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库中一些常用地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数据库(Database)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存储数据的仓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进行数据的操作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据库中的数据以表的形式组织,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数据结构,每一行称为记录,每一列称为字段。

一张表对应着一个实体,例如在一个学生管理数据库中,可以有一个表来存储学生的信息,其中每一列可以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年龄等字段。

数据库中的表可以通过键值的方式相互关联,以实现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查询。

数据库中的数据有多种类型,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

数据库可以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各种操作,例如插入、修改、删除等。

这些操作可以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SQL)来完成,SQL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通过SQL语句,用户可以方便地执行各种数据库操作,如查询特定条件下的数据、排序数据、统计数据等。

数据库除了存储和管理数据外,还具有数据安全和数据一致性的功能。

数据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损坏和丢失的能力,数据库系统通过密码、权限管理、备份等方式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保持一致,数据库系统通过事务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集合,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取消执行,数据库系统会将事务的执行过程记录在事务日志中,以便于恢复和回滚。

数据库还可以通过索引来提高查询效率。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某一列或多列进行排序,并创建索引文件来加速对数据的查找和访问。

索引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但也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并对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

数据库还可以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以防止因为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原因导致数据库的数据丢失。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技术。

5.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所表达的概念。

6.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指从概念设计得到的数据库概念出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实现数据存取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7.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

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8.概念模型:用来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9.逻辑模型:用来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10.外部模型:用来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11.内部模型:用来表达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模型。

12.投影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除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

13.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

14.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有个重要特例,他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有若干相同的属性名。

15.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

1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

17.关系规范式:实际上是对关系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使关系逐步达到较高范式。

18.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对象。

19.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输入,查看。

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

20.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个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1.组:是由一些属于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组成,通过“数据库”窗口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对象组织到一个“组”中。

互联网数据库 名词解释

互联网数据库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模型2.数据结构3.数据操作4.数据的约束条件5.概念数据模型6.实体(Ntity7.属性(Attribute)8.码(Key)9.域( Domain)10.实体型(Entity Type)11.实体集(Entity Set)12.联系(Relationship14.元组(tuple)15.属性(Attribute)16.主码(Key)17.分量18.关系模式19·“型”(Type)和“值”(Value20.模式(Schema2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21.实例(Instance)2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2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25.关系数据库系统27.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29.属性(AttributeX30,候选码(Candidate Key人31.主属性(Prime Attribute卜33.全码(All-Key)34.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X35.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36.参员关系(Referencing,Relation)37.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X38.参照完整性规则:39.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X 40.并(Union)运算的定义41.差 U以erence)运算的定义:42.交(intersection)43.广义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44.选择(Selection).45.投影(Projection)46.连接(Join)49.集函数(48.除(division)47.等值连接(Equi—Join)和自然连接(Natural Join):50连接查询:51:嵌套查询52.关系模式54.函数依赖54.平凡函数依赖与非平凡函数依赖55.完全函数依赖与部分函数依赖56.传递函数依赖57.多值依赖58.基本表59.视图:59.数据库的安全性。

数据库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打印

数据库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打印

数据库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打印数据库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候选码-主码设K为R 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合,若K ->U,则K为R的候选码。

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的一个为主码。

3.外码设F是基本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K 是基本关系S的主码。

如果F与K 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

4.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由过程化SQL语言书写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编译和优化后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因此称它为存储过程。

5.数据转储数据库管理员定期地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带,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保存起来的过程。

6.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但对每一个X’都有X’!→Y,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7.数据库恢复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也称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的恢复。

8.封锁事物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加锁后事物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物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事物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9.游标游标是系统为用户开设的数据缓冲区,存放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

用户可以通过游标依次获取记录并赋给主变量,交给主语言进一步处理。

10.并发控制为了保证事务的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对并发操作进行正确的调度。

11.可串行化调度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

1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就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就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与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就是用来抽象、表示与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与信息的工具,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就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就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与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就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就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与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与存取方法,就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与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瞧,关系模式就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就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就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与属性的说明;值就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就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就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与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与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就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与存储方式的描述,就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就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瞧见与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特征的描述,就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进行的一种抽象化、符号化表示。

