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桩和墩基的区分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墩基础设计比较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墩基础设计比较摘要: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或墩基础进行安全经济合理地设计关键词: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墩基础,承载力Abstract: the real project how to choose a big diameter dig-hole piles pier foundation for safety or economic rational designKeywords: belled piles, pier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灌注砼后而形成的桩基。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身直径由于土方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的要求,不宜小于800mm,一般为mm。
桩底可采用扩底或不扩底两种方法。
扩底直径一般为桩身直径的倍,不应大于倍。
桩长不宜大于40m,也不宜小于6m,属深基础。
墩基础是指,长度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长度与墩身直径比小于6或长度与扩底直径的比值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属浅基础。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常常用到的基础形式。
这两种基础形式在概念、承载力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往往在同一工程,同一区域内同时出现,该如何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工程设计实例举例进行说明。
一、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的计算仅以轴向力计算,不考虑地震力式中:―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平均竖向力―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对于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即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安全系数,取。
对于设计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经验参数法确定,及式中:,―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桩侧第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径为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详见表1;―桩身周长。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墩基础的设计在我国设计中已经得到普遍地推广和应用,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着,本文对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两种基础形式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墩基础区别联系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rtificial dig-hole piles and pier foundation design design in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been generally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both are different and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the artificial dig-hole piles and pier foundation two basic forms of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analysis and research.Keywords: artificial dig-hole pile pier foundation difference contact在项目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都会用到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墩基础这两种基础的设计形式。
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却很少去分析和对比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对项目工程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两者在概念上以及受力机理的对比人工挖孔灌注桩指的是以人工挖孔位的施工方式进行的一种大直径灌注桩。
桩身的直径在八百毫米以上,灌注桩的长度小于四十米,同时要在六米以上。
灌注桩长度在六米之内的要按照墩基础来考虑,另外在灌注桩的长度大于六米,但是其长度和扩底直径的比例小于三的情况下,也按照墩基础来进行相关设计。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1.刚性基础:适用于各类土层,根据土质情况分别采用铁铺、十字铺、爆破等设备和方法开挖。
2.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沉桩、钻孔桩、挖孔桩,其中沉桩又分为锤击沉桩法、振动沉桩法、射水沉桩法、静力压桩法、钻孔埋置桩法。
(1)沉桩:锤击沉桩法一般适用于松散、中密砂土、教土,桩锤有坠锤、单动汽锤、双动汽锤、柴油机锤、液压锤等,可根据土质情况选用适用的桩锤;振动沉桩法一般适用于砂土,硬塑及软塑的黏土和中密及较松的碎石土;射水沉桩法适用在密实砂土,碎石土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桩有困难时,可用射水法配合进行;静力压桩法在标准贯入度N20的软教土中,可用特制的液压机或机力千斤顶或卷扬机等设备沉入各种类型的桩;钻孔埋置桩法为钻孔后,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有底空心桩埋人,并在桩周压注水泥砂浆固结而成,适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中埋置大量的大直径圆形。
(2)钻孔灌注桩适用于黏土、砂土、砾卵石、碎石、岩石等各类土层;挖孔灌注桩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如空气污染物超标,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具体适用条件如下:#8226;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
#8226;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如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8226;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结构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低压缩性)土层,减少结构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
另外桩基础还能增强结构物的抗震能力。
#8226;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
(3)管柱可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基底,尤其在深水、岩面不平、无覆盖层或覆盖层很厚的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均可采用。
