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素材积累
高一语文上册《短新闻两篇》课文
⾼⼀语⽂上册《短新闻两篇》课⽂ 语⽂是⼀门需要⼤量阅读,并且在阅读中提⾼⽂学修养的科⽬,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的掌握要⾮常扎实。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语⽂上册《短新闻两篇》课⽂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语⽂上册《短新闻两篇》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在⾹港飘扬了⼀百五⼗多年的英国⽶字旗最后⼀次在这⾥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下午在港岛半⼭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落余⾳”的号⾓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位港督离任时,都举⾏降旗仪式。
但这⼀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王统治了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劳斯莱斯”,最后⼀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过⼤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举⾏。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越下越⼤。
查尔斯王⼦在⾬中宣读英国⼥王赠⾔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港上空。
⼀百五⼗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 7点45分,⼴场上灯⽕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次降旗仪式。
⼀百五⼗六年前,⼀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兵占领了港岛,在这⾥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名英国海军⼠兵在“威尔⼠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降下了⽶字旗。
当然,最为世⼈瞩⽬的是⼦夜时分中英⾹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4.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黯然神伤的查尔斯
黯然神伤的查尔斯
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铺张的仪式。
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
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毡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
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甚令人动容的演说。
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
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
正如所料,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暴雨随即猛降。
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
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
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
为了英格兰,我真做了不少牺牲!
摘自《查尔斯日记香港回归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课本写作素材 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课本写作素材汇总10、《短新闻两篇》写作素材1、《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作素材【素材清单】在那一天,曾“寄人篱下”几个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分散多年的亲人相持两手泪眼汪汪。
那是一个光荣、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一个撼动天地的时刻如同巨石击起了千层大浪。
【写作素材】1、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2、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香港、内地,在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伴随着这钟声,一张张绽开的笑脸,一首首热情的颂歌,将那手中挥舞的红旗、翻飞的经扇,化作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中华大地的第一朵紫荆。
百年期盼,世纪大典,饱红沧桑的中华民族迎来了香港的回归。
香港在漂泊一百多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素材激活】把民族的自豪感化为奋斗的力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就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在经历了156年5个月零4天之后,“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中国多少代人的夙愿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沧桑巨变,令人自豪。
但我们决不能就此止步,而应该把民族自豪感作为不懈奋斗的力量。
2003年扬利伟访问香港时说:“千年飞天梦圆,再次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构筑了中国的飞天之路,几代航天人为此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扬利伟等航天英雄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适用话题】可用于“中国崛起”“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战争与和平”“祖国统一”“呼唤”““实力与尊严”“圆梦”等写作观点和写作话题中。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永远降落在中国领土上空;这一天,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 意图?
参考答案:①新颖而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法西 斯罪恶行径的痛恨和反讽;③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历史重演的美好 愿望。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没有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新的事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相关常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写的向社 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狭义的新闻是 指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构成消息的要素一般概括为“5个W加1个 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 (Why)以及结果如何(How)。结构情势是以“倒金字塔式”为主,即把 重要的、急于向读者告知的内容放在前面的导语和主体部分中。
标题
别 了,“不 列颠尼 亚”
奥斯维 辛没有 什么新 闻
特点和作用
毛泽东在 1949 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 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 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管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 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管治的结束。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 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意味深长,该怎样理解其 内涵?
