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精神障碍

合集下载

有这三个坏习惯,晚上不失眠才怪

有这三个坏习惯,晚上不失眠才怪

有这三个坏习惯,晚上不失眠才怪有调查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失眠已经成为了“常见健康问题”,不少人都深受其害。

我们知道失眠的危害有不少,例如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等。

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失眠发生吗?下文介绍了几个生活细节,如果你不重视它们,就会导致失眠发生。

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失眠就寝时间不固定所谓“习惯成自然”,身体也是有自己的生物钟的。

平时都晚上12点睡,可因为第二天有重要的事前天晚上就10点钻进被窝,这样当然睡不着啦。

请设定一个固定的就寝时间,早上要是6点起床,前天晚上就在11点睡觉,请试着形成这样的习惯!躺在被窝看书睡前读书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有时一读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天都亮了,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吧。

我们必须要区分好:床铺不是读书的地方,书应该在舒适的沙发等地方读。

上床就请进入睡眠时间。

上网到深夜你有没有过兴致勃勃地登Facebook、阅读博客写评论直到深夜?电脑的亮度会使大脑保持清醒,脑中充满各种信息的话很有可能会妨碍睡眠。

睡前1小时关闭电脑和手机,为获得充分放松的睡眠做准备!失眠的危害一、失眠可导致职业受挫、事故高发偶尔的失眠带来的是第二天的疲倦和动作不协调。

长期失眠的人预示有职业行为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工作力不从心,事故发生几率较睡眠正常的人高2倍。

据美国某空军基地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失眠的人与睡眠正常的人相比,升职比较难、工资偏低,常常不能延长服役期。

二、失眠可导致精神障碍有研究表明,持续1周失眠的人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精神障碍。

连续失眠还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社会功能。

三、失眠可导致自杀率增大失眠可能导致的第三种后果,出现易激惹、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缺乏兴趣、性欲减退、伴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此外,失眠人群患抑郁症的人数为正常人的3倍,遇有抑郁症伴严重失眠的病人,他们中的自杀率大大增加,近年来,中、青年和大学生的自杀率有增无减,成为家庭、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通常包括11大类,共88类型。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临床常见类型之首。

失眠1.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1)入睡性失眠:就寝后经30分钟,甚至1~2小时还难以入睡。

(2)睡眠维持性失眠:睡眠表浅、易醒、多梦,每晚醒3~4次以上,醒后不能再度入睡,每晚觉醒期占15%~20%的睡眠时间(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

(3)早醒性失眠:表现为时常觉醒、晨醒过早,离晨起时间还有2小时或更多时间就觉醒,且再次入睡困难或不能再次入睡。

2.按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1)一过性失眠:指偶尔失眠。

(2)短期失眠:失眠持续时间少于3周。

(3)长期失眠:失眠存在时间超过3周。

3.按病因可分为五类(1)躯体原因:过度疲劳、疼痛、咳嗽、心源性或肺源性气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心悸、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频等均可导致失眠。

以时常觉醒为主。

(2)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改变,如上、下夜班,乘坐车船、航空旅行的时差、寝室中的噪声或亮光均可影响睡眠。

一般短时间内能适应。

(3)精神因素:兴奋、焦虑或恐惧等常易造成短期的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

抑郁症患者睡眠中易醒、早醒。

24小时脑电图发现睡眠中可见觉醒期明显延长。

(4)药源性:有些兴奋剂如咖啡、茶、酒、麻黄碱、氨茶碱等均能引起失眠。

(5)特发性失眠:是指于儿童期起病的失眠,患者终生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失眠的定义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失眠有两个基本因素:①正常睡眠被扰乱;②睡眠扰乱对患者白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失眠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实(觉醒过多)、睡眠表浅(缺少深睡)、早醒和睡眠不足。

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最多见。

入睡困难多见于青壮年,而早醒则多见于老年人,睡眠维持性失眠则多见于躯体疾病。

失眠的病因1.躯体因素①脑部疾患累及与调节控制睡眠各期有关的脑部结构,如下丘脑前部、丘脑、脑桥和中缝核等,影响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的发生而引起失眠;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脑炎特别是脑退行性病变等脑部疾患;②其它躯体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经期、更年期等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其引发的各种症状:疼痛、瘙痒、耳鸣、心悸、气短、尿频等均可引起失眠;③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失眠症状。