(4)沉井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基底,在深水、无覆盖层或覆盖层很厚的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均可采用。
(5)地下连续墙适于作为地下挡土墙、挡水围堪、承受竖向和侧向荷载的桥梁基础、平面尺寸大或形状复杂的地下构造物,及适用于除岩溶和地下承压水很高处的其他各类土层中施工。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设计比较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设计比较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常常用到的基础形式。
这两种基础形式在概念、设计、受力机理等方面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和联系却没有进行过对比和分析。
本文仅从两者的以上几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对比。
然后通过一个工程设计实例举例进行说明。
1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的定义和受力机理所谓墩基础是指,长度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长度与墩身直径比小于6或长度与扩底直径的比值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 m。
人工挖孔灌注桩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人工挖孔位施工方式的大直径灌注桩。
其桩身直径≥800mm,桩长不宜大于40m,也不宜小于6m。
桩长度小于6m的按照墩基础考虑,桩长度虽然大于6m,但桩长度L与扩底直径D之比小于3的,仍然按照墩基础进行设计。
由此可见桩和墩基础从构造上是以长度是否大于6m,长度L与扩底直径D之比是否大于3来区分的。
从地基变形破坏机理上看两种基础是有区别的。
从概念上说,中、小直径桩,特别是摩擦桩地基的受力主要是由于土的剪切滑动;大直径(包括扩底)桩的Q~ S曲线是缓慢变形的,其变形主要是土的体积压缩。
所以在墩基础设计中,地基承载力采用小直径桩的端阻力值往往偏大,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往往偏小。
所以在墩基础的设计中一般采用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这种承载力的差别直接与桩径(或扩底直径)相关。
桩的扩底直径越大越接近天然基础的承载力和破坏机制。
这一点可以从大直径桩承载力计算中看出。
2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对比对大直径(d≥800)干作业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根据桩的类型不同,是否对土有挤密作用,是否对土有扰动,其基础的承载力也是不同的。
以成都地区中密卵石地基为例。
混凝土预制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达到8000~9000kpa,而沉管灌注桩只能达到6400~8000kpa,钻(冲)孔灌注桩只能达到2000~2500kpa。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编写此文以供参考。
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浅析人工挖孔桩与墩基础
浅析人工挖孔桩与墩基础在建筑工程领域,基础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人工挖孔桩和墩基础是两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基础形式。
人工挖孔桩,顾名思义,是通过人工挖掘的方式形成桩孔,然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基础。
这种基础形式有着不少优点。
首先,人工挖孔桩施工操作相对简单。
在一些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场地较为开阔的地方,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凭借人工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进行施工。
这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人工挖孔桩能够直观地了解地质情况。
在挖孔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到土层和岩层的分布、性质等,便于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桩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再者,人工挖孔桩的承载能力相对较高。
由于桩身可以深入到较好的持力层,能够有效地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重型工业厂房等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然而,人工挖孔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挖孔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进度相对较慢,对于工期要求较紧的项目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墩基础则是一种介于桩基础和独立基础之间的基础形式。
它通常是在天然地基上,通过扩大基础底面面积,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墩基础的优点之一是施工相对较为简便快捷。
由于不需要像人工挖孔桩那样进行深挖,施工难度相对较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其次,墩基础对于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复杂、土层承载力较好的地区,墩基础能够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工程成本。
不过,墩基础也有其局限性。
它的承载能力相对人工挖孔桩可能会有所不足,在面对较大的建筑物荷载时,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而且,墩基础的沉降量相对较大,对于对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需要谨慎考虑使用。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大直径人工挖孔墩
‘桩’与‘墩’的定义?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长小于6米时按墩基础设计,详细的见《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这里我不详细说了。
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基础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最新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
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文章来源——xiong-818网友。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人工挖孔桩和墩基的区别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长小于6米时按墩基础设计,详细的见《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
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基础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设计比较
扩底直径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位 m)
端 阻 力 尺 寸 效 应 系 数
, J
O 6 7 0 6 0 0 64 0 6 9 0 6 4 . 1 .3 . 4 . 5 .8
2. 2 2 0 . 18 . 15 . 12 .
