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必备手册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必备手册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必备手册1. 引言供电企业是电力系统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员工的作业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防范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手册旨在提供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的必备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

2. 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流程2.1 作业区域划分:将供电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2 风险源识别:确定每个作业区域的风险源,包括设备故障、电力设施老化、环境因素等。

2.3 风险评估:对每个风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2.4 风险辨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关键风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措施。

2.5 风险监控和改进:建立监控机制,对防范措施和控制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风险防范措施3.1 安全培训: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3.2 安全设施:为作业区域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火灾报警器、紧急疏散通道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3.3 作业规范:制定详细的作业规范,明确每个作业任务的步骤和要求,确保员工按照规范进行作业,避免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3.4 物理隔离:对危险区域进行物理隔离,设置围栏、警示标识等,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5 定期检查:定期对作业区域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进行修复,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风险控制措施4.1 通信保障:建立有效的通信系统,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与指挥中心沟通,获取紧急情况的反馈和指示。

4.2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明确的事故报警流程、紧急疏散流程、急救措施等,以应对突发事故。

4.3 紧急抢修措施:为常见的设备故障和电力故障制定紧急抢修措施,包括备用设备的调度、抢修人员的配备等,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供应。

电力行业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检查细则

电力行业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检查细则

电力行业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检查细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在电力行业,安全风险评估是确保运营安全和员工健康的重要步骤。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范本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范本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范本目录1. 引言2. 背景和目的3. 作业指导书的定义和用途4. 制度的适用范围5. 制度主体6. 制度内容6.1 作业指导书编制程序6.2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格式6.3 作业指导书的审核和批准程序6.4 作业指导书的实施和更新7. 相关文档8. 附录附录A: 作业指导书编制流程图附录B: 作业指导书模板1. 引言本文档是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范本,用于指导企业的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是指对特定工作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指导和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安全进行的文档。

本文档旨在为企业制定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提供参考。

2. 背景和目的随着企业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各类事故和意外事件频发,对风险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风险评价工作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风险评价作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3. 作业指导书的定义和用途作业指导书是对特定工作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指导和控制措施的文件。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包括:- 确定工作风险的来源和类别- 评估工作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 提供工作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 监督和评估工作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制定作业指导书,可以指导员工正确执行工作,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性。

4. 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等相关部门和人员。

5. 制度主体本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由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风险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团队,对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核和批准进行监督和管理。

制度的具体职责包括:- 制定和修订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程序和要求- 监督和审核各部门编制的作业指导书的质量和合规性- 定期评估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风险评价能力6. 制度内容6.1 作业指导书编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确定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工作内容和范围- 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已有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工作的风险源和风险等级- 制定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安全事项等- 审核和批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格式- 实施和推广作业指导书- 定期评估和更新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效果6.2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格式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以下要求和格式:- 清晰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目标- 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明确的安全事项和风险控制措施- 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引用和附件作业指导书的格式应符合企业的规定,包括文档编号、效力等级、修订日期等。

企业风险评估指导书

企业风险评估指导书

企业风险评估指导书一、背景介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为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评估方法和步骤,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评估范围与目标1. 评估范围:涵盖企业在运营、市场、金融、人力资源、法律合规等方面的风险。

2. 评估目标:全面了解企业风险,确定风险优先级,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三、评估方法1. 收集信息:调查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行业趋势、法律法规等。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查阅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2. 风险识别: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确定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

可以根据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等因素进行分类。

3.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风险的潜在影响程度、可能损失的范围、发生的概率等。

4. 风险优先级确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个风险的优先级次序,以便企业能够合理安排风险管理资源。

5. 风险管理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建议,包括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等方面。

四、评估步骤与说明1. 确定评估目标与范围: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所需评估的风险类型和相关信息。

2. 收集信息:依据评估目标,收集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包括内外部数据、专家意见等。

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风险识别: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可以采用头脑风暴、问题树等方法,确保风险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影响程度、可能损失范围、发生概率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5. 风险优先级确定: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各个风险的优先级次序,以便企业能够优先应对高风险问题,合理安排风险管理资源。

6. 风险管理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风险优先级,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建议,包括防范措施、预警机制、风险转移措施等。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4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4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一、前言为了保证企业项目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进行,制定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旨在规范风险评价作业的流程和步骤,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目的和依据1. 目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的目的是:(1)确保对项目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2)规范风险评价的工作流程和步骤,提高工作效率;(3)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依据本制度的依据主要包括:(1)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3)风险管理相关文件和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项目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工作。

四、主要流程风险评价作业的主要流程包括:1. 制定风险评价计划(1)明确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内容;(2)确定评价的时间和地点;(3)指定评价的责任人和评价组成员。

2. 收集风险信息(1)收集项目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相关文档和数据;(2)收集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的风险信息。