数据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信息:是指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作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库:是一组存储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上逻辑上相关数据集合。

这些数据主要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组织的相关活动。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其作用是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模型:通常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实例: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通常是逻辑模式的子集。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它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无关。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逻辑模式改变时,则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逻辑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由于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逻辑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名词解释整理

数据库名词解释整理

数据库名词解释整理1.DBMS:把企业数据以记录的形式在计算机中保存起来的一种软件产品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保护、数据维护、数据字典2.层次数据模型/分级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中数据以树状结构组织不同类型的记录通过层次结构相互联系3.网状模型某一级的一个记录集合在上一级中可能对应两个不同的包含层次4.关系模型关系模型被定义为表,通过键连接两个表,受关系规则约束。

(对象—关系模型是关系模型的扩展。

)ER数据库用户DBM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经验的用户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这种类型的用户被称为“END USER”最终用户。

(1)Native user 初级用户通过鼠标(monus)访问数据库(2)Casual user 临时用户通过SQL交互式语言访问数据库(3)Application programmer 应用程序员用嵌套式编程语言访问(4)DBA数据库管理员用SQL语句访问DBMS6.数据模型一个数据库模型或者数据库模型是一组描述如何用计算机化的信息表示现实中数据的定义。

7.数据库命名术语A:表、列、行B:关系、元组、属性8.数据库数据库是表或者说是关系的集合。

(数据库是相关信息的集合,用一组表来表示)9.数据库模式表的标题被称作关系模式,即组成关系的属性的集合。

数据库的所有关系模式的集合构成了数据库模式。

表的航集合,也就是元组集合,被称作表的内容;表的行数被称为表的基数。

10.关系关系是一种数学结构,被定义为一个笛卡尔集的子集,即符合条件的笛卡尔积中的元素为相关的。

表中每一行都与不同的列上的值相关联,所以表中的行的完整集合才被称为一个关系。

11.关系规则规则1 第一范式规则在定义表中,关系模型不允许含有多值属性(重复字段)和含有内部结构的列,遵守这样规则的表被称为第一范式。

规则 2 只能基于内容存取行规则说明航是没有次序的,只可以通过行的内容,即每一列中所存在的属性值来检索行。

规则3 行唯一性规则要求关系中的任何两个元组(表中的行)的值在同一时刻不能是完全相同的。

参考数据库名词解释

参考数据库名词解释

参考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Database):是指按照特定规律组织起来方便存储、管理、访问的数据集合。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单位,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和关系的符号记录。

表(Table):是指数据库中的一个对象,由若干行和若干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字段。

字段(Column):是数据表中的一个属性,表示记录中某一类数据的类型和名称。

记录(Record):也称为行,是指数据表中的一条记录,由若干个字段组成。

主键(Primary Key):是关系型数据库表中一种特殊的字段,用来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记录。

外键(Foreign Key):是关系型数据库表中的一种字段,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索引(Index):是数据库中用于加速数据检索的数据结构,能够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

触发器(Trigger):是数据库中一种特殊的对象,可以在数据表上监控特定的事件,当事件发生时,触发器能够自动执行指定的操作。

视图(View):是指数据库中的一种虚拟表,它不存储数据,而是基于查询语句生成的结果集,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操作。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数据库中一组预定义的程序,可以用来处理数据库操作,提高数据库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

事务(Transaction):是指一组相关的操作,必须全部执行成功或全部失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术语解释

数据库术语解释

数据库术语解释:1、信息:是人借助于在数据的表示中所用的已知约定赋予数据的含义。

2、数据库: 是在计算机存贮设备上,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位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4、数据模型: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逻辑组织的方法,是用户看到的数据库中数据间的逻辑结构。

