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5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1 Word版含答案

附加题强化训练1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2.苏洵,号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

(举一例)(2分)3.从文段中能看出作者的两个儿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哈姆莱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

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苦闷,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在冲破封建势力束缚过程中的内心矛盾。

B.《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该诗抛弃了传统诗词对于纯意境的追求,传达了像凤凰涅槃般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五四”精神。

C.《雷雨》中,周萍和周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鲁大海和四凤、周萍和四凤都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周冲和鲁大海是异父同母的兄弟,周萍和四凤还是恋人关系。

D.《茶馆》中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除了掌柜王利发,还有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旗人常四爷,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刘麻子等。

E.《阿Q正传》写阿Q害怕假洋鬼子,挨假洋鬼子打的时候,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可他又欺负小尼姑,这些都表现了阿Q畏强凌弱的个性。

5.简答题。

(10分)(1)《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个故事中,马谡有三笑,请具体阐述,并概括由此表现出的马谡的性格。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效劳,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效劳。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置、拥有产品或效劳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正确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以下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设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学#科网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2021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八 语文附加题训练

2021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八 语文附加题训练

2021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八语文附加题训练2021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八语文附加题训练第二语言(附加问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傅友人是一位押韵学者,他拒绝自己的声音和颜色,他的爱好是喜欢山水、花卉和竹子。

福山的水花竹没有名字,也没有跑步和比赛的地方。

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嘈杂的悬崖和陡峭的地方。

他们的眼睛因灰尘而眯起,他们的心也累了。

他们太忙了,无法计算是否想要它。

因此,隐士押韵书生可以搭便车,待上一天。

一个安静的人,一个学者,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人,一个创造世界上所有人的人。

丈夫只有山水花竹,想让人幸福,但人未必幸福,所以杀人是安全的,却没有灾难可占。

(节选自袁宏道《瓶史》)21.在上述文言文的下划线部分加上斜杠“/”。

(限4位)(4分)[教师细说]断句(1)用好“六看”:名代、虚词、云曰、对称、固定句式(短语);(2)先易后难;(3)据分断句。

注意:不仅要看标志,更重要的要真正读懂句子。

[注](1)一些带有时间标记的名词或副词:楚、金、二卿、矩、清之等;(2)善用文言中的四字句。

(3)特别是抓住谓词。

如果谓语是形容词,它可以在谓语后停顿;如果是动词,你可以在宾语后停顿。

方法:先易后难,突破困难。

根据断句来看,断句并不多。

【答案】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

(对称)评分建议:划对一处得1分,多划一处,倒扣1分,扣到0分为止。

[链接1](2022年南外三校联考)20。

用斜杠“/”将上述文言文的下划线部分打断(最多5处)王元长创其首/谢x、沈约扬其波/三贤咸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抓对称、抓名词、抓虚词;难断“三贤咸贵公子/幼有文辨”)【链接2】(2022年仪征联考)用斜杠“/(限5位)划掉以下文言文划线部分。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精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技巧提示】看对称——陶渊明下/魏肃州论;看看虚词——还有,ye者【链接3】(2022年仪征联考)在文言文划线部分用斜杠“/”破句。

高考语文附加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附加试题及答案

语文附加试题(12月17日)试卷满分:40分考试时长: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然其间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

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捃摭痕迹。

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23.“山谷”指▲,为宋代▲诗派之首。

(2分)24.作者认为苏优于黄,具体表现在哪两点?(4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A.三国时勇将辈出,太史慈曾在战场上霎时间“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被人称为“小霸王”;而曹操手下名将夏侯惇更是曾在战场上“拔剑啖睛”。

B.《药》是以1911年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的情况,发人深省地剖析了革命不成功的原因。

C.《老人与海》中的男孩马诺林是海明威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

他崇拜老人,但又给老人以鼓励和勇气,成为老人汲取力量的源泉之一。

D.《茶馆》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融合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哀歌,是一个亦庄亦谐的旧社会葬礼。

E.《哈姆雷特》全剧共五幕二十场,最后一场全剧达到高潮:哈姆雷特中了毒剑,并用毒剑刺中了篡位的叔父,王后也误饮毒酒身亡。

26.简答题(10分)(1)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贯穿全文的人物,他与贾府的联系体现在哪些重要情节上?(6分)▲▲▲(2)《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儿童那样朝梳妆盒扑过来”,请简述小说中与这个“梳妆盒”相关的情节。

