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的诗词歌赋

合集下载

《扬州慢》姜夔 综合 优秀全面实用

《扬州慢》姜夔 综合 优秀全面实用

借代、引用、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 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 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 “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 “空城”二字与诗经•王风中的“彼黍离离”一句在表现 手法和意境、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 冷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只有一弯
冷月、一泓寒 水与一座孤桥
再写扬州城之空以原有
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冷落 凄凉的景象
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
主自开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 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 心去观赏它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料想
应为:知 年年为谁生
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 丧土之悲。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 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 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 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 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 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 里”,破坏极其惨重。虽时隔十五年了,22 岁的词人初到 扬州,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荠麦青青”,满目疮痍,词 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然而此时,宋金隆兴和 议已达 12 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 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 难频仍的现实,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写下《扬州慢》 这首代表作,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
渐表明词人伫 立许久陷入到一 片悲凉之中不知 不觉就到了黄昏 又更加让人惆怅

扬州慢 姜夔

扬州慢 姜夔

深入探究
• 思考:这一路上词人姜夔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扬州?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 特点?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 竹西: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谁知竹西路,歌

吹是扬州。” ————表现出扬州城内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景
•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
学后反思
• 爱国需要英雄,但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特别是 在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 式,甚至简单到了普通人都可以做到。比如,我 们坚持节水和节电,坚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这 样就能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省得国家每年要掏 很多钱去进口石油和粮食等,省下来的钱就可以 为人民做更多好事。我们现在认真努力学习知识, 锻炼身体,就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岳飞要是不认 真学习本领,哪会有他以后的英雄壮举呢?
表现手法
• 移情入景,乐景写哀 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 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 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 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表现手法
• 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 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 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 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 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上珠帘总不如。” ————象征扬州的繁华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废池乔木:荒废的池苑,被伐去的乔木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这一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 衬手法。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 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 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 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 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 它。词人借此委婉地表现出劫后扬 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 感时伤乱的情怀 。
思考:为何作者在这首词中大量化用 杜牧的诗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思考:作者认为扬州破败是什么原因?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 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 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
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 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 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 “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 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 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 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黍离》选自《诗经·王 风》,采于民间,是周代 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 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 “《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 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 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 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 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 以指亡国之痛。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 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 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读背全诗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此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思考:作者在小序中说此 时是冬至,这句却又说“过春 风十里”,这样写是否矛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古诗 ⼋年级语⽂中的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是诗⼈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

⼩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的古诗,希望对⼤家有帮助! ⼈教版⼋年级下语⽂课后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诗⼈)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 巴⼭楚⽔⼀⽚荒远凄凉,⼆⼗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

回到家乡,熟悉的⼈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已⽆⼈相识,真令⼈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艘沉船,新贵们好⽐千帆竞渡,飞驰⽽过,⼜如⼀棵病树,眼前都是万⽊争春,⽣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壁》作者:杜牧(唐代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译⽂】 ⼀⽀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过零丁洋》作者:⽂天祥(宋代诗⼈)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中已度过四年。

⼤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诚的⼼⽤来光照史册。

《⽔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扬州慢

扬州慢
竹西佳处 青楼梦好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杜牧诗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 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 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 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慢》
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 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 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 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 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 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 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拓 展 迁 移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 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 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 同是天涯。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联 想
杜郎俊赏,算
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 他会是什么感受?
“惊” ――因“空”而“惊 ”,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 何等令人心痛!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扬州慢
冬至
满眼
小序
驻军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诗经》悲叹宫室宗庙被 毁的名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词里的扬州在我的印象中,扬州的魅力,来自于江南美景,来自于隋炀帝的故事,来自于古运河,当然更来自于古典诗文对扬州的描写和歌咏。

及至到过扬州以后,才知道这一切都被古人写进了诗词里,扬州几乎就浸泡在诗里头。

闲来无事时,我且顺年着历史朝代的线索,将古人这有关扬州的佳句收集起来,欣赏下去。

关于扬州风物的诗,最早的可能是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使人想起他在位期间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开河巡游,广筑离宫别馆的劣迹。

其后的大师李白以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而穿透历史烟云,传及妇孺老幼,传遍世界各地,而今已成为提升扬州知名度的最佳广告词。

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以及后来以此为题的民乐,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情思。

杜甫的“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一如既往地透露着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益的《汴河曲》中“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的诗句,写的是对一个没落王朝的深深感慨与责问。

王建在夜看扬州市后写出了扬州依旧的繁华与自己的担心,“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历史的教训最易忘啊。