精神科患者失眠与精神障碍关系研究

精神科患者失眠与精神障碍关系研究
18 70 — 18 7 2.
血活酶 时间( A P T T) 的影 响 E J ] . 中 国社 区 医 师 , 2 0 1 1 , 1 3
( 1 6 ) : 2 3 5 .
E 8 ] 张建萍 , 张静. 增加离心速度减 少离心时间制备 乏血小板
血 浆凝 血试 验 结 果 比较 [ J ] . 中国医学工程 , 2 0 1 2 , 2 0 ( 4 ) :
咨询科 , 河北石 家庄
【 摘要】 目的
0 5 0 0 6 1 ; 2 . 武警 河北 总队 医院心理
0 5 0 0 8 1 )
0 5 0 0 8 1 ; 3 . 河 北省石 家庄 解放 军 白求恩 医务士 官 学校 , 河 北石 家庄
观 察 某 院 精 神 科 患 者 失 眠 的 临床 表 现 , 探 究其 与 精 神 障碍 的 关 系 。方 法 随 机 抽 取 某 院 2 0 1 1
检验 医学与临床 2 0 1 3年 6月第 1 o卷第 1 2期
L a b Me d C l i n , J u n e 2 O l 3 , v0 1 . 1 1 :
结 果 的影 响 [ J ] . 西部医学 , 2 0 1 l , 2 3 ( 2 ) : 3 6 6 . [ 5 ] 闫朝 春 , 安仲武 , 薄维 波. 氯 化 钙 对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测 定 的 影 响 [ J ] . 国际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 2 O l 1 , 3 2 ( 1 6 ) :
与精神障碍有关的失眠患者有 7 3例 ( 8 6 . 9 0 ) , 原发性失眠患者 4 例( 4 . 7 6 ) ; 慢性失眠患者 3 6例 ( 4 2 . 8 6 %) 。 比
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有心境障碍 、 焦虑 障碍 与谵 妄 等 。结 论 精 神 科 医 师 应 提 高 对精 神 科 患者 失 眠 与 精 神 障 碍

长期失眠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长期失眠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长期失眠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常客”。

偶尔的一两次失眠可能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长期被失眠所困扰,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首先,长期失眠容易导致情绪波动。

当我们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时,大脑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会使得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

原本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失眠的状态下可能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引发焦虑、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

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小挫折,或者在与家人的交流中产生一点小分歧,在正常睡眠的情况下,我们或许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和解决。

但长期失眠的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大发雷霆,甚至陷入长时间的情绪低谷。

其次,长期失眠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睡眠不足会打乱身体内的激素平衡,特别是影响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的分泌,如血清素、多巴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失衡会进一步加重负面情绪,使人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会逐渐对生活失去兴趣,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据相关研究表明,失眠患者患上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以上。

再者,长期失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和注意力。

大脑在睡眠中会对白天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存储,如果睡眠不足,大脑的记忆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在学习和工作中,这会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增多,从而给个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这种压力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个人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受挫,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长期失眠还会影响我们的社交能力。

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会让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不耐烦、冷漠或者孤僻的态度。

这可能会引起他人的误解和不满,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乏支持和理解的社交环境会进一步加重心理问题。

失眠障碍排除标准

失眠障碍排除标准

失眠障碍排除标准
失眠障碍的排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疾病:如果患者存在可能干扰睡眠的器质性病变,如发热、
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或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特定疾病,这些都可能导致失眠症。

此外,还需要排除共病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重躯体疾病,如慢性眼病,以及正在使用光敏药物的情况。

2.精神障碍:需要排除共病其他精神障碍者,如抑郁障碍、焦虑
障碍、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依赖者等。

3.其他睡眠障碍:需要排除共存其他睡眠障碍的情况,如日间过
度嗜睡、睡眠相关性呼吸障碍、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等。