关系模式:是一种描述二维表格结构的表示方式,由关系模式名与该关系模式向关联的属性名表组成。

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列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关系中的元组而又不含有多余的属性,则改属性值为该关系的候选键。

非主属性:不属于任何候选键中的属性。

等值联接:是指连结运算中的判断条件都是判断那些相同属性上的值是否相等的一类联接运算。

广义笛卡尔积:当两个同目关系R和S无公共属性时,则R和S 的自然连接也称为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

安全约束:是一种为了防止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情况出现,而人为地对元组演算表达式活预演算表达式所施加的限制条件。

基本表:在SQL语言中,把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

聚合函数:能够根据查询结果的记录集或根据查询结果的记录集中某列值的特点返回一个汇总信息的函数。

视图:也称用户视图或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不同用户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

数据库生命周期:把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运行使用,直到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时期称为数据库生命周期。

递归联系:“同一个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实体-联系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是一种在数据库设计中获得广泛应用的语义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是一种用于表示用户组织中数据及其联系的、直观的图示化语义模型,所以也称为实体-联系图。

实体-联系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

在实体-联系模型中,用一个矩形框表示一个实体集,并将实体集的名字记入矩形框中;用一个菱形框表示一个联系集,并将联系集的名字记入菱形框中;用一个椭圆形框表示一个属性,并将属性的名字记入椭圆形框中;用一条直线表示一个实体集与一个联系集之间的联系,并在直线的端部标注联系的种类(1:1、1:N或M:N);用一条直线连接实体集或联系集的一个属性。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 Table),基本表是本身独立的表,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存储文件:在◆ 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行:在◆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SQL 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umn)。

◆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内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交互式◆ 嵌入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共享变量:在嵌入的◆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 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

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数据库中long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库中long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库中long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数据库中的long类型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类型,用于存储整数值。

在数据库中,长整型(long)通常用于存储较大的整数值,比如超过int类型所能表示的范围的值。

long类型在数据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因为它可以存储更大范围的整数值,提供更大的数据存储空间。

在数据库中,long类型的数据存储大小通常为8个字节,能够表示的整数范围更广,通常可以表示的范围在-9,223,372,036,854,775,808到9,223,372,036,854,775,807之间。

这使得long类型成为存储大整数值的首选数据类型,并且适用于需要处理非常大的数据范围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long类型常用于存储时间戳、主键ID、大数金额等需要较大整数值的字段。

比如,在金融系统中,交易记录的金额字段可能需要使用long类型来确保能够覆盖较大金额的存储需求。

此外,在一些需要记录时间的系统中,时间戳字段也常常使用long类型来存储,因为它能够表示更加精确的时间。

总之,long类型在数据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使用long类型,我们可以存储和处理较大的整数值,为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探讨数据库中long类型的各个方面,包括定义、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其在数据库中的重要性。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其中包括对long 类型的概述,以及本文的目标和对读者的预期。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long 类型的定义和特点。

长整型(long)作为一种数据类型,在数据库中具有独特的性质,本文将对其进行全面解析。

在该小节中,我们将探讨long类型的数据范围、存储方式以及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表现特点等内容。

接下来,在正文的第二个小节中,我们将探讨long类型的应用场景。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数据库(Database)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一、数据模型(Data Model)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方式和关系,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1.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数据按照树形结构组织,以父子关系表示,层次模型适合表示具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关系的数据。

2. 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数据以图形结构组织,允许一个实体有多个父节点,网络模型适合表示复杂的多对多关系。

3.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通过关系(表)之间的连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

4.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数据以对象和类的方式进行组织,适合表示面向对象编程的数据结构。

二、表(Table)数据库中的表是数据的集合,类似于电子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字段,表的结构由字段名、字段类型和约束条件等定义。

三、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个列,用于存储和表示数据。

字段具有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日期等)和长度。

四、主键(Primary Key)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主键的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常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外键(Foreign Key)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表中的字段,参照另一个表的主键。

