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的危害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正己烷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正己烷
危害后果:职业性正己烷中毒。
无色易挥发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遇热、遇明火 易燃烧。 沸点:69℃。 蒸汽与空气温和物爆炸极限:1.2%~ 6.9%。
三、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呼吸道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若呼吸暂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 对症处理。
四、防护措施
密闭作业,局部抽风排毒,佩戴防毒面罩。大量使用时应着防护服,有溅出危险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尽量减少皮肤接触。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明火。
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毒面具注意通风
标准限值:PC-TWA 100mg/m³,PC-STEL 180mg/m³
戴防护镜 禁止吸烟 禁止明火
24小时举报电话:XXXXXXX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XXXXXXX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正己烷,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正己烷
n-hexane
当心中 毒
注意防 火
一、健康危害
二பைடு நூலகம்理化特性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 健康危害:(1)急 性 中毒 。急 性中毒 性脑 病 : 可 有头 胀 、 头痛 、恶心 、胸 闷、 四肢无 力 , 甚 至运 速发 生 昏 迷。醒后可有短时轻度谵妄和步态不稳,黏膜刺激。接触 正己烷后可发生球结膜和咽部充血,眼、咽喉、 呼吸道黏膜有明显刺激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2)慢 性 中 毒 。① 潜 伏 期: 一 般可 约10个 月 , 接 触 高 浓 度 潜 伏 期 可 短 至 60天 左 右 。 部 分 脱 离 接 触 后 3〜4个 月 内 病 情 仍 有 继 续 加 重 , 然 后 才 开 始 恢 复。②前驱期:可有头昏、头痛、胃纳差和消瘦等症状。③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先有四肢“麻木”、“蚁 走 感”、“触电样”感觉异常,遇冷,肢体摆动可加剧;感觉障碍,四肢远端的痛觉、触觉减弱或消失;运 动 障碍,跟腱、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累及上肢。 小腿、鱼际肌、掌骨肌甚至股四头肌可出现萎缩; 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手 掌和足底多汗湿冷和心悸;神经-肌电图示神经病无性损害。④新近脱离正己 烷接触 者,尿2,5-己二酮含量可增高(>5mg/L)。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正己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挥发性。

在许多行业中广泛使用,包括汽车维修、油漆喷涂、印刷和皮革制造等。

虽然它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诸多应用,但它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职业性危害。

以下是有关正己烷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的详细介绍:1. 职业性危害:正己烷的主要危害是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引起的。

当人们长时间接触正己烷时,可能会引起以下职业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正己烷可能会导致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症状。

长期接触正己烷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接触正己烷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颤动和运动障碍等。

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可能导致智力障碍和行为异常等。

- 皮肤疾病:皮肤接触正己烷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炎症和溃疡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皮肤病,如湿疹和皮肤癌等。

2. 防治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防治进展的措施:- 法律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使用和处理有机溶剂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这些法规要求雇主提供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 工作场所控制措施:为减少正己烷的暴露,工作场所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如通风设备的使用,限制暴露时间和使用防护设备等。

此外,工作场所还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设立预防和管理机制。

- 替代品开发:为了减少对正己烷的使用,研发出一些能够替代正己烷的产品和工艺。

例如,使用水性涂料替代有机溶剂喷漆,使用低挥发性溶剂替代正己烷等。

- 健康监测:对于暴露于正己烷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同时,应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对正己烷职业性危害的认识,了解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总结起来,正己烷作为有机溶剂,在很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减少职业性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工作。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印刷、涂料、胶粘剂、油漆、清洗剂等行业。

虽然它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正己烷也存在一定的职业性危害。

本文将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1.吸入危害:正己烷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于通过呼吸道被吸入。

短期接触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头痛、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导致慢性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2.皮肤危害:正己烷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引起皮肤干燥、发红、瘙痒、脱屑等症状。

长期接触正己烷还可导致皮肤过敏、皮炎等疾病。

3.眼睛危害:正己烷进入眼睛可引起眼部刺激、充血、结膜炎等症状。

4.中枢神经系统危害:长期接触正己烷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出现头晕、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精神错乱等症状。

