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事业单位D类综合必背.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师德与职业认识

1.素质教育

概念: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基本内涵:(一宗一面一重两促进)

(宗)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面向全体学生

(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

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德:灵魂核心,保证方向保持动力智:前提和支持

体:基础美劳:综合德智体美

2.新课程改革

目标:(实现体现联系改善建立实行)

(核心)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发展)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

3.教育观念

学生观(以人为本)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阶段不平衡互补个别差异)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可提高)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错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非但从的学习者,有丰富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学习活动主体,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权利的自由与限制)

教师观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尊综开合研创

尊重(关爱理解宽容激励学生)

合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

综合(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

开发(开发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研究(研究各个方面改进教学)创新教学观:两过程一重一更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教育评价(遵循新课改理念)

要将考生和其它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藐视学生发展的状况。

4.教师职业道德(三爱育为终)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二.学生发展指导

5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奥苏泊尔,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接受学习: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发现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接受发现根本区别:是否有发现的过程。

机械有意义区别:是否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

学校环境应以接受为主,发现往往浪费时间。

探究学习: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皮亚杰构建主义的应用)

6.学生的学习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学习效果的外在表现之一):

智力、非智力、教学、学习、环境、心理与健康。

(主要)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

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括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等。

学习能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行为所必须的主观条件,包括智力、个性、知识储备等。

学习行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环节、学习秩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7: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冬季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人物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简单则相反。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

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内稳不)努力程度(内非可)任务难易(外稳不)

运气好坏(外非不)身心状况(内非不)外界环境(外非不)

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和非稳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习得性无助(内稳不):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给予奖励是,强调内稳可(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给予更多奖励),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8.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

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集体讨论)等。

9.德育

德育过程(多种开端,对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知:道德认识,品德形成的基础,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情: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对客观事物爱憎态度。意: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理智战胜欲望,坚持。行:道德行为,衡量道德修养水平,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德育原则

原则基本含义贯彻要求

导向性要有一定的理性性和

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

正确的方向发展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

他们积极向上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

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

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

相结合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

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

严宽适度;3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

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

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

育影响加以组织、调

节,使其相互配合,协

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

1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统一

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

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

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

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因材施教根据年龄特征个体差

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

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

得到最好的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知行统一既重视思想道德的理

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

学生参加实践锻炼,使

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

想道德认识;2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

实践活动,促使在其中加深情感体验,养

成良好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

则,严于律己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

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

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

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

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

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有意识的创造条件,

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

素;3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

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正面教

育与纪

律约束

相结合

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

育、启发自觉,调动学

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

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

纪律约束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

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

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严格管理,

认真执行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原则基本含义贯彻要求

科学性

与教育

学相结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

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

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

育。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深入发掘

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

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因素贯穿于

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要不断提

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

质。

直观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

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

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

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

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

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主要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

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

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既是原则也是教育思想)

1客观性: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

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2主动

性: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创造性;3互动性:师生间的相互

配合相互作用;4.教师能有效地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巩固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

识技能的运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

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

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

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

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

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形

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按教程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

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

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

因材施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

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

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

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

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

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

发进行教学。

理论联

系实际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

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

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

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

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

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量力性又称可接受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

学生的发展水平,为放置发生教学南

孚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

的。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

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

教学难度。

衡量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