外键用于维护不同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六、索引(Index)索引是表中的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和效率。

它可以是单列索引或多列索引,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2、实体集:是指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3、实体型:是指若干个属性型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征一个实体的类型;4、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称为属性;5、联系: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样要抽象和反映到信息世界中,在信息世界中将被抽象为实体型内部之间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6、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称为码;7、关系: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8、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9、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10、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11、DBMS: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集中管理独立存放数据的软件叫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12、对象:对象就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13、继承:是指一个类(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14、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15、笛卡儿积:设A,B为集合,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笛卡尔积,记作AxB.笛卡尔积的符号化为:AxB={<x,y>|x∈A∧y∈B}16、超码: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17、候选码: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18、主码:在一个关系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可以选取一个候选码作为主码来唯一地标识每一个元组;19、外码:如果关系R2的一个或一组属性X不是R2的主码,而是另一个关系R1的主码,则该属性或属性组X称为关系R2的外码;20、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21、简单属性:是指不能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如性别属性就是简单属性;22、复合属性:是指可以再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复合属性可以是有层次的;23、单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只能有一个值的属性;24、多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可能对应一组值的属性;25、派生属性:是指属性的值可以从其他的相关属性或实体派生出来;26、SQL: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简称,是在1974年由IBM的San Jose实验室研究人员和Boyce提出的,当时称为结构化英语查询语言(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SEQUEL);27、数据库引擎:数据库引擎就是传统意义的数据库,它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库主要名词解释

数据库主要名词解释

1.属性和域: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事物常常取若干特性来描述,这些特性成为属性。

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对应一个值的集合,成为该属性的域。

一般在关系数据模型中,限制所有的域都是原子数据。

例如,整数、字符串是原子数据,而集合、记录、数组是非原子数据。

关系数据模型的这种限制称为第一范式条件。

2. 事务:关系数据库中,一般使用“事务”来处理用户对数据库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事物是一种机制,是一个操作序列,它包含了一组数据库操作命令,所有的命令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向系统提交或撤消操作请示,即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因此,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逻辑单元,类似于操作系统中的原语。

3.目或度:属性个数n是关系的目或度。

4.候选码:若关系中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属性组)为候选码。

5.超码: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的集合可以在一个关系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5.主码(Primary Key):若一个关系能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6.主属性(Key attribute):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7.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

8.外码(Foreign Key):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属性组)不是该关系的码,但它是其他关系的码,那么该属性(属性组)对关系模式R而言是外码。

例如,客户与货款之间的借贷联系c-l(c-id, loan-no),属性c-id是客户关系的码,所以c-id是外码;属性loan-no是贷款关系中的码,所以loan-no 也是外码。