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正己烷可对男性精子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生育能力。

对于女性,长期接触正己烷还可能导致月经紊乱、不孕等问题。

6.肝脏和肾脏危害:长期接触正己烷可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引起肝炎、肾炎等疾病。

二、正己烷的防治进展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不断加强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减少正己烷的暴露浓度。

可以采用局部排风装置、全面通风系统等方式,将正己烷排出室外,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浓度。

此外,在设备的选择和设计上,也可以尽量使用低挥发性的替代品,减少正己烷的使用量。

2.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需要接触正己烷的劳动者,应提供足够的个体防护装备。

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面具等,以减少正己烷对皮肤、眼睛的接触。

3.教育培训:通过向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增强劳动者的防护意识,保证他们在工作中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并做好相关的卫生保健工作。

此外,还应指导劳动者正确的使用和储存正己烷,避免发生事故。

正己烷简介

正己烷简介

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正己烷【英文名称】n-hexane【结构或分子式】C6H14,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密度】0.6594【分子量】86.17【熔点(℃)】-95.3【沸点(℃)】68.74【性状】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00份乙醇溶解50份正己烷(33摄氏度)。

【制备或来源】可由石油馏分中分出。

【其他】极易挥发着火。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编辑本段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编辑本段毒理研究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正己烷的使用状况及危害

正己烷的使用状况及危害

正己烷的使用状况及危害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4、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闪点,易挥发。

正己烷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中,其主要用途及其危害性如下:1.工业应用:正己烷用作工业溶剂,在制造汽车零部件、塑料产品和橡胶制品时起到溶解和清洗的作用。

此外,它还广泛用于制造油漆、印刷油墨和胶粘剂,可提高其流动性和粘度,使其更易使用。

然而,正己烷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长时间接触正己烷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头晕、头痛、嗜睡、疲劳和失眠等症状,过度暴露还可能导致幻觉和昏迷。

因此,在工业使用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并确保在通风环境下操作,以减少员工的潜在风险。

2.医学应用:然而,虽然正己烷在医学应用中是较安全的,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长期接触正己烷可能导致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并可能对肝脏和其他器官产生毒性作用。

因此,在医学行业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正确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规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潜在健康风险。

3.研究应用:正己烷是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之一、由于正己烷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挥发性,适用于很多有机试剂的溶解,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化学反应和催化剂制备等领域。

然而,正己烷在实验室中的使用也存在风险。

其易燃性和挥发性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危险,特别是在未适当通风的情况下。

同时,长期接触和过度暴露于正己烷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认知和协调能力减弱。

因此,在实验室中使用正己烷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另外,正己烷也对环境产生潜在威胁。

它是一种有机溶剂,可以通过挥发散发到大气中,并可能导致空气污染。

此外,正己烷还会对水体和土壤产生污染,并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

因此,对于正己烷的使用需严格控制,确保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使用和处理。

总之,正己烷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应用于工业、医学和研究领域中。

正己烷危害与预防

正己烷危害与预防

替代品的种类
乙酸乙酯:具有 较低的毒性和良 好的溶解性,可 作为正己烷的替 代品
丙酮:具有较低 的毒性和良好的 溶解性,可作为 正己烷的替代品
丁醇:具有较低 的毒性和良好的 溶解性,可作为 正己烷的替代品
乙醇:具有较低 的毒性和良好的 溶解性,可作为 正己烷的替代品
异丙醇:具有较 低的毒性和良好 的溶解性,可作 为正己烷的替代 品
改善工作环境
保持通风:确保 工作场所通风良
好,降低正己烷 1
浓度
培训员工:提高 4
员工对正己烷危 害的认识,增强
自我保护意识
佩戴防护设备: 如口罩、手套等,
2 减少正己烷对人
体的直接接触
3 定期检查:定期
对设备进行维护 和检查,确保设 备安全运行
加强监管和法规
建立健全正己烷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环 节的监管体系,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
吐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能导 致神经系统损伤、 肝肾功能损伤等慢
性危害
对环境的危害
01
正己烷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 环境造成污染
02
正己烷挥发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影响空气质量
03
正己烷进入水体,会对水生生物造成 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04
正己烷进入土壤,会对土壤中的微生 物和植物造成影响,影响土壤质量
正己烷的预防措 施
加强个人防护
01 佩戴防护口罩:选择
合适的防护口罩,如 N95口罩,以减少正 己烷的吸入。
02 保持良好的通风:确
保工作场所具有良好 的通风条件,减少正 己烷的浓度。
0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
体检,以便及时发现 正己烷对身体的影响。
04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