月考文科附加

月考文科附加

月考文科附加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1月阶段考试高三年级语文附加题说明:1.本卷总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请在试卷指定位置填写好班级、姓名和考试号,并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一、阅读材料,完成1~2题(5分)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3分,限3处,每处1分)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

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

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惟有出游一法。

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选自张潮《幽梦影》)2.除了“穷而后工”,还有什么方法也能写出好作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常识填空(4分)3.(1题1分,错一个该题不得分)(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是________所著《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________所著《诗品》。

(2)“王荆公体”是指__________(人名)的诗歌,也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其中“一祖”是指___________(人名)。

(3)婉约派有四大话旗帜,分别是称为“愁宗”的李煜,称为“闺语”的李清照,称为“_________”的晏殊,称为“情长”的是___________(人名)。

(4)“格调说”是明清时期的诗歌理论,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清代作家翁方纲的诗论主张是___________,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三、名著阅读:(16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改良维新”的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被人扼杀了;“莫谈国事”的结果,却搞得“国事盈门”――特务找他要人,三皇道找他要钱,沈处长、刘麻子找他要房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科加考内容 附加题 增分突破三 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科加考内容 附加题 增分突破三 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6分)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采样得分________ 扣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改)
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认真 审读文段,通过筛选整合即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 《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 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穿“四书”;书贾改变 “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典例】 材料概括分析题。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
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 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 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 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 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 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 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
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 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 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 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 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 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 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 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推荐】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含答案_1

【推荐】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含答案_1

附加题强化训练2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自天子至于庶人__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2.文中说到庶人之孝,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介绍一个古代孝的故事。

(不超过20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共四十多场战争。

重点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其中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B.“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C.《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D.《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E.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5.简答题。

(10分)(1)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读《红楼梦》判词,请按顺序说出是谁。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强化练5 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强化练5 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

阅读强化练5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一、(2022·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南泥湾侯发山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

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

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

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

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

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

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

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被批斗的对象,被说成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

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

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

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地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

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

【2020】最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强化训练五及参考答案

【2020】最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强化训练五及参考答案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太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代表。
C.《边城》中,当杨马兵把大老天保在茨滩出事的消息告诉老船夫时,老船夫像被重重掴了一巴掌,不安、痛苦却又对此将信将疑。
8.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遏止文化浪费现象。(6分)
答:
答案 ①全社会在思想上都对文化浪费现象及其后果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觉。②在行动上都对文化浪费行为口诛笔伐。③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类文化浪费进行专门统计、研究并曝光。④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兴建各类文化设施实行严格的审批、审计、听证制度。⑤对造成文化浪费的单位、个人实行责任追究甚至采取法律行动。
(选自柳宗元《〈三戒〉并序》)
答案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2.《三戒》是由《黔之驴》、《 》和《 》组成的一组寓言。(2分)
答案 临江之麋 永某氏之鼠
3.试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三戒》的主旨。(2分)
答:
答案 讽刺社会上那些仗势逞强、耍奸使坏、自招灾祸的人。
【2020】最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强化训练五及参考答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吾 恒 恶 世 之 人 不 知 推 己 之 本 而 乘 物 以 逞 或 依 势 以 干 非 其 类 出 技 以 怒 强 窃 时 以 肆 暴 然 卒 迨 于 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科加考内容 附加题强化训练(五)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科加考内容 附加题强化训练(五)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五)不分版本附加题强化训练(五)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

(限6处)(6分)吾__恒__恶__世__之__人__不__知__推__己__之__本__而__乘__物__以__逞__或__依__势__以__干__非__其__类__出__技__以__怒__强__窃__时__以__肆__暴__然__卒__迨__于__祸。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选自柳宗元《〈三戒〉并序》) 答案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2.《三戒》是由《黔之驴》、《》和《》组成的一组寓言。

(2分) 答案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3.试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三戒》的主旨。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挖苦社会上那些仗势逞强、耍奸使坏、自招灾祸的人。

【参考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手段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以下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太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代表。

C.《边城》中,当杨马兵把大老天保在茨滩出事的消息告诉老船夫时,老船夫像被重重掴了一巴掌,不安、痛苦却又对此将信将疑。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全解析(附训练习题)-考点19 文言句式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全解析(附训练习题)-考点19 文言句式

