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复习资料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一、地下水的基本概念(一)地下水的定义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裂隙和土壤孔隙中的水。
(二)地下水的类型1、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1、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凝结水等。
2、径流方向和速度受地形、含水层渗透性等因素影响。
3、排泄方式有泉、向地表水泄流、蒸发、人工开采等。
二、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一)地下水的形成条件1、岩层具有透水空隙。
2、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3、存在隔水层,使水得以储存。
(二)地下水循环过程地下水在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地下水循环。
三、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和味、密度、导电性等。
(二)化学性质1、主要化学成分有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和阴离子(如氯、硫酸根、碳酸根等)。
2、反映地下水化学性质的指标有酸碱度(pH 值)、总矿化度、硬度等。
四、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一)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等随时间的变化。
(二)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五、地下水污染(一)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等。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加强污染源控制。
2、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
3、采取地下水修复技术,如抽出处理法、原位修复法等。
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方式包括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利用复习题

【判断题】稳定井流运动中,通过距井轴不同距离的过水断面的流量处处不相等,都小于水井流量Q。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
【判断题】映射法中虚井和实井的位置相对边界是对称的,但工作时间不同、流量也不相等。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
【多选题】岩石水理性质有()。
A.含水性
D.含水层渗透系数
反馈
正确答案是:含水层渗透系数
题目26
【单选题】达西定律是渗流的基本定律,关系式为Q=KFh/L,其中L为()。
A.渗透系数
B.渗流路径长度
C.总水头损失
D.过水断面
反馈
正确答案是:渗流路径长度
题目27
【多选题】影响单井灌溉面积的因素有()。
A.单井的出水量
B.土壤类型
C.灌溉技术和方法
题目28
【单选题】当表面能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时,岩石空隙中的这部分水就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则称其为()
A.重力水
B.结合水
C.毛细水
反馈
正确答案是:结合水
题目29
【多选题】地下水资源的特点有()。
A.转化性
B.调蓄性
C.可恢复性
D.更新速度快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可恢复性,调蓄性,转化性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6
【单选题】埋藏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统称为()
A.裂隙水
B.隔水层
C.含水层
D.泉水
反馈
正确答案是:裂隙水
题目17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复习资料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集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一、解释术语1. 渗透速度:又称渗透速度、比流量,是渗流在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
它不代表任何真实水流的速度,只是一种假想速度。
记为v,单位m/d。
2. 实际速度:孔介质中地下水通过空隙面积的平均速度;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面上的空隙面积,量纲为L/T。
记为_ u。
3. 水力坡度:在渗流场中,大小等于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并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
4. 贮水系数:又称释水系数或储水系数,指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无量纲。
m* = ms M。
5. 贮水率:指当水头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由于含水层内骨架的压缩(或膨胀)和水的膨胀(或压缩)而从单位体积含水层柱体中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量纲1/L。
ms = rg (a+nb)。
6. 渗透系数:也称水力传导系数,是表征岩层透水性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石的性质以及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记为K。
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
单位:m/d或cm/s。
7. 渗透率:表征岩层渗透性能的参数;渗透率只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记为k。
单位为cm2或D。
8. 尺度效应:渗透系数与试验范围有关,随着试验范围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K=K(x)。
9.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亦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之积,T=KM。
它是定义在一维或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单位:m2/d。
二、填空题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
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地下水动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井附近地下水流动)

承压水井的Dupuit(裘布依)公式
(1)假设条件(适用条件)
1)水井布置于均质、各向同性、水平分布、等厚的圆形岛屿状承压含水层的中心,岛屿半径为R,岛屿周围自含水层底面起算的水头H0保持不变;——Dupuit模型(圆岛模型)
21、什么条件下会产生承压-无压井流?推到出承压-无压井流公式?
承压水井中大降深抽水时,如果井中水位低于含水层顶板,井附近含水层中水位也将低于含水层顶板而呈现为无压水流,此时就变为承压—潜水井(承压—无压水井)。
承压—潜水井公式:
22、什么是影响半径?
R—影响半径,即从抽水井开始到实际观测(或可忽略)不到水位降深处的径向距离(Thiem的影响半径的定义),m。
2)计算步骤(以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为例)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作标准曲线W(u)-1/u;
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在另一张同模数透明双对数纸上作s-t/r2实际曲线;
将实际曲线叠放于标准曲线上,保持对应坐标轴平行,平移曲线,直至二曲线最大限度地重合;
任取一匹配点(在曲线上或曲线外均可),记下匹配点对应坐标[W(u)]、[1/u]、[s]、[t/r2],代入Theis公式计算参数:
2)抽水前含水层水位面水平,水头为H0;
3)抽水过程中地下水运动符合Darcy定律。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解——Dupuit公式
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在rw至R区间上进行积分,得到方程的通解,再利用边界条件确定通解中的积分常数,便得上述数学模型的解:
或
公式符号含义:
sw—井中水位降深,m;
Q—抽水井流量,m3/d;
地下水利用题库及复习资料大全.

