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评价 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软件测试之-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
软件测试之-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1.1 软件质量定义1)ISO关于质量的定义为:⼀个实体的所有特性,,基于这些特性可以满⾜明显的或隐含的需求。
质量就是实体基于这些特性满⾜需求的程度。
2)质量的定义包含三个要素:实体、特性集合、需求。
对软件测试来说,实体即测试的对象。
实体的特性集合:不同实体,其特性集合不同。
3)软件质量评价的标准:需求,质量和需求对应,需求有三个层次:显式需求、隐式需求、⽤户的实际需求。
4)由以上可以引申出软件质量的3个层次:符合需求规格、符合⽤户显式需求、符合⽤户实际需求。
*1*符合需求规格:符合开发者明确定义的⽬标,是内部质量,即从软件启动到交付⽤户之间产⽣的所有中间产品的质量。
*2*符合⽤户显式需求:符合⽤户明确说明的⽬标,是验收质量。
即⽤户在验收时评价产品的质量。
*3*符合⽤户实际需求:包括⽤户明确说明的和隐含的需求,是使⽤质量,即⽤户在实际使⽤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评价。
1.2 软件质量⼤师1)戴明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提出戴明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简介易明,称为本世纪全⾯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戴明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的最⾼管理层必须从短期⽬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依靠⼤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并⽆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作才会改变。
公司⼀定要与供应商建⽴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
采购部门必须采⽤统计⼯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产及服务系统在每⼀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质量,⽆论是采购、运输、⼯程、⽅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事、顾客服务及⽣产制造。
《软件工程》课件第14章 软件质量的评价和保证
第14章 软件质量的评价和保证
14.2.2 ISO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 按照ISO/TC97/SC7/WG3/1985-1-30/N382,软件质
量度量模型由3层组成,如图14.3所示。 高层是软件质量需求评价准则(SQRC)。 中层是软件质量设计评价准则(SQDC)。 低层是软件质量度量评价准则(SQMC)。
第14章 软件质量的评价和保证 2) 面向软件产品修正 面向软件产品修正的定义如下: (1) 可维护性:指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 的程度。 (2) 可测试性:指测试软件以确保其能够执行预定功能所 需工作量的程度。 (3) 适应性:指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 作量的程度。 3) 面向软件产品转移 面向软件产品转移的定义如下: (1) 可移植性:指将一个软件系统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 境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中运行时所需的工作量。
第14章 软件质量的评价和保证
(2) 可重用性:指一个软件(或软件的部件)能再 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
(3) 可互操作性:指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 统所需的工作量。
通常,对以上各个质量特性直接进行度量是很困 难的,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McCall 定义了一些评价准则,这些准则可对反映质量特性的 软件属性分级,并以此来估计软件质量特性的值。软 件属性一般分级范围从0(最低)~10(最高)。主要评价 准则定义如下:
第14章 软件质量的评价和保证
(5) 发挥每个开发者的能力。软件生产是人的智 能生产活动,它依赖于开发组织团队的能力。开发者 必须有学习各专业业务知识、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 能动性。管理者或产品服务者要制定技术培训计划、 技术水平标准,以及适用于将来需要的中长期技术培 训计划。
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
课程前需(Course prerequisite) 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一课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
课程结构(Course structure) 描述课程的所有要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前需条件和完成要求。
课件(Courseware) 主要用于训练或教学的软件。
4
课程(体系)(Curriculum) 按照一个或多个教育专门方向组合而成的课程集合,或由较小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发布
1
目次
1 概述 ..............................................................................................................................................3 1.1 范围 ...................................................................................................................................3 1.2 目的 ...................................................................................................................................3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河北省制图院2015年1月30日1.前言1.1项目背景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如同雨后春笋,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针对这一重大应用需求,国家测绘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河北省地理信息局下属的河北省制图院自主研发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促进地理信息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目标,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1.1.1软件系统名称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是实现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1.1.2政策依据1)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要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