3. 风险识别和评估(1)对项目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3)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措施。

4. 编制风险评价报告(1)将风险评估结果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编制;(2)详细描述每个风险的评估结果和处理措施;(3)评价报告应包括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的优先级和建议的处理措施等内容。

5. 分发和落实处理措施(1)将风险评价报告分发给相关责任人;(2)责任人按照评价报告中的处理措施进行落实,并负责监督和管理处理过程。

6. 监督和跟踪(1)建立风险评价的监督和跟踪机制;(2)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处理措施进行评估和更新。

五、责任和权限1. 项目经理(1)负责制定风险评价计划;(2)组织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3)负责编制和分发风险评价报告;(4)负责监督和跟踪风险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策略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策略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策略作业指导书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 (4)1.1 信息安全概念与重要性 (4)1.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1.3 信息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5)第2章风险管理概述 (5)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5)2.1.1 风险定义 (5)2.1.2 风险管理定义 (5)2.2 风险管理框架 (5)2.2.1 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5)2.2.2 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 (5)2.3 风险管理过程 (6)2.3.1 风险识别 (6)2.3.2 风险评估 (6)2.3.3 风险应对 (6)2.3.4 风险监控 (6)2.3.5 风险沟通 (6)2.3.6 风险记录 (6)第3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6)3.1 风险评估方法 (6)3.1.1 定性评估方法 (6)3.1.2 定量评估方法 (7)3.2 资产识别与分类 (7)3.2.1 资产识别 (7)3.2.2 资产分类 (7)3.3 威胁与脆弱性分析 (7)3.3.1 威胁分析 (7)3.3.2 脆弱性分析 (7)3.4 风险计算与评估 (8)3.4.1 风险计算 (8)3.4.2 风险评估 (8)第4章信息安全风险控制 (8)4.1 风险控制策略 (8)4.1.1 目标设定 (8)4.1.2 风险识别 (8)4.1.3 风险评估 (8)4.1.4 风险分类与排序 (8)4.1.5 风险控制原则 (9)4.2 风险控制措施 (9)4.2.1 物理安全控制 (9)4.2.2 网络安全控制 (9)4.2.4 应用安全控制 (9)4.2.5 人员安全控制 (9)4.3 风险控制计划 (10)4.3.1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10)4.3.2 风险控制计划实施 (10)4.3.3 风险控制计划优化 (10)第5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10)5.1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10)5.1.1 风险识别 (10)5.1.2 风险评估 (10)5.1.3 风险处理策略制定 (10)5.1.4 风险管理策略文档化 (10)5.2 风险管理策略实施 (11)5.2.1 风险处理措施实施 (11)5.2.2 培训与宣传 (11)5.2.3 合作与沟通 (11)5.3 风险管理策略评估与优化 (11)5.3.1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11)5.3.2 风险管理策略优化 (11)5.3.3 持续改进 (11)第6章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 (11)6.1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11)6.1.1 目的 (11)6.1.2 范围 (12)6.1.3 责任 (12)6.1.4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12)6.1.5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2)6.2 应急响应计划 (12)6.2.1 目的 (12)6.2.2 范围 (12)6.2.3 应急响应计划组成 (12)6.3 事件处理与跟踪 (13)6.3.1 目的 (13)6.3.2 范围 (13)6.3.3 事件报告 (13)6.3.4 事件处理 (13)6.3.5 事件跟踪 (13)第7章物理与网络安全 (13)7.1 物理安全防范 (13)7.1.1 设施安全 (13)7.1.2 硬件设备安全 (13)7.1.3 介质安全 (14)7.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4)7.2.2 边界安全防护 (14)7.2.3 无线网络安全 (14)7.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4)7.3.1 防火墙技术 (14)7.3.2 入侵检测系统 (14)7.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 (14)第8章数据保护与隐私 (14)8.1 数据加密技术 (14)8.1.1 加密概述 (14)8.1.2 对称加密 (15)8.1.3 非对称加密 (15)8.1.4 混合加密 (15)8.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5)8.2.1 备份策略 (15)8.2.2 备份操作 (15)8.2.3 恢复操作 (15)8.2.4 备份验证 (15)8.3 隐私保护策略 (15)8.3.1 隐私保护概述 (15)8.3.2 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15)8.3.3 数据脱敏 (15)8.3.4 访问控制 (16)8.3.5 用户隐私意识培养 (16)第9章人员与培训 (16)9.1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16)9.1.1 培训目的 (16)9.1.2 培训内容 (16)9.1.3 培训方式 (16)9.1.4 培训对象 (16)9.2 信息安全角色与职责 (16)9.2.1 信息安全责任人 (16)9.2.2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16)9.2.3 岗位职责 (17)9.3 信息安全审计与合规 (17)9.3.1 审计目的 (17)9.3.2 审计内容 (17)9.3.3 审计流程 (17)9.3.4 合规要求 (17)第10章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17)10.1 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17)10.1.1 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8)10.1.2 适应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18)10.1.3 降低风险和损失 (18)10.2 监控与测量 (18)10.2.1 设立监控指标 (18)10.2.2 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 (18)10.2.3 评估安全事件和风险 (18)10.2.4 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 (18)10.3 内部审核与外部评估 (18)10.3.1 制定内部审核计划 (18)10.3.2 实施内部审核 (18)10.3.3 分析审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18)10.3.4 参与外部评估,获取第三方认证 (18)10.4 改进措施与优化方向 (18)10.4.1 优化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 (18)10.4.2 更新和完善信息安全政策与程序 (18)10.4.3 强化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0.4.4 加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 (18)10.4.5 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18)10.4.6 推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18)10.4.7 持续关注国内外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 (19)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1.1 信息安全概念与重要性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披露、篡改、破坏或破坏的实践,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信息安全风险。