地下⽔利⽤题库及复习资料⼤全.地下⽔利⽤题库及复习资料⼤全⼀、填空题1、将岩⼟中的空隙作为地下⽔储存场所与运动通道来研究时,可将空隙分为三⼤类;包括松散岩⼟中_孔隙_、坚硬岩⽯中的_裂隙_及可溶性岩⽯中的_溶隙__。
2、岩⽯中空隙中的液态⽔根据⽔分⼦受⼒状况可分为结合⽔、⽑细⽔、重⼒⽔。
3、⾃然界⽔分的转化是通过⽔循环实现的,⽽在⽔循环过程中降⽔、蒸发、径流是三个主要环节,称为⽔分循环的三要素。
4、承压⽔是充满于两个隔⽔层间的含⽔层中,具有静⽔压⼒的重⼒⽔。
如未充满⽔则称为⽆压层间⽔。
5、地表⽔与地下⽔相互转化,互为补排关系,可以通过地下⽔等⽔位线来判明。
6、渗透系数K值的⼤⼩取决于组成含⽔层颗粒⼤⼩及胶结密实程度。
7、达西定律是揭⽰⽔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的实验规律,也称现⾏渗透定律。
9、由于岩⼟空隙的形状、尺度和连通性不⼀,地下⽔在不同空隙中或同⼀空隙的不同部位,其运动状态是各不相同的,地下⽔的运动状态可以区分为层流和稳流两种流态。
10、在有垂直⼊渗补给的河渠间潜⽔含⽔层中,通过任⼀断⾯的流量不相等。
11、有⼊渗补给的河渠间含⽔层中,只要存在分⽔岭,且两河⽔位不相等时,则分⽔岭总是偏向⾼⽔位⼀侧。
如果⼊渗补给强度W>0时则浸润曲线的形状为椭圆曲线,当W<0时则为双曲线,当W=0时则为抛物线。
⼆、判断题1、空隙度与颗粒⼤⼩⽆关。
(√)2、分选性愈差,⼤⼩愈悬殊,孔隙度愈⼩(√)3、表征岩⼟容⽔状况的⽔分指标,除容⽔度外,还有饱和度和饱和差。
(√)4、决定地下⽔流向的是位置的⾼低。
(×)5、某含⽔层的渗透系数很⼤,故可以说该含⽔层的出⽔能⼒很⼤。
(√)6、弹性贮⽔系数既适⽤于承压含⽔层,也适⽤于潜⽔含⽔层。
(√)7、达西定律是层流定律。
(×)8、弹性贮⽔系数既适⽤于承压含⽔层,也适⽤于潜⽔含⽔层。
(√)9、达西定律公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所以达西公式只适⽤于稳定流。
(×)10、在均质各向异性含⽔层中,各点的渗透系数都相等。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分布1、彼列尔曼的风化壳元素水迁移序列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各等级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那些?彼列尔曼建议采用"水迁移系数"〔Kx〕来表示元素迁移的强度,并测得了风化壳中元素的水迁移序列.他将这些元素分为强烈淋出的<C1、Br、I、S>;易淋出的<Ca、Mg、Na、K、F 等>;活动的<Cu、Ni、Co、Mo,V、Si等>;惰性的与实际上不活动的<Fe、Al、Ti和Zr等>五个等级.2、化学键的性质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离子键型矿物比共价键型矿物更容易溶解,所以也就更易迁移.电负性差别大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离子键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迁移性好.溶于水时,电负性高的元素为阴离子,电负性低的为阳离子.如NaCl,其电负性Na为0.9,C1为3.0,钠为阳离子,氯为阴离子.电负性相近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共价键型化合物,如CuS、FeS2、PbS等<S、Cu,Fe、Pb的电负性分别为2.5、1.9、1.8、1.8>,不易溶于水,迁移性差.3、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离子势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原子价亦称化合价.化合价愈高,溶解度就愈低.例如:NaCl,Na2S04等一价阳离子碱金属化合物极易溶解,而CaCO3,MgCO3等二价碱土金属化合物就相对较难溶解.阴离子也有类似的规律.如氯化物<C1->较硫酸盐<SO42->易溶解;硫酸盐较磷酸盐<P043->易溶解.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Fe2+>Fe3+;V3+>V5+;Ti2+>Ti4+;Cr3+>Cr6+;Mn2+>Mn4+;S2+>S6+;U3+>U4+等.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是元素重要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就化合物而言,相互化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溶解度也愈低.如BaSO4、PbSO4、SrSO4的溶解度都较小〔离子半径:Ba,1.29Å〔1Å=10-10m〕;Pb,1.26Å;Sr,1.10Å;SO4,2.25Å〕.离子半径的差别愈大,溶解度亦愈高,如MgSO4〔Mg,0.65Å〕.离子势是离子的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它的高低影响天然水的酸碱度和形成络合离子的能力.对元素的迁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离子势高,对水分子的极化能力强,形成络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分子极化能力弱,形成简单的阳离子迁移,如K、Na、Cs、Ca、Sr、Ba等.离子势高的阳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当pH值较低,H+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使金属元素呈离子状态存在,并使溶液呈弱碱性.如果pH值较高,则阴离子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形成络阴离子〔如BO33-、CO32-、NO3-、PO43-、AsO43-、SO42-、和SiO44-等〕,并使溶液呈弱酸性.4、酸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碱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在酸性、弱酸性水的环境中,有利于Ca、Sr、Ra、Cu、Zn、Cd、Cr3+、Mn2+、Fe2+、Co、Ni等元素的迁移.在碱性水中<pH>8>,Fe2+、Mn2+、Ni等元素很少迁移,而V、As、Cr6+、Se、Mo等元素却易于迁移.5、随pH值的变化土壤有哪几种酸碱类型?土壤的pH值通常在3—11之间.可分为强酸性土、酸性土、弱酸性土、中性土、弱碱性土、碱性土和强碱性土七个等级.6、举例说明氧化还原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V、Cr、S等元素在以氧化作用占优势的干旱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形成易溶性的铬酸盐、钒酸盐和硫酸盐而富集于土壤和水中.在以还原作用占优势的腐殖环境中,上述元素便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不易迁移.但是,Fe2+、Mn2+则形成易溶的化合物,强烈迁移.7、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附作用.胶体带有电荷,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胶体可分为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由有机和无机混合组成的复合胶体.粘土矿物是表生带中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富含铁铝的硅酸盐.在无机胶体中,除粘土矿物外还有含水的氧化物和含水的氢氧化物.如褐铁矿<Fe2O3·nH2O>,针铁矿<Fe2O3·H2O>,水铝氧石<Al<OH>3>,水铝石〔Al2O3〕· H2O>,三水铝石<Al2O3· 3H2O>,水锰矿[MnO2· Mn<OH>2]等.这些胶体主要分布于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可作为湿热气候环境的标志.8、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与其哪些性质有关?离子交换吸附的能力与离子的电价和离子半径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大小与离子的电价和电负性成正比.在同价离子中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但是,低价阳离子如浓度较大,可以交换吸附高价的阳离子.9、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与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有机胶体的交换吸附作用;②腐殖酸对元素的螯合作用和络合作用;③絮凝作用和胶溶作用.10、试述不同气候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1、在寒带化学反应十分微弱,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很缓慢,多为强还原环境.2、在温暖潮湿气候带植被繁茂,原生矿物多高度分解,淋溶作用十分强烈,元素较强烈地迁移,土壤中元素较贫乏,腐殖质富集,水土呈酸性、弱酸性反应,为还原环境.3、湿热气候带化学反应迅速,淋溶作用更为强烈,在各种母岩上都可形成盐基缺乏的红壤.甚至,在石灰岩地层上可以发育缺乏Ca、Mg的红壤.水土呈酸性反应,以氧化作用为主,局部有沼泽和泥炭分布地带可为还原环境.4、在干旱草原、荒漠气候带,淋溶作用微弱,腐殖质贫乏,元素富集,水、土呈碱性、弱碱性反应.在干旱荒漠带富集氯化物,硫酸盐.许多微量元素都大量富集.以Ba、S、Mo、Pb、Zn、As、Se、B等最显著,为强氧化环境.