2)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到2010年,我国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测绘公共产品;到2020年,要实现服务网络化社会化。
国家测绘局在《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平台整合社会、经济和人文等信息,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到2010年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国办发2001-53号):要求各级测绘部门与当地发展计划等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本地区地理空间信息协调机制的建设,解决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等问题。
软件评测师教程笔记
软件评测师教程(第一版)笔记第一篇理论篇第1章软件测试概论1.1概述早期的测试等同于“调试”。
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的一个程序或者系统的过程。
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1.3软件测试与软件项目的关系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项目的风险。
软件的质量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内部风险,一种是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在即将销售的时候发现有重大的错误,从而延迟发布日期,失去市场机会;外部风险是用户发现了不能容忍的错误,引起索赔,法律纠纷,以及用于客户支持的费用甚至失去客户的风险。
软件测试只能证明软件存在错误,而不能证明软件没有错误。
软件公司对软件项目的期望是在预计的时间、合理的预算下,提交一个可以交付的产品,测试的目的就是把软件的错误控制在一个可以进行产品交付/发布的程度上,可以交付/发布的产品并不是没有错误的产品,因此软件测试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而是要把错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软件测试也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的。
1.5第三方测试第三方测试是指独立于软件公司自身测试的测试。
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试除了发现软件问题之外,还有对软件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的职能,这就要求第三方测试机构要保持公正、廉洁、客观、科学、独立的态度。
第2章软件测试基础1、什么是软件测试测试(test)被当作一个常规的检验产品质量的生产活动。
测试的含义为“为检验产品是否满足需求为目标”。
“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软件是由文档、数据以及程序组成的,那么软件测试就应该是对软件形成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的测试,而不仅仅是对程序进行的测试。
2、什么是软件质量ISO9126中定义的“软件质量”是: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特性的总和。
ISO14598中“软件质量”定义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内部质量外部质量
2、易改变性: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3、稳定性: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5、易测试性: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6、可移植性:软件产品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外一种环境的能力
1、适应性:无需采用额外的活动或手段就可适应不同指定环境的能力
2、易安装性:软件产品在指定环境中被安装的能力
3、共存性:在公共环境中同与其分享公共资源的其他独立软件共存的能力
4、易替换性:在同样的环境下,替代另一个相同用途的指定软件产品的能力
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使用质量的属性分为四个特性: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1、有效性: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使用户能达到与准确性和完备性相关的规定目标的能力
2、生产率: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使用户为达到有效性而消耗适当数量的资源的能力
3、安全性:在指定使用周境下,达到对人类、业务、软件、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的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的能力
4、满意度:使用户满意的能力。
内部度量可以应用于设计和编码期间的非执行软件产品,当开发一个软件产品时,中间产品宜使用测量内在性质的内
2、准确性:软件产品提供具有所需精度的正确或相符的结果或效果的能力
3、互操作性: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4、安全保密性: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2、可靠性:在指定条件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护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1、成熟性:软件产品为避免由软件中故障而导致失效的能力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4、吸引性: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4、效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
2006年发布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暨简介
2006年发布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暨简介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已了9项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此前发布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目录及其简介详见计算机行业标准化网网站(网址:http:///jhb )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简介”。
大部分标准的文本已出版,计算机行业标准化网的网员单位若需要由标准化网购买,可与秘书处联系,费用以后再说。
这9项软件工程国家标准的编号、名称、主要内容、采用情况如下。
今年若再发布软件工程国家标准,将随时补入本简介内。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本标准根据GB/T 8566-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的规定,主要对软件的开发过程和管理过程应编制的主要文档及其编制的内容、格式规定了基本要求。
本标准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和管理过程。