本文将围绕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展开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

一、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为了识别、分析和评估可能对电力系统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种风险。

该评估对于电力企业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保障信息系统运行至关重要。

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威胁识别: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调研,找出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如黑客攻击、病毒侵袭、内部员工等。

2. 资产评估:对电力行业的信息系统、网络设备、数据等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其重要性和价值,为安全措施的部署提供依据。

3. 漏洞发现: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手段,发现信息系统和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为后续的修复提供参考。

4. 威胁分析:针对已经识别出的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包括威胁的概率、影响范围以及应对策略等。

二、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在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完成后,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应对策略:1. 确立安全策略:依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安全控制措施和管理流程,确保信息安全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2.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包括网络拓扑优化、网络设备安全配置、网络监控与防护系统的建立等,提高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3. 加强内部安全管理:通过完善的权限管理、操作审计、网络行为监控等手段,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权限控制和行为监管,减少内部安全威胁。

4.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数据加密技术以及数据恢复计划,确保电力系统的数据不被破坏、篡改或泄露。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中科园智能网络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佔•作业指导书1、作业目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是我公司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其口的是通过发现客户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对客户系统进行真实、可靠的安全评估,为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整改提供依据和建议,从而帮助客户切实改进自身信息系统,使客户系统顺利达到相关安全接入标准。

2、作业范围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的范用主要包括:2. 1信息系统用户访问针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作业的主要依据和方法是对信息系统的用户访问,通过访问发现系统资产的重要性、操作方法、业务流程、依赖程度、受攻击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设置以及管理状况等等。

2.2信息系统现场勘察针对信息系统的现场勘察作业,可以发现系统的物理安全环境、实际拓扑结构以及实际的管理状况,并可通过现场勘察验证资产信息和配置状况。

对于内网系统, 现场勘察过程中也可进行必要测试和验证作业。

2. 3信息系统远程测试针对信息系统的远程测试主要U的是通过远程方式,在时间相对宽裕的条件下通过善意扫描和渗透,测试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程度,并提出适当报告和相关建议。

但远程测试并非每个评估作业项LI都必需的作业方式,除非经过用户许可或现实条件允许,否则不应采用远程测试方式进行评估作业。

2.4信息系统威胁分析通过人员访问、现场勘察、远程测试等途径,从客户资产识别、脆弱性识别以及威胁性识别三个方面出发,基于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三原则出发, 根据资料对比、客户沟通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2. 5信息系统评佔报告针对客户信息系统威胁分析结果生成评佔报告并附加安全整改建议。

2. 6信息系统安全演练信息系统安全演练的主要U的是基于作业员工的评佔素质出发,进行日常训练。

内容包括评估方法训练、测试技术训练、资料分析训练等等。

3、职责划分3. 1评估管理小组因为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佔丄作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强作业管理、重视客户沟通就必然成为评估作业首要的保障手段。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修订本)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修订本)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一、成立评估小组各部门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与的评估小组,全部评估人员需经过特地培训并有实力、资格开展职业平安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同时各部门也应激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环境影响的确定。

二、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修理、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生产范围应包括从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

全部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特别规活动、检修理等都必需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1)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2)按地理区域或部门;3)按装置、设备、设施;4)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1)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2)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3)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4)工作人员的实力或已接受的任务培训;5)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6)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验、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三、选择危害识别方法评估人员应依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困难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平安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急性分析(PHA)方法、危急与可操作性探讨(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1)活动或操作性质;2)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3)危害分析的目的;4)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困难程度及规模;5)潜在风险度大小;6)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7)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8)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各部门首先制定平安检查表(SCL)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纳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特殊是以前常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纳危急与可操作性探讨(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两只方法结合进行危害分析,对新项目或项目设计开发初期阶段,采纳预先危急性分析(PHA)分析法。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1. 引言风险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有效性,制定并实施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是必要的。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风险评价工作的流程和内容,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提高风险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部门和人员。