植被本来就稀少,经彻底分解,很少有腐殖质堆积.只有在局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形成沼泽和泥炭.第三章土壤的环境特征1、简述土壤的物质与矿物质组成情况.土壤是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1〕土壤矿物分类〔1〕原生矿物:是在地壳中最早形成的,虽经风化作用仍遗留在土壤层中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等,它们不仅是构成土壤骨架的重要物质,而且通过风化和溶解等作用还会释放出各种元素.如正长石释放出钾;斜长石释放出钾、钙、镁;云母能释放出钾、钙、镁、铁;角闪石和辉石能释放出钙、镁、铁、锰等.〔2>次生矿物: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转化而形成的新矿物.主要有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二、三氧化物<R2O3·XH2O,如三水铝石A12O3·3H2O,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石2Fe2O3·3H2O等>,次生铝硅酸盐<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等.2〕粘土矿物〔1〕高岭土组〔2>蒙脱土组〔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 2、试述各类粘土矿物的特性.〔1〕高岭土组: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埃洛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4Si4Ol0<OH>3,是水铝片与硅氧片相间重迭组成的1:1粘土矿物.〔2>蒙脱土组: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14Si8O20<OH>4,这是由两片硅氧片中间夹一水铝片组成的〔如图3-3〕.由于层间没有<OH>原子组,只靠分子吸力连接,故层间距离变动范围在9.6—21.4Å之间,膨胀度达90—100%,这类矿物颗粒小<0.01—1.0μm>,比表面积大,为700—800m2/g,而且有巨大的内表面.加之这类矿物普遍有同晶替代现象,能产生大量的负电荷,故有较强的吸引阳离子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800—10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东北、华北的土壤中广泛分布.〔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其分子式为<OH>4Ky<3A14•Fe4•Mg6><Si8-y•Aly>O20.这类矿物与蒙脱土组不同之处是在相邻晶层之间有K+存在,因而膨胀性小,其颗粒直径,比表面积、带负电荷的数量等都介于高岭土组与蒙脱土组之间.如阳离子交换量为150—400meq/kg土.伊利石广泛存在我国各种土壤之中,华北干旱地区含量较高,南方土壤中含量稍低.〔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这是一类既带有负电荷又带有正电荷的矿物,所以它们既可吸附阳离子也可吸附阴离子,在中性环竟中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00—500meq/kg〔土〕和50—3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南方土壤中含量较高,而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较低.3、土壤矿物质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成份有哪些?土壤矿物质中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FeO、CaO、MgO等含量较多,前三者占总量的75%以上.4〔1〕细菌〔糖类分解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硫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固氮细菌,病原菌〕〔2〕真菌〔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共生真菌,捕食作用真菌〕〔3〕放线菌〔4〕藻类〔5〕土壤病毒7、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分有哪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层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2〕、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成与性质〔1〕糖类化合物:一般占土壤中有机质总量的5—20%.其中双糖是形成土壤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又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源.〔2〕含氮化合物:土壤中有95%以上的氮素是以有机态氮素存在的.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新鲜植物残体>生物体>吸收在胶体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细胞壁的成分>成熟的极其稳定的腐殖质,〔3〕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少量比例不一致的有机磷.各种不同的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差别较大,如种水稻的土壤中有机磷一般占土壤中总磷量的20—50%,东北黑土中的有机磷可达总磷的2/3以上.8、试述胶体微粒的构造特征.911、土壤酸碱度对土壤的环境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层中进行的各项化学反应,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络合—解离以与溶解和沉淀等一系列的化学平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pH值的影响.2〕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十分明显.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由于Fe、Mn、Al的大量存在,使一些养料元素的沉淀和吸附反应特别明显;在碱性土壤里,则由于碳酸钙的大量存在,亦会使一些营养元素发生沉淀.3〕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因而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硫等元素的转化.4〕土壤酸碱度的人工调节.一般调节的方法是:酸性土壤通过加石灰来调节;碱性土壤则可施用石膏、硫璜或明矾来调节.12、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与孔隙的功能分类.100)1(⨯-=γδn % 式中:n—土壤孔隙度;δ—土壤的容重;γ—土壤的比重.1〕按土壤学分类:〔1〕非活性孔隙<无效孔>,〔2〕毛细孔隙,〔3〕通气孔隙2〕按流体力学分类〔1〕绝对孔隙度<总孔隙度>n,〔2〕有效孔隙度n e13图3—7 土壤构造的综合图式<1>土壤的自然剖面 <2>土壤的耕作土剖面14、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污染物质进入土壤之后,通过稀释和扩散可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为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为胶体牢固地吸附;通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转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从土壤中逸至大气或经淋溶迁移至地下水中.所有这些现象,都可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第四章土壤与地下水背景值1、什么是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在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要素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和含量.2、研究环境背景值的目的是什么?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目的是弄清土壤与地下水中物质的自然含量水平,为研究主要元素与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预测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环境规划与污染综合防治提供资料. 