刘禹锡在扬州初见白居易时赠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经意间就成了千古绝句。

两人相携遍游维扬古迹,在同登栖灵塔时,刘禹锡唱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白居易则和之:“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游到瓜洲渡口,白居易又留下了著名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读到此处,谁人眼前没有一幅伤怀感慨的图画!李绅在扬州不知住了几夜,反正他看到了扬州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以彩灯画船为主色调构成的夜色都延伸到天上了。

写扬州的诗词歌赋

写扬州的诗词歌赋

写扬州的诗词歌赋
1、《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遣怀》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忆扬州》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4、《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赠别二首》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部编版新教材《扬州慢》姜夔 详细实用 课件(终极版)

部编版新教材《扬州慢》姜夔 详细实用 课件(终极版)

料想 芍药花。
应为:知年年
“扬州芍药甲天下” 为谁生
小结全词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 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 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 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 想使用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扬州 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国伤时之作
,•
清峻峭拔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 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写作 缘由
别人 评价
对国 基调
家昔
盛今 低
衰的 沉
痛惜 伤感 之情
悲 凉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 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 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 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维扬、江都、芜城、邗hán 江、 南兖yǎn州、吴州、广陵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有关扬州的古诗词

有关扬州的古诗词

有关扬州的古诗词
扬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和风情。

以下是一些关于扬州的著名古诗词:
1.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杨慎《临江仙·夜归临皋忆旧游》
3. 扬州慢,深院静,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4.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甫《月夜忆舍弟》
7.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 黄金榜上白玉堂,富贵荣华受人尝。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这些古诗词描绘了扬州的美丽自然景色、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感,让人们对扬州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诗篇详解: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诗篇详解: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诗篇详解: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一、作者作品信息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布衣终身,为人清高。

其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他是风雅词派,即格律派的代表人物,对南宋后期词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代表作品有《暗香》《疏影》等。

词作内容: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他的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了自己不得入仕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表现了自己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词作特点:姜夔的词风自成一体。

他引江西诗风入词,借以改造晚唐以至北宋的软媚无力的词风。

辞句古雅峭拔,音节清刚顿挫,意境幽邃冷隽。

二、文学文化常识1.慢词慢词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慢,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

慢词与长调有别。

长调词指篇幅较长的词,按字数多寡来划分,是相对小令词、中调词而言的,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慢曲则是按照曲子的音乐节奏来划分的。

《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2.“黍离之悲”的出处“黍离”典故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关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大意是:周人东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因周室颠覆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诗词赏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诗词赏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诗词赏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扬州慢

扬州慢


在词中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 触景生情,满目凄凉,引 发诗人伤感之情)。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 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 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上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 里”其实就是指扬州,为何作者要费这 么多笔墨呢? 直写成扬州使读者阅读时缺少想象 得空间,这样写有利于读者展开想 象,想象扬州昔日的繁华。也为后 文写“现在” 的扬州作衬托。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 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 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 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 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 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 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 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 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 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 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 劫后的扬州城。 •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 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 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 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 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 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
走进扬州慢
初读: 1、品味语言 2、了解对比手法 3、领悟词的主旨和词人 的思想情感
•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 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 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 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 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 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 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 《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慢淮左名都【北宋】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北宋】姜夔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春风十里扬州路, 多情却似总无情, 蜡烛有心还惜别,
豆蔻梢头二月初。 卷上珠帘总不如。 唯觉樽前笑不成。 替人垂泪到天明。
四、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转换了一个 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 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 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 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 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 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 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 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 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 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有时是无声胜 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 静寂。。
•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 鞍少驻初程。
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 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 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 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 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这一 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 留。
•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 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桥边的芍药花虽然盛开,却无人欣赏,它又是为谁 而生呢?
一、词前小序
• 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 首小序则更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明确地交代了这 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 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 千岩老人是南宋著名诗人萧德藻晚年寓居湖州时自己起 的号。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他的诗名与当时陆游、 范成大、杨万里相均。姜夔30岁左右与德藻相识,颇受 德藻器重。德藻尝谓“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并以 以侄女妻之。而此词作于淳熙三年,时姜夔 22岁,看 来千岩老人之评论系后来科加的。 • 自度曲,是“指不根据旧谱自己制作的词曲,也叫“自 制曲”,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卷四标题即为“自制 曲”。自制曲非自姜始,姜以前已有不少词人写过自度 曲,如柳永、周邦彦等,而以姜为最。姜有自度曲 17首, 《扬州慢》是写得最早的一首。