本标准规定规定了文档过程,包括软件标准的类型(含产品标准和过程标准)、源材料的准备、文档计划、文档开发、评审、与其他公司的文档开发子合同;文档编制要求,包括软件生存同期与各种文档的编制要求,含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运行与维护共六个阶段的要求、在文档编制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详细给出了25种文档编制的格式,这些文档包括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软件开发计划、软件测试计划、软件安装计划、软件移交计划、运行概念说明、系统/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接口需求规格说明、系统/子系统设计(结构设计)说明、接口设计说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需求说明、软件(结构)设计说明、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软件测试说明、软件测试报告、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软件产品规格说明、软件版本说明、软件用户手册、计算机操作手册、计算机编程手册。
这25种文件可分别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的管理人员、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用户。
标准给出了25种文件的具体内容。
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适当剪裁。
软件产品测评作业指导书
软件产品测评作业指导书目录一适用范围 (3)二引用文件 (3)三软件质量特性及有关术语定义 (3)3.1功能性FUNCTIONALITY (3)3.2可靠性RELIABILITY (4)3.3易用性USABILITY (4)3.4易操作性O PERABILITY (5)3.5效率EFFICIENCY (5)3.6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5)3.7可移植性PORTABILITY (5)3.8用户文档集USER DOCUMENTATION (6)3.9产品说明PRODUCT DESCRIPTION (6)3.10测试用例TEST CASE (6)3.11判定VERDICT (6)3.12判定准则VERDICT CRITERIA (6)四测试内容 (7)4.1用户文档集测试 (7)4.2功能性测试 (8)4.3可靠性测试 (11)4.4易用性测试 (12)4.5效率测试 (18)4.6可维护性测试 (19)4.7可移植性测试 (19)4.8产品说明测试 (21)五测评工作流程 (24)5.1需求调研 (25)5.2需求确认 (25)5.3测评实施 (25)六软件产品测评工作的组织 (27)七判定准则 (27)7.1判定的准则 (27)7.2判定的度量 (27)八软件产品测评中产生的相关文档和记录 (28)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对软件产品的测试。
规定了在进行软件产品测试时的引用文件(标准)、软件质量特性、测评方式、测评类型、测评内容、判定准则、测评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二引用文件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 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 25000.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SQuaRE 指南》。
GB/T 16260-200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其它有关技术标准。
软件质量产品特性
软件产品质量特性之全面解读: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的重要性软件产品质量特性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方面。
以下是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详细内容:一、功能性功能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设计、功能实现和功能测试,以确保软件产品能够实现用户所需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包括稳定性、健壮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可靠性设计、测试和维护等措施,以确保软件产品的可靠性。
三、安全性安全性是指软件产品保护用户数据和信息安全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漏洞修复等,以确保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四、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被维护和修改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可维护性设计、编码规范、测试等措施,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
五、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适应未来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软件产品的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和技术变化。
六、易用性易用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被用户方便地使用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用户体验和易用性设计,以提高软件产品的易用性。
七、可测试性可测试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被有效测试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可测试性设计、测试策略和测试工具等措施,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测试性。
八、可重用性可重用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在其他应用场景中被重复使用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软件产品的可重用性,以便在其他应用场景中重复使用。
九、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在不同平台和环境下运行的能力。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软件产品的可移植性,以便在不同平台和环境下运行。
十、兼容性兼容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够与其他产品或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
软件质量评价内容
软件质量评价内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即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检测与度量。
国家标准GB/T 16260《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规定了软件产品的六个质量特性,并推荐了与之对应的27个子特性,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列表如下:根据质量特性和子特性,我们将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类型进行定义,定义为以下几类:1、功能测试:1)针对需求验证功能是否实现(适合性,准确性,户操作性)2)测试软件的出错处理能力(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3)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易用(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4)软件多种平台及环境下的兼容性测试(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5)软件的可维护性测试(易分析性,易改变性,易测试性,稳定性)2、安全测试:验证软件的安全保密性。