3、土壤背景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背景值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土壤的环境背景值受到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植被等各种成土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异,造成各元素所受到的淋溶、迁移、沉淀与累积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引起各元素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造成了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区域分异规律.4、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布点的原则包括哪些?1〕首先确定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划分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范围大小、实际工作可能具有的条件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一般根据土类和成土母质类型<或土壤亚类>.在面积较小的地区,采样单元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2〕在成土因素复杂地区,可按数理统计中的分层随机取样法布点;在成土因素比较简单的地区,可按网格法布点,网格的密度由最后成图要求的精度而定.3〕布点时考虑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并要考虑工业布局、农业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4〕布点时要考虑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应尽量避开污染源.5〕各采样单元的取样点数,应满足数理统计的要求.6〕采样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调查区内.5、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层随机取样法,2〕网格法,3〕按主要土壤类型布点,4〕采样点的室内布置6、土壤环境背景值点的检验方法?1>富集系数检验,2>标准差检验,3>表土、底土元素含量对比检验,4>元素相关性检验,5>"4d"法检验,6〕调查访问7、土壤背景值的计算与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分别适用于哪种条件?1>元素浓度频数呈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表示平均背景水平2>元素浓度频数呈对数正态分布时,其背景值范围用几何平均值和几何标准差来表示3>对偏态分布的元素可采用偏态分布正态化的方法,再按正态分布求其背景值范围.4>对于区域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应采取以面积百分数进行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8、土壤背景值应表达的内容有哪些?土壤背景值表达的内容包括:统计单元、样品数、平均值、标准差、含量范围、变异系数、含量频数分布形态等9、土壤背景值调查应完成的图件有哪些?包括序图和成果图两类.序图是包括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区域总貌的地图,它是进行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基础图件,一般包括水系图、土壤图、污染源分布图、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气候图等,比例应视调查区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1:50万或1:100万.成果图包括采样点位分布图与背景值图,背景值图可作成等值线图.10、地下水化学组分中宏量组分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宏量组分:HCO3-、SO42-、Cl-、Ca2+、Mg2+、Na+微量元素:微量重金属有:Cr、Hg、Cd、Cu、Pb、Zn、Fe、Mn和Ag:微量非金属元素有:C、S、N、As、F、Se、P和B11、地下水舒卡列夫分类考虑了哪些因素?气体成分,矿化度,常见的七大阴阳离子,温度12、地下水背景值调查的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常规检测项目K、Na、Ca、Mg、SO42-、Cl-、HCO3-、CO32-、BOD5、COD、DO以与微量元素Cr、Hg、Cd、Cu、Pb、Zn、Fe、Mn、Ag、S、As、F、Se、P和B等13、地下水背景值常用哪些特征值来表示?背景值常用下列特征值来表示: 平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置信率为95%的背景区间等第五章地下水污染的概念与特征1、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称地下水污染2、名词解释:污染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来源称为污染源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称为污染物背景值:地下水各种组分的天然含量范围〔区间值〕对照值:某历史时期地下水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或者地表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区地下水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3、试述地下水污染评价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区别.1>地下水污染评价目的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与范围,并不说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定影响其使用.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目的旨在说明质量的好坏与其适用性.2>地下水污染评价的标准是背景值或对照值;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各种水质标准,如评价作为饮用水的,用饮用水水质标准,评价作为灌溉用水的,用灌溉水水质标准等.4、试述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按对地下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产生污染物的部门或活动可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点状污染源、带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按污染作用可分为连续的和瞬时的<偶然的>两类,连续性污染包括有周期性变化的污染5、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几方面?①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在生产产品或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俗称"三废";②贮存装置或管道的渗漏,是一种连续性污染源,往往不易被人发现;③由于事故而产生的偶然性污染6、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哪几类?地下水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NO3-,N02-,NH3,Cl-,SO42-,F-,CN-,硬度、总溶解固体物与微量重金属汞、镉、铬、铅和类金属砷等.其中硬度,总溶解固体物,Cl-<氯化物>,SO42-<硫酸盐>,NO3-<硝酸盐>和NH3等为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7、试述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的来源、污染特征与对人类的危害.非金属的氰化物、类金属砷和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即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8、试从毒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方面论述重金属污染物的特点.①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②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的某些重金属还可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③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地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成千百倍的富集起来.这样,重金属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食物、饮水、呼吸>进入人体,甚至遗传和母乳也是重金属侵入人体的途径.④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够与生理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累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累积性中毒,最终造成危害,这种累积性危害有时需要一二十年才显示出来9、简述地下水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2>难以逆转性10、按照水力学特点地下水污染途径分哪几类?