4.药物使用:近2周内使用过任何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
药、抗组胺药者,以及近3个月内曾参与过其他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者也需要排除。

5.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近一周内有过跨时区旅行或倒班工作(夜
班白班倒替)者,以及每天规律饮用过量茶、咖啡饮料者也可能影响睡眠,需要排除。

此外,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也需要排除。

6.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这是针对参与临床试验
的失眠障碍患者的排除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失眠的排除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根据具体
的研究或临床场景进行调整。

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思路(完整版)

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思路(完整版)

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思路(完整版)一、失眠障碍与精神障碍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主诉/症状,其特征是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并伴有日间过度嗜睡,有时还引起易怒、疲劳及头疼或胃肠道紊乱等情绪及躯体症状。

患者常常主观上对睡眠质量不满意,且日间功能明显受损,注意力及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增加犯错或事故风险。

以《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为诊断标准,若失眠主诉不能单纯以睡眠机会不足或睡眠环境不佳解释且上述症状出现频次>3次/周,持续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

一般成年人中失眠症状的年患病率为35%~50%[2],而失眠障碍的患病率为12%~20%[3, 4],其中约50%为慢性病程[5]。

失眠常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物质滥用障碍等精神障碍联系紧密,两者常常是双向的关系[6]。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7]显示,失眠经常与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等精神障碍共患病(OR=3.4)。

共患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可增加失眠障碍的患病风险。

大量纵向研究表明,失眠可能是新发精神障碍的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8, 9, 10]。

荟萃分析[11]显示,失眠偶发抑郁的风险比约为2.1,且长期随访研究[9]显示失眠患者罹患焦虑障碍和药物滥用障碍的风险比非失眠者分别高出2倍和7倍。

在抑郁障碍的治疗及预后转归上,失眠和疲劳是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残余症状,且增加了未来抑郁发作复发的风险[12]。

失眠还与酒精依赖的短期和长期治疗结果较差明显相关。

精神障碍中均可出现失眠,尤其抑郁障碍是失眠的风险因素之一[13],抑郁障碍患者常有失眠症状,与失眠障碍常见入睡困难不同的是,抑郁障碍的失眠症状多以早醒为其特征性表现,一般比平时早醒2~3 h,醒后无法再次入睡,且抑郁障碍患者有明确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退等抑郁综合征体验,此时多以抑郁障碍诊断为主,失眠仅可作为附加症状中的睡眠紊乱(disturbed sleep)条目参与抑郁障碍的诊断。

右佐匹克隆治疗精神障碍伴发失眠-演讲版

右佐匹克隆治疗精神障碍伴发失眠-演讲版

“按需用药”的四大原则
根据患者白天工作情 况和夜间的睡眠需求
原则1
原则4
待症状稳定后不推荐 每天用(推荐间断性 或非连续性使用)
考虑使用短半衰期 镇静催眠类药物
原则2
原则3
强调镇静催眠药物在 症状出现晚上使用
镇静催眠药按需用药策略及理想药物
按需用药策略
预期入睡困难 时,于上床前
15min服用
根据夜间睡眠 的需求,于上 床30min后仍 不能入睡时, 或比通常起床 时间早5h醒来 无法再次入睡 时服用
唑吡坦 CR 佐匹克隆
Tmax(h) ~1
0.5-3
1.5
1.5-2
T1/2(h)
~1
~2.5
~3Βιβλιοθήκη 5-6右佐匹克隆 ~1 ~6
Nutt DJ, et al. J Psychopharmacol. 2010 Nov;24(11):1601-12.
右佐匹克隆兼具镇静安眠、抗抑郁/焦虑活性
佐匹克隆
右佐匹克隆 扎来普隆 唑吡坦 唑吡坦控释剂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7):534-40.
镇静催眠药物的治疗指征
失眠继发或伴发于其他疾病 时,应同时治疗该原发疾病
A
三大指征
DDiiaaggCrraamm 22
服药8周后 应再次评估 患者状况
DDiaiBaggraramm 33
不论是否进行药物 治疗,应帮助患者 建立健康睡眠习惯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Third Edition),2010:17

