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导学案(无答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7.1 家的意味导学案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7.1家的意味温故互查1、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你有哪些好办法?设问导读环节一:生命的居所1、活动一: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给家庭下个定义。
2、活动二:结合你的家庭生活,说一说家庭是怎么形成的?确立情形有什么?3、结合P73“阅读感悟”交流家对我们的意义有哪些?环节二:中国人的“家”1、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家规”“家训”“家风”说说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2、“孝”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P74的“相关链接”谈谈为什么要“孝”?3、回顾自己家庭中孝亲敬长的一些表现,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打算后如何孝亲敬长?自我检测:1.“芳室芝兰香,春风桃李香”。
家庭留给我们多少温馨的记忆!一般来说家庭是由()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同学关系⑤师生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D①③⑤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形式。
下列不属于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的是()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B因为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的家庭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D因为工作和学习需要而组建的集体大家庭3.“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①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③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④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A.教育功能B.抚养和赡养功能C.生育和情感交流功能D.、经济、休息和娱乐功能5.“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好家训”的是()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百善孝为先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不学礼无以立6.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有孝敬双亲长辈。
7.1力学案
力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新课引人:为什么说“一个手掌拍不响”新授任务一:力的定义例举生活中用到力的例子1、下面是四幅表现力的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找出有力存在的条件(a)运动员举杠铃(b)大象压跷跷板(c)渔翁拉渔网(d)推土机推土↑↑物体1 作用物体2力存在的条件:①有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单个物体不存在力而言(如一个手掌拍不响)。
②物体之间必有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现象(这些现象叫力的作用)结论:力是对物体的。
力的存在有个物体,分别是物体和物体判断1)只要互相接触就有力的作用。
2)有力的作用一定要互相接触。
任务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它的存在?1、力的作用效果一:观察课本41图12.4-1回答下列问题: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变为。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变。
③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
(动状态包括两方面:速度的;速度的。
)2、力的作用效果二:④用力压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⑤用力拉橡皮筋,橡皮及会。
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由此得出结论:。
练习:学生看课文图12.4-2甲、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图甲力的作用效果;图乙力的作用效果:。
图丙力的作用效果。
②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3、力(force)用字母表示。
4、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 学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八年级()班组学号姓名________课题: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7.1关爱他人一、学习目标1. 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理解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并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二、预习指导1. 关爱,就是__________。
关爱传递着_________,给人带来_____________,是维系_____________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_______________。
3.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关爱他人?三、要点探究1.要点1关爱他人的意义材料: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问题1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问题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问题3关爱他人有哪些意义。
2.要点2怎样关爱他人居委会在小区开展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小区居民纷纷捐款捐物。
两位同学在一起讨论:。
A同学:我要把我的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他们。
B同学:献爱心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还是以后再说吧。
问题: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做?3.要点3 关爱他人讲究策略问题:结合教材P74,阅读感悟,思考关爱他人时,如何讲究策略?四、当堂检测1. 明代洪应明说:“处事让一步为高,退一步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则利己的根基。
”这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A. 平等待人B. 乐于助人C. 宽容待人D. 诚信待人2、“如果不介意请继续听我的讲座,我将深感荣幸。
”这位陌生而和蔼的老师这 样对我说 ,而之前我一直是所有人眼中的恶劣学生 。
这说明( )①爱要考虑他人的自尊心 ②关爱要考虑他人的心理情感③关爱要注意方式方法 ④关爱要去迎合他人的兴趣和爱好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右边漫画中医生的做法体现了( )①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②漠视生命,不顾他人安危 ③对他人生命的淡然处之④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4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
7.1 风景谈(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7.1风景谈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品味写作特色。
4.体验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写作背景】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
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
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作者介绍】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1节)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2-4节)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5-8节)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表现高贵的精神境界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
(9-10节)北国晨号: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学习课文】环节一:梳理内容,辨识风景画阅读全文,参考“沙漠驼铃”,这一命名方式,为课文描写的其他画面各拟写一个小标题,想一想:这些画面是写哪里的风景或生活?这些画面是又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提示: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与我们的关系,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2.如何孝亲敬长,能够从生活细节中体味亲情。
3.知道亲子冲突的危害,懂得化解亲子冲突,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
4.懂得家庭是不断演变的,能够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家庭出力。
学习重点:生命的居所学习难点:中国人的家一、预习导航:1.家庭是由。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
亲情,。
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
4.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
