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小结与测评教案人教版必修2.doc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案:第2章_章末小结与测评_word版有答案
[巩固层·知识整合构网络](教师用书独具)请你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经济因素②历史因素③城市等级不同服务功能范围不同④拉力⑤加速阶段⑥工业区⑦发达国家[提升层·专题讲练深拓展]专题一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把握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主要因素2.把握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住宅区尤其是中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上游、环境优美的位置;工业区则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
(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
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面积要求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5)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对点训练]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导学号:17252047】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分别为()A.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C.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2.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选择其中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1.D 2.B[第1题,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较大;工业区一般靠近河流、铁路,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避免污染城市环境;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文教区一般布局在环境较好的地方,故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2.1.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第2课时【课题】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所需课时】1【课标分析:】本节虽然没有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却从总体上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最终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区域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教学重、难点分析】辩证地分析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结合图文设置不同案例情境,给出相关材料,学生结合材料采用归纳总结方法得出结论。
通过课堂活动检验和落实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自制教学幻灯片、图片,视频资料等。
【设计思路】自然资源在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的影响不同,同一发展阶段同样的资源在不同区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异。
本课例从时间变化方面,借助案例分析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
让学生明白,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影响下降。
在空间变化方面,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同样资源丰富的地区,区域发展的巨大反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也让学生明白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为后面具体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做铺垫。
【教学过程设计】【讲授】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自__然__要__素___ ②_自__然__资__源__丰__富__程__度___ ③_水__陆__交__界___ ④_多__大__风___ ⑤_过__度__开__垦___ ⑥_优__化__土__地__利__用__结__构___ ⑦_繁__荣__期___ ⑧__开__发__新__的__资__源__,__培__育__新__的__主__导__产__业___ ⑨_地__处__河__南__西__北__部__,__南__临__黄__河___ ⑩_大__力__发__展__旅__游__业___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伐、滥垦、滥牧、滥采,所 以两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防 治措施。例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区 生态问题 黑土地被开垦 后,黑土层变 薄;沼泽地的
东北 地区 开垦引起生态
破坏;森林生 态和森林资源 被严重破坏
成因
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 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 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 柴;等等
措施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 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 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 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危害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精品教学课件(共235页)
[归纳提升] 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亦称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对人类经济活动——产 业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 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各种要素。此外,自然条件还包 括区域的地理位置,这些都对区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区域发展提供动力与机遇 优越的地理位置容易与相邻区域产生区域关联,通过区域间要 素的流动而获取促进区域发展的动力与机遇。
却发展得很好,如日本。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__然__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_人_地__和__谐__:如水利工程
都江堰。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
美国大平原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大面积开垦_中_部__大__平__原__,破坏了草
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而出现了“黑风暴”。
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
_支_撑__作__用__。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__键__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__度__依__赖__矿产资源,也会制
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 源,其矿产资源的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被称为“坐 在矿车上的国家”。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__富__程__度__是区域发展的重要
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
济发生_根_本__性__改__变__。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_制_约__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_分__布__与_组__合__极不平衡,有的区域A.Βιβλιοθήκη 舌尔() B.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1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一课时)本课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生态脆弱区。
概括了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分别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其对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影响。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人地协调观: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新课导入: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观看视频并思考:(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有什么典型特征?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等)在流水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典型特征: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
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
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2)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自然原因:1.西南地区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2.地形崎岖,植被不良,遇到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石灰岩广泛分布,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土壤流失后岩层暴露,土壤再生很难形成;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生态脆弱区的定义、特点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主要分布区: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主要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土地退化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追问:石漠化与贫困为什么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图》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二章章末总结计划提升含解析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网络][触摸高考]主题一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1.(2021·东卷山)以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根底设施投资(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高中地理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布局及其影响。
组团式城市布局受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图中城区布局较为分散,延长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城区之间的联系,根底设施投资大。
图中各城区间有林地分布,林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应选B项。
第(2)题,考查城市规划及功能区分布的相关知识。
物流园区要求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①处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紧靠公路,且位于城区附近;化工园区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区外缘的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和河流下游,③处符合上述条件。
应选A项。
答案:(1)B (2)A主题升华1.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
(3)“宝〞——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或点,接近科研中心等。
(4)“地〞——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的角度分析。
2.除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图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城市的功能区的分布和变化?(1)地价的上下和变化:地价曲线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2)人口密度的分布和差异:商业区人口密度最大。
(3)城市用地类型的比例、集约程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少)和时空变化:商高中地理业区的集约程度最高,商业区在市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工业区在郊区所占比例最大。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建议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1))
重点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 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产业部门、就业人数、产品类型
什么叫资源枯竭? ➢ 自然枯竭:数量 ➢ 经济枯竭:技术、成本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由来: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建立工业体系、发
展经济,建设了数百个资源型城市,发展至今,面临经济、社会和环 境问题。例如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就业压 力大,环境治理难度大。
教材案例和生活中的案例众 多,用多少,怎么用?
