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巴文化的传承
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题,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一独特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在当代如何继续发展。
东巴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宗教信仰。
它起源于距今约3000年前的巴蜀地区,是巴蜀古民族的文化遗产。
东巴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东巴文化的核心是东巴文字,它是一种象形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这种文字在当时的巴蜀地区广泛使用,被用于记录宗教经典、历史事件以及其他重要文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东巴文字逐渐被汉字所取代,使得这种独特的文字系统受到了威胁。
然而,东巴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在近年来,人们对东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越来越重视,东巴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致力于对东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和翻译东巴文献,使得这一古老的文化得以传承下来。
除了文字的传承,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东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而著称,传统的东巴乐器如箜篌、纳吉尔、木琴等仍然被人们使用并传承下来。
东巴舞蹈则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舞步而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了中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巴绘画则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备受赞誉,许多东巴绘画作品被收藏在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中。
除了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东巴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得到了延续。
东巴文化的宗教信仰以巴显教为核心,崇拜山神、水神等自然神灵,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仪式和礼俗。
在当代,东巴教仍然在巴蜀地区存在,许多信众仍然坚持传统的宗教仪式和信仰。
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关注和投入到东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中,通过收集和整理东巴文献,加强对东巴文字的研究和传承。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东巴艺术和宗教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展览、音乐会和舞蹈表演等形式,将东巴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西族东巴画是一种古老的图形文字系统,其涵盖了物理、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
东巴画的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互相呼应,既独立又连贯东巴画中的每个符号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各个符号之间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整体。
东巴画中往往出现相同的模式、图形和符号,这些元素互相重复、添补和变化,形成了一幅幅复杂的图案。
在这些图案中,每一条线、每一个角度,都与其他线条和角度形成协调的关系。
二、注重对称和平衡感东巴画中讲究对称和平衡感,符号和图案经常被分成两部分,这些部分互为镜像,从而形成了对称的效果。
东巴画通过对称和平衡感,营造出一种安宁美妙的艺术氛围。
三、色彩缤纷,富有变化东巴画颜色的运用非常讲究,艺术家在画东巴画时,会选择不同的颜色来创造视觉效果。
他们会用红、黑、黄、蓝等颜色来填充不同的部分,使图案更加生动、鲜明。
东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口传和手抄。
口传是纳西族文化之长,东巴画的口传方式非常普遍。
通常,在年长的艺术家指导下,徒弟学习东巴画的技巧和基本知识,并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艺术经验。
手抄是另一种东巴画的传承方式。
由于东巴画是传统的图形文字,因此它的书写方式成为了其传承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专业的师傅的指导,到纳西族传统的东巴书房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学生会先熟悉各个符号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学会在纸上书写这些符号。
换言之,手抄不仅是一种东巴画的传承方式,而且是一种东巴文化的传承方式。
总之,纳西族东巴画是一种充满深意的艺术形式,它的造型特点和传承方式都非常独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巴画正慢慢被淘汰,这使得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努力,保护和传承这种珍贵的纳西族文化遗产。
东巴文化传承机制探析

D O I : 1 0 . 1 3 9 6 3 4 . c n k i . h h u x b . 2 0 1 5 . 0 4 . 0 0 5
二
东 巴 文化 传 承 的 内部 要 素
东 巴文 化传 承的 内部要素 包括东 巴文化 的传
递 者 和承 接 者 、传 承 内容 和方 式 两方 面 。东 巴祭 司 是 东 巴文 化 的保 存 者 和体 现 者 ,是东 巴文 化 的活 载
体。但是 目 前传 承队伍不稳定 ,传承人 身份分化 , 东 巴群 体 的边 界 模 糊 ,真 正 负载 传 统 东 巴文 化 的 东 巴人 数 有 限 ,仅 存 于 宁 蒗 拉伯 乡或 四 川依 吉 乡 俄 亚 乡 等偏 远 闭 塞 的纳 西 族 村 落 。在 这些 闭 塞地 区 ,东 巴文化 的传递者仍然是东巴 ,按照家传或师传两种 形式 ,将东巴经 、东巴文字、歌舞 、绘 画、仪式 等 多方面 内容传递给承接者 。但是在丽江市 区,东巴 这 一 群 体不 再 是 传 递东 巴 文化 的主体 ,主要 是 以受 聘教师或学生 的身份参与 ;其他传 承机构 的影响力 增 大 ,学 者 、 民间 有识 之 士 、部 分政 府 文 化 机构 和 旅 游 公 司更 具 有 主 动性 ,成 为 东 巴文 化 传 承 的推 动 者 和 组 织者 。学 者 和东 巴是 知 识 的传 授 者 ,东 巴 的 身份变成传授实践性 、传统知识技能 的教师 ;学者 的授课 的 主要 内容 为政 策 、历 史 、价 值 、文字 经 书 等 ,理论 性相 对较 强 。 东 巴 文 化 承 接 者 学 习 的 动 力 缘 于 自身 的 兴 趣 或 对 传 承东 巴文 化 的使 命 感 。传统 的东 巴文化 传 承 带有终身学习的色彩 ,东 巴学徒必须有较好 的记忆 力 ,家族 世 系 里 最好 有 东 巴 的传统 ,能 够 完 成东 巴 仪 式 中读 、写 、舞 、诵 等 的身 体 条件 ,开 始学 习 的 年龄不限、修业 年限不 限、且东巴是在劳动之余学 习 、实践 。传统家族传承和拜师传承 的东巴文化承 接 者称 为 东 巴 学徒 ,而 目前 在 各东 巴文 化传 承机 构 或 民问东 巴文 化传 承点 集 体 学 习东 巴知 识 的学 习者 称 为东 巴学 员 。还 有 部 分 通 过 学校 传 承 方式 学 习东 巴 文化 知 识 的 在校 学 生 。东 巴学 徒 、东 巴学 员 以及 在校 学生 构成 了 目前 东 巴文 化传 承 的承接者 群 体 。 东 巴 文 化 传 承 的 内 容 主 要 有 三 个 方 面 : 首 先 是 口头 传 统 。东 巴文 化 传 承 稳定 性 的最 大保 证 是 东 巴经 书 。东 巴学 徒 和 学 员 必 须要 学 东 巴文字 ,只有 掌握 了文 字 的读 写 ,才 能 够识 读 经 书 。 口头 传 承 经 书 中不 仅 要 掌握 文字 的书 写识 读 ,还 要 学 习传 统 口 头 表达 和 传 统叙 事 结 构 。其 次 是身 体 技 术 。 主要 学 习 舞蹈 、绘 画 、面偶 制 作 等 。最 后 是 仪 式 实践 。在 学 习仪 式 的 时候 ,先 跟 着 老 师学 规 程 、能 够熟 读 祭 文 、流 畅 地 背诵 经 书 ,直 到 舞蹈 熟 练 后 才 能参 加 仪