二、合作探究:1.阅读71页,探讨:什么是家庭?2.阅读72页,思考: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阅读74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阅读74-75页,探讨:我们如何孝亲敬长?三、随堂演练:1.你认为世界再大,我们也要回家的理由有()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③家中的亲情是激励我们奋斗拼搏的动力,是我们心灵的依靠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包学冠是浙江温州市文城县的村民,他多年坚持做了一项公益事业——设立“孝子孝孙奖”。
每年重阳节,他组织村里的老人敲锣打鼓地忙活一天,评选村里的大孝子。
如果我们也参与评选,下列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我们评选不上()①给劳累了一天刚进门的父母打洗脚水②试卷发下来,自己考得很差,害怕父母批评,于是把成绩改一改,给父母看③父母没有给我买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就大哭大闹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A.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道德与法治八上7.1 关爱他人 学案(学生版)
道德与法治八上7.1关爱他人一、学习目标1.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
2.能够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关爱他人,注意讲究策略。
3.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把握策略。
二、学习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三、学习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四、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一)自读课文,找到书中你认为重点的题写在题板上。
(二)根据学习提纲,完成本课重点难点。
1.为什么说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1)关爱,就是。
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的桥梁。
(2)关爱是的和。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尊敬,,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促进社会。
(3)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得到他人的和,获得更多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怎样关爱他人?(1)关爱他人,要。
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2)关爱他人,要。
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3)关爱他人,要。
帮助他人时,要他人的,不伤害他人的;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增强和,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和的行动。
(三)共同探究(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快速阅读教材P75-791.小组交流:学生阅读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2.小组交流:学生阅读展示教材P76—77“探究与分享”)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情境探究——谁弄倒了自行车,学生阅读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1)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4.慈善在行动学生阅读教材P78“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五、达标提升(我能行!)1.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这表明( )A.每个人都能得到所有人的关爱 B.关爱维系的友好关系是阶段性的C.我们需要他人的关爱,不用关爱他人D.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对漫画《降落爱心》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们的社会处处有关爱B.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C.这是国家法律的规定 D.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3.“爱人者,人恒爱之。
7.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学案
7.1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等级一、学习目标1.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会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1)记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认识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了解我国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各项法定义务;(3)知道我国公民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二、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本节知识,查找、勾划下列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
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12分钟)1.(1)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那些法律?(2)什么是法律呢?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2.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异同点?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我国法律是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5.在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哪些基本义务?6.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7.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8.在我国,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二)自学检测:要求:3钟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做完后请举手示意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一批高级官员因为严重违法违纪落马,多位省部级高官相继被查。
除此之外,一些大案要案相继进入司法程序并宣判:曾经身居高位的薄熙来、刘志军、黄胜、田学仁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法律的哪些特点?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
学案1: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课标内容】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正确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树立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政治认同。
【学习任务】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明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重要性。
3.阐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意义与措施。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的重大决策。
(2)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总体要求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具体措施①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②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1)立足我国,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作为自己的,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能力目标:学习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
使学生逐步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正确对待民族问题,自觉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从现在做起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重点)民族三原则之间的关系(难点)【自主构建】【我的疑惑】【要点探究】探究11、播放《爱我中华》,问同学们都有何感受?2、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基础回扣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探究2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说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和其他民族国家相比有何不同?原因何在?【基础回扣2】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①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原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7.1《特殊保护》教学案