【阜新市】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海州煤矿自1950年开始开发建 设,是当时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代表上个世 纪50年代中国采煤工业的最高水平,全国第一个现代化 、机械 化、电气化的最大露天煤矿。
2009年7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分三批公布了全国69个城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 262个资源型城市的26.3%。 2008年3月: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焦作、 萍乡、大冶、大兴安岭; 2009年3月:枣庄、黄石、淮北、铜陵、七台河、重庆市万盛区、抚顺、铜 川、景德镇、铜仁万山特区、玉门、潜江、灵宝、合山、耒阳、冷水江、北 票、舒兰、华蓥、九台、资兴、钟祥、孝义、五大连池、阿尔山、敦化、葫 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葫芦岛市南票区、昆明市东 川区、辽阳市弓长岭区、张家口市下花园;
2012年: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乌海市、包头市石拐区、通化市二道江区、汪 清县、鹤岗市、双鸭山市、徐州市贾汪区、新泰市、淄博市淄川区、新余市、 大余县、濮阳市、松滋市、涟源市、常宁市、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韶关市、 重庆市南川区、昌江县、易门县、泸州市、兰州市红古区、潼关县。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教学目标1.掌握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掌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新课教学]: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师: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所以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什么是非常重要的?生: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
师:上图是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是非常好的,但是从第二个图片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生: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师:那你们还可以想到什么相似的例子呢?生: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师:看下图,这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个说明了什么?生: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师: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部分地区)的辽阔土地。
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汇报:
a.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b.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性。
a.你认为在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政策、科技、市场等因素的作用是什么?
b.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课后实践,拓展视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了解家乡的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以下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新闻报道、图片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现状,引发学生的思考。
2.讲解新课:以案例为载体,讲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问题。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掌握我国资源分布、环境状况及区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现实中的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 严重的负面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2.应对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产业方面
科技方面 交通方面 环境方面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 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2.下列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措施的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 ③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④加大重化工业的比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4.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3.B 4.C
业化步伐 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
探究一
探究二
[典型例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 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的城市。资源 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焦作市作为国家首批资 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概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 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2.焦作市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 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3.焦作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原煤年产量骤减,大批企业职工下岗。 (2)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3)多年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煤矸石堆 和废水排放导致环境破坏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该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确定工程、生物 和农业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地区(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 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例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图 所示。
地区 漠化 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⑤水 源;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构
资源利用不当;⑥大水漫灌导 筑防护体系;⑥控制人口过快
致地下水位上升
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 水土流 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 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高原 失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 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第二章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多大风 过度开垦
构筑防护体系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改造自然 自然资源丰富程度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
专题一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地区 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东北 地区