失眠名词解释

失眠名词解释

失眠名词解释失眠是指人在正常睡眠条件下,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无法入睡、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质量不佳以及早醒等现象。

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它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失眠的主要表现包括:1. 入睡困难:失眠者在进入睡眠状态之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无法很快入睡。

2. 难以维持睡眠:失眠者容易醒来,或者中途多次醒来,导致睡眠的连续性不佳。

3. 睡眠浅:失眠者在睡眠中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影响,导致睡眠较浅,容易被各种噪音或者光线唤醒。

4. 早醒:失眠者在夜晚醒来后很难再入睡,常常出现提前醒来的现象。

5. 睡眠质量下降:失眠者在睡眠过程中无法达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导致白天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

失眠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1. 精神因素: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紧张等精神压力导致失眠。

2. 生活方式: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例如晚上熬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健康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3. 环境因素:嘈杂的环境、光线干扰、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会影响睡眠。

4. 身体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会引起失眠。

5. 药物或物质滥用:某些药物、酒精、咖啡因等会干扰睡眠。

针对失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 睡眠卫生教育: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加强睡眠的意识,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物质。

2. 心理疏导: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减少精神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

3. 药物治疗: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适时开具一些促进睡眠的药物,如安定类药物、催眠类药物等。

4. 中医治疗:可采取中药调理和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调节气血、舒缓身心。

5. 行为治疗: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质的摄入,帮助改善失眠问题。

总之,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失眠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生活习惯、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

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

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然而,您可能没有意识到,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对我们的精神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多种精神疾病。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睡眠不足究竟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

首先,睡眠不足容易导致焦虑症。

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身体和大脑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会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变得过度敏感,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

比如,可能会因为工作上的一个小失误而担心失去工作,或者因为一次社交中的小尴尬而害怕与人交往。

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的情绪中,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伴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晕等身体症状。

其次,抑郁症也是睡眠不足可能引发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

睡眠对于调节我们的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平衡会被打破,这些神经递质与我们的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缺乏足够的睡眠,我们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对生活感到绝望。

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可能会演变成抑郁症,患者会陷入深度的悲伤和无助之中,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再者,睡眠不足还可能引发躁狂症。

躁狂症的特点是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

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衡,使得大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

这可能会引发情绪的大幅波动,时而极度兴奋,充满活力,言语增多,想法不断;时而又极度疲惫,情绪低落。

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如果持续发展,就有可能形成躁狂症。

另外,睡眠不足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

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干扰神经回路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从而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

除了上述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一些较轻的精神问题,如神经衰弱。

长期失眠有哪些危害长期失眠的9大危害

长期失眠有哪些危害长期失眠的9大危害

长期失眠有哪些危害长期失眠的9大危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常客”。

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长期失眠的 9 大危害。

一、影响大脑功能长期失眠会对大脑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问题。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高效地完成任务。

例如,学生可能会在考试中因为失眠导致的记忆力减退而发挥失常;上班族可能会在重要的会议上无法集中精力,错过关键信息。

二、损害免疫系统睡眠是身体修复和恢复免疫系统的重要时期。

长期失眠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我们更容易生病。

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可能会频繁找上门来,而且身体恢复的速度也会变慢。

对于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长期失眠可能会加重病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三、引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失眠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

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问题。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睡眠充足的人要高出许多。

四、导致情绪问题长期失眠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使得情绪调节变得困难。

原本乐观开朗的人可能会因为长期失眠而变得易怒、烦躁、情绪低落。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或抑郁症,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五、影响内分泌系统长期失眠会打乱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激素的分泌会出现紊乱,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影响生育能力和身体健康。

六、加速衰老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更新的重要阶段。

长期失眠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和黑眼圈。

从外表上看,长期失眠的人往往显得更加憔悴和衰老。

神经内科专业问答

神经内科专业问答

神经内科专业问答1、神经内科常见病包括哪些?答: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包括:失眠、抑郁症、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等神经、精神疾病。

2、什么叫失眠?答: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

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3、失眠由哪些原因引起?答: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并涉及肝、脾(胃)、肾三脏。

