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cd9fb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f.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txt(三)国名党政权的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比以前更加严重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道路问题的提出1、以城市为中心的十月革命发展道路2、中共成立之后一直实践着十月革命道路3、1924——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说明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涵义(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过程1、国民革命时期农村农民问题中心论的提出,在理论上为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作了准备。
2、 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的认识,确立3、 1927.10.—1928.4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经验的推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在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撰写了一系列总结革命经验的文章,形成和提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战争(一)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二)五次反围剿斗争四、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一)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2、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为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共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1、长征原因: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先后指挥下,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连续取得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ed0b08ba1aa8114431d938.png)
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6642cda6f1aff00bed51e72.png)
第三章一.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实现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时代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一切具体原因都是由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1.时代和国情造就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格西方资产阶级----低下的社会地位,要生存必须同封建主义进行义无返顾的斗争,造就了它反封建的坚强性格。
中国资产阶级----由封建的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
这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微妙关系。
2.时代和国情给建立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造成了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强大的多的障碍西方----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障碍力量,只有封建势力。
中国----阻碍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力量则有两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时代和国情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武器已经过时同西方早期的资产阶级一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运用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但是它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却各不相同。
民主主义思想对于反封建还可以显得雄风犹存,但对于反帝却是无能为力。
第四章一.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曲折思想历程:1、选择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的、超然于政治的思想文化改造2、在紧迫的救亡危机面前选择复归现实的政治斗争3、在资本主义迷梦破灭,社会主义思潮汹涌中,先进分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论证,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提供了阶级基础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提供了思想条件3、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农民众,唤醒了工农民众的觉悟三.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确定1、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明确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的奋斗目标是彻底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党实现奋斗目标的手段,是通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c05c6d84a7302768f9939c2.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e5fb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4.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最终走向新中国的成立。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构也导致了国家的内部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背景。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无数仁人志士和爱国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在这一时期,中国接触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融和碰撞,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动力。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616257fe4733687e21aa92.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上编:综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b4649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总结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部署。
这一历史节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篇笔记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涉及到中国独立、民主与社会变革等诸多方面。
这一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以中国共产党建立和新中国成立为重要节点。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不少的痛苦和屈辱,但也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抗战、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也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过去的“人民对抗剥削者、强盗和侵略者”,转变为“人民对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时代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三、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新时代给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将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环境保护和资源匮乏等多重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09c0ad52d380eb63946d27.png)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1688年——英国1776年——美国1789年——法国一、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美、俄、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英、俄、法《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1884年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中法《中法新约》1887年葡萄牙《中葡友好通商条约》1895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与11国《辛丑条约》三、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打击英军,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军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活捉法尔思德1863年1月打死勒伯勒东。
1884年香港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1867年美军入侵台湾被打退。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遭到高山族抵抗。
1884年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来犯基隆、淡水的法军。
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900年义和团与部分清兵同八国联军殊死搏斗。
战死的部分爱国官兵: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殉国。
副都统海龄战死镇江。
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黄海战斗中牺牲,丁汝昌、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捐躯。
四、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e31972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e.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4)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5)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5)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5)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6)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8)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8)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8)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9)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9)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9)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0)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0)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0)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1)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b7ebe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鸦片战争: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啊。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中国。
我就想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英国用鸦片这把“毒剑”给刺得遍体鳞伤。
一签,赔款、割地、开埠通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家被别人强行闯进,还抢走了不少好东西,把家里的好地方也划走一块,这能不让人气愤吗?这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点,知道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下去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底层民众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次大反抗。
太平天国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试图烧尽旧世界的一切腐朽。
老百姓们啊,受够了压迫,就像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草,现在要冲破石头茁壮成长。
可是呢,这把火烧得太猛,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问题,就像一辆狂奔的马车,跑得太快了,轮子掉了。
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它也让清朝统治者惊出一身冷汗。
三、洋务运动:一些开明的官员想挽救大清,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开始想办法吃药治病。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办新式学堂。
像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
但是呢,这盏灯能照亮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洋务运动只是在器物层面上的改变,就像给一个破旧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可房子的根基还是摇摇欲坠的。
四、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想给中国来一场大变革。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想吹绿中国这片大地。
他们提出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废除八股文啊,发展工商业啊,多好的想法啊。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春风的去路。
光绪帝有心无力,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想,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啊?五、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那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啊。
辛亥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把封建帝制这个千年的老怪物给炸得粉碎。
老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高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b40d7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1.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9f1718384868762caaed591.png)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1.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族(1)中国是最早跨入奴隶社会的国家;(2)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灿烂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3)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了上下几千年从未中断。
2.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较有影响的观点)(1)“重农抑商论”(2)“蓝黄文明论”(3)“世界文明中心转移论”(4)“地理环境决定论”(5)“大一统论”(6)“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论”*问题探讨:为什么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会延续两千多年?原因:(1)“游牧民族入侵论”;(2)“东方国家治水论”。