数据库完整性主要作用: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添加不合语义的数据;利用基于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业务规则,易于定义,容易理解,而且可以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性,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在应用软件的功能测试中,完善的数据库完整性有助于尽早发现应用软件的错误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确定存储哪些数据、数据之间的联系和约束)概念数据库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独立于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数据库设计(将概念模型映射为某个特定的DBMS模式数据)物理数据库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建立一个完整的能实现的数据库结构)实施(物理设计的结果把原始数据装入数据库,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运行与维护(进一步调整和修改数据库)。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技术..5.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所表达的概念.. 6.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指从概念设计得到的数据库概念出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实现数据存取的表达方式和方法..7.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8.概念模型:用来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9.逻辑模型:用来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10.外部模型:用来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11.内部模型:用来表达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模型..12.投影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除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13.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14.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有个重要特例;他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有若干相同的属性名..15.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1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17.关系规范式:实际上是对关系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使关系逐步达到较高范式..18.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对象..19.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输入;查看..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20.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个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21.组:是由一些属于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组成;通过“数据库”窗口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对象组织到一个“组”中..22.生成表查询:可以把选择查询得到的结果变成一个真正的表;这个表完全独立于数据源;用户对生成的新表进行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原来的表..23.更新查询:可以按指定的条件一次性地更新一批记录;而不必逐个地去修改每一条记录..24.追加查询:是一种从一个表向另一个表追加记录的操作;特别适宜于从已存在数据的源表按照指定的条件向目标表转移的情况..25.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创建的查询..26.联合查询:可以将多个表合并为一个表;但要求用来合并的表具有相同的字段名;相应的字段具有相同的属性..27.传递查询:可以直接向ODBC数据库发送SQL命令;不必链接到服务器上的表;就是直接使用相应的表..28.数据定义查询:是一种包括数据定义语言语句的SQL查询;实际上是创建表..29.类模块:是指可以用来定义新对象的模块;包括有属性和方法的定义..30.标准模块: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通用过程和常用的过程..31.关系模型:通过若干个二维表反映实体集及实体之间的联系..32.数据模型:是构造数据的规则以及对数据所能进行的操作的总体..33.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34.侯选键:在关系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称为关系模式的侯选键..35.主键:用户从侯选键中选做标识元组的属性称为主键..36.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中属性K是其他关系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R中称为外键.37.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是空值..38.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与关系之间的联系有关;是指“不允许参照引用与当前关系相联系的另一关系中不存在的元组..39.用户定义完整性:在建立关系模式时;允许用户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大小和取值范围;系统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检验实施;不在由程序员承担这部分工作..40.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41.完全函数依赖:属性E依赖于主键A+B;即E的取值依赖与A和B两者的组合..42.部分函数依赖:属性C只依赖于主键中的B;而与A无关;这称为部分函数依赖..43.传递函数依赖:属性D依赖于C;而C又依赖于B;因而D间接依赖于B;这称为D传递依赖于B..44.数据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45.数据安全性控制:防止非法存取数据库;一般通过设置密码、控制存取权限和采取数据加密等措施来实现..46.并发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当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同一数据时加以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47.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48.1:1联系: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则称A和B两实体为1:1联系..49.联系的元数:有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50.模块:是用VBA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基本上是由声明;语句和过程组成的集合..51.利用查询可以建立一个新表;这样的查询称为生成表查询..52.将窗体中的一个显示记录按列分隔的窗体是纵栏式窗体..53.如果需要在窗体没一页的顶部都显示信息;该窗体必需具有页面页眉节..54.在Access中;如果要对数据访问页进行修改;则应该使用数据访问页的设计视图55.ACCESS中;查询不仅具有查找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计算功能56.窗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表和查询57.查询设计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表的显示区;下半部分是查询设计区58.用于设定控件的输入格式;仅对文本型或日期型数据有效的控件的数据属性为“输入掩码”59.在ACCESS中可以定义三种类型的主键是自动编号的主键;单字段主键和多字段主键60.在报表中可以根据字段或表达式对记录进行分组和排序61.关系数据库中可命名的最小数据单位是属性名或字段62.在ACCESS中;通过数据访问页发布的数据来自于数据库63.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通过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64.ACCESS数据库中查询有很多种;根据每种方式在执行上的不同可以分为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和SQL查询65.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至于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66.如果一个查询的数据源仍是查询;而不是表;则该查询称为子查询67.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员四个部分组成68.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数据完整性规则三部分组成69.在当前打开的数据库窗口中;已创建的某类对象的所有列的显示区域称为对象列表框70.在ACCESS中压缩当前数据库;用户必须具有“打开/运行”和以独占方式打开的权限71.在创建查询时;有些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数据源的字段中并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在查询中增加计算字段来完成..72.根据窗体的用途;可以将窗体分为数据操作窗体、控制窗体和信息交互窗体73.在窗体中可以采用“按选定内容筛选”、“按窗体筛选”、“内容排除筛选”、“高级筛选/排序”四种方式来挑选并显示要求的记录74.ACCESS在当前行或列中打印当前节;而在下一行或列中打印下一节的内容;则节的“新行或新列”属性应设置为节后75.在设计数据访问页时;可在页面插入超链接;ACCESS的超链接控件有两种;分别是文字超链接和图象超链接76.在ACCESS中;通过RunMacro运行宏组中的宏时;其格式是宏组名..宏名77.嵌入在ACCESS中的程序设计语言是VBA78.ACCESS提供了直接创建空数据库和数据库向导两种创建数据库的方法79.在ACCESS中;可以使用表设计器;表向导;输入数据;导入和链接外部数据等多种方式创建表80.设置输入掩码可以约束向字段输入的数据;一个输入掩码可以由掩码和原义显示字符两类字符组成81.报表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报表的一个节82.数据访问页是作为独立文件保存的;其文件扩展名为..Htm83.在ACCESS中;模块分为类模块和标准模块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一般在模式中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

