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学完了两首古诗,我们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在同 一时代背景下写的,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让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思考两首古诗有什 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诗题
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品诗文
批判现实
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 改革。
书写指导
xūn
部首: 灬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熏陶 熏染 熏鸡 利欲熏心 造句: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书写指导: 平撇稍短,第二笔横宜长,中间“口”扁宽。
书写指导
háng
部首: 木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杭州 苏杭
造句: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书写指导: “木”捺变点;“木”与“亢”的两横基本持平。
万马齐喑究可哀
对现实的不满
不拘一格降人材
对未来的憧憬
爱国热情
层次梳理
己亥杂诗
恃风雷
社会现状
死气沉沉
究可哀
热烈期盼 重抖擞 不拘一格 降人材
改革现状 爱国热情
主旨概括
《己亥杂诗》通过揭露封建专制统 治的黑暗,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 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 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 爱国热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2.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3.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和人文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难点: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
3.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三首古诗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共同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季节和光阴变换中,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性。
带领学生寻找《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心情和情感。
–共同朗读《登幽州台歌》:激发学生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指引学生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共同朗读《悯农》:树立感恩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困境和辛苦。
2.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幽州台歌》、《悯农》中一篇或者多篇古诗,通过阅读古文,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并且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和人文思想,多维度感受诗的美。
4.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分析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于诗的欣赏能力;2.采用问答、笔试等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考核;3.对于学生进行思考题,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和联系的理解。
三、结语本节课围绕三首古诗展开了文学素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生历程中的变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和意义,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思想,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知识储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20XX-20XX),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20XX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组词:辛亥年 造句:辛亥年间发生了一场革命运动。
shì
恃
组词:仗恃 恃才傲物
造句:小明仗恃着自己身材高大,经常欺负别人。
i
哀
组词:哀思 喜怒哀乐
造句:那一束束白花,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哀思。
jū
拘
组词:拘束 不拘一格
造句:每次去亲戚家时都感觉很拘束。
部编版 语 文五年 级 上册
12 古诗三首
我会写
jì
祭
组词:祭祀 祭祖
造句:每年春节我们家都要祭祀祖先。
nǎi
乃
组词:乃父 乃是 造句:失败乃是成功的源泉。
xūn
熏
组词:熏黑 臭气熏天
造句:政府正在对臭气熏天的垃圾场进行整治。
hánɡ
杭
组词:苏杭 杭州 造句:杭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
hài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的社会变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哀”字表达了对
社会现状的痛恨。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 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究】终究,毕竟。
12.古诗三首
1840年前,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 能力在蒸汽机的带动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到了鸦片战争时 期,清政府水师提督所坐的战船都比不上英军最小的战船。 在军事上,此时西方的火枪,大炮制造技术远超中国,其火 药质量、设计准确程度和灵活性都是中国无法比拟的。在思 想上,清朝采取了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的手段来禁锢人民的 思想,而西方已经开始提倡科学文化,来解放人民的思想。
12.古诗三首
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 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 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 他写下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hé)棺。
12.古诗三首
67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 他魂牵梦绕的是——
12.古诗三首
示儿 【宋】陆 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12.古诗三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
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以诗的成
就为最。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
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
12.古诗三首
背景补充
这首诗写完不到一年(1840年) 英国的大炮 首先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让本已贫困的祖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背景资料
南宋偏安
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 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经历了“富平之战”, 金虽战胜但金军主力留驻西北,南宋得以立足江南。
示儿
[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七言古诗 时,一般每句的节 奏划分是二/二/三。
一起解诗题
示儿
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
一起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倒装句
同“原”, 一切事情 本来。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北定”点出作者对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 人侵占的地区。
王师北 定中原日, 家祭无 忘告乃翁。 你们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陆游的诗句:
53岁写的《关山月》: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62岁写的《书愤》:
恢宏奇特的想象
爱国
课堂演练 一、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陆游的《示儿》,是写给后代看的遗嘱。 B. 《题临安邸》的作者,深情地歌颂了临安风光。 C.《己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害怕
社会变革。
二、你从《题临安邸》中学到了什么?