关于东巴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些思考

关于东巴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些思考关于东巴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些思考赵晓鹰关于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不少学者和传承专家可以如数家珍地列举出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实际上,在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和保护传承工作者做出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东巴文化在面临着传承者断代、文化逐渐失去发展土壤以及现代文化观念的冲击等严峻形势下,至今依然能够绽放出自身的光芒。
我们也可以欣慰地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东巴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丽江这个国际著名的旅游品牌的标识之一。
我们很难想象离开了东巴文化后的丽江品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让我们深感忧虑的现实。
这种忧虑不是某一个人的忧虑,也不是某一个学术团体的忧虑,而是整个人类社会面对很多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亡后发出的一种共识性的忧虑。
而且,这些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人类历史上曾经流下过深刻划痕的许多灿烂文化都在现代社会中彻底地消失了。
比如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和古埃及文化。
基于这种忧虑,我们才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和传承至今依然有生命力的东巴文化。
文化是什么?我们可以有无数条的解释。
可是所有的解释都离不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观照和一种理解。
保护和传承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了一个群落、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而是为了我们整个人类面对宇宙和自然的一种态度、一种姿态和一种理性。
如果一个接一个的传统文化都相继消失,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们人类还能够剩下多少自信、多少勇气、多少创造和多少快乐呢?所以,保护和传承一种文化实际上就是在挽回人类在自然、宇宙中的地位和自信心,是在拯救我们人类。
目前,我们正面临这样的严峻事实:东巴文化危机四伏,传承者日渐减少,这种文化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多地被异化,我们的传承努力收效甚微,研究者的队伍已经开始大于文化传承者的队伍。
我们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一个又一个的博士。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东巴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文化。
其中,纳西族东巴画是东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族东巴画起源于公元七世纪,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纳西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
纳西族东巴画是一种古老的壁画艺术,是纳西族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神秘而神圣。
在东巴文化中,东巴图腾及相关的符号和标志被视为神圣的象征。
纳西族东巴画中的各种符号和标志被认为是与神明沟通的工具。
因此,纳西族东巴画在其造型上具有神秘而神圣的特点。
第二,色彩丰富。
纳西族东巴画所使用的颜料多种多样,包括了自然植物的颜料及石头等材料。
其色彩鲜艳,层次分明,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第三,造型独特。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非常独特,它融合了自然界生物和抽象图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语言。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口传和师徒传承。
口传是纳西族东巴画最基本的传承方式。
年长者通过口头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年轻一代,后者通过模仿和练习,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传承和发展了东巴画。
师徒传承是一种正规的传承方式。
这种传承方式需要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作为师傅,教授学徒掌握东巴画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
师徒传承不仅注重技法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和精神。
此外,纳西族东巴画的数字化传承也在发展中,如数字博物馆、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将纳西族东巴画传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和传承方式,是纳西族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通过口传、师徒传承以及数字化传承等多种方式,纳西族东巴画将永久地留在人类的文化宝库中。
我们应当像保护珍贵的文物一样,保护和发扬纳西族东巴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西族东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和传承方式。
它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西族的精神图腾和宗教实践形式。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条优美流畅:纳西族东巴画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流畅自然,寓意着生命的流转和无尽的延续,展现了纳西族人对生命的崇敬和热爱。
二、图案丰富多样:纳西族东巴画以图案为主,图案种类繁多,包括了动植物、人物、神灵、日月星辰等元素,表现了纳西族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对自然界的认知与崇拜。
三、色彩鲜艳绚丽:纳西族东巴画的色彩非常丰富,以黑、白、红、蓝、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给人以奇特的视觉享受,展现了纳西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的精神。
四、符号化和象征化:纳西族东巴画中的图案通常具有符号和象征的意义,这些符号和象征代表着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智慧。
纳西族人通过这些符号和象征来进行宗教仪式、祭祀和祈福。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口传和师徒传承实现。
