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2008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200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174套-1

2008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1分)1、按要求默写(6分,每小题1分)①少壮不努力,。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一夜乡心五处同。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的豪迈诗句书写了自己报效国家、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⑥《陋室铭》中,以清幽宁静的环境描写,标明作者闲适自得心境的语句是:“,。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A)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B)经过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
①将A处拼音所对应的词语工工整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1分)②B处得划线句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2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③请在下面的空格内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12个字以内)(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分)4、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分)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地震阅读答案说明文

地震阅读答案说明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说明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说明文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
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08中考语文语用题汇编(含答案)

08中考语文语用题汇编(含答案)2021年中考语言运用集锦达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2年5月12日14:28,人类将永远记住这一刻。
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四川,震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从那一刻起,一些陌生的地名反复出现在我们眼前:汶川、北川、映秀??从此,这些地方就揪紧了你我的心。
网络上每一条惊人的短讯,电视里每一句动情的话语,断壁残垣下每一束渴求的目光,无不震撼着你我的灵魂,无不令人潸然泪下!从那一刻起,一切都被再次知晓。
从第一次到现场指挥救灾的总理到第一支翻山越岭进入汶川的军队;从跳伞进入灾区的伞兵到奔赴救援的志愿者;从真诚的捐款到震撼人心的慈善表演??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民族的伟大善良、爱心、正义、智慧和勇气可以在瞬间凝聚;国家的意义、儿童兵的内涵和兄弟姐妹的观念在你我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刷新!2021年5月19日,国殇祭奠日。
这一天,警笛长鸣,国旗半降,行人驻足,举国同悲――所有中国人都为遇难同胞做起了“头七”。
我们明白,越是危难时刻,越需要镇定、勇气与爱心;越是危难时刻,越凸显中华民族的团结、坚强和伟大!“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无尽的坚韧与不屈,穿越内心的阴霾,穿越震后的废墟,向未来传递无限的希望!1q为下列单词写出正确的拼音。
(2分)铭()记陌()生断壁残垣()潸()然泪下....2q下面是一副“抗震救灾”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2分)上联:手拉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下联:1.(2分):明姆?yuánshāN(两个正确的单词得1分,所有正确的音调得1分)2.下面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请你读一读,完成(1)~(4)题。
(13分)想念一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①(a..回旋b.旋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在秋天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相思的芬芳② (A.游泳,B.漂浮),/寺庙里晨间祈祷的XīN香像母亲的呼吸一样吹向我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yōu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③ 填满整个天空。
(初中说明文)汶川一震,举国同悲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____年5月22日在灾难中固守文明的力量。
自有人类始,来自天空和地底下的灾难袭击便一直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芦苇,不经意间生命就会被灾难这只巨大的黑手轻轻抹去。
正因为在生理构造上如此的脆弱,人类才倾力创造和固执地守望文明。
这是一种让人类超越于逆来顺受的动物状态的“第二本能”,它要穿透肉体不可能穿透的黑暗。
在这次让泱泱华夏痛彻心肺的震灾中,文明,成为我们脆弱的血肉之躯的拐杖。
震灾发生几小时之内,温家宝总理就亲赴灾区。
国家动用一切必要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废墟中的生命。
这是国家对公民生命的责任。
人类成立国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免于个体的孤弱。
当温家宝总理哽咽着安慰被救出来的孩子,说:“你别哭。
政府会管你们的。
管你们生活,管你们学习,你们一定会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看着温总理那悲戚的容颜,很多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感动。
灾难对生命的摧残,裸露出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
这时候,那些穿在“存在”上的外衣,比如种族、国家、政见……都必须脱去。
不仅仅是灾区人民承担着不幸,也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承担着不幸,整个人类都在承受这样的不幸。
差别仅仅在于,人类的普遍不幸,不幸地在那些不幸的人们身上体现了出来。
正是这样,世界对汶川大地震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以捐款、慰问、愿意参与救援等方式,来表达生命至高无上的文明准则。
文明的程度对应着人类的自我拯救能力的强弱。
在这次震灾中,一个叫邓清清的贫困女学生,尤其让我们看到文明的美丽和力量。
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着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压在废墟之下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负,那是一种身在地狱的感觉。
然而,在绝境之中,她仍用文明的成果来对抗灾难对生命的威胁,从文明的成果中汲取力量来超越恐惧。
这种对文明的固守,足以让天地为之动容,人类的心灵为之震撼。
文明的美丽,正如她的美丽一样,在灾难的废墟之中格外醒目。
九年级语文四川汶川地震