桩长度虽然大于 6m, 桩长度 L与扩底直径 J 比小于 3 但 9之
0 8 0 0 8 4 0 9 8 O 9 1 】O o . 3 . 7 . 2 .6 . o
根据桩 的类型 不 同, 是否 对 士有挤 密作用 , 否对土 有 是
扰 动 , 基 础 的 承 载 力 也 是 不 同 的 。 以成 都 地 区 中密 卵石 地 其 基 为 例 。混 凝 土 预 制 桩 的极 限端 阻力 标 准 值 可 达 到 80 0~ 0 90 0k a而 沉 管 灌 注 桩 只能 达 到 640— 0 P , ( ) 0 P , 0 800k a钻 冲 孔 灌 注 桩 只 能 达 到 20 0~ 0 P 。人 挖 孔 灌 注 桩 一 般 0 250k a
的 , 然按照墩基础进行设计 。 仍 由此 可 见 桩 和墩 基础 从 构 造 上 是 以 长 度 是 否 大 于 6m, 长 度 与 扩 底 直 径 D 之 比是 否 大 于 3m 分 的 。
p O. 4 0. 3 0 7 3 0 8 1 0. 7 71 77 . 6 . l 84
【 文献标识码 】 A
直 径 下 , 直 径 灌 注 桩 的 桩 侧 阻 力 尺 寸 效 应 系 数 。和桩 端 大
阻力 尺寸效应 系数 , 的变化 。可 见随 着桩径 ( 端扩底 直 桩 径) 的加大 , 尺寸效应 系数越小 , 即承载力折减越多。
表 1 大 直 径 灌 注 桩 尺 寸 效 应 系数 土 的 类 别 粘性 土 、 土 粉 砂 土 、 石 类 土 碎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引言在建筑领域中,挖孔是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
在挖孔施工过程中,人工挖孔墩和人工挖孔桩是常用的工法。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两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针对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进行详细解析。
一、定义人工挖孔墩是指在地下施工过程中,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土壤挖空,并填充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形成的墩体结构。
人工挖孔墩通常被用于支撑或加固地下结构。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通过挖空土壤或岩石,然后使用钻孔机将孔内的空隙填充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结构。
人工挖孔桩通常被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或作为结构的支撑。
二、施工方式人工挖孔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桩位布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桩位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志和测量。
2. 挖孔施工:使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土壤挖掉,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材料以维持孔壁的稳定。
3. 混凝土浇筑:在挖孔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入孔洞中,并通过振捣设备进行实心化。
4. 养护:对挖孔墩进行适当的养护,使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桩位布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桩位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志和测量。
2. 钻孔施工: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将土壤或岩石挖空,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材料以维持孔壁的稳定。
3. 混凝土浇筑:在挖孔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入孔洞中,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管道或泵送设备将混凝土输送至孔洞。
4. 桩身养护:对挖孔桩的桩身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构特点人工挖孔墩的结构特点:1. 墩身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的结构,墩身与孔的外围壁面是连续的。
2. 强度分布:墩身的强度沿着施工方向均匀分布。
3. 施工效率:由于墩身形状相对简单,施工效率较高。
人工挖孔桩的结构特点:1. 空间布局:桩身在孔内,形成一个空心的柱状空间。
2. 强度分布:桩身的强度集中在桩的顶部,逐渐减小到底部,形成锥形分布。
3. 承载能力:由于桩身为空心结构,其承载能力相对较高。
桩基和墩基
桩基和墩基日前手上有个工程,采用的静压预制管桩,由于地质土层的原因,桩长与设计估算相差较大,大部分是有效桩长小于7m的短桩,按桩基础考虑不太合适,至于按墩基考虑,是否相对保守,且是不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这个有待工程下一步进展。
这里就引出桩基和墩基有什么区别的概念,其实规范里面没有墩基的定义,以前只是很笼统的按特殊的一种天然基础进行设计考虑。
从网上找了一下资料,摘下来,为下一步提供一个借鉴。
----------------------------------------------------------------------------------------------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6 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300mm。当持力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石时,在保证墩基稳定性的条件下,墩底可直接置于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时,应整平或凿成台阶状
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
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
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
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
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
----------------------------------------------------------------------------------------------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 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
文章来源——xiong-818网友。
一、 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 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 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 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 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 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 故转载此篇文章 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
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浇注。在墩顶设置墩帽可保证墩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