁短暂的生命历程定格成永恒,使我的视线久久凝视于代表他思想的这些物件之上的视觉主题。
看着这些文物、图片,我的思想重游于李大钊生活的时代,去追寻他的足迹,去感受他的人生。
一、年少有为思政理,忧国忧民寻真知李大钊在祖父的悉心抚育、严谨庭训下勤奋学习,在孤苦家世中历练成长。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李大钊的人物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李大钊的主要贡献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
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参观李大钊故居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
参观李大钊故居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参观李大钊故居感想一6月29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农资局党支部组织农资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开展党日活动,利用中午时间,集体前往李大钊故居开展“践行‘两学一做’,感知信仰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瞻仰伟人一生光辉历程,传承先辈卓越豪迈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只有38年,却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卓著功勋让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同志们先后参观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展览、其与家人的生活起居环境等,深入了解了他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中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深刻体悟到革命英烈伟大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清廉的革命情怀。
李大钊同志“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他的身上深刻体现了一名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他生活简约、清廉,把个人收入的大部分用作党的活动经费,接济同志,接济贫苦青年,而自己却“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其崇高的革命理想、无私的革命行动、清廉的简朴生活、言行一致的道义人品,为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让大家深受感动。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进一步加深了对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的了解和认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意识和要求。
大家表示,要将信仰的力量更好地转化为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和章程,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观李大钊故居感想二7月2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国家局机关团委第四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到北京李大钊故居参观学习。
通过参观李大钊故居及《李大钊在1920至1924》专题展览,团员青年们进一步了解了李大钊的生平和家庭生活,以及其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这些中国革命史上永不磨灭的光辉片段。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文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文
李大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铮铮誓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句话让我感动许久品味着这句话,我突然感觉人生很美好。
因为有一种憧憬,对未来的强烈向往,占据了我的心灵。
或许是灵魂的一种苏醒,或许是对这种精神由衷的钦佩,因此感动着一颗迷途中的羔羊。
少年时候,我就十分敬佩记者这一群人,对记者这个行业充满好奇。
因为他们用笔撑起了事业人生,带给人们的总是新鲜与珍贵的事实。
我认识一位年轻人,一个非常令我欣赏的记者。
他年纪轻轻,但是绝对是一个思想成熟、毅力坚强,并一直以正义的精神指引自己做一个有良心的记者&&感动之余,我也深深惭愧!生活中很多的人是在寻找着终身相持的工作,以此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之后再悠然自得,如此潇洒地在世上走一遭。
而从记者身上我看到的不是如此,记者是将职业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
记者的事业是伟大的,他一直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几乎忘乎一切!敬业精神是一个记者成功的核心,同时面对着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困苦,能够经得起挑战,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的庭院里,坐落着李大钊烈士陵园。
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
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
铁肩担道义
(2)引用了《牺牲》中的段落:
“人生的目的,……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教 材11页—12页)
(3)引用了《狱中自述》中的段落:
“钊自束发受书,……则钊感且不尽矣!”(教材 12页)
(4)引用了《北京档案史料》中的《李大钊狱 中供词》:
“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五千余字) 中,……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 (教材12页)
名联鉴赏:
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 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 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 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 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 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 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 字,与朋友共勉。
选修9第二课
朱志敏
青少年时期的李大钊同志
赵纫兰——李大钊同志的夫人
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同志 “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 事业”。1907 年考入天津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 广泛地接触了“新学”, 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 题。1913年冬,李大钊同 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 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 学。他在这里更多地接触 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 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 主义的著作。1915年1月18 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 凯提
4、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 传主从容就义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 评议。请找出文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 这些文字的作用。
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第11、12、15、 17、18、19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朗读 这些段落,体会它们的作用)
参观李大钊故居观后感
参观李大钊故居观后感参观李大钊故居观后感(精选5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参观李大钊故居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参观李大钊故居观后感篇120xx年4月20日,我校师生一起参观了革命先烈李大钊的故居。
到了革命先烈的故居,了解共产党开创时代的艰难岁月,感受革命先烈对民族的爱和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