4. 主要内容和要求4.1 风险评价流程风险评价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制定评价计划:明确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

2.收集相关资料:搜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设备情况、环境要求等。

3.识别潜在风险:根据资料收集的结果和专业知识,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环境、经济等潜在风险。

4.评估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5.制定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

6.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按照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组织实施相应的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

7.风险评估报告:编制风险评估报告,记录评价过程、结果和建议,并提交相关部门和人员。

4.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应采用科学、客观和可操作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定性评估: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评估风险等级。

•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包括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等。

•专家评估:依靠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判断,评估风险等级。

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风险的复杂性和评估的目的来确定。

4.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风险预防控制: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如安全培训、设备检修等。

•风险事故应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减轻事故损失。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doc 42页)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doc 42页)

前言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

我公司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一贯重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多年来,我公司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行业标准,狠抓以“事故预防”为主线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使公司全体员工逐步形成“企业只有在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上下功夫,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才能有基础和保证”的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才能有基础和保证,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构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危险的环境),安全管理上的失误。

由于安全管理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物与环境的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

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必须牢固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观念。

因为事故发生前都存在着不安全行为或危险因素,只要我们认识并制止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或控制了危险因素的发展,事故就会避免。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实施安全奖惩制度,编制安全措施计划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等,其目的都是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建章立制,即建立科学、规范、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双基”工作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管理,使我公司的所有活动都能够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从而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建长周期的安全生产稳定形势,逐步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本手册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对其中第二个A级要素—风险管理所包含的相关文件记录进行阐述。

安全标准化工作“风险管理”要素相关文件目录文件1风险评价程序(作业指导书)文件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文件3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安全标准化工作“风险管理”要素相关记录目录记录1风险评价过程记录记录1-1危害辨识记录表记录1-2风险评价(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记录1-3风险评价(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记录2风险等级与评价结果汇总表记录3重大风险记录表(附风险控制措施)记录4重大隐患记录表记录5风险信息更新记录记录6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记录6-1重大危险源(储存场所)辨识记录记录6-2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辨识记录记录7重大危险源档案记录8-1生产经营(重大危险源备案)单位基本情况表记录8-2贮罐区(重大危险源备案)基本特征表记录8-3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备案)基本特征表记录8-4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基本情况表记录9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记录记录9-1重大危险源检测记录记录9-2重大危险源评估记录记录9-3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记录10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记录11重大危险源防护距离规范符合性评价记录(防范措施,整顿计划)安全标准化工作“风险管理”要素相关文件文件1风险评价程序(作业指导书)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1、风险评价的目的: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一、概述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指导书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用于指导评估人员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估目的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三、评估范围
1. 信息系统的资产识别,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
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
3.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包括内部威胁、外部威胁等;
4.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评估方法
1. 资产识别: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信息系统的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识别;
2. 安全控制措施检查:通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范措施等,评估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威胁分析: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包括威胁来源、威胁方式和影响程度等;
4. 风险评估:根据资产的重要性和威胁的可能性,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5. 风险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和建议。

五、评估流程
1. 前期准备:明确评估目的、范围和要求,组建评估团队,制定评估计划;
2. 资产识别:收集资产信息,进行资产梳理和分类;
3. 安全控制措施检查: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测试;
4. 威胁分析: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
5. 风险评估:根据资产重要性和威胁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
6. 风险处理: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和建议;
7. 编写评估报告:汇总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数风险由于技术、资源等原因,控制效果可能不佳。
03
风险评估价值
本次评估为电力企业提供了全面、客观的信息安全风险视图,为企业决
策层针对性制定安全策略提供了重要输入。
工作成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电力企 业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03
• 识别出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风险点,为后续的安 全建设提供了明确方向。
加密与备份
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并确保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 损坏。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建议
1 2
定期培训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 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能够自觉遵守信息安 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多样化培训形式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线上课程、讲座、模拟演 练等,以确保培训内容的有效传达和应用。
量化风险程度
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企业明确风险大小 和优先级,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指导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结果可以为企业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 策略提供依据,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报告的范围和限制
范围
本报告主要关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数 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涵盖发电、输电、配电 等各个环节。
0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hapter
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风险评估定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所面 临的威胁、存在的脆弱性以及由此带 来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 程。
风险评估目的
旨在为企业提供关于其信息安全状况 的客观评价,以辅助决策,制定合理 的信息安全策略。
基于资产的评估方法
资产识别
工作成果与不足之处
• 提高了企业内部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形成了共同关注信息安全的良好 氛围。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新)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新)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一、风险评价的目的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限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达到削减危害、限制风险的目的。