正己烷的急救措施

正己烷的急救措施

正己烷的急救措施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和溶剂,通常用于去油和清洗。

但是,如果误食或接触到人体,正己烷可能会导致伤害和生命危险。

因此,掌握正己烷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正己烷的危害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和易起火性,并且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吸入进入人体。

当暴露在正己烷下时,可能会发生以下危险:•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和咳嗽等身体不适;•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头痛、眩晕、沉睡和昏迷等症状;•引起眼睛与呼吸道的刺激、疼痛和灼伤;•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贫血、神经系统损伤等长期健康风险。

正己烷的急救措施在接触到正己烷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吸入正己烷如果吸入了正己烷,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立即将被害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2.让被害者短暂休息一会儿,避免过度运动;3.如有必要,使用氧气;4.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接触皮肤如果正己烷接触了皮肤,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立即用大量温水冲洗接触部位镇定皮肤并稀释正己烷;2.将接触部位的衣物快速移除;3.用温和肥皂清洗接触部位,避免刺激;4.如有必要,在局部施加清凉物质。

眼部接触如果正己烷接触了眼睛,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立即沿着眼睛内角向外冲洗大量温水,至少持续15至20分钟;2.如果还在佩戴隐形眼镜,应立即将其取出;3.在两次清洗之间,可以倾斜头部帮助彻底清洗;4.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总结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使用时需要谨慎。

如果意外接触到正己烷,一定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如吸入正己烷要将被害者移到室外,并使用氧气等措施缓解症状,以减少伤害和健康风险。

危化品MSDS-正己烷

危化品MSDS-正己烷

正己烷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正己烷化学品英文名称:n-hexane 中文名称2:己烷英文名称2:hexyl hydride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

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2.4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2.5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正己烷110-54-3 97.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4.5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成人口服正己烷50ml 可致急性中毒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正己烷安全管理规定

正己烷安全管理规定

正己烷安全管理规定正己烷(n-hexane)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子、印刷等行业。

然而,正己烷也是一种有害的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

为了保障生产和使用正己烷的安全,各个行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正己烷安全管理规定。

一、物理与化学性质正己烷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室温下具有极低的蒸气压,易挥发。

其燃点较低,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

正己烷能溶解许多有机及无机物质,但对于橡胶、陶瓷等物质具有腐蚀性。

二、危害性1.吸入:长时间吸入正己烷蒸气会引起眼部刺激、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浓度吸入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引发正己烷中毒。

2.接触:正己烷可通过皮肤与眼睛接触而被吸收,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红肿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引起拇指肌无力、肌肉萎缩、坐骨神经炎等症状。

3.食入:正己烷对人体通过食入的影响较小,但仍会引起消化系统不适,如腹胀、腹泻等。

三、正己烷的安全管理规定1.储存与运输(1)正己烷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区域应远离火源、热源和电流强的设备,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2)正己烷的储存罐应符合国家标准,具备抗腐蚀、防爆、密封等功能。

(3)正己烷的运输应采取封闭式运输,车辆和容器应具备防爆和防泄漏的功能。

2.使用与操作(1)在操作正己烷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避免使用明火,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3)要严格控制正己烷的泄漏,及时清理溢漏物。

(4)禁止将正己烷排入下水道、土壤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应急措施(1)在发生正己烷泄漏或泄漏后的火灾时,应立即关闭泄漏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扑灭。