专题05 诗词三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

专题05 诗词三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 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 王后裔,
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 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 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 一。
农熙月出品
2023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
九年级上-诗词三首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主讲人:农老师
目录 DIRECTORY
01 课程导入初识 结合相关背景更好理解文章 内容
03 重点难点理解 重点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主旨 情感
02 内容整体梳理 梳理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层次体 会写作思路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归纳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文章板书
农熙月出品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
04 考点延伸运用
考点延伸思考举一反三运用
古诗: 1注意结合诗人背景理解主旨 2鉴赏用典等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阅读: 1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前因后果 2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答:作用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腐朽的事物终将过去,新生的事物朝气蓬勃一 往无前。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有什么作用?刘禹锡真的没有怨恨吗?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 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 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反而劝慰白居 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扬州慢》姜夔

《扬州慢》姜夔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思考

这首词写了作者进入扬州城后看到、听到、 想到了什么?
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竹西:杜牧《题扬州禅智市井繁华的景象
1这首词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扬州 慢》
竹西佳处
原句、出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作用
过春风十 里
纵豆蔻词 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仍在
①表崇拜之情 ②形象更加鲜明, 增加了文采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③又以昔日的繁 ——《赠别》 华,反衬了今日 的荒凉,反而使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词更沉郁,内容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更丰厚。有力地 ——《遣怀》 表达了作者对扬 州昔盛今衰的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伤。
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明月当空,笙箫聒耳,何等热闹?如今桥月仍在, 玉人已无。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亮本就“无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也无所谓冷暖。但词 教吹箫?”所写是明月当空, 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 人移情于物,动静结 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 合刻画了一个疏淡清 里,寂静无声,何等冷清。此 冷、凄寂萧条的意境:处情景交融,以昔时“二十四 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 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 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情 渲染流露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 水波之中。

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全文课件

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全文课件

伍:赏名句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身世之感。 (情)
借景抒情,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默的船只旁边,成千上万的 船扬帆起航,千帆竞发。江流两岸,枯木前方,成千上万的树木 竞相争春,生机盎然。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景)
揭示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理)
含有与本诗相似哲理诗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课堂小结:
巴山楚水凄凉地,长期遭贬 辛酸、愤懑 借晴景空抒 一情鹤,排波云涛上滚,滚便的引大诗江情之到上碧,霄沉。默的船只旁边,成千上万的船扬帆起航,千帆竞发。
这借种用复 赤杂壁的之情战绪的是典通故过,哪表些现意自象己表生现不出逢来时的、?怀结才合不具遇体的诗慨句叹加。以分析。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眼含热泪),
(乐天兄):
首联:_______ 这些荒远凄凉的地方,______________,我被 朝廷贬谪在那里。 颔联:______________ 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 久谪回 到家乡,像王质一样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船旁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大自然中,枯树前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尾联:今天听到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贬二十三年后,刘禹锡终于应召回京。
叁:明诗友意—。—见嵇证一康段友因谊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第4.2课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4.2课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姜夔通过杜牧的诗歌,早就对扬州的繁华心生向往,他慕名 而来,就是要亲身感受一下扬州的繁盛,没想到眼前的景象竟是 这样的破败。
思考:作者一开始就写扬州昔日的繁华有什么作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以虚景反衬实景(虚实结合),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 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恰似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风 十里”,化用杜牧诗意(用典),使读者联想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 掩映的十里长街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 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 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 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 赞赏。算:料想。
①内容上:由“空”引出“惊”,作者通过想象,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 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②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 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 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品读下阕,分析技巧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译读:意思是,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 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 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 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成语:豆蔻年华) 豆蔻词工: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 青楼梦好: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思考:这里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劫后的空城。
绘画面/勾意境
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触觉写听
觉)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再用

《扬州慢》姜夔(课件定稿)

《扬州慢》姜夔(课件定稿)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知人论世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
• 生逢乱世
后期词人,江西鄱阳人。
• 忧国忧民
他少年孤苦,屡试不第, 布衣终生,一生转徙于江湖, 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耿介 清高。
• 怀才不遇 • 清贫自守
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词作多咏物纪游,感叹身世 • 多才多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昔 日
“名都”
(虚写)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对比
昔盛
今 “空城” 日 (实写)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破败 荒凉
今衰 的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惊?扬州昔日繁华, 今日萧条,荠麦青青, 古今变化之大。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
展开联想:杜牧描写扬州 的诗历来受人称颂,但如 果他重临此地,也一定会 感到吃惊。因为……
杜牧之“惊”,侧面 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 败。也是作者之惊之痛, 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 对国家的伤痛之情。

扬州慢虚实结合的句子

扬州慢虚实结合的句子

扬州慢虚实结合的句子姜夔,南宋著名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姜夔的一生,多游历,未入朝堂。