各类污染途径的特点是什么?1>间歇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时〕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土层渗入含水层.2>连续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常呈非饱水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3〕越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越流的形式转入其它含水层4〕径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形式进入含水层第六章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1、名词解释:物理吸附与物理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土壤介质特别是土壤中的胶体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它能够借助于分子引力把地下水中的某些分子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称这种吸附为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土壤胶体带有双电层,其扩散层的补偿离子可以和地下水中同电荷的离子进行等当量代换,这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故称物理化学吸附正吸附与负吸附正吸附: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有机酸,无机盐等〕被土壤胶粒表面所吸附,称为正吸附;负吸附:凡是能够增加表面能的物质,如无机酸与其盐类——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则受土壤胶粒的排斥,称为负吸附离子代换能力:指一种阳离子将另一种阳离子从胶体上取代出来的能力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单位重量土壤吸附保持阳离子的最大数量盐基包和度: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阳离子都是盐基离子的土壤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为全等溶解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了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或非晶质固体组分,称非全等溶解盐效应:因加入强电解质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效应同离子效应:因加入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BaSO4溶解度降低的效应2、土壤阳离子吸附作用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是一种能迅速达到动态平衡的可逆反应②阳离子的代换关系是等当量代换3、离子代换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1〕电荷价,2〕离子半径与水化程度,3〕离子浓度4、以BaSO4的溶度积关系式[Ba2+][SO42-]=K sp为例,分析难溶电解质在不同固液平衡条件下,溶解、沉淀与其离子浓度特征.5、计算BaSO4在0.10 mol/L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K sp = 1.08×10-10.解:设BaSO4在0.10 mol/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x mol/L;那么[Ba2+]=x mol/L,[SO42-] = <x+0.10>mol/L[Ba2+][SO42-] = K sp = 1.08×10-10所以x<x+0.10>=1.08×10-10因为Ksp数值很小,所以,比0.10小很多,即x+0.10≈0.10故x×0.10=1.08×10-10x = 1.1×10-9所以,BaSO4在0.10 mo1/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1×10-9mol/L6、名词解释:化学降解:一些污染物在没有微生物参加情况下的分解微生物降解:指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微生物活动使其变成为简单的产物<CO2和H2O等>无机物转化:指一种形式的无机物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无机物生物积累: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机体所吸收富集系数:表示生物积累程度的一个常数7、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的沉淀作用中,主要无机组分有哪些?主要有机物有哪些?〔1〕主要无机组分:可形成钙的碳酸盐、硫酸盐与磷酸盐沉淀;亦可形成镁的碳酸盐,氟化物与氢氧化物沉淀.〔2〕有机物:与腐植酸形成的金属络合物通常是难溶的,如钙、镁的腐植酸盐8、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物质有哪几类?各类物质的主要组分有哪些?①主要的无机组分:Ca2+、Mg2+、Na+、K+和NH4+②次要与微量无机组分:Pb 、Ba 、Cu 、Al 、Sr 、Zn.③有机物:在有机物中,非极性的难溶有机物比极性有机物容易被吸附.此外,阳离子型的农药,亦易被吸附.④微生物:土壤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是去除细菌和病毒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的被吸附量随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增加.9、酸碱反应中pH 值的增加可以引起哪些组分的沉淀?〔1〕主要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CaCO 3和MgCO 3的沉淀.〔2〕次要和微量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某些微量金属形成碳酸盐沉淀,还可能形成NiCO 3、ZnCO 3、BaCO 3等沉淀.pH 值变化亦可能形成一些氢氧化物沉淀10、以数学式表达分配系数〔K d 〕,并用文字说明.Kd=S/C,Kd 值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如果是线性吸附,则Kd 值为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对于特定的固相介质来说,某一污染物的Kd 值为一常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用Kd 值衡量各种污染物的相对迁移能力,Kd 值越大,越易于吸附,越不易迁移;反之,Kd 值越小,越不易被吸附,越易于迁移.但应当说明的是,方程中的S,除被吸附的污染物外,常常还包括沉淀等其它作用截留在固相里的污染物.可见,Kd 值实际上是某一固相介质对某一种污染物亲合性的量度.11、什么是迟滞因子?假定某含水层的有效孔隙度n = 0.18,容量p= 1.9g/cm 3,测得氯仿的分配系数K d = 0.566, DDT 的分配系数K d =3650 ,求其迟滞因子.解:氯仿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氯仿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速度仅比地下水流的速度滞后6.97倍,而DDT 却滞后38530倍12、写出不同吸附过程中,各种吸附模式的表达式.〔一〕、可逆的非平衡过程表示式1〕线性吸附模式或称亨利<Henry>吸附模式2〕指数性吸附模式或称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 3〕渐近线性或称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二〕、当污染物的液相浓度<C>为定值时的表示式1〕亨利<Henry>吸附模式2〕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3〕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三〕、当吸附达到平衡时的吸附模式表示式 1〕亨利模式 S=K d ·C 2〕费洛因德利希模式 S=K 1·C m <m ≥1> 3〕朗谬尔模式S k C k t S 21-=∂∂[]t k C k m e k k C S k k S ).(21221111..+--+=CK C S K S m ⋅+⋅⋅=1。
地下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一、自然界水的循环:1.水文循环2.地质循环1、水文循环:地球浅部层圈中的水,即大气水、地表水及地壳浅部地下水相互间的交替转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
水文循环的动力主要为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大循环(外循环):水分从海洋蒸发,以固态或液态的形式降落到陆面,最后又以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形式再回到海洋。