1)用户授权级别安全2)承受攻击级别安全3)数据信息泄露级别安全3、性能测试:测试软件运行是否满足用户给定的性能级别。
(时间特性,资源特性)1)服务器资源占用率测试,客户端资源占用率测试,网络资源占用率(资源特性)2)规定的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相应时间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下面为赠送的述职报告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本人被组织任聘为。
副校长已有五年,主抓德育教育工作,分管学校后勤、德育、艺体、安全、卫生、综合治理等工作。
身为副校长,我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
我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学习党建理论;在政治学习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在业务学习中,学习人文文化,加强自身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培养高层次的道德感、责任感。
工作几年来,我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力抓好德育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作正常。
我的工作原则是倡导培养“勤奋乐干,善于思索,不断创新”三种优秀品质。
以奖励机制为主,及时勉励,激发老师团队精神,从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软件系统项目验收标准文档资料
项目验收标准文档修订记录*变化状态:C = 创立,A = 增加,M = 修改,D = 删除*正式发布时文档版本号从1.0开始。
对文档进行小改动时,版本号以0.1进阶;大改动时版本号以1.0进阶。
1文档审批记录目录1.前言 (5)1.1.目的 (5)1.2.范围 (5)1.3.用户 (5)1.4.参考 (5)2.项目概述 (5)2.1.背景 (5)2.2.项目目标 (6)2.3.设计原则 (7)3.验收原则 (8)4.总体验收标准 (8)4.1.标准定义 (8)4.2.验收标准的详细说明 (9)4.2.1.软件错误的严重性等级 (9)4.2.2.错误与严重性等级对应 (9)4.2.2.1.一级错误的描述 (9)4.2.2.2.二级错误的描述 (10)4.2.2.3.三级错误的描述 (10)4.2.2.4.四级错误的描述 (10)4.2.2.5.五级错误的描述 (10)5.项目验收标准 (11)5.1.功能测试 (11)5.1.1.功能项测试 (11)5.1.1.1.网上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2.叫号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3.窗口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4.补交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5.退回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6.已退回的业务(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7.领证登记管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8.业务综合查询(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9.我的待办业务(业务办理) (12)5.1.1.10.我的已办业务(业务办理) (13)5.1.1.11.我的办结业务(业务办理) (13)5.1.1.12.已退回的业务(业务办理) (13)5.1.2.业务流程测试 (13)5.1.2.1.业务流程一 (13)5.1.2.2.业务流程二 (14)5.1.2.3.业务流程三 (14)5.1.2.4.业务流程四 (14)5.1.2.5.业务流程五 (14)5.1.2.6.业务流程六 (14)5.1.2.7.业务流程七 (15)5.1.2.8.业务流程八 (15)5.1.2.9.业务流程九 (15)5.1.2.10.业务流程十 (15)5.1.2.11.业务流程十一 (15)5.1.2.12.业务流程十二 (16)5.2.非功能测试 (16)5.2.1.容错测试 (16)5.2.2.安全性测试 (16)5.2.3.易用性测试 (17)6.验收资料 (18)6.1.程序资料 (18)6.2.文档资料 (18)1.前言1.1.目的在参考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征、客户需求及当前业务实际制定本验收标准,确立项目质量目标,规范本软件的验收。
国标软件技术方案
国标软件技术方案:基于云计算的高效管理软件国标软件技术方案模板1.引言1.1 目的本技术方案旨在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发一款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的软件系统。
1.2 范围本技术方案涵盖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维护等全过程,包括软件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方面。
1.3 参考文档本技术方案参考了以下相关文档:(1) 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2) GB/T 11457-2006《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3) GB/T 18905-2003《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2.系统概述2.1 系统定位本系统是一款针对特定领域的应用软件,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2.2 系统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用户管理等。
2.3 系统流程系统主要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等。
3.技术架构3.1 技术路线本系统采用基于云计算的技术路线,以实现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高安全性。
3.2 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3.3 主要技术组件主要技术组件包括:Spring、SpringMVC、MyBatis、MySQL、Redis等。
4.数据库设计4.1 数据模型根据系统需求,设计数据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等。
4.2 数据库表设计根据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表,包括表结构、字段、索引等。
4.3 数据关系设计设计数据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关系。
5.用户界面设计5.1 设计原则遵循简洁、易用、美观、一致性等原则。
5.2 用户交互设计设计用户交互流程,包括页面跳转、数据提交、异常处理等。
5.3 界面布局设计界面布局,包括页面元素位置、大小、颜色等。
6.功能模块详细设计6.1 模块一详细设计模块一功能描述:数据采集与处理。
软件产品质量特性
软件产品质量特性1.先进性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技术,满足目前以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对系统的需求。