(2)在正己烷中毒的紧急情况下,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救治。

(3)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尽可能减少危害。

四、职业健康监护1.正己烷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与正己烷接触引起的健康问题。

正己烷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正己烷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正己烷泄漏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生产、储存、使用正己烷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

三、事故危害1. 正己烷是一种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易发生爆炸。

2. 正己烷具有毒害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蒸气会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3. 正己烷泄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四、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

(2)副组长: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

(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并监督实施。

(3)组织事故调查,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3. 应急救援队伍(1)消防队:负责火灾扑救和现场救援。

(2)医疗救护队:负责伤员救治和现场救护。

(3)环境监测队:负责现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

(4)通讯保障队:负责事故信息报送和通讯保障。

4. 应急救援队伍职责(1)消防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火灾扑救和现场救援。

(2)医疗救护队:对伤员进行救治和现场救护。

(3)环境监测队: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提出污染治理方案。

(4)通讯保障队:确保事故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事故(1)生产、储存、使用正己烷的岗位员工发现泄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启动应急预案(1)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3. 采取应急措施(1)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

(2)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正己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正己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正己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000字正己烷是一种无色、有可燃性的液体化合物,通常用作溶剂和燃料。

在使用或储存正己烷时,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

以下是正己烷的安全说明:物理性质:正己烷的分子量为86.18 g/mol,密度为0.66 g/cm³,沸点为69°C,闪点为-18°C。

它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有机化合物,容易蒸汽化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风险:正己烷是一种可吸入的刺激性化学物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长期接触正己烷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晕厥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正己烷时,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适当的通风:正己烷是一种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可以在需要时开窗或使用通风设备,以确保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的控制。

2.避免产生火源:正己烷是一种易燃的化学物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产生火源。

远离需要火花、静电等的设备,禁止在近距离使用明火。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正己烷时,请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毒面罩等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保障个人安全。

4.远离儿童和动物:正己烷是一种有害化学物质,请务必将其放在儿童和动物无法接触的地方。

急救措施:如果接触了正己烷,并导致了中毒或其他健康危害,请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将受到污染的皮肤洗净,并用肥皂和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人员就医。

呼吸器接触:将受害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总之,正己烷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和燃料,但它也是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

在使用或储存正己烷时,务必谨慎,并遵守安全指导,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2篇)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2篇)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正己烷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具有很高的挥发性和可燃性。

在许多行业中,如化学制品生产、印刷、喷漆、胶粘剂制造、橡胶加工等,正己烷被广泛用于溶解、稀释和清洗。

然而,正己烷在工作环境中的长期暴露可对人体造成职业性危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和影响肝脏功能。

首先,正己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的工作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精神错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失眠、抽搐、震颤等症状。

这是因为正己烷能够渗透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干扰神经传递和正常的神经功能。

其次,正己烷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的工作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肝脏负担加重等。

这是因为正己烷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进行代谢,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损伤。

为了防止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正己烷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正己烷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

对于暴露风险较高的工作岗位,应进行定期检测,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暴露风险。

其次,应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清新。

通过合理的室内空气流通,能够有效降低正己烷浓度,减少工人的暴露风险。

另外,工人在进行正己烷操作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防止正己烷通过呼吸道、眼睛和皮肤进入人体。

此外,还需要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正己烷职业性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工人应该了解正己烷的危害性,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个人防护装备,以及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导。

总之,正己烷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职业性危害。

为了防止这种危害,需要加强对正己烷的管理和监测,增加通风设备,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健康教育等措施。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防治措施,才能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二)正己烷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常被用作溶剂和清洗剂。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模版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模版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模版一、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正己烷(C6H14)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尽管正己烷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职业性危害。

以下是正己烷的主要职业性危害: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正己烷蒸气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引起喉咙痛、干咳、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气道阻塞。

2. 神经系统危害:正己烷是一种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正己烷可引起神经损伤,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脑病。

3. 皮肤危害:接触正己烷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皮疹,严重时可导致皮肤湿疹。

长期接触和过敏体质的人员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4. 眼睛危害:正己烷蒸气和液体接触眼睛会引起刺激和眼部不适,甚至导致角膜炎等疾病。