小循环(内循环):水从海洋表面蒸发,又降落到海洋表面或者水从陆地上的湖泊、河流。
植被叶面和地下水蒸发,重新降落回到陆地,这种局部性的水循环)加强小循环是改变当地自然条件和增加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2、地质循环:地球浅部层圈水域深部层圈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般属于间接循环。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1、地面沉降;2、地面塌陷;3、海(咸)水入侵;4、土壤次生荒漠化三、根据泉水的出漏原因可将泉水分为:1、侵蚀泉;2、接触泉;3、溢流泉;4、断层泉;5、接触带泉。
三、水文循环的动力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四、岩土的水理性质:1、溶水性;2、给水性;3、持水性;4、透水性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1、大气降水的补给;2、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3、凝结水的补给;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其他补给来源:侧向补给,人类活动造成的地下水补给,融雪水、融冻水补给。
七、反应地下水环境状态的指标:1、化学需氧量;2、生化需氧量;3、总有机碳;4、氧化还原电位。
八、承压水特征:1、承压性;2、承压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3、承压水的动态比较稳定,其资源具有多年调节能力;4、承压水的化学成分一般比较复杂;5、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不随补给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6、承压水一般不易受污染。
九、岩土中的空隙:1、孔隙;2、裂隙;3、溶隙十、导水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之积;物理含义:在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上单宽流量,量纲时L²T﹣¹,单位常用m²。
导水系数的概念仅适用于一维、二维的地下水流,对三维水流没有意义。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专升本)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专升本)一、名词解释1、导水系数2、有效井半径3、水位降深4、流线5、地下水动力学6、层流7、水力坡度8、水动力弥散9、导水系数10、水跃二、填空题1、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但对贮水来说却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不会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把_________________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在承压水井中抽水,当_________________时,井损可以忽略;而_________________时,井损在总降深中占很大比例,就不应该忽略。
5、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特点是:流线为指向_________________;各断面流量__________________。
6、在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中,如果抽水前地下水面水平,抽水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降落漏斗;如果地下水面有一定的坡度, 抽水后则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降落漏斗。
7、按裘布依公式计算出来的浸润曲线,在抽水井附近往往_________________实际的浸润曲线。
8、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________________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
9、在泰斯井流中,渗流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_,当 u=0.01 时渗流速度就非常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渗流场中边界类型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水位和水位导数的线性组合。
11、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 ________________水的运动规律。
地下水开发利用复习资料

地下水开发利用复习资料及试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征)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储水系数)、(压力(或水位)传导系数)。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抽水试验),(动态数据),(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水),(排泄量和储存量)。
7.储存量是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 (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 (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地下水资源最基本的三个特点是 (可恢复性)、(调蓄性)、(转化性)。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 (水质评价)和(水量平价)。
11总矿化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和PPM三种。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PHC SAR* ,K ,K0 ,RSC, SSP.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的评价,主要方法有盐度、碱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五种。
14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计算与评价,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和允许开采量三个方面。
其中允许开采量计算最为重要。
15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主要为单井抽水试验法,开采试验法,水均衡法及相关分析法。
16地下水流计算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元法(BEM),配置法(COM)和特征线法(CHM)等。
17用以集取地下水的工程建筑物的型式,综合归纳可概括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
18坎儿井的供水系统一般由坚井,廊道,明渠及涝坝四大部分组成。
19管井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井头,井身,进水系统和沉砂管四部分。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2.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3.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4.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5.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6.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7.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8.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9.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0.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1.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2.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3.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4.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5.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地下水动力学_01-第一章_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何谓渗流?