纳西族东巴画的技艺起源于神秘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在纳西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与东巴文化的传承紧密相连。
在传承方式上,纳西族东巴画通常由有丰富经验和高度造诣的东巴画师担任教学工作,传授技艺给学徒。
学徒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东巴画的基本技能和造型特点。
学徒还需要通过观摩和模仿东巴画师的作品,逐渐学会东巴画的技巧和风格。
而东巴画师则通过口传和示范的方式向学徒传授知识和技艺,指导学徒画画的过程和技巧,并传授东巴画的内涵和意义。
学徒在师傅的带领下,不断研究和实践东巴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东巴画师。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线条优美流畅、图案丰富多样、色彩鲜艳绚丽和符号化与象征化等方面。
而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方式则主要通过口传和师徒传承实现,学徒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东巴画的技能和造型特点,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东巴画师,保持和传承着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爱惜与传承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爱惜与传承姓名:和平鸽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先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起制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域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擅长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制造了自身独特特色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古文化。
在社会日新月异转变的今天,东巴一代一代的减少,东巴文化的传承工作迫在眉睫,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也落在咱们的身上,东巴文化的存亡牢牢的系在了咱们每一个纳西族人的身上。
关键词:东巴文化爱惜传承一、丽江纳西东巴文化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要紧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是云南独具特色的旅行景区,那个地址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趋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硕的纳西族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㈠东巴文化中的东巴经典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行而丰硕的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前后有10多个国家的学者前来搜集、调查、研究纳西东巴文化。
这些学者都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及文章,也发表了许多关于东巴文化的一些论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人材辈出,涌向出一大量青年学者及本土的学者,显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功效显著。
如此,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
东巴经典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进程中,也搜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资料。
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3万册东巴经典,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国外。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状况及对学校教育的建议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状况及对学校教育的建议一、东巴画的传承机制及传承历史东巴画记载了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生产的各方面,是纳西族发展历程的清晰写照。
东巴画的保护和传承,其实就是对纳西族以及东巴文化发展历史的保存。
(一) 东巴画的传承机制东巴画的传承,目前主要是四种方式:首先,自然传承,即东巴传习。
这是传统东巴画传承的主要机制。
同东巴文化中的其他内容一样,传统的东巴画是由东巴作为活体来传承的。
东巴们将一代代积累的关于东巴画的知识经验传给下一代东巴。
其次,现代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制度的扩张和国家及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东巴文化的教学机构日益增多,纳西地区许多小学、中学都开设了东巴文化的课程,同时,针对成人也设立东巴文化学习班,开办培训学校,主要教授传统的东巴文、东巴画、东巴舞等各种文化形式。
第三,民间自发培养。
村民自发组织,在固定的时间学习东巴艺术和东巴文字。
第四,继承与创新结合。
将传统的东巴画与现代的表现手法结合,在对传统东巴画的内涵把握的基础之上,开拓更新更广的表现领域。
既是承,更是传。
承接了传统东巴画的精华,同时在现代东巴画中传达了其现代的表现方式及观念。
(二) 东巴画的传承历史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东巴文化的传承被迫中断,东巴画的继承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80年代以来,东巴文化的抢救事业全面展开,也因此东巴画的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
1981年4月,第一个东巴文化专业研究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成立,他们聘请了多位老东巴翻译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频频出现在东巴经文中的东巴画也得到重新审视。
然而仅将东巴文化抢救在纸上远不够,1994年,东巴研究所学者和力民提出“东巴教应在不违抗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举行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同时“培训一些年轻的东巴继承人,使他们正统地向老东巴学习东巴教及文化知识,包括书写、绘画、舞蹈等” ,之后,传统的东巴教祭祀仪式广泛地展开,有了宗教祭祀,东巴画的传承重新焕发出活力。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近几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巴文化的商业气息也随之加强,如何实现在旅游业中对东巴文化的传承,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东巴文化传承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之后,重点论证了在旅游业中传承东巴文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传承的一些基本思路。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历史悠久、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本文所指的是“窥中原之文脉、纳百川之精”的广义的东巴文化。
即以纳西族东巴古文化为核心,时至今日纳西族创造的和吸纳的外来文化的总和。
东巴文化既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纳西族古代文化,也是延续传承至今的纳西族活态文化。