◆宿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即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数据库技术中称为宿主语言(host language),简称主语言。

◆DDL: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于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DML: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用于让用户或程序员使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基本的数据操作分成两类四种:检索(查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入型DML两类。

依据语言的级别,DML又可分成过程性DML和非过程性DML两种。

◆交互型DML:这类DML自成系统,可在终端上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嵌入型DML:这类DML是嵌入在主语言中使用。

此时主语言是经过扩充能处理DML 语句的语言。

◆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还需要指出“怎么做”(怎么获得数据)。

层状、网状的DML属于过程性语言。

◆非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只需要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

关系型DML 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D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

(通常DD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DD系统:管理DD的实用程序称为“DD系统”。

◆集中式DBS: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数据的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

◆分布式DBS:是指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场地的计算机中,每一场地都有自治处理能力并完成局部应用;而每一场地也参与(至少一种)全局应用程序的执行,全局应用程序可通过网络通信访问系统中的多个场地的数据。

◆分布式DB: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场地上数据库的逻辑集合。

◆分布式DBMS:是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组软件,它负责管理分布环境下逻辑集成数据的存取、一致性、有效性和完备性。

同时由于数据的分布性,在管理机制还必须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上的分布管理特性。

◆局部自治性:是指有独立处理能力并能完成的局部应用。

◆数据分配(数据分布):是指数据计算机网络各场地上的分配策略。

◆数据复制:是指数据在每个场地重复存储。

◆数据分片:是指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复制在网络场地的各个物理数据库中,数据分片是通过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实现的。

◆水平分片:是指按一定条件把全局关系的所有元组划分成若干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为关系的一个片段。

◆垂直分片: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集分成若干子集,并在这些子集上做投影运算,每个投景为垂直分片。

◆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系数据的逻辑分片,不必关系数据物理位置的细节,也不改善各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分片透明性:分片透明性是最高层次的分布透明性,即用户或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而不必考虑数据的分片。

◆位置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应当了解分片情况,但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

位置透明性位于分片视图与分配视图之间。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这个透明性位于分配视图与局部概念视图之间,指用户或应用程序要了解分片及各片段存储的场地,但不必了解局部场地上使用的是何种数据模型。

◆复制透明性:即用户不必关系数据库在网络中各个结点的数据库复制情况,更新操作引起的波及由系统去处理。

◆SQL模式:基本表的集合定义为SQL模式。

一个SQL模式(即"数据库模式")由模式名和模式拥有者的用户名或账号来确定,并包含模式中每一个元素(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的定义。

◆SQL数据库:SQL(Structured QueryLanguage),即‘结构式查询语言’,采用英语单词表示和结构式的语法规则。

一个SQL数据库是表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

◆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Table),基本表是本身独立的表,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存储文件: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行: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oumn)。

◆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交互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嵌入式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共享变量:在嵌入的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

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部分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个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 W(X包含于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传递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表示不决定)Y,和A X(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被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closure),记为F+。

◆1NF:第一式。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式模式。

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式的,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式的数据库模式。

第一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组成。

◆2NF:第二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 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式的,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式的数据库模式。

(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NF:第三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式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