参考答案: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管 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 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 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 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0《短新闻两篇》语言素材
语言
这篇新闻用词简练准确,意味隽永;造句明快流畅,情感浓郁。
全文写参观者的话就一句,两个字——“够了”——这一句临近文章结尾,点到为止,却余音袅袅。
它包孕着丰富的感情:对受难者苦痛的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对法西斯刽子手的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对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祈望;对和平自由长存的美好祝福……这是用词上的简而味永。
还有很多语句精警有力,发人深省。
如“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一句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的灭绝人性。
又如“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一句造语新巧,本应说参观者观看长廊两边墙上的照片,但作者却说照片上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视点的倒置更加逼真地创设了真实的现场感,有助于引导读者与历史对话。
还有用反讽的语句表达对噩梦般历史的冷峻审视。
如“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最可怕”“居然”“还有”这些修饰语越是极化人们的“难以置信”(“噩梦”的消释),就越反衬出那段黑暗、恐怖历史的罪恶。
又如“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冷嘲热讽中寄托着人们对法西斯行径的惊恐与痛恶,对重获自由、光明的惊喜与兴奋。
罗森塔尔巧妙地将对比、象征、多样化修辞、散文式笔调等文学叙事手法借用于新闻写作,使客观事实的描述投影着主观的印象,别具匠心地制造出历史与现实、恐怖与欢乐、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反差,从而使文本产生出巨大的张力。
[1]。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课文相关资料素材 必修1
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文相关资料1.闻一多关于香港的诗歌香港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2.香港回归谈判按照条约,到1997年6月30日,英国对香港新界的租期就要到了,但英国政府并不想归还,1979年3月派当时的港督麦理浩到北京摸底。
邓小平会见他时明确指出:香港主权属于中国,但又有它的特殊地位,即使1997年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1982年以后,邓小平又在会见美籍即使这样,英国人仍不死心。
撒切尔夫人曾考虑过国际共管,考虑过通过全民公决搞香港独立,甚至考虑过武力对抗。
她于1982年9月首次访华第一次跟邓小平会见时,一上来就要求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的管辖,并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邓小平立刻针锋相对地顶了回去。
他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不迟于一两年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同时,邓小平还为解决香港问题定了“调子”:第一,中国决心按照“一国两制”的设想,于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第二,希望中英合作实现平稳过渡;第三,如谈不成,中方将单独采取行动;第四,如出现动乱,就将采取非和平方式1984年4月,会谈进入了第二个议程,即1997年之前的安排问题。
其核心是保证过渡时期香港的稳定。
小平同志怕英方在这个时期制造混乱,提出成立一个中英联合委员会进驻香港。
但英方不同意,谈判陷于僵局。
6月中旬,我方把联合委员会改为联合联络小组,英方仍不同意。
7月再次会谈时,我方代表、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宣布了我方的意见:联合小组必须进驻香港;这个协议要在今年年底正式签署;进驻的时间可以从1988年1月1日开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共101张PPT)优秀课件
6 、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 9 、只要你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路就在你脚下,只要 走,就能到达远方。
4 、面对困难,许多人带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4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开,熟悉的陌生的,曾走近又走远的。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 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 ,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3 、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4 、天底下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多大的苦你要吃,多大的罪你要受,只要你吃苦受罪,好日子就会来了。 17 、只有满怀勇气,不畏艰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14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开,熟悉的陌生的,曾走近又走远的。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 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 ,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13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 就是成长的路。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对自己要狠一点,再狠一点,因为,你要的比别人多,就必须付出得比别人多… 3 、听着一首歌,反反复复,琢磨不透,自己在想什么?难道真的爱她么?可为什么说不出口呢,爱情就是买卖,看透就好。痴情的人不会有真 爱、让这一切随风,吹到天涯海角。不要再让我见到,对你,既然说不出,那就模模糊糊。或许,这样最好,谁都不会太累。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短新闻两篇备课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见证历史,演绎尊严——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撤离时的情景。
它以独特的方式把细节勾连在一起,巧妙地把现实场景和历史场景编织在一起,字里行间蕴含着见证历史、演绎尊严的深刻内涵,全篇显得荡气回肠、别具一格。
1.生动的细节勾连有人说,细节是文学作品和通讯作品里的专用道具,在强调精短的消息作品里派不上用场。
仔细研读本文,你就会发现细节在消息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既不能讽刺英方撤离的情况,又要见证殖民统治历史结束的象征意义,演绎祖国国家尊严,细节勾连的作用功不可没。
例如,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之一的彭定康在“30日下午”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在蒙蒙细雨中”,作为“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些细节描写把英国对香港的管治已到了“日落余音”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在含蓄的细节勾连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再如“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一细节的点染,进一步烘托出英国在香港的“日落”。
之后便有了“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正是有了这些生动的细节,突出了见证历史、演绎尊严的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向富强的豪情,报道的思想内涵才更为深刻。
2.巧妙的场景编织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时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不仅如此,作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巧妙地编织了与香港回归相对应的一些历史背景,从而使读者从场景的气氛中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演绎出一曲荡气回肠的祖国赞歌。
