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知识点清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数一数在数物体的数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开始数,直到最后一个物体,这个最后数到的数字就是这种物体的总数。
2、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如果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如果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一种物体数量多,没有剩余的一种物体数量少。
可以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种物体的数量。
第二单元:方位的认识1、认识上下上和下是基于两个物体的位置来理解的,上指的是在高处的物体,下指的是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前和后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需要找准参照物。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数的认识(1-5)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是1、2、3、4、5,从后往前数是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第四单元:比大小和第几1、比大小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
2、第几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需要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第五单元: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可以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在分解数时,需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六、加法加法是一种数学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1.加法的含义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求出它们的总和。
我们可以使用加法来计算数量的总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知识点一准备课1、数出10以内事物的数量,根据事物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掌握)2、数数的方法---点数法(掌握)A、数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从1开始数,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B、多种事物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
C、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3、同样多(掌握运用)A、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B、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4、比多少(掌握运用)A、多和少是两种物体比较后得到的,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B、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C、比较两种事物谁多谁少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不能只看事物的首尾是否对齐)知识点二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A、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B、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C、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D、物体的前、后位置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它的前、后位置也不同。
2、认识左、右(掌握运用)A、明确左、右位置关系的标准: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
B、当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一致。
C、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位置。
D、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右)边”或“谁的左(右)边是谁”。
E、确定左、右位置要看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当图中人物和观察者面对面时,他们的左、右方向和观察者正好相反。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数一数1 、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 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 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 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 置1 、 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 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 、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 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 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 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 、 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 的认识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 = ”表示,即3=3 ,读作3 等于3 。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2 ,读作3 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 4,读作3 小于4 。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加法
1.认识加法符号“+”。
2.认识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3.学会用图形表示加法。
4.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5.认识零的概念。
二、减法
1.认识减法符号“-”。
2.认识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3.学会用图形表示减法。
4.掌握简单的减法口算。
三、心算
1.进行简单的心算。
2.利用补数进行心算。
四、数的比较
1.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
2.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五、整十数
1.认识整十数的概念。
2.掌握整十数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用整十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六、整百数
1.认识整百数的概念。
2.掌握整百数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用整百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七、分数
1.了解分数的概念。
2.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3.认识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八、数的顺序
1.学会用图形进行排序。
2.掌握用数字进行排序。
3.认识正序和倒序。
九、数字排列与计算
1.认识数码卡片。
2.学会用数码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十、时间与钟表
1.认识钟表的概念。
2.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3.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4.学会用钟表表示简单的时间差。
以上为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归纳总结(全册)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数一数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没有多余的,就说两种物体同样多。
有( )个,有( )个。
【解答】8 6比多少(1)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有多余的,就说一种物体多,或者说另一种物体比这一种物体少。
(2)方法: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易错题)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解答】多,少。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上、下的关系(1)确定上、下的标准:上是指位置在高处,跟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选定参照物,来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填“上”或“下”。
(1)小鸟在小猴的( )面。
(2)小猴在小鸟的( )面。
【解答】(1)上(2)下前、后的关系(1)确定前、后关系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2)判断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在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在参照物背对的方向是后。
8,7,6,5,4,3。
(填“前”或“后”)(1)7在8的( )面。
(2)8在7的( )面。
【解答】(1)后(2)前左、右的关系(1)确定左、右关系的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
(2)判断方法:先确定好参照物,然后以自我为中心,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
(易错题)填“左”或“右”。
(1)在的( )边。
(2)在的( )边。
【解答】(1)左(2)右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1~5的认识(1)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
(2)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数一数,用数字表示出来。
【解答】数的顺序从前往后:1,2,3,4,5;从后往前:5,4,3,2,1。
按顺序填数。
(1)1 4(2)4 2【解答】(1)2 3 5 (2)5 3 1比大小比较大小:(1)按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数数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可以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明这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同的。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分解数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加法的含义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减法的含义是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写字的技巧:写字时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写出圆滑的字形,避免出现棱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1. 自然数的认识要点:
- 自然数的概念:0、1、2、3...
- 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和表示方法
- 自然数的用途:计数、排序等
2. 数的组成要点:
- 数的拆分和组合
- 数的进位和退位
- 数的位权
3. 加法和减法的要点:
-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
- 减法的定义和性质
-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和应用
4. 乘法和除法的要点:
- 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 乘法口诀的学习和应用
- 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和应用
5. 位置与方向的要点:
- 上、下、左、右的概念
- 位置关系的判断
- 方向的认识和描述
6. 长度与重量的要点: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尺、米
-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 重量的认识和测量:千克、克
- 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7. 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要点:
-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分析题目,找出已知和求解的数据 - 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
- 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 回答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8. 数学游戏与活动要点:
- 数字游戏的规则和方式
- 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 数学游戏和活动的益处和作用
这些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复习要点。
复习时可以结合课本和练习册进行巩固和训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你学习进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开始数,直到最后一个物体,这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它们的数量相同,那么就说它们数量相同。
如果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那么这种物体的数量就多,而另一种物体的数量就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上指的是在高处的物体,下指的是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前指的是面对的方向,后指的是背对的方向。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从前往后数是1、2、3、4、5,从后往前数是5、4、3、2、1.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中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
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4.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分解时要有序地进行,防止重复或遗漏。
5.加法加法的含义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改写每段话。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开始数,直到最后一个物体,这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它们的数量相同,那么就说它们数量相同。
202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数学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数学知识点202X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共有10个单元,分别是:
1. 单元一:认识数字0-5
- 认识数学符号“=”
- 了解数学符号“<”和“>”
2. 单元二:认识数字6-10
- 认识顺序数
3. 单元三:认识更多的数字
- 数字的顺序排列
4. 单元四:简单的加法
- 认识加法符号“+”
5. 单元五:简单的减法
- 认识减法符号“-”
6. 单元六:认识长方形
- 认识形状
7. 单元七:认识圆形
- 认识形状
8. 单元八:认识三角形
- 认识形状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单元九:认识正方形
- 认识形状
10. 单元十:认识长、宽相等的图形
- 认识形状
以上是202X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各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每个单元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各单元)
(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各单
元)
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
主要内容(1、数一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主要内容(1、认识上、下 2、认识前、后 3、认识左、右)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主要内容(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第几 4、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主要内容(1、长方体 2、正方体 3、圆柱 4、球)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主要内容(1、6-10的认识 2、6-10的加减法 3、连加连减 4、加减混合)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1、数数 2、数的顺序 3、比较大小、4、11-20各数的组成 5、数位 6、11-20各数的读法 7、写数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主要内容(1、认识钟面 2、钟表的种类 3、认识整时 4、整时的写法)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主要内容(1、9加几计算方法 2、8.7.6加几 3、5.4.3.2加几)
推荐-小学数学学习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老是不高。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有很多,聪明的老师会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做起。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聪明的老师这样做!
摘要内容数学应该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科目了,除了课堂掌握老师讲解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后,还学要多做题。
但是想要数学取得高分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学会让孩子。
掌握小学数学解题技巧,这样才可以轻轻松松考高分。
11种小学数学解题技巧,孩子掌握后铁定考高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2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