5. 其他危害:正己烷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易燃性,长期暴露可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损伤。

此外,正己烷还可以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渗透等方式进入人体,对整个机体产生危害。

二、正己烷的防治进展为了保护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者免受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正己烷的防治进展:1. 替代方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用替代方法,将正己烷替换为更安全的替代品。

这些替代品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毒性,从而减少了工作者的暴露风险。

2. 通风和排放控制:在使用正己烷的作业场所,通风系统应该得到良好的设计和适当的维护。

这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正己烷蒸气在室内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者的暴露风险。

此外,对于正己烷的排放控制也是防治措施的重要部分。

3.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正己烷的工作环境中,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这包括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呼吸防护器等。

同时,工作者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正己烷相关的健康问题。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在工作环境中,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关于正己烷职业性危害和防治措施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正己烷危害

正己烷危害

正己烷的MSDS(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 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 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 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正己烷中毒的表现(三)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 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 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 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 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 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 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 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 传导速度减慢。
蒸汽 压:
-25.5℃(蒸汽压:13.33kPa/15.8℃)
溶解 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 性:
稳定
外观 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危险 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用 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 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正己烷的MSDS(二)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正己烷中毒的表现(二)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生产环境中正己烷气 体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工业用品中正己 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 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均可接触到正己烷溶剂。进入人体后主要 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的影响,致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神经衰 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远端触、痛、温觉减退,肌 力下降或肢 体瘫痪等。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轻症病人应尽早脱离 正己烷作业,中度病人一般可治愈,重症病人可留下终身残疾。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文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文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文正己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职业性危害。

本文将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防治措施的进展。

正己烷对人体的职业性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挥发性:正己烷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和挥发性,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正己烷蒸气中,会引起头晕、嗜睡、乏力等急性中毒症状。

2. 神经系统损害:长期暴露于正己烷中,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研究发现,正己烷能够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兴奋性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焦虑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和行为异常。

3. 皮肤刺激:正己烷可引起皮肤的刺激和脱脂作用。

接触高浓度的正己烷蒸气或液体,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

长期接触正己烷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失去弹性,甚至引起皮肤炎症。

4. 呼吸系统损害: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的工人,往往会出现呼吸系统的损害。

正己烷进入肺部后,会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组织。

长期吸入正己烷蒸气会导致肺功能降低,引发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针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

目前,防治措施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环境监测:对使用正己烷的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正己烷浓度和暴露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 强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对于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应鼓励并强制其正确佩戴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正己烷对皮肤、呼吸道等的损害。

3. 提倡工艺改进:通过改变工艺流程,减少或替代正己烷的使用,以达到降低职业性危害的目的。

4. 健康监护和培训:对于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相关培训,加强对正己烷的了解和防护意识。

5. 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对使用正己烷的企业和工作场所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本正己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溶解力强、挥发性大、易燃等特点,常用于溶剂、脱脂剂、清洗剂等多个行业中。

然而,正己烷也存在一定的职业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防止职业性病变的发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一、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正己烷的主要职业性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损害:正己烷进入人体后,可迅速通过呼吸道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组织。

大剂量的正己烷可引起中毒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

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的工作者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神经功能障碍。

2. 呼吸系统损害:正己烷挥发性大,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正己烷蒸气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 皮肤刺激:正己烷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到血液中,长期接触正己烷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发红、脱屑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皮炎、过敏等皮肤疾病。

4.对生殖系统的危害:长期接触正己烷的女性可能会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月经不调、不孕等情况。

而男性则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二、正己烷的防治进展为了防止正己烷职业性危害对工作者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正己烷防治的主要措施:1. 替代原则:将正己烷替换为无机溶剂或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减少对工作者的职业性危害。

选择物理性质相似但无害的溶剂来替代高挥发性的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替代手段。

2. 工艺改进: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正己烷的使用量及挥发量。

例如,采用封闭式设备进行操作,减少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引入有机溶剂回收装置,实现有机溶剂的回收再利用等。

3. 防护设备:对于必须直接接触正己烷的工作环境,应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正己烷临床表现及危害哦

