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教材回扣 三、课内重要文言实词60例、虚词18例
高中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计划.docx
高考语文常见的18 个文言文虚词整理(完整版)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 个文言虚词:之以而其于若所为何乎乃且焉也因与则者二、教材中另外常见的17 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然遂惟已矣犹哉P.S. 为的读音[ w éi ]1.做,行,做事:~人。
~时。
~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
认~。
习以~常。
3.变成:成~。
4.是:十两~一斤。
5.治理,处理:~政。
6.被:~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姓。
[ w èi ]1.替,给:~民请命。
~虎作伥。
~国捐躯。
2.表目的:~了。
~何。
3.对,向:不足~外人道。
4.帮助,卫护。
成分作用今译例之代词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它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时活用为一、二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称代词)我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指示代词,多表近这、此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指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曲。
(《廉颇》)助词结构助词的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师说》 )定语和中心语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间主谓间取独\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宾语前置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倒置的动宾短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之间定语后置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补语标志得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游音助/ 后v.以介作行使用的工具、方式作行以的条件(即凭借)象≈与、所事准、行依据原因并列:接 2 个v/adj/ 以 v 或 adj中心的短目的承接修:接状和中心因果助方位句末气通“已”n.褒禅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褒禅山》\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之到⋯⋯去胡乎遑遑欲何之?——《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逍遥游》拿、用、把愿以十五城易璧。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详解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万钟于我何 加焉!
(11)“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2.情势为“如 …… 何”译为 “把…… 怎么样”。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 悦,免成役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⑴而已:放句末, “罢了”。 1.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
⑵而后:以后,后来。 1.假诸人而后见也。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就是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通“伪”,假装 假装
①安有为天下阽diàn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哪里有治理天下,(已经)危急到这般地步,可 是主上不震惊的呢?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 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
臣。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带着峨冠(峨冠是宋朝士子比较流行带的一种帽子, 那种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很多胡子的就是苏东 坡。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②副词:“多幺”。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ppt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他们,指古人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这 ▪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其中的 ▪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表示父商量之或志期望等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 王之好乐甚,则加齐强揣国测语其气庶,相几当于乎“恐怕”、“或许”、“大概”、“ ▪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 其然乎?其不然乎?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让步关系,尚且 ▪ 示赵弱且怯也 又 ▪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近,将要,快要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暂且,姑且 ▪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4.【乃】
▪ 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 “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 属于假借义。
▪ (一)用作副词。 ▪ (二)动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
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
▪ (三)用作代词。 ▪ (四)连词 ▪ (五)复音虚词:无乃 ,乃尔
御之? 表示假设关系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作助词,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
6.【且】
▪ (一)用作连词。 ▪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 3、让步关系,尚且,还 ▪ 4、并列关系:又,一面……,一面…… ▪ 5、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 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 (二)用作副词 ▪ 1、将近,将要,快要 ▪ 2、暂且,姑且 ▪ (三)复音虚词 且夫 且如
高中文言文300实词+18虚词全总结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整理1.哀①悲哀,哀悼: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②慨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③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④悲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声音)凄清尖利: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2.爱①给人好处、恩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③爱惜,顾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④舍不得,吝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⑤关心,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3.安①安稳,安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②安定,安逸,安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③怎么,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按①用手下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版》)②抚,握: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5.案①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6.拔①提升,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②越出,突出,高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攻克,攻取,占领: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拔出,抽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7.白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白色: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黄州快哉亭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8.败①毁坏,背弃: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②打败仗: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③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晋崤之战》)④打败,战胜:败秦师于骰(《秦晋崤之战》)⑤断,破烂的,破旧的: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9.拜①授给官职:拜臣郎中(《陈情表》)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上,奉:瑾拜表以闻(《陈情表》)③就任: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④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拜谢: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⑥拜访,拜见: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0.报①报告,告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③通“赴”,急忙:吾今且报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报答: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11.暴①暴躁,急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猛然,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③通“曝”,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④凶恶,残暴:伐无道,诛暴秦。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高中必备文言实词120个虚词18个