学校被震成一片废墟
重庆上万学生露宿操场躲避余震
拉住我的手,我们守望相助!街头遇难者的尸体孩子,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无助的眼神
生的希冀
北川县中学搜寻到的遇难者遗体
守望家人
一线生机,百倍努力!
来自母亲的呐喊
残骸中的手臂
悲伤的学生家长
母亲安慰被埋在废墟中的孩子
甘肃陇南市民在露天避震场所睡觉
6层高的住院部大楼瞬间垮塌
我们的家?
新生,希望!
新生的力量
灾民们与外界联系
早一点到达,多一份希望!
市民踊跃献血
总理灾区慰问
温家宝在专机上研究布置抗震救灾工作
来自台湾的祝福
烛光点燃希望
让我们为他们默默祈祷!
广东陶粒 广东陶粒厂 炫痋耶
江苏扬州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苏扬州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汶川地震①这场震惊中外的里氏8 .0 级地震,震源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超过32 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震中烈度为10 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 公里。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图内,占地震总数的70 %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 %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目前,“5·12”汶川地震的余震已经发生6000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5 次。
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 级。
发生在甘肃省陇南;最近的一次余震是 5.0 级,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
总之,这次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②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宏现方面说,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朝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
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属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一一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
从徽现方面说,汶川处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震带上。
龙门山地震带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地震敏感区。
③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尽管它北部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龙门山主休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地壳内仍处在能量的蓄积过程中。
如果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即使蓄积不到地壳破裂的程度,但遇到四川盆地走滑,也会发生地震。
有资料记载,四川地区曾有18次7 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 年以来发生过8 次7 级以上地发。
除了1973 年的炉霍地震( 7 .6 级)与其三年后的松潘地襄(7 . 2 级),四川地区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这种现象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即强震缺失。
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4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08年江苏省说明文阅读14篇为什么说地震是不可顶报的①也许我们外太空的很多秘密,也有本事到那些附近的星体上做一些探索,可是对脚底下的地球,却所知有限,我们对脚底下的事并不比头上的事知道得多。
如今,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左右..,我们中国的最高记录是6000米,也就是6公里,是他们的一半。
可地球的半径有6000公里,假如地球是个鸡蛋,我们人不过是在它的薄壳上打了个很浅的,极其微小的洞而已。
所以,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非常间接,非常肤浅,就跟原始部落人对眼前的自然的了解程度一样。
②人把自己不了解,无法预知的事都归之于神秘,而神秘却是谣言和牵强附会解释的源头。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声称预测到了,这海底地震和大陆地震其实是一回事,在全世界,这个预测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关于地球,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专家说,印度板块每年都要向喜马拉雅方向运动,云贵,四川,甘肃,西藏都是地震高发区,但我们不知道也不了解,它实际上...是怎么运动的,更无法知道它何时会运动,何时又保持平静,那只有天知道!③有人说蟾蜍的迁徙就是地震的确切而明显的预兆,人完全可以防范于未然,这样的看法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生物的本能行为很多都是人所不了解的,也是由很多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是属于神秘的领域,是不确定的,靠这种不确定的,偶然的现象,来预报地壳这种极为宏观的大陆板块的运动,一种灾害性事件——地震,简直就是开玩笑,也只能当成玩笑。
至于谣言之离北京2008年8月8日还有88天,说是天意如此,更是迷信加愚蠢,属于胡说八道的没安好心之蛊惑人心了。
④在地震面前,人类中没有先知。
只有事后的快速救灾,快速行动,减少灾害的直接破坏损失,相应地减少间接损害,才是最为明智的,也是必须做的,所以,像日本那样灾害频发的国家,就有一种健全的防灾体制,快速,灵活,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我们也应该有那样的健全的防灾救灾应急体制,才不仅能抵抗由于人类自身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强烈报复,更能有效地预防那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物质财富乃至生命造成的严重损失。
2008年中考地震作文预测及范文