二、风险评价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生产中的常规和异样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状况;4、全部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运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平安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平安操作规程和平安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难等。

三、风险评价的日期2011年5月24日—7月1日四、风险评价程序见下图。

五、危害辨识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可以从物的担心全状态、人的担心全行为、作业环境缺陷以及管理缺陷等方面考虑,也可以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所列的20类事故的因素进行考虑识别,具体如下: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损害,风险评价程序图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损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使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

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3、机械损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干脆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损害。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损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4、起重损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不包括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损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损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风险评估背景 (4)1.2 风险评估目的与意义 (4)1.3 风险评估流程概述 (4)第2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基础 (5)2.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5)2.2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 (5)2.3 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5)2.3.1 风险评估方法 (5)2.3.2 风险控制方法 (6)第3章风险识别 (6)3.1 资产识别 (6)3.1.1 硬件资产 (6)3.1.2 软件资产 (6)3.1.3 数据资产 (6)3.1.4 人力资源 (6)3.2 威胁识别 (6)3.2.1 自然灾害 (7)3.2.2 技术故障 (7)3.2.3 人为错误 (7)3.2.4 恶意攻击 (7)3.3 脆弱性识别 (7)3.3.1 硬件脆弱性 (7)3.3.2 软件脆弱性 (7)3.3.3 数据脆弱性 (7)3.3.4 人员脆弱性 (7)3.4 风险识别方法 (7)3.4.1 文档审查 (8)3.4.2 问卷调查 (8)3.4.3 安全检查 (8)3.4.4 安全测试 (8)3.4.5 威胁情报分析 (8)第4章风险分析 (8)4.1 风险分析原理 (8)4.1.1 威胁识别 (8)4.1.2 脆弱性评估 (8)4.1.3 影响评估 (9)4.2 风险量化分析 (9)4.2.1 确定风险指标 (9)4.2.2 收集数据 (9)4.2.3 建立风险模型 (9)4.3 风险定性分析 (9)4.3.1 风险描述 (9)4.3.2 风险分类 (9)4.3.3 风险排序 (9)4.3.4 风险关联分析 (9)4.4 风险等级划分 (10)4.4.1 风险值 (10)4.4.2 影响程度 (10)4.4.3 发生概率 (10)4.4.4 组织承受能力 (10)第五章风险评估 (10)5.1 风险评估方法 (10)5.1.1 定性评估方法 (10)5.1.2 定量评估方法 (10)5.2 风险评估工具 (10)5.2.1 风险评估软件工具 (10)5.2.2 风险评估辅助工具 (10)5.3 风险评估实施 (11)5.3.1 风险评估准备 (11)5.3.2 风险识别 (11)5.3.3 风险分析 (11)5.3.4 风险评价 (11)5.4 风险评估结果输出 (11)5.4.1 风险评估报告 (11)5.4.2 风险控制建议 (11)5.4.3 风险管理计划 (11)第6章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11)6.1 风险控制原则 (11)6.1.1 合规性原则 (11)6.1.2 实效性原则 (11)6.1.3 经济性原则 (12)6.1.4 动态调整原则 (12)6.2 风险控制策略类型 (12)6.2.1 预防性控制策略 (12)6.2.2 检测性控制策略 (12)6.2.3 应急响应控制策略 (12)6.2.4 恢复性控制策略 (12)6.3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方法 (12)6.3.1 风险识别 (12)6.3.2 风险评估 (12)6.3.3 风险分类 (12)6.3.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3)6.3.5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与监督 (13)6.4.1 定期审查风险控制策略 (13)6.4.2 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13)6.4.3 优化风险控制措施 (13)6.4.4 持续改进 (13)第7章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13)7.1 风险控制措施概述 (13)7.2 技术性控制措施 (13)7.2.1 网络安全防护 (13)7.2.2 数据保护 (14)7.2.3 系统安全 (14)7.3 管理性控制措施 (14)7.3.1 组织管理 (14)7.3.2 人员培训 (14)7.3.3 制度建设 (14)7.4 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与监督 (14)第8章风险评估与控制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15)8.1 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 (15)8.2 内部沟通机制 (15)8.2.1 建立沟通渠道 (15)8.2.2 明确沟通对象 (15)8.2.3 制定沟通计划 (15)8.2.4 沟通内容规范 (15)8.3 外部沟通与合作 (15)8.3.1 及监管部门 (15)8.3.2 行业组织及同业 (15)8.3.3 第三方服务机构 (16)8.4 沟通协作的持续优化 (16)第9章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16)9.1 监督与评审的目的 (16)9.2 监督与评审的实施 (16)9.2.1 监督与评审的频率 (16)9.2.2 监督与评审的方法 (17)9.3 风险评估与控制效果评价 (17)9.3.1 评价指标 (17)9.3.2 评价方法 (17)9.4 监督评审结果的运用 (17)第10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18)10.1 持续改进的必要性 (18)10.2 风险评估与控制优化的方法 (18)10.3 优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8)10.4 优化成果的巩固与推广 (18)第1章引言1.1 风险评估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组织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作业指导书(系统管理建设三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作业指导书(系统管理建设三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作业指导书(系统管理建设三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作业指导书系统建设管理(三级)
修改页
一、系统定级
1.信息系统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2.信息系统定级方法和理由
3.定级结果论证和审定
4.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二、安全方案设计
1.选择基本安全措施及补充调整
2.安全建设总体规划
3.细化系统安全方案
4.安全技术专家论证和审定
5.安全方案调整和修订
三、产品采购和使用
1.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要求
3.专门部门负责产品采购
4.预先产品选型测试
四、自行软件开发
1.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
2.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3.代码编写安全规范
4.软件设计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5.程序资源库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
五、外包软件开发1.软件质量测试
2.检测软件包恶意代码
3.软件设计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4.软件源代码检查
六、工程实施1.工程实施管理。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模版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模版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模版一、引言本指导书旨在规范风险评价作业的流程和要求,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本指导书适用于组织内部对项目、产品或过程进行风险评价的情况。