高中必备文言实词120个虚词18个摘要:1.引言:文言实词与虚词的重要性2.高中必备文言实词列表3.高中必备文言虚词列表4.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示例及解析5.结语:文言实词与虚词在高中学习中的应用正文:【引言】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文言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高中生而言,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基本元素,而虚词则是实词之间关系的纽带。
本文将为您列举高中阶段必备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简要介绍其用法,以助力同学们的文言学习。
【高中必备文言实词列表】以下为高中阶段必备的文言实词120个,分为三类:基本字词、动词、形容词。
1.基本字词:天地、山川、日月、风雨、春夏、秋冬等;2.动词:跑、走、看、听、说、想、做、吃、喝等;3.形容词:美好、伟大、崇高、壮丽、华丽、富丽等。
【高中必备文言虚词列表】高中阶段必备的文言虚词18个,包括:之、其、者、也、矣、焉、耳、则、然、矣、岂、夫、故、夫、盖、亦、矣、与、然。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示例及解析】以下举几个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示例,并简要解析:1.实词示例: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解析:知,知道;不知,不了解;是,这。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2.虚词示例:夫子墨子兼爱,孟子性善。
(《墨子·兼爱》)解析: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要陈述的对象;子,对人的尊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主张兼爱,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结语】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这些词汇,并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此外,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的 18 个文言虚词用法教材实例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高考常考的18 个文言文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答案:1~2 连词,表承接“来”“就”。
3~6 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7~8 连词,表转折“却”。
9~11 连词,表递进“而且”。
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4.连词,表因果“因而”。
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答案:1~2 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06-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第一部分:120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教材回扣三课内重要文言实词60例虚词18例课件
答案
15. 【操】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拿着 ) . ②剑长,操 其室(《荆轲刺秦王》)( 握住 ) . ③虽贾人,有贤操 (《汉书 · 张汤传》)( 操守,品德 . 16. 【策】 ①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策略,谋略 ) . ②振长策 而御宇内(《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 . ③策 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拄着 ) . )
答案
5. 【拜】 ①拜 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行叩拜礼 ) . ②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授予名位或官职) . ③谨拜 表以闻(《陈情表》)( 拜上,呈上 ) . 6. 【报】 ①求人可使报 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答,答复) . ②老母已死,虽欲报 恩将安归(《苏武传》)( 报答,酬谢 ) . ③吾今且报 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 .
答案
47. 【适】 ①适 莽苍者,三餐而反 (《逍遥游》 )( 到……去 ) . ③处分适 兄意 (《孔雀东南飞》 )( 适合,适应 ) . ④适 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 )( 刚刚,才) . ⑤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 )( 享受 ) . 48. 【数】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并序》 )( 数目,数量 . ②范增数 目项王 (《鸿门宴》 )( 屡次,多次 ) . ③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六国论》 )( 天命,命运 ) . )
答案
7. 【暴】 ①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劝学》)( 同“曝” ) .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 如雷(《孔雀东南飞》)( 暴躁 ) . ③暴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暴露,显露 . 8. 【倍】 ①尝以十倍 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 .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鸿门宴》)(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很详细_有译文)
二、
“何”的用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发问,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 有语气助词“哉”“也”,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来命名它的
虚词用法 第二课时
五、“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 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他”“它”“他的”,“它的”(包括 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复数)。例如: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那个”“那些”“那里”。如: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
如今曹操占领了荆州,并且拥有块区域(指物资,人才等)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 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 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 概” 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 “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 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难道谁能鄙视我吗? 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 诘。) 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表期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大王这么喜好音乐,恐怕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虚词十八个)精品PPT课件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6)三军既惑且疑
又
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发语词
8)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一边
9)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那么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况且
六、若
1、动词
1)如同;像 关山度若飞。
2)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
2、代词
1)如此,这样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你 [们] ;你 [们] 的 若辈得无苦贫乎
3、连词
1)假如;如果 天若有情天亦老
2)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练习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于
递进
二、何 1、疑问代词
1)什么 子何恃而往? 2)怎么样 如土石何。 3)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 4)谁 不知何氏之女。
5)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
2、动词
问,盘问,诘问 陈利兵而谁何。
3、副词
甚;多么 水何澹澹。
4、语气词
啊 隐隐何甸甸。
练习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
2)如太行、王屋何? 3)豫州今欲何至?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 生今日之中国!