从而达到既满足现阶段工作对系统水平和能力的要求,推动计算机应用向更高级阶段发展,又能够在今后数年内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保护投资的有效性。
2.开放性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共享,因此在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各项软、硬件技术和产品必须符合开放性原则,符合当前国际标准或者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3.可靠性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在给定的时间内,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衡量软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正确执行操作所占的比例,在发现新缺陷之前系统运行的时间长度和缺陷出现的密度。
根据如果发生故障对系统有多大的影响和对于最大的可靠性的费用是否合理,来定量的确定可靠性需求。
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承受着大批量的关键性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存储,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
应当提倡规范化程序设计,预防可靠性祸害。
数据和系统的可靠性对一个应用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把这一原则作为极为重要因素考虑。
4.安全性信息安全是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的能力,既属于技术问题又属于管理问题。
主要涉及防止非法访问系统功能,这些访问包括查询、导出、导入、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防止数据丢失,防止病毒入侵和防止私人数据进入系统。
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所处理、传送和管理的信息,可能涉及到不同部门和系统的秘密或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
数据和访问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完全保护起来。
用明确的术语陈述完整性的需求,如身份验证、用户特权级别、访问约束或者需要保护的精确数据。
一般的,如果黑客为非法入侵花费的代价高于得到的好处,那么认为这样的系统是安全的。
5.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能保证7*24小时正常运行。
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由几个方面因素组成:应用服务器、流程服务器、数据库。
●应用服务器稳定是指长时间运行不会出现响应缓慢或当机的情况,这由几个方面保证:第一是程序代码质量没有问题,不会出现内存泄漏、内存溢出等。
软件质量评估
软件质量评估软件质量评估是指对软件产品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和鉴定过程。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质量评估是一个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并且提供改进的方向。
本文将介绍软件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常用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软件质量评估。
一、软件质量评估的重要性软件质量评估对于保证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说明其重要性的理由:1. 确保产品满足需求:软件质量评估能够帮助开发团队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与需求不符的问题。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开发方向,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2. 提高软件可靠性:软件质量评估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软件缺陷和漏洞,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通过对软件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及时修复问题,降低软件故障的概率。
3. 加强用户体验:软件质量评估能够帮助开发团队了解用户对软件的真实体验,并及时改进。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用户体验上的问题,提高软件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二、常用的评估方法在软件质量评估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1. 静态评估:静态评估主要通过对软件文档和源代码的检查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静态评估方法包括代码审查、软件质量度量和软件质量模型等。
其中,代码审查能够发现潜在的代码问题和缺陷,软件质量度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模型则可以根据不同维度对软件进行评估。
2. 动态评估:动态评估主要通过对软件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多个方面的测试来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软件产品在运行时的性能表现和功能特性,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三、进行有效的软件质量评估为了进行有效的软件质量评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 制定评估标准:在进行软件质量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软件测试技术规范
软件测试技术规范类别:规范文档版本号:1.0编号:撰稿人:修改人: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2000中文版版本信息:版本修改点说明引言1.1.引言1.1.编写目的测试是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公司的软件测试行为,为软件测试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引,以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质量,特制定本测试规范。
1.2.读者对象恒泰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测试服务部成员。
1.3.专用术语系统测试-测试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过程,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助规定的需求。
验收测试-确定系统是否符合其验收准则,使客户能确定是否接收此系统的正式测试。
软件质量特性-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
1.4.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GB/T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测试流程2.2.测试流程2.1.概况公司软件设计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程图见下图。