一、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商品经济对东巴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萌发拜金主义意识,把东巴文化作为一种纯粹的盈利性商品加以过度地利用和兜售,使东巴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浮华成分也很多。
东巴文化开始“商品化”、“走样化”、“粗俗化”,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
于是,“如何在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传承东巴文化”这一问题日益凸现了出来。
目前主要是通过开办东巴文化学习班、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山区尚存的老东巴进行了东巴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些传承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开设东巴文化学习班的学校,出现了教学资金短缺的问题,且东巴文化教学与学生学业之间也存在冲突;因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通过夜校传承东巴文化仍有较大的难度;因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封闭的山区依靠老东巴传承东巴文化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承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巴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在旅游业中进行传承的可行性分析“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丽江市旅游局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1至2月,丽江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5.9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71%。
浅谈丽江纳西族东巴舞及传承

氏 黼枣 l
¨I
Nat i on a l if f lk mu s i c
浅谈丽江纳西族东巴舞及传承
一 杨 朝 雁( 迪 庆 州 民 族歌 舞 团)
巴舞是纳西族 的古典舞蹈 ,是纳西 /J、族东 巴文化 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一
里。
所 以 ,每个舞 蹈 的名称群众 不一 定 叫得
渡 的死 者 灵 魂 必 须 通 过 恶 鬼 盘 踞 的 “ 九
族 是一个有 着浓厚 文化底 蕴 的民族 ,他 们 不仅 善 于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 他 民族 的优 秀 文化 , 而 且还创 造了 自身独特 的 民族 文化—— 东 巴文化 。东 巴文 化是纳 西族 民族文化
的 重 要 内容 之 一 。 东 巴 文化 指 纳 西 族 古
■东巴舞的表演形式与风格
东 巴舞 表演要 依据 经文 的规定 在诵 念 咏唱 中进 行 。观 众也 是结合 熟知 的经 文故事 去联想 ,从 而领 会舞 蹈所刻 画 的 各 种人 神 、人兽结 合之 神 以及神兽 等形 象 。负 责表演 的东 巴 ,因各 人之长 或重 诵 唱或 重舞蹈 。东 巴经 文 内容广泛 ,不
代 文化 ,因保存于 东 巴教而得 名 ,已有 1 0 0 0多年 的历 史 。只要包 括 东 巴文字 、
面黑坡 ”才能 进入天 堂 ,此 段表 演要按 定距 离摆上 九面桌 子 ,十几名东 巴依
一
东 巴经 、东巴绘 画 、东 巴音乐 、东 巴舞 蹈 、东 巴法 器和各 种祭祀 仪式 等。纳 西
就 会 因 人 而 异 ,而 东 巴本 人 对 经 文 的 理
东 巴舞依 据所扮 之神 而持执 不 同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东巴文化的传播与传承_新闻传播学

浅析新媒体时代东巴文化的传播与传承_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文化传播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东巴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新媒体对东巴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1. 提升传播效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提升,东巴文化也可以更加快捷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2. 拓展传播范围: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使得东巴文化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传播途径被更多人所认知,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以及各大文化展览和文化节活动等。
3. 提升传播品质:新媒体平台不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同时也提高了传播的品质,例如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现东巴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同时也可增强观众的体验和感受。
二、新媒体对东巴文化传承的挑战1. 语言文字转换问题:东巴文化的传承涉及到东巴文字,然而这种文字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认读。
新媒体的传播虽然可以拓展传播范围,但是也需要通过文字、语言等方面的转换乃至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东巴文化。
2. 文化挖掘和解读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需要有深度的文化挖掘和解读,东巴文化的特点和魅力需要被更多的人发现和理解。
这也需要广泛的学界、媒体和民间组织参与,共同努力。
3. 文化保护和利用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需要更好地处理文化保护和利用问题,东巴文化的传承需要思考如何保护其独特性和纯正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让东巴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三、结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东巴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着重加强对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传播效率和品质,拓展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东巴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民俗】东巴文化:古纳西的文明传承

【民俗】东巴文化:古纳西的文明传承生活在丽江地区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虽然只有约三十万人口,但其民族文化却引人瞩目、名扬中外。
这就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化传承——东巴文化。
●概述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
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
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
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称“东巴文”。
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