例如,第一个场景写到30日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时,作者回忆了港督府的修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4.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结构内容
结构内容(一)导语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
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
“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
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
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
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
(二)主体通讯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时序结构与文学手法相结合的方式。
时序结构的特点是按时间顺序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文学手法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字表现力,增强可读性。
1.时序结构主体部分共九个自然段,可分四层。
第一层(第1~3段),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
时间:4∶30分,降旗。
4∶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第4~6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
时间:晚6时15分,仪式开始。
7时45分,降旗。
第三层(第7~8段),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的第一分钟。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9段),“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文章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作新闻速写、新闻素描。
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结构,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 (共101张PPT)优秀课件
9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若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8 、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不安全感。 6 、会说话的多说,不会说话的少开口,要小心言多必失。成功人士大多沉默寡言,不多开口,这不是说沉默寡言能够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 而是减少错误的发生。
14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开,熟悉的陌生的,曾走近又走远的。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 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 ,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7 、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7 、生活中,虽然学习和工作很紧张,但是也应注意劳逸结合,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没时间磨锯,就没有机会成功。 1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今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3 、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东西,轻易达到的目 标,或许有这么一天我恩男狗狗成为一名教师,或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生活还在继续!不要忘记微笑的对待每 一天,不要忘记珍惜余下的每一天! 4 、没有错误的行为,就不会有失败的结果。如果你不能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使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0 、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 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人教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4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歌词
歌词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詹姆斯·汤姆森原创
张鸣雨译
(译作独家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当大不列颠奉天承运,
率先从蔚蓝色的海洋中崛起,
崛起,崛起,崛起,
从蔚蓝色的海洋中崛起!
这是上苍的垂爱,
大地的眷顾和专宠。
护佑天使齐声歌唱: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统辖海洋,
不列颠人永不为奴!
万邦之中汝最神圣,
消灭独裁,驱逐暴君是汝使命!
使命,使命,使命
汝之神圣的使命!
繁荣与汝同在,
伟大、自由与汝同行,
恐惧和嫉妒才是外族的心情。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统辖海洋,
不列颠人永不为奴!。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0、短新闻两篇
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
段文字 。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 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诱导读者进 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其特点。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
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 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 、原因五要 素。其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 关内容。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 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一般不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
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
新闻专指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 事实的简短报道。
狭义——消息
通讯
新闻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2、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 导性要强。
系 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
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 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 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 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
短新闻两篇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
1、新闻的定义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4.10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
结构看标题,它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否定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闻内容的首要特点是“新鲜”,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而标题竟然劈头就说“没有什么新闻”,从受众心理讲,这种欲擒故纵之笔很吊读者胃口。