通过认真地瞻仰李大钊故居里的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一件件与李大钊生活有关的实物,仔细地倾听讲解员的深情解说,一个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屹立于我们眼前。
通过缅怀革命先驱,我感悟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责任。
李大钊虽然出身于大户人家,在北大月薪高达250块大洋,但他除维持简单家用外,薪水都用于党的经费或在身边扶贫。
遇难时家无剩余,妻女靠好友接济。
他拥有无限的大爱:爱民族、爱国家、爱人民。
李大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甚至生命换来的。
我作为一名学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观李大钊故居观后感篇26月29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农资局党支部组织农资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开展党日活动,利用中午时间,集体前往李大钊故居开展“践行‘两学一做’,感知信仰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瞻仰伟人一生光辉历程,传承先辈卓越豪迈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只有38年,却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卓著功勋让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同志们先后参观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展览、其与家人的生活起居环境等,深入了解了他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中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深刻体悟到革命英烈伟大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清廉的革命情怀。
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范文
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范文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一)6月3日,丰南实验小学东校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赴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参观,追寻李大钊同志彪炳史册的光辉历程,瞻仰和传承他伟大卓越和不朽的革命豪迈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遗志。
李大钊纪念馆庄严肃穆,整体建筑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组成,由江泽民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镌刻于大门门楣。
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
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
瞻仰大厅内,安放着大钊同志汉白玉雕像,雕像神态沉静、深思,面容和蔼可亲。
东西展厅的有关实物、图片、文献等,展示这位共产主义先驱的风采、光辉业绩和伟大的一生。
瞻仰前,么校长和郭校长首先向大钊纪念馆献了花篮。
然后我们一行28人按顺序参观纪念馆。
李大钊同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光辉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李大钊纪念馆和他的故居里,一件件历经沧海的展品、一篇篇光耀千秋的著作、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图画,都勾起了党员同志们对先烈曾经峥嵘岁月的深情回忆和敬仰。
通过参观瞻仰先烈的生平事迹,对他短暂而又不朽的革命历程和卓越功勋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并为他在那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心系民族存亡之大业、呕心沥血精忠报国的奋斗精神所折服。
在纪念馆里,党支部成员开展了凭吊祭奠、重温入党誓词宣誓、预备党员房凡同志转正入党宣誓、观看李大钊影像资料片和听取纪念馆工作人员专题报告等活动,深切表达寄托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追思和怀念,追溯和感悟他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的壮志豪情。
支部还以参观纪念李大钊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由5名新年教师的激情讲演;对照党员标准自我画像评不足、找差距,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践行李大钊精神,以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当好李大钊精神的传人,为美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最新】北京李大钊故居解说词
“北京李大钊故居”解说词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入私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发证专门学校。
1913年10月,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第一次来到北京,曾经凭吊圆明园故址,为‚只余破壁颓垣,残歭于荒烟蔓草‛,而‚感慨系之‛。
为实现‚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认为学习政治有助于救国,去日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其复辟称帝的条件。
李大钊认识到:日本维新时代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然在今日谋中国民族之解放,已不能再用日本维新时代之政策‛,‚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值洪宪之变而归国。
‛李大钊以这样的政治理念,为开展反对帝制复辟的斗争,于1916年5月弃学归国。
1916年5月,李大钊在北京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
该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
该报主持人蒲殿俊与李大钊政见不同,合作难以继续,李大钊遂于9月初辞职,到北洋法政学会《宪法公言》任编辑,1917年1月该刊终刊。
李大钊受章士钊之聘编辑《甲寅》日刊。
此时,李大钊以发表的《风俗》、《国情》、《青春》、《民彝与政治》等文章,为学界和社会进步人士所知,在《甲寅》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更是针砭社会时弊,抨击军阀统治,成为先进文化领军人物。
1917年7月,因躲避张勋复辟的抓捕,李大钊去上海。
1918年2月,回到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马首是瞻,何也?守常之强,其诚势之性感人深也。
‛1918年1月,在章士钊的推荐下,蔡元培聘请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以后,生活条件有所改观,每月有200多银元的收入。
9月,曾接家属来过北京。
李大钊没有购置房产的打算,因为他对收入有另外的安排。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者:刘晓艳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6年第07期2009年10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李大钊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是共产党员学习的不竭源泉。
“为主义而死分也”李大钊一生追求真理,直至找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他曾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我可以自白,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不可一味听信人家为他们造的谣言,就拿凶暴残忍的话抹杀他们的一切。
”在找到马克思主义以后,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付诸于实践。
革命中必然会有牺牲,对于战斗中的生死,李大钊有着透辟的认识。
1919年,他发表了《牺牲》一文:“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
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
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这篇短文仅仅120字,却掷地有声,铭志生死。
李大钊一生多次受到政府通缉,尤其是“三一八”惨案之后,北京政府再次下发通缉李大钊等人的命令。
危险环境中,李大钊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夫人劝他暂避,他冷静地回答:“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我走了,北京的工作交给谁做?”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六十余人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写下人生中最后一篇文章《狱中自述》,从容回顾39年的人生历程:“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为“主义”而壮烈牺牲。