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组成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文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
纳西话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
这种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经用东巴文书写、念诵的经书,就是“东巴经”,纳西语称“东巴久”。
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书写工具有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
其内容集纳西古文化之大成,记载有天文、气象、时令、历法、地理、历史、风土、动物、植物、疾病、医药、金属、武器、农业、畜牧、狩猎、手工业、服饰、饮食起居、家庭形态、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乃至绘画、音乐、舞蹈、杂剧等等广博的内容。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西族东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被认为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图案丰富多样:纳西族东巴画的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动植物、布娃娃等各种元素。
这些图案大多是以线条勾勒为主,图案之间缠绕交错,错综复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色彩鲜艳明快:纳西族东巴画的色彩鲜艳明快,主要采用红、黄、蓝等明亮的颜色。
这些色彩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还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祥和、幸福等寓意。
三、线条简练流畅:纳西族东巴画的线条非常简练流畅,没有繁琐的细节,但线条之间却有着巧妙的延展和变化。
线条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造型功底,还能够凸显图案的整体结构和形式。
四、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意义:纳西族东巴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图案之间的错落有致,线条之间的交织纠缠使整幅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图案中的各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纳西族的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
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口头传授: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最早是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的。
老一辈的东巴师爷、东巴师娘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辈,使东巴画的技法和精髓得以传承。
二、学徒制度:部分纳西族家庭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东巴师傅家中学习东巴画技艺。
学徒通过观摩、模仿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直至成为独当一面的东巴画师。
三、师承体系:纳西族东巴画的传承还存在师承体系。
东巴画师傅会选择合适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亲自进行教导和指导,以确保东巴画的技艺能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四、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一些纳西族地区的学校开设了东巴画专业。
学生可以在学校中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东巴画的技法和知识,为东巴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纳西族东巴画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包括图案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明快、线条简练流畅和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浅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展保护传承

浅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展保护传承作者:李晓红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6期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其中纳西族东巴文化是当前备受学者研究的内容之一,且在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下,东巴文化已经从隐学逐渐走向了显学。
然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纳西族东巴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受到影响,甚至呈现出消亡的趋势。
对此,我们需要在新时期加强研究,做好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展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传承纳西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以保留古城独特的东巴文化而闻名于世。
博采历代纳西文化之精华、颇具丰厚民族文化底蕴、包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宏寄富领域的东巴经书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着东巴文化所在的丽江这片沃土。
东巴文化以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那么东巴是什么呢?东巴是智者,是纳西族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巫师和祭司。
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开始,那时的祭坛就是文坛。
东巴们往往集唱、舞、画、医、匠为一身,是原始古代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所以,东巴文化就是纳西族的原始古代文化。
许多史料足以证明东巴文化是产生于纳西族的原始社会,源于自发的原始巫教,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占卜为特点,是纳西族原始古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纳西族先民创造了被称为“斯究鲁究”的象形文化。
作为记事和人际交往的工具,纳西象形文化随着纳西族东巴教产生和发展被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古籍,并以宗教方式较为保守地传承了下来。
因此,纳西象形文化被称为“东巴特额”,即东巴文字,出现了一种文字多种称谓的状况,人们往往误认为纳西族东巴文仅仅只是东巴教的宗教文字,其实纳西族东巴文与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码事,都是在民间生产、生活中使用的母语。
它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被世人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一种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符系统,是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典型范例。