正己烷临床表现及危害哦

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

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本病起病隐匿而缓慢,从接触到发病3~28个月,病程630个月不等,多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常先有一段潜伏期,通常约10个月,随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头昏、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触电样”、“蚁走样”及“胀大变厚等感觉异常,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

轻症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麻木,痛、触觉、震动和位置觉减退,下肢为重,伴肌肉疼痛,跟腱反射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重症者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腓肠肌压痛,肌肉痉挛,继而腱反射减弱至消失,跟腱反射最早减退,随后可有膝腱反射减退,桡骨膜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甚至腹壁反射减弱至消失。

恢复期正相反,腱反射先从肢体近端开始恢复,最后为远端。

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痛、触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和位置觉仅轻度减退。

多数患者感觉障碍波及四肢,呈对称性,有步态异常,呈跨步状。

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手足多汗、末梢皮肤发凉等。

此外,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导致脊髓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长期密切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以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肌电图改变、尿正己烷、2.5—己二酮测定结果,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测定等资料,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后,可诊断正己烷中毒。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起点,诊断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依据是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以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等表现。

其诊断的分级,依据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

1.轻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并具有以下一项者:a)肢体远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痛觉、触觉或音叉振动觉障碍,同时伴有跟腱反射减弱;a)神经—肌电图显示有肯定的神经源性损害。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溶剂抽提、脱脂、清洗等工序。

然而,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环境中的工人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职业性危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

首先,正己烷的蒸汽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皮肤和眼睛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眼结膜炎等症状。

此外,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环境中还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研究发现,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精神紧张、面色苍白、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而且,长期接触正己烷还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损害。

针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国际上和我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性暴露限值和标准。

国际上,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和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都对正己烷的职业性暴露限值进行了规定。

NIOSH将正己烷的可接受浓度限制在50ppm(200mg/m3),而OSHA将其限制在本质上以cetyl chromate为基础的被视为通风替代性的0.4ppm(2mg/m3)。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如《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有机溶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

除了法律法规的监管,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防治也包括从工艺改进、个体防护和工作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进行。

具体措施如下:1. 工艺改进:可通过采用替代品、尽可能改变生产工艺方式、使用封闭式系统等措施来减少正己烷的使用和排放。

2. 个体防护:对于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3. 工作环境改善:要加强对正己烷的排放控制,通过改善通风系统、设立合理的工作区域、采取合适的操作措施等来减少工人的暴露。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定期体检和职业健康教育等措施来提高工人对正己烷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总体来说,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环境中的工人可能会面临各种职业性危害,包括刺激性、神经损害、肝肾损害等。

正己烷的危害与预防

正己烷的危害与预防

正己烷的危害与预防
正己烷,是石油馏分与天然气分离过程当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

常态下为液体,主要用做溶剂。

正己烷虽属低毒类化学物,但因其挥发性和脂溶性高,在人体内可蓄积,尤其是对神经系统具备毒性,故应考虑为高性毒物。

正己烷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具备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中毒。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正己烷所致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起病隐匿,病患常先感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发麻、刺痛,并出现感觉迟钝。

检查会发现,病患四肢的触觉、痛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均减退,并且以远端为重。

重者可出现垂腕和垂足、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肌肉萎缩、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跟腱反射消失。

病患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

一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

处理:迄今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诊断一经确立,病患应当立即停止接触具备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并给予对症处理。

治疗上可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病患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预防:在生产中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正己烷,工作环境应加强通风排毒。

对接触者要严加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如果发现有早期中毒症状者,应将其及时调离,并进行诊治。

白电油及正己烷有哪些职业危害应如何防治

白电油及正己烷有哪些职业危害应如何防治

白电油及正己烷有哪些职业危害应如何防治职业危害概述白电油是一种有机溶剂,主要成分为石腊油,常用于涂料、油漆、胶水等工业领域中。

正己烷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易燃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的洗涤、萃取、溶解等工作。

然而,这些常用的化学品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白电油的职业危害1.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接触白电油后,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反应,引起发痒、疱疹、红斑等症状。