机体诸脏腑功能的运行正常且协调,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正常,则人的睡眠正常,反之,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失眠。

①因身体疾病造成的失眠:失眠的身体疾病有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夜间肌阵挛综合征、脑疾病等。

②因生理造成的失眠: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

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

③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④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

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

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

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⑤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有的人对睡眠的期望过高,认为睡得好,身体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体上易出各种毛病。

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研究睡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研究睡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研究睡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睡眠是人体内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态的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睡眠障碍的出现往往与精神健康问题紧密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睡眠障碍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并对其研究进行分析。

一、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睡眠障碍是指人在入睡、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醒后状态方面出现异常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梦魇等。

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睡眠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个征兆。

睡眠问题往往是许多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例如,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失眠或过度睡眠的问题。

睡眠质量的下降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加剧密切相关。

其次,精神疾病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出现。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面临睡眠结构紊乱的问题,如失眠、睡眠不足等。

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理解睡眠与精神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二、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这对于工作和学习是不利的,同时也可能增加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其次,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的加重。

睡眠不足会导致人的情绪变化,增加对负面情绪刺激的敏感度。

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睡眠障碍与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释放有关,这可能导致神经元活动的紊乱。

这些异常的神经系统反应可能增加患者的易怒性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三、如何解决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针对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有一些可以采取的方法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和预防精神疾病。

首先,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规律的睡眠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长期失眠,八个危害会“紧随其后”

长期失眠,八个危害会“紧随其后”

长期失眠,八个危害会“紧随其后”睡眠好处多多多,睡眠可以具有清理大脑毒素,调节心情,体力恢复,知识信息化和记忆,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作用。

但有些人上了年纪便会开始面临失眠的困扰。

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而睡眠维持困难包括再入睡困难和早醒。

而早醒是因人而异的,要跟自己平时的睡眠习惯做对比。

关于失眠的临床特征,睡眠相关症状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除此之外,觉醒时症状则为疲劳、动力减退、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日间嗜睡;易激怒和情绪低落;头痛、肠胃道紊乱。

失眠可分为慢性失眠障碍:病程大于或等于3个月,频率一周大于或等于3次。

短期失眠障碍:病程小于3个月。

其它失眠障碍:如其它身体疼痛引起的失眠。

引起失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很多,老人和女人是易发人群,既往史和遗传因素、应激及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精神障碍和躯体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失眠障碍。

导致失眠的因素中,精神障碍高居首位,而失眠患者也更容易发生抑郁和焦虑。

失眠障碍的危害有很多动力衰退、反应迟钝、已与风险、焦虑风险免疫功能下降、超重或肥胖、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和糖尿病风险。

失眠的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睡眠卫生、心理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法)、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

面对失眠障碍,应积极寻找病因:观察个性特征、了解存在的慢性疾病(精神、躯体)、近期生活工作和家庭状况。

非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及睡眠环境。

避免刺激,睡前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避免大量进食,睡前避免剧烈运动,越运动越兴奋。

按时进餐,热水泡脚,按时起床,情绪稳定。

环境要舒适,湿度温度适宜、无噪音。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运动,睡前不听不看容易引起兴奋的影视节目。

自我认知干预:认知误区(一)对睡眠的需要期盼过高(如每晚必须睡8小时)。

正常的睡眠结构包括核心睡眠和选择性睡眠两部分,核心睡眠是恢复体力精力的关键。

失眠患者处于“高警觉”状态,常常伴有睡眠感丧失及假性失眠。

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睡眠对于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至关重要。

然而,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讨论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一、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共病性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共病性。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高达80%以上同时存在着睡眠障碍。

同时,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中,大约有50%也患有精神疾病。

这种共病性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效应,而是两种疾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精神疾病对睡眠的影响1.情绪障碍和失眠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之一,而失眠是它们的常见伴随症状。

情绪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中断等问题,这会进一步恶化他们的情绪状态。

2.精神病和睡眠紊乱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睡眠紊乱。

他们可能出现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睡眠过多等问题。

这种睡眠紊乱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三、睡眠障碍对精神疾病的影响1.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相互关系睡眠障碍可能是情绪障碍的诱因之一。