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传承与创新

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传承与创新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纳西东巴文化,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其传统价值观和习俗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的制定,既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承,也需要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代幼儿的成长需求。
一、纳西东巴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纳西东巴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民俗习惯。
在纳西东巴族裙中,孩子被视为家庭和社区的希望和未来,教育在纳西东巴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的尊师重道、注重礼仪和尊重长辈等价值观,为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撑。
二、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的传承1. 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在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中,应当注重对纳西东巴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的传承。
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手工艺等形式,向幼儿传授纳西东巴文化的知识,引导幼儿尊重传统、传承文化。
2. 课程设置的考量针对纳西东巴文化的特点和幼儿成长的需求,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应合理设置各类课程,包括语言、美术、音乐、体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幼儿提供全面的文化熏陶。
三、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的创新1.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在传承纳西东巴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选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手段,为幼儿呈现更生动、形象的纳西东巴文化教育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活动的丰富性通过组织亲子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户外拓展等方式,让纳西东巴文化在幼儿园得到真实的体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自身文化认同感。
四、总结与展望在纳西东巴文化幼儿园教案的制定中,传承与创新是同等重要的。
传承纳西东巴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其传统价值观和习俗,让纳西东巴文化在幼儿园得到深入传播和弘扬;而创新则需要紧跟教育发展的脚步,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让纳西东巴文化教育更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
东巴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东巴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东巴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调研报告宝山乡吾木东巴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调研报告一、吾木东巴文化基本情况东巴文化是纳西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优秀代表,2003年荣列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就是世界对它文化价值的公认,它的传承命运如何关系到纳西文化的整体发展情况。
早在清朝末年吾木村就有办东巴学习班的历史。
目前,东巴文化和各种传统习俗及仪式在村中仍然保持得比较完好。
基于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底蕴,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11月20日宝山乡吾木村委会被丽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定为东巴文化传承点并进行了吾木东巴传习院授牌仪式,恢复和发掘了一些传统民俗仪式和必要的传统文化活动点。
我乡吾木村委会是东巴文化传承和保护较为完整的村落,吾木东巴文化作为纳西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承命运如何关系到纳西文化的整体发展情况。
历史上,吾木是宝山乡乃至老六区片的文化重地,同时有一批老东巴,为吾木东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而吾木地处高寒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发展滞后,尤其是大部分民众仍处于解决温饱的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二、吾木东巴文化保护传承现状近年来,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其作用和价值不断显现。
我乡历来较为重视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在乡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文化宝山”的发展思路,并力所能及地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保护传承工作。
一是恢复各种东巴仪式。
①吾木一带的纳西族古时就以自然村为单位,正月初七至初九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②文化大革命后全都停止了祭天。
③从2002年正月起恢复祭天仪式。
④至今已恢复有10年,不仅把这套仪式很好地传承下来,而且也促进了东巴文化的保护。
二是在多方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东巴文化传习院,建立传习院会员制度,发展协会会员48人,传习院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开展东巴文字传授等,为东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场所。
纳西族东巴文化:神秘的民俗宝藏

纳西族东巴文化:神秘的民俗宝藏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和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哲学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被誉为神秘的民俗宝藏。
本文将带您走进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秘世界,探寻这个民俗宝藏的魅力。
一、神秘的纳西象形文字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它源于古代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文字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意义,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尽管这种文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它们却是纳西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究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探索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以东巴教为主流,这是一种以象形文字为媒介的原始宗教,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仪式。