2.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吸入白电油的含气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喉咙疼痛、嗜睡等现象。

3.毒性作用:长期接触白电油会对神经和造血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毒性影响,导致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贫血等症状。

4.爆炸和火灾危险:白电油易燃易爆,在高温、明火等外界刺激下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正己烷的职业危害1.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接触正己烷后,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反应,引起瘙痒、皮疹、红斑等症状。

2.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吸入正己烷的气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头痛、嗜睡、喉咙疼痛等症状。

3.中毒作用:长期接触正己烷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痛、失眠、抑郁等症状。

4.爆炸和火灾危险:正己烷易燃易爆,在高温、明火等外界刺激下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防治措施为了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个人防护1.穿戴防护装备:在接触白电油和正己烷的过程中,需要穿戴适合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化学品对人体的接触和危害。

2.通风换气:在使用白电油和正己烷的场所,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有害气体累积。

3.日常卫生:需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清洁衣物和皮肤等,以避免化学品对身体产生危害。

工作防护1.化学品替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白电油和正己烷等化学品替换为更为安全的替代品,从根本上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

2.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例如改善通风条件、避免高温环境、降低化学品的浓度等,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 有人报道国内生产液晶显示器利用正已烷清洗的灌装车间77名工人体检结 果,发现71人发病。
• 发病工龄1-9个月,平6个月。 • 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皮肤发麻、刺痛、蚁行感、四肢乏力、步行困难、
上楼费力,呈进行性加重。部分有头痛、头晕、纳差等。均有四肢远端程 度及范围不等的痛、触觉减退,多在膝关节以下,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腱 反射减退或消失。 • 肌力下降,一般为2°-3°,严重者可达0°~1°。 • 部分有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明显,如骨间肌及大小鱼际肌等。 • 神经肌电图检查,71例均呈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
• 4.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轻者可正常或属正常下限。重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性 减慢,并与肌无力程度成正比。
• 5.神经活检轻者光镜及电镜检查正常,或偶见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神经细支 异常;中、重者结旁轴突极度肿胀,伴髓鞘回缩。电镜见轴突肿胀,包括10m 神经微丝积聚,也有脱髓鞘、髓鞘再生与正常再生。
诊断标准 8
谢谢观看
转化
• 转化部位:肝脏 • 代谢产物:正己烷的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及细胞色素C直接参与其氧化代谢。 • 代谢产物有2-已醇、3已醇、2-已酮(甲基正丁基甲酮)、2,5-已
二酮等
排泄
• 正己烷及其代谢产物自肺和肾排出。 • 人肺可排出正己烷50%~60%。在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为2-已醇
实验室检查 7
• 1.尿正已烷与2,5已二酮两者皆与环境中正已烷浓度正相关,尤其 后者为较好的监测指标。
• 有人报告约2.2mg/L2,5已二酮与暴露在144mg/m3正己烷环境 相对应。
• 2.脑脊液与生化检查偶见蛋白增高神经纤维变性可能已上升至脊神经根。
• 3.肌电图检查轻者肌肉最大收缩时呈混合相,肌肉小力收缩时,20个运动单 位平均时限延长20%以上,多相电位增多(>20%)或出现自发电位。重者出 现正锐波、纤颤电位及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
• 四肢感觉障碍及跟腱反射减弱是慢性轻度中毒的早期表现,应 反复仔细检查这两项体征。肌力分级标准参见GBZ 76。
•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本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慢性正己烷中毒 以周围神经轴索损害为主,可伴脱髓鞘病变,应重点检查四肢 远端肌肉的肌电图及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 及其结果判断基准参见 BZ/T 247。
和2,5-已二酮,它与环境正己烷浓度密切相关(r=0.6851和 0.6725),均由肾脏排出。 • 因此,2,5-已二酮现作为正己烷接触的生物监测指标。