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 戒奢以俭
不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五年级上册语文12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12课古诗三首笔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课《古诗三首》笔记整理如下:一、《古诗三首》笔记之《示儿》有关内容1、《示儿》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②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③课堂总结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名篇。
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二、《古诗三首》笔记之《题临安邸》有关知识1、《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作者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②古诗今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姬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③课堂总结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五年级上 12《古诗三首》》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12 课为我们呈现了三首韵味悠长、意境深远的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这三首古诗虽然创作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愿望仍未实现。
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对生死之事早已看淡,然而接下来的“但悲不见九州同”,却笔锋一转,将诗人内心深处最大的遗憾和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唯一感到悲伤的,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这种深沉的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而最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在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
他坚信,终有一天,宋朝的军队能够收复中原,到那时,儿子在祭祀时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坚定信念和无尽牵挂。
《题临安邸》则是南宋诗人林升对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无情批判。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临安城繁华的景象,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还有那无休止的歌舞。
然而,在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却是国家的危亡和人民的苦难。
诗人不禁发出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他对这种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的风气感到无比愤怒和忧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深刻地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和无能。
他们在温暖的春风中沉醉,竟然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曾经的都城汴州,完全忘记了国仇家恨。
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辞官南归途中所作。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第1 页共8 页。
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件
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 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 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 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 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 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代表诗作有组 诗《己亥杂诗》,共315首。
2. 会写“祭、杭”等8个字。
课文详解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古诗,读完后,说说你从诗 题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是指陆游写给儿子看的诗。“示”是 “给……看”的意思。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解读诗意,看看诗人 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明诗意
本来知道。元,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什么也没有了。
诗意:我本来知 道,我死后人间的一 切都和我无关了。
题临安邸
写。 旅店。
这首诗是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 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课文详解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诗歌意思。
明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
山外青山楼外楼,
鳞次栉比的楼台。
诗意:青山之外 还有青山,高楼之外 还有高楼。
杭州著名的风景区,也叫西子湖。
西湖歌舞几时休?
什么时候。 休止,停止。
诗意:西湖边上的 歌舞何时才能停止?
仿佛听到了这里鼓乐齐鸣,人们高谈阔论, 却不顾国恨家仇及百姓死活。
汴州是哪里?为什么说“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对统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这种现实持 什么态度?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古称汴州、汴梁、汴 京。北宋时期建都于此,南宋时汴京已被金朝 所占。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层次梳理
繁华之景 青山楼歌舞 题临安邸 无奈之情 几时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件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中 国的传统社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成就。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多遭 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 中国人民也进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 法等近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清 帝溥仪退位,清朝结束。
2024/9/2
龚自珍(1792.8.22—1841.9.26)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 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禁除 鸦片。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著名诗作《己亥 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2024/9/2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作于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 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 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 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 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陆游的情感:对祖国执着、深 沉、热烈、真挚的爱,对收复失 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2024/9/2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林升的情感:
面对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 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的 所作所为,林升触景生情,心 中充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 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 外屈膝投降的愤怒。
2024/9/2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生平事迹亦不详。生活在南宋孝宗 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诗人。事见《东瓯诗存》卷 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2024/9/2
清明上河图——见证北宋繁华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中 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获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 构图法,生动记录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 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 经济情况的写照。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的古诗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
这三首古诗各有特色,以下是我的500字笔记。
首先,《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杰作。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瓜洲泊船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瓜洲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孤独情怀。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留恋,又透露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是《秋思》,这是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物,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尤其那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
最后一首是《长相思》,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这些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情人的绵长情感。
总结起来,这三首古诗都以独特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无论是对故乡的思念,还是对远方情人的长相思,都让人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情感的真挚。
这就是我从这三首
古诗中学到的一些感悟和笔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推荐】
诗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与我无关 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 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
意 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了无牵挂 了。写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这句话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 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 二字,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jì
祭品
nǎi
乃至
xūn
háng
熏肉 杭州
hài
āi
shì
jū
亥时 悲哀 有恃无恐 不拘一格
xiáng (投降)(宁死不降)
降 jiàng (降落)(降低)
例:空降(jiàng)在山上的敌军很快被我军包围,最后不得 不向我军投降(xiáng)。
【示儿】 【元】 【万事空】 【但】 【九州】
——[唐]杜牧《泊秦淮》 ——[唐]王昌龄《从军行》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2.课后再搜集一些关于爱国的名言,摘抄在 作业本上。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朗读示例:《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书写指导
xūn
部首: 灬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熏陶 熏染 熏鸡 利欲熏心 造句: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书写指导:平撇稍短,第二笔横宜长,中间“口”扁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诗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诗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是《古诗三首》。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诗意:
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俯瞰远方的壮丽景色。
通过抒发对美景的赞叹,诗意表达了人们对壮丽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追求。
2. 《静夜思》(作者:李白):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朋好友。
诗中表达了对亲情、怀旧之情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3.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眺望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通过描写瀑布的奔腾、声势恢宏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英雄壮丽情景的向往之情。
这三首古诗都通过鲜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家乡和亲情的深深思念和赞美之情。
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对自然万物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乾道六年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
有《龚定庵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