再看导语,1-3自然段是本篇导语。
先用对比手法突出如今阳光明媚、花香鸟语的布热金卡曾经是“人间地狱”,现在“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再用一组排比句点出布热金卡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方。
导语部分用如诗般的语言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氛围,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看主体,4-15自然段是这篇新闻的主干。
大致按先整体概述后局部分说的顺序展开。
4-5自然段介绍集中营的方位、居民、环境、历史等概况。
作者援引具体数据与个人回忆录要点等确凿事实证明这里曾经是“杀人工厂”。
第6自然段交代写作动机,“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一句呼应标题,强调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出于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出于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告慰,他不能不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一切。
这就再次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8-15自然段叙述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大体依照参观地点的转换,即“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的顺序,择要记录参观者的印象。
这里作者运用了多重视角,不仅写历史遗迹(物)的特征,而且刻画参观者的表情反应;不仅写参观者的观感印象,也写自己对参观者反应的反应。
尽管第一人称“我”在文中并没有出现,但读者可真切地体验到作为一名特殊的参观者的记者,他那犀利的目光、深沉的情感。
最后看结语。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一句再次点题,呼应第6自然段首句,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而且激发读者旧事重拾,温故知新。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呼应首段,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正品人教(必修1)第三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香港回归 1997 年 7 月 1 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 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 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 篇佳作。
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 的 1 000 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面积达 40 万平方千米。 由 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 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 300 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 维辛市附近 40 多座集中营的总称。1947 年 7 月 2 日,奥斯维 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1982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在北京会见撒切尔夫人讨论香 港问题。当时,撒切尔夫人是带着打败阿根廷保住马尔维纳斯 群岛的余威来到中国的,认为对中国进行说服或者是压服,可 以让中国不收回香港。他们之前 做了很多研究,撒切尔夫人 还找了国防大臣开会,一再追问,难道香港军事上真的不能防 御吗?后来又让她的幕僚研究,看能不能把联合国拉进来搞什 么公民投票,搞成国际共管,或者搞成新加坡第二,就是搞独 立了。
最后他们研究的结果是,最大的让步就是以主权换政权, 实在不行了,名誉上主权交给中国,但是要求中国同意英国继 续管制香港 30 年、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就是说,要一个 新的不平等条约,代替三个旧的不平等条约。所以那一次会谈, 是针锋相对的,一上来她是很强硬的。邓小平说我们准备 1997 年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还包括九龙,包括香港岛,整个香
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 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香港、内地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礼 炮都是世纪的钟声。伴随着这钟声, 一张张绽开的笑脸,一首首热情的颂 歌,化作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
检查组最后建议,成都市应认真研究解决锦江污染问 题,把整治锦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 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东方之珠”——香港!
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而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型、 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 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 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 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
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 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 当然,为了保险,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 做全面阅读,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 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 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 段或语句。
【《东方之珠》】
何以慰相思一百年天高地迥夜夜芳魂萦故里 不堪嗟往事整世纪子远亲疏年年酣梦盼回归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号由约翰布朗公司(John Brown & Co. Ltd) 在苏格兰West Dunbartonshire建造,1953年4月16日 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 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 间服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选为世界上最大的游 艇。不列颠尼亚号被设计成可在战时改装成医疗船,但 从来没有被真正改装。不列颠尼亚号曾被英女王及其它 王室成员使用,作过696次外访及272次英国水域内的 探访。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曾以 不列颠尼亚号作渡蜜月。作为英国王室的游艇,也曾经 在战争中承担过救援的角色。
人教版语文高一-教材梳理10 短新闻两篇
庖丁巧解牛文题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很有特点。
毛泽东主席曾经写过一篇《别了,司徒雷登》。
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个题目非常醒目,奇妙无比。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新闻?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怀着好奇心读下去。
同时,作者通过这个标题,也暗示我们,奥斯维辛虽然有的只是“旧闻”,没有什么“新闻”可写,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看,但人们还是会天天地来到这里,也会经常地说起它,只是因为永远也不能忘记法西斯的暴行,不能忘记那些死去的同胞,应该特别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走近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本新闻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都是新华社记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是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利策新闻奖。