二、风险评价的目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潜在风险、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避免潜在风险对组织造成的损失。

三、风险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风险评价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进行,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性。

2.客观性原则:风险评价应客观公正,不受个人偏见和利益干扰。

3.全面性原则:风险评价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不偏废一方。

4.实用性原则:风险评价应实用可行,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

5.时效性原则:风险评价应及时进行,并随时进行跟踪和更新。

四、风险评价的步骤1.确定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明确评价的对象,包括项目、产品或过程,并确定评价的范围。

2.收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历史记录、统计数据、专家意见等。

3.识别潜在风险:分析评价对象的特征和运作过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4.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根据已识别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预防、减轻和应急处理措施。

6.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组织实施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7.跟踪和监测:定期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跟踪和监测,评估其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技术要点1.风险识别的要求和技术要点:- 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历史数据、统计资料、专家意见等;- 通过分析评价对象的特征和运作过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利用相关模型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风险评估的要求和技术要点:- 基于已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的评估;- 使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半定量评估;- 考虑风险的组合效应和相互关系,综合评估整体风险水平。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参考文献 (4)第2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础 (4)2.1 风险评估概念 (5)2.2 风险评估方法 (5)2.2.1 定性评估方法 (5)2.2.2 定量评估方法 (5)2.3 风险评估流程 (5)第3章组织结构与职责 (6)3.1 组织结构 (6)3.1.1 管理层 (6)3.1.2 执行层 (6)3.1.3 支持层 (7)3.2 职责分配 (7)3.2.1 管理层 (7)3.2.2 执行层 (7)3.2.3 支持层 (7)3.3 协同工作 (7)第4章风险识别 (7)4.1 资产识别 (8)4.1.1 硬件资产识别 (8)4.1.2 软件资产识别 (8)4.1.3 数据资产识别 (8)4.1.4 人力资源识别 (8)4.2 威胁识别 (8)4.2.1 内部威胁 (8)4.2.2 外部威胁 (8)4.2.3 意外威胁 (9)4.3 脆弱性识别 (9)4.3.1 硬件脆弱性 (9)4.3.2 软件脆弱性 (9)4.3.3 数据脆弱性 (9)4.3.4 管理脆弱性 (9)4.4 风险识别 (9)4.4.1 风险识别方法 (9)4.4.2 风险识别过程 (9)4.4.3 风险记录 (10)第5章风险分析 (10)5.1 风险概率评估 (10)5.1.2 风险概率评估流程 (10)5.2 风险影响评估 (10)5.2.1 评估方法 (10)5.2.2 风险影响评估流程 (10)5.3 风险等级划分 (11)5.3.1 划分依据 (11)5.3.2 风险等级划分流程 (11)第6章风险评价与决策 (11)6.1 风险评价方法 (11)6.1.1 定性风险评价 (11)6.1.2 定量风险评价 (11)6.1.3 混合风险评价 (11)6.2 风险评价过程 (11)6.2.1 风险识别 (11)6.2.2 风险分析 (11)6.2.3 风险评估 (12)6.2.4 风险排序 (12)6.3 风险决策 (12)6.3.1 风险接受准则 (12)6.3.2 风险应对策略 (12)6.3.3 风险监测与调整 (12)6.3.4 风险沟通与报告 (12)第7章应对措施制定 (12)7.1 应对措施类型 (12)7.1.1 防护措施 (12)7.1.2 缓解措施 (13)7.1.3 转移措施 (13)7.2 应对措施选择 (13)7.2.1 风险优先级 (13)7.2.2 成本效益 (13)7.2.3 系统性 (13)7.2.4 可行性 (13)7.3 应对措施实施 (13)7.3.1 制定实施计划 (13)7.3.2 资源配置 (13)7.3.3 实施与监督 (14)7.3.4 效果评估 (14)7.3.5 持续改进 (14)第8章应对措施实施与监督 (14)8.1 实施计划 (14)8.1.1 制定实施步骤 (14)8.1.2 确定时间表 (14)8.1.3 责任分配 (14)8.2 资源配置 (14)8.2.1 人力资源配置 (14)8.2.2 物力资源配置 (15)8.2.3 财力资源配置 (15)8.3 实施过程监督 (15)8.3.1 监督机制 (15)8.3.2 沟通协调 (15)8.3.3 风险监控 (15)8.4 效果评估 (15)8.4.1 评估方法 (15)8.4.2 评估指标 (15)8.4.3 评估结果应用 (15)第9章风险沟通与培训 (15)9.1 风险沟通策略 (16)9.1.1 沟通目标 (16)9.1.2 沟通对象 (16)9.1.3 沟通方式 (16)9.1.4 信息披露 (16)9.2 内部沟通 (16)9.2.1 风险信息共享 (16)9.2.2 部门间协作 (16)9.2.3 员工参与 (16)9.3 外部沟通 (16)9.3.1 部门 (16)9.3.2 合作伙伴 (16)9.3.3 客户与公众 (17)9.4 培训与意识提升 (17)9.4.1 培训计划 (17)9.4.2 培训内容 (17)9.4.3 意识提升 (17)9.4.4 培训效果评估 (17)第10章持续改进与监控 (17)10.1 监控机制 (17)10.1.1 风险监控 (17)10.1.2 变更管理 (17)10.1.3 事件管理 (17)10.2 评估周期 (17)10.2.1 定期评估 (17)10.2.2 按需评估 (18)10.3 持续改进策略 (18)10.3.1 风险管理优化 (18)10.3.2 培训与宣传 (18)10.3.3 技术创新与应用 (18)10.4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 (18)10.4.1 成熟度模型 (18)10.4.2 成熟度评估 (18)10.4.3 持续改进 (18)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和组织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作业指导书1. 概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1 定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资源面临的潜在威胁和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识别风险并提供决策支持,以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