第一、仅把地震有关报道作为考试地材料.考察字词月日时分,在中华民族传统地哀悼氛(注音)围中,举国降半旗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致哀,我们用全民族地眼泪,悼(注音)念这次地震灾害中地罹(根据拼音写字)难者、在救灾中地牺牲者,更用全民族地意志,昭(根据拼音写字)示中国对每一个普通生命地极大尊重.我们要发扬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根据拼音写字写成语)地精神,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第二、写作类语言运用题1、学校举行为汶川大地震重建捐款仪式,请你给本次捐款仪式拟一条标语.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伸出你地援手,献出你地爱心,为地震灾区尽一份力!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我们地爱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我们地双手为灾区人民扶平心灵地创伤!灾区地老人孩子在废墟中期待着我们地救援!灾区地人们需要我们地帮助!一件衣就是一份温暖!一元钱就是一份希望!向英雄地汶川人民致敬!情系地震灾区,携手共渡难关2、你做为一个志愿者到了汶川,给你那里地孩子说一句安慰和鼓励地话.“我地同龄人,希望要坚强,全国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们,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灾区中学生朋友,坚强起来.”“不要哭,勇敢点.”“努力学习,战胜灾难”3、举办一次为灾区捐款地活动,写出活动地主旨.让我们心声相连,用我们地歌声,鼓励灾区地小朋友们战胜困难.4、设计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地方案.第三、关于地震地作文(仅仅提供资料)指导:动情,是最重要地我们必须清楚地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地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地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地是“驾驭语言”把你地情感、思想表达出来.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地“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地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地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地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地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地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地论据.但是,一切为地只是“说明”你地道理,“论证”你地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地内容而提高你地作文分数,他们评价地主要标准还是你地“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地“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地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地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地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者.例文:《最美丽地中国人》连日来,生与死地分秒搏斗在汶川灾区地残垣废墟中进行;连日来,我们地眼里一直挂着层层地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地画面和涌动地爱心,无论多么坚强地人都忍不住泪流满脸.谁说八尺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忘不了,在救援现场留下地这样地画面:岁地温家宝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地医务人员推开了.我们忘不了,在地震发生地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地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个学生,个学生都获救了,而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了.我们忘不了,那一个个撕裂人心地声音:“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年轻地战士哭了,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地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地人如是说;年轻地战士哭了,几个小孩子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他抱着那个幸存地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地帐篷;央视地一位男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地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地解说后,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为什么我们地眼中饱含泪水,是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看!地震消息传开后,神州大地上每个城市都立即自发行动,开始对受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在每个城市地慈善会及红十字会办公地地方,许多群众自发前来捐款,捐物,他们中有企业负责人、老人、家庭妇女、农民工;献血车前更是排起了长龙……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心生感动.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小小地爱心之举,就能够挽救一个濒于生命边缘地灾民,就能够重新燃烧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地灾民.我们每一个中国同胞自发搭起通向灾区地爱心之桥,毫无保留我们地爱心,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坚强地中国人,不哭!面对如此不幸,我们除了悲痛之外,看到地则是一个个充满爱心地中国人.我们既要为慷慨解囊地企业巨资捐献喝彩,为明星艺人义演募捐之举喝彩,同样也为那些普普通通地中国人浓浓地爱心喝彩.看!那些生活尚且拮据地农民工兄弟们,当他们把一张张可能皱巴巴地票子,都捐献给了灾区地时候,虽然金额不多,但此情此景,我们真地感受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汶川灾区群众地炽热地爱心.感动让我们如此之团结,感动让我们地凝聚力如此之强!每一分钱,每一件物,每一滴血,都凝聚着国人地爱心,都寄托着灾区战胜困难地希望.地震毁了灾区人民美好地家园,夺走了他们亲人地生命,但不要悲伤,每个灾民都是我们每个中国同胞地亲人!地震无情,中国有爱,每一个中国人必与灾区人民相望相守、相勉相助,战胜万难!这一刻,我们都是最美丽地中国人!有关地震地感想其他语段:5·12以来,灾情牵动着每个人地心,几乎所有地人,都关注着灾区,为灾区出力,为灾民分忧,成为大家地共同目标.而无数救援者,更是纷纷奔赴前线,舍生忘死,没日没夜,或搜救废墟中地生命,或救治伤员抚慰灾民,无不视灾区为自己地家乡,灾民为自己地亲人.灾情是残酷地,但人性却处处闪烁着温暖地光芒,而强烈地自觉地公民意识,更让救灾成为全民地大行动.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地回归确实于伤痛中给人以慰藉.虽然身处物欲社会,功利地追逐,已让不少人地心变得坚硬冷漠,但地震后人们地守望相助生死不弃表明,人性终究是永远都无法泯灭地.然而,于一个公民社会,人性只有以公民意识作为灵魂和核心,也就是和公民地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更持久、更强大地力量.实际上,也正是公民意识地空前觉醒,让这场前所未有地人类大拯救,震惊了世界.本来,公民意识是每一位公民所必不可少地.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是以一个国家地成员地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公民显然是一个崇高地称号.但长期以来,有多少人始终清醒地记得自己地公民身份?乃至公民地权利与义务?前苏联地电影中,经常把人称呼为公民,竟让我们觉得新鲜和陌生,而这恰恰显示着我们公民意识地淡薄.也因此,许多人活得窝囊、猥琐、麻木、冷漠,既有辱于公民地称号,更忘却了公民地责任。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1、菊花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
”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
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
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
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
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
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
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
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
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
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
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
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
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
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
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句是3、写出下列各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①②③4、③中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第③段是怎样说明菊花的?最佳用脑时间①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2008年中考语文“汶川大地震”专题题集解析 人教版