东巴教认为世界是由神、鬼、人三个世界构成的,人们需要通过各种仪式和祭司来与神鬼沟通,以达到祈福、祛病、避邪等目的。
东巴文化不仅丰富了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也使纳西族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之一。
三、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东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纳西族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与东巴文化息息相关。
东巴画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和神秘色彩;东巴舞蹈则注重身体语言的表达,动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是纳西族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它们为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深邃的哲学思想东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它还包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纳西族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神鬼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神鬼,通过各种仪式和祭司来达到与神鬼沟通的目的。
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纳西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总之,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民俗宝藏。
它不仅丰富了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力民内容提要 东巴文化这一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由于东巴阶层的断代而濒临危机。
东巴文化的传承,必须在政府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在恢复东巴教宗教形态的基础上,广泛以民间文化组织为依托进行传承,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 东巴文化 传承发展 东巴教一、东巴文化是具有世界性 品位的传统文化 何谓东巴文化?狭义的东巴文化,指的是以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为基本形态的传统文化,是东巴教外壳所包容的纳西族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是千百年来纳西民族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
广义的东巴文化,乃是以东巴教文化为核心的纳西民族的古文化。
它包括古代纳西族在东巴教文化内容基础上吸纳和纳西化了的外来文化思想和形态,譬如丽江洞经音乐、白沙细乐,纳西族吸纳的佛、道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口碑文化。
东巴文化就是纳西古文化的代名词。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具有世界性品位的传统文化,理由和根据如下。
11东巴文化拥有目前世界上唯一尚存活的体系化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
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历过使用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阶段,也经历过一系列的文字演进过程。
如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的丁头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公元前1300年前中国的甲骨文。
可这些文字现在都是已经死亡的文字。
惟独纳西族的东巴文还活生生地在使用和存活着。
至今,一些少数民族也多少遗存着一些象形文字。
如尔苏人的沙巴文等。
但这些象形文字都不成体系,没有组成系统,不能完整表述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惟纳西族的东巴文能完整地表述古纳西人的思想文化。
这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的第一个特征。
21东巴文化保存和拥有目前仍能释读和应用的一千多种、三万多册东巴图画象形文字经典。
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并用两种古文字撰写该民族几千年的社会史和文化史,古籍多达百万册。
尽管由于文革等社会政治运动的浩劫,至今存于中国及美、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国的东巴经书还有三万册左右。
三万册左右的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和格巴标音文字古籍书,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的第二个特征。
31东巴文化保存和拥有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舞谱。
据舞蹈专家的研究,历史上产生较早的舞谱,有国外西班牙的拉班舞谱,国内的晚唐五代的敦煌舞谱,宋代德寿宫舞谱,蒙古族的《查玛》舞谱,纳西族的东巴舞谱。
其中,纳西族的东巴舞谱唯一的产生较早且用图画象形文字书写下来的舞谱。
而且这种舞谱记载的舞蹈还存活于民间。
其价值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画象形文字舞谱”。
“是把象形文字和活的舞蹈技术对照表演,按谱起舞的舞蹈。
”“是纳西族古典舞蹈的博物馆,它保存了货真价实的千年古舞”。
①戴爱莲先生经过仔细地鉴定后认为:“东巴舞谱是有历史价值的,是科学的,是我们的国宝”。
②这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的第三个特征。
41东巴文化具有整体性和立体性的体系化文化特征。
应该说,每一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不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文化系统。
事实上,只有少数的一些民族文化才能具有这种特征。
而且这一般都与政治和经济的强盛联系在一起。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是个例外。
民族不大,政治一直处于隶属境地,经济发展也不在支配地位。
但纳西族创造的东巴文化的确具有整体性、立体性文化特征,博大精深,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的第四个特征。
51东巴文化具有开放的文化意识、不断地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文化精神。
东巴文化的这种精神不仅使它在历史上适应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也使它在今天具有适应现代文明的开放进取性格。
这在现今世界文化变迁过程中,更具有特殊的世界性意义。
这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的第五个特征。
61东巴文化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纳西民族在东巴文化中,以自然为本,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努力创建一个自然、和谐、和平、友爱的社会环境。