7.1《特殊保护》学案第1课时(课前完成)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应掌握的知识点)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理解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区别。
(重点)3、理解法律的三大特征。
(重点)二、自主学习(帮助理解)1、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立法程序:议案的提出——草案的审议——草案的表决通过——法律的颁布。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制定或认可。
国家制定法律——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2、依靠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3、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就表示: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年龄大小,都必须平等遵守法律。
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法律的制裁。
4、法律和道德、纪律的区别:(理解)①制定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地形成的;纪律规范是本单位制定的。
②适用范围不同: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遍适用(如尊老爱幼);纪律只在本单位、本组织适用,即在局部适用,不能拿本单位的纪律处分外单位的人。
③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道德是靠人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的;纪律靠本单位或本组织的行政力量来发挥作用。
8.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因为道德规范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学案3: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讲述法治使国家更强大的典型事例,表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
2.联系依法治国的实际,证实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好处,表达法治让生活更美好的感悟。
3.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误区,辨析法律与自由的关系,阐明法治保障对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
4.描述法治中国的蓝图,阐述法治信仰的价值,提出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行动方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科学精神: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辨识各种限制性条件,进行有理有据的研判,做出正确抉择,提出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案。
法治意识:能够面对复杂情境问题,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实例,阐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式。
公共参与:解析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梳理】1、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法律体现着______________的意志,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工具,它既维护______________,保障正常的______________。
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现实,_______代替了__________,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2、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__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____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发布法律。
7.1-简谐运动学案
第一节简谐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簧振子,理解振动的平衡位置和位移。
2.知道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知道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自主预习1.哪一种运动叫振动?什么是弹簧振子?什么位置是平衡位置?2.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3.什么是简谐运动?课堂探究1、机械振动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很常见的运动,如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浮动、声带的振动、地震时大地的剧烈振动……问题: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运动方向有的在水平方向,有的在竖直方向;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那么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要求:利用器材(器材提供:直尺、橡皮筋、弹簧、小勾码、音叉、单摆等)或自身周围身边可用器材让物体振动,并观察这些振动物体的运动特征。
振动物体的共同运动特征是:。
2、弹簧振子为了研究振动,也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着手。
下面以弹簧振子为例研究。
1)什么是弹簧振子?它振动的中心位置如何确定?2)我们如何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3)我们如何获取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提示:学生实验:拿一个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振子,在振子上安装一支笔使其在白纸上记录运动的情况。
先让振子静止,记录振子的平衡位置。
然后让振子振动起来,学生观察振子运动情况。
记录振子的轨迹。
再匀速水平移动白纸,得出振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
问题1:先不拉动白纸,弹簧振子的轨迹是什么?问题2:弹簧振子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问题3:我们可以用位移——时间图像来研究这个问题,但如何描述时间?如何才能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展示在白纸上?问题4.画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图像有什么特点?3、简谐运动及其图像思考1.归纳总结简谐运动的概念、它的振动图像有什么特点?思考2.运动学中的位移和简谐运动中的位移有何不同?课堂练习:【1】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 )A.匀变速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C.非匀变速运动D.匀加速直线运动【2】弹簧下端悬挂一钢球,上端固定,它们组成一个振动系统.用手把钢球向上托起一段距离,然后释放,钢球便上下振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球的最低处为平衡位置B.钢球的最高处为平衡位置C.钢球速度为零处为平衡位置D.钢球原来静止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课后练习1.做简谐运动的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具有最大值的物理量是:.A.加速度B.速度C.位移2.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设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运动从B′→O时,位移为(填“正”或“负”);加速度的大小由变,速度大小由变(填“大”或“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B.简谐运动就是指弹簧振子的运动C.简谐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简谐运动是机械运动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4.关于做简谐运动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与位移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B.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有时相同,有时相反C.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D.加速度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5.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位移为负值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一定为正值B.速度不一定为正值,但加速度一定为正值C.速度一定为负值,加速度一定为正值D.速度不一定为负值,加速度一定为负值6.一水平的弹簧振子,以平衡位置O点为中心,在A、B两点间作简谐振动,则:A、振子在O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B、振子的速度减小时,位移就增大C、振子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值一定变小D、振子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7.如图为某质点的简谐运动图象:A.当t=1s时,速度为正的最大,加速度为零;B、当t=1s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速度为零:C、当t=2s时,速度为负的最大,加速度为零;D、当t=2s时,速度为正的最大,加速度为零。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案(含答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含答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标要求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知识梳理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试判断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提示。