但是,这不代表他不关心国家和百姓疾苦。

在他的时代,正是南宋和金对峙的时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无法言表,姜夔对此深感痛心。

自战乱波及到了扬州,扬州城在战火之下很快就成为了一片废除,歌舞升平,鱼米富足,均成往昔,姜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连序言都美到了极致的《扬州慢》。

《扬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的诗词,一贯有用序的习惯,在这首《扬州慢》中也不例外。

但其此序,不仅交代了写诗的地点是在扬州,时间为“淳熙丙申”的冬至,内容和情感为“黍离之悲”,读之,还令人,只觉用词清丽,回味无穷。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均为四字词语连用,写出了此时扬州的一个大概的景像,凄凉之意在夕阳之下,寒水之盼,悲角之中扑面而来。

词的上下阕,诗人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往昔的扬州繁华和如今的衰败残破做了鲜明的比较。

上阕的开头,诗人写到自己初次前来扬州的情景:“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放眼望去,整个扬州城长满了郁郁青青的荞麦,在春风下微微晃动,一幅昌盛之景。

然而,此番所见,却是废池乔木,一座空城,战号四起。

造成这些的原因,自然是战争。

在十六年前,金人完颜亮带兵攻破扬州,烧杀掳掠,使得扬州百孔千疮,不复繁华,而说到这场战争,其造成的苦难,使得人们到十六年后的现在还“犹厌言兵”。

上阕之中,有画面,有声音,有情感,从多个维度来描写了扬州的现状,在与往日的对比中,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忍和哀痛,也表达了他对残暴金人和无为朝堂的控诉,以及对身处战争之中的百姓们的同情。

盘点关于离职的古诗词

盘点关于离职的古诗词

盘点关于离职的古诗词在古代社会,官员离职时常使用古诗词来表达离别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关于离职的古诗词盘点。

1.《临别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可谓是经典之作,其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更成为了一个代表性的离别情景。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描绘了“故人”离去的场景,感怀友谊的悲壮之情使人们倍感感动。

2.《江南曲》- 白居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诗是白居易另一首经典之作,在这首诗里,白居易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和将要离开时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双重主题:思乡与别离。

3.《鹧鸪天·送李浪之广陵》- 陈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痴走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狂歌远客松。

此诗充满了离别的痛苦与开朗,歌咏了自然的妙处,表达了离别的哀声,与新的征程的喜悦之情。

它充分表明了诗人离别的情感和奔向新的世界的劲头。

4.《浪淘沙·北戴河海滨》- 辛弃疾一夜想卿不顾身,千里故园何处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思念离别情人的心情和离别时的孤独、绝望以及对未来的犹豫。

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句被人们所熟知,成为了表达离别情感的代表性诗句之一。

5.《离思五首》 - 元稹一别之后空吟闲,寻思却回旧主山。

岭上扶危窥寇耳,溪头叩节听泉瀌。

西风金翠楼船在,东路红窗神女趁。

才往才来永相忆,何时归向故园畔?这五首“离思”诗分别起笔于出任嘉兴县判官、前往洛阳任职、不久回望故里、出使西域及任台湾都督五个不同场合,共反映了作者离别的情感和对故园思念之情,展示了他的愁肠万端和深刻悲凉的离别痛苦。

以上诗文抒发了在离别时产生的痛苦和思念的矛盾情感,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扬州的诗词歌赋第一组是咏扬州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开国大佬静宁宗神翼帝扬州春词三首(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州陈秀民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郑燮(一)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程梦星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钱允治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爱新觉罗.玄烨空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谈迁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留题梅尧臣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双。

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

雨牙鸟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平山堂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平山堂苏辙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万时华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

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

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曹寅(一)遨头吟兴未嫌劳,城脚淮流绿满壕。

恰趁扬人看新水,红桥正月上轻。

(二)柳条风劲尚无尘,谁筑渔庄作近邻。

笑指林皋簇鞍马,早梅空赚路边人。

(三)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

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

平山堂程梦星欧公到处为斋堂,扬州结构依蜀冈。

政清俗化有余暇,簿书不遣妨清狂。

眼前突兀非旧屋,兴颓举废无时荒。

诗词下笔妙一世,和者杰手皆苏王。

至今文士胜游集,春秋排日提壶。

四言过客偶信宿,好名亦必停游缰。

雄楼杰阁满天地,斯堂不与衡低昂。

山平水远妙蕴藉,略如欧老行文章。

南徐北固隔乡县,凭君眼力收江光。

夷陵画舫更何所,倚栏怀古山风凉。

谷林堂苏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平楼汪楫平楼高十尺,登眺意然。

树绿鱼船上,山晴古堞边。

非是人迹少,当午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