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背景纵览《别了,“不列颠尼亚”》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仅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截至1997年5月8日,全球有778家传媒、8 423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
【最新推荐】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新闻体裁A、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B、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①、when:何时②、 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 what:何事⑤、 why:何因⑥、how:何果C、消息的特点: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短:消息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消息的结构①、标题(正标、副标题)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社论和广告。
①、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背景),但正如常人所说,文无定法。
消息的写作结构灵活多样,往往因人而异。
②、特写: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报道的范围与目的不同。
消息主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了把某件新闻事件交代清楚,消息往往需要写出新闻的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消息所报道的范围一般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课后撷珍新人教版必修1 素材点说
奥斯维辛的数字统计
100万犹太人丧命——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希特勒德国为实施犹太种族灭绝政策而建立的,惨死在该集中营的犹太人达100万左右。
逃走20万——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20万。
1.4万条人发毛毯——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用人发编织的毛毯。
幸存7650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其中有130名儿童。
7000纳粹警卫——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警卫的纳粹德军人数大约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纳粹成员。
每天屠杀6000人——1944年前后,纳粹德军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屠杀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那时,几乎每天有大约6000人被残忍杀害。
40座集中营的总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头目之一的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至少40座集中营的总称。
关押者波及30个国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的大多数是犹太人,此外还有吉卜赛人,波兰、苏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7.7吨头发——前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经在此饱受折磨,经历不幸。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说苍白的数字演说着血淋淋的惨象。
触目惊心,毛骨悚然,说不尽心中的战栗;惨不忍睹,惨绝人寰,道不尽这无边的灾难。
灾难带来的破坏性是无法弥补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摧残是不能挽回的,对心灵和思想的伤害是永久的。
在奥斯维辛这样的地方,应该让黑暗、死亡、阴冷永远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罗森塔尔所写的那样,让人一看就浑身发抖,这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好的警告。
罗森塔尔虽然看到了象征着希望的阳光、草地、儿童,但是他的思想是不能接受的。
地狱里长出的家园是可耻的,忘记灾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没有发生灾难。
就像我们的圆明园,应该让它残缺在那里,荒芜在那里,痛苦在那里,而不是浅薄地重建,因为现状才是它应有的灵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
一个没有良心约束的民族是疯狂的,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可耻的。
一位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的墓碑前
下跪,忏悔德意志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世人相信德意志依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
评说天下
以人类文明的名义“讨伐”暴力恐怖
2014年3月5日《光明日报》
姜伯静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脱稿谴责了云南3.1事件的恐怖分子,他说:“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
读韩愈的《祭鳄鱼文》时,曾经为鳄鱼的残暴而愤怒;而看到云南3.1事件中恐怖分子的暴行,我发现他们比鳄鱼等野兽还要残忍百倍。
李总理的这段话,堪称新时代的《祭鳄鱼文》,但远比《祭鳄鱼文》更加具有震撼的力量。
《祭鳄鱼文》是韩愈为一州之地祈福、除恶,李总理则是对遇难群众的追悼、对恐怖分子的谴责、对国民社会安全的承诺、对整个文明社会的承诺。
这短话是“祭文”,也是“檄文”,代表了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心声,代表了所有喜爱和平与友爱的人的心愿,这是国人的期待,同时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期待!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托尔斯泰如是说。
人类的文明应该是在和平与友爱的轨迹上前行的,即便偶有争论甚至争吵,也不能偏离爱和善的轨道。
但却有那么一小撮人,背离了这个轨道,背离了人类文明,诉诸于恐怖和暴力。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能说什么?只有斩钉截铁的说:“不!”
对于那些没有人性、执迷不悟的恐怖分子,我们必须坚决的打击。
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有云:“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恐怖分子的行为,已经天怒人怨。
引起天怒者,必遭天谴;惹起民怨者,必遭民弃。
他们的暴行,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人格,终将被人民在人类文明的道德法庭上审判;他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必将受到数代人唾弃。
穷凶极恶的鳄鱼,在听到韩
愈的《祭鳄鱼文》后远遁他乡;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恐怖分子,不知做何感想;那些还在寻找机会做案的恐怖分子,不知做何感想?
那些在云南昆明3.1事件中逝去的无辜生命啊,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将被我们铭记,都将被永被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铭记。
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都将永被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铭记。
每一年,我们都会在夜晚的广场或者自己的心中为你们点一圈烛火,为你们点亮另一个世界的路。
人固有一死,但你们本不该伤,你们本不应死,你们死于人类文明的对立面,所以你们当时代被人纪念。
你们的家人,你们的亲友,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的家人,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的亲友,他们,必不孤单凄苦!
中国发展历史的路程中,世界文明发展的路程中,将竖起一座巨大的墓碑。
上面会有两种人的名字,一种是我们在文明发展中的同路人,可惜他们早逝了;一种是反人类文明的恐怖分子,他们必将受到审判和严惩。
今天,在这座还没有写全名字的墓碑前,让我们以人类文明的名义对恐怖暴力大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