长期失眠会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情绪疾病。

睡眠障碍还会进一步恶化已经存在的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2.睡眠障碍与精神病的相互关系睡眠障碍与精神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长期失眠会增加患精神病的风险,而精神病患者则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这种相互关系可能是由于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导致的。

四、相互作用的机制1.神经递质异常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都涉及到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如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情绪不稳定。

2.共同的基因风险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着遗传的相关性。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同时患有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风险。

五、治疗方法治疗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方法往往需要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针对具体的症状和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经络氧治疗精神障碍恢复期失眠临床观察

经络氧治疗精神障碍恢复期失眠临床观察

经络氧治疗精神障碍恢复期失眠临床观察
毛稚霞
【期刊名称】《中国针灸》
【年(卷),期】2000(0)S1
【摘要】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症状,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症情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而不能再寐,严重者整夜不寐。

失眠在精神障碍患者中普遍存在,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而且恢复期也残留着不同程度的失眠,因此改善睡眠障碍对于患者的整体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中现在所采用的镇静催眠药,大多数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后头晕、乏力等,而且长期服用会有一定的耐药性及成瘾性。

【总页数】2页(P25-26)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失眠;精神分裂症;氧治疗;镇静催眠药;经络氧疗法;不寐;副作用;睡眠障碍
【作者】毛稚霞
【作者单位】天津市安定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
【相关文献】
1.电针加经络氧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J], 胡庆菊;陈克政;王继丰
2.经络氧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对照研究 [J], 赵天辉;都弘;吕雅琴
3.活血通络方熏洗结合经络导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J], 周宜定
4.经络拍打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便秘的临床观察 [J], 莫思思;李艳霞
5.行气通脉醒脑法治疗中风
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J], 陈珂丞;马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

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研究表明:失眠与精神障碍存在较大关系,精神障碍所致失眠:占失眠的40%以上,包括:
失眠与焦虑
失眠在各种焦虑障碍患者中较为常见,还是分离焦虑障碍及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特征。

早期流行病学研究已提示,失眠的存在与1-3年后罹患焦虑障碍显著相关。

失眠与焦虑存在双相关系,互相升高对方风险。

总体而言,研究提示,失眠是日后罹患焦虑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发作中及发作间期内,失眠均相当常见。

既往研究提示,较短的睡眠时长同时与日后的躁狂及抑郁症状显著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证据均显示,睡眠紊乱(尤其是类似失眠的形式,但有时为睡眠过多)是双相障碍复发的前驱症状。

总体而言,失眠及睡眠需求减少既是躁狂发作的先兆,也是其症状,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有关;然而,这一相关性的证据相对较少,且受到双相抑郁患者睡眠过多这一因素的干扰。

但是,难以入睡及晨间早醒均可独立预测双相障碍的发生。

失眠与抑郁
2011年,一项研究表明,失眠可使日后罹患抑郁的风险翻番。

研究探讨了失眠在抑郁发病中的角色。

其中,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四项研究中,两项显示失眠可升高日后抑郁的风险,一项为阴性结果,另一项结果存在冲突。

针对成人的七项研究中,四项提示失眠可升高日后抑郁的风险,一项为阴性结果,两次结果存在冲突或结论不确定。

失眠可造成的危害:
持续1周失眠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精神障碍。

连续失眠还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社会功能。

主要是下面三种症状:
1、出现易激惹、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缺乏兴趣、性欲减退、伴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失眠人群患抑郁症的人数为正常人的3倍,遇有抑郁症伴严重失眠的病人,他们中的自杀率大大增加,近年来,中、青年和大学生的自杀率有增无减,成为家庭、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3、失眠往往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烦躁、焦虑不安、记忆力下降等,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同时,还容易引发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以外以及心理疾患等,甚至诱发癌症或者猝死等。

通过广州协佳医院以上描述的失眠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相信大家有所了解,所以如果失眠总是困扰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是严重危害到你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就要寻求一生的帮助进行治疗,不要拖延以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