性4
• 正己烷属低毒类,但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可有蓄积作用。 • 急性毒作用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用。 • 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 • 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6
急性中毒
•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 麻醉症状。
• 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慢性中毒
•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 而缓慢。
• 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和 感觉低下;即麻木,触、痛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肌 肉疼痛,登高时明显,肌无力,腱反射减退。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 袜套样分布。
摄入50g可致死。 • 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刺激症状。
慢性毒性
• 正已烷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 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
• 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特点是 隐匿性和进展缓慢。
• 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围神经病; • 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 • 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瘓及肌肉萎缩,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较长时间接触正己烷是指至少接触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接触较 高浓度可1个月~3个月发病,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可参考 此标准。
•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起点,诊断多发性 周围神经病的依据是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 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以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 源性损害改变等表现。其诊断分级以不同程度周围神经损害划 分。
发病机制 5
• 正己烷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可能由于其代谢产物——原发性神经 毒2,5-己二酮所致,而糖代谢障碍又是其毒作用的关键机制。
• 2,5-已二酮抑制神经细胞酶活性,特别抑制神经纤维中糖酵解 酶—磷酸果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2-磷酸甘油脱氢酶 的活性,使糖酵解受到抑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引起轴突全长的 酶活性抑制,轴突运输障碍而导致神经纤维变性。
诊断原则
• 根据较长时间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 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及工作场所职业 卫生学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 断。
轻度中毒
• 长期接触正己烷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疼痛,下肢沉重感, 可伴有手足发凉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头昏、头痛等, 并具有以下一项者:
• a) 肢体远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痛觉; • c) 神经-肌电图显示轻度周围神经损害
中度中毒
•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以下一项者: • a) 跟腱反射消失; • b) 下肢肌力3级; • c) 神经-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明显,可有较多的自发性失神
• 尿2,5-己二酮仅为正己烷近期接触指标,其与中毒程度不平行, 亦不能以尿2,5-己二酮正常否定诊断,故未列为诊断指标。
• 慢性正己烷中毒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如呋喃 类、异烟肼、砷、三氯乙烯、氯丙烯、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 甲基正丁基酮、丙烯酰胺、有机磷等中毒及糖尿病、感染性多 发性神经炎、原发性侧索硬化等。
正己烷的职业接触 2
溶剂使用
• 正己烷作为良好的有机溶剂,被广泛使用在化工,机械设备表 面清洗去污、食用油萃取等环节。
正己烷生产
清洁剂
食用油萃取
毒代动力学 3
吸收
• 进入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 职业接触主要为呼吸道 • 人呼吸道接触正己烷平均吸收27.8%
分布
• 正己烷在体内的分布与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 • 主要分布的器官为:脑、肾、肝、脾及睾丸等。
经电位。
重度中毒
• 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以下一项者: • a) 下肢肌力2级或以下; • b) 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 • c) 神经-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严重。
标准说明 9
• 正己烷主要用作印刷、五金、电子等行业的除污清洁剂,皮革 鞋业、箱包业的黏合剂,油漆行业的稀释剂,食品制造业的粗 油浸出,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的花香溶剂萃取,塑料制造业的丙 烯溶剂回收等。也可作为汽油添加剂以提高其辛烷值。此外, 在石油馏分、炼气、天然气分离时亦可接触正己烷。
• 重症:出现运动型神经病。
• 首先表现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腓肠肌压痛。腱反 射消失较少,且仅限于跟腱反射。上肢较少受累。感觉运动型多 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触、痛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 手足部,震动觉、位置觉仅轻度减退。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 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急性毒性
• 人吸入单纯正己烷1800mg3.3-5min无刺激; • 288mg/m,15min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 • 5040~7200mg/m3,10min,有恶心头痛、眼及咽刺激; • 18000g/m3,10min,出现眩晕、轻度麻醉。 • 经口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急性支气管炎,
正己烷的危害
熊俊
目录
CONTENTS
01
理化性质
02
职业接触
03
毒代动力学
04
毒性
05
发病机制
06
临床表现
理化性质 1
已烷( hexane,C6H14) 理论上有五种构体,常见的有正己烷(CH3(H2)4CH3和新已烷[(CH3)3CCH2CH3常 态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 分子量86.17。 沸点:正已烷为6874℃,新已烷为49.7℃ 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