黑土侵蚀、 湿地萎缩、 森林破坏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典例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煤精又称煤玉,被誉为黑宝石,我国的主要产地是辽宁的抚顺西露天煤矿。 煤精雕刻是抚顺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是中国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抚顺 也是我国昆虫琥珀的唯一产地,随着全球“琥珀热”的升温,抚顺琥珀以“色 彩丰富低调、光泽明亮柔和、质地细腻温润”闻名于世,经雕刻制成的工 艺品美不胜收,极具收藏价值。抚顺煤精雕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琥珀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面对东北老工业 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抚顺大力发展煤 精琥珀产业,并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之一,结合抚顺煤精琥珀产业的人才、品 牌和传承优势,加强资源的保护利用,形成全新的产业格局。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和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梳理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中“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案例选取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典型农业县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通过对该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学生将掌握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考察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县,分析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 响。
[答案] (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 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 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 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 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2.水土流失的治理
具体内容
功能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农业技 术措施
植树(乔木、灌木)种草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兴修小型水库、平整土地、打坝淤地、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 (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 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 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对点训练❷ 达里诺尔(蒙语“诺尔”即“湖泊”)流域面积约 40万公顷,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长期沿袭畜牧业为主。达里 诺尔流域是一个封闭的高原盆地,整体为“三面环山,一面向沙”,是 一个典型的内流湖区。下图为近50多年达里诺尔流域围栏放牧的草地面 积和湖泊面积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分析黄土塬顶面上冲沟较少的主要原因。 (2)有人说,未来黄土塬面积会缩小,高度会降低,请为该观点提供 理论依据。 (3)请就塬面萎缩问题,提出针对沟头、沟坡、沟道整治的主要有效 措施。
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答案】作用: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扩 大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举办民族特色活动,可以增加旅 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延长游客旅游时间,留住游客。 启示:深度开发当地优势资源,融合当地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考向2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命题视角]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 均有。主要以区域图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 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中等。
[真题展示] (2018年海南高考地理)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 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 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 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 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每年3 000万吨的 产能。据此完成第1~2题。
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
D.1990—1999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3.据图乙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矿区生态修复
B.退耕还林还草
C.沙漠裸地农垦
D.生活环境治理
【答案】2.A 3.B [解析]第2题,读图乙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 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生态建设用地,由此体现了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A项正确;30年间,黄河 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不会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 明显,B项错误;读图可知,30年来,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 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1999—2010年土壤侵蚀面积下降最多,治理 成效最为明显,C、D项错误。第3题,读图乙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因瓷而兴问题依据资料说出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
[思维线索]
从图文材料中抓住河流、铁路、公路信息即可。
[答案] 古代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是借助水运,通过昌江进入长江航道连接运河北上或借助海运输往海外。
现代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外运通道是借助铁路和公路运输。
土尽而衰
[思维线索]
瓷土资源枯竭+市场竞争―→瓷业衰退
[答案] 20世纪90年代,随着瓷土资源枯竭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他地区瓷业的兴起),景德镇瓷业逐渐衰退。
问题2 推测景德镇瓷业生产可能带来的问题
[思维线索]
从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破坏,对产业结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 瓷土资源开发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瓷器烧制会排放大量废气、废渣,导致环境污染;出现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
[思维线索]
瓷土资源日渐枯竭―→生产量渐小―→提高附加值
[答案] 景德镇瓷器生产量随资源枯竭不断下降,发展艺术瓷器可以提高附加值;此外,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工艺大师云集,制瓷技术先进为发展艺术瓷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瓷器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
问题2 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思维线索]
主要从资源供给、市场竞争、自身的瓷业结构方面分析。
[答案] ①面临资源枯竭问题;②激烈的市场竞争问题;③人才流失问题;④产品的升级换代问题;⑤企业生产规模、资金不足问题。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水陆交界
②自然要素
③繁荣期
④多大风
⑤过度开垦
⑥开发新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⑧资源丰富程度
⑨河南西北部
⑩大力发展旅游业[
学思心得]
我国主要区
域的生态环
境问题分析
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和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整治生态环境。
1.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