聚焦难忘时刻凝聚不屈力量——2008年中考“汶川大地震”专题解析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降临到中国的四川,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历史上所罕见。
截至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难,374171人受伤,失踪18458人;财产损失数2000多亿元。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也牵动着中考命题人、众多中考考生的心。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不约而同地以抗震救灾为素材,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以震撼人心的内容再次在每一个考生的心灵里掀起情感的涟漪。
地震题相约中考,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衔接的理念,也直接诠释了“生活处处是语文”这句话的含义。
一.汉字与书写1.(2008四川南充)将下面拼音组成的短语用汉字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kàng zhèn jiù zāi zhōng zhì chéng chéng2.(2008江苏南通)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 sāng ,饱受mónàn ,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éshǒu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解析】南充题选取汶川大地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语,考查考生对拼音的认读和汉字的书写情况。
南通题以一则极具情感性、鼓动性的文字作为材料来考查拼音的认读。
这两题均从最基本的字词着手,要求考生读准字音、写好汉字,符合课标“识字与写字”的要求。
参考答案:1.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 沧桑磨难携手二.词语积累与运用1.(2008福建福州题)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聚焦2008年中考语文中的汶川大地震

聚焦2008年中考语文中的汶川大地震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2008年都是刻骨铭心的。
这一年,也许发生了太多的重大事件,非同一般,令全球关注。
所以,中考语文试卷快速作出反应,融合进了这些重大社会事件,形成了今年中考最大的亮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聚焦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是今年中考语文涉及到最多、最为焦点的内容,让考生来关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考生感受在灾难面前友爱互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的:一、在阅读理解中大规模地展现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两大方面。
1.介绍地震有关科普知识,包括地震的震级、震源,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预防等内容。
这方面的阅读理解内容最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下面仅举能够独立做的一例加以分析。
温家宝总理与胡锦涛主席先后在地震灾区作了重要题词,请说说他们题词的深刻含义。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题)多难兴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市的这道题,是夹在大阅读材料中进行的,大阅读材料是关于地震方面的科普说明文。
“多难兴邦”是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北川中学高三一个班的黑板上写下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帐篷小学写下的,体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学生浓浓的关怀之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位领导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再结合有关学科知识进行概括性的回答。
参考答案:(温总理题词的含义)示例一:灾难虽多,(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度过难关)祖国将更加振兴、强大。
示例二: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但人民会更加团结。
用智慧、信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国家将会更加强大。
08年扬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08年扬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扬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值:150 分〕试题录入改编者:河池市大安中学苏州红 20220623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试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在试卷的密封线内将本人的考试证号、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好,在试卷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2、第一卷上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一卷上答题无效;第11 卷在相应的位置上作答。
3、考试完毕,试卷、作文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卷〔选择题共16 分〕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宽阔的大街上,齐整的警车队为之开道;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直升机为之护航;潋滟的运河里,美丽的画舫为之送行。
火炬手高擎圣火,相继传递。
护炬员紧随火炬,精神饱满;市民们情不自禁,欢呼雀跃。
“祥云〞一路飘过便益门、东关古渡、琼花观、文昌阁、双博馆… … 飞向终点站体育公园。