3.十九世纪前的中国与世界(1)康雍乾盛世及其失误①内部迅速膨胀的人口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②世界一体化及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代世界历史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的潮流:a.从前互不联系或者联系较少的各地区被整合为西方支配下的一体化的世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空前加强;b.世界被整合为一体的同时又分化为二:一是中心的、殖民的、侵略和掠夺的、日益富裕的资本主义列强,另一是边缘的、被殖民的、被侵略和被掠夺的、日益贫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①政治腐败;②土地与财富高度集中;③军备废弛;④文化专制主义;⑤闭关锁国;⑥阶级矛盾尖锐。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和屠杀中国人民;②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性;③勒索巨额赔款,劫掠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2)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②培植和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①通过不平等贸易进行掠夺;②资本输出,攫取超额利润;(4)文化渗透①通过创办大学及各种教会学校,宣传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②传播宗教;③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④宣扬“种族优劣论”,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9417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a.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2e88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百姓则无法参与政治。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时进行军事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多次军事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9.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1.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识。
12.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13.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德国将山东划入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1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而言主要是社会制度腐败及经济技术落后,这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https://img.taocdn.com/s3/m/adaa9de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7.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一、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实现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阶段。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蒋介石的抵抗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系列战争。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逐步壮大,与国民党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开展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的措施。
六、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动荡的时期,其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向前发展。
然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旨在实现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中国经济的强大崛起,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这些事件对于塑造中国的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fbe4c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笔记
1. 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指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动荡,包括社会制度的变迁、外国侵略、内乱和革命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理论。
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回顾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中国而言,也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它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机遇。
4. 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中国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决定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5.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到“两个一百年”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也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4c3f8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e.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
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76c5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7.png)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一、介绍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历史学科的基础性教材,对于我国历史的起伏沉浮、发展变迁有着全面的记录和总结。
2023版的《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最新版本,必将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完善,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总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上,包括对于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它将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更加深入地探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素养和时代价值。
三、重点内容在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详细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决策2.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变革3. 文化领域的历史演变和重要成就4. 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解读四、个人观点在笔记撰写过程中,笔者对于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更新和改进持有积极的态度。
这一版的内容必将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更加全面地呈现我国近现代史的画卷,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历史脉络。
也期待这一版能够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去记录和总结历史,使读者能够获取更为客观和全面的历史知识。
五、总结与回顾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将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历史教科书,在记录和总结我国近现代史的也必将对于读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它将以更为客观、全面的历史观去呈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近现代史脉络。
期待这一版笔记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我国历史、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工具书。
六、结语在撰写本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相信随着新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笔记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成为更好地宣扬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期待这一版笔记的问世,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历史启迪和文化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f3e552e7375a417866f8f0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起始于何时,史学界没有任何争议:那就是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因此而签订的《南京条约》,包括香港的割让。
中国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e604f2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0.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大家,所以我整理了一份考试笔记供大家参考,大部分是我删选修改了其他同学提供的试题,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打印出来带进考场~如有错误,请大家私下跟我讲一声,我改一下。
下编是现代史,我不是很喜欢而且也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没有整理,且同学提供的试题之中也没有,所以烦请大家自己看看吧,)上编综述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P12、13):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是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①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所以,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②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②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①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②重要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2)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一.背景1.农民风暴的洗礼19世纪中叶,农民群众斗争的风暴(太平军、捻军、天地会起义、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2.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①社会经济因素②政治腐败③赋税横征暴敛④自然灾害3.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①鸦片战争的影响②客家人和基督教二.制度1.军政合一2.文化和宗教合一3.新历法4.社会政策5.土地政策三.斗争的过程1.起初的势如破竹2.外国的中立立场3.曾国藩和湘军4.天国内讧5.战争的转折点:天京事变6.太平天国的崩溃四.太平天国两份珍贵的制度1.《天朝田亩制度》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天下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②实质: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③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力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④局限性:它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仍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2.《资政新篇》3.没有落实的原因①战争形势紧逼②过于琐碎复杂③不被理解和接受五.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A.从主观上看: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②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六.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①范围影响②思想的先进性:两份珍贵文件3.冲击力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有力打击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推动作用。
七.局限性1.小农生产者的局限性2.宗教的过度迷信化八.结论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2.激励了后代革命者;3.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洋务运动一.概念19世纪60-90年代,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学习西方的运动,称之为洋务运动。
二.背景1. 国际: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推广到东方非工业化国家,“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2.国内:①内忧外患迫使地主阶级寻找挽救和巩固清朝统治的办法;②国内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
三.目的“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的策略。
1.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2.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3.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四.组成成员1.洋务官僚(主导人物):奕文祥曾李左沈葆桢丁日昌张之洞2.洋务思想家: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马建忠3.洋务企业家:徐润、唐廷枢、盛宣怀五.指导思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支配后者。
六.主要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①军用工业:1856年,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1856年,李鸿章,南京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湖北枪炮厂②民用工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2.建立新式海陆军:①军队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②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
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①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②派遣赴美幼童即官费赴欧留学生七.性质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八.历史作用1.发展若干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学堂,派出留学生,这是近代教育的开始。
3.翻译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开阔了眼界。
4.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开始提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九.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戊戌维新变法一.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列强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为扩充税源放宽设厂限制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①向皇帝上书②著书立说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④办学会⑤设学堂⑥办报纸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四.变法内容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废除旗人特权。
2.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交通采矿业,设立商务局、铁路矿务局;注重农业发展,提倡开办实业;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军事方面:裁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
4.文化教育方面:创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高等学堂及建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五.失败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六.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④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民群众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七.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