根据公司软件设计开发的流程,将软件测试工作分为需求分析阶段、概要设计阶段、系统测试阶段、验收测试阶段、产品发布和现场实施阶段、用户培训阶段、客户终验和项目完结阶段,下面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途径和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以及责任划分。
2.2.需求分析阶段2.2.1.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测试主管确定项目的测试人员,测试人员通过参与需求分析人员对需求分析的评审和讲解,理解并掌握《需求分析说明书》。
2.2.2.测试人员根据项目经理编写的《项目任务书》,开始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里程碑:《**项目测试计划》2.3概要设计阶段2.3.1在项目的概要设计阶段,测试人员通过参与概要设计人员对概要设计的讲解和对概要设计文档的评审,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概要设计说明书》。
2.3.2测试人员根据《需求分析说明书》和《概要设计说明书》等文档编写系统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文档。
里程碑:《**项目测试用例》2.4.系统测试阶段2.4.1.测试主管接受开发人员提交的《测试申请单》后,认真检查测试申请中的各项内容,如果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将《申请》返回,并要求开发人员修改后重新提交申请;2.4.2.《测试申请单》检查通过之后,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和《测试申请单》等文档完成系统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
软件产品评价 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60—1996idt ISO/IEC9126:199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lines for their use-----------------------------------------------------------1.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六个特性,它们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软件质量。
这些特性可以作为进一步细化和描述软件质性的基线。
本际准描述了如何使用质量特性来评价软件质量。
本标准正文不规定子特性和度量以及有关测量(masurement)、评级(rating)和评估(asscssment)的方法。
本际准符合GB/T 6583-92的质量定义。
注:在附录A中提供了子特性定义的建议,供参考。
本标准的特性定义和相关的质量评价过程模型适用于对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确定以及在软件生存期中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
这些特性运用于各种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本标准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en)或评审(audit)软件的那些人所使用。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583-92质量术语(idt ISO 84O2:1986)ISO/IEC 2382-2O:1990 信息技术词汇第2O部分:系统开发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发评估assessment为了确定一特定的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是验收合格还是发布,把特定的已成文的评估准则应用到该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60—1996idt ISO/IEC9126:199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lines for their use-----------------------------------------------------------1.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六个特性,它们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软件质量。
这些特性可以作为进一步细化和描述软件质性的基线。
本际准描述了如何使用质量特性来评价软件质量。
本标准正文不规定子特性和度量以及有关测量(masurement)、评级(rating)和评估(asscssment)的方法。
本际准符合GB/T 6583-92的质量定义。
注:在附录A中提供了子特性定义的建议,供参考。
本标准的特性定义和相关的质量评价过程模型适用于对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确定以及在软件生存期中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
这些特性运用于各种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本标准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en)或评审(audit)软件的那些人所使用。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583-92质量术语(idt ISO 84O2:1986)ISO/IEC 2382-2O:1990 信息技术词汇第2O部分:系统开发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发评估assessment为了确定一特定的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是验收合格还是发布,把特定的已成文的评估准则应用到该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特征features特征是一软件产品的可识别的性质,该性质与质量特性相关。
注:特征的例子包括路径长度、模块性、程序结构和注释。
固件firmware载有在用户环境中不能加以改变的计算机程序及数据的器件。
包含在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归类为软件;载有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电路归类为硬件。
性能等级level of performance性能等级就是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由一组质量特性的特定值来表示。
测量measurement把软件质量度量应用到特定的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质量quality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情征和特性的总和。
(见GB/T 6583-92)注:在合同环境中,需求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求则应加以标识和确定。
(见GB/T 6583—92,注1)评级rating把测量值映射到相应的评定等级的活动。
用于确定软件某一质量特性的等级。
等级rating level尺度中某一范围的值可用来按照明确或隐含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分级评定。
相应的等级可能与不同的质量观点有关,例如用户、管理者或开发者的观点。
这些级别被称为等级。
注:这些等级不同于GB/T6583中定义的“等级grades”。
软件software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及任何与之有关的文档。
软件产品software product指定支付给用户的软件实体。