实际的地下水水流仅存在空隙空间,其余部分则是固体的岩石 。但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一种假想的水流来代替实际的水流。
这种假想水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的地下水
相同,但它充满了整个多孔介质(包括空隙和固体部分)的连续体; 而且这种假想水流的阻力与实际水流在任意岩石空隙体积内中所受 的阻力相同;它的任意一点压强P和任一断面的流量Q与实际水流在 该点周围一个小范围内的平均值相等。这就是在渗透阻力、渗透压 强以及渗透流量保持等效的原则下,把实际渗流速度平均到包括固 体颗粒骨架在内的整个渗流场中。这种假想水流称为渗透水流,简 称渗流。 渗流是用一种假想的宏观水平的地下水流。
垂向排泄的非稳定流条件
。
3-2.三者有何关系?
地下水质点流速矢量 u′、孔隙平均流速u和渗
透流速v三者之间的关系见
图1-1-2b,而且v=neu。
图1-1-2b 地下水各种流速关系概图
4-1.地下水一维、二维、三维流的划分原则。 根据渗透流速与空间坐标轴的关系,可把地下水流分为一维 流动、二维流动、三维流动: 只沿一个坐标方向运动的称为一维流动;沿两个坐标方向有 分流速的称为二维流动;而沿三个坐标方向都有分流速的则称三
坡度呈正比。
表示渗流段内的水力坡度不是常量,沿流向可以变 大也可以变小。
J dH ds
6-1.达西实验的条件是什么? 达西实验的条件: >>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一维稳定流。
6-2.(均质、非均质,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稳定流与非稳定流等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当Re<1-10的条件下,通过多孔介质的流体作层流运动,渗流 才满足达西定律;超出此范围,达西定律不再适用。 >>某些粘性土存在一个起始的水力坡度J0。若实际水力坡度J<J0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4.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6.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二、填空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四、简答题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地下水数值计算复习题

复习题 一、简单题1什么是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并以地下水为例说明之。
2在地下水流计算中相对于数值模型的求解,解析解存在哪些局限性?3如下公式为地下水二维非稳定流的差分方程,试根据不同的取值写出典型的显式格式、隐式格式和中心差分格式。
2,,,1,21,2,,,1,21,2,,,,1,212,,,,1,2121,,1,1,21,21,,1,1,21,21,,1,,1,2121,,1,,1,21,,1,,,)()()()(){1(})()()()({y u u Ty u u Tx u u Tx u u T y u u Ty u u Tx u u Tx u u Tt u u S mj i m j i j i mj i m j i j i mj i m j i j i mj i m j i j i m j i m j i j i m j i m j i j i m j i m j i j i m j i m j i j i mj i m j i j i ∆-+∆-+∆-+∆--+∆-+∆-+∆-+∆-=∆-++----++++++++--++--+++++θθ4在0与L 处有两条长而直且相互平行的河流切穿了一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顶、底板是水平的,厚度为M(m).渗透系数为K(m/d),顶板为弱透水层,降水入渗通过弱透水层向承压含水层补给,补给强度为W(m 3/ m 2·d) 两条河流的水位分别为H 0与H ι,且不随时间变化设l =1000m ,空间步长取100m ,H 0=15m ,H l =25m , W =0.005m/d ,T =100m 2/d ,n =10 ,要求:1) 列出解析解的方程,并求解出各节点处的地下水水位值;2) 根据有限差分法,列出第i 个节点处的有限差分方程, 同时根据i 的范围值列出各点的有限差分方程,从而构成差分方程组。
求解出各点的地下水水位值,并与其解析解进行比较,分析数值解产生误差的原因。
地下水环境 复习资料

1、承压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2、持水性:含水岩土在重力释水后,依靠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力和毛细力,仍能在空隙中保持住一定水量的能力,称为持水性。
度量持水性的指标为持水度。
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环境:在生物科学中,是指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4、生态系统的概念: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形成一个以食物为联系的、各种生物之间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即为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单方向食物连结。
6、生态平衡:在某一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数量)与非生物环境因素之间,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在结构、物质和能量流通上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该状态是依靠系统内的自我调控作用达到的,又称自然生态平衡。
7、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物理性质、化学组分、生物性状)朝着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8、物理吸附:由于土壤颗粒具有表面能,可借助于分子引力将地下水中分子状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表面上的作用。
9、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10、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土地盐碱化):指地下水中盐分不断向上运移到土壤表层聚集形成盐渍土的作用过程。
11、风化过程:指岩石在各种风化作用和地质淋滤作用下转变为风化壳的过程,可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类。
12、碱化土(碱土):以碳酸盐为主(含大量代换性钠)的盐渍土,具碱性反映,通常称为碱化土。
地下水利用期末复习题 (形考复习)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下水利用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1. ()是指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重力水。