考点19 文言句式用法”这一考点直接单独设题的很少,基本都是隐性考查,且与句子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的情况较为常见。

综观近年考情,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考查点覆盖全面。

考纲中所规定的特殊句式基本上全都会涉及,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

固定结构的考查频率也较高。

2.考查更注重基础。

高考考查的都是考纲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及常见的固定结构,并且一般在课本中都能找到相同形式。

3.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本考点主要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基本没有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的。

基于此,备考2021年高考,需要从基础入手,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考纲所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

课本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孰与”“奈何”“何……为”“岂……欤”“直……耳”“无以”“有所”等。

此外还要做到灵活掌握,活学活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类型1判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

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

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

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答案】这黄河水向东流而我却向西而上,如果能再次拜谒洛阳的太庙,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此句的得分点主要有:①词类活用,句中有名词做状语;②句式特点,句子中有判断句式;③句子之间的关系,在这句话中体现为假设关系。

另外,还要注意语意贯通。

本句中“东流”之“东”,“西上”之“西”都是名词做状语,译为“向东”“向西”。

“是卿等功也”,从句式特点来说,是一个判断句式。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全解析(附训练习题)-考点38小说的情节-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全解析(附训练习题)-考点38小说的情节-

考点38小说的情节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4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此分析小说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常考题型有: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

在一轮复习时,我们重点规范后两类的答题模式。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的作用就是情节作用。

它包括两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情感、主题、读者的感受等方面考虑,但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Z知识建构hi shi jian gou情节概括设问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审题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模式1.时间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空间顺序:一个场面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3.文章线索: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

情设问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节手法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六

附加题强化训练(六)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__不__出__于__自__然__而__有__意__于__繁__简__则__失__之__矣__当__日__《__进__〈__新__唐__书__〉__表__》__云__其__事__则__增__于__前__其__文__则__省__于__旧__《__新__唐__书__》__所__以__不__及__古__人__者__其__病__正__在__此__两__句__也。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解析回答本题,可借助虚词“矣”“则”先断开两处,再根据“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的对称结构和固定句式“所以……者,其……也”确定其他几处断句。

答案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

2.《新唐书》的编撰者中有两位北宋著名的词人,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宋祁是北宋文学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以其诗词工丽而有名。

答案欧阳修、宋祁。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新唐书》在叙事上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文中关键句“《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以及“《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理解其意思,不难概括,推出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必刷练习卷五含解析202103231180

2021年高考语文必刷练习卷五含解析202103231180

2021年高考语文必刷练习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介打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生产、传播和评价过程,进一步改变了写作、评论和阅读的经典形态,文艺活动全面打破精英话语垄断。

从网络文学作品批评现状来看,批评主体实际上由职业批评家、编辑和独立评论人三部分构成。

同时,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重建也离不开技术更新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筛配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评价模式势必将发展成为网络文艺批评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职业批评家接受的是传统经典文学鉴赏和评价的正统学术训练,在网络文艺诞生之初即对其持有雅俗之辨的先验偏见。

新世纪以来,尽管不少学院派批评家开始转向网络文艺评论,却也难免精英化的批评立场。

学院派批评家关注文学批评的学理探讨,在长期浸淫学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与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龃龉寡合的先天窒碍。

此外,职业批评家也包括传统文学期刊的编辑,尽管这一群体普遍认可文学批评需要与时俱进,并推出了包括兼收并取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作品、创作网络文学专刊等一系列举措,却收效甚微。

他们短时间内也很难及时做出调整来应对网络文学批评阵地缩水的挑战。

编辑是网络文学批评流程之中最为前端的把关人。

文学是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发布和流播的第一渠道,专职的编辑负有对上传的作品进行审核、建议修改以及筛选推荐等职责。

其在角色上类似于传统出版机构的专业编辑,但出发点和工作重心与后者大相径庭。

在网络文学通行的审查制度规约之下,编辑的筛查重点在于剔除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的作品,并且时刻以大众读者这一服务对象为优先,对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褒贬则在其次,把关作品的专业素养也难与出版编辑同日而语。

独立评论人的出现受网络文学的技术发展影响较大。

受惠于移动技术和社交媒介的蓬勃发展,文学批评的发声平台和渠道更为多元,以自媒体和大众媒体为主要阵地的独立评论人不断崭露头角,激活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
训练5
附加题强化训练5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选自柳宗元《〈三戒〉并序》)
2.《三戒》是由《黔之驴》、《》和《》组成的一组寓言。