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与软件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的能力有关的待证和特性的总和。
软件质量评估准则software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a被用来确定一特定软件产品的总体质量是否能被接受的已定义的和成文的规则和条件的集合。
质量由与软件产品有关的评定等级的集合来表示。
软件质量特性softwar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
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地成多级子特性。
软件质量度量software quality metric能被用来确定特定软件产品某一特性值的一种定量尺度和方法。
4.软件质量特性软件质量可用下列特性来评价。
功能性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
这里的功能是指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的那些功能。
注:1)这组属性以软件为满足需求做些什么来描述,而其他属性则以何时做和如何做来描述。
2)质量定义的注解运用于本特性中的明确或隐含的需求(见3.6)。
可靠性与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注:1)软件不会老化。
可靠性的种种局限是由于需求、设计和实现中的错误所致。
由这些错误引起的故障取决于软件产品使用方式和程序任选项的选用方法,而不取决于时间的流逝。
2)在GB/T 6583的定义中,可靠性是“…·完成需求功能的能力”,在本文件中,功能性仅是软件质量诸特性中的一个特性,因而,可靠性的定义已被扩充为“……维持其性能水平……”而不是“……完成需求功能……” (见3.4)。
易用性与一组规定或潜在的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和对这样的使用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
注:1)“用户”可按最直接的意思解释为交互软件的用户。
用户可包括操作员,最终用户和受使用该软件影响或依赖于该软件使用的非直接用户。
易使用性必须针对软件涉及各种不同用户环境的全部,可能包括使用的准备和对结果的评价。
2)本标准中定义为软件产品的一组特定属性的易使用性不同于由人类工效学观点所下的定义,在后者中其他特性诸如效率和效果也被看作是易使用性的组成部分。
效率与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与所使用资源量之间关系有关的一组属性。
注:资源可包括其他软件产品,硬件设施,材料(如打印纸、软盘)和操作服务、维护和支持人员。
维护性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注:修改可包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要求和功能规格说明的变化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正、改进或更改。
可移植性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注:环境可包括系统体系结构环境、硬件或软件环境。
5.质量特性使用指南用法本标准适用于对软件质量需求进行定义和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价(测量、评级和评估)。
它包括:——定义软件产品质量需求;——软件规格说明在开发期间是否满足质量需求;——描述已实现的软件的特证和属性(例如用户手册);——对开发的软件在其未交付使用以前进行评价;——在软件验收前.对它进行评价。
对于本标准中所描述的特性,目前,仅有少数几种普遍接受的度量。
标准小组或组织也许会建立他们自己的评价过程模型以及建立和确认与这些特性相关的且可以抽盖不同应用领域和生存同期阶段的度量方法。
当无合适的度还可供使用又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采用语言描述或“经验准则”。
为了使用这六个质量特性来定义和评价.还必须制定组织或应用所特有的,或者两者共同特有的等级和准则。
在告知评价结果时.应该说明进行质量评价时所使用的度量、等级以及准则。
尽管没有普遍接受的软件分类体系,但确存在几种被广泛接受的软件类型。
对于不同的软件。
各个质量特性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例如,可靠性对于任务关键型系统软件是最重要的;效率对于时间关键型的实时系统软件是最重要的;而易使用性对于交互终端用户软件是最重要的。
各个质量特性的重要性也因所考虑的观点不同而异。
软件质量的观点下面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论述。
用户观点GB/T 6583-92中的质量定义反映了用户观点,本标准的特性定义也反映了此观点。
用户主要感兴趣的是使用软件、软件的性能和使用软件的效果。
用户评价软件,对软件内部的各方面或软件是如何开发的情况一无所知。
用户的问题会包括:——软件是否具有所需求的功能?——软件的可靠程度如何?——软件的效率如何?——软件使用是否方便?——该软件转移到另一环境是否容易?开发者观点由于软件质量特性对需求和验收均适用,故开发过程要求用户和开发者使用同样的软件质量特性。
在开发现行软件时,隐含的需求必须反映在质量需求中。
由于开发者负责生产满足质量需求的软件,放他们对中间产品质量以及最终产品质量都感兴趣。
为了在各个开发阶段评价中间产品质量,开发者不得不对同样的特性使用不同的度量。
因同一度量不适用于生存周期的所有阶段。
例如考虑效率时,用户用响应时间,而开发者在设计规格说明中则必须用路径长度、存取时间和等待时间。
一般而言,适用于产品外部接口的度量被那些适用于它的结为的度量达所取代。
开发者的观点还必须体现维护软件者需要的质量特性观点。
管理者观点管理者也许更注重总的质量而不是某一特性,为此须根据商务需求对各个特性赋于权值。
管理者还需要从管理的准则.诸如进度拖延或成本超支。
与质量的提高之间进行权衡。
因为他希望以有限的成本、人力和时间使质量达到优化。
评价过程模型图1 表示用本标准中定义的质量特性来评价软件质量的主要步骤。
由于图1的高层次性,故一些具体的过程(如度量分析和确认)均未示出。
图1 评价过程模型这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质量需求定义、评价准备和评价过程。
这个过程可应用于软件产品每个组成部分的每个合适的生存期阶段。
质量需求定义第一步骤的目的是根据质量特性和可能的子特性来规定需求。
需求表达了环境对被评价软件的要求,必须在开发前就被定义。
当软件产品分解成若干主要组成部分时,从总的产品需求衍生出来对各个组成部分的需求就可能有所不同。
评价准备第二步骤的目的是准备好评价基础。
发质量度量的选择对质量特性进行定义所采用的方式不提供对它们的直接测量,需要建立与软件产品的特性相关的度量。
与某一特性相关的每个可定量的软件特延和软件与其环境的每个可定量的相互作用均可作为一个度量。
度量可以因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开发阶段而异。
由于根据用户观点所采用的度量是关键的,故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度量应与用户各自采用的度量相关。
等级的定义对可定量的特征可以用质量度量来定量地测量。
测量结果即实测值可映射到某个尺度上,这个值并不表示满足的程度。
为此,这些尺度必须分割成对需求的各个不同满足程度的区域(见图2)。
因为质量与给定需求有关,故不可能有通用的等级。
每一次具体的评价中都必须对等级进行定义。
图2测量和评定等级评估准则的定义为了评估产品质量,必须把不同特性的评价结果加以归纳。
评价者必须为此制定一种规程,例如使用决策表或加权平均法。
这种规程通常还包括其他方面,诸如在特定环境下对软件产品质量评估有影响的时间和成本等。
评价过程评价过程模型的最后步骤又细化为三步,即测量、评级和评估。
测量测量是把选定的度量应用到软件产品上去进行的活动。
测量结果就是度量尺度上的那些值。
评级在这一步中,确定某一测量值的等级(见图2)。
评估评估为软件评价过程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步中,把一组评出的等级加以归纳,其结果就是一份软件产品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