七、所 1、名词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助词
1)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 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课件
3.可译为“只”“仅仅”。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②嬴<zzd>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吕氏春秋》)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如此”。 夫我<zzd>乃</zzd>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三)固定用法
1.无乃,表揣测,可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zzd>无乃</zzd>后乎?(《勾践灭吴》) ②<zzd>无乃</zzd>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zzd>无乃</zzd>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二)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通“尔”,可译为“你”“你的”。妪每谓余曰:“某所,而</zzd>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
(三)固定用法
1.既而,可译为“不久”。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晋灵公不君》)
2.而已,通常放在句末,可译为“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且
(一)连词
1.表递进,可译为“况且”“再说”。 ①<zzd>且</zzd>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zzd>且</zzd>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③<zzd>且</zzd>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知识清单常考重要文言实词60例
知识清单常考重要文言实词60例1.【哀】①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伤心,悲痛,哀叹)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同情,怜悯)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伤,为……哀) 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喜爱)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吝惜)3.【安】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安定,安逸,安适)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代词,哪里)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副词,怎么) 4.【拔】①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超越,超过)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攻下)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提拔)5.【拜】①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行叩拜礼)②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授予名位或官职)③谨拜.表以闻(《陈情表》)(拜上,呈上)6.【报】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回答,答复)②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报答,酬谢)③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通“赴”,到……去) 7.【暴】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同“曝”)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并序)》)(暴躁)③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暴露,显露) 8.【倍】①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加倍)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同“背”,违背) 9.【悲】①悲.夫,故列叙时人(《兰亭集序》)(哀痛,伤心)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叹息,感慨) 10.【背】①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脊背,背面)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背离,背叛)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离开)11.【毕】①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②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使……结束)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全部)12.【便】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并序)》)(能说会道)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就)③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并序)》)(合适) 13.【并】①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合并,吞并)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一起,都,一并) 14.【薄】①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迫近,逼近,靠近)②不薄.今人爱古人(《戏为六绝句》)(轻视,看不起)③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浅薄)15.【操】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拿着)②剑长,操.其室(《荆轲刺秦王》)(握住)③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操守,品德)16.【策】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策略,谋略)②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③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拄着)17.【属】①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属于)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劝酒)③衡少善属.文(《张衡传》)(写作)18.【陈】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陈列)②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陈述)③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陈旧)19.【诚】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确实,的确)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真心,真诚)③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如果,果真)20.【出】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离开)②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出,超过)③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京官外调)21.【除】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台阶)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除去旧职,授予新职)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消除)22.【辞】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告别)②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并序)》)(推辞,不接受)③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口供,讼词)④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说话) 23.【旦】①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天,日)②其间旦.暮闻何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25.【度】 ①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 并序》)( 度过,越过 ) ②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揣测,估量 ) 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 比较,衡量 ) 26.【夺】 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取,夺取 ) 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强行改变 )
19.【诚】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确实,的确 )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真心,真诚 ) ③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 如果,果真 ) 20.【出】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离开) ②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超出,超过 ) ③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并序》)( 京官外调 )
答案
7.【暴】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 同“曝”)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暴躁 ) ③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暴露,显露 ) 8.【倍】 ①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 加倍 )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通“背”,违背 )
答案
5.【拜】
①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行叩拜礼 ) ②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授予名位或官职) ③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拜上,呈上) 6.【报】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答,答复) ②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 报答,酬谢 ) ③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
答案
17.【曾】 ①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并序》)( 曾经 )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竟,竟然 ) 18.【陈】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陈列 ) ②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 陈述 ) ③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陈旧 )
答案
21.【除】
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台阶 )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消除 )
22.【辞】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告别 )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 并序》)(推辞,不接受 ) ③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口供,讼词 ) ④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婉言 )
答案
答案
23.【旦】 ①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天,日 ) ②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并序》)( 早晨 ) 24.【独】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 唯独,只有 )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残暴无道 ) 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岂,难道 )
答案
11.【毕】 ①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 ) ②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结束 )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全、都 ) 12.【便】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言辞敏捷 )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就 ) ③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合并,吞并 ) 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一起,都,一并 ) 14.【薄】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迫近,逼近,靠近 ) ②不薄.今人爱古人(《戏为六绝句》)( 轻视,看不起 ) ③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浅薄 )
答案
27.【奉】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承受,接受 ) ②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恭敬地捧着 ) 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承奉 ) 28.【伏】 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趴 ) 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倒下 ) ③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苏武传》)(藏匿,埋伏)
三、课内重要文言实词 60 例、 虚词 18 例
答案
文言实词用法 60 例
1.【哀】
①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 伤心,悲痛,哀叹
)
②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并序》)(伤心,悲痛,哀叹 )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伤,为……哀 )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喜欢,喜爱 )
答案
15.【操】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拿着 ) ②剑长,操.其室(《荆轲刺秦王》)( 握住 ) ③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 操守,品德 ) 16.【策】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策略,谋略 )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 ③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拄着 )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吝惜
)
答案
3.【安】 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安定,安逸,安适 ) 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代词,哪里)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副词,怎么 ) 4.【拔】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超越,超过 ) 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攻下 )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提拔 )
答案
9.【悲】 ①悲.夫,故列叙时人 (《兰亭集序》)( 哀痛,伤心 ) ②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叹息,感慨 ) 10.【背】 ①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脊背,背面 ) 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背离,背叛 )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离开 )
答案
29.【盖】
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大概,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