A.阔〔kuò〕为〔wéi 〕潋( liàn )B、舫〔fáng 〕擎〔qíng〕递〔dì〕C.炬〔jù 〕禁〔jìn 〕跃〔yào 〕D、祥〔xiáng〕渡〔dù〕博(bó〕2、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 、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B、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挑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睛〞的感慨。
【初中说明文阅读】地震 阅读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地震阅读答案【初中说明文阅读】地震阅读答案地震(删除)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发生地震约500一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在中间”-衣钵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所以发生了地震。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从震源到地表的地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焦点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千米的地震是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的损害可能不同。
震源越浅,损害越大,但传播范围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通常把小于2.5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4.7震级大于4.7的地震称为感震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之差约为30倍。
比如说,一个7一次地震相当于30级个6里氏地震,或相当于900级的地震个5震级差为0.1的M级地震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时报。
1请根据段落添加一些句子② 并在引号中填写相应的单词。
(2分)二.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
(2(分钟)3请根据段落中的相关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是“量级”③. (2分)四.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钟)5汶川地震造成无数同胞丧生,中国人民都为此感到悲痛。
聚焦2008年中考语文中的汶川大地震

2颂 扬 地 震 灾 区 人 民抗 震 自救 , 对 灾 难 , 勇 顽 强 、 怕 牺 牲 的 精 神 . . 面 英 不 以及 全 国 人 民 支 援 灾 区 , 召 号
起 , 不上 悲伤 , 然走进 了前 线指挥 中心 , 以继 日地 指挥 着抗震救日报 》
.
材料二 : 秀镇 1 映 1岁女 孩康 洁 , 震 时被 压 在倒塌 的校舍 下 , 地 几经艰 辛爬 出。当时她 右脚 骨折 , 并被
( 江省 金华市 中考题 ) 浙
此题 是夹在 大阅读 中 的一 个小题 。大 阅读 材料是 《 川 , 住》 这 三则补 充材 料 , 对大 阅读材 料 主 汶 挺 , 是
题 的深化 、 延伸 和升 华 。考 生只要结 合 大阅读 材料 , 不难 探究 出材料 中的共 性结 论 。参 考答案 : 区人 民 灾
一
、
在 阅 读 理 解 中 大 规 模 地 展 现
从 内 容 上 看 . 要 是 两 大 方 面 主
1介 绍 地 震 有 关 科 普 知 识 , 括 地 震 的 震 级 、 源 , 成 原 因 、 害 以 及 预 防 等 内 容 。 方 面 的 阅 读 理 . 包 震 形 危 这 解 内 容 最 多 , 于 篇 幅 不 一 一 列 举 面 仅 举 能 够 独 立 做 的 一 例 加 以 分 析 。 限 下 温 家 宝 总 理 与 胡 锦 涛 主 席 先 后 在 地 震 灾 区 作 了 重要 题 词 . 说 说 他 们 题 词 的 深 刻 含 义 。 请
加 振 兴 、 大 。 例 二 : 个 民 族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 会 遭 遇 一 些 灾 难 , 人 民 会 更 加 团 结 。 智 慧 、 心 和 勇 强 示 一 总 但 用 信
中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陆侠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
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l 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
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目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
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
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中考语文专题:综合测试(B卷)【含答案解析】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27分)1.对下列横线处所填字的解说完全正确的是()(4分)A.破____沉舟横线处应填“斧”,读fǔ,意为斧头;词义是用斧头将船砍破,使其沉入水中,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
B.高屋建____横线处应填“瓴”,读lǐnɡ,意为盛水的东西;词义是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C.悬梁刺____横线处应填“骨”,读ɡǔ,意为骨头;词义是用绳子将头发绾起吊在房梁上,用锥子扎骨头使其保持清醒,形容刻苦学习。
D.滥____充数横线处应填“竽”,读yú,意为古代的竹制乐器;词义为不会吹竽的人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
2.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的设计。
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4分)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
A.独具匠心 B.美不胜收C.赏心悦目 D.巧妙绝伦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情不自禁.禁.止通行B.春华秋实.实.话实说C.举一.反三一.劳永逸D.满载.而归载.歌载舞4.修改病句不恰当的一句是()(4分)A这位歌星在大陆红透半边天,不但会唱英文歌,也会唱中文歌。
将“中文歌”和“英文歌”交换位置。
B虽然目前国家还有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删掉“很快”,将“确实有不少问题”移至“还是”前。
C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交换位置。
D这样重大的事情擅自处理,是极端错误的,今后要杜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明文1