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试判断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分配来源中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
提示。
按劳分配在我国的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来源中占主体地位。
重点突破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形式和表现所有制角度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并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如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角度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报酬形式尽管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但在不同的企业里并非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形式按劳分配主要表现形式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7.1世界是普遍联系学案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含义;2、理解目标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3、运用目标(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运用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难点 :( 1)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预习案思维磁场: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思考: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什么哲学观点?自我认知: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2)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调整原有的,建立新的。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导学案一联系的普遍性探究活动一:材料见教材P54问题:1请你列举一两个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
7.1.1《 有序数对》学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1排7.1.1有序数对 【学习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有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2.学习难点:能有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学习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还记得数轴吗?数轴是由 、 、 构成的一条直线。
2、请自己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找到表示数 13 3.52、 、—2、的位置。
二、自主探索:1、你认为要确定一个人的座位,需要知道几个数据?哪些数据?2、什么叫有序数对?怎么表示有序数对?它有什么作用?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如图这是七(1)班的座位示意图:(1)点A 的位置表示为: ;(2)如果小华的位置为3列四排,则他的位置表示为:__________。
(3)请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活动:(1,5),(2,4),(4,2),(3,3),(5,6).请你在图上标出以上参加活动的同学的座位。
(4)问(2,4)和(4,2)在同一位置上吗?1列 2列 3列 4列 5列 6列 7列 8列门三、【当堂测试】 A 讲 台1234567890123456789(2,3)1234512345678排列1 、气象台为预报台风,下列说法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的是( )A 、大西洋B 、北纬38°,东经116°C 、距广州市530海里D 、福建沿海一带2、如果一张16排3号的电影票对应的座位位置记作(16,3),那么5排8号的电影票对应的座位位置可记作 ,(7,1)表示 。
3、如图3所示,如果点A 的位置为(3,2), 那么点B 的位置为______ 。
点C 的位置为______ 。
点D 和点E 的位置分别为______ ,_______ 。
4.如图4所示,如果点A 的位置为(1,2), 那么点B 的位置为_______ 。
点C 的位置为_______ 。
5、如右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话,把它读出来。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从事物之间来看:②从事物内部来看:③从整个世界来看:(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联系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2.正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7.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学案_公开课学案
7.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原理,能进行测量和计算。
2、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3、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分子大小数量级;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有关计算2、难点是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基础达标】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测量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d= ,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2)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3)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的。
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m。
(4)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我们可以利用模型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2、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
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 A表示此常数,N A= 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 A=个/mol。
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3、微观物理量的估算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
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
【典例探究】例1: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溶液有50滴,现取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已测出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拓展训练:P4课后第二题)例题2: 水的分子量18,水的密度为103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6.02×1023个/ mol,则:(1)水的摩尔质量M=__________(2)水的摩尔体积V=__________(3)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0 =_____________(4)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0 =_____________(5)将水分子看作球体,分子直径(取1位有效数字) d=_______________(6)10g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N=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训练】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A.102cm2B.104cm2C.106cm2D. 108cm22.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ρ/N AB.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ρN AC.1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ρN A/MD.1kg铜所含原子的树木使N A/M3.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位N A,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A. NA /M 、NAρ/M B. M/NA、MNA/ρ C. NA/M 、M/NAρ D. M/ NA、NAρ/M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cm3的氧气中所含有的氧分子数为6.02×1023个B. 1克氧气中所含有的氧分子数为6 .02 ×1023个;C. 1升氧气中含氧分子数是6 .02 ×1023个;D. 1摩氧气中所含有的氧分子数是6 .02 ×10235.求:1cm3水中含有的分子数(1mol水的质量是0.018kg)6.若已知铁的原子量是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的铁块中铁原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及一个铁原子的体积.7、已知空气的摩尔质量是M A=29×10-3Kg/mol,则空气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质量多大?某同学在体检时做一次深呼吸,约吸入450cm3的空气,则该生做一次深呼吸所“吃掉”的气体分子数量是多少?(按标准状况估算)。