(2分) 3.试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三戒》的主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太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代表。

C.《边城》中,当杨马兵把大老天保在茨滩出事的消息告诉老船夫时,老船夫像被重重掴了一巴掌,不安、痛苦却又对此将信将疑。

D.《茶馆》里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秦仲义说“我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确那么想过!”表达出他对社会的强烈不满。

E.《哈姆莱特》中,作者为突出主人公性格,运用了多重对比,如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

5.简答题(10分)
(1)“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红楼梦》中,凤姐所听到的“秘事”是指哪件事?她又是如何“借剑杀人”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葛朗台在太太死后,为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有哪些“精彩表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

近日,“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浪费”“会务中的浪费”等现象招致众口痛批,相比之下,文化浪费却未引起足够警觉。

即便有人对此有所感触,也大多停留在“巨资大投入”“高价抢明星”“豪华大场面”“争夺收视率”的各类春晚、节会之上。

其实,涉及文化方面的浪费还有很多。

有的地方在举办文化活动上不计成本讲排场,笔者曾闻,某县为欢庆元宵节,竟耗资近亿元。

有的地方在文化设施上舍得投入,可实际利用效果却并不理想。

体育场馆建得规模宏大,然而因远离居民区乏人问津;图书馆建得富丽堂皇,然而因书刊数量不足、更新缓慢终致门可罗雀;“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建得像模像样,然而因管理不善以致沦为麻将室、黑网吧。

如此徒具其表的文化设施,除了“看起来很美”,有谁细算过其背后的综合效益账?像这样“热在一时”的文化建设举措,不是浪费又是什么?
与餐桌浪费、公车浪费等相比,目前,对于文化浪费似乎还没有哪个部门专门做过统计与研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数据对之加以曝光。

而事实上,文化浪费的后果尤其不容忽视,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资源上的无端损耗,不只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遭损;因了文化浪费,
势必给地方文化建设拖后腿,而文化建设的滞后乃至偏差,对于公众文化素养提升、对于集结民智实干兴邦等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诚若近期,人们对于餐桌之上、会务招待当中诸多突出浪费行为有目共睹、口诛笔伐,使得类似不良现象正在各地逐步得以改善。

窃以为,只要人们对身边种种文化浪费现象也同样保持清醒认识,只要人人愿意为消弭文化浪费付出努力,这一领域的浪费尽快得以遏止就不会是梦。

2
6.根据材料,概括“文化浪费”的种种表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要对“文化浪费”进行“严控”?(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遏止文化浪费现象。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强化训练(五)
1.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2.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3.讽刺社会上那些仗势逞强、耍奸使坏、自招灾祸的人。

【参考译文】
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
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4.BD [B项,不是“赵太爷”,而是“赵七爷”;D项,这几句话是崔久峰说的。

]
5.【详细分析】(1)“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的情节分别见《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和第六十九回,凤姐所听到的“秘事”只要熟悉“闻秘事凤姐讯家童”的情节,回答很容易。

凤姐“借剑杀人”结合“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的情节概括,要求起因、经过、结果都要交代清楚,表述要简明。

(2)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精彩表演”,要突出葛朗台的言行举止。

葛朗台先是吞吞
3
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很多钱”,“按月一百法郎”;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

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彩”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解答时要对葛朗台的言行加以概括。

答案(1)秘事:贾琏偷娶尤二姐。

借剑杀人:①调唆张华状告贾琏;②利用秋桐,气病尤二姐。

(2)先是吞吞吐吐,连哄带骗;接着故作苦相,博得同情;然后惶恐紧张,许愿哄骗;最后唯恐反悔,强调“一言为定”。

6.①各类春晚扎堆、节会泛滥;②举办文化活动不计成本;③文化设施徒具其表而综合效益低下。

7.因为文化浪费:①损耗大量资金和资源。

②损害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

③阻碍地方文化建设。

④影响公众文化素养提升。

⑤不利于集结民智实干兴邦。

8.①全社会在思想上都对文化浪费现象及其后果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觉。

②在行动上都对文化浪费行为口诛笔伐。

③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类文化浪费进行专门统计、研究并曝光。

④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兴建各类文化设施实行严格的审批、审计、
听证制度。

⑤对造成文化浪费的单位、个人实行责任追究甚至采取法律行动。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