2.2 重要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于组织的信息安全战略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从而减少损失和风险。

2.3 风险评估方法2.3.1 信息收集:收集与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系统架构、重要数据、网络拓扑等。

2.3.2 风险识别: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2.3.3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严重性等。

2.3.4 风险报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生成详细的风险报告,包括风险清单、风险级别和建议的应对措施等。

3. 信息安全风险应对措施3.1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避免风险的发生。

例如,加强访问控制、修补漏洞、更新安全补丁等。

3.2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通过购买保险或签订合同等方式来管理风险。

例如,购买网络安全保险,以减少组织承担的风险。

3.3 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和损失。

例如,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备份重要数据和建立灾备机制等。

3.4 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指组织选择不对风险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而是接受风险的存在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这通常是一种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决策。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实施步骤4.1 制定风险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确定评估团队和时间计划。

4.2 收集信息:收集与风险评估相关的信息,包括系统架构、重要数据、安全政策和流程等。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要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业务指导书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要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业务指导书

目次1 业务说明 (1)2 适用范围 (1)3 引用文件 (1)4 术语和定义 (1)5 管理要点 (2)6 流程及步骤 (5)7 附录 (15)附录A 重要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15)附录B 重要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参考模板 (33)1 业务说明本业务指导书规范了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重要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明确了公司计划性特级和一级保供电任务中重要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及实施要求,采用“负责型+指导型”的管控策略、全网统一的规范策略开展业务管理,包含特级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和一级保供电场所供电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2 适用范围本业务指导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直属机构、分子公司及所属地、县(区)级单位(以下统称各级单位)的保供电管理部门及各相关业务部门专业管理人员。

3 引用文件GB/T 13869—2008 用电安全导则GB/Z 29328—2012 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国务院令第196号)重大活动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规定(试行)(电监办安全〔2下010〕88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电监安全〔2008〕43号)Q/CSG 210004—2014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保供电管理规定4 术语和定义4.1 特级保供电4.1.1 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活动等时期的保供电。

4.1.2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的重要会议或活动时期的保供电。

4.1.3 其它具有同等影响的活动时期的保供电。

4.2 一级保供电4.2.1 国家级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活动等时期的保供电。

4.2.2 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会议或活动时期的保供电。

4.2.3 其它具有同等影响的活动时期的保供电。

4.3 重要保供电场所举行重大活动以及为重大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制修订记录
确定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信息系统整体防护水平。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2007及《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ISO/IEC 17799编制。