DA.潜水 B.毛细水 C.地下水 D. 孔隙地下水2. 埋藏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统称为()BA.泉水B.裂隙水 c含水层 D.隔水层3.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的一个自由水面。
地下水面之上称为()CA.饱水带 B.潜水带 C.包气带 D.含水带4.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CA.压力的大小 B.位置的高低 C.水头的大小 D.含水层类型5.大气降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时,其间土壤含水率有明显降低的是()BA.饱和区B.过渡区C.传导区D.湿润区6.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A.气候因素B.水文因素C.地质因素D.植被因素7、当表面能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时,岩石空隙中的这部分水就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则称其为()。
BA.重力水B.结合水C.毛细水8. 有入渗补给的河渠间含水层中,只要存在分水岭,且两河水位不相等时,则分水岭总是偏向高水位一侧。
如果入渗补给强度W>0时则浸润曲线的形状为()。
AA.椭圆曲线B.双曲线C.抛物线D.圆9、赋存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面的重力水,称为()。
A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10、淡水是指含盐量极少的水,通常用矿化度衡量,矿化度小于()为淡水。
AA.1g/LB.2g/L A.2.5g/L A.3g/L11、对于含水层埋深大于50m时,井灌区井型易用()井型。
BA.筒井B.管井C.大口井D.辐射井12.在底版水平,无入渗、无蒸发的河间潜水含水层中,当渗流为稳定流,两侧河水位相等时,浸润曲线的形状为()BA.双曲线B.水平直线C.抛物线D.椭圆形曲线13. 在有入渗补给,且存在分水岭的河间含水层中,已知左河水位标高为H1,右侧水位标高为H2,两河间距为L,当H1>H2时,分水岭:()BA.位于L/2处B.靠近左河C.靠近右河D.不存在14. 当河渠间含水层无入渗补给,但有蒸发排泄(设其蒸发强度为ε)时,则计算任一断面的单宽流量公式只要将式:中的W用( C )代替即可。
地下水动力学(全)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喀斯特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除害的理论基础。
2.流量:单位时间通过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通过该断面的渗流量。
3.渗流速度:假设水流通过整个岩层断面(骨架+空隙)时所具有的虚拟平均流速,定义为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流量。
4.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是由固体骨架和岩石空隙中的水两部分组成。
5. 层流:水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的流动。
6. 紊流:水质点作无秩序、互相混杂的流动。
7. 稳定流与非稳定流:若流场中所有空间点上一切运动要素都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否则称为非稳定流。
8.雷诺数:表征运动流体质点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9.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水流的惯性力与黏滞力之比。
10.渗透系数:在各项同性介质(均质)中,用单位水力梯度下单位面积上的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称之为渗透系数。
11. 流网:在渗流场中,由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络称为流网。
12.折射现象:地下水在非均质岩层中运动,当水流通过渗透系数突变的分界面时,出现流线改变方向的现象。
13.裘布依假设:绝大多数地下水具有缓变流的特点。
14.完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断面进水的井。
15. 非完整井:未揭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
16.水位降深:抽水井及其周围某时刻的水头比初始水头的降低值。
17.水位降落漏斗:抽水井周围由抽水(排水)而形成的漏斗状水头(水位)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18.影响半径:是从抽水井到实际观测不到水位降深处的径向距离。
19.有效井半径:由井轴到井管外壁某一点的水平距离。
在该点,按稳定流计算的理论降深正好等于过滤器外壁的实际降深。
20.井损水流经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和在井内向上运动至水泵吸水口时的水头损失,统称为井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的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
广义地下水:贮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狭义地下水:贮存于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
潜水:潜水是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面的表示方法:剖面图等水位线图。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承压水的表示方法: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渗流:地下水在多孔介质和裂隙介质中的运动叫做渗流。
地下水稳定运动: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
地下水的非稳定运动:如果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要素中的任一个或者全部要素随时间而变化则称为非稳定运动。
地下水资源:是指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地下水。
灌溉水质:泛指水的理化性质在灌溉中对土壤和作物的适用性。
降落漏斗:是水井水位下降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下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