7.1 关爱他人 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7.1关爱他人学习目标1.感受关爱他人带给我们的温暖,知道关爱他人的意义。
2.明确关爱他人的要求,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方法。
◎素养目标: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习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预习导学】课时线索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重点梳理关爱他人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原因)(1)关爱传递着____________,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________。
(2)关爱是社会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________。
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__________具体要求要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答案】重点梳理美好情感桥梁和谐稳定润滑剂幸福自己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合作探究】议题一关爱他人的意义2022年11月29日晚,连云港当天刚刚下过雪,温度只有零下3 ◎,“90后”女孩小刘在路过海州区的时候看到了一位卖白菜的老人。
这位老人在寒风中佝偻着身躯,一条腿不停打战。
于是她一次性买下了全部的100多斤白菜,老人向其表示了感谢。
事后,她表示,老人看上去身体不大好,自己就想帮助老人早点回家。
议学问题1结合你的所见所闻,再分享一个生活中令你感动的瞬间。
议学问题2“90后”女孩小刘的这一举动具有怎样的意义?【答案】议题一议学问题1如: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一对母女落入河中,危急时刻,李俊不顾腿部残疾,纵身跃入河中,奋力将母女救起,在确认她们身体无大碍后,他就悄悄离开了现场。
议学问题2◎有利于传递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收获幸福。
变式训练福建石狮有个永恒爱心馒头店,每一个免费馒头温暖的不仅仅是困难者的心,还有更多的旁观者。
小闽在这种爱的感召下,经常主动给予他人一些细微的帮助。
这说明( )◎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关爱他人主要是为了幸福自己◎关爱他人最重要的是讲究策略A.◎◎B.◎◎C.◎◎D.◎◎【答案】变式训练A议题二关爱他人的艺术小玲的父母突然双双患病,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
7.1特殊保护 学案
7.1法律护我特殊保护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总课时执笔人:刘静第一审核人:刘静第二审核人:朱水英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
3、通过对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的了解,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思考法律的特殊保护。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教学难点:法律的三个特征学习方法:阅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感受到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也看到的巨大威力。
2、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
3、人们的行为规范包括,和。
4、、、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侵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公布。
二、课中研讨(一)重点研讨1、什么是道德?2、什么是纪律?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征?4、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呢?5、我国制定了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二)深化提高5、2005年,韩桂枝、田凤山、李达昌、王有杰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查处。
黑龙江原政协主席韩桂枝于2005年12月15日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2005年1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在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纷纷落马,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2)针对高官纷纷落马,请你对各级领导干部说几句警示的话。
(3)请你为如何杜绝这种腐败现象提几条建议。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三)达标检测6、“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规矩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B 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C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有规则D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7、在我国反腐败的斗争中,对那些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也同样依法给予制裁,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内容C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8、目前,专门保护我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①宪法②刑法③未成年人保护法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9、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其原因是()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②未成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③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④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三、课后巩固10、有同学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学案2: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自主预习】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知识点一: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
知识点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的意志,是实现的工具。
它既维护,也保障正常的。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时间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西汉时期强调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知识点四: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知识点一: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知识点二: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决定的。
知识点三:法的历史类型知识点四: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调整的一种。
(2)法是由国家或的社会规范。
(3)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具有的社会规范。
知识点五: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职能,又执行职能。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知识点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启示(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和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的主张、理念,也是的实践。
知识点二: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
②立法的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确保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原理,并能进行测量和计算。
通过油膜法实验知道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利用宏观量求微观量。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初步认识到微观世界是可以认知的。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且意识到这种探索还将持续下去。
4、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有关计算或估算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问题导读单】
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热学,热学知识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热学问题,即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认识热现象;第二部分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热学问题,即从能量的观点认识热现象。
这一章先学第一部分,即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认识热现象。
【问】首先谈谈你们对分子的认识,你认可三大内容的理由?