2.0范围
适用于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3.0评估原则
为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工作实施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标准化原则
认真遵循有关国际/国内和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编写评估方案、安排评估流程,严格按照预先定义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确保评估工作过程、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3.2完整性原则
为了保证评估取得预期结果,全面反映信息系统安全状态,应确保评估范围的完整、评估内容的全面和评估流程的完整。

3.3最小影响与安全性原则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部分工作内容可能会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带来影响。

因此要充分考虑各种意外因素,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把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和业务活动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0评估过程及内容
4.1网络构架评估
1)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
2)包括局域网核心交换设备、广域网核心路由设备是否采取设备冗余或准备了备用设备,路由链路是否施行冗余方式。

3)网络的边界接入方式,网络管理协议的安全设置、业务系统采用的安全协议,
是否有不经过防火墙的外联链路。

4.2网络设备评估
网络设备评估主要针对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接入交换机。

1)网络设备配置食肉进行备份(电子、物理介质)。

2)是否关闭了不必要的HTTP、FTP、TFTP等服务。

3)是否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4)是否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5)是否开启密码加密机制以console超时机制,以保障访问安全。

6)是否开启或配置安全策略以降低或防止已知的针对网络设备的拒绝服务攻击7)是否使用安全的连接管理方式,如ssh等,代替明文传输的telnet连接管理方式开启路由命令审计配置。

4.3服务器系统
4.3.1补丁管理评估
1)补丁管理补丁管理手段,或管理制度是否齐全。

2)Windows系统主机补丁安装是否齐全(除了Service Pack之外,还包括Hotfixes)。

4.3.2系统安全配置评估
1)重要系统用户最小口令长度是否大于8位,一般系统用户最小口令长度>6位。

2)是否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服务。

3)为重要系统的审计功能是否配置相应的审核策略。

4)是否关闭默认共享(C$、D$...)。

5)是否限制建立匿名连接。

6)是否禁用远程注册表访问。

的测试。

4.3.3主机备份评估
重要的系统主机采用双机备份并可进行热切换,或者有故障恢复的措施。

4.4通用应用系统安全评估
主要针对数据库安全配置中间件服务器进行了安全配置评估。

1)是否及时对漏洞进行了修补。

2)是否去除了不需要的服务组件。

3)是否删除不需要的映射。

4.5对针对办公室终端计算机进行了安全配置评估
1)操作系统是否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

2)系统是否存在弱口令账号,以及系统是否禁用默认Guest帐号和存在多余的账号。

3)共享文件夹访问控制是否不合理。

4)帐户策略配置是否合理。

4.6现有安全措施评估
4.6.1防火墙
1)防火墙的部署应覆盖所有的网络边界。

2)对通过防火墙或其它访问控制设备的网络地址、端口等进行控制。

3)对一些不需要的协议类型进行过滤,如来自Internet的Telnet、FTP等。

4)对防火墙日志进行存储、备份。

5)对防火墙的用户进行管理(禁止外部网络登录,限制其它管理方式)。

6)防火墙或其它设备应具备防止已知攻击的能力,如DoS、网络扫描等。

4.6.2网络防毒系统
1)防病毒系统应覆盖所有服务器及客户端
2)对服务器的防病毒客户端管理策略配置是否合理(自动升级病毒代码、每周扫描)
3)有专责人员负责维护防病毒系统,并及时发布病毒通告
4)制定病毒预警和报告机制
5)病毒扫描策略应规定1周内至少进行一次扫描
6)删除病毒前应有备份隔离措施,以便于及时恢复误删除的文件
7)对所有从不可信任网络到公司内的通讯都执行病毒检测(如检测邮件、邮件附件及WEB、FTP 通讯中的病毒)
8)定期进行总结汇报,使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及时了解病毒防护状况
9)定期更新入侵检测的规则与升级
5.0组织与分工
5.1 评估单位的职责
1)办理工作票,指定专人配合评估人员工作。

2)配合电科院处理评估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3)负责评估有关的系统操作、监视和必要的系统参数修改。

5.2 电科院的职责
1)负责编写评估方案,负责安全技术交底,并组织实施;
2)负责评估与协调工作;
3)收集评估数据、整理和分析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
4)严格落实企业保密制度,保证不向第三方透露任何企业机密。

6.0现场工作安全要求
1)对设备的任何操作需告知设备管理人员,在双方确认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对设备操作,同时准备好应急预案,防止造成数据或配置丢失。

2)尽量保证少对运行中的设备操作,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时间尽量安排在下班和休息的时间。

3)使用任何具有攻击行为的工具时,必须保证不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试验,如果必须测试,必须做好数据库或配置文件的备份,同时准备好应急预案。

4)评估结束后应详细告知公司信息管理部门,在评估过程中对那些设备进行了评估和修改配置,做好设备的恢复工作,确认正常后才能结束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