临刑前,指挥行刑官询问李大钊对家属的处分意见,李大钊说道:“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分也,何函为?”言毕,首登绞刑台,慷慨赴死。
《参观博物馆有感》
《参观博物馆有感》简朴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成果——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
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
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
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
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
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
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
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
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故居使我受大极大的教育。
大钊先生生活俭朴,精神富庶的境界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站在故居内矗立的党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
内容仅供参考。
李大钊的故事_初中作文
李大钊的故事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李大钊的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我的老家在河北,离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居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
为此,我曾多次去瞻仰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也听到过很多有关李大钊的故事。
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可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让孩子们劳动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
李大钊对儿子和女儿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吧。
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 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 “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 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从李大钊对亲人的 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 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 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 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 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 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 大的力量占据着。 •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 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父 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 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 了这段话,又望北京大学图书馆主 任兼经济学教授。在 《新青年》上发表 《青春》一文,号召 中国青年“冲决历史 之桎梏,涤荡历史之 积秽,新造民族之生 命,换回民族之青 春”。这是“五四” 以前革命民主主义的 宣言书。
• 十月革命胜利后, 李大钊以《新青年》 为阵地,相继发表 了《法俄革命之比 较观》、《庶民的 胜利》、《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等文 章,成为中国共产 主义的先驱、我国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 义的人。
• 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传主从容就义 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评议。请找出文 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这些文字的作用。 • 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第11、12、15、17、18、 19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 • 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既是对事实的阐释, 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这些文字对理解 传主的性格、思想,对认识 传主的精神价值具有 重要的点睛作用。
“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精神
一、李大钊钟爱“铁肩担道义”之溯源“铁肩担道义”,最早出自明代大臣杨继盛之手。
他一生刚直不阿,高风亮节,后因弹劾权相严嵩十大罪状而被拘捕下狱,受尽酷刑。
临刑前,杨继盛在监狱墙壁题诗明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诗句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李大钊应用“铁肩担道义”在现有的历史资料里出现过三次:---1916年8月15日,《晨钟报》创刊发行。
《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进步党”的机关报,后来进步党改为“宪法研究会”,即有名的“研究系”。
《晨钟报》曾聘请李大钊为编辑主任,此时李大钊刚从日本留学回国。
为了激励中国青年为创造新中华而奋斗,李大钊特意请人在社论栏中设计了一座古钟图案,每天刊登一条警语。
8月21日,《晨钟报》古钟图案下面刊登了警语“铁肩担道义”。
---1916年9月,亲友杨子惠请李大钊题写一副对联。
李大钊仰慕杨继盛的气节,立即想起他的不朽诗句,且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奋笔疾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这幅对联是我们经常见到、流传最广的,也成为他一生崇高情操和战斗业绩的真实写照。
---1924年,因章士钊主张废弃临时约法和国会,受到了段琪瑞的赏识,请他出任司法总长。
李大钊感到非常遗憾,见到章夫人吴若男后,希望她能劝说章士钊不要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
吴若男敬重李大钊,请李大钊给自己书写条幅作纪念时,李大钊又手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送给吴若男。
识道义、践使命、重担当,李大钊不仅在字里行间,更重在现实行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道义”有着不同的解释。
《易·系辞上》谓之“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无论是杨继盛那样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还是李大钊这样笃信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虽然对道义的解读不一样,但其价值取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
铁肩担道义
任北大图书馆
主任时的 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 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诞生 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李大钊同志从小失去父母, 靠垂老的祖父抚养成人。他7岁 入私塾读书,经过9年严格的私 塾教育,被称为“奇才”。16 岁时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 李大钊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 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 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在 了每个中国人的
5、本文是抓住传主的哪些方面进行叙写的? 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哪些高风亮节?