这种亲和自然、与自然保持良好的认同关系的理念,使东巴文化超出现在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性人文精神的意义。
这是使东巴文化获得世界性文化价值的第六个特征。
71东巴文化具有千百年历史中以人传承,至今保持活态文化生机的特征。
东巴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几千年的文化由东巴代代相传,由东巴不断创造、积累,传续到今天,并且由东巴全面立体地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这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的第七个特征。
东巴是东巴文化之父,没有东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活态的东巴文化。
现在还有一些纳西族东巴在世,这是东巴文化存活人间的生命力所在。
二、东巴文化濒临断代危机东巴文化是具有较高的认识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世界性品位的传统文化,但其现状令人十分担忧。
在历史上,只要有纳西族的地方,就有东巴文化。
纳西人全民信仰东巴教,凡生、老、病、死、建房、耕种、狩猎、喜庆、祷寿等,纳西人的生活中无一不贯穿着东巴文化的思想意识和仪式活动。
几乎每一个纳西族村寨里都有若干个东巴先生。
至20世纪四十年代,在丽江县东巴文化较辉煌的鲁甸新主妥鲁本、太安吉子汝南化村,有“全村男人中有三个不识东巴文”的说法。
可见,当时,东巴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普及率是较高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有识之士,为东巴文化资料的收集、人才的保护和科学的研究,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如1950年代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组和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丽江调查组收集调查纳西东巴文化,丽江县图书馆收集散存民间的东巴经书,1960年代丽江县委书记徐正康远见卓识,组织翻译东巴经书。
1979年,和万宝先生在丽江县文化馆再次组织翻译东巴经书。
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从50-70年代末,由于受到社会和政治上对传统文化盲目否定的左倾思潮的影响,东巴文化活动停止,东巴受到歧视、批判,东巴经典文物大量被焚烧毁灭。
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东巴文化遭到浩劫。
文革以后,东巴文化重新得到了重视,但其传承发展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1983年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和丽江地、县文教局合办的“东巴达巴座谈会”,有来自丽江县和中甸县的60位东巴参加会议。
1999年10月,由丽江地委、行署主办,丽江县委、县政府筹办的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前夕,为邀请东巴,我们走遍纳西族地区,亲眼看见东巴文化的现状。
在被视为东巴文化圣地的中甸县三坝纳西民族乡,1983年时参加丽江召开的“东巴达巴座谈会”的东巴,到1999年已过世多位,只剩习阿牛、和志本、树银甲、和占元这四位老人。
我们邀请该乡20位东巴参会,已基本上囊括三坝乡得上东巴的人了。
中甸县洛吉乡也有许多纳西族,但该乡仅有年63岁的和吉生这位东巴了。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乡,被视为纳西族文化腹地,许多采风的人都认为到了俄亚便可找到纳西古文化的“珍宝”。
但就是俄亚这么一个十分封闭的地区,东巴文化的传承仍然存在危机。
现在的东巴告诉我,虽然这里还保存许多仪式,但能诵许多经书的东巴越来越少。
宁蒗县永宁乡,现在能称得上达巴的只有瓦拉别村的年仅27岁的益史拖丁一人。
四川省盐源县前所乡的达巴何鲁佐是目前最好的达巴。
永宁乡摩梭人常请他去做仪式。
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12年前还有几位较有水平的达巴,现已过世。
据说留下几个徒弟,但掌握知识很有限。
永胜县团街、大安等乡,位于金沙江东岸,与丽江隔江相望。
这里过去有许多东巴,1983年时还有两位东巴到丽江参加座谈会。
目前整个地区只有三个东巴,一个80多岁,一个70多岁,都不做仪式,只有64岁的和其信还在做些简单仪式。
而且,他们都无徒弟。
维西县的情况更为严重,维西县文化局提供不出一个东巴的名字和地址。
在历史上东巴文化盛行的攀天阁乡,目前只有两个东巴,一个78岁,一个75岁,都无传承人。
叶枝乡目前只有三个东巴,其中两个年纪70、80岁,一个耳聋,一个体弱多病。
在叶枝乡迪股自然村,东耀明老人说,本村有90多户,基本上是纳西族。
解放前村里有6~7户东巴,因为信仰东巴教,使用汉姓以来,东巴家的人就姓东,至今还保留这个姓,但现在村中早已没有东巴了。
许多人对东巴文化一无所知,我们在维西县只请到两位东巴参会。
艺术节期间,我们邀请了两个省七个县的近百名东巴参加会议。
这当中,60岁以上的东巴有30个,70岁以上的东巴有21个,85岁以上的老东巴有3个。
今年年初,我参加丽江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区调研,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调研中发现,目前丽江县有近百名从事东巴文化活动的人,其中,55岁至64岁的东巴有12人,65岁至74岁的东巴有13人,75岁至92岁的东巴有18人。
在这18人中,多数人年老体衰,无力参加和主持东巴教祭祀活动。
他们当中,知识水平差异较大。
知识全面、水平较高的只有6~7人。
大师级东巴寥若晨星。
由于各人传承和学习的情况不一样,所掌握的东巴文化知识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数东巴的知识并不全面,这种残缺现象告诉我们,东巴文化在有些地方已经在断代了。
即使是称之为东巴文化的圣地的中甸县三坝乡白地,情况也同样如此。
许多纳西族地区成为东巴文化空白区。
即使是昔日东巴文化辉煌的太安、鲁甸、大东、大具、鸣音、宝山、奉科等乡,如今也难以找到几个真正的东巴了。
由于东巴的缺少,在许多纳西族地区的民俗活动中,很难见到东巴的祭祀活动。
最近几年,即使人类学家采风拍个东巴祭祀活动的资料片,也求之于东巴博物馆和东巴研究所。
理由是因为那里有从民间请来的较好的东巴。
东巴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民间性,而现在把东巴文化放进政府机关和文化部门,所调查和拍摄的是政府文化部门的,而不是民间的东巴文化,这应该说是有悖于人类学精神的。
东巴文化面临断代绝根的现实是十分严峻的。
维系活态东巴文化的主体是东巴,没有东巴,没有名符其实的东巴就没有鲜活的东巴文化。
假如我们不采取措施,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承活动,那么,再要不了多久,东巴文化将成为过去的文化、死亡的文化。
三、东巴文化传承的行动西方学者洛克曾在《纳西人的那伽崇拜和有关仪式》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在目前的政治制度下,纳西宗教正在渐渐绝灭,宗教行为将会(或者已经)被禁止,随着纳西宗教的消亡,他们的宗教文献也将逐渐消亡,即使是现在,也已没有很多尚能识读大多数经书的老东巴。
”③“在不远的时期以内,纳西东巴经将成为无法译解的文献,不管编出多少完整的词典,东巴经仍将成为不解之谜,即使出现罗塞达碑那样的文物也无法帮助译解东巴经。
”④洛克看到东巴文化传承的危机,但是洛克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东巴文化将从危机中重新获得新生。
东巴文化的传承行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
首先,在和万宝、方国瑜、和志武等纳西族学者的努力下,1981年5月在丽江成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专门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20年来,先后聘请11位学识较高的东巴老先生释读东巴经书,由纳西族学者标音记译,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拨出专项出版经费,翻译出版了近千册一百卷的巨著《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