[自主学习]
一、用油膜法估算分子的大小
【问】你们认为分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举例)
【思考】现在我们有一个集装箱的乒乓球,如何测得一个球的高度?
请注意:微观的“球”是不能直接测得高度的
阅读课本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油膜法),思考
(这个实验中主要推荐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怎样用宏观量表示微观量)【思考题】
1、用什么方法来测定分子的大小和直径?
2、怎样才能用此方法来测分子的直径和大小?
3、用此方法测分子直径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4、试写出用单分子油膜法粗测油分子直径的步骤?
二、分子的大小
1、分子模型有哪几类?
2、对于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分子大小计算分别适用和类型?
3、分子大小数量级是_______(例如:水分子直径的数量级4×10-10m;氢气分子直径2.3×10-10m)
【思考】如何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1、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数值是多少?
2、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3、1mol水的质量是M=18g,那么每个水分子质量如何求?
4、若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 的铁块中铁原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
又问:是否可以计算出铁原子的直径是多少来?
总结:以上计算分子的数量、分子的直径,都需要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
因此可以说,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这些宏观量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直径)等这些微观量联系起来。
【问题解决单】
[典型例题]
例题1、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
已知1cm3有50滴,现取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层,已测出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可个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5×10-10m)
例题2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 /m3,水的摩尔质量M=1.8×10-2kg /mol.
求:(1)1g 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3.3×1022
(2)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3.0×10-26kg )
(3)估算水分子的直径。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9×10-10m )
例题3 试估算氢气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距离。
(3×10-9m )
[针对训练]
1、体积是3210-⨯cm 3的一滴油,地在水面上,最终扩展成面积为6m 2的油膜,由此可以估算出该种油分子直径的大小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从下列那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 、水的摩尔质量和水的体积
C 、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
D 、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
3、铜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若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ρ/N A
B 、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A
M
N ρ C 、1m 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 ρN A /M D 、1kg 铜所含原子的树木使N A / M
4、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位N A ,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 )
A 、N A / M 、N A ρ/ M
B 、M / N A 、MN A /ρ
C 、 N A / M 、M / N A ρ
D 、 M / N A 、N A ρ/ M
5、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体积
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6、用油膜法测出分子直径后,要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只要知道油滴的( )
A 、摩尔质量
B 、摩尔体积
C 、体积
D 、密度
答案:1、3×10-10m 2、D 3、BCD 4、D 5、B 6、B
【问题拓展单】
[能力训练]
1、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υ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密度,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1)N=m υρ (2)ρ=N μ∆ (3)m=N μ (4)△=N
μ 其中正确的是 ( )
A. (1)和(2)都是正确的
B. (1)和(3)都是正确的
C.(3)和(4)都是正确的
D. (1)和(4)都是正确的
2、一个房间的地面面积是15m 2,高3m ,试估算出该房间内空气的质量。
已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2.9×10-2kg / mol.。
3、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 / m 3,原子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
A. 7×10-6m 3
B.1×10-29m 3
C. 1×10-26m 3
D. 8×10-24m 3
4、用长度放大600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
估计放大后的小碳粒体积为0.1×10-9m 3,碳的密度是2.25×103kg/m 3,摩尔质量是1.2×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 -1,则该小碳粒含分子数约为多少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5、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浓度为n ,又用滴管测得每N 滴这种油酸酒精溶液的总体积为V ,,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玻璃板放在画有边长为a 的正方形小格的纸上(如右图)测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m 。
⑴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的大小d 。
⑵从右图中数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m =______。
答案:1、B 2、按标况计算,m=A A V M V =23153 2.91022.410--⨯⨯⨯⨯kg=58kg
3、B
4、5×1010个
5、(1)N
ma nV d 2=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