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 的讲述,来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1)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 坚守战斗岗位;(2)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 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置 之度外; (3)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架下, 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为党献身; (4)他在狱中写的《狱中自述》。充分反映了他坚 定的革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5)为了保护同 时被捕的青年,他表示自己愿意“负其全责”,要 敌人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 舍己救人,一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
以最残忍的“三绞处决” 李大钊就义的绞架 法,对李大钊进行了整整 40分钟的绞杀。中国共产 这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绞 党党名的议定者,就这样, 杀革命烈士李大钊的绞 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 刑架。 第一个慷慨就义。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汉白玉雕像
题解:
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 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 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 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 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 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 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故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作者:————————————————————————————————日期:
李大钊故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旅游管理
李大钊故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北京的复兴门一带现在分布着众多金融机构,现代而繁华。
然而就在这地界儿还有一部分保留较为完好的胡同民居,宁静交错的胡同、错落有致的低矮平房记录着老北京的历史。
就在这安静的文华胡同中,坐落着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曾经的住所。
提起李大钊,人们并不陌生,他的名字总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故居一进门处李大钊的雕像就矗立在鲜红的党旗前。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
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此居住,这里是他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就是在这里,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居分为南北两个院落,李大钊一家住在北院,北房是李大钊、赵纫兰夫妇的卧室和堂屋,西厢房是李大钊的书房和会客室,东厢房是长子李葆华的卧室和客房,东、西耳房是长女李星华及次女李炎华、次子李光华等人的卧室。
南院现作为专题展览室,选取李大钊1920年至1924年的工作、生活片段,介绍了李大钊的伟大成就,展现了李大钊的精神风范。
李大钊居住的这种小院,是当时北京城内随处可见的,可见其房屋规格并不高。
走进李大钊故居却感觉到有些与众不同,看到故居的平面图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奇怪之处出在门上。
北京城中一般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的,达官显贵家的院子
大门是开在南边院墙的正中间,平民百姓家的门开在东南角,而李大钊故居的大门则是开在了西北角,一般这里都是一个规整四合院的后门,是用来走仆人的。
按说当时李大钊的工资并不低,但无论是从住所的陈设,还是照片上他的日常穿着上,都能看出他的生活是简单朴素的。
虽然处于高薪阶层,但李大钊却将他的钱用在了开展党的活动和资助学生上面了。
无论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行动,还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无不体现出“道义”二字。
李大钊虽然生活简朴,但故居却处处充满着文艺气息。
北房内摆有许多瓷器和画作,李葆华这样回忆父亲:“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抽过烟,酒喝一点,但不多。
……家里曾有一幅画鸭子的画,上面题有‘水暖鸭先知’五个字。
他喜欢瓷器、古玩啥的,买了一些。
他喜欢养花。
其中最喜欢的是菊花,有时一买一二十盆。
其他的也买,家里也种‘满天星’啥的。
有一阵,他极好书法,几乎每天都写,写了不少张。
”李大钊的书籍也很多,尽管现在已无缘再见当时书房最真实的模样,但从包惠僧的描述中,可以想象曾经的样子:“这间房子是三小间合成的一大间,靠着三面墙壁陈设着四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
靠窗户的这一面,有一个相当大的写字台,写字台对过有两张条桌,条桌上面堆满了报纸和杂志,也同书籍一样,中国、外国的都有。
”
李大钊不仅自己喜爱读书,也十分重视对李葆华的教育,希望他成为“遇山不愁,逢水不惧”的革命者。
在李葆华的卧室中有一本红皮的书,那是1923年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时赠送给李大钊的,李大钊十分珍视此书,回家后,他特别地对孩子们谈论了这本书的价值,让他们认真阅读。
李大钊故居简单却不失生机,好像李大钊一生简朴,却做着伟大的事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李大钊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
来到李大钊故居,用
心感受这位革命先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