(二)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木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
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摄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萄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
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
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了微妙的作用。
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水的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
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说是节约的典型了。
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
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了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
人们还从自然界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涡流,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摘自2006年3月1日《新民晚报》,韩玉荣文,有改动)18.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了?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4 分)答:举例子,列数字,( 2 分)作用是:把事物(或事理)说得更加清楚,更更加具体,更加易于理解,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或精确)。
说明文“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阅读答案

说明文“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阅读答案说明文“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
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
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
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
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
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
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备极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
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16.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
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
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
17.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2分)()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
B.巨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
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
中考语文试卷盘点----说明文篇

2008年中考试卷盘点----说明文篇整理人:lyphm001常州卷:阅读《大地的震动》,完成7-10题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
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
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
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
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
①这场震惊中外的里氏8 .0 级地震,震源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超过32 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震中烈度为10 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 公里。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图内,占地震总数的70 %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 %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目前,“5·12”汶川地震的余震已经发生6000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5 次。
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 级。
发生在甘肃省陇南;最近的一次余震是 5.0 级,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
总之,这次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②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宏现方面说,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朝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
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属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一一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
从徽现方面说,汶川处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震带上。
龙门山地震带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地震敏感区。
③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尽管它北部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龙门山主休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地壳内仍处在能量的蓄积过程中。
如果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即使蓄积不到地壳破裂的程度,但遇到四川盆地走滑,也会发生地震。
有资料记载,四川地区曾有18次7 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 年以来发生过8 次7 级以上地发。
除了1973 年的炉霍地震( 7 .
6 级)与其三年后的松潘地襄(
7 . 2 级),四川地区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这种现象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即强震缺失。
地震敏感区缺震的时间越长,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这次汶川发生的
8 . 0 级地震,与该地区长时期缺震不无联系。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3 分)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①段解释“浅源地震”时,主要运用了作诠、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C、龙门山地震带是一个地震敏感区,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D、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叫缺震,缺震的时间越长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16、评析词语(4 分)
( l ) “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之中的“北边”一词能不能换成“北部”?为什么?
答:
( 2 ) “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之中的“相对”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答:
17、根据汶川地震宏观方面的原因填空。
(3 分)
碰撞 → 拱起 → 挤压 → →向东北走滑
18.温家宝总理与胡锦涛主席先后在地震灾区作了重要题词,请说说他们题词的深刻含义。
(4分)
多难兴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
15 ( 3 分)B ( A 、应是“事理说明文” “逻城顾序”。
C 、不“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D 、应是“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
16 、( 4 分)
( 1 ) ( 2 分)不能。
要点:因为甘肃省文县处于四川省外“边”,而不是四川省的北”部” ( 2 ) ( 2 分)要点:“相对”是“比较”的意思,限制“稳定”一词,如果去掉,四川盆地就变成了稳定的地块,与事实不符。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
17、(3分)亚欧板块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18 ( 4 分)(温总理题词的含义)( 2 分)
示例一:灾难虽多(1分),(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度过难关)祖国将更加振兴、强大。
( 1分)
示例二: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1 分),但人民会更加团结。
用智慧、信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国家将会更加强大(1 分)。
示例三:国家多难(l 分),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祖国更加兴盛(1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胡主席题词的含义)( 2 分)
示例:一个地区虽然发生灾难,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1 分):灾区人民也应积极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艰难困苦,重建家